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离型、爱无能、边缘性人格障碍,三者的关联和实质区别是什么?

疏离型、爱无能、边缘性人格障碍,三者的关联和实质区别是什么?,第1张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联就是同样不喜欢亲密关系,对他人持有怀疑感,常常会感到心情郁闷,难以走入他们的内心。

那又怎么区分这三种症状呢?

1疏离型:

焦虑感和回避感都低的人,是安全型;

焦虑感高、回避感低的人,是痴迷型;

焦虑感低、回避感高的人,是疏离型;

焦虑感和回避感都高的人,是恐惧型;

疏离型的人在恋爱初期会表现得很热情,但是一旦亲密关系确立之后,Ta可能就会变得冷漠,会拒绝跟你过多的亲近。

他们在疏离别人之后,在独处的空间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但是他决不允许这种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给予之上;

他们不喜欢社交,但偶尔和几个朋友共度一个夜晚,还是挺快乐的;

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合作和争斗,他们会倾向于选择逃避;

他们不愿意向别人说出自己生活上有关的细节事情;

他们相信自己亲眼所见和亲耳所闻的,会坚持亲自去学习和理解,而不信别人说的东西等等;

2爱无能:

什么是爱无能?

就是人们大多不愿去恋爱、不会去浪漫、不懂得去爱。这种一般都是拥有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大龄都市白领。

有调查现实,有超过一半的男人认为自己处于爱无能的边缘,其中20%表示已经心灰意冷。这一批人可能恰值婚龄,条件也不算差,却因为种种原因提不起恋爱的热情,眼看就一步步进入老僧入定的境界。导致“爱无能”的原因,其实都是各种经历、境遇、性格与压力造成的心理疾病,有病而不自知,从不想着去积极解决、找到出路,那么必将远走歧路、病入膏肓。其实只因太胆怯、太自我。

3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有学者描述便是“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表现是多样性的、跳跃性的和不稳定的。可以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也可以有“过敏性幻觉”和“过敏性关系妄想”。

表现为前者,就常常被诊断为“焦虑症”、“抑郁症”或者“恐惧症”等各种类型的神经症;表现为后者,会被一些粗心的医生诊断为“精神病”。

总是向孩子发脾气3点原因

道出无数妈妈的心声!

总是忍不住向孩子发脾气,我是生病了吗

很多人听说过“产后抑郁症”,但却不知道相比于产后抑郁症,妈妈们更可能患上“慢性疲劳综合症”

这种综合症被称为“医学上最难攻克的课题之一”

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持续的、不明原因的疲倦感,怎么休息都不管用。哪怕晚上已经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起来不久就觉得疲倦。

很多人觉得有些事是“妈妈该做的”—-不会有人感谢她们,妈妈们做了很多事,却鲜少获得感谢、成就感和价值感,身体能量和心理能量不断被消耗,就可能导致这种综合症出现。

常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能量渐渐耗尽,身体疲惫

孩子的出现,成了婚后生活中的优先级。孩子吸光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一切以孩子为主我们原有的生活边界被啃食的支离破碎,我们的生活习惯全部打碎重建。

第二阶段:人格解体,情感疏离

虽然生完孩子,完成了后代的繁衍,却影响了财富的累积和职场的晋升,这种对于停滞的焦虑,将带给成年中期的我们十足的压力

第三阶段:情绪失控,易燃易爆

时间不够,精力不足,经济窘迫,每一项都是足以压垮我们的稻草。当细密的生活压力袭来时,我们开始反击怀疑自己控制不了情绪,对自己越来越失望。

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

心理学的“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在公司受到了委屈,回家想对丈夫抱怨。丈夫不理解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更生气。看到孩子把牛奶弄撒或是调皮捣蛋,再也坚持不住了!

孩子承载了我们的梦想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对孩子发脾气,而是对童年的自己发脾气。我们把自己身上的遗憾投射到孩子身上,我们吼叫。发火,崩溃大哭,其实也就是一种很铁不成钢的情绪。

无法给孩子自己没有的东西

一个不能调节自己情绪的人,很难照顾他人的感受。当我们无法照顾好孩子,暴躁易怒不会表达爱的时候,先坐下来、停一停,照顾下那个伤痕累累的自己。

停一停,给自己一点时间

总是感叹,以前的我并不是这个样子,怎么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给自己松绑,才能给孩子解压。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对错的地方。停下来,给时间一点时间。别忘了,在我们是母亲之前,我们首先是自己。

相信孩了,他有能力搞定这些!

家长也会觉得考80分的孩子成不了气候,可情况也不完全如此。我见过家长监督孩子背诵课文,怒吼下孩子磕磕绊绊,家长离开孩子就能流畅的背诵,给他一点成长的空间。

把照顾孩子的责任,分一部分出去

尤其是孩子的父亲,一定要让他有“独立”带孩子的机会。

虽然他们对自身情感缺乏表达,但事实上他们却对他人的感受超乎寻常的敏锐。比如突然消失、失联了一段时间,或者是吵架、冷漠,无意当中做出一些把恋人从自己身边推开的举动,要不就是玩起我逃你追的游戏,总之是一些破坏亲密关系质量的事情。你会发现,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越是“无为”的那一方,才是真正掌控这关系的人。

内心汹涌澎湃,外表看起来波澜不惊。跟ta相处很长时间,还不知道ta内心真正的需求。因为ta不善于表达,大多时间保持沉默,给人感觉话不多,内向、拘谨、谨慎……。回避性人格主要是怕被抛弃所以一直在逃,再亲密关系中会常常出现忽冷忽热或者逃离的现象。所以想和回避性人格的爱人在一起一定不要粘着他,给他足够的空间,这样他才不会压抑他才觉得舒服。

情绪稳定,有事业心有能力,聪明,温柔。同时外表是个小孩子,可爱,天真无邪,没有攻击性,时刻崇拜他,让他有自己很强大,自己在保护着我、照顾着我的成就感。但是心里却渴望得到对方的关怀和疼爱,当对方表现出过度的关心后却又下意识甚至不择手段地推开对方,总之,ta们需要的就是当我回避你时,你还能持续对我的爱,而且爱的程度不减反增。

回避型人格,指的是时常嘴巴上说的我要谈恋爱,但是真正的遇到了,却又情不自禁的对此产生抗拒。当对方失望离去了,又会产生无限的忧愁。这就是典型的回避型人格。不是不在乎,是不自信害怕失去,害怕对方生气,害怕对方讨厌自己,不自信的人真是寸步难行,一个人无论外表学历能力如何,都要提高自信,培养强大的内心,做事才会游刃有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 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39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 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