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处理亲人的离去?

怎样正确处理亲人的离去?,第1张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人总是要经历生老病死的,没有一个人可以长生不老,只是走的早和走的晚的差别。但当我们面临亲人离去时还是一时无法接受的,毕竟那是我们至亲至爱的人,可是亲人已经离去,我们不管怎样伤心他们还是回不来了。人们常说你一定要好好生活,这样在天上的亲人看见了也会开心的,虽说有点不贴切实际,但这也是一种缅怀。在亲人离去后我们一定要努力从这件事中走出来,过好下一步,我认为这是对亲人的一种缅怀。

就我个人而言,在我上高一的时候,我亲爱的奶奶离开了我们,我连奶奶最后一面也没见上,当时的我特别难受,毕竟奶奶疼了我那么多年,我接受不了她的离开,我想她还没有好好享受我对她的爱,她怎么可以离开我们。但当时的我并没有在奶奶面前哭,因为奶奶在世时不希望我掉眼泪。每当夜深人静我独自一人时我就会想想和奶奶生活的点点滴滴,奶奶最后的离开,是带着病痛离开的,家人都说这下奶奶不用再受折磨了,可以解脱了。其实想想,奶奶在世事的最后一年,每天都在忍受病痛折磨,这样一走反而是一种解脱了。但我还是接受不了,只能默默的想起奶奶点点滴滴。因为我认为怀念也是一种寄托,因为奶奶虽然走了,但她永远活在我心中。只有我过得好了,奶奶才能走的安心。

所以在亲人离去后,我们不应该一直沉浸在痛苦中,而是把痛苦转变成怀念。

这种伤痛没有别的好的办法,只有时间能够慢慢治愈。在难过的时候想想那个最爱你的人,虽然他离开了但是他一定不想看到你伤心。所以好好生活,用最好的自己去纪念那位最亲的人。高一那年我姥爷去世了,我非常非常的难过。姥爷在世时很疼我,但是我却连他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哭的撕心裂肺的,好几天都没吃东西,然后每天都浑浑噩噩的。后来是我的朋友们陪我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她们就是静静的陪在我身边,偶尔也会劝劝我。大概半个月吧,情绪稍微好一些了。到现在很多年过去了,那种痛已经很淡很淡了。

朋友圈,是一个人主要以亲朋好友为核心的关系矩阵网,亲人去世了,在朋友圈说一声“一路走好”,既体现了自己对亲人的切切思念之情,也在告知朋友圈这个以你为核心的关系网,向他们表达你对亲人的哀悼,也在暗示着,在你需要安慰或帮助的时候,他们能助你一臂之力,能够帮助早日走出丧失亲人的哀痛。这种方式,成为移动互联时代悼念亲人的新 时尚 。

那,对于一个丧失亲人的人来说,常会经历那几个丧失阶段,如何正常地对待和走出痛苦呢?

丧失亲人的痛苦,也是每个人必经的生存课程

生命的终结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如何才能了解并使自己有准备的面对自己或所爱的人生命的消逝呢?

这些感觉或情况,你是不是也正在经历呢,这些都是面对失去、灾难和不幸时所表现出的常见反应。

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包括你想在朋友圈里说一声“一路走好”慰藉自己的哀悼并告知所有能看到你朋友圈的亲朋好友一样,这些痛苦情绪却可能存在非常有用的功能。

演化心理学家认为,无论对于人类还是非人类动物,丧失亲人的痛苦和悲伤可能都是适应性机制。

这种痛苦——不知道你发朋友圈时有无痛苦的感觉——会促使父母、儿童或者配偶相互找寻。

你在朋友圈里发出亲人去世后的“一路走好”,还会促使朋友圈里的关心你的人去帮助你这个丧失亲人的个体。

丧失亲人后正常哀悼的四个阶段

一个人如果丧失了最亲的人,会不会在一个阶段变得冷漠呢?这可以说明什么呢?

丧失亲人后的哀悼是一个复杂而个人化的过程,正如你在犹豫着要不要在朋友圈说一声“一路走好”一样。

正如死亡没有正确的方法一样,哀悼也是一个没有正确途径的,也许在朋友圈说一声“一路走好”就是正确路径之一,如果你认为是,还等什么呢?做就是了,这对你正常尽快走出哀悼,融入和构建新生活大有裨益,更是今天的人们正常地基于中华文化基础和 时尚 元素的 情感 表达。

一般来说,一个人丧失亲人后经历的痛快或哀悼要经历四个阶段:

痛苦或哀悼的第一个阶段:麻木

正如上面引用的彼得·M·威廉姆斯所写的那样,失去亲人的个体,通常看上去会很茫然,并且除了麻木或空洞以外,几乎体验不到任何 情感 。他们可能会否认死亡,坚定地认为这应该是个误会。

痛苦或哀悼的第二个阶段:想念

对丧失的亲人的强烈的想念,甚至还有内疚的煎熬、愤怒、甚至怨恨。

丧失亲人后的人们甚至还能体验到幻觉,会“看见”已经去世的人坐在喜欢坐的那把椅子上,或者会在路上将陌生认为是去世的亲人;也会有栩栩如生的梦境,死去的人在梦中还活着,或者会感受到去世的亲人“出现”在身边。有时候还会经历强烈的内疚感,不是认为要是早把亲人送到医院就好了,就不会去世,或者在表现出更多的爱就不会去世;

有时,还会表现出怨恨,怨恨去世的人怎么那忍心就丢下自己不管呢?乃至质问“凭什么自己或者,而他(她)却走了,这一点都不公平?!)

痛苦或哀悼的第三个阶段:瓦解/绝望

在这个阶段,丧失亲人的人会感到生活好像失去了意义,感到无精打采,冷漠而顺从

随着时间流逝,逐渐会从理智上(因为死亡是真实存在的)和 情感 上(记忆是令人愉悦又痛苦的)都开始接受亲人死亡这个现实。

这种接受,加上一种新的自我认可,比如认识到自己成为一个单身母亲,我已经是一个不再会有父亲的人等。这也标志着即将进入第四个阶段——

痛苦或哀悼的第四个阶段:解决和重组

在这阶段,个体逐渐开始以新的身份、新的心态逐渐走向 社会 ,从事原来或新的工作,甚至在一段时间以后,会重组家庭,重新建立一个新的 社会 组成单元。

解决和重组根据个体差异,会在时间长短和方式上表现出不同。

那么如何积极地解决和重组呢?

就像替换组所言,在朋友圈说一声”一路走好“也是一种解决和重组的方式之一。

那一般来说,该如何去解决和重组呢?

正确应对丧失和痛苦的技巧

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失去和痛苦,心理学家总结出许多技巧,下面的这些,你也许用得着——

1接受丧失的现实,并且允许自己表达悲伤。

尽管感受到强烈的孤独,请记住失去亲人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经历的一部分,并且接受他人的安慰,避免自己承受过大的压力,保证充足的休息,并准许自己在任何可能的时候享受生活,从而照顾好自己。

2建立一个日常活动计划表。

从而来解决痛苦所带来的无精打采和抑郁情绪的最好办法是强迫自己用有意义的活动来填充自己的时间,比如学习、洗车、做家务等。

3寻求帮助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亲友的帮助有助于摆脱痛苦所带来的孤独和压力。

不过,要记住,如果出现极端的和持续的麻木、愤怒、内疚或抑郁,就要进行必要的专业的咨询,甚至采取治疗措施。

总之,亲人去世后,痛苦和哀悼是必然和必须的,但如果长期深陷其中,就是一种异常或病态,这就不好了。

希望上述回答对理智科学应对亲人去世,在思想上有帮助。

如果你的朋友圈能够涵盖你的亲朋好友,且有些亲友常在圈内联系,但又不经常见面或住在异地,那建议你在圈内发个讣告,这样做显得合情合理。

如今的朋友圈好比,先前北京大前门的茶馆,朋友们时不时都聚在茶馆里喝大碗茶,唠唠嗑,农村的大榆树下,乡亲们茶余饭后都聚一起,家长里短说一说。这过程便知道张家婆姨生了,李家母猪下了。隔壁王大爷病了,邻村的刘木匠去了。而有了微信聊天都改在网上了,茶馆里喝茶的人少了,榆树下吹牛的人没了。也因此要想说什么也就在网上了。

在网上圈中发布一下消息是合适的,因为当下的朋友圈是发布消息最好的平台,若说以前不这样,怕不合规矩,那是以前没有网啊,就象以前通知远方的朋友什么事需要写信一样,现在只需打个电话或发个信息就成,但仍要求要写信通知才合规矩一样,没道理呀。

说到亲人去世,在圈内发一讣告,一方面表达自已对亲人的追恩,二方面在讣告中告知亲朋好友对逝去亲人后事的安排的具体日程,让亲友们能及时得到讯息,进而安排好工作,准备好准时参加葬礼。

当然亲人去逝当大事,该有的礼节也不能少,比如至亲一定要派人通知到,主事的一定要派人去请,以及不在圈内但需要通知到的亲友。等等。

这个事情,见仁见智吧。现在这个 社会 ,你干啥都有人说;你啥也不干,还是有人说。所以啊,你想发就发,干嘛想那么多呢?

不过,既然你问到了这个问题,我已经知道你的想法了:你想发朋友圈,但是又怕人说是不是?

那么我就帮你分析分析,看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你就发;没道理,你就别发。

首先,我要说的是。人,在这个世界上,生老病死是一种常态!没有谁可以长生不死,所以,没有谁可以无视死亡!死亡,意味着一生的努力,曾经的爱人,曾经的荣耀,曾经的美丽,曾经的喜怒哀乐,曾经喜欢的 美食 、 游戏 、宠物、曾经的所恨所有,通通归零!从此后,随着时间的流逝,生者的哀思会渐渐淡去。再等到将来的一天,那些思念的人也死去,那么,原来的先逝者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点点滴滴就彻底不存在了。古人曾经说过:“三寸气在千般好,一旦无常万事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人的意义何在?答案是,死了如果能够让自己的亲朋好友,在某一天还能想的起来,那就是没有白活。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发朋友圈就是对亲人的一种思念。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没有知觉了,离开我们了,就人走茶凉,那样的话肯定禽兽不如。

同时,我们的亲人死去后,我们希望他们能够进入更好的,没有痛苦只有欢乐的世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堂。“一路走好”,这句简单的话语,是千千万万人对亲人哀思的一句寄托!希望有另外一个世界,也希望他们能够进入那个世界,不死不灭!

所以,你现在,最应该考虑的是自己对亲人所表达的是不是恰当,而不应该顾虑那些和你毫无瓜葛的人!

在以前,亲人去世,要墓园结庐,守孝三年!这个表达的是对亲人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如今,这一点很显然不合适了。毕竟,活着的人要学习、工作、赚钱养家。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寄托自己的哀思!比如就像你所说,在朋友圈发一句“一路走好”,不是很好吗?

如果我们连这个也顾虑重重,实在没必要!毕竟,是你的亲人或者朋友,而不是那些对你指手画脚的人的家人去世!等到将来,你无意中又看到了你的朋友圈,你也会为自己的有情有义所感动!

该发就发,想发就发!为了去世的人,也为了自己!

这是我第一次写关于我逝去小舅的事情,两年了,还是不怎么习惯他不在我们身边。

他走的那天,我在深圳的课程里,哭得一塌糊涂,完全不能自已。

写了好长的觉察日记,发到群里后,有伙伴觉得“果然会不会太能作了,不过是一个舅而已,会有那么痛苦吗?!”

是啊,一个舅,唯一的一个亲舅,小时候很怕他,因为他脾气暴躁,记得他还踹过我一脚,但是后来他特别爱我亲我,没有过多的语言,没有花哨的动作,但是我能感受到他对我的那份浓浓的爱一直萦绕在我的身边。

他走的第一年,远在深圳的我,时不时还会因为这件事情哭泣。

一个外甥女对一个舅的情感如此,更不用说我妈、我姨还有我姥了。

我妈打电话问我该怎么办,我毫不犹豫地说“哭,一定要哭出来”,因为我知道,早晚有一天,这个情绪就会释放完的。

妈妈的痛哭让我爸都感到些许害怕,甚至偷摸给我打电话问“这样哭没事吧”?

可见这份伤痛该有多大。

我回东北也陪姥姥去坟前哭过一次。

那一次,我妈跟我说:“好像真的可以哭完,今天看见你跟你姥哭得那么伤心,我也伤心,但是哭不大出来了”。

是的,可以哭完,最后,会剩下淡淡的悲伤了,再最后,就释怀了。

前两天回东北,见到接我的司机,40多岁的样子,浑身黝黑,操着东北话,小舅走了之后,我每每见到这样的人都会想起他,想到我又回家了,却还是见不到他。

今天舅妈带着13岁的表弟回来找我玩儿了,小姨一家、三姨一家都在我家在吃团圆饭,聊着出去游玩的开心事,聊着以前他们赌博的趣事,聊着喝酒搓麻的糗事。

一家人其乐融融,就差听见我小舅喝上酒说几句大话了。

真的好想他。

相信我们每一个家人都很想他,只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再提起他。

2016年年底,爷爷也走了。

后来二叔说在爷爷离开当晚,回看监控时发现曾出现两次白色的雾气,而这雾气在现实中根本没有看到。

我想那或许是爷爷的灵魂吧。

记得很小就看过一个科学研究,说人死后体重会轻二两,他们称之为那是灵魂的重量。

这么说人的灵魂真的不会死?

我以前有个同事曾经有过一次濒临死亡的体验,她说那一刻她在房顶的位置,看到父母趴在她的身体上哭。

然后她起死回生后,对生活的态度一改从前,仿佛看破红尘了一般。

我上的第一次灵性课程中,总教练告诉我们:我们不是车子本身,而是开车的那个人,肉身才是我们的车子,等这部车子不好了或者开不动了,你自然想换下一部车子。

以前还上过另外一个大师的课,那位大师曾经讲过他在别人的葬礼上因为笑而被其轰出来的经历。

他跟我们说他可以看见死者的家人痛哭不已,亦可以看见死者的灵魂在旁边笑,他只是跟死者的灵魂打声招呼,结果就被……

在觉·生活修行,我当然也知道我们的源头本质是谁,总之不单纯是肉身这么简单。

相信在现在这个信息如此开放的时代,大家都会或多或少知道这些信息。

然而知道了这一切,就能放下了么?我见过太多太多的灵性修行者受苦于亲人的离世无法释怀。

在这里我只想说一句: 灵魂不死,并不代表肉身的爱不再。

如果你能单纯意识到这份浓浓的爱,铭记于心,思念了就翻出来回味一下,或者说将其转化为自己生命前进的动力,也是好的。

爷爷被撞躺在床上,二叔照顾了一年多。

有一天在深圳坐公交车,我突然链接到爷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灵魂深处他想给二叔一个救赎自己愧疚感的机会(二叔跟爷爷以前关系不是很好)。

而且爷爷生病后,家里的姑姑叔叔们时隔几乎20多年又重新聚在一起,爸妈每周去爷爷家探望一次,爷爷的后事也处理得很和谐。

如果就我以前对他们的认知,这些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某个层面,伟大的爷爷灵魂深处做的这个选择, 是为了给活着的人一次机会去懂得,去融合。

前段时间表弟成绩突飞猛进,我在家人群中感慨一句:这或许就是我小舅能给到你的最后的爱了。

我发现爸妈这两年变化也很大,看开了更多,豁达了更多,珍惜当下了更多。

我曾有个朋友大学期间,爸爸去世,他不得不肩负起整个家的负担。

于是开始赚钱养家,早早地在大学收入就已经远超同期的白领了,后来工作后更是各种创业,现在已经是非常有经验的企业家。

我在个案中也屡屡遇到这样的事情,因为爸爸或妈妈的离开,导致他不得不奋起,如果从灵修角度来看,这是离世的爸爸或妈妈在用这样的方式去教会孩子成长,想尽一切办法,最后选择 用自己的生命去爱着孩子 。

如果你内心放不下逝者,依照同频共振,必然逝者的灵魂也会放不下你,最终你们无非就是在不同的维度纠缠不清。

所以,无需如此,不然我们谁也无法解脱。

说了这么多,不知你有没有看出来到底要如何放下我们离世的亲人,总结来看就是三点:

1、释放所有对逝去亲人的伤痛:悲伤、心碎、愧疚、不舍,给自己一个好好喘息的机会, 让生命的翅膀不再承重,而是带你飞翔 ;

2、明白生命真相:肉身虽会消亡,但灵魂永生不灭,我们每个灵魂都是各自选择各自的生命轨迹,到底是否要继续开车,只有车里的主人说了算,所以 我们只能为自己的生命负责,然后尊重别人的选择,并祝福他人;

3、领悟逝者做了这个选择,对你生命来讲带来的价值和感悟。 如你能收到这份用生命馈赠你的礼物,珍惜与当下生者之间的情感,相信就是对逝去亲人最大的缅怀和爱了。

当你再次想起,可以不激起内心的涟漪,只是欣慰于这段相遇,感恩曾彼此珍惜。

非常希望自己能把这篇文章写得清晰明了,让能有缘看见这篇文章的伙伴,释怀伤痛,回归心的宁静。

无论如何,请记得: 我们终要放下逝去的亲人,好好活着。

很遗憾听到你妻子的母亲上周意外去世的消息。失去最挚爱的亲人,对于全家人而言,都是一个伤心难过的时期,对你太太而言尤其如此。你如何处理这件事,对于你自己及你的三个大小不一的女儿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此类毁灭性的事件,在不同的家庭中每天都会发生,会改变家庭的动力状况。

成年人的悲痛情绪会经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震惊。由于你岳母突然间离开人世,会加剧你和太太的震惊程度。第二个阶段是震惊之后对往生亲人的强烈思念感。接下来的阶段是愤怒、歉疚,最后是悲伤和接受。你的悲痛情绪和你妻子的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个人来说,父亲或母亲去世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和大人一样,当孩子们失去某个曾经和他们十分亲密的人时,也会经历类似的难以承受的情绪,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表面看起来,他们似乎置身事外,但是,孩子要恢复过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很多治疗。此时你对他们的支持会使这一过渡变得更加容易。

年纪很小的孩子并不真正理解死亡的概念。五岁以下的孩子认为,未来某个时候死去的人还会回来,或者对那个人去了什么地方感到好奇,这是非常普遍的。 你三岁的孩子知道妈妈非常伤心难过,也会受到她所处环境中发生的事情的影响。她可能知道有什么大事让妈妈哭了。她可能重复无意间听到的话:“外婆去了天国。”可是,她年纪太小,还无法真正从 情感 上理解发生的事情。你五岁的女儿更有可能知道,她再也看不到外婆了。你九岁的长女肯定知道。我不太建议让你的两个较小的孩子参加外婆的葬礼。但是,对于你九岁的女儿来说,参加葬礼是她表达自己的悲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每个孩子单独在一起,听她们说话。 不要告诉她们太多让人难过的细节,但是,要清楚地告诉她们,如果她们想与你交谈,你都会在她们身边。回答她们提出的问题,答案要简单。清楚、坦诚的交谈是帮助两个年龄较大的孩子适应没有外婆的生活的关键。

要注意孩子行为上出现的变化,这可能表明她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方面出现了问题。 有时候,强烈的情绪会导致幼儿出现行为退化,她们可能又开始尿床或变得黏人。年龄较大的孩子可能变得沉默寡言、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显现出焦虑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咨询会有很大的帮助。让家庭之外的人和孩子交谈,对于释放孩子的情绪是个好办法。

把相簿拿出来,和孩子们聊一聊从前和外婆度过的美好时光。如果你一直避免提及外婆,会增加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感,这会使外婆成为一个禁忌话题。聆听、回答她们的问题,给她们时间,让她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悲痛。她们真的想和你交谈的时候,你可能不方便,但是,要利用这个机会——门一旦被推开后,就永远敞开了。

此时,不要试图掩饰自己的 情感 ,也不要佯装坚强。孩子需要知道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亲人亡故是不能不予理会也无法掩饰的事实。人们需要调整,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之悲痛的时候。一旦你们作为父母内心平静了,孩子们也会跟着安定下来。生活有助于我们接受这个事实。

编译自《超级保姆的教养金律》,乔·弗洛斯特著,田科武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

你好,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生离死别,这是自然的一种常态,当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痛苦是免不了的,但我们都要有好的心态去面对,因为人死不能复生,死的人已经去了,但是活着的人还要生活,还要去面对未来,如果因为伤心过度让自己生病了,未来的日子就会过得更不幸,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懂得去释放压力,改变自己,好好生活。

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可以找一个人少的地方痛快地哭一场

都说眼泪是悲伤的解药,如果感到内心十分痛苦,不妨大哭一场。千万不要压抑自己内心的悲伤,因为压抑的太久,也会形成恶性循坏,严重的话会导致焦虑症和抑郁症。

如果不想让别人看到你痛苦的样子,那就找一个人少的地方静静待着,想哭就哭,尽情地发泄内心的悲痛。

二、找个知心的好朋友当自己的听众

一般失去了至亲,内心都会感到痛苦和空虚,与其自己一个人待着消化情绪,不如尝试跟自己的好朋友联系,向她倾诉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痛苦。相信朋友的安慰和依靠可以让你不会感觉那么孤单无助。

三、学会转移自己的情感,把注意力投入到感兴趣的事情上去

注意力的转移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投入到另一个事情中去。

比如做一些让自己放松心情的事情,像KTV唱歌、打游戏、追剧、运动等都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发生转移。晚上痛苦的难以入睡,在睡前可以放一些西方的经典钢琴曲,伴着音乐入眠。

四、接受现实,等待时间的疗愈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面对痛苦,要用于接受亲人已经离开的事实。生老病死人人都要面对,何不敞开心扉,活得豁达一些,积极去面对生活的各种磨难与挫折。

要始终相信,时间最能抚慰人心。也许这段时间你倍感痛苦,但是过段时间一定会好起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10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