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和芦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橡树和芦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第1张

有时候不要硬和比自己强大的人去抗争,凡事要能忍则忍,这样或许对自己更为有利。通过对橡树芦苇的心理刻画,讽刺了傲慢者,赞扬了外柔内刚者。这则寓言诗取自伊索的《芦苇和橄榄树》,揭示了强与弱的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会互相转化这一深刻的生活哲理。

写作思路:先简要的叙述整个故事,然后对故事中的事件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正文:我喜欢《伊索寓言》这本书,书中有很多故事都会告诉我一个道理。其中一则《橡树和芦苇》的故事吸引了我,它讲述了芦苇与橡树为他们的耐力、力量和冷静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认输。橡树指责芦苇说他没有力量,无论哪方的风都能轻易地把它吹倒。

一阵猛烈的强风吹了过来,芦苇弯下腰,顺风仰倒,幸免于连根拔起。而橡树却硬迎着风,尽力抵抗,结果被连根拔掉了。

没想到这么大的一颗橡树会被风吹到,而那些柔软的芦苇却能活下来,我要学习芦苇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有时柔韧比刚强更具有力量。

做事不能小看了一些弱小的事物,团结起来的力量超出了想象,有的柔性的事物比表面硬的东西更有力量。比如:小小的蚂蚁可以搬动比它大的东西,滴水也能穿石,火也能把钢给溶化了,做事情也要游刃有余。

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中在遇到简单的题目不能小看它,在它的背后可以延伸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要学会举一反三,找对更合适学习的方法。

同样的,同学们要互助友爱,知识一定要相互交流,你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不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那你的知识只能是有限的,别人都在进步,而你只能停留在原点。妈妈教我《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这个意思。

《橡树和芦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1 力量与坚韧:橡树代表着力量与坚韧,它们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并茁壮成长。这告诉我们,在生命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需要力量和坚韧来克服它们。

2 顺应性:芦苇代表着顺应性,它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灵活适应,不与环境对抗。这告诉我们,在生命中,我们需要学会顺应环境,适应变化,而不是与变化对抗。

3 智慧与灵活性: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智慧和灵活性比单纯的力量更为重要。尽管橡树强大,但它们可能无法适应所有情况,而芦苇虽然较弱,但它们可以通过顺应环境来生存。

4 合作与互补:橡树和芦苇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优点和特点,我们可以从对方身上学习和借鉴。通过合作与互补,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情况。

总之,《橡树和芦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命中,我们需要具备力量、坚韧、顺应性和智慧,同时要学会灵活应对环境,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更好地生存和成长。

橡树和芦苇的争论234自然段意思如下:

2段:橡树指责芦苇,认为芦苇没有资格和能力保护自己,只能被风吹断。3段:芦苇回应橡树,认为橡树只顾及自己的力量,不顾及别人,而芦苇能够屈能伸,情况再糟糕也不会断。4段:橡树继续反驳芦苇,认为自己有力量也有能力保护邻居,芦苇过于软弱,只能被风吹断。

橡树和芦苇的介绍:

树和芦苇是一首诗。或许将百练刚化做绕指柔也是应世处事的一种方法。强弱对比很多都不是人们看到样子,看似弱之实则强。玻璃看似坚硬其实易碎,川流不息剪之不断。

柔弱也是一种智慧。思想过于僵化,是一种直,是一种硬,单一的坚强并不可取。“大丈夫有泪不轻弹”是一个铮铮铁骨男子汉的写照,但情感的不外露不见得对身体有好处。

所以,“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体现了一种智慧。大丈夫同样富有感情、需要放纵,释放能量和感情本身就是一种解脱,可以减轻内心的压力。柔弱和坚硬是可以转化的。

橡树因为强壮而死去,又会因为死后腐朽变得柔弱。而芦苇因为柔弱而得以保全,获得存在,因能抵御风雨而显得坚强。水最柔却能滴水穿石,火亦柔却能熔化钢铁,世间事就是那么奇妙。

作者简介: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1695)是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

主要著作有《寓言诗》《故事诗》《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等。他被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泰纳誉为“法国的荷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国古典文学作家中著名的诗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89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