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旅游有哪些攻略?你知道多少?

雁荡山旅游有哪些攻略?你知道多少?,第1张

路线一上午到达雁荡山,游灵峰日景(合掌峰、观音洞、北斗洞、灵峰古洞等)

游大龙湫景区(剪刀峰、一帆峰、昭君出塞、空中飞车表演、大龙湫瀑布等)。

午餐后游方洞景区(观音峰、金龟迎客、铁索桥)

游灵岩小龙湫景区(灵岩寺、小龙湫、卧龙谷、高空飞渡表演等),

晚餐后看灵峰夜景(夫妻峰、雄鹰敛翅、犀牛望月等),返程。

路线二上午到达雁荡山,游灵峰日景(合掌峰、观音洞、北斗洞、灵峰古洞等)

游大龙湫景区(剪刀峰、一帆峰、昭君出塞、空中飞车表演、大龙湫瀑布等)。

午餐后游灵岩小龙湫景区(灵岩寺、小龙湫、卧龙谷、高空飞渡表演等),

游三折瀑景区(将军报印、兰花亭、火山喷发口),

晚餐后看灵峰夜景(夫妻峰、雄鹰敛翅、犀牛望月等),返程。

雁荡山1、雁荡山景点区间坐车问题雁荡山由于各主要景点比较分散,包括动车站,汽车站离旅游服务中心响岭头村都需坐车前往(除了住宿选择在灵峰景区边步行看夜景外),如果您是自助游,好在雁荡山租车玩,比较方便,一般租车或说包车的费用全程下来:1天内游玩结束每辆车在180-220元,2天时间游玩结束在220-260元,没有其它费用另收了(诸如停车费等),为什么我要推荐包车玩雁荡山呢?正因为雁荡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交车,景区所有的中巴车都作包车使用了,用作班车已经亏损不起,没有一下子能坐满游客的时候,三三两两的游客不好营运,这也正因为雁荡山没有建设好旅游集散中心,没有统一的大门票雁荡山俪金山庄(正在筹划中,估计至少还要等两年),再加上这样的价格也是接近原景区班车一趟趟相加后的价格了(每人约为80元),如果您是三个人以上,包车还更划算。不过建议在雁荡山一定要租车子比较新的,干净的车子,不然会影响旅游的心情。

观潮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钱塘观潮也成为古今盛事。本文就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第1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最后用杨万里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了首句。

第2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开头仍是一句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然后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第3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这时潮水已经来到,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

第4段写观潮人数之多。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

首先,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

一、熟读课文,并将第三段译成现代汉语。

设题意图:熟读课文是为了培养语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领略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和弄潮的民俗。第三段描写了弄潮儿高超的技巧,写得简练又精彩。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对译,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译文也不要强求一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记住它们的意义。

1.既望:农历十六。

2.方:当……时。

3.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逝:去,往。

5.文:画着文采。

6.溯迎:逆流迎着潮水;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三、把下面这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设题意图:这首词同课文的题材一致,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不限字数。

词的上阕写观潮,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所以在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补充注释

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阳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酒泉子》原词共十首,都是对杭州名胜的回忆。它们和唐五代词人所填的《酒泉子》不同,是潘阆的自制曲。钱塘,今杭州市。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用两课时教完。除生字外,要注意常用词的教学,如方、倏尔、文、溢目、江干等。

二、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钱塘江潮的录像资料,以增强直观性。

三、要多练习诵读。预习时可布置学生根据注释把文章改写成白话文。

四、教学难点:学生可能不了解南宋的国都在临安,这将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教师可稍作介绍: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每年(阴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二、笔卷江涛,墨泻江潮——《观潮》析(吴功正)

钱塘江潮是一大胜景。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大潮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是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我国古代的墨客词人多以钱塘大潮作描写对象,例如宋朝柳永著名的词《望海潮》中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周密的《观潮》则是用散文的形式,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点出题旨,揭示描写对象。行文吐墨,亦饱含着激赏之意。“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收拢文势,以示集中写此。接写潮来之状,进入直接描写。作者观察细微,而又大笔淋漓,由远及近,渐次写来。“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水天相接之处,如银线一丝,触入眼帘。以“银线”为喻,显示出作者极目远眺之态,立足点高,视线远,方能看清潮起之时的景况。以“银线”为喻,又写出潮来之前的情境,很有生活实感。不亲临其境,亲睹其状,是决计写不得如此逼真的。“既而渐近”,因潮头奔卷而来,描写由远镜头,骤然跳成特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文势突兀而起,如山峦陡耸,文墨则横泼纵洒,恣肆淋漓。作者倾万丈狂澜于卷面,声、色、形、势四者俱佳。有其色:“玉城雪岭”,见其“白”,托喻新颖,环扣上文的“银”字,比喻城、岭,亦见其形;有其声:“声如雷霆”,比譬形象,显其声威激壮,撼人心魄;有其势:“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如同自天际压将下来,飞腾激卷,喷玉溅珠,极富动态,蔚为奇观。“吞天沃日”,欲给焰焰红日洗澡,欲将浩浩苍天吞下,尽夸张之能事,又该多大笔力!这是极写雪涛之威猛,气派之壮阔。作者眼耳并用,目之所即,耳之所及,尽纳篇中;作者笔酣墨饱,飞旋挥洒,以动势写动态,大开大阖,文情有如繁管急奏,又有如劲弩连发。读来令人豪兴大旺,意志倍振。然后,作者用杨诚斋(杨万里)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作结。引用诗句不是炫渊夸博,而是为着证之他人,是增强作者这样写的逼真感和真实性。

接着文章转入另一重境界,写“教阅水军”演兵之形。“艨艟数百,分列两岸”,一层;“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一层。两层之间,互相勾连,映前带后。以“分列两岸”之状,突出“奔腾分合”之势。“奔腾分合”四字,文词高度简约而概括的内容甚为广泛,以少许胜多许,生动地描写了战船操演的情景:时而劈浪疾飞,时而跃波腾起,时而分隔两厢,时而又合舷并驶。虽未明言操舵驾舟本领之高超,但其生动的情景刻画却将此意,尽传句外。“并”字使文意有了迭进。“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写出船上操练的具体情景。“乘”“弄”“标”“舞”等动词要言不烦,出神入化,其龙腾虎骧之状,自可想见。“如履平地”,写出其从容裕如的悠闲神态,矫健纵踉而如此起落平稳,其手段之高明,又自可想见。然而,作者却又有未明言的笔墨暗寓在纸外,这就是,水军操演不是在平波展镜、水浪不兴的江面之中,而是在掀天揭地、“震撼激射”的江涛之上。如果我们联系上文,就会深察作者在这里作如此描绘的深刻意图,以水涨船高的暗托、烘染来突现水军健儿。尔后,文章进入演阵的实战演习描写。“倏尔”以示来得迅敏,也使画面转换显得迅速。作者声态并作地描写了这幅情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以人物隐形,示黄烟之浓;用“声如崩山”之比,喻“水爆”威力之大。烟雾激卷,爆声震耳,是动的画面,惊魂撼魄。当人们的视线被动的画面所牵引,当人们的心灵被动的情景所黏吸,情景又迅速转入静的画面,“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显示出实战演习的战斗效果。“一舸无迹”与“人物略不相睹”相照应,正是说明战船趁烟雾蔽江时,已疾驶远去。夺魂褫魄的水军实战演习于此结束,文章转入意趣盎然的弄潮之景的描绘。

第三节主要句读以逗号,一气如注。“披”“持”“争”“鼓”“迎”“出没”“腾身”等动词蝉联而下,令人眼花缭乱。“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鲸波”写弄潮儿的矫健,抓住富于特征和表现力的情态,作传神的刻画。巨浪滔天为弄潮儿设置了险恶的环境;披发文身,是民间习俗的出色点染。“彩旗”“文身”则相映生色,使文章平添意趣,一幅古代的民间弄潮风俗画,鲜活壮美,悦人眼目。上面所写“溯迎”“出没”只是写弄潮儿“鼓勇”之“勇”,下面“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的对比成文,则是突出弄潮儿本领之“强”。可见,持彩旗弄潮不是为了装饰,乃是为着“夸能”,用某一具体的物体把某种无法直接显示出来的效果和情景突出地强调出来。这是“彩旗”的主要作用。“旗尾略不沾湿”在句中虽轻敷一笔,实在有扛鼎之力。这是对弄潮儿本领的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在对江上的潮、船、人作了恣情淋漓的描绘后,镜头摇到岸上,观“观潮者”的盛况。“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特意点出“十余里”,逶迤而去,以路途的长显出观潮的盛;若仅有咫尺,是不见其盛的。珠绮满目,车马拥道,是盛况的具体化。行文至此,作者犹觉不足以尽意,再作侧面烘托。看棚之内,席地无暇,插足不得。作者泼墨在饮食看棚上,运意却在人潮上,真是人山人海啊!江心江岸,江潮人潮,连成一片。而作者写观潮之盛又非目的,乃是以此反衬出江潮之美;否则,江潮不美,何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呢?这实在是兴发此而意归彼的精妙笔墨。

这篇散文精粹简练,作者布局谋篇,运思熔裁,遣词造句都很有功力。

深细和简约相依。作者观潮观得深细,眼到耳到。由远及近,点滴不漏;从声到色,从江心到江岸,尽收胸中。作者观时深察入微、巨细俱到,但写时却大处落墨、小处渲染。不是兼容并包,而是有所取舍剔存,抓住最有特征、最为典型的人、事、物下笔。这样就达到深细和简约的相依相关:不深细则无从简约,不简约则见不出深细。深细能发现事物的特点和本质,简约能成功地突现本质和特征。例如写钱塘来潮时的景象,短短一句就写得气势飞动,逼真欲现,情景兼备,宏声壮采。这是钱塘江独特情景的再现和艺术记录。全文字炼句锻,无旁逸斜出的枝蔓,格调清新隽永,三两句就能刻画出形象,二三词就能传送出精神。一句“腾身百变”,使健儿形神毕肖;一句“溯迎而上”,使健儿奋勇之态,跳跃纸上。文章开篇入题,径奔主旨,戛然收束。全篇安字置词都有刻形绘境的作用,无一虚设,没有浪费。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写江岸观潮,独立一段,似是闲文浪墨,与潮中诸物,形若无关;跟全文简洁特点,并不相称,然而细加研读,又深觉作者用墨精心,是增强描述的社会效果的不可或缺的笔致。

风景和风俗相融。飞玉喷银、声震苍穹的钱塘江大潮是雄豪奇异的风景画;披发文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是情味横生的风俗画。风景画和风俗画的相互交融,丰富了读者的欣赏趣味。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风景而添辉。风俗画入篇,增强了文章的民族特色,使之具有道地的中国气派和民族传统色彩。

对比和映衬相间。白浪滔天映衬出水军操演的从容;波翻浪滚映衬出弄潮儿本领的高超;观潮盛况映衬出江潮壮伟。通过映衬,作者所要描写的事物更加惹眼。再有是对比,声如崩崖的操演之动对比出烟释声歇的江面之静;鲸波万仞的气象险恶,腾跃百变的变幻身姿对比出旗尾不湿的本领高强。通过对比,作者所要刻画的人事更加突出。对比和映衬两法又不截然割裂,而是交错相间,时而在这一角度出之对比,时而又在那一方面出之映衬,一切视表达的需要而定,广为采用,腾挪多变,显出作者笔墨技法的妖娆多姿!

(选自《古今名作鉴赏集粹》,北京出版社1989年版,有删节)

三、浙江钱塘奇观“海宁潮”将申报“世界遗产” (张文)

举世闻名的钱塘奇观——海宁潮将要申报“世界遗产”。这是继温州雁荡山、江南水乡古镇西塘、乌镇、南浔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后,浙江省申报“世界遗产”的又一举措。

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江潮,从海宁角度观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经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天文学家指出:海宁潮是由于月球的引力和杭州湾“喇叭形”的出海口共同的作用而形成的。钱塘江大潮特大涌潮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朔”(中国农历初一)或“望”(农历十六),即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连成一条直线;二是这“朔”或“望”必须最靠近“秋分”节气(在九月二十三日左右);三是这“朔”或“望”必须发生在月球最接近地球的时候(去年是九月十七日,地球和月球相距最近)。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仅符合第一个条件;而农历八月初三的钱塘江大潮,则同时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因此,同是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的将比八月初三的逊色得多。

记者从海宁了解到,本月底,海宁市将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及联合国《世界遗产》博览会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申请报告。如果申报成功,这将是浙江省第一个“世界遗产”。

打印本文

  数十年来,我曾游览了一些江湖川泽、山岳原野,但在自我认知的满足中总有一种莫名的缺失,那便是对“雁荡天下秀”的理解。

 那是源自心灵深处的向往,而且,这个向往由来已久,就像是一粒发芽的种籽,蓬勃的生机,仿佛门前回廊上的藤萝,且与时日的增添,蔓延着爬满了思绪的整个空间……

 想象中的雁荡山,是一副眉清目秀的样子,楚楚动人的风姿与娟秀芳菲的体态常晃动在眼前,多少回的梦境中,清晰而又朦胧地感知着那份风骨鸿蒙、气质清华的冷艳,还有那份独立的、映掩着存乎自然、纯于天籁的全真气息。

 睡梦中常常听得一声声来自东南的召唤,自然派生出灵魂出窍的应答。终于寻得一机会来东南第一山看看。

 未及山脚下,便有灵风慧雨迎来,清风舒缓,丝雨斜飘,别样的接风与洗尘在抚慰中传递着润透心田的温馨。风拂雨丝叙叙断断,疏疏落落地响着,仿佛是玲珑别致的吴越软语,细细密密地讲述着雁荡山云烟深处的重重心事。

 也许这就是独到的机缘吧:愧为俗客,挟带风尘,面对蕴藉冲虚、毓秀钟灵的幽谷,切不敢唐突其本源中那份不染红尘的清素。灵风洗却俗念、惠雨涤尽凡心,自当由此一场洗礼,洗涤出一颗超越的灵魂,才能感知这水木清华的本真,才能应答这林籁结响,泉石激韵的问候……

 清风盈袖,新雨粘襟,那是久违于心中的畅乐;迢迢白水,盈盈青峰,则是招魂于眼外的新奇,持着一份诚挚,一份向往,换一双干净的新布鞋,徒步走进这漫秀隐逸的长谷。

 脚下的青石台阶被昨夜的雨冲刷得一尘不染,纹理清晰,细腻印影,随峰崖廻转,淹没于前方青青林木,蔼蔼苍烟中,远望去若云龙三现,一鳞半爪……

 苍苔润黛岩,清泉绕缠,振奋了山的精神;清风摇翠竹,女萝挂牵,映显了林的气骨。氤氲濛濛中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依然是那流不断的采采溪水,遮不住的蓬蓬远峰,悠悠远远,隐隐昭昭,且韵致婉约,美轮美奂……

 伴随同行的一小溪,倒挂着沿阶曲曲而下,若蛇行斗折,清清白白的水,冲刷着溪底藏青的岩。细如龙鳞的水波,因势跌宕,如佩环碰击,琮琮铮铮,玉韵玲珑。这干脆的响,不由得令人屏息:这来自天籁的纯真,纯得教人震撼。

 正行进间,又一深谷现于前方,谷底起立一纤纤瘦峰,极清极妍,且袅娜娉婷,楚楚独立。隔着荒荒水雾、寥寥云烟,依稀辨得为深谷环绕所阻,走到近些,低头下向探望,只看见茫茫流岚中,草木贲华,蓬叶御风,深不见底,确是无路通达。只能驻足远观,只能留下不舍的喟叹,于不舍中拔足前行,一任深谷窈窕,吞吐大荒……

 我曾翻阅过乾隆五十四年的《广雁荡山志》序,作序者时任浙江学政,他由衷感慨说:“欲穷兹山之胜,非飞仙畸人不能瞰其肺腑。”先于此序一百七十多年前的徐霞客也曾掷笔而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而今天,后于此序二百二十多年,同样的感慨依然在重复着……

 这不是偶尔的灵犀契合,这时光阻隔不断的叹息,是一脉传承的惊奇:这鸿蒙开辟的原始地,来自盘古氏独出机杼、另辟蹊径的构思。其造化玄机,足迹不可相犯,言辞不可相犯……未知的领域里,才有一种沉重的力量在无形地拘禁着心中的向往,拘谨着那份凡俗的思慕,使得人们止于言不犯情,语不犯痴的雷池之界。

 人们常说雁荡天下秀,说的是雁荡山抱秀、藏秀,显而不露、欲盖弥彰的内敛,这只是粗略的概述,雁荡山有更独立的、更深层的内容,那是藏匿于灵魂深层的东西,不是一个“秀”字能涵盖得了的真面目。那里有无极限的清越、洗练、温婉、蓄隐、超逸与旷达!

 所谓“哀怀抱绝景,更觉落笔难”,这是黄庭坚的心境,也是我此刻的心境,更是天下所有画家的困惑。情感细腻的画家,观山水气象,正如品茗真趣并非企望饱腹牛饮一般,其中真趣是山水内在的气质与风骨,而不是外相妍媸、体态巧拙。透视表象形态,窥探内涵意蕴,进而通达造化自然的性情,呼应沟通、引发共鸣,是画家敏锐所在。

 古往今来,大凡名画,无不记录着画者呕心沥血的痛苦历程。多少擅画者,想画一幅得意的雁荡山水图,都无不饱受着笔涩思蹇、郁气伤神的煎熬。即便成画,也自感几多未尽形意的遗憾。画家的直观手段,优于文字何止万千倍之多,作画是讲究得其意而忘其形的,可惜面临藏锋敛锷的雁荡山,却是无处寻觅得意忘形的突破。只有在苦痛中冥思玄想,谋求出路。可见画雁荡山取其形、相容易,附其意、韵艰难,因为那些超越的内涵,确系因莫名其妙故而妙不可言,更无法驾驭,教人企望不及之处,是那份独立的、教人无限怜爱的清秀、冷艳、内敛、矜持,还有卓尔不群的气质和大气芳菲的风骨。

 行行心迹双清地,莽莽河山两戒思。就此困惑,据说唐代一行禅师曾感慨:画天下山川为两戒,以南戒尽于雁荡……此话虽有待考证,但也形象得很。一行高僧是天文学家、密宗传人,非画家。画的是地理与星野印合的地图。我也看过他的《山河两戒图》,北戒戎狄于胡门、南戒蛮夷于越门,两界(戒)分割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未见画山水的闲情逸致,但我想,就其星野学术,雁荡山地处吴越东瓯,其分野属玄武七宿中的斗、牛、女三星。如此大好方位,深得天地荣养、三星照应,自然是峰灵水秀,林清石奇,美得充足、美得丰盈。

 雁荡山危峰兀立,崖嶂峥嵘,如此万千气象,源自其复杂的地形地貌,故有景象繁叠、一景多相、移步换形的奇妙特色:洞壁幽深、泉瀑雄奇、梵宇壮观、古木参天,当地的导游小姑娘,用近乎标准的普通话夹生着吴越软语,列数著名的三峰、六十一岩、四十六洞、二十六石、十三瀑、十七潭、十四嶂、十三溪、十岭八谷、八桥七门、六坑四泉、四水二湖……

 雁荡山的精华荟萃为当以灵峰、灵岩、大龙湫为甚,就是人们常说的“雁荡三绝”。

 从远处看灵峰,崖嶂摩天,浮云遮掩,确教人胸生云层,神采飞扬,灵峰附近,谷中有谷,山外有山,深远幽邃,危峰乱叠。都开放地昭示着迥异的个性与风姿,且形神兼备,造物主的奇妙构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仿佛昭示着一种启发、一种引导,一种鼓舞、鼓舞着人们放胆地冲出时间与空间的狭隘和禁锢,去触摸这山与水的思想,让超轶绝尘的心共邀造物主同游……

 雁荡山的灵岩是秀外慧中的,秀外,在灵岩的景点占尽奇巧,而这个奇巧却又都藏掖在隐藏处。慧中,则是灵岩心中重若须弥的佛文化。雁荡之美以灵岩为首。是很有几分依据的'。

 至灵岩寺前,有天窗洞、霞客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纤巧绝伦的观音洞。四百多级台阶尽头,可见这肃穆庄严的寺院竟然是高高地悬着镶嵌于合掌峰的掌心夹缝中。

 这只是个石窟,没有山洞那样深远,浅而紧凑,穹顶及四周岩壁,坐满了罗汉、尊者,正中端坐着观音菩萨,慈眉善目、宝相庄严。

 从观音洞山门向上看,只一线天透亮,由空隙间极目向上,合掌峰顶端的佛指在云中隐约可见。洞顶有水三束清水流下,依次为洗心、漱玉、石釜。洗心泉从洞顶左侧石罅滴落洗心池,一潭清水,浸渍灵秀,故厚重沉凝,混元深邃,宛若古镜阅容,清明透澈,临水照看,仿佛映透形影,自觉已化身为池,透彻真切处可见心中私念恍若池底沉泥积石,一览无遗且历历清楚……确系自鉴心戒、革面洗心的致佳之处。

 正沉思间,一阵梵唱传来,和应着松涛,悠远平正、舒缓绵绵,如缕不绝,让人若入浴春风,心神俱畅……继而一声钟响,空旷而宽宏,隐隐若雷音横空,掩住梵唱松涛,仿佛醍醐灌顶,更令人精神聚会、耳目清新,长智慧、清烦恼、生菩提、渡困厄、了劫难、超生死,真乃佛法无边。不由得庄面凝神,于禅境中感应这触及灵魂、震荡心坎的浑响:清澈、昭博、低沉、深满,一声一世界,一响一如来,饱含着佛家子弟悲悯众生的泣血呐喊,昭示着佛家子弟慈航普度的宏博愿望。

 导游说三折瀑是“雁荡第一胜景”,由同一水瀑,三越重岩云崖,飞流直泻,而成为三个姿态各异的飞瀑。瀑分三折天上来,自属高远型风景,三回叠折更有远和高的效应,殊不知这三折瀑是得了初月谷的照应才如此出众,雁荡第一嶂的铁城嶂被初月谷抱在怀里,藏藏抱抱把三折瀑的境界烘托得更是雄浑壮观大气磅礴。

 我个人认为雁荡三绝,各有千秋,实难分轩轾,当年李季和曾自述感知: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我也有此认同,但我偏爱之处当以大龙湫为首。仰望大龙湫瀑布从连云嶂跌下,气势若银河倒挂,且借得气流斡旋,便呈珠帘散串,凌空飘洒,因风作态,随园主人曾经这样表述:五丈之内是水,十丈一下是烟,再下则是水云烟雾一片空濛、分辨不清的东西……徐霞客对大龙湫瀑布的描述: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张开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可见其中万端变换,高深莫测,无可名状。

 当年的地理大家徐霞客,曾经在我脚下的石头边写游记;大清帝师、南海圣人康有为在此抬头仰望,惊呼:一峰拔地起,有水从天来;岭南画派的黄宾虹在此抹一把满头满脸的雨水,畅快淋漓地惊呼神奇。

 我曾翻阅过关于雁荡山的一些文献,说得较为详尽的当首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

 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雁荡山的地质地貌、水系源流、胜景奇观等诸多方面都有实地考察。我拜读他的游记,感觉倒象是现代的科考日志。对此,清史学家赵翼佩服得五体投地,为游记题辞:间渠意何为?曰欲穷壮观,将成一家言,亲历异遥盼。

 我的脚下,正是徐霞客先生当年走过的路,踩着这风雨浸蚀了数百年的脚印,正努力地寻觅着尘封于那个时代的记忆,斑驳薄浅的痕迹里,虽无法挖掘当年的那份探索、那份信念、那份执着,但由此已感应的又岂止是一种鼓舞、一种引导、一种感动。

 休憩时,独坐于路边一驼起石崖,思量着把这“东南第一山”与“五岳独尊”比较一番,确系北雄南秀,各自精彩。所谓“雁荡自奇,不附五岳;龙湫所注,别为一川”,此说法尤为妥帖、精能、畅达、圆通。细细品味,觉得游泰山,因由壮观宏伟、昭彰清明,而须登高远眺,方得显意气浩然;游雁荡山,缘自娟秀芳菲、内敛英华,必得曲涧寻幽,才尽享情境远长。岱宗伟岸方正,品行厚重,气勃勃刚壮如烈士擒虎;雁荡轻灵冲虚,性格澹泊,势沉沉柔韧若美人驭龙。游岱宗如赏芍药牡丹,体艳浑芳;游雁荡如观冬梅秋菊,韵幽清雅。一个是燕赵京腔,如莽原奔烈马;一个是吴越软语,如烟波荡轻舟。一个如快食菠萝,入口浓烈,芳甜盈喉;一个如慢咀橄榄,生涩在初,回味无极。一个如袒腹敞胸的漠北莽汉,粗犷雄霸,悍猛激昂,豪奏铜绰板、铁琵琶;一个如霓裳羽衣的江南静女婉约委屈,纤弱悠扬,轻吹葫芦丝、长洞箫……那仿佛是这天宇下太阳和月亮的争辉;文化苦旅中唐诗与宋词的较量。

 自古名山如名著,雁荡山更是一部广博的文史宝库。除了重若须弥的佛文化。还有温文尔雅儒文化、清虚冲淡的道文化。从唐宋以来,行旅如云,山中摩崖累累,古刹遍布,诗文、画卷、故事、传说俯拾皆是,徐霞客、沈括、方孝孺在其成名作品中多次提及。蔡襄、范成大、汤显祖都留下许多诗句和题壁。

 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诗画双绝的贯休大和尚是个另类的怪和尚,一条直气,海内无双,他是从不轻易赞美什么的。却对雁荡山极尽抬举之力,我看过他的《十六罗汉图》,画得吊眉方眼、悬额隆鼻,或倚松石,或坐山水,尽是胡貌梵相,曲尽夸张。神来之笔,确无法诉其出处。所谓相由心生,可见他不拘常伦,不可理喻的怪脾气。从他赞诺矩罗的两句诗看,他对雁荡山的了解应该是最详细的了。沈括所说的“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说的是雁荡山的景物名称多出自他的诗句。

 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其中缩摄诸根,心不外缘,当正直行,是为经行;不舍生死而无烦恼,虽证涅槃而无所住。是为宴坐。如今经行峡、宴坐峰俱在,依然深植着佛家修行的慧根慧业,厚重而庄严。是雁荡山的清幽寂静,不染红尘,不落俗套,成全了佛门高僧的修为。

 三天的时间,来去匆匆,始终未能去雁荡看看,也就无从寻觅那一声寒雁叫衰秋色长天时留下的苍凉脚印,想象着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季节,雁荡山巅芦花澹澹秋水溶溶,定然是格外的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凉意。一群疲惫的归雁,身披残霞,飞渡万里征途,得此佳境停留,洗却风尘、洗去疲惫,洗去牵挂……但芦苇秋水的安宁与幽静,依然羁绊不了远行的翅膀、执着的信念。

 雁荡憩雁,影沉寒水,雁无意于遗踪,水亦无心于留影。不正是今天的山水自然,对我们这些红尘羁客倦旅生命长河的真实对应吗?涛走云飞,花开花谢的岁月,一去不回地引领着东奔西走的你、南来北往的我,都匆匆地奔波于生命的征途,那颗疲惫的心,却忘记了早就应该放下的,是某些不应有的挂碍和计较。

池昌元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再没有比南雁荡山更为情意绵长的名山了。

回顾名山之美名,美则美矣,好似溶入情感之类并不多见。华山循着华夏民族的“华”而得名,庐山因了结草庐隐居而得名,黄山则缘其峰岩青黑,山色黛绿而得名……唯南雁荡山,有了南飞的鸿雁栖宿于此山顶,结苇成荡,而涂鸦迷人色彩,隐现脉脉深情。当我沿着环绕南雁荡山的一江碧水而来,80公里悠长的鳌江最漂亮的河段,不断扑入眼帘。雁山鳌水,似玉带嵌着明珠,令人顿生心旷神怡之感。我微微抬头,以虔诚而赞赏的心情一一领略,心底最想见到的南飞来雁又在哪儿?元好问的《雁丘词》发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诘问,最怕聆听大雁失去终生伴侣的高声悲鸣。湿漉漉的情感,在碧溪渡的渡口,撞击在对岸巉岩冰冷的面板,猛地一醒,南雁荡山的山口到了。

深一层,浅一层。碧溪渡的竹簰毫不在意溪水的内涵。就那么窄窄的,长长的两三副,另撑一杆长篙,就已度过难以计数的南来北往客。不远处的山谷,缆车正织布机似的穿梭着接送游客。但在我看来,那是现代的机械,那是寡味的重复。一汪荡漾着涟漪的碧水,一袭摇曳不止的心旌,再遇上彼岸一棵晚秋夕阳下的,被微风熏个半红枫叶的,弯着臂膀拥人入怀的枫树,洗一洗风尘,也已心满意足。

这是我所喜爱的意境和情怀。童年读书的时候,喜欢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把晚秋的景致,写得超越万物勃发的春天,可见杜郎俊赏,豆蒄词工。碧溪渡迎不来杜牧,但风情已沐唐风宋雨。我抚摩这棵枫树臂下的曲池,光滑平展的样子,定然是喜爱它的游客亲抚所致吧!扭头看处,分明一块树牌,名唤“枫香”,树龄已达115个年头。

拾级而上,到达东南屏障。三块巨石垒成品字型矗立着。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咏玉屏峰》诗镌刻在供人休息的平台岩壁上。“东南屏障险,矗立遏行云”(苏步青)。他是数学大师,也是吟诗行家。他的故居,就在距此不远的卧牛山下的一条大溪边上。数学与文学集中在苏先生身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风貌。数学教育的杰出贡献,恰似东南屏障的凌云气势,而诗歌是返璞归真的流露,高雅才情的渊薮。乡愁、乡恋、乡情,与东南屏障的巨石归于永恒。

告别了东南屏障,我是奔着仙姑洞去的。朱氏仙姑原名朱婵媛,出生在北宋时代,成长于平阳县闹村乡状元里的一个官宦家庭。也是因了善根深厚,她十三岁便离家结茅修行,走上修善普施济世救人之路。最后选择南雁荡山西洞作为修行的道场。

往事越千年,当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今天,曾经荒芜了原始沉寂的乡野,苦难了瘟疫病疾的人群。我仿佛看见着一幅乌纱黄冠,袭一身青布道巾的女冠飘然身影。她回看尘俗的粉黛,闺房的锦衣,高堂的玉食,毅然转身走进南雁荡山的荆棘小径。她风餐露宿,她寻草问药,她普救众生。

时光往往永远会为谁停驻。我想:人们显然不会过多关注朱婵媛这位大家闺秀的芳颜,却深情着迷于她高山仰止的崇高德行。朱氏仙姑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广泛敬仰与崇拜。导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假如你不来仙姑洞,就算白来一趟南雁荡山了”!

她就像通往仙姑洞的关隘(云关)那道绚丽的光芒。云关高30米,宽4米,由两片悬岩架一段大石梁形成。“云敛天窗现,并开月牖光”。每当雨霁初晴,云蒸霞蔚之时,云关的天窗流溢万道光芒,映照丛生千花百草。大自然的千花百草滋生灵丹妙药,经朱仙姑之纤手提炼而成,造福苍生。而今,朱仙姑的光芒,时隐时现,柔和地洋洒洒地把它们覆盖,相互辉映,这是何等和谐、何等温暖的景象!

过了碧溪,东西洞群峰夹峙中的溪谷。三台道院、会文书院、观音洞依次纳入行程。在这半平方公里的地方,儒佛道三教荟萃,在国内实属罕见。那么,这里又有什么值得欣赏的风景呢?

沿着403个石阶一步一个脚印,走走停停,回头俯望。我不及普陀佛顶山的信徒那么虔诚,一步一跪,顶礼观世音。观音洞三个字是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它有着独特的火山地质地貌,奇峰叠嶂,自唐代以来香火不绝。观音洞已处东洞山顶,好似高高在上。但据佛经讲,观音菩萨既已成佛,却发愿回头救苦救难。这时,我想起《普门品》,大意是: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一心称名,闻是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原来观音菩萨自降佛阶,只因放不下芸芸众生。假如为人从善、向美、唯真,那么你一定会遇到人生中的“观世音”。如若礼佛,向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先生学习,也是可圈可点的。

人生苦短,前程未知。这种宗教的信仰告诉我,我的心原本虚虚的、甚至慌慌的。南雁荡山有幸,过往岁月为之留下了那么悠远而深厚的文化蕴含。会文书院宁静地坐落在华表峰下,它一度废圯,后又修复。当陈经邦陈经正两人游学河南归来,在此读书治学,浙江理学之先河便开启了。再后来朱熹率领众弟子前来讲学,一时间引得平阳文风鼎盛。会文书院坐落空荡荡的天地之问,依洞而筑,显得安于清贫与原生态。当人类的贪欲和无止境的索取,膨胀的欲望,无尽的折腾,任性地劫掠一一出现。倘若到会文书院坐会儿,以审美的、自然的、寄托的心灵来修复自己。我相信,得失算计下的利益博弈和生存竞争带来的硬邦邦的人生,将会柔软地和缓与再生。“安得此身生羽翼,朗吟飞过万山间”(陈经邦),陈经邦先生不也正像那北往南飞的鸿雁,脱离于拥挤的人群,落栖在情意绵绵的南雁荡山吗?

我的心灵被无限震惊的那一刻,是来到离碧溪山谷不远的三台道院。山台道院的一位老道姑,靠着微薄的投在功德箱的收入来收养被遗弃的孤儿。这种养育,已超越了世俗的养儿育女。我感受到了比亲情更为伟大的存在。我从童年、少年,多次来到南雁荡山游览。但在中年的这次,在这深秋的晚霞照映下,唤醒了我无可言说的记忆。这种记忆,带来更为深刻的喜悦,更为莫名的感激,直到抑制不了自己的情感,抒写情意绵绵的南雁荡山。

返回归途的小路上,恰巧遇见来自山东的山水画家翟玉香女士。看她专注作画的样子,旁人走过也浑然不觉。她画会文书院,画梅雨瀑,画南雁荡山的山山水水。“仙家莫漫夸蓬岛,胜地分明入画图”,我想是的。

以下技巧是考虑到我国的应试教育方式,所以,仅把考试能用到的方法写出来,其他题材写作技巧还很多,个人观点不用考虑,以免浪费时间、精力了。

一,如何写作文?

首先能够清楚地表达思想、表达情感,然后把最好的文字表现在你这篇作文中,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够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或者说新颖的表达形式,可以适当使用。不能一味地去猎奇。

章写的时候,应该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的观点。提倡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只有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写出来才有真情实感。因为有这样的真情实感,写出来以后才是一个经过思考、经过经历得来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才是生活当中很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来也才会赢得读者。

二,各种作文写作技巧:

A,记叙文----四段式加强描述法

一、「择要深入」:仔细描写人、事、物,而不是提一下而已;与草草的提一大堆事物,不如精细的描写几样就好。例如说别人胖,就别提他头发很长这些不相关的事。

二、「善用比喻」:把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闻到的、嘴巴所吃到的、皮肤所接触到的、心所感觉到的,用「……好像什麼……」的方式,来取代呆板的直述。例如,「他很高。」不改成「他那过人的身高,几乎要摩擦天花板,再长的床都不够大,简直是个人形高塔。」

三、「成语俗话」:可以丰富文章。适时的加入成语或者俗话,有画龙点睛之效,当然切记不要太过火,整篇引用个没完没了,而能在文中加入成语的方法无它,就是勤背成语、俗话、名人语录、静思语、诗词等等。

四、「善用举例」:说明了一大堆,不如举一个实际的例子。例如:形容完小明是多麼多麼会吃之后,马上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和小明吃完晚餐后,一起去逛夜市,不料他竟又吃了三盘臭豆腐、一碗猪血汤、一杯绿豆沙、一包鸡蛋糕……。天啊!回到他家,他妈妈问要不要吃消夜,他竟然点点头说:『好好好……,我又饿了!』」

这样一来,文章肯定生动有趣多了!

B,议论文----说明型三段论

一、说明型的论说文的特徵,就是在说明题目是什麼,以「我的烦恼」为例,就是说明自己的烦恼是什麼。

二、说明型文章可以分成三大段:解题、说明、总结期望。

三、首段为解题,就是把题目概括性解释、举出例证、四方联想一下。以此题为例,就要说明一下什麼是「烦恼」、不同的人有什麼不同的烦恼、有了烦恼会有什麼影响等等。

四、次段为说明,要根据自己的想法、看法、经验、解决方法来深入说明,可以根据个人所见,分成几个项目来条列说明。以此题目为例,不妨细分几个小段来细说,细说之后,别忘了加入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例如:

「我最大的烦恼就是弹钢琴了,每次练习的时候……,我想为了克服这个「音障」,我想只好……。(第一项烦恼和解决策略)

其次是算数学的应用题,对我来说……。老师建议我……。(第二项烦恼和解决策略)

最后一个不大不小的烦恼就是我的身高太矮了,已经是六年级的我,居然……。看了几次医生后,我决定……。(第三项烦恼和解决策略)」

五、最后一段,说说自己的想法、感觉,以及心中的期望。

C,论说文----实践型四段论

一、有关於孝顺的论说文,是中国小孩一定充满了又爱又恨的情绪,爱的是:这是我们中国人独特於世界的一种社会制度,它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开端,也是社会分工的最佳示范;而恨的是:这种论说文是最容易流而千篇一律,最没有发挥的空间。但是这种很多人写到『臭酸』的题目,却没有多少人可以写得很好。

二、论说文最大的忌讳就是『言不由衷』,说一些自己都不一定认为对的话,拼拼凑凑出一篇不知所云的文章,而是要动头脑思考,真的以自己的角度去构思。

三、实践四段论:

(一)解题: 这个题目是什麼意思?需要我多做说明吗?古今中外的说法如何?有些什麼成语、俗话、典故?

(二)反省: 这个题目一般人的现况如何,我自己的现况如何?有什麼古今中外比较好的例子吗?

(三)策略: 这个题目要如何去实践它?我能做得到吗?能做些什麼?

(四)期许: 这个题目我有什麼期望?有什麼感想?有什麼心底的话要说?可以引用谁的话来勉励自己,成为座右铭继续努力下去吗?

四、这种四段论法的文章,结构稳定而丰富,在大段与大段的连接上,如果加点巧思,就让人感觉侃侃而谈,再加上些历史上或典故的例子就更具可看性,但是临门一脚是什麼呢?就是要有『真心、真话、真情感』在背后支持著。

1窗外的雨

在炎热的夏季里偶尔也下几场纷纷细雨,这看来未必不是件好事,它没有黄梅雨那样的浪漫,也没有丁香般的愁怨,可它却给人留下了许多的感受。雨中来来往往的人们都有着一种让人无法琢磨的心情,有的静静地坐在那儿,似乎带着浓浓的心事;有的轻轻的跺着脚步,任柔和的雨丝轻抚自己的脸庞,这或许是他们正在寻找爱情故事里的雨中浪漫罢了;还有一些人在雨里穿梭,他们是那样的匆匆。

我不是雨中的人,而我却阁着玻璃拥有这幅眼前的美景,放飞心中的思绪,细细品位大自然的这一份恩赐。

记得年少的时候,每逢下雨,几个小伙伴就躲着大人,到雨里追打,直到传来大人们的吆喝声,才各自跑回家听候发落,这样图的无非不就是那份天真无暇的快乐心情。年纪逐增,换下童年的稚装自立门户,自己便装出一副很成熟的样子独立窗前,欣赏眼前这朦胧的雨景。如今离家许久的我,也只能独椅窗前,独个儿欣赏这眼前的一切,或喜、或悲、全然不是,有的只是无尽琐碎的烦闷和抑郁的心情。打开窗户,清风夹着点细雨迎面吹来,直浸心窝,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是的,这是在炎热夏季里打的寒颤,关上窗户,眼眶里已被刺得酸酸的,不知不觉中还滑落了几滴。离开屋内,让自己沉浸在潮湿的,又下着细雨的世界之中,让所有的一切都在雨中洗礼。

雨中来来往往的人,都在忙着他们应做的事儿,高大的树木在雨的洗礼下显得更加苍翠挺拔,花儿在人们面前炫耀着自己的娇艳与美丽,那任人踩踏的草坪,也绿得可爱;惟独我这份莫名的伤感和杂乱的脚印与这美景不相衬。彷徨、惆怅,让我不敢向前,促足雨中,回头看看来时的路,更加伤感,曾几何时,自己孤单一人到处奔波,可除了失去的岁月之外,我又拥有什么呢?

不知不觉中,雨把我淋了个落汤鸡,回到房里揽镜自照时才发现自己的凌乱,是该梳洗的时候了,就让一切在雨中消

2明月山之旅

我们登明月山的前一站,在温汤镇泡了天沐温泉。

温泉镇位于宜春市西南的明月山下。初来乍到,给人一种水气洇洇的感觉。随到一处,都能见到古井,蒸腾着热气,就连路边的水管都是滚烫的。据当地人说,这里的温泉是地底下470多米的花岗岩中涌出来的,四时不谢,千古不歇;喝了不拉肚子,用来洗脸还可美容。

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呵!

天沐温泉,地处一个山坳。约一里远的距离,有池数十个。大者如塘,小者如盆。水深大约一米,温度一般控制在40度。正是早春二月,天气略冷,人们披着浴巾,才走几步,就跳进池子,泡上一阵。是日为“丽人节”,泡澡者骈阗,多为女流。有人说,女人是水做的。女人泡在水中,真如清水出芙蓉,百般娇羞,万般可爱。

从温汤镇,坐几十分钟的车,来到明月山。其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透过雨雾,但见一座大山拔地而起,犹如水墨画大师酒酣后,逸兴遄飞的一幅浓抹重彩的泼墨山水画轴。

从看景区门口的介绍得知,明月山,是由五个海拔上千米的山峰,构成半园明月,而得名。太平山为最高峰,海拔17365米。据《宜春市志》记载:“据传,昔定空禅师赴南岳,道经袁州,夜梦老人指山顶曰:天下太平山。适清朝定鼎,阴霾顿开,日星朗耀,名之曰太平,山名由此始。”

走过一段幽深的竹林小径,乘空中索道去主峰——太平山。缆车步步逼高,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提着,直往云天。山中云来雾往,仿佛置身孙大圣的筋斗云中。眼底多茅竹,密匝匝。有许多竹子中枯死山中,也无人问津。竹林中有野樱桃开得烂慢,溢彩流光。

下缆车,已至身云雾中。凉风嗖嗖,泛人肌骨。山中或古木虬曲如龙,或怪石突兀如林,或枯藤如蟒。林涛阵阵。可惜登高不能望远,未见“庐山”之真面目。

逗留片刻,沿石级下山。一路溪流婉转,山石如天斧神功雕砌一般,美不胜收。有瀑共分五级,大有云河落九天之势,分别为:云谷飞瀑、玲珑瀑、鱼鳞瀑、玉龙瀑、飞龙瀑。

云谷飞瀑,因“瀑布常在烟霞中,水花总与云霓游”而得名。“彩虹晴日映瀑潭,迷雾雨天漫青山”,为此地的真实写照。

古人云:“山因水而活,水得山而媚”这里兼而有之。明月山不可不游!

3郴江幸自绕郴山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云?”少年时,读秦少游《踏莎行·郴州旅舍》,深深地把这两句词印在心版上。

今年秋天,我出差路过郴州,顺便来到苏仙岭景区旅游。当我伫立景区大门的郴河边,导游十分自豪地指着郴河及苏仙岭,说:“这就是秦观千古绝唱《踏莎行·郴州旅舍》里的郴江、郴山呵!”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经导游这么一说,我的精神为之一振,眼前的山水立刻变得有了诗意。

透过气宇轩昂的石牌坊,但见群山拱秀,万木葱茏。这里为湖南新“潇湘八景”之一,自古就有“湘南胜地”、“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郴的繁体字,由林、邑二字合成,意为林中之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来此,写下“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的赞语。

苏仙岭,原中牛脾山,因苏耽在此山修炼成仙故名。

相传,西汉文帝时,郴州城东一个叫潘家坪的村庄,有一个村姑,一次在郴河洗衣裳,被一条红丝线钻入肚中,因此受孕。为避乡试人耻笑,身在岭上一个石洞中,生下一个男孩,便是苏耽。苏耽出生后,有白鹤为其取暖,有白鹿为其喂奶。苏耽自小学道。一年,当地发生瘟疫,遂嘱母以井水熬橘叶解之。后来,苏耽跨鹤升天,百姓感其恩,在岭上苏仙观纪念他。

这个故事,蒲公《聊斋志异》中有记载。

走进景区,或栽竹为林,或叠泉为瀑,或垒石成山。时为假日,游人熙来攘往,很是热闹。

苏仙岭高海拔525米。上山,有索道可坐,有汽车可乘,有山道可行。我选择了登山古道,踽踽独行。山路寂寂,长满青苔,古木参天,庶天蔽日。时为晚秋,寒蝉凄切。

过遇仙桥,有一古朴的院落,黛瓦粉墙,门楼扁额云:“郴州旅舍”。庭院里有秀竹迎风,芭蕉滴翠,杨柳依依,幽趣逼人。室内,展示着秦少游当年的墨迹及生平事迹。

秦观,字少游,号北海居士。江苏高邮人。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等职位。为苏门四弟子之一。在新旧党之争中,因为苏东坡关系密切,屡遭新党打击,先后到杭州、处州、郴州、横州、雷州,最后死于藤州,享年才五十一岁。

1096年冬,秦观流放到潇湘一隅的郴州。翌年暮春的一天,薄暮时分,他愁绪满怀地徘徊在苏仙岭下的郴河之干。起雾了,河边的亭台楼阁渐渐消失了,连天上的月亮也跺进云层里,不远处传来几声杜鹃呜的哀呜声,想起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思念起远方的亲人、朋友,无法抑制自己的哀思与伤感,回到寓所中,闭门谢客,写下了名传千古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作词清句丽,文笔灵动,委婉曲折,如泣如歌。为写景、抒情、用典情景交融的千古绝唱。

距离郴州旅舍,行两华里,到“三绝碑”。

秦少府去世后,苏东坡十分悲痛,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两句,写在扇子上,寄托哀思,并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语。后来,米芾把少游的词,东坡的跋书写下来。到南宋年间,一个叫邹恭的郴州知州,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于此绝壁之上,史称“三绝碑”。

碑下,塑有一蹲少游的侧卧铜像,一手支颐,目光炯炯,作深思状,似还在发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4一个人的陌生地带

很多时候,离开家之后,每一个人,都变成过客。所以经过的地方都成了牵肠挂肚的驿站。其他的一切仅被保存在记忆里。而如今,迈开脚步不停地跋涉,或独居心隅,所面对的都是mosheng地带,到来或者离去,那灯光,门扉,草色,花香,以及眉宇唇吻,欢笑悲喜,仿佛是为了一种不曾记得的约会而来,匆匆一刻,却往往会终身难忘。

站在晚春的校道上,风很凉,吹得星子们在天上用尽全部的劲头来振作精神。抽空来感受流动的空气,耳朵里却充满了虫声,啊,只有虫声才有乡音,那声调,竟和家中的虫声一模一样,碎碎的,短短的,隐隐的,随手一探,除却冰凉和空气,却没有什么可以带着的。

雨下了一天,傍晚的街道,湿透了。饱胀的情绪牵着在布鞋里的脚,走过店铺的橱窗,里面的布娃娃眨着调皮的眼睛看着雨幕中昏黄的路灯,许多人打伞而过。眼镜,口红,白发,书包,牛字裤。路面上溅起的水花掩住了匆匆忙忙的脚步,濡湿了不经意凝望的眼光。这时看到雨幕中的路灯,总会给人一些暖意,把旅途上的奔波暂时折叠起来,以一种安详的心境度过孤寂的夜晚。然而漫无目的地游走终不能在某个角落找到些许的安慰。远处亮着灯的窗口,让人情不自禁地去猜度里面平静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

夜色渐浓,家乡只有一个,然而以抬脚就都隐退到了记忆中,目光所及到处都是陌生地带,所有路过的山水和草木,总会在夜幕降临的时候让人想起远在天外的一个叫家的地方。

5秋的精灵---巫山红叶

一提到秋天,人们就会觉得它总给人以萧瑟、悲凉之感,但我觉得它别有一番韵味,因为它代表着成熟。而红叶因为生长于秋天,因而也自然有一股成熟之气了,于是我便“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红叶。而巫山红叶听说是最美的,所以我自然就最喜欢它了。

我虽然是个北方人,既没去过巫山,也没见过巫山的红叶,但这并不能阻挡我对巫山红叶的向往之情。每当我读到一些关于巫山红叶的诗、散文、小说时,我的这种向往之情就像刘白羽先生所写的《长江三日》中的长江水一样一泻千里,一发不可收拾。有时我经常梦见自己徜徉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中,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在其中游来游去,快活无比。这时候,我总希望梦不会醒,因为醒来就意味着美的失去。但是梦总有醒来的一天,打个不好的比方,就好比说一个人不管曾经怎样风光无限,都总有要“睡着”的那一天。可纵使如此,我依然固执地不想醒来,每次醒来也都免不了要叹息一番,感叹美好的东西总是难以把握,稍纵即逝,大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

我曾去香山游玩,因为听说那里的红叶很美,只可惜那一次很不凑巧,没有赶上好时候,没能一睹香山红叶的芳容。不过我在本溪的关门山见过红叶,虽然不见得有多好,但总算是弥补了我没见过红叶的缺憾,也算是聊以慰藉吧。就好比一个爱好文学的人自己写不出好文章,但是读到了别人的好文章,在赞赏之余还不忘聊以自慰地说“就把它当成我自己写的吧”。

我大学的一个同学是四川人,虽然那里很热,但是“天府之国”的子民告诉我他那里诗歌杂志遍地都是,就足够让我这个诗歌爱好者有“望洋兴叹”之感。要知道,在我们这里,想找到一本诗歌杂志,就算你跑断了腿也未必能成功。但这并不是我最关心的,以前有好几次我都想问他是否知道巫山以及红叶,是否去观赏过它们,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但是总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功,想来真让人感觉有些失落。

不过,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了几张关于巫山红叶的照片,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多少减弱了我没亲自去过的遗憾。我以前虽读过很多关于巫山红叶的文章,但那时我只能开动脑筋,靠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图画,可这毕竟与现实有差距。王蒙先生说得好,大自然是美丽的,而人的笔却不一定能全面地反映它。实地观察尚且如此,更何况凭空想象呢当我看到照片时,我一下子惊呆了,只见照片正中是在狭窄的航道中流淌的长江,两侧是绵延数里而不绝的巍峨高山,在山腰时而还会出现一两座亭子。站在亭子上,放眼望去,如果不看群山,一定以为自己是在中国的“四大名阁”中的一个呢。那么有人会问∶那红叶在哪里呀我告诉你,红叶就生长在山坡上。想想看,当你站在亭子上看着犹如一条玉带一般奔腾而过的长江水,与巍峨高峻活像一对忠实卫士的大山,以及娇艳欲滴犹如少女的节日盛装的红叶,那将是怎样美丽的图画啊!那绝对是任何人都无法表达的,因为大自然的美是与生俱来的,是用不着人们的评价的。这时候,人们才会觉得与大自然相比,自己是多么渺小,除了臣服于它并静静地欣赏它以外就别无选择。当然,这时候,你的一切烦恼、疲惫、伤心等等,肯定早已到了九霄云外,剩下的只有一颗感受大自然的纯朴的心,也许你也就能达到“天人合一”了。

有时我总在想:只怕陶渊明的桃花源也不见得有这么美吧我多么想有一天能有机会登上巫山,去欣赏红叶------这秋的精灵,并体会我所描写的这番大气磅礴的景象啊!也许到那时我也会写出一篇如苏东坡的《赤壁赋》那样雄浑奔放的文章来呢!不知我有没有这样的机会,你说呢

6宁静的港弯

有一个地方,她远离城市的喧啸,置身其中与花鸟草虫为伴优雅致极,那是我宁静的港弯、可爱的家园!

春天那一排排瓦房掩映在青草、绿树、花海丛中。那白得象雪的是李花、梨花、樱桃花,还有开得稍迟些的橙花。最惹人的是那粉红的桃花,让人总觉得它在笑春风!屋后有小山,屋前是一片片开阔的稻田,三三两两的农民在辛勤的劳作!清晨,听几声鸟叫,片片蛙声。你可以看见蝌蚪嬉戏,鱼儿畅游。鸡鸣鸭叫,猪儿、牛儿、羊儿、犬吠。这此起彼伏,这不是天然的乡村交响乐吗?

夏天天气炎热,这里有凉风习习。你可以品几口甘凉的井泉水,那水凉得透骨;热极的时候,你可以提两桶水冲冲澡,那才叫爽得不得了!看那稻田里、田埂上、山坡上到处青悠悠的,还有那翠柏、青竹扭动美妙的身姿在风中摇曳!尝几口红心的密桃、品几颗酸甜的葡萄,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才是不真的写照!听那知了也陶醉得不知疲倦地叫个不停!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金滔碧浪是成熟的稻子。这时有脆甜的李子、甜得如蜜的梨子、甜酸的橘子。收割机轰隆隆下了田,几天时间,稻田就完成了它一年的使命!

冬天来了,天气转冷,霜雪是不太常见的。最多的是漫天大雾。如果你见到久违的太阳,一定不要错过,到外面享受一下日光浴。蛙藏了、草枯了、树木落光了叶子蓄势待发,它在等等春天的到来!最热闹的是哪家接媳妇、闺女出嫁,吹吹打打、闹闹嚷嚷,在院坝里摆上几桌酒席、邀上亲朋好友一起庆贺庆贺。杀年猪也不差,三五百斤的猪儿,几个人摁倒,要不了半天功夫就上桌了!

转眼春节到来,春天又要开始了。人们放鞭炮、点烟花,欢歌笑语、辞旧迎新,个个喜气洋洋!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绝对放心的瓜果疏菜、绿色健康的鸡鸭鱼肉。如果你不放心或是闲得无聊的话,你还可以亲自下地里去感受一下农耕之乐!你绝听不到刺耳的汽笛、闻不到刺鼻的汽油味,空气是多么清爽洁净!你可以随心所欲和邻居们摆摆龙门阵或是看看电视、听听音乐!这里有我童年美好的回忆;直到参加工作成家之后,乃至现在的我,在苦了、累了、烦了的时候,我总喜欢回到这里,静静地呆上两天。在这里我总能心静则宁、宁静至远地思索,感受到心灵停泊的那宁静的港弯清静逸人美妙的感觉!呵!我那亲手缔造的可爱美丽的家园……

7河塘春色

河塘中的一朵荷叶在风中摇摆,在夕阳的衬托下,那样的孤独,几片残阳带来的红花飘飘洒洒的落在河塘中,也使池塘带有了一点点的血色,不知这是相思泪化的浓血,还是被脚下的红鱼咬断了胫骨,四周是静的出奇,有时来几阵轻风儿,也都是那样悄无声息的离去,叹!孤荷残日照,红血荡春波。

不知何时,几片落叶落在了河塘中,打破了死一般的宁静,带来了几圈小小的微波,可鱼儿爱这样的游戏,三五成群的露着背,拱着嘴游在波的四周,有时看见一只不小心落入河中的小虫,也会你争我赶好一会儿,叹!叶入水成波,鱼逐波成群

夏的夜慢慢的来了,影去了那河中的残阳,鱼儿也都安静了下去,沉在了河底深深的睡去,可这时在荷的下面小心翼翼的长出了一个花蕾,在月光的照射下,露出淡淡的红,他紧紧的收紧自己等着清早露水的沐浴,叹!静夜出生机,紧收紧,静等晨

早晨的一缕阳光还没有露出来,它已经有点迫不及待,它轻轻的伸展了自己的身体,吸进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口新鲜空气,他全身的血液一下子全部流动起来,把脸冲的粉红粉红的,终于,太阳出来了,像孩儿一下子跳了出来,荷叶上这时已结了不少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叹!无法说出

荷叶、荷花、残阳、露珠,那样的普通,却透露出不一样的色彩,叹吧,叹到最后无处可叹!还是让我们进入自然,只要体会,不要感叹!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二、方法指导: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

 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三、预习导引: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背景再现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2、字音辨识

 滟滟()芳甸()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砧上()碣石()潇湘()()

 3、词语释义

 滟滟芳甸霰穷已但见扁舟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可怜徘徊无限路

 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5、根据诗意,划分本诗的层次(提示:本诗可以分为三层)

  四、预习疑难:

五、课堂学习:

 导入语: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1、诵读指导

 ①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

 ②再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

 ③美读课文,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

 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

 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

 第一部分为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色,

 第二部分为接下八句,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为余下二十句,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的离愁别绪

 3、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5、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

 明确:《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表明天

 不知天上宫阙,仿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欣赏诗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

 明确: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7、领悟诗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明确: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8、鉴赏本诗的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9、春江花月夜中中心景物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月亮,结构上起线索作用,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10、月亮是诗歌的主要意象,结合本文及所学课文思考一下月亮意象的深刻内涵

 明确:第一、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再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第二、抒发思乡怀远之情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如“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江潭落月复西斜”等句;有代表性的还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第四、展示广阔情怀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

 第五、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明月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表现空间之美

 11、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第一部分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

 12、你对本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六、课外阅读:

 代答闺梦还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找出诗歌所写的意象,谈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

 “暖气”、“春晖”、“燕入”、“蜂来”、“桃李艳”等词语点明这是个春意盎然、热闹欢乐的季节“试衫”、“开镜”描绘出女子纤柔的情态举止;“罗幕”、“画衣”描绘女子的生活环境与装束打扮“关塞”、“别望”、“相待”等词语表明,这是在写两地相思之情

 在诗中,春天的热闹映衬了女子的青春美丽、欣喜欢乐,反衬了女子的孤独期盼、相思离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抒情强度美丽的相思带上了苦涩的滋味,但正是因为这份苦涩表现了纯粹爱情之美

 鉴赏

 首句点题,为戍守关塞,年轻的丈夫与妻子离别了场景是凄清动人的,但作者仅仅是一笔带过,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他仅仅描绘了送别的尾声: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三步一回头的丈夫,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这是送别的结束,却是全诗的开始

 离别之后,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长的苦思中,但也要强打精神来梳妆打扮穿上了新衫,才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简单的梳妆后,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生机盎然、花红柳绿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看看她不知何时,有几只蜜蜂也打起了她那件“画衣”的主意诗人在此著一生花妙笔,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这句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

 春季正是山花烂漫的季节,桃红李白,而女主人公的心绪却纷乱如麻忽然从遥远的方向,传来了悠扬的乐声,大约是《折柳》吧!于是她让自己沉醉在其中,让自己的心飞向遥远的边塞,飞到丈夫的身边

 上面四句借对外物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而下面笔锋一转,又转到了女主人公本人她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遥远的离人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却还没有回来夜渐渐深了,她进入了梦乡但她却陷入了“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最后她醒了,重重的长叹一声,“唉——”在寂静的夜里,这一声长叹竟是回声重重在重重的回声中,她无奈的再次把大门关上了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①南方落雨,北方落雪②雨总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落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富春江的柔波上打湿了鱼鳞瓦风火墙草顶屋吊脚楼,打湿了衡山庐山峨眉山雁荡山,打湿了太湖洪湖洞庭湖鄱阳湖,打湿了白娘子的断桥、李煜的雕栏、唐伯虎的桃花、白居易的青衫梅子黄时雨,黄梅时节家家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南方的雨啊在江南三月杏花村一蓑纷飞的细雨中,我们看见严凤英赤脚在青草池塘畔“打猪草”,那清甜婉转的黄梅调让人想起南方故乡的炊烟牧歌与青梅竹马③雪总是落在赭**的北方,落在长安马嵬坡、黄河风陵渡,落在乾陵黄土塬下、边关燧火台上覆盖着平遥老宅草原敖包黄土窑洞四合大院,覆盖着天山阴山昆仑山祁连山,覆盖着渭河黄河塔里木河绥芬河,覆盖着蔡文姬的斗篷、穆桂英的战袍、苏武的额发、成吉思汗的墓草大雪满弓刀,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落黄河静无声,飞雪连天射白鹿——这是北方的雪啊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天空下,秦腔总是如狼烟般冲天而起,那是苦难生命的呐喊,如暴风雪般抽打得我的脸与心像刀割一般痛④温暖湿润风调雨顺的气候让南方人民种稻植桑,酿酒水纺丝绸,富足的生活又让南方的才子佳人多如鸳鸯蝴蝶寒冷干旱让北方多风沙,常常是荒沙千里寸草不生风不调雨不顺的气候给人类的生存雪上加霜,恶劣的生存条件造就了强硬的民魂只有狂风才吹得起猎猎大纛,只有苦难才塑得出坚毅筋骨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纷争与融合的历史⑤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是地理不同的结果,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南北温差当西伯利亚冷空气横扫中国大陆便使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落红殆尽黄叶萧萧,这便是冬天立春以后南方沿海的湿润季风以持久的恒心一点一滴地向北方反攻,进入盛夏但紧接着北方寒流开始频繁活动,一阵阵清凉秋风是它们打入南方的“先遣部队”,紧跟着的是一股又一股无情冷漠的“百万大兵”,不久又将占领南方⑥北方的风雪中,大豆高梁小麦棉花早已收获;南方的烟雨里,水稻茶叶甘蔗桑叶正在成熟北方的雪融进黄河里,黄河岸边走着骆驼与牦牛;南方的雨流进长江里,长江岸边腾飞起孔雀与凤凰北方的黄河像男人,是龙的子孙;南方的长江像女儿,是凤的传人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因为,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国土之上

 1、第②、③段分别描述了落雨的南方和落雪的北方,请简要归纳这两段从哪几个方面对南北方进行比较,并请据此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南方和北方的特点

 明确:分别从南北方的名胜、民居、山河、人物典故传说、诗词名句、戏剧等方面进行比较;突出了南方的的秀丽(柔美)、北方雄健(粗犷)的特点

 2、②、③段罗列了不少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景和物,如“断桥”“桃花”“斗篷”“墓草”等等,却不直接写人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写,一是与首段的“雨”、“雪”相衔接,只有景和物才能承接“落雨”“落雪”,行文丝丝入扣(2分);二是具体点明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景和物,引发我们联想起与这些人物相关的典故传说,使文章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含蓄,更具文学色彩(3分)

 3第⑤段写南北气候,寒风暖气来来回回“反攻”“打入”“占领”联系全文,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这样写,强调南北关系密切、互补和谐;呼应了上文“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纷争与融合的历史”,为第⑥段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点明“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国土之上”作了铺垫

 4文章末尾,作者以“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作譬,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文章末尾运用比喻,以黄河长江比喻祖国大地南北儿女,以同归大海比喻中华民族的融合,形象生动,含意隽永,表达了华夏儿女对团结和谐的追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92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