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移注意力,学习一门技能,让自己充实起来,给自己找事做,当你有事情做的时候,你就不会时时刻刻想着他了。可以学习插画,素描,听听音乐,都是很好的方法。
2、去旅游,旅游是一个缓解压力很好的方法,在旅途中,你可能会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风景,心情也会发生改变,会暂时忘了伤痛。
3、让朋友开导自己。闺蜜,是比较懂你的人,在你脆弱的时候,她的一两句话可能会点醒你,如果失去了一个不值得的人,那么你应该庆幸,而不该闷闷不乐。
如果你很爱他,但是,他跟你提了分手,那么,说明你们的缘分不够,看开些。
如果你曾经遭受过重大的情感创伤,你可以选择无视,或者交给时间去抚平内心的创伤。你不要忧虑,更不必彷徨,你要活得开心洒脱一点。
你不要觉得生命像一口深井,你只能往下跳,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如果你曾遭受过重大的情感创伤,你一定要努力说服自己尽快走出来。你不必在这段感情中,找不到方向。
你越是迷茫,你越是堕落,你的生命就越会丧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当你有朝一日变得强大,你才有可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安宁和祥和。
你不要放下对于善良底线的坚守。想哭就哭吧,想爱就爱吧。不要让自己陷在一段失败的感情里,久久无法走出来,这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也许,我能走出来的关键在于——我能原谅这个世界的恶意,原谅自己的脆弱、过错与无能,原谅人生中必然会遭遇的痛苦,不反驳,不抵抗,让痛苦自然经过,再拍拍身上的土爬起来,面前又是崭新的,有无限可能的人生!
遭受过重大情感创伤的人走出来的方法如下:
可以试试做运动,这个就是用来控制身体的,悲伤能产生多巴胺;让你不能自拔。高强度的健身产生的多巴胺可以更愉悦,可以跑步、塑身、游泳、格斗、泰拳、自行车、柔术、潜水、做手工拉丁舞、肚皮舞、转移注意力等等等。必须要累到躺下就能睡着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你认真的做做每一件事,能给你带来成就感。
这是延迟满足,一种自我奖励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体验到愉悦感。
你可以选择自己爱自己,不管谁来了走了,你还是能活的好,TA来了只是锦上添花的事,走了也不是致命灾难,克制住自己的不甘心,控制住自己的后半生。
你要赢的是自己真的幸福,有能力让自己幸福,而不是寄托给另一个人来给你幸福不要奢望任何人去爱你,这辈子最爱的你人始终只有你自己。你想要的爱一直都在你心里,这些人的出现只是为了提醒你,你的爱还在。你还需要继续修行。
创伤疗愈
遇到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受伤,有人却不会
一、创伤(1T50)三元素:一个人会不会受伤取决于三件事(创伤的三元素)
1、event:事件(客观)
一件客观的事情。
2、experienec:体验(主观)
我们的主观体验。
3、effect;影响(与环境有关)
这个体验对你的造成的影响。
一个小故事:在《你经历了什么》这本书里面。佩里医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挺有意思的:一个学校里失火,面对这场火灾,在学生、老师、消防员中,谁会受到创伤呢
答案是学生。因为对于消防员来说,火灾这件事要给他带来的主观体验是很平常的,所以对他人生没有影响。但对一个学生来说,这个火灾这个事件对他的体验冲击力非常大。那么会对他一生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一个人会不会受伤,不取决于这件事。
同一个家庭长大的两个孩子,为什么有人感到受伤,有人感到不受伤跟父母有关吗父母只是什么客观的事件,那对他造成的影响决于孩子自己怎么想的。怎么训练我们的大脑让我们不再会发脾气,不再会产生应激反应呢
从这三件事中,我们改变不了1外在的客观事件,唯一能改变的是2我们的主观体验,就可以改变我们对未来的影响
二、训练小脑小游戏:小练习yes-set
这是来自一个舞台剧,即兴舞台的一个练习叫yes-set、团长的每一个课程都会做这个练习,因为这个练习对人生的帮助很大,做完这个练习之后,能够让人变得很平静。
不再被别人的言语给骚动。
在即兴舞台剧的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因为没有剧本的,所以对手说任何话,那接过来的只能够说一句话叫yeso这是设定一个你只能回答说yes的练习,训练小脑的条件反射。这个主要是训练自己的脑干。"
你最害怕别人说你什么,你就去刻意练习,有了练习,以后别人再说你,你就会条件反射的怼回去。效果会是大家都很开心。开始吧,接下别人对你说的每一句话。
三、训练小脑让你更智慧
比如有人骂你:你就是一坨狗屎。
是的,我就是一坨狗屎,我会像狗屎一样走运。
是的,我就像狗屎一样是充满了养分,能够让植物茂盛的生长。
你是一个笨蛋。
是的,我就是个笨蛋,所以我要不断修炼自己要达到这种笨蛋的境界。
因为我追求一个理想就是难得湖涂。有时候要自己笨一下,可以让自己变得更放松,你怎么知道我有这个需求
你是一个小偷。
是的,我就是个小偷,我像小偷那样偷取天下的智慧来分享给你。
你真是一个笨蛋。
是的,我就喜欢混蛋,我把鸡蛋,鸣蛋都混在一起,那营养更丰富。
混蛋这个词是混沌,开天辟地时的混沌。你不开挂,变得混沌,我就像混沌那样纯朴。
你真是个垃圾。
是的,我就是垃圾啊,宝贝放错了地方,它就是垃圾,我就是很可能就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钻石在某些人中,他就是垃圾,没什么用。我就和钻石一样。
你就是个神经病。
是的,我就是神经病,所以我要不断的学心理学,让自己变得更健康。对呀,人人都是神经病啊。认为自己没病的才是真正病的更重。承认自己有病的人就更健康了。
你怎么就这么差劲。
是的,就是我就是很差劲,因为做的差,所以我才要不断的努力,需要像你这样的高人指点我。因为我有你呀,有你这么强大的人做我的后盾,我可以在你面前软一嘛。
四、大脑在不同情绪状态—大脑的不同反应
1、平静-大脑皮层-心流创造-入神百日梦-抽象有创造力-智商100%-时间感无限。
如果一个人在平静的状态下。他的大脑皮层会参与工作,唤醒反应会处于心流状态。心流的反应,就是很有创造力,做什么事都不会累的一种状态。
那习惯解离反应的人在平静的时候,他就会在一种入神、发白日梦。之前讲的在孤岛里生存的孩子,面对两个巨人,没有自己做主独立的人。自己打不过又逃不掉的时候。那么他就会用一种功能。发白日梦的人是很有创造力的,发现那些艺术家,那些有创造力的人。他们都是受伤很严重。所以受伤未必是一件坏事,受伤是能培养天才哦。
很多伟大的天才,因为小时候他没有办法跟外在的连接,他只能退行到他内在的世界。比如:一些自闭症的孩子的面。就由的非常好,面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就是处于发日梦的状态。如果真正进入到这种状况,它是在心流的状态,它的时间是无限的。是忘记时间概念。
比如,你有没有看书,看着看着发现一整天都过去了,又比如看**两个小时很快就过了,这是在这种状态了。
2、警觉-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之间-从众-回避-具象常规-智商90%-时间感是日。
有一些人他是很警觉的,天生就很警觉。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听觉特别灵敏。有一点声音都会能感受的到,像有的孩子特别难带。到了陌生地方就很敏感,很不活应。
警觉状态使用的是边缘系统。在唤醒反应会从众,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在解离状态会回避,思维认知上是具象的就会有一些具体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的智商只能发挥出90%;然后时间可以按天来算。
3、惊吓-边缘系统和间脑之间-对抗-顺从-情绪化-智商80%-时间感是时或分。
假如人在惊吓状态。占主导的脑区是边缘系统和间脑之间。情绪上就会跟人产生对抗。比如:你感觉有跟人对抗,或者你的孩子总跟你对抗,你就知道他是在惊吓的状况。
经常在惊吓的状态,如果是解离反应,就会顺从,你说什么他做什么。所以孩子太顺从也不一定是件好事,他就是处在一种惊吓的状态。
这个时候人的表现出来是情绪化,情绪波动会比较大,智商只发挥出80%。有没有吵完架之后就后悔的"当时怎么不会这样对对他呢但是当时你就是怼不了,为什么这个时候你的智商只有80%。
4、害怕-脑间和脑干-挑衅发脾气或逃跑-麻痹、紧张症-认知是被动的-智商70%-时间观念分和秒
惊吓和害怕的区别,惊吓是瞬间的,它是会过的,但害怕是持续的。如果你的状态是持续的害怕的话,主导的脑区就在间脑和脑干之间。人发脾气也就在这个区域,比如在地铁,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那人很激动,会发起挑衅。
其实那些先发制人的人,他们心里是感到害怕的。他感到害怕,才他挑衅或者发脾气。如果你太过巨大。你的身体比他大两倍,他就会跑掉了,他不敢惹你。
如果害怕的人在解离状态,他只会进入到麻痹或者紧张。比如,用酒精麻醉自己,就是让自己不要面对外面这个世界。认知的话,他整个人感到很被动。就是没有主动,所以这个时候智商只有70%。时间的概念是分和秒。
5、恐惧-脑干和自主神经-战斗攻击-昏厥瘫软-条件反射-智商60%-无时间概念
如果人恐惧的话。这个时候就进入到脊椎神经了,真的恐惧的时候,脑干已经不起作用了。开始启发自主神经,这个时候就会进入到一种战斗或者攻击的状态。
如果是解离的话。整个人就会晕倒或者软瘫下来,产生的反应就是条件反射,就是按照老路来走。智商只有60%。人长期出于恐惧状态就会抑郁。这个时候又会忘掉时间,和平静忘记时间是不一样的。
1时间是治愈一切最好的良药,任何事情任何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最后都会慢慢归于平淡。
2经历了重大创伤,除了身边人尽力开导之外,自己也要努力克制情绪,尽可能转移注意力,少想或者不想这样的事,让自己尽快走出来。
3培养一个新的爱好,能够让你全身心投入进去的事情,既能抚平一切,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个人实力。
4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跑跑步,爬爬山什么的,在大自然的风光中,开阔视野,愉悦身心。
5如果可能,可以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师,以帮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困境。
最近一段时间,亲友和同事出现了不少变故,婚变、亲属离世、罹患重症、事业上的巨大挫败……这些事也让我又一次感受到幸福的脆弱,飞来横祸或稍有不慎就可能摧毁一切。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免不了遇到重大挫折,除了珍惜现有的幸福和避免高风险的行为,我们也应该了解心理创伤的各种陷阱和恢复方法。这不仅能让我们在面对不幸时有能力冲破负面情绪的桎梏,当亲友遭遇重大变故时也能更有效的提供帮助。
这篇文章是《B选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确切的说是听书笔记,当时还没有中译版(感谢得到APP的每天听本书栏目和万维钢老师的精彩解读)。文章的大部分内容是去年就写好的,一直在我的存稿库里躺着,现在是时候发出来了。(重新编辑和补充)
2015年5月,谢丽尔·桑德伯格(Facebook COO 本书作者)的丈夫戴维·桑德伯格在度假途中意外身亡,她从此陷入漫长的心理创伤中无法自拔。本书是桑德伯格在好友亚当·格兰特(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本书第二作者)的帮助下,运用心理学克服重重困难,从创伤中艰难恢复的全纪录。
书中提到了很多心理学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3P”理论。塞利格曼说, 要克服悲伤情绪,就必须越过心理创伤中的三个陷阱:自责(personalization)、永久化(permanence)、普遍化(pervasiveness)。 本文以这三个创伤陷阱为结构,将书中提到的恢复方法、万维钢老师的解读,以及我自己的理解融合在一起。既然注定避不过,那就提前准备,勇敢面对。
发生情景:多出现在意外事故造成的心理创伤。
心理表现:“如果当时……也许能(避免)……”
当不幸的意外发生时,人们总是倾向于将原因归结于自己,也就是自责状态。 认为自己如果提前做了某种努力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可事实是,很多意外是无法预测和避免的。那些“如果”其实是开了“上帝视角”才能看到的方法,而我们却不是上帝。
桑德伯格的丈夫在健身时发生意外,由于她不在场,导致一个多小时后才被发现。虽然事后证明他是死于急性心律不齐,即使桑德伯格在丈夫身边也是无能为力的,但她却在很长时间里都固执的认为如果她当时在场就有机会挽救丈夫的生命。
桑德伯格是著名科技公司Facebook的COO,她的理性、智慧和坚强都无需怀疑。然而在强势的悲痛面前,她依然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由此可见,悲伤的力量多么强大。
我认为, 这种自责是源于对亲人的遭遇无所作为的遗憾,比起尝试救助但失败,无所作为更加难以接受。 再加上悲伤造成情绪化,大幅降低了理性能力,会助长自责的力量,让人无法自拔。
尝试但失败,是确定性的结果,无论好坏,内心是自洽的,那么情绪就可以针对外部,比如命运的不公。而无所作为,却代表着结果有其他的可能性, 内心无法自洽,负面情绪(心理学中的死能量)就会转而攻击自我,自责就是对自我的攻击。
书中给出对抗自责的方法是:找到自己的创伤后成长,以此疗愈自己。 桑德伯格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和在工作上的努力,不仅消解了心理创伤,还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发生不幸并不是只能给我们带来痛苦,也可以成为让我们变得更好的契机。
其实这种通过创伤后成长来消解创伤本身的例子很多。比如,在医生群体中,就有一部分是因为小时候经历过重要亲人的病逝,励志长大后学医,于是努力学习,最终成为医生。
实际上, 创伤后成长的本质是转移注意力和赋予使命感。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转移到自己的成长和目标上,那么分配给悲伤情绪的注意力就少了很多。而使命感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也能加速消解悲伤。
发生情景:多见于有自己参与的非意外造成的心理创伤。
心理表现:“一切都完了……”或“我什么都做不好……”
遇到巨大不幸时,认为不幸会影响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在连续受到挫折时,更容易出现这种症状。给自己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全面怀疑自己的能力,否定自我价值,甚至怀疑人生。于是做事越发畏首畏尾、毫无自信,生活没有动力,没有活力。但越是这种消极状态,越容易出错,也越不幸,就更加确认对自己的负面评价,陷入恶性循环。
桑德伯格在失去丈夫之后,同时面对丧夫之痛、工作停滞、孩子的无助和倍增的心理压力,就觉得天都塌了,日子根本没法过了,陷入对她自己的严重怀疑之中。可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她失去了丈夫不假,但其他并没有失去,一切生活的混乱都是失去丈夫这一件事的延续影响。只要将丧夫之痛扛过去,其他都能慢慢恢复正常。
我的理解是: 这种自我怀疑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机制,原理还是依靠潜意识操控的注意力转移。 将注意力从不幸的痛苦转移到自我怀疑上,以此缓解痛苦带来的强烈打击。 不幸的痛苦在最初是非常剧烈的,而自我怀疑却是长期但“柔和”的,更容易承受,避免瞬间的巨大痛苦摧毁自我。
更常见的情况是,由于犯错被上位者连续批评出现的心理创伤,于是潜意识靠怀疑自己来抵御对自我的剧烈打击。承认自己能力差,就等于给了自己一个“不能胜任”的借口。在心理上,作超出能力范围的事失败,比作能力范围内的事失败,更容易原谅自己,也就能瞬间减少自责(真实的)和羞愧带来的痛苦,短期的心理创伤自然会小很多。
可问题在于, 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有很大副作用的,一旦陷入其中而无法觉知,就会越陷越深。 长期的自我怀疑必然会持续不断的腐蚀自尊、自恋和自我。时间久了,轻则从此沉沦,浑浑噩噩度过一生,重则精神崩溃,甚至走上轻生之路。
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多考虑生活中好的方面,认识到自己优势。 桑德伯格后来意识到,自己虽然失去了丈夫,但的确有很多庆幸之处,比如,她作为企业家很有钱,而在美国,一大半妇女在失去丈夫之后会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等等。
正常情况下,我们是比上不比下,这有利于成长。但在面对自我怀疑时,就要比下不比上,从而增加自信,才能帮助自己恢复。桑德伯格用的就是这一招。
万维刚老师在他的解读中给了另一个方法: 自我同情,即像同情一位朋友那样,同情自己。 自我同情的态度能够客观中立地看待自己。如果你的朋友犯了错,你大概不会把他一棍子打死,也不会完全纵容,最好的方法是对事不对人,帮他分析错误—— 那么对自己也应该如此。
我认为“自我同情”实际上是把自我一分为二,将仅有的理性从被负面情绪绑架的自我中抽离出来,以觉知状态的自我1来疗愈陷入混乱的自我2。被疗愈的部分将源源不断的从自我2中脱离融入自我1中,慢慢的此消彼长,最终将整个自我完全疗愈。
发生情景:各种剧烈创伤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心理表现:长久的陷入悲伤情绪无法自拔。
遭遇不幸的人,认为不幸和负面情绪会持续一辈子。 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甚至没意识到这种情绪是有问题的。被情绪绑架而不自知,用压抑关闭想法,用隔离关闭感受。更有极端者,甚至出现心理学中的“闪回”状态。所谓闪回,就是在重大创伤之后把整件事彻底忘记,但当你看到任何一个与当时创伤情景有关的细节,都可能会陷入到可怕的痛苦之中。(闪回概念来自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
桑德伯格在丈夫去世后的几个月,尝试了各种方法,但丧夫之痛却没有完全消退,尤其是每一次孩子哭闹,或者纪念日、生日等重大节日来临的时候,她的痛苦都会被无限放大。她甚至想到,未来女儿出嫁,父亲无法陪她参加婚礼的出场仪式……一想到这些,桑德伯格就觉得痛苦会持续一辈子,她和孩子们永远都不会再快乐。
我认为这是陷入了负面自证预言的恶性循环。 自证预言的力量其实非常强大,如果你认为悲伤会持续,那就真会持续下去。因为这个念头在不断的强化悲伤,就像反复撕开伤口,那伤口就不可能好,于是证明了你的预言,你更加坚定了负面想法,再次强化悲伤,然后就这么循环下去。要打破自证预言的恶性循环,书里给了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把负面情绪记录下来。
桑德伯格用记日志的方式把负面情绪写下来,这帮助她正视问题,提高对情绪的控制力,从而更快地走出悲伤。
我理解这个方法的原理是:接纳负面情绪,不抵触,不避讳,更不责备自己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的无力。 就像在养育孩子时,当孩子出现激烈的负面情绪,要想平复情绪,首先要接纳他的情绪,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所以,要把悲伤的自己当成闹情绪孩子看待,接纳他的一切,不评价,不分析,不联想,只有看见、承认和接纳。把负面情绪写下来,就是一个看见、承认并接纳的具象化的行动方式。
第二个方法:想想最坏的情况。
格兰特劝慰桑德伯格时说:“现在不是最坏的情况,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当时戴维是在开车接送你两个孩子的路上发病,会是一种什么情况?”桑德伯格倒吸一口凉气,她知道,如果是那样,她可能会同时失去他们三个,这简直太可怕了。再大的不幸,也可能是不幸中的万幸。
我认为其原理是:给予受助者“部分控制感”来削弱“失控感”。 长久的悲伤状态,自证预言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只能解释“长久”的机制,而根本解决方法应该是针对悲伤本身。能持续很长时间的悲伤,其真正的问题多半是来自于史无前例的“失控状态”。
“失控”不仅是由于不幸打破了原本有序可控的生活状态(比如丈夫去世,妻子只能一个人带孩子、挣钱、做家务),还有预期幻灭造成的对未来的“失控感”。前者是真实存在的困境,后者虽然未必如想象中糟糕,但由于大幅增加了不确定性,造成的杀伤力其实更大。
所以,格兰特才用“想象最坏的情况”这种方法,“还给”(让其意识到)桑德伯格一部分她忽略了的“控制状态”,唤醒她的“控制感”。实际就是告诉她,你的生活只是部分失控,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可控的,从而增强她对现实生活和未来掌控力的信心,冲破长久悲伤的束缚。
总结一下:
1、要克服悲伤情绪,就必须越过心理创伤中的“3P”陷阱:自责、永久化和普遍化。
2、有效的创伤疗愈方法有:A创伤后成长;B比下不比上;C自我同情;D记录负面情绪;E想象最坏的情况。
愿大家在不幸降临之后,都能尽快的恢复过来,这不是诅咒,而是最无奈的礼物。最后用本书的一个情节结尾。
桑德伯格哭着说:“我就是想要戴维!”
她的兄弟菲尔说:“A选项现在已经没有了。咱们必须得上这个该死的B选项!”
20180227
遭受过重大情感创伤的人是怎么走出来的?
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你
不要等着时间去冲刷,这个太久,要主动出击!不要让负面情绪蚕食你的专注力、注意力,影响大脑的思考。你会经历五大阶段否认、愤怒、谈判、绝望、接受。
一、在这个过程中,警惕三个心理学效应!
1、蔡格尼效应
是指突然结束了关系,对于未完成的事情念念不忘。
2、丧失致盲效应
当你即将要失去一样东西,或者是一个人时,你会忽视掉他所有的缺点和他曾经给你带来的一切伤害,你只想到他的优点,想到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3、自虐愉悦效应
自虐也会带来愉悦感,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自虐会引发人体、多巴胺的产生,你会喜欢陷入悲伤的这种状态,自我安慰一切都没有改变,他还在边。但长期如此,会被自身的情绪本身给控制,很难走出来。我们人都是激素的奴隶,很容易被情绪和感觉左右,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
二、怎么处理这种情绪呢?
1、刻意训练
你每天会想这些没有任何益处的事情,导致心情很低落、情绪很不好,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没有办法专注的做任何事情,然后恶性循环,一事无成。所以,必要时彻底删掉对方的****如果你能做到不去窥探对方,影响自己的情绪可以不做这一步。
2、自虐保护
运动,这个就是用来控制身体的,悲伤能产生令巴胺,让你不能自拔。高强度的健身产生的多胺可以更愉悦。可以跑步、游泳、自行车、柔术、跳舞等转移注意力,必须要累到躺下就能睡着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你认真的做做每一件事,能给你带来成就感。这是延迟满足,一种自我奖励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体验到愉悦感。
3、积极的心理暗示
选择一件事情,不断的进行高强度学习。比如演讲、声乐、做菜、画画等,不要让大脑空闲下来。
自爱
对应蔡格尼效应用学习技能这个事情来替代你无法继续完成的那件事,比如你没有完成的恋情,用这个事情来占领你的大脑,就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了。如果不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大量的胡思乱想,精神内耗,比如一旦空闲下来就会想:他是不是有新欢了?他突然找你,是不是还喜欢你?
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自爱”。同时,问问自己,做心理建设(分析和内省)。
1、分析问题,你是因为什么而喜欢这个人?
物质、人品、社会地位、对你好、学识?如果换另一个人也拥有这些你会不会喜欢上另一个人?你是喜欢这人拥有的这些东西,还是这人本身?对自己坦诚一点,想一想这个问题。
2、你为什么害怕分手?
是把感情当做是自己的救命稻草吗?把自己的幸福和一切都托付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危险的。你是否经济独立?离开他是否可以继续独自生活?你是否爱自己?你是否总是渴望从外界获得认可和爱?
如果没有爱自己的能力,内心匮乏没有能量,需要另一个人不断的补给能量才能活着,也是危险的。克制住自己的不甘心,控制住自己的后半生,你要赢的是自己真的幸福,有能力让自己幸福,而不是寄托给另一个人来给你幸福。
3、把自己从受害者的视角转换过来
每天睡觉之前在心里默念:虽然现在我很难过,但是我可以选择让自己快乐起来。虽然我失去了他,但是以后我会遇到真正能爱声的人。分手后,建议把他删除拉黑,因为关系已经结束。留着****只会让你时不时的想窥探对大的生活,如果他有新欢,你的心一定会再次被扎伤,除非你不再在意他。
卓别林《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中说,这段话说的很好: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
结语
也许,你根本不爱TA,你只是不甘心,你太需要对方,需要对方继续回来爱你。切忌“反刍思维”,发生不好的事情之后,忍不住反复思考咀嚼细节,沉浸在消极和痛苦中走不出来。我们确实应该内省,通过总结经验来避免次入坑和踩雷。
内省是这样事情已经发生了,我理解,过去的我处理问题有局限性,现在的我能做什么让自己变得更好?反刍思维是这样:我为什么总是遇到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他要这样对待我?是不是我太槽糕了?内省是有建设性的,反刍思维是情绪化的自我攻击改变这样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思考变的积极一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