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故事的主要内容

梁启超故事的主要内容,第1张

斥责志摩

民国十四年(1925年)阴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请梁启超出席证婚。梁启超反对他们“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之间的恋情,也规劝过徐志摩;碍于徐志摩之父和胡适的情面,梁启超答应出席证婚。但在婚礼上梁启超却对徐志摩、陆小曼用情不专厉声训斥,滔滔不绝,使满堂宾客瞠目结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给学生留点脸面吧。”[47]

错割右腰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经透视发现其右肾有一点黑,诊断为瘤。手术后,经解剖右肾虽有一个樱桃大小的肿块,但不是恶性肿瘤,梁启超却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源,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一时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嘲讽西医“拿病人当实验品,或当标本看”。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案。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申明:“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48]

两遭掌掴

梁启超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三月,梁启超南下上海,与黄遵宪、汪康年等筹办《时务报》(旬刊)。次年,激进的章太炎就从杭州寄去了十六元钱要求加入康有为在上海创办的强学会,在上海期间,他认识了很多维新界的人,如谭嗣同,唐才常,并有幸结识了康门的首席大弟子也就是后来跟他闹得不可开交的梁启超。[49] 擅长笔墨的章太炎曾在梁启超主持的维新派报纸《时务报》中担任编辑。但是不久因章太炎发表了多篇反清朝的文章,梁启超秉承师意拒不发表,章对此不悦,后因对孔教存有不同看法而发冲突,因康有为自视甚高,将孔子比做素王,而自名长素,也就是长于孔子,他门下的弟子多自名超回、秩赐、胜参等,自称水平超过颜回、曾参,章太炎看不过去,一日饮酒数杯对众人称,“所谓长素奈何以衣冠拜索虏”,此言一出梁启超率数人至章处问罪,梁启超学生先动手欲打章太炎的朋友,并非梁启超被章太炎掌掴。

维新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追随康有为逃日本避难,恰孙中山也在日,中山以康梁亦为清朝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但康有为等人却坚持以“大清子民”为念,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是乱党,拒绝合作,但随着孙中山的反满主张在日本华人中影响日益壮大,康为拉拢孙中山的部下派梁启超等人前去协商合作,但梁等人竟要求孙中山放弃原来主张加入他们所谓的勤王运动,梁将孙中山、陈少白等人诓骗到他们的活动之处,忽然摆出香案祭出所谓光绪的衣带诏要孙中山等人叩拜,孙当然拒绝,梁却指使众人不让他们走,陈少白大怒,一把抓住梁启超的衣领轮起左臂就是一记耳光,打得梁踉跄几步几乎摔倒,接着一脚踢翻香案扯碎衣带,曰“我乃堂堂炎黄子孙,岂做奴才拜此小丑,尔辈甘为满洲奴者,可鄙!”吓得康党众人皆退。

林徽因是民国著名才女。她不仅文学造诣深厚,而且是著名的建筑师。除了她自身的影响,最著名的是她与梁思成、金、徐志摩,林友谊、陆小曼的爱恨情仇。

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当时她叫的不是林徽因而是林银辉。此时,徐志摩7岁,金9岁。这时候,他们就不知道这三个人以后的纠葛了。

温柔多情的江南风水很有养育力。那是1920年,16岁的林徽因和她的父亲林长民去欧洲旅行。就是在这期间,她认识了徐志摩,当时在欧洲读书。

当时徐志摩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早在1915年就和第一任妻子张幼仪结婚了。然而,当她第一次遇到16岁的林徽因时,她被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迷住了。爱的种子林徽因也被徐志摩渊博的学识,优雅的谈吐,帅气的外表所吸引。

两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热情地坠入爱河,但与原来的张幼仪分开,张幼仪于1920年去欧洲与丈夫团聚,但看到两人相爱,深受伤害。徐志摩甚至在1921年向张幼仪提出离婚,林徽因在痛苦的选择后终于决定和父亲一起离开欧洲。张幼仪曾经读过诗和书。她知道徐志摩很久不爱自己,终于在1922年生了孩子,正式和徐志摩离婚。

至此,张幼仪放下这段感情,与许的婚姻让她遍体鳞伤。她离开了这个悲伤的地方,于1926年回到了中国。她于1927年成为东吴大学的德国教授,然后投身于自己的事业两年。她最终在1954年与苏继之医生复婚,晚年移居美国与家人团聚,1988年在纽约去世。这个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给了徐志摩的女人,最后没能得到他的心。

1922年徐志摩回国,狂热追求林徽因。他们一起参加了许多活动,通信从未停止。也是在这一年,徐志摩认识了他最好的朋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

1924年,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担任他的翻译。他认识泰戈尔后,跟随他去日本留学四年。这四年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去美国留学。徐志摩回归,但一切都变了。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婚后生活幸福。徐志摩知道该放手了。

他选择了陆小曼,徐志摩永远激情四射。他爱陆小曼的美。他在追求林徽因的同时爱上了陆小曼。这次徐志摩想安定下来。

1926年,徐志摩不顾老师梁启超的责骂和世人的谴责,嫁给了新婚的陆小曼。每天早上,她都为妻子准备一束花,非常愉快。时光飞逝,伟大浪漫主义诗人的生命转瞬即逝。1931年,徐志摩从南京飞往北平,飞机坠毁身亡。

清光绪二十三年徐志摩生于十二月十三日(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

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

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第四中学前身),与郁达夫、厉麟似同班。

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

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

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1920年徐志摩已在美国待了两年,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

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

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

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

不料飞机撞上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扩展资料:

徐志摩的多情似乎是天生的,当初娶了张幼仪,谁看都是一桩美姻缘。张家是上海宝山县的名门大族,张幼仪的哥哥是有名的社会活动家。

不过婚姻对于徐志摩,似乎没有太大的约束作用。婚后不久,就辞别恩爱的小妻子去北京读书去了。两年后,带着妻子到英国读书。

他希望能让自己的女人接受新式教育。最初的日子还好,徐志摩一个人都不认识,他和妻子相濡以沫。

这时候两个人像极了恩爱夫妻,张幼仪尽到了一个家庭主妇的责任,把徐志摩照顾的无微不至,爱一个男人,就要爱上他的胃口。

这是谁说的,对极了。不过在这时,徐志摩邂逅了一个来自中国内地的女孩,当时年仅十七岁,一张稚气的脸上显露出超凡脱俗的气质,有点像天上飞来的天使。

后来才知道他是自己好朋友的女儿,名叫林徽因的便是。后来不久,徐志摩就成了林家的常客,林长民是个生性洒脱幽默风趣很有浪漫气质的人。

在这里徐志摩学会了很多做人的真谛,当然林家还有一个吸引志摩的地方,那就是娇美如花的林徽因。林徽因是个可人儿,这位美丽多才的少女,深深地拨动了徐志摩的心弦。

他简直如同“吹了一阵奇异的风”,“照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他的心。爱情启开了灵感的大门,他开始写诗。

但他是一个有妇之夫,对此,林徽音表示,只有与原夫人离婚,方有可能讨论婚嫁之事。于是,徐志摩匆忙把已有身孕的妻子送到柏林留学。

待长子刚刚满月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提出离婚要求。一切都和想象的差不多,很爱徐志摩的张幼仪居然答应了志摩的要求。

而且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儿子,还有肚子里快要出生的幼子。在异国,一个女人默默的忍受,忍受自己丈夫的悄无声息的远离。

不过等徐志摩匆匆归来,林家父女早已悄然回国,顿时,徐志摩一如当头棒喝。林徽因是爱徐志摩的,可就是因为太爱,她害怕自己也成了昨日的张幼仪。

思来想去,她不想把自己的终身幸福交到徐志摩手里,就这样她一直把徐志摩当作自己做好的朋友,哪怕是知音,知己都行。就在这时,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举行了婚礼。

当时的徐志摩内心是苦闷的,不过他采取了合情合理的明智态度,把自己深沉的爱珍藏在心底,而把林徽音当作一个最知心的朋友。

要知道梁思成的父亲就是徐志摩最尊敬的老师梁启超。徐志摩是个天才的诗人,他的浪漫气质是无法束缚的。

1924年春天,徐志摩与有夫之妇的陆小曼相识了。那时候,她跟丈夫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完全是一副阔太太,交际场中的活跃女性的气派。

但她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抑郁的。就这样,徐志摩对这个风姿绰约的年轻贵妇人发起了进攻,一切都比想象的更加艰难。

一个是浪子,插足有夫之妇,好在陆小曼的丈夫是个比较开通的男人,也是梁启超的入室弟子,因此几年下来,当大家的热情快要燃烧殆尽的时候。

就在徐志摩为濒于绝境的爱情孤独地悲叹时,突然出现了喜剧性的转折。陆小曼奇迹般在上海与丈夫离了婚,急不可待地跑回北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和王赓离婚了!

这对于徐志摩不啻于一声惊雷,于是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先生充当了徐志摩陆小曼的证婚人,不过戏剧化的爱情却冲淡不了对这份爱情并不看好的老先生,梁启超以一分申斥的嘴脸,主持了这份婚礼。

-徐志摩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国年间的诗人徐志摩(1896—1931),他的恋爱史和婚变比他的文学作品更轰动于世。徐志摩出身于浙江一家大富人家,留学英国,他的原配夫人叫张幼仪。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一个儿子,能相夫教子。徐志摩的父母疼爱自己的儿子和媳妇,又非常高兴有了孙子。所以父母在经济上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的。婚后,徐志摩出国留学。

1921年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遇到了一位才貌出色的女留学生叫林徽音,他一见钟情,忘记了自己是已经为人之夫和为人之父了。徐志摩虽然很有才华,也很有钱,但是林徽音鉴于他已有家室,虽然和他交往频繁,并没有答应他的追求。

徐志摩回到家里,开始对自己的妻子表示了公开的嫌弃,说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我要离婚!”张幼仪还是默默地为丈夫洗衣服、做饭伺候丈夫。当时张幼仪是公公婆婆送她去英国陪读的。两岁的`儿子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照看。21岁的张幼仪已经又怀有身孕了,可是徐志摩狠心地说:“你去打胎。”张说:“打胎很危险啊,有人会因打胎而死掉的。”徐志摩却冷漠地说:“坐火车肇事还会死人的,难道你就不坐火车了吗?”

更有甚者,几天之后,徐志摩不声不响地离家出走了,可怜的年轻孕妇,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语言又不通,她痛苦地想自杀,但是后来想起了《孝经》上的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于是打断了自杀的念头,是孔老夫子的话救了她的命。她重新思考人生。她煎熬痛苦若干天以后,开始求救于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和在德国留学的七弟。兄弟们都向张幼仪伸出了援助的手,劝她千万不要打胎,生出了孩子,兄弟愿收养。得到手足的帮助鼓励,张幼仪在德国生了第二个儿子。

后来徐志摩又来逼她离婚。他们在一个朋友家里见面,张幼仪说:“你要离婚,等禀告父母批准才办。”徐志摩用狠硬的态度说“不行!我没时间等!你一定要现在签字!”张幼仪见他如此无情,对第二个儿子的出生也毫不理会,知道无法挽回,被迫签字离婚。

因为徐志摩的喜新厌旧和见异思迁,1922年,一个曾经美好的家庭就这样破裂了。徐志摩离婚后,心花怒放,马上去找林徽音。可是林徽音却悄然回国了,不久与他人正式结婚了。徐志摩的追求变成了泡沫。有人评述,时值芳年的林徽音为什么没有嫁给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呢?因为林徽音凭直觉,觉得这个诗人的热情不足以信赖。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是一个漂亮的才女,爱好艺术,擅长诗、书、琴、画。不久王赓调往哈尔滨工作,陆小曼留恋北京,没有与丈夫同去。在这段时间里,徐志摩与陆小曼接触的机会更多了。徐志摩开始追求陆小曼了。当时北京的知识界,对这两位才子才女原本是有很多赞誉的,但因为他们两个人的交往已超越了礼度的范围,徐志摩是在迷恋一个有丈夫的女子,所以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就多起来了。

本来这时悬崖勒马还来得及,但是色迷心窍,徐志摩没有回头,最后的结局就是陆小曼离婚了,另一个家庭破裂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了。这件事成为当时轰动京城的新闻。陆小曼的父母不高兴,徐志摩的父母更生气,他们中止了对徐志摩的经济供给,并且根本不见这个新媳妇。正如《弟子规》所说的:“德有伤,贻亲羞”。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在他与陆小曼结婚时,训斥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住在上海,慢慢地感到了生活的压力,经济拮据。陆小曼生活散漫奢侈,不做事情,家中雇佣人。公公婆婆坚持不见她,她的自尊心受打击,生了病,而徐志摩呢,要东奔西跑去兼课赚钱,来往于上海北京之间。徐志摩在北京大学上课,希望陆小曼从上海搬到北京来。可是陆小曼迷恋上海的生活,不肯去,喜欢打牌、跳舞、看戏,特别是吃上鸦片膏和戏子们打得火热。徐志摩对此非常不满,夫妻经常吵架。1931年11月,徐志摩听说他过去追求过的林徽音将于19日在北京举行演讲会。他兴奋地搭机赶往北京去捧场,结果这次飞机失事,这位才子结束了五年的新婚生活,死时才35岁。

徐志摩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糟粕部分,随着自己的感觉走,不顾道德。虽然他做到了“我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子”,但是他并没有幸福。后人著述《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作者张邦梅)曾评论:“徐志摩一味西化,把固有道德抛诸脑后,对待共同生活五六年的结发妻子,一点恩情也没有;他忘了朋友之妻不可欺的古训,竟然与友人之妻陆小曼谈恋爱,一手摧毁自己的家庭,又造成另一个家庭破碎,更伤透了父母的心。”

《弟子规》中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徐志摩不正是这种人吗?徐志摩虽然会写诗作文,但对爱情婚姻轻率的行为,违背了人伦道德,可以说对父母不孝,对子女不慈,对妻子不忠贞,对朋友无信义,并且他身为人师带坏风气,所以他的结局是不幸的。

与之相反,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被丈夫遗弃以后,重新生活,入德国学校学习,专攻幼稚教育,五年后学成回国。上海一家女子银行聘她做总裁,并且她还经营了一间服装公司,均大获成功。她在百忙中还请了一位国学老师,给自己讲解孔孟之道,每天一小时从不间断。她有留学的新学识,又摄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不忘中国传统的美德,离婚后自己抚育儿子长大成人,仍然孝敬徐家二老,作为干女儿照顾二老,为他们送终。徐志摩罹难后,张幼仪每月还寄钱帮助陆小曼。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辑的。她享年89岁。我们看到张幼仪敬老爱幼,她宽恕了徐志摩,还出版了他的文集,接济他的遗孀,而且经济富厚,事业兴隆,儿孙孝顺。她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称赞,她是幸福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151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