为什么科学、文学、政治不能成为新文化的至尊

为什么科学、文学、政治不能成为新文化的至尊,第1张

古代中国成熟的农耕文明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至少到16世纪,中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仍然领先于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国人通过书法、绘画、诗歌与古代小说等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独具东方神韵,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要结合一个时代的背景并注意文明的传承性,归纳科技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正确认识历史地位、时代特征与世界影响,同时要注意中国科技文明中的局限性。

2、注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加以比较,体会中国古代文化领先世界的特点。

3、注意本专题的易错知识点:

(1)宋词、元散曲和唐诗是相同的文字表现形式。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唱歌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更受市民欢迎。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它是在宋、金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2)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属于诗歌的范畴;元杂剧是一种戏曲,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3)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

(4)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二、要点知识:

(一)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起源和演变过程。

⑴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早在新石器时代 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称为“文字图画”,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⑵汉字的成熟: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西周晚期,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⑶汉字的统一: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将统一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规则,又以书写简便的“隶书”作为新字体,克服了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⑴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⑵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士人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⑶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既有张旭 、怀素的草书,也有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⑷宋明书法的个性化创造: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 、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⑸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

汉字逐渐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⑹特点:在注重书法规范和书法理论的同时,个性化的书法创造成为趋势。线条自由变化、布局疏密得益,融合绘画艺术的情景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好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3.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⑴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绘画艺术的源头;

⑵战国秦汉时期,出现帛画;有《人物龙凤图》,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也出土过帛画。

⑶魏晋时期文人画的出现: 士族兴起,代表人物有顾恺之,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其绘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 以形写神 ”,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⑷唐代绘画艺术的繁盛:画家们创制法度,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盛唐画圣吴道子,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

⑸宋代文人山水画的兴起:特点:山水画从起初作为人物画的衬景 ,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⑹明清时期的文人画特点: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如“扬州八怪”。他们的艺术风貌不拘成法。

⑺民间风情—百姓绘画艺术的发展:宋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清时期出现木刻版画作为小说中的插图;民间艺术发展: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

⑻特点:①中国画在魏晋之后,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②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的。在表现形式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③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⑼中国绘画发展的特征:

①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②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③从绘画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④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二)文学成就

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西周时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 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

2.楚辞: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民间语言的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又称“骚体”。而屈原通过诗歌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采用灵活自由的句式,以瑰丽华美、想象奇特著称,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3.汉赋: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汉赋应运而生。它是吸收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主要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4.唐诗: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⑴盛唐李白(诗仙):诗风飘逸豪放、纵横开阖,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

⑵唐由盛转衰时,杜甫(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诗风凝重浑厚,沉郁顿挫,现实主义代表。

⑶中唐白居易:作品平易近人、通俗流畅、批判现实叙事诗。

⑷原因:①唐朝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③繁荣、开放、多元的文化④科举制度的确立⑤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

5.宋词:起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⑴婉约派——北宋柳永、《雨霖铃》;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

⑵豪放派——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元曲:

⑴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它是宋、金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形成的。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

⑵兴起背景: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以此抒发愁闷情怀。

7.明清小说: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原因: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

⑴明代:①“四大奇书”: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先河;吴承恩的《西游记》,神魔小说的典范;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描摹世态人生、反映社会风尚变迁的世情小说的经典之作。②“三言”、“二拍”:晚明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和《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明清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商人第一次被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⑵清:批判现实主义力作:曹雪芹的《红楼梦》,百科全书式巨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宣泄对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

8、说明: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开发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它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为无数的外国学人所称道。唐诗、宋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使语言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至。它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变化多样而又严整有序。到了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在小说方面,宋代出现了"标志市民文艺样式"的"宋话本"。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元末明初又有两部长篇小说的伟大杰作问世,那就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两部内容博大、气势恢宏、人物过百的长篇巨著,享有世界声誉,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以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把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

(三)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古代戏曲的起源:早在原始时代就有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称做“傩”。举行傩仪时往往载歌载舞,蕴涵着古代戏曲的萌芽。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地形成南戏,具备完整的戏曲形式。

2、元杂剧: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黄金阶段。元杂剧是在宋元时期我国北方形成的一种戏曲。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在文学史上,元杂剧常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是成就最高的伟大戏剧家。

3、昆曲:明中叶到清中期鼎盛,兴起于江苏昆山一带,流传甚广。誉为“百戏之祖”。

4、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⑴产生、发展的历程:明清时期,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入京演出。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吸取了湖北汉调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侵染,更加规范讲究。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

⑵特点: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从脸谱、服装、唱腔、动作等方面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作为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在“字正腔圆”的唱腔、念白中渗透着诗、词的文学情韵,亮相和定型则给人以雕塑的美感,在小小的舞台上随心所欲的展现大千世界。

⑶艺术成就: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棋以光彩。

(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表现

成就

地位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书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

前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后者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仪和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

唐代僧一行创制黄道游仪;世界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最早测量子午线

元代郭守敬制成 “简仪”,编制了《授时历》

比欧洲早 300 多年。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它比实际时间只差 26 秒。

春秋时期已出现九九乘法表。

东汉时期的《 九章算术 》,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

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编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

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学的经典,张仲景被称为“ 医圣”。

东汉名医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

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发明了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代表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 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北朝时的贾思勰《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元代王祯《农书》

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对提高生产力起了很大作用。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对古今中外农业和农学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汲取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五)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历史影响。

四大

发明

成就

影响

造纸术

①中国古代最初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②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于书写。③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 纤维纸。

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868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

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 ,以后又从 西域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火药

①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发明了火药。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的《 丹经 》 。②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火药把欧洲“骑士阶级炸得粉碎”。 这三大发明预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指南针

在四大发明中的历史最为久远。①发明及应用:战国时人们发明了指南仪器—— 司南,此后又出现了 指南车、指南鱼。②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13世纪传入西欧,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事先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1、历史影响:①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成为“新教的工具”;指南针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事先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这三大发明预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造纸术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②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

2、说明问题:中国古代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因此,中国科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实用性强也给中国科技发展强给中国科技发展带来局限,由于中国科技没能形成专门化的科学理论,只停留在经验直观的阶段,缺乏发展的后劲。因而,在进入近代科学后期,便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三、综合提升:

1、古代文学形式的特点有哪些

⑴汉赋:西汉的赋,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到了东汉,赋的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克服了西汉的赋文辞铺张、内容空泛的弊病,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

⑵唐诗:高度繁荣,诗人辈出,风格多样,成就巨大,受社会生活影响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⑶宋词:词句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适合配乐演唱。

⑷元曲:元散曲庄谐杂出,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⑸明清小说:小说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明清小说,不仅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而且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明清小说充分显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

2、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发展的原因:

①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中国确立封建制度,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功不可没,封建国家在科技发明中起了相当重要的组织和支持作用,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③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④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建了古代文化,并能不断吸取外来先进文化提高自己。

⑤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思想感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⑥中国古代科学家积极进取、勤奋钻研、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⑦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

3、中国古代科技特点:

⑴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试验。

⑵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

⑶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影响深远。

4、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①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是近代科学无法正常产生的经济根源。

②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与工商业有关科技的发展。

③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窒息学术空气,使知识分子不务实际,脱离了生产、脱离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这种文化专制政策是近代科技无法产生的重要原因。

④当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中国封建统治者又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

⑤教育落后。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而在教育上采取的私塾教育,既不利于科学间的相互融合,也不利于培养人才。

总之,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使中国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5、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⑴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⑵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⑶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⑷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和、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⑸宋元:宋代重文,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两宋之际,太平景象被近金人铁蹄踏破,士人南下,流落异乡。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诗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朝廷不思进取。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⑹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6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以来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

①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相应的社会需求,成为科技繁荣的推动力。②自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起,中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强大的封建王朝在科技发明中起了相当重要的组织和支持作用,长期统一的局面为科技发明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促进科技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互相交流、积极发展。③自秦汉以来,中国以开放的姿态与不同的国家与文明进行广泛的交流,吸收不同的文化,推动了科技进步。④自孔子时代起,打破教育文化贵族垄断的局面,中国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培养了大批从事科技文化的人才。⑤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历史的文明古国,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7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①腐朽的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②封建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断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明代的“八股取士”和清代的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失去了创新探究的环境与动力。④古代中国科技的发明创造主要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注重对前人经验的归纳与总结,缺乏相应的实验研究方法,不重视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与研究。⑤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重视政治伦理、轻视鄙薄技艺的价值观,从事科技的人员社会地位低下,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归根结底,古代中国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古代中国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8四大发明在东西方不同境遇的启示:

四大发明显示了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创造力,其在西欧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演进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但四大发明在中国始终未能够像在西欧一样促进中国社会的飞跃性的进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已经迈入了近代社会的门坎。反对天主教会与封建统治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促成了对印刷术、造纸术的需求,使得印刷术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斗争中,因攻占城堡的需求,促成了对火药与火药武器的需求,进而推动了欧洲冶金业与采矿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展、开拓市场的殖民活动,推动了大航海活动,促成了对指南针的需求。总之,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的大背景使四大发明在西欧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相反,在中国,至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得到高度强化,资本主义发展始终处于萌芽阶段。文化领域,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使得读书人仅关心四书五经,科技发明在中国读书人心目中始终以与功名利禄无关的雕虫小技连在一起而被轻视。因此,科技发明能否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往往取决于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思想观念等多种条件的制约。

9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每一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以现实生活为源泉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发育,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特别说明: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政治环境、政府政策、国内外的交流、历史的继续与发展、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等因素有关,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政治环境的稳定。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框架:

汉字的发展历程

汉字与书法 书艺历程

篆刻艺术历程

艺术 绘画起源(新石器时代、战国、汉)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魏晋、唐代)

笔墨丹青 文人意趣(宋、元、明清)

民间风情(宋代、明清)

大傩之舞(原始时代)

梨园春秋 南戏与杂剧(宋代南方——南戏;元代北方——杂剧)

徽班进京(清代京剧)

春秋《诗经》 战国楚辞 汉赋

诗言志 歌永言 唐诗 宋词 元曲

文学

唐传奇

传奇与小说 宋话本

明清小说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本节要点:

汉字的发展历程 原因

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书艺历程: 特征

汉字的演变趋势 发展历程

印宗秦汉:掌握历程

细说知识: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发展历程:(重点掌握)

A传说中的仓颉造字

B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知道不能准确识读,但与成熟汉字有一定渊源)

掌握:代表3个遗址: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龟甲刻符,已经初步具备文字雏形。

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有和近似甲骨文的雏形文字

C商代:甲骨文——目前所知成熟汉字

D商周时期:金文

E西周晚期,形成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F春秋战国:文字混乱

G秦朝:“书同文字”以小篆统一文字,后简便的隶书得到推广。

了解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俭省笔画、紊乱偏旁,以致异形杂出、一字多形等,文字的交流功能大大削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秦始皇为了消除这种混乱情况和便于推行政令、巩固统一,果断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

掌握“书同文字”意义:

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总结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籀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2、演变趋势:

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二、书艺历程

1、书法成为艺术的原因:

A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B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C笔墨纸张等工具的发明与流行。

D书法有利于抒情达意。

2、书法的基本特征:(重点掌握)

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3、发展历程:(重点掌握)(先从总体上把握概况,再注意每段要求掌握的各点)

A秦汉——自发阶段:

掌握三点:秦小篆、汉隶书(小篆代表《泰山刻石》

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多重实用;

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雄厚深沉。

B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掌握两点:①为什么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能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社会的变迁(社会危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影响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觉醒,这种觉醒使得审美变成了一种自觉;

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②典型代表:

王羲之——书圣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C隋唐——新的高峰

掌握:①新高峰指两点:

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②隋唐时期具备了哪些能够促使书法艺术达到高峰的条件?

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同时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表现:

草书——狂放不羁:张旭、怀素(颠张狂素)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D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掌握:①原因: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重文

②代表:

“宋四家”—— 苏(苏轼)、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

E明代——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掌握两点:①明代书法为什么会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②代表:祝枝山、文徵明

三、印宗秦汉——篆刻艺术(一般了解)

1、秦汉时期——篆刻艺术发展的标志性时期,为以后印章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样本。

以实用为主

(1)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拘,以小篆为主

(2)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的风格

2、宋元时期——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但篆刻还没有从它的实用功能中分离出来。

3、明中叶以后——篆刻成为与书法、绘画并立的艺术门类可供艺术欣赏。

原因:思想活跃,文化自由

代表:文彭、吴昌硕

注:本节的插图均需注意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艺术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本节要点:

新石器时代:图案 魏晋南北朝:文人画

绘画艺术的起源 战国:毛笔画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唐朝:淋漓尽致描绘和

汉:帛画 再现雍容华贵盛唐气象

(起源阶段) (发展繁荣阶段)

宋:成为独立的画种 宋代:风俗画

文人意趣 元: 民间风情 明清:木刻版画 杨柳青年画

(文人画) 明清:风格奇特 布贴画 剪纸画

细说知识:

一、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画在地面、陶器、岩石上的色彩和图案,这是绘画艺术的源头

①代表:马家窑文化的集体舞蹈图,内蒙阴山人面纹岩画

②内容:人物、动物的形象和简单的色彩和图案

③特点:虽线条稚拙、色彩和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④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过着氏族的集体生活,对自然、动物充满着神秘的崇拜心理 。

2.战国秦汉的帛画——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

①代表:《人物龙凤图》和《马王堆汉墓帛画》

②特点:充满珍奇异兽、神仙怪魔,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浪漫、神秘而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③历史原因:

A绘画材料、工具的改进;

B人们对吉祥动物的膜拜;

C跟战国秦汉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开疆扩土和充满民族信心的时代精神分不开。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绘画艺术的发展繁荣阶段

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凸现个性的文人画

(1)魏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凸现个性的文人画?

A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人们挣脱了正统儒学的精神羁绊,个性得到张扬。

B伴随着佛教、道教的发展,文化呈现出多元的趋向;

C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不愿流俗同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士人群体的追求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绘画艺术的成熟时期,表现:

A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B出现一批著名画家和绘画理论。

掌握:顾恺之两点:一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有作品可考的著名画家;开创我国古代的绘画

理论——“以形写神”

了解:其传世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

2.唐朝时期——淋漓尽致描绘和再现雍容华贵盛唐气象

(1)原因:

唐代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博大精深。

(2)代表人物:吴道子:

掌握:两点:“画圣”和被誉为“吴带当风”

了解: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3)唐绘画特点:

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雍容华贵盛唐气象;题材多样。

(三)宋元明清时期——文人画

1.两宋时期——文人画兴起

(1)文人画兴起的原因:

A宋朝“重文轻武”国策; B文人阶层壮大; C理学使人更注重内心修养。

(2)特点:注重意境,表现在:

A北宋构图气势恢弘,画风阳刚豪放, 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

B南宋构图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残山剩水”, 体现因“靖康之变”的民族耻辱,半壁江山的偏安政治而产生的愤恨的社会心态,在画家身上不自觉地流露。

(3)代表:马远(马一角)《山径春行图》 夏圭(夏半边)《山水十二景》

2.元朝

(1)特色: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更通过山水画来抒发出来。

(2)原因:

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废除科举制,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南人最贱,从而造成江南文人“学而优则仕”美梦的破产。

为了吐露胸中的不平,文人以画寄托思想成为风尚,郁闷的意境表现在绘画上了。

3、明清时期——奇特的画风

(1)特点:风格独特、不拘成法

(2)原因: 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

A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B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

C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D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突出个人的精神风格,并将其感受融入绘画中;

E异族统治下的思想文化专制。

(3)代表人物——“八大山人”朱耷《松鹰图》

(四)民间风情

1、背景:

宋代以来,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2、题材和绘画代表

(1)北宋:

风俗画:代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明清:

木刻版画

①木刻版画盛行的原因:

随着明清小说在社会上的广泛流行,以木刻版画制作的小说插图更成为雅俗共赏的绘画形式,在社会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②木刻版画代表:《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人们熟悉的名著小说插图

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是反映下层民众生活情趣的绘画形式

代表: 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

二、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

1、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

2、魏晋隋唐时期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

3、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自宋以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发展起来。

4、明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

三、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1、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

(早期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后来逐渐出现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

2、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3、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第9课 诗言志 歌咏言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本节要点: 春秋——《诗经》

《诗经》、楚辞与汉赋 战国——楚辞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诗

汉代——汉赋

宋词

宋词与散曲 元——散曲

细说知识: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1)地位:《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时间:绝大部分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

(3)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朝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

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其中“风”的内容最丰富。

(4)反映的信息:

A贵族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和规范当时的统治秩序。

B当时的平民也往往通过歌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5)特点:

A四言诗 B分“风”、“雅”、“颂”三类

C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6)来源:采诗制度

(7)作用:A以文学创作来反映和规范当时的统治秩序; B表达思想感情。

2、楚辞

(1)产生: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作品:屈原的《离骚》,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感。

(3)特点

A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 B句式自由灵活; C 常用语气助词“兮”。

3、汉赋

(1)产生:

A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B文学渊源:吸收了《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

(2)特点:铺陈辞藻 、文采华丽、带韵散文。

(3)代表:司马相如

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唐朝前期诗歌:

(1)特点: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2)原因:

A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B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人诗歌,弹奏出开朗奔放、刚健清新的时代音调。

(3)代表:

边塞诗人——王昌龄

李白非凡的气魄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田园诗大量出现——原因:太平安乐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闲适的生活环境

2.唐朝后期诗歌

(1)背景:

A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在颠簸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B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人民的生活依旧悲惨。

(2)代表人物:

A杜甫的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悲惨遭遇。

B白居易关心民间疾苦,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

3、特点:唐诗题材丰富,流派众多,体制完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高度的成熟。

4、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zh ao

(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三、宋词与元散曲

1、宋词:

(1)繁荣的原因:

A宋朝重文轻武的社会背景

B宋代封建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和城市日趋繁荣,市民队伍壮大,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C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便于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

(2)宋代不同时期对词的影响:

A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

B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

(代表:李清照)

C 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现了诗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代表:辛弃疾)

2、元散曲:

(1)兴起:元代兴起的新诗体,是在宋、金俗谣俚曲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2)兴起的背景:

A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阶级矛盾尖锐 B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元代读书人地位卑下

C政治专权,社会黑暗

D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3)特点:(了解即可)

可俗可雅,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第10课 从传奇到小说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本节要点:

唐代:传奇

传奇与话本 明清小说(本节重点)

宋代:话本

细说知识:

一、传奇与话本(一般了解)

(一)唐代传奇

1、产生背景

A城市的发展造就了城市文化繁荣

B变文的出现

C唐代统治者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文人辈出

D妇女地位有所改善、宗教的传播、唐中后期的动乱为传奇提供了题材

2、概念:唐人小说的通称,而并非只是唐代某一类小说的名称(文言短篇小说)

3、特点:虚构的故事、以言情为特色

4、代表作品:《柳毅传》 《南柯太首传》 《莺莺传》

5、影响与地位:

A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 B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宋代话本

1、概念:说书人所用的底本

2、兴起的背景

A城市经济繁荣 B市民阶层兴起 C变文和传奇的影响。

D说书的盛行

3、内容: 佛经故事、历史故事、爱情小说

4、代表作品:《碾玉观音》

5、特色:

通俗易读,内容丰富,贴近现实生活(小市民)

6地位:

是宋元时期主要的小说形式,最早的白话小说

二、明清小说(重点掌握)

1、兴起的背景

A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

B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C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

D宋代话本为奠定基础

2、代表作品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三言二拍:——短篇小说集: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续初刻拍案惊奇》

批判现实:《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3、成就:

①突出成就首先表现在数量繁多:

②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③创作的艺术水平高超:

④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明清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宽广

4、特色:

浸染着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这一时代特色有关)

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与明清时期社会危机加深,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色有关有关)

5、地位: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了解线索:

唐代变文 唐代传奇 宋代话本 明清小说

重点注意:明清小说的时代特色,并与上节课中的元曲的线索相连接,构成课标要求掌握的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这一主题。

注:掌握p45图,注意其中的信息

第11课 梨园春秋

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本节要点: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先秦至汉唐傩仪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代杂剧

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

必须从总体上把握戏曲的总体历程及各种剧种的发展历程

细说知识:

一、大傩之舞——源头

1、产生:原始社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生命经常受到威胁,人们对自然认识很有限,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作祟,为辟邪消灾,产生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

2、发展:先秦时期,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唐时期,傩仪还很盛行。

功能上开始由祭祀转为娱乐,由娱神(祈求神灵保佑)转为娱人。

3、特点: 服饰绚丽、载歌载舞

4、地位:蕴含着古代戏曲的萌芽,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5、作用:A避邪消灾 B国家祭祀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南戏与杂剧

1、宋代南戏——古代戏曲形成

(1)产生原因:重点掌握

A社会经济发展,汴京、杭州等大城市繁荣; B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C民间表演技艺兴盛; D话本为戏曲演出提供了载体

(2)流行地区: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

(3)产生:(了解)

最初在温州一带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吸收宋词曲调和唐宋乐曲的一些成分。

(4)特点:(重点掌握)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5)意义:我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

2、元杂剧——古代戏曲的成熟

(1)原因:重点掌握

A城市经济繁荣; B市民阶层壮大;

C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处于社会底层,不愿在元朝做官和换图无门的文人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

D唐宋小说和戏曲的繁荣。

(2)流行地区:北方

(3)特点:重点掌握

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此点解释的也是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的原因)

(4)代表: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元杂剧的奠基者和杰出代表,代表作《窦娥冤》)

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

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第一次响亮提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口号,对元杂剧和古代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徽班进京:京剧——古代戏曲的鼎盛 重点掌握

1、形成背景:

A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

B艺人聚集北京,北京地区流行的戏曲很多;

C徽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吸取其他剧种的艺术形式;

2、形成过程:

A契机:庆祝乾隆帝八十寿辰,徽戏剧团三庆班由高朗亭率领进京献艺。

B发端:四大徽班进京(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C形成:道光年间开始对外演出,和其他剧种频繁交融,以徽剧为基础,博采众长,唱腔丰富生动。

D第一个高峰期:清同治光绪年间。

同光十三绝是代表

3、艺术特色:

A综合性:京剧将唱、念、做、打作为艺术手段

B写意性: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服饰、舞台行动均体现出写意性,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

4、地位:京剧不仅在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了解:京剧成为我国戏曲中最具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之一,它的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精细、流行最广泛、观众最普遍,影响也最大,被公认为“国剧”。

5、一般了解小字部分知识

北京地区流行的戏曲分“雅部”和“花部”。

雅部指备受士大夫和文人青睐的昆曲。

花部指其他地方剧种,受民众喜爱。

清 的戏曲政策是扬“雅部”抑“花部”。

拓展:为什么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候,中国戏曲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1)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不断的发展。

(2)两朝统治政策,都把中原文人处于低层,使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只能通过戏剧来宣泄。

(3)文化观念:正统汉族文人不重视小说、戏剧等,主要精力在科举,而蒙古族、满族思想不同,重视小说、戏剧,并大力支持,甚至参与其中。

还保护艺人等。

 美术老师准备的教案该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老师教案(5篇合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一年级数学试卷doc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课

 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高中化学试卷网发现

 欣赏视频:三星堆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

 1、狮子;

 2、石人石马和马夫;

 3、翼兽化学工业出版社电话和北门六马;

 4、“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高一物理教案、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三、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它们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篇二: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帛画的背景、画面内容、主题思想以及帛画的艺术特征,学会鉴赏帛画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帛画《龙凤仕女图》的描述、分析,了解帛画的艺术特征,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帛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意趣,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龙凤仕女图》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征。

 难点:能够从帛画作品当中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国家宝藏视频《帛画魂》,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首歌唱了哪些内容视频中出现的作品是什么

 学生认真观看并回答:歌词描绘的是千年珍宝——辛追墓T型帛画中的故事,进而揭示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画面内容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龙凤仕女图》,并提问:

 《龙凤仕女图》是何时何地出土的

 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像在祈祷。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左侧是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

 2造型、线条、色彩

 继续观察《龙凤仕女图》,提出问题:作品中的人物、龙凤造型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物体态婀娜清丽,龙凤姿态极为矫健,整幅作品造型生动、形象。

 放大《龙凤仕女图》局部,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作品的色彩、线条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线条极为概括洗练,刚健古拙,沉凝有力,色彩淡雅,以平涂为主。

 3主题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龙凤仕女图》并追问:

 这幅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引魂升天)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活动三:总结解释

 请学生总结《龙凤仕女图》的艺术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出:《龙凤仕女图》人物做正侧面的立像,以典型服饰表现其地位、身份和性别,造型生动,比例匀称,仪态肃穆。注重形象轮廓,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反映了“引魂升天”的主题。

 活动四:鉴赏评价

 1出示帛画《人物御龙图》,请学生运用欣赏帛画的角度和方法,组织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用8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鉴赏。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讨论结束后,以“档案”评说人的形式,每组选一名代表来介绍《人物御龙图》。

 (如《人物御龙图》:造型——男子正侧面;线条——流利挺拔;主题——引魂升天)。

 最后,教师从造型、线条、主题等方面进行总评(这幅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进行绘制,用线细劲到位,人物造型相当准确,是楚国墓葬中用于引魂升天的帛画)。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课堂尾声师生共同总结升华:我们深入地了解了帛画,体会到中国艺术作品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课后搜集自己喜欢的帛画作品,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

篇三: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常规)

 二 复习:

 提问:建筑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三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园林建筑:

 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是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欣赏: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濯缨水阁”是引用《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 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篇四: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

一、说教材

 《走进意象艺术》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意象艺术属于三大美术类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也为学生后续学习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高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象多视角表达的两种方法即平面表达和立体表达。

 难点

 能理解物象多视角表达的方法,并用手绘线条的形式表达物象的多个视角。

五、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为情境法、展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用自主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展示《布罗格利公主像》与《带帽的妇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不同。在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个直观感知后,继续引出这样的一个故事:当年有一位女士看到《带帽的妇人》后,便问马蒂斯“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样子吗”而马蒂斯却回答到:“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通过设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意象艺术的兴趣,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意象艺术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确定我的基本环节为:感知怪异—分析怪异—理解意象艺术。

 (一)感知怪异

 在感知怪异环节,我或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谈一谈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学生答出怪异时我会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有“怪异”的感觉师生共同总结出画面夸张。在这一环节通过对名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识意象艺术的特别之处。

 (二)分析怪异

 在学生感受了意象艺术的“怪异”后,展示《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引导学生对比赏析,师生共同探讨出艺术家表达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从而引出意象是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增强师生互动,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对于本课的重点,我将展示学生较为熟悉的作品《呐喊》,并且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通过对作品的内容、形象、色彩、线条等方面的描述、分析掌握意象艺术的基本特征,比如主观、夸张、变形等等,因此在这个阶段只要适度的引导,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一些意象艺术的特征来,从而能挖掘出不同层次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两个理解的切入点。故此我分别展示两组作品,首先通过分析朱耷《鹌鹑图》中的眼睛理解艺术家是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然后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分析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运用比较法的方式寻找差异,进而总结归纳出意象艺术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体会意象艺术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归纳,学生对“意”与“象”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体会到“我”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对意象的“真实性”产生了认同和共鸣。

 环节三:学以致用,辨析意象艺术

 最后,我设置了“学以致用,辨析意象艺术”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理解本课的精髓,说出自己的收获。故此我将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艺术作品与具象艺术作品,并且设置辩论活动: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各种艺术风格和世界多元化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环节四:总结回顾,拓展提高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意象艺术的概念及其特点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篇五: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

 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3、教学难点

 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二、教法设计:

 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学法:

 鉴赏课本、观察、思维、想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美术作品并非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再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在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并已成为艺术家关注的重点。

 教师活动:(1)展示作品《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

 (2)提出问题:找出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1)讨论(2)回答

 师生总结:这是两件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

 (引出课题并板书:)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2、什么是意象艺术

 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这句话从意象艺术的一个极端方面来解释意象艺术的,因为在一般人看来,意象艺术的作品往往是怪异的。这样解释主要是为了打消一般人因为习惯于具象艺术的真实性而对意象艺术产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指出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教师活动:(1)板书:什么是意象艺术

 (2)提出问题:A、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B、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3)展示作品:《圣维克多山》、《呐喊》《星月夜》《内战的预感》

 (4)提问

 (5)板书: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3、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这样两个理解的切入点,那就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突出的就是“感觉”和“想”。

 教师活动:

 (1)板书: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

 (3)提出问题:A、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提示:我们从《教皇英诺森十世》中感觉到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和气氛,即紧张和惶恐)

 (4)展示:朱耷的《鹌鹑图》

 (5)提出问题:画面中鹌鹑的眼睛有什么特点现实中会出现吗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理解意象艺术从以下两个角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意象艺术的特点: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C、超越了具象艺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感觉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艺术作品才给我们以怪异的感觉。

 板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4、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我们知道,意象艺术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理解意象艺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通过学习观察的技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多种方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形状的卡通杯若干、 彩色笔、蜡笔、图画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激趣。

 小朋友,天气炎热的时候,我们会口渴,口渴的时候会想要喝水。用什么装开水喝,用自己的杯子喝水是最卫生的。没有杯子的孩子也没有关

 系,通过这堂课的努力,我们会获得自己最喜欢的杯子的。

  二、展示若干漂亮的卡通杯。老师拿一只杯子让幼儿仔细的观察后,提问:

 老师:孩子们,这是只――漂亮的卡通杯。想一想,说一说,杯子可以来做什么?

 孩子会想到可以装水喝水,可以做屋子的点缀,可以用杯子装水漱口,还可以用保温的杯子装鸡汤等。

 杯子有这么多用处,你一定很想从这里面挑一只杯子吧。请小朋友们有序的来挑一只自己喜欢的杯子。看一看,你挑选的杯子的颜色、样式,

 摸一摸杯子,有什么样的触觉,想一想,我选的杯子与其他杯子有什么不同,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交流,说一说,我选择的杯子怎么认。

  三、引导幼儿,用清楚的语言表达出我喜欢这个杯子的原因。

 尽量用因为我喜欢什么颜色,喜欢什么样的图案,喜欢什么样的形状,所以我才选这个杯子是我最喜欢的杯子。

  四、教师在黑板上范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杯子,并给幼儿说一说喜欢这个杯子的原因。

 提示幼儿杯子有无“耳朵”,有“耳朵”的好处在于方便拿握,并且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花朵、小动物等在杯子的杯盖儿上和背外表面。举例

 ,《蓝色生死恋》里的杯子就是把家人的头像印到杯盖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机引导幼儿,独一无二的杯子最漂亮,画出你心中最

 美最好用的杯子,也是与终不同的杯子。

  五、幼儿自由设计杯子画在画纸上。

 分发画纸,准备彩色笔、蜡笔

 要求:展开幼儿的联想,画出自己想要的杯子。形状、大小、颜色,杯上的图案自由创作。

  六、作品展示。

 向老师、同伴介绍自己独一无二的杯子。让幼儿自由表达,尽力让幼儿把一句话说完整。并让幼儿说说说自己设计杯子的意图,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选这种装饰物,打算把杯子送给谁……

  七、活动评价。

 每位幼儿都积极参与,且大胆发言,在第二个环节让幼儿观察杯子时,个别幼儿很细心,观察很仔细,说自己喜欢的理由也很新颖。比如:

 在展示女儿的水杯时有的幼儿就惊奇!企鹅妈妈有帽子,为什么三个小企鹅却没戴呢?幼儿们就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大家说了很多可能,都

 有自己的理由。最后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宝贝,企鹅妈妈戴着帽子在为孩子们跳舞呢!你没看见孩子们在为妈妈鼓掌吗?大家都笑了……

 最后看了幼儿设计的杯子,你会大开眼界,原来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设计的图案很奇特,也很美观,真的能让你耳目一新。所以,

 幼儿的智慧是你无法想象的,只要你给了他翅膀,他就会飞得很高、很远,让你无法想象。

  八 、课后延伸

 在所有的作品中,大家选一个设计最美,最有创意的作品。再让这个小朋友在所有的杯子中选一个他最喜欢的杯子送给他最爱的人。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

  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3-4分钟)

 1、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题)

 (二)欣赏(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7-8分钟)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1、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屏幕显示: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屏幕显示:隋展子虔《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4、屏幕显示五代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青绿代表作)

 ——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5、屏幕显示:明戴进《风雨归舟图》清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萌芽

 2-隋代时期独立

 3-唐宋时期高峰

 4-元明清时期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

 1、通过设疑讨论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电脑平台显示: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倪赞《六君子图》。

 3、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提示意境概念)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重点欣赏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富

 春山居图局部

 (四)小组比赛(10-15分钟)

 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

 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

 教师总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1、背景:丰富学生的阅历,积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2、要点: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用多媒体展示乐山大佛的,提问

 1、你知道雕塑的名字吗?说说有关信息。

 2、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3、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一)雕塑的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二)雕塑的种类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这里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三)想一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教师板书: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回忆看过的电视画面,用线描和色彩的手段表现出来;

 2、培养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3、完成作业的铅笔稿

  教学重点:

 表现电视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环境、气氛等

  教学难点:

 通过回忆、想象、用线描和色彩表现稍纵即逝的画面

  教具准备:

 教师: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多媒体课件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

 同学们经常看电视吗?喜欢看电视吗?

 想不想把我们电视里的精彩的内容画下来?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表现《难忘的电视画面》。

 (板书课题)

 二、尝试

 1、谈话

 电视画面是活动的,而我们的画面却是静止的,我们该怎样做呢?

 (学生回答)

 应该画出觉得最有趣的画面;

 应该画出觉得最难忘的画面;

 应该画出觉得最精彩的画面;

 应该画出觉得最感动的画面。

 (教师板书)

 有学生提到动画的制作方法,教师委婉地予以更正:

 动画的制作方法我们以后会学的,如果我们今天只能用一个画面来表现呢?

 (板书:“一个画面”)

 2、欣赏,发现记忆重点

 (教师播放《猫和老鼠》电视片断)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个片断,看的时候想一想,哪一个画面是你认为最喜欢、最难忘、最精彩、最感动的画面?

 (学生欣赏片断,回答他喜欢的画面)

 这个画面你记得清楚吗?我来考考你。

 这个画面里有那些人物?

 (Tom,Jerry,小老鼠)

 这个画面发生在什么地方?

 (如学生无法准确回答则提示“为什么小老鼠本来是要打Tom的,却总是打到了Jerry?

 这是因为在墙角边这个特殊的环境里)

 这个画面的气氛怎样?是紧张、欢快、还是轻松?

 (紧张)

 (教师边说边板书,学生回答)

 不仅要画出你最喜欢的电视画面里的人物,还要画出画面里的气氛。大家记忆画面的时候,也不仅要记住画面里的人物,还要记住画面里的环境怎样。

 3、欣赏,巩固记忆重点

 电视画面实际上是有许许多多的静止画面组成的,只是因为这些画面改动得非常快,每秒钟有25个画面,由于我们的眼睛有一种“视觉暂留”的特性,对于看过的画面在大脑中不会立刻消失,所以上一个影像还没有消失的时候,下一个影像已经出现了,这样,我们的电视画面就动起来了。

 (再一次慢放一遍刚才的片断)

 我们已经看过一遍这个片断了,第二遍观察的时候,老师把放映的速度从每秒钟25张画面调整到每秒钟10张,大家就不仅要注意你喜欢画面里的人物、还要注意环境,有的同学如果记清楚了,还可以注意人物的细节,比如说猫的胡子有多长,当时的表情怎样?

 (请刚才没有答出的学生回答,将他刚才没有回答的答案补充完整)

 三、运用

 要求:要画出电视机的形象,表明这是电视画面。

 学生起稿,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

 展示学生作业、布置下节课绘画工具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因季节而生机盎然的植物世界,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爱护绿化的意识2认知目标:掌握用超轻黏土制作植物和花瓶花盆的方法

 3实践目标:让学生学会不同植物搭配不同花瓶花盆

 教学准备:

 课件超轻黏土

 一激趣导入

 仙人球四季常青,其形状奇特,具有观赏价值;它的生命力极强,能够克服恶劣的环境在沙漠里生长,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你见过这种植物吗?下面我们用泥巴做一个仙人球吧!

 2观察思考观察仙人球,说说它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二实践探索学习用徒手成型的方法做一个仙人球。

 介绍方法:

 A捏球身先将一块泥巴搓成椭圆形。

 B粘上泥条捏出棱角边

 先将泥条从上到下粘接在椭圆形上,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挤捏泥条外侧,使其成棱角边,上部顶点可用工具整理好。

 C添加剂

 将泥巴搓成小锥形,涂上泥浆,粘接在棱角边上。

 D组合整理完成

 可以用牙签将几个大小不同的仙人球插接在一起。除了用泥条做刺以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1)怎样制作的仙人掌?你还能做哪些有趣的造型呢?

 学生尝试用超轻黏土制作一个仙人掌

 2)春天有很多花盛开,你喜欢哪些花这些花在造型上有什么提点

 3)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制作一朵自己喜欢的花

 四制作花瓶或花盆

 美丽的鲜花需要漂亮的花瓶或花盆来摆放,你看见过什么样的花瓶或花盆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出示几幅不同的花瓶花盆。学生发挥想象,创新构思,动手装饰自己的花瓶或花盆,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各自的设计方案和制作步骤,相互设计,取长补短,并根据需要作出适当的改进。

 1、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和制作步骤,动手操作。

 2、教师巡视,引导同组学生协作,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制作完成,问学生:你做的花瓶好看吗?能不能再把它装饰一下,让它更漂亮呢?进行制作。

 五评价

 比一比,谁制作的植物与花盆(花瓶)最配。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画作品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两幅典型作品。

 2、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概述人物画。

 2、教师出示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的投影。

 3、分析讲授其艺术特色。

 4、揭示课题:第八讲 古代人物画

 三、传授新课:

 1、魏晋南北朝:

 概况:

 介绍顾恺之(教师出示投影。)。

 赏析《女史箴图》。

 2、唐代: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阎立本。

 赏析《历代帝王图》。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周昉。

 赏析《簪花侍女图》。

 3、五代:

 讲述时代背景。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顾闳中。

 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赏析“听琵琶曲”。

 学生赏析“击鼓观舞”:

 教师提问:在这一段画面中,作者又是如何安排构图和刻画人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

 赏析后三个片段。

 教师《韩熙载夜宴图》的两大艺术特色。

 4、宋代: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张择端。

 教师设疑。

 学生讨论。

 赏析《清明上河图》。

 教师归纳《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和重要特点。

 赏析《维摩演教图》。

 赏析《泼墨仙人》。

 5、明清:

 赏析《归去来图》。

 赏析《苏武牧羊》。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

 六、课堂: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古代人物画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八、下课礼仪:

美术教案 篇6

 大班美术教案:绘画美丽的春天

 设计理念:

 通过幼儿课前对春天的寻找与发现,让幼儿亲身体验美丽的春天,再通过课件的播放配上背景音乐,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和创作的成就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兴趣又是容易转移的,他们有时会对某些突然发生的事感兴趣。所以,老师先用《美丽的春天》课件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看到了春天的美景。摒弃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变"范例--示范--临摹"为"观察体验--语言引导-表现创作",使幼儿绘画活动成为快乐的生活体验,孩子们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的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美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经验准备:组织幼儿去大自然中寻找"美丽的春天"。

 物质准备:1、《美丽的春天》的课件,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2、ppt,彩笔、蜡笔,纸、

 活动过程:

 1、以谈话形式导入,激发幼儿情趣

 师语: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已来到了我们的身旁,谁愿意说一说,春天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观察与体验(完整观看一遍)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漂亮的有关春天的,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背景音乐,让幼儿欣赏。

 3、分段观察与引导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

 (1)第一组:引导幼儿说一说:公园里有什么?听见了什么他们好像在干什么?

 (2)第二组:有哪些小动物?他们长得什么样?渗透保护动物的品德教育。

 (3)第三组:观察"春天里的各种花"---桃花、梨花、野花、油菜花

 (4)第四组:观察春天里人们的活动:植树、放风筝。并渗透环保教育。

 (5)第五组:观察山村风景:说一说其特征。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巡视观看幼儿作画情况,尤其是要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作画。

 5、作品讲述

 幼儿互相欣赏,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教师讲评幼儿的作品。

 6、课堂小结: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画出了自己所喜欢的美丽的春天,并在画面的安排、颜色的选择与搭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小朋友继续努力。

 7、活动延伸:

 (1)课后,将自己的画涂上漂亮的颜色。

 (2)双休放假时与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亲自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我认为首先打破了传统的"依葫芦画瓢"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课件,引导孩子观察与体验,然后鼓励孩子大胆自由的绘画与表现,最终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富有童趣。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观察、想像、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另外,我也充分意识到教师在主题活动中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支持者。因此,要孜孜不倦地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对幼儿的认识和幼儿教育的理解。只有善于吸取新型的理念,并有效的指导实践,才能使师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富有实效。

战国帛画《bai人物龙凤图》主题思想:据考古学家说,du这是一个盛装打扮zhi的女巫。图画的dao主题是描绘这个女巫为死者祝福,祈愿神化的龙与凤引导死者的灵魂登天升仙。

《人物龙凤图》是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属于非衣性质的绘画作品。《楚辞·招魂》有“像设君室”的话语,明确记载战国时期已经有为死者绘制肖像以招魂的风俗,《人物龙凤图》的创作目的是使墓主人能被引领升天或在阴间继续阳世繁华的生活。

战国时期,楚国巫风盛行,正如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所记,“普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此图描绘的正是沟通人神世界的巫女,正虔诚恭敬地为墓主祝祷。

《越绝书》有招魂入魄之说,认为只要善保魄体,就可以引魂升天,魄体对于灵魂再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楚人对此有着相当深厚的信仰,所以才有这一类非衣绘画的不断出现。

扩展资料:

1949 年 2 月,湖南长沙陈家大山一座楚墓中,盗墓者挖出了一幅帛画。随后,这幅帛画被湖南古董商蔡季襄收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蔡季襄将全部文物捐献给国家,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这幅帛画。

这幅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以线描设色方法绘制。图中描绘了一位侧身而立的女性,头后挽有一垂髻,并系有饰物。她面向画左,眉目清晰,平视前方,身着宽袖长袍,袍上绣有卷云纹,长裙曳地,束腰,腰细而修长

古代中国成熟的农耕文明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至少到16世纪,中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仍然领先于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国人通过书法、绘画、诗歌与古代小说等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独具东方神韵,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要结合一个时代的背景并注意文明的传承性,归纳科技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正确认识历史地位、时代特征与世界影响,同时要注意中国科技文明中的局限性。

2、注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加以比较,体会中国古代文化领先世界的特点。

3、注意本专题的易错知识点:

(1)宋词、元散曲和唐诗是相同的文字表现形式。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唱歌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更受市民欢迎。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它是在宋、金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2)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属于诗歌的范畴;元杂剧是一种戏曲,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3)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

(4)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二、要点知识:

(一)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起源和演变过程。

⑴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早在新石器时代 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称为“文字图画”,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⑵汉字的成熟: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西周晚期,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⑶汉字的统一: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将统一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规则,又以书写简便的“隶书”作为新字体,克服了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⑴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⑵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士人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⑶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既有张旭 、怀素的草书,也有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⑷宋明书法的个性化创造: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 、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⑸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

汉字逐渐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⑹特点:在注重书法规范和书法理论的同时,个性化的书法创造成为趋势。线条自由变化、布局疏密得益,融合绘画艺术的情景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好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3.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⑴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绘画艺术的源头;

⑵战国秦汉时期,出现帛画;有《人物龙凤图》,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也出土过帛画。

⑶魏晋时期文人画的出现: 士族兴起,代表人物有顾恺之,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其绘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 以形写神 ”,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⑷唐代绘画艺术的繁盛:画家们创制法度,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盛唐画圣吴道子,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

⑸宋代文人山水画的兴起:特点:山水画从起初作为人物画的衬景 ,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⑹明清时期的文人画特点: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如“扬州八怪”。他们的艺术风貌不拘成法。

⑺民间风情—百姓绘画艺术的发展:宋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清时期出现木刻版画作为小说中的插图;民间艺术发展: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

⑻特点:①中国画在魏晋之后,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②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的。在表现形式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③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⑼中国绘画发展的特征:

①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②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③从绘画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④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41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