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下册第四章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下册第四章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第1张

 字音

 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

 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哺(bū)其糟温蠖(hu)啜(chu)其醨(lí)汶汶(méi?méi)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屈平既绌

 7、齐与楚从亲

 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9、亡走赵,赵不内

 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二、词类活用: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三、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4、颜色憔悴

 5、形容枯槁

 6、而能与世推移

 四、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而自令见放为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是以见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三)状语后置句: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四)定语后置句: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宾语前置句: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五、成语

 1、怀瑾握瑜: 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2、博闻强志: 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

 3、弹冠振衣: 整洁衣冠。

 4、与世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5、兵挫地削:挫:失败,削:削减,分割。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

 六、梳理脉络

 用文中五个字概括出人物经历。

 任(第1节)—疏(第2节)——绌(第4节)—迁(第10节)—沉(第11节)

 七、重要语句翻译:

 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天是人类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描写的'是普通事物,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

 八、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此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全诗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如果把这两首祭神曲联系起来看,那么《九歌·湘夫人》所写的情事,正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作品即由此落笔,与《九歌·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九歌·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接着与湘夫人一样。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

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

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与《九歌·湘君》结尾不仅句数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样。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

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扩展资料

《九歌·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九歌·湘君》是姊妹篇。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

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

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楚人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

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富有人情味。

  《屈原列传》知识点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属(zhǔ)草稿    惨怛(dá)   帝喾(kù) 靡不毕见(mǐ)(xiàn)  濯(zhuï)  淖(nào) 蝉蜕(tuì)  滋垢(gîu)  浊秽(huì) 皭(jiào)然泥(niâ)而不滓(zǐ)   既绌(chù)  商于(wū)   既咎(jiù) 眷(juàn)顾   被(pī)发   渔父(fǔ)  憔(qiáo)悴(cuì)  哺(bǔ)育  啜(chuî)泣   罹(lí)难(nàn) 

  二、找出并解释句中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通“返”,追念) 3、靡不毕见(通“现”,表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含义)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 6、屈平既绌(通“黜”,免除官职) 7、齐与楚从亲(通“纵”,合纵)       8、亡走赵,赵不内(通“纳”,接纳) 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10、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 11、泥而不滓(通“涅”,染黑)        12、使于齐,顾反(通“返”)

  三、 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   1、明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颜色  古义:脸色       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3、形容  古义:形体容貌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4、从容  古义:说话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5、诡辩  古义:谎话,欺诈的言论       今义:无理狡辩  

  四、 解释加点的词:  1、娴于辞令(熟悉)                2、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  3、屈平属草稿(写作)              4、平伐其功(夸耀)  5、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 7、可谓穷矣(处境困难)            8、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 9、惠王患(担心)之                10、大兴师(军队)伐秦   11、臣请往如楚(到)               12、奈何绝(断绝)秦欢 13、屈平既嫉之(恨)               14、人君无(无论)愚、智  15、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  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一类人),皆祖(效法)屈原之从容(说话得体)辞令

   五、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厚币委质事楚(名词作状语,用丰厚的礼物)   2、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3、内惑于郑袖(名词作状语,在内)             4、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作动词,效法,模仿)

   六、判断文言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3、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被动句、状语后置)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5、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可以出使秦国的人)  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            7、是以见放(被动句) 

  七、一词多义

1、害   A、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B、为陶谦所害(杀害)   C、除国之大害(祸害)    D、不能害人(损害,伤害)

 2、疾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B、疾在腠理(疾病)   C、疾风知劲草 (快,急速)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厌恶,憎恨)  E、吾疾贫富不均(痛恨)   

 3、许  A、而赵不许,曲在赵(答应)B、时人莫之许也(承认)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常与疑问代词“何”连用)D、塞上长城空自许(期望)

 4、属   A、亡国破家相随属(接连)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C、司命之所属(管辖)D、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E、有宁越徐尚„„之属(类)

 5、疏  A、王怒而疏屈原 (疏远)B、梅以疏为美(稀,与密相对)  C、其于计之疏也(疏忽,不周密)D、十三经注疏(注释的一种)

 6、离  A、“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B、约从离衡(离间)  C、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违背,背离)D、多情自古伤离别(别离)

 7、迁  A、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B、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的委婉说法)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继,随着)

 8、闻  A、博闻强识(见识)B、闻道有先后(知道,懂得)  C、闻寡人之耳(使„„听到)

 9、审  A、审问之,慎思之(仔细)B、审矣,何足怪乎(知道,知悉)  C、审时度势(详察)D、明日再审之(审问)

 10、望   A、望桓侯而还走(远远地看见)B、欲望百姓亲附(期望)  C、自幼有公辅之望(威望)D、若望仆不相师(抱怨)

 11、过   A、过宋将军而不见(拜访)B、求,无乃尔是过欤(责备) C、过犹不及(过分)D、人谁无过(过失,过错)

 12、与  A、与之斗卮酒(给)B、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和)  C、何哉?与秦而不助五国也(和„„交好)D、蹇叔使子与师(参加,加入) 

  八、 名句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09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