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第1张

初闻此句,只觉柳宗元孤独,后来才能感受其孤独背后所蕴含的力量和气势,就仿佛整个天地都成为了他的后盾,他只孤身一人垂钓寒江,周遭一切再与之无关。写下这首诗的柳宗元正值被贬永州,柳宗元莫大的挫败感笼罩在整个永州,仿佛去到哪里,那儿的景色都会暗淡三分,就为了迎合这位大诗人柳宗元的情氛。

柳宗元的家世当真是谁都惹不起,名副其实的贵族中的贵族,父亲是河东柳氏,母亲是范阳卢氏,两个家族都是朝廷贵臣。在这样的家庭长大,想不成才都挺难的。柳宗元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和苏轼苏大才子一样,也是二十一岁。同年,柳宗元的好朋友刘禹锡也考上了,刘禹锡二十二岁。可以说这些名人们的才华都是共通的,是别人半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看到这里,不禁感慨,如果不出什么问题,柳宗元的仕途几乎是畅通无阻啊。但是,柳宗元和刘禹锡两个人,跟着王叔文一起革命,失败了,这一败,就再也没有东山再起过。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当司马。这不由得又让我想起了白居易,那个在江州做着司马想听一曲正宗琵琶都听不到的男人。柳宗元在永州一待就是十年。

永州位于现在的湖南地界,在那时,湖南这一片地方被称作南蛮之地,又是山区,柳宗元的境地真的拔凉拔凉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细看其实有些意味。这么多山头竟没有一只鸟飞过,这么多路径竟没有人的踪迹,其实柳宗元意在讽刺当今朝廷,他将朝廷比作山头和路径,已然容不下活物,可见有多么的黑暗。这也表明了柳宗元的心境,即使“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绝不同流合污。

意思: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柳宗元的《江雪》      柳宗元(773年—819年)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公元 805年,柳宗元33岁。柳宗元被贬到永州,精神上受到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2、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当然了,也可能当时柳宗元恰好处在美景之中,由于景色的状况,自然而然地写下了此名诗。

3、一味的从诗词表达出的情感来推测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唯心的。真正的答案,也许只有公元805年的那一天,写《江雪》的柳宗元自己知道,别人只能猜测。

柳宗元这首经典的五言绝句《江雪》,一直被后世认为是最孤独的唐诗,整首诗意境凄美,写得极为伤感。那么诗人为何会如此伤感,这就要说到他的人生经历。其实少年时代的柳宗元便是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并且出身高贵,当时的河东柳氏,那是名门望族。柳宗元正是来自于河东柳氏,所以他也顺理成章地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过他后来的人生之路又是走得极为艰辛,由于参与了“永贞革新”,不仅官职被一撸到底,还被贬到了湖南的永州。

“永贞革新”之所以会失败,主要还是当时宦官的权力太大,已经凌驾于皇权之上,同时各地的潘镇割据。最终导致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无法进行下去,参与改革的这些人士,要么被杀,要么就被贬。柳宗元正是其中的骨干成员,自然是首当其冲,遭受到了打压和排挤。

稍稍了解了这一段历史之后,我们再来读《江雪》这首诗,那么就会有全新的体现,也能够理解诗人当时内心的处境。正是由于空有一身抱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无能为力,这也使得诗人内心极为伤感,从而才创作出了这么一首孤独的诗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我们仅从字面上来看,那就能够感受到诗作中本身所传递出来的那种孤独之感,而且这个时候的诗人极为忧愁,被贬到了偏远的湖南,这也就意味着,再也无法回到中原,人生就此陷入了困境。才使得他骨子里悲痛不已,写得也就无比的伤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所表现出来的意境,那就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那位在江面上独自垂钓的老翁,正是诗人自己。他一个人坐在小船上独自垂钓,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他的身上,使得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所以我个人一直把这两句解读为孤独,只有一个孤独的人,才能够写出这种孤独的作品。

柳宗元流传下来的诗作有很多,但是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还是这首《江雪》,通篇写得极为孤独,也无比的伤感。从这首诗中最是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还有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人生再不复从前,自己也不可能回到长安,一切都化为了乌有。这也使得诗人内心百感交集,写得自然也就很伤感。

越高的山,就越少鸟可以飞到山顶,所以鸟的影子都比较少;越远的路径,人的足迹越少,所以人的影子几乎都看不到。

这虽然是描写了不同环境下的场景,却道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越艰难的路途,就越少人能够坚持走下去,但是最好的风景却藏在那难以到到的终点。这告诉我们,无乱做什么事情,过程有多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否则你永远无法成功。

就如攀登珠穆朗玛峰,登珠峰的人多如牛毛,能到达终点的却屈指可数。也只有那极少部分的人才能看到那壮观的景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作者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意境?

柳宗元以老渔翁自称为,他钓的并不是鱼,钓的是满江雪,钓的是千万孤独。正值壮年的柳宗元,心灵深处一腔热血,无私无畏要想大干一场,使出自身的全身上下理想。

奈何天不如愿以偿,柳宗元参加的永贞革新健身运动,反动势力过于强劲,改革创新最后失败了。而柳宗元也贬官为永州诸葛。十年间的放逐,被管控,拘禁,过多的激情也被磨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孤独是一个人的许你浮生

人生价值和理想无从寻觅,情寄予山水间,或许可以稍微排解掉一丝孤单和无奈,可是又有谁可以走入作家的心灵深处,去慰藉他那一颗千万孤独的内心。

千山万水落满了飘飘洒洒的小雪花,全部白皑皑地面真整洁。千条万条小路被雪淹没,没有一丝人的足迹。整个世界全是清净,你听?雪落下的歌声这般的清静。

一叶孤舟,一个老渔翁,不畏严寒,孤单的钓这满江雪。作家没有面对去写孤单,反而是根据周围自然环境的烘托,把心灵深处的无力感无尽的变大。举世混浊我独醒,淡泊傲气,不与凡俗狼狈为奸,恪守创新发展的人生理想。

江雪好像一幅经典的中国画

“千山”“万径”呈现乾坤之宽阔。在这里“千山”中间是“鸟飞绝”,“万径”下是“人踪灭”。

“孤舟”“独钓”烘托老渔翁微不足道和孤独。全部天地间白皑皑一片,像一幅蒙版。老渔翁的一袭蓑衣便是这蒙版的亮点。虚空中间给人留有现实感。令人意犹未尽。

以上就是我的感触。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迳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著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著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放松放松放松法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48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