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6岁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汇总
篇一:3到6岁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一)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长到3岁,已经经历过了人生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语言基础已经奠定,思维方式初步形成,行为习惯初步具备,可以说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发展时期了。常言道:三岁之魂,百岁之才;又道是:三岁看大,十岁看老。正是说三岁左右的儿童基本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可以看出其人生轨迹的起点与发展方向。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儿童发展到3岁,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心理特征:
1、强烈的好奇心理
3岁儿童对新事物新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特征,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成人教他做的事,并且有尝试独立做事的愿望。比如,问一些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雪为什么是白色的,苹果为什么是圆的等等简单新奇而又饱含深刻道理的问题;拿到一盒新的拼插玩具,儿童一面动手去拿去摆弄去拼插,同时也希望大人看着他插,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这种表现欲隐含着期望大人的监护,好奇而脆弱,简单而执着,但这种好奇、简单、脆弱、执着中,隐含着不可思议的创造性。
2、突出的群聚心理
3岁儿童的社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渴望融入各种人群,与他人友好地交往。3岁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关系已不限于母亲和亲人之间,而是扩展到和他人交往,特别是愿意和同伴交往。他们很乐意和小朋友在一起,和小朋友过家家、打卡片、拍手弯腰做游戏,在家里是孩子,在小朋友面前是大人,
爱管别人的事,常把小朋友之间的事回来告诉妈妈,或其他大人。当今独生子女相当普遍,家中无兄弟姐妹当伙伴则显得孤独与寂寞,儿童需要进幼儿园,除家庭生活之外又过一定的群体生活。幼儿园的生活把儿童带入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他们的生活圈子。让儿童交结伙伴,学习交往与相处,增长认识,发展能力。因此,3岁幼儿如果能够同时在家庭和幼儿园的两个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对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3、无意识模仿心理
3岁儿童模仿性的活动非常突出,他们模仿的多是一些具体的显性活动或动作。比如,在家里他们喜欢模仿大人的活动和动作,装模作样打电话,有板有眼翻看电话本,用成人的口吻接电话;学包饺子、擀面皮;模仿看书看报、写字画画;男孩子模仿成人站着尿尿,全不管裤子是否被尿湿等等。再如语言上的模仿,接受了东西说“谢谢”,遇到不如意用“讨厌”,命令别人“你不该怎样怎样”。总之他们仿佛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能力了,所以成人做的事,别人做的事都会引起他的新鲜感,他都想去尝试一下,模仿一下。因此不可低估3岁儿童的模仿性,他们正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这也是这个年龄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大量的模仿,他们尝试经验,学习经验。所以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做出好的模仿榜样,在儿童周围的成人说话用语、声调、行为举止、爱好、姿势、习惯、情绪等无不被儿童所模仿。如父母的饮食偏爱就会无形中直接影响儿童,母亲情绪无常,也影响孩子情绪反常不听规劝。如果善于利用这年龄的模仿性则能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通过模仿学习而巩固,所以成人要检点自己,一些不介意的行为小节,常会被儿童模仿而形成种种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4、严重的情绪支配心理
儿童的心理活动受情绪支配的作用很大,因为他们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动,而且行为受情绪支配,更多是无意性的。比如一些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就会激发其积极的情绪,一些儿童不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就会激发其消极的情绪。3岁儿童有时还要哭闹,就是情绪的波动表现。比如,明明吃完一块冰糕还要妈妈买,不买他就站在马路旁哭,坚决不走;看到一个并不可笑的人,孩子却笑翻了天,让大人难堪,却不能制止。
同时,3岁儿童有强烈的依恋情感,所谓依恋就是指儿童对经常和他生活在一起,经常照料他的亲人的依恋,时刻离不开他们。像在家对母亲、父亲或对祖父母的依恋,一般在3岁入幼儿园时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了,他们知道要上幼儿园了,但情感上却舍不得离开他依恋的亲人。表现为大哭、拉着手不放,不许亲人离去等等,这种依恋很使家长伤脑筋。我们认为依恋感受的产生是自然的,是儿童情感发展在3岁阶段的一种正常表现,不要指责,也不要割断,可以通过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共同努力,从关心疼爱儿童出发,慢慢地度过与亲人分离的焦虑情绪。另外,有的儿童刚入园是总要追随一位教师,教师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并且还要老师总领着他,这些表现是由儿童羞怯心理以及害怕离开亲人的依恋心情所致,如老师成为儿童的依恋对象,关心他满足他渐渐可消除他的不安感,用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将儿童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使儿童忘却孤独而投入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变消极的情绪为积极的情绪。
(二)对3岁儿童的有效教育
1、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
家长可将儿童认识的事物编成游戏,在儿童玩的过程中让儿童自然地认识事物。如将旧画册上的儿童熟悉的物体如电视机、钟表、小车、动物、房
子等剪下来,各剪成两半,和儿童玩拼图游戏,拼成了让儿童说出名称。如玩语句游戏,由母亲像唱歌似的有节奏地问,让儿童回答:热的东西是什么?冷的东西是什么?飞的东西是什么?甜的东西是什么?能吃的东西是什么?不能吃的东西是什么?每个问题可以有几个答案,每次说几句,问题应该是儿童体验过的。这样的练习使儿童更加关心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性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如练习记忆的取物游戏,可在桌子上放上桔子、勺、小杯、小汽车、书等物品,用一张布盖上,让儿童听着由成人说“小杯、书”然后把盖布揭开,让儿童把刚刚听到的物品用手把它拿出来。这个游戏是练习儿童听觉记忆力的,有助于巩固儿童对物品的认识。
2、发展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安全的情况下,要让儿童和更多的人相接触,在接触中练习交往,其中有成人也有年龄不同的儿童,让儿童认识和各种人的关系,懂得用不同的称呼叫人,知道在各种环境和场合中和人怎样交往。如家里来客人了,要有礼貌地问候,有人问话要会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跑来打扰,到别人家做客也要先问候,不要乱翻人家的东西,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人家给东西要说谢谢,和邻居或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一起要友爱,爱护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不能独占玩具;乘车时,人家让坐了要说谢谢,不小心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随时教儿童会正确地称呼人;在家庭中应创造一些条件让儿童有机会和伙伴一起玩,允许孩子找一两个小朋友到家里玩或让孩子到邻居家玩,发展儿童的独立交往能力。儿童只有在直接接触中才能体验到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在接触活动中不断适应对方,彼此关心,逐步学会和谐相处。
3、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3岁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了,能够掌握各种大的动作和一些精细的动作,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要在此时抓紧培养。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还不限于能力的形成,而在于养成独立的性格。3岁儿童的生活能力是独立用勺吃饭,用杯喝水,会漱口,会洗手,会用水吞药片,会系大个的扣子,会盖被自己睡觉,会解裤子大小便,会用手帕擦鼻涕。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帮助下儿童独立地做就可以渐渐学会,贵在放手让儿童练习,开始不要怕儿童做不好,不要怕太费时间,要有耐心,要让儿童在独立做的过程中学会。家长们的包办代替只能养成儿童的笨手笨脚。还要利用儿童好模仿的特点,鼓励儿童模仿大人的生活。除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外也可以利用游戏加以辅助练习,如系扣练习就可以让儿童脱下自己的衣服或用妈妈的衣服练习解扣、系扣;给布娃娃穿脱衣服,用空勺给布娃娃喂饭等。
在培养生活能力时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进行吃饭能力的练习,应要求养成进餐时不得撒饭撒汤、不得玩玩具、不得看书、不得讲故事片的好习惯;又比如睡觉前要小便、脱了衣服放在椅子上、不蒙头睡觉、手里不拿东西睡觉等好习惯。
4、正确对待儿童的“反抗行为”
3岁儿童可以按大人提出的要求去行动了,但又不是大人说什么他就去做什么,而常常是他们自己总想寻找机会来表现自己的独立表现能力。所以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儿童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一般的,成人监护下则就不允许3岁儿童的这些独立行动,采取预先限制或当时强行制止儿童的愿望和去表现的机会,这样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燥不安或有意反抗。比如爱说“不”或不让动偏用手去摸,成人叱之为“不听话”,实在是冤枉儿童。儿童的这种“反抗”一直会延续到4岁,他们总想将已经获得
篇二:3-6岁幼儿心理特征及教育要领
(一)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长到3岁,已经经历过了人生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语言基础已经奠定,思维方式初步形成,行为习惯初步具备,可以说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发展时期了。常言道:三岁之魂,百岁之才;又道是:三岁看大,十岁看老。正是说三岁左右的儿童基本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可以看出其人生轨迹的起点与发展方向。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儿童发展到3岁,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心理特征:
1、强烈的好奇心理
3岁儿童对新事物新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特征,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成人教他做的事,并且有尝试独立做事的愿望。比如,问一些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雪为什么是白色的,苹果为什么是圆的等等简单新奇而又饱含深刻道理的问题;拿到一盒新的拼插玩具,儿童一面动手去拿去摆弄去拼插,同时也希望大人看着他插,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这种表现欲隐含着期望大人的监护,好奇而脆弱,简单而执着,但这种好奇、简单、脆弱、执着中,隐含着不可思议的创造性。
2、突出的群聚心理
3岁儿童的社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渴望融入各种人群,与他人友好地交往。3岁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关系已不限于母亲和亲人之间,而是扩展到和他人交往,特别是愿意和同伴交往。他们很乐意和小朋友在一起,和小朋友过家家、打卡片、拍手弯腰做游戏,在家里是孩子,在小朋友面前是大人,
爱管别人的事,常把小朋友之间的事回来告诉妈妈,或其他大人。当今独生子女相当普遍,家中无兄弟姐妹当伙伴则显得孤独与寂寞,儿童需要进幼儿园,除家庭生活之外又过一定的群体生活。幼儿园的生活把儿童带入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他们的生活圈子。让儿童交结伙伴,学习交往与相处,增长认识,发展能力。因此,3岁幼儿如果能够同时在家庭和幼儿园的两个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对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3、无意识模仿心理
3岁儿童模仿性的活动非常突出,他们模仿的多是一些具体的显性活动或动作。比如,在家里他们喜欢模仿大人的活动和动作,装模作样打电话,有板有眼翻看电话本,用成人的口吻接电话;学包饺子、擀面皮;模仿看书看报、写字画画;男孩子模仿成人站着尿尿,全不管裤子是否被尿湿等等。再如语言上的模仿,接受了东西说“谢谢”,遇到不如意用“讨厌”,命令别人“你不该怎样怎样”。总之他们仿佛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能力了,所以成人做的事,别人做的事都会引起他的新鲜感,他都想去尝试一下,模仿一下。因此不可低估3岁儿童的模仿性,他们正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这也是这个年龄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大量的模仿,他们尝试经验,学习经验。所以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做出好的模仿榜样,在儿童周围的成人说话用语、声调、行为举止、爱好、姿势、习惯、情绪等无不被儿童所模仿。如父母的饮食偏爱就会无形中直接影响儿童,母亲情绪无常,也影响孩子情绪反常不听规劝。如果善于利用这年龄的模仿性则能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通过模仿学习而巩固,所以成人要检点自己,一些不介意的行为小节,常会被儿童模仿而形成种种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4、严重的情绪支配心理
儿童的心理活动受情绪支配的作用很大,因为他们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动,而且行为受情绪支配,更多是无意性的。比如一些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就会激发其积极的情绪,一些儿童不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就会激发其消极的情绪。3岁儿童有时还要哭闹,就是情绪的波动表现。比如,明明吃完一块冰糕还要妈妈买,不买他就站在马路旁哭,坚决不走;看到一个并不可笑的人,孩子却笑翻了天,让大人难堪,却不能制止。
同时,3岁儿童有强烈的依恋情感,所谓依恋就是指儿童对经常和他生活在一起,经常照料他的亲人的依恋,时刻离不开他们。像在家对母亲、父亲或对祖父母的依恋,一般在3岁入幼儿园时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了,他们知道要上幼儿园了,但情感上却舍不得离开他依恋的亲人。表现为大哭、拉着手不放,不许亲人离去等等,这种依恋很使家长伤脑筋。我们认为依恋感受的产生是自然的,是儿童情感发展在3岁阶段的一种正常表现,不要指责,也不要割断,可以通过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共同努力,从关心疼爱儿童出发,慢慢地度过与亲人分离的焦虑情绪。另外,有的儿童刚入园是总要追随一位教师,教师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并且还要老师总领着他,这些表现是由儿童羞怯心理以及害怕离开亲人的依恋心情所致,如老师成为儿童的依恋对象,关心他满足他渐渐可消除他的不安感,用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将儿童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使儿童忘却孤独而投入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变消极的情绪为积极的情绪。
(二)对3岁儿童的有效教育
1、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
家长可将儿童认识的事物编成游戏,在儿童玩的过程中让儿童自然地认识事物。如将旧画册上的儿童熟悉的物体如电视机、钟表、小车、动物、房
子等剪下来,各剪成两半,和儿童玩拼图游戏,拼成了让儿童说出名称。如玩语句游戏,由母亲像唱歌似的有节奏地问,让儿童回答:热的东西是什么?冷的东西是什么?飞的东西是什么?甜的东西是什么?能吃的东西是什么?不能吃的东西是什么?每个问题可以有几个答案,每次说几句,问题应该是儿童体验过的。这样的练习使儿童更加关心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性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如练习记忆的取物游戏,可在桌子上放上桔子、勺、小杯、小汽车、书等物品,用一张布盖上,让儿童听着由成人说“小杯、书”然后把盖布揭开,让儿童把刚刚听到的物品用手把它拿出来。这个游戏是练习儿童听觉记忆力的,有助于巩固儿童对物品的认识。
2、发展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安全的情况下,要让儿童和更多的人相接触,在接触中练习交往,其中有成人也有年龄不同的儿童,让儿童认识和各种人的关系,懂得用不同的称呼叫人,知道在各种环境和场合中和人怎样交往。如家里来客人了,要有礼貌地问候,有人问话要会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跑来打扰,到别人家做客也要先问候,不要乱翻人家的东西,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人家给东西要说谢谢,和邻居或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一起要友爱,爱护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不能独占玩具;乘车时,人家让坐了要说谢谢,不小心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随时教儿童会正确地称呼人;在家庭中应创造一些条件让儿童有机会和伙伴一起玩,允许孩子找一两个小朋友到家里玩或让孩子到邻居家玩,发展儿童的独立交往能力。儿童只有在直接接触中才能体验到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在接触活动中不断适应对方,彼此关心,逐步学会和谐相处。
3、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3岁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了,能够掌握各种大的动作和一些精细的动作,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要在此时抓紧培养。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还不限于能力的形成,而在于养成独立的性格。3岁儿童的生活能力是独立用勺吃饭,用杯喝水,会漱口,会洗手,会用水吞药片,会系大个的扣子,会盖被自己睡觉,会解裤子大小便,会用手帕擦鼻涕。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帮助下儿童独立地做就可以渐渐学会,贵在放手让儿童练习,开始不要怕儿童做不好,不要怕太费时间,要有耐心,要让儿童在独立做的过程中学会。家长们的包办代替只能养成儿童的笨手笨脚。还要利用儿童好模仿的特点,鼓励儿童模仿大人的生活。除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外也可以利用游戏加以辅助练习,如系扣练习就可以让儿童脱下自己的衣服或用妈妈的衣服练习解扣、系扣;给布娃娃穿脱衣服,用空勺给布娃娃喂饭等。
在培养生活能力时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进行吃饭能力的练习,应要求养成进餐时不得撒饭撒汤、不得玩玩具、不得看书、不得讲故事片的好习惯;又比如睡觉前要小便、脱了衣服放在椅子上、不蒙头睡觉、手里不拿东西睡觉等好习惯。
4、正确对待儿童的“反抗行为”
3岁儿童可以按大人提出的要求去行动了,但又不是大人说什么他就去做什么,而常常是他们自己总想寻找机会来表现自己的独立表现能力。所以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儿童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一般的,成人监护下则就不允许3岁儿童的这些独立行动,采取预先限制或当时强行制止儿童的愿望和去表现的机会,这样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燥不安或有意反抗。比如爱说“不”或不让动偏用手去摸,成人叱之为“不听话”,实在是冤枉儿童。儿童的这种“反抗”一直会延续到4岁,他们总想将已经获得
篇三: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心得体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充分的体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了儿童学习、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地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指南》中的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详细具体。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我们今后实现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同时为我们一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指南》中指出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的重要时期。在言语表达上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它既可以帮助儿童与他人交流沟通,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则要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同时有计划地让他们学习一些书面语言。
在对语言领域的仔细阅读中,我发现《指南》语言总目标与《纲要》的总目标有着类似的关键字,交谈、倾听、表达等,我想最大的不同应当是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命运从思想、行为开端,但要落实于行为习惯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
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改变自己的态度,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把我们的“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
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既然选择幼教,我们就应该热爱这个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与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责任心。人生童年有几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 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就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和一颗童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教育2-3岁幼儿的建议:
1 建立日常例行事项:建立一个简单而有规律的日常生活节奏,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稳定的生活习惯,例如:起床、洗脸、刷牙、穿衣服、吃早餐、上学等。
2 阅读时间:阅读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方法。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和孩子一起看图书或者讲故事,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3 促进社交交流: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习分享和合作。同时,也要关注并回应孩子的情感表达,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 创造学习机会:在家庭和生活中创造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景,例如,做饭时可以让孩子涂涂画画、拍照片记录过程,或者带孩子去公园观察大自然等。
5 身体锻炼:适当的身体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散步或者玩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2-3岁幼儿的教育应该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好奇心为主,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情感发展。
1经常陪宝宝读一些儿童故事。故事的内容应该有插图。现在,孩子们不应该展示太长的故事。最好是短的。阅读时,要丰富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可能的话,让宝宝简单的讲故事,会考验他的记忆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如果带宝宝出去,可以通过路上看到的任何东西来增长他的见识,比如去动物园,看各种动物,教他认识各种动物,多画一些真实的东西,让他加深理解。
3他开始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比如让他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不用父母喂等等。,这也为他进入幼儿园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做了准备。
4我家宝宝3岁的时候,都快上幼儿园了。他在幼儿园收到的东西很多,他看到的都是这个时候最容易打动他的东西。怕他学不好,要给他灌输一些好的品质,让他说说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家长发现不好的一定要通过了解来纠正,不断重复加深印象。
5表扬,赞美,鼓励宝宝。不要打孩子,最伤孩子的心。不要骂人,注意以身作则。
有哪些适合3岁孩子玩的游戏?
1玩球(身体动作、精细动作、情绪/社会互动)
两个人可以击球,可以互相滚动传球,也可以围成一圈击球。可以往洞里放沙袋,抓沙袋更好。
2轮式玩具(肢体运动)
宝宝会喜欢骑三轮车或者自行车。但是,要保证三轮车的大小合适,让宝宝的脚可以蹬。
3完整的肖像(精细动作、智力/逻辑)
画一幅未完成的肖像,然后让宝宝完成。
4、动手切割(精细动作、视觉)
让宝宝沿着纸边剪纸,最后随意剪。下次,试着沿着一条线剪,用另一只手移动纸张,从杂志上剪下。准备好剪刀、胶水和纸,就可以开始游戏了。但是,使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定要有大人在旁边指导。
5颜色的概念(视觉、智力/逻辑)
彩色纸板游戏很好做。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瓶盖、积木或卡片,按颜色给宝宝分类;你也可以从杂志上剪下彩色,粘贴到彩色海报上。在画板上画某种颜色,做某种颜色的食物,穿某种颜色的衣服,让宝宝识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