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白洋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言文 白洋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1张

文言文 白洋潮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人生在世,无论怎样都好,身边的人都是永远最重要的,能陪你最长时间的永远都是亲情,这个要好好珍惜,而且要维护好这段关系才是关键

西溪文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古文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余友江道暗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译文

粟山高六十二丈,绕一周共十八里二百步。山下面有个岭叫石人岭,(石人岭)陡峭挺拔十分稳固地矗立著,形状和人的形状相似,(旁边)类似于发髻的两座山峰也是一副耸立的样子。过了(石人岭)就是西溪,(这里)居住着几百户村民,(村民)聚集起来成为村落和集。相传在北宋南度的时候,宋高宗第一次到武林,因为这个地方物产丰富,想在这里建立都城。后来得山作为都城,便说:“西溪暂且留下(供定都选用)。”后人于是便用这个名字来给(西溪)命名。

(西溪)处地十分偏僻幽静,有很多古梅,梅花树枝条短小,枝条弯曲并密集交错,很像黄山的松树。喜欢游玩的人到这个地方,了些和小的(梅花),栽种在花池或树盆里,来作为精致景观。这个地方有间秋雪庵,(里面)一片芦花,在明月的照映之下,白得像堆积的雪一样,真是奇妙的景观。我说西湖确实是江南美丽的地方,深入它中间的时候,眼睛就会满足色彩绚烂的景色,耳朵就会满足笙笛奏出的乐曲,想寻找深幽的溪流和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我的朋友江道暗在西溪有精巧的子,邀请我一同归隐。

我因为留恋于奢靡的尘世,未能赶到那里,到现在还深感遗憾悔恨。

赈灾文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大灾面前有大爱,我没读到这篇文章,但想见作者应与我们一样,看到同胞的苦难有感同身受之感。同时在此刻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日月湖文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日月湖文言文中,通过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雪,祝勇文言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是一篇散文吧 对雪花的喜爱。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对生命的热情

《村景》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篇韵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江南乡村悠然、和谐的优美图景。本文一共四句话,句句都带给人不同的美感。首先描绘田园风光的美,“蔓生豆,藤结瓜” 6个字描绘出田园植物生长的旺盛,透过文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丰收之美。“绿叶衬红花”,“衬”,映衬。绿叶映衬著红花,景色如此宜人。接着描绘自然风光之美,“山有色,水无沙”,6个字把青山绿水的一派大好风光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渔村傍农家”,“傍”,靠,靠近。渔村靠近著农家小院。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渔村和农家小院,无不表现出乡村的宁静优美。第三句描绘了乡村人们的活动,“赏菊、观竹、煮酒、烹茶”,人们悠然的生活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烹”,煮。最后一句对仗整齐,不管是“采莲女”还是“读书娃”都带给你一种温馨的氛围。这篇韵文格调轻快,语气蝉联,语言清新,从田园山水写到乡村人物,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勾画出静谧、和缓、诱人、自然的乡村风光,流溢着对淳朴的农村生活喜悦、挚爱的感情。供参考。

生机作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样吧,你现在要观察她对你是否真的喜欢,如果你实在觉得坚持不了的话,就没必要在想那么多了,去爱吧,不然就放手,对谁都好

芙渠文言文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荷花与其它草本植物似乎有些不同,但也有根没有树,一年生一次,这些特点是相同的。花谱上说:"生长在水中的叫草芙蓉,生长在陆地上的叫旱莲。"就不能不说是草本植物了。我夏天视它为生命,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以因袭前人现成的说法,而是因为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于是,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一年又一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斗大的小池,栽几株敷衍了事,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盼望天上降雨来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养生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本文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作者并对自己不能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的感情。但他过分强调了芙蕖的观赏价值,甚至夸大它的种植之利在"五谷"之上。这是悖逆实际和事理的,表现出一种脱离劳动人民的封建文人的情趣,与劳动者的感情是格格不入的。

文章主要说明"芙蕖之可人"。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它以"可人"二字为"意脉",以芙蕖生长的时间(春、夏、秋,即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开之后)为"时脉",以芙蕖生长的规律(叶、茎、花、蓬、藕)为"物脉",将三脉理成三线,交织于文、中,缝合为一体,脉络清晰,条理井然,层次分明,结构谨严。文章中段主要说明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是全篇的中心,重点。而中段又以"可目"为"主脑","可鼻"、"可口"、"可用"为"陪宾",详细得体,繁简得宜,不仅中心鲜明,而且重点突出。用语生动形象,精炼俏丽,活泼新颖。如"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嫋娜之姿";"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一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这些偶句,遣词造句,十分优美,不落俗套,新鲜动人,不仅颇能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之两两对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清雅流畅,富有韵味。终章发抒感慨,也使文章生情增色不少。

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竹子全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

竹子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竹子最突出的品格是 顽强不屈 全文表达了作者 对竹子喜爱 的思想感情

卖柑者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有权有势的达官显贵外表光鲜一表人才,其实干欺世盗名的事的这样一种社会黑暗腐败的现象的讽刺和愤恨

老王这篇散文以情感为线索写出了车夫老王的善良,老实和质朴。

选自《杨绛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杨绛的散文中闪过时代的影子,使我们在这种大时代下看到了老王的一颗金子般的心。善良别有一番意味,这种意味绝不仅仅是对善良的肯定,它包含着更为复杂的东西。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度过了动乱年代,她在追忆动乱年代遇到的这些善良的人们时更容易忽略苦难,而是看到苦难年代里人性的光辉。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文中所写的事情很琐碎,时间跨度也长,但人物的“忠厚”与“不幸”却充盈在行文的字里行间,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本文文字冲淡中的深沉、平静中的深情是破译这篇课文的突破口。

杨绛作品特点: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上帝遗忘的一把剑》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洞见。

具体来说,最后一段中提到了以下几点:

1 人生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对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感激和珍惜。

2 人们在追求成功和名利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生命中的其他重要方面,如亲情、友情、爱情、健康等。作者认为,这些才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而名利和地位只是过眼云烟。

3 尽管人生中会有许多不如意和挫折,但我们要学会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智慧。

4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我们应该用欣赏和发现的心态去面对它们,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综上所述,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珍惜、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物的认识和态度。这些观点和情感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领悟的。

前赤壁赋行文是以作者“乐——悲——喜”的情感变化为内在线索。

这篇赋文在手法上把情、景、理三者巧妙地融为一体,寓情于景,借景明理,感情的起伏与行文的变 化相配合,如行云流水,自然畅达,文章始终围绕赤壁的风、月、水这三个自然意象所给人带来的感悟和 启迪。首先描绘“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优雅画面,再由眼前美景触发“飘 飘乎如遗世独立”的旷达之情。而水、月、风这些景物又是下文说理的张本。然后凭吊历史人物成败,比 如“客”的议论,以“羡长江之无穷”扣住水,以“抱明月而长终”扣住月,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 紧紧结合自然景物来说理,表达出“客”的消极、悲观。最后通过水和月譬喻,说明事物有“变”与“不 变”两重性的哲理。作者用“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这些自然界美好的景物,来表明他对生活的热 爱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全文明白晓畅,舒卷自如,姿态横生,议论赋予景物以深刻的哲理内涵;全文又使哲 理呈现生动可感得形象,同时又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样,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1日月入诗的诗句和表达的情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曹操 (东汉)

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2描写日月抒发情感的诗句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 (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借日月抒发情感的诗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白话文释义: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就像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

白话文释义: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3,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出自唐代: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白话文释义:虽然知道你是真心像日月一样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4,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出自唐代李白的《北风行》

白话文释义: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

白话文释义: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4形容秋日与情感的诗句

1、宋·叶绍翁《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两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3、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5、唐·张继《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5日月入诗的诗句,并写出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1、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赏析:诗前两句写望,但从望的感受上落笔,不具体写望见些什么。诗人远望时正当黄昏,夕阳西坠,他遥望故乡,故乡不见,远在天涯。

这时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处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见落日,却仍然望不到故乡。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

诗先以落日处即天涯作衬,使后句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现时却不直说,而是通过两个“天涯”的反复吟咏比较,让人从中体会出来。出自宋代李觏的《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释义: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

正在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析: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

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释义: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

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3、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赏析:这一句,季节、时间、环境、情绪全出来了。春日的一个黄昏,日色将尽,夜幕降临,花辨上也似乎含着缕缕烟雾,女主人在干什么呢?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明如镜、皎如绢,一种淡淡的愁绪让她开始感到闷倦,难以安眠。

这样一烘托,一幅温婉细腻的场景率先浮现在了读者面前。出自唐代李白的《长相思·其二》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释义: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赏析: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

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

“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出自唐代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释义: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5、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赏析:“酒贱”是因为“人贱”,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

苏轼远贬黄州,心中的失落与不满是以这种自我嘲讽的形式来表现的。因“乌台诗案”受苏轼牵连被贬的人太多,而苏轼也因此不愿连累友人,所以绝少与故人交往,这里的“客少”应是指当时的实际情况。

在这静寂的夜里,在这皓月当空之时,清秋的寒气阵阵袭人,此时,苏轼心中的孤独凄凉之感是难以排遣的。出自宋代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释义: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63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