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伴侣要,避开疏离型人格的人

找伴侣要,避开疏离型人格的人,第1张

找伴侣避坑疏离型人

什么是疏离型人格的人:就是对情感需求很小,而且非常独的人。这种人他不是不喜欢你,在感情中并没有犯很大的错,没有劈腿、没有不忠诚,就是对谁的情感需求都很小,这样的人在大城市中更多的通常是独居,个人能力不会很差。

他觉一个人看**、一个人旅行是一种享受,一个人做这些事可幸福了,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生活太爽了、太独了他根本就不需要情感的陪伴。正常情侣该做的事,他是不会去做的,比如每天分享日常,互相了解对方的状态,他并不是因为不喜欢你才不做,而是他就不知道正常的情侣、正常的恋爱就是这么相处的,他自己也没有这个需求。

并且因为你的情感交流频次很低,所以这样的人很容易被误会他是在吊着你,或者不喜欢你,或者是在养鱼。其实都不是,在他的情感认知中认为这就是正常的相处了,所以你的悲伤、烦恼、指责,在他看来就是莫名其妙的,他的共情能力是很差的,他觉得没必要如此的悲伤。

一般的男性比女性对情感的需求小,都多多少少有点这样,一般情况你可以去沟通可以去解决。但是有些人就会特别的极端,如果你很不幸遇到了极端的人,那就直接远离吧他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底线问题,但是所有的情感沟通或者是结婚生娃,全部都是你独自努力,单打独斗的感觉,并且做什么都没有用,因为他就没有什么情感需求。

我自己感觉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有些疏离。彼此之前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谈论各种的烦恼,大家都习惯自行消化不良情绪,就是所谓的独立性比较强。

女儿现在还是高中,还没离开我们出去上学,但她在学校有什么烦恼也不习惯说给我们听。老公说他也是这样的,所以感觉很正常,但我却希望家人之间的链接可以更紧密一些。

在陈海贤老师那里学来的建议:

一、如果你是来自疏离型家庭的孩子,脱离这种困扰的关键是要学习跟别人分享情感。既要提自己的需要、讲自己的感受,也要试着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如果不理解,就直接问对方。这种分享最开始会给你带来很多的焦虑,但是慢慢地,你会发现与他人分享和联结的乐趣。

二、作为父母,看见和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都是重要的事。不要担心自己做不好,有时候,孩子会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孩子和父母的联系并非自然而然,好的联系需要悉心培养和维护。

在关系当中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谁意识到了问题、想要改变,谁就要跨出第一步!

现实中是否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总会有人在关系中逃避关系,通俗点说就是他们内心始终渴望着能与一个人达到绝对亲密的状态,表面上却拒人于千里之外。当然这不仅仅指恋爱关系,也可以发生在朋友、家人或工作伙伴之间。

在展开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搞清楚一个词: 依恋模式(attachment) ,它指的是幼年与父母互动中会形成的一种情感上、心理上联结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会决定成年后与情侣的互动。

现代心理学通过研究,将成人的依恋模式分成了三类:

1安全型(secure): 如果父母常陪伴在旁,且总是及时给予孩子回应和关注,他们会形成安全型的依恋模式。他们长大后,在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既不担心被抛弃,也喜欢亲密的距离,与伴侣互相独立又互相依赖。成人中,约60%认为自己是安全型。

2焦虑-痴迷型(anxious-preoccupied): 如果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孩子就会感到强烈的不安和困惑,会总是担心被抛弃,会非常依赖对方,长大后他们总是不确定对方是不是爱自己,怀疑另一半不愿像自己一样渴望亲密融合,但始终渴望着高度的亲密融合。成人中,约20%认为自己是焦虑-痴迷型。

3回避型(avoidant): 如果父母离孩子很遥远,不陪伴、不回应孩子,表现得很冷漠,孩子会形成回避型依恋模式,回避型的孩子成年后会有两种表现: 疏离型(低焦虑高回避)和恐惧型(高焦虑高回避) 。 高回避的特点是对亲密关系感到不适,而高焦虑的特点是总是担心被抛弃。 成人中,约20%认为自己是回避型。

那什么是假性疏离呢?

假性疏离是依恋关系的一种, 它的内核是绝对的痴迷型,外在表现是疏离型。 直接表现就是看起来有多高冷(疏离:低焦虑高回避),内心就多痴迷(高焦虑低回避)。

不过假性疏离和恐惧型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恐惧型自身的想法会摇摆——他们既担心被抛弃,但有时又觉得自己也不那么喜欢亲密,对亲密感到不适,时而想要依赖时而又渴望独立。 而假性疏离是不会不喜欢亲密的,一切只是假装。

假性疏离深层表现具体有以下几点:

1因为内心的不安全感和羞耻感太深,所以对别人的要求很高。比如,他们期望这个对象能够读懂自己的一言一行,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

2因为对自身的 “自恋损伤”(narcissistic injury) 过度敏感,会扭曲中立的事实,解读为对方不符合自己的期待。(PS: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恋的部分,每个人也都需要健康的自恋。当一个人的自尊、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的时候,被称为“自恋损伤”。 遭受自恋损伤时,人会感受到,自己现在的样子是不被接纳的、没有价值的。 )

3当他们爱上一个人时,会给对方一系列测试,来试验对方是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痴迷对象,他们非常渴望对方能通过测试,和自己达成绝对的亲密。但如果对方没有通过小测试, 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愤怒 ,并作出看似疏离的情绪和行动,比如:竭力表现出自己对对方没有兴趣的样子,甚至内心说服自己“对方不过尔尔”。

依恋类型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你要清楚你的本质是一个痴迷型 ,作为非安全依恋类型的一种,痴迷型的人最欠缺的是对亲密关系的合理预期和客观评估,所以在你感到暴怒之前,要明白对方不可能一步到位做到所有你满意的一切,你需要改变的是去树立对人性、对爱、对亲密关系更客观的认识,和更现实的期待。

——分割线——

刚看到一个熟知的例子,作为假性疏离者,张爱玲把这种特性发挥得更淋漓尽致。

在张爱玲四岁时,父母离婚,母亲远走他国。父亲的责骂毒打等行为,让她本想靠近的心放弃了父爱。

在港大读书时,她的老师佛朗士,给了她八百块钱作为奖励,张爱玲得到极大鼓舞,拿去给她母亲黄素琼看,她母亲没说什么,只叫她放在那里。

张爱玲惴惴然放下,离开,过两天再来,听说那钱已经被她母亲在牌桌上输掉了。甚至母亲以为她是卖身给导师,母亲的这种想法让她自我厌弃。

很多成年后的纠葛,都是童年时的问题。当她想靠近时,父母却都在否定她,遗弃她。至此,在她心里便落了一杆秤,父母的爱渐渐的失去份量,直到消失。

然后再用一辈子去寻找“父亲”,又渴望成为像母亲一样的人。她不被看见,也不被爱。于是成了心理上的弃儿,弃儿有爱,更多的是疏离。

Reference:

Knowyourself

Wikipedia

Baidu Encyclopedia

Dormitory f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20186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 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成年以后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1)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3)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我觉得疏离型人格和社交恐惧症比较像,主要表现是,厌烦社交活动,惧怕和人接触,一到了人多的地方就恐慌,一看到陌生人就不自在,喜欢光线暗空间小的地方,喜欢包裹自己, 情感 体验淡泊,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很小声。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性格孤僻暴躁,对孩子要求严厉,或者粗暴对待,打压施教,造成孩子身体和心灵上皆有伤害,使孩子恐惧自卑缺乏安全感,这种伤害在孩子十岁前没有消除和引导的话,就很难形成完整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长大以后轻者就会内向懦弱,自卑难以交往, 情感 受挫,工作中也无法与人协调配合,重则各种导致心理和精神疾病。所以说为什么有人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却要一生去治愈。2,急性地剧烈地 情感 创伤,比如失恋,亲人离世等也会导致人格发生变化,悲观厌世,焦虑恐慌,甚至人格解体。那么怎么回避或者疗愈这种人格呢?首先,1,放下过去,与自己和解,勇于原谅,解开心结。2,面对当下,回到现实,拥抱自己,接受不完美,给自己定可以实现的任务,多肯定表扬自己,接受他人的帮助。3,脱敏治疗,越是害怕的事情越是要去做,做完以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嘛,比如,疏离型和社交恐惧型的人格,特别不喜欢与人肢体接触,与人握手,拥抱,主动打招呼,公交车上的人挤人,夜市街的讨价还价,勇敢去做,做多几次你就形成免疫了,当你把这些交往当成自然而然的事以后,你就自然的融进了人际和世界,何来疏离和恐惧之感。4,看医生,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治疗,当你这些实验都失败了以后,那就只能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总之,坚信自己,一定会好的,加油,陌生人!

喜欢独处安静沉思的女孩,大多数聪慧,内心有主见,有想法,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也要求严格。总体来讲,他们是内向的思考者,属于悲观的一群人。但他们不会因为悲观就失去积极的意义,由于敏感,他们往往会提早发现一些危机。 同时,这类女孩平时给人感觉难以沟通,不好交往,难以找到沟通的话题,其实他们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友情爱情,但是却很少流露出来,因为对自身对别人要求很严很高,每日带着假面具来掩饰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只要你能找到缺口,成功走入内心,却可以成为一辈子的朋友知己。她们朋友虽少却真,她们忠诚可靠通不愿意抛头露面,心甘情愿做配角。也因此,他们往往能够结交到在关键时刻能够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帮助的真心朋友,虚头八脑的承诺很少,在朋友之间都是真诚相待、相互欣赏的。 对于这种女孩,一般在聚会场合中可能就有点受不了类似活泼型性格的人的那种亲昵的表现,因为他们最讨厌别人侵犯其自己的空间,特别是他的身体。她们总是在把每句话深思熟虑之后才会说出口,他们认为世上的每个人都应该是这样,所以当活泼型的人说错话或大大咧咧的时候,他们就很不能理解这些人的表现。 对周围的一切都敏感,平时容易伤感和惆怅。注意随手关上别人没注意到的、开着的抽屉。小时候玩具都摆放得非常整齐,准时做作业并且非常喜欢收集很多的资料。能够刻苦地练习钢琴直到满意为止,但却不愿意在公开的表演场合上进行独奏。在任何情况下都同情弱者,能够无私地帮助一些可怜的孩子。

人类拥有安全型、痴迷型、疏离型与恐惧型四种不同的人格分类,而在这其中,疏离型的人格形成与早期依恋关系的建立有很大的联系。也就是说,疏离型人格的形成与孩子时期和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有重大关系的。对于疏离型人格来说,在成年后会表现出抗拒与他人接触,但是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正常人际交往有着渴望与追求。其实很多人身上都存在一定的梳理现象,并不会对人们是社交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而疏离型人格如果想要在亲密关系中良好相处,就需要先弄明白几件事情。

(1)是否只对特定的人产生抵触与拒绝。

如果是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只对特定的人产生抵触与拒绝,而对于其他大多数的人拥有着正常人际交往的渴望。那么这并不能准确的属于疏离型人格,在这种情况下,仅需要按照正常的方式与他人相处即可。不必过多的考虑,因为这只是很多人身上都会出现的疏离现象,但是并不会严重到影响人们的社交。

(2)如果意识到自己是疏离型人格,就需要跨越自己的情绪无能,重新建立起对感情的知觉。

在亲密关系中,疏离型人格带给他人的感受是痛苦的,但是这并不是他有意义所要做的。只是由于曾经的经历让他形成了这样的人格。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是这类人时,需要及时进行调整,防止伤害到身边的人。首先就是要意识到自己与情绪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可以通过日记、读书、绘画,戏剧表演等使着自己的情绪能够与本人建立联系。然后勇敢地与亲密关系中的其他人讨论自己对于情绪的感受与理解。这样能够帮助树立型人格的人重新获得对于情感的知觉

在处理亲密关系的过程中,疏离型人格往往会对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伤害。所以要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尽量克服,如果实在无法做到就去进行心理咨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51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