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不开心 探讨人类情感的源头和解决方法?

人为什么不开心 探讨人类情感的源头和解决方法?,第1张

人类的情感和快乐或不开心的感受是非常复杂而多样化的。情感的源头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生理状况、心理状态、环境条件、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感源头和解决方法的讨论:

1 生理状况:身体健康对情感的影响很大。例如,身体疾病、缺乏睡眠、营养不良或荷尔蒙失衡可能导致情绪低落。解决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

2 心理状态: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也会影响情感体验。负面的思维方式,如悲观主义、自卑感或过度担忧,可能导致不开心。解决方法包括培养积极的心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冥想和心理咨询等技巧来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

3 环境条件:外部环境对情感有很大影响。例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财务困扰或生活环境不良可能引发不开心。解决方法可能涉及改变环境,寻找支持系统,寻求咨询或学习应对技巧。

4 社会互动: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交关系对情感起着重要作用。缺乏支持、孤独感或不良人际关系可能导致不开心。解决方法包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寻找支持网络、参与社区活动或寻求社交支持。

5 文化背景:文化和价值观也会影响情感体验。每个文化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社会期望。理解和认同个体所处文化的特点,以及与文化价值观的和谐相处,可以促进情感的积极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是复杂而个体化的,解决方法可能因人而异。对于长期或严重的情感问题,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专业的心理专家可以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支持。

人类的情感可以用科学来解释,但是我认为如果用科学去解释我们的情感,那情感存在的意义将变得淡薄。感情应该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而不是本能支配的作用。

中国量子领域科学家潘建伟在节目里介绍说:“或许未来量子人工智能也会把人们当作小孩一样,因为有生命的东西就有爱,他认为爱其实是一种量子现象。”

在解释为什么说“爱是一种量子现象”前,还是先说说量子是什么东西,量子具有的特征以及量子现象又是怎样的。

量子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即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

量子现象是指“在超低温等某些特殊条件下,由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系统呈现出的整体量子现象。”

量子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不确定性、纠缠性、相干性以及不可克隆性质。这其实和爱情很相似,我们对于爱情的发生和消失行为具有不确定性,而当一份爱进入到“纠缠”的阶段,那就是不可分割的,还能够被称为“爱量子”。

有关的科学研究表明:“爱情是盲目的,浪漫的爱关闭了大脑中进行推理的部位和“杏仁核体”。在激情燃烧的情况下,大脑的判断和恐惧中心也“告假”不工作。爱情还关闭掉“心智化”所需的大脑部位,因此热恋中的人们不再区分彼此。”

爱的产生和大脑的许多部位都是息息相关的,比如海马体、脑岛、前扣带皮层等。当然我们所说的人类感情并不仅仅只是包括爱,还有恐惧、悲伤等。而它们也是可以说科学来进行解释。恐惧的来源是大脑中的“杏仁核体”,这一部位负责记忆我们每个人害怕的东西内容;悲伤的感情也和大脑的一些部位(扁桃体、胰岛皮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由此可见,人类的情感确实是可以采用科学方式来解释的。但我并不认为用科学解释情感是一件好事,因为人的情感的展示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东西,纯粹的。如果过度阐述其是在量子现象中产生的,那么感情也会被标价。

拥有一件东西的时候,我们会很开心,而当失去一件东西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悲伤,这种感情的转化应该被认为是自然的。人是一个个体,有血有肉的生物,思想和本能会让我们去做一些事和产生一些行为。我们更应该强调思想在行为中的作用,而不是本能驱使我们去做一件事情。

简言之,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机体整体产生的行为,即人的行为,并不是我们某一部位在人类行为中发挥的作用。

当下社会,大家已经生活得足够现实了,似乎大多数的东西都可以明码标价,而这其中或许就包括感情。一旦当我们强调用科学解释“感情”,那么感情可能不仅可以标价,甚至还将会掉价。

人是感情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每个身心健康的人对情感都有着强烈的需求欲望,这是因为,人的情感功能系统对情感行为有着本能的需求。情感功能系统对情感行为需求的原始意志使人产生的对情感的主观需求欲望,称为人的情感欲望。

人是群居性生活的动物。同许多的动物一样,在生命活动中,需要群体中的不同个体在主观愿望上有群居的需求,并且在主观行为上能够为了群居而协作。不同个体在主观行为上的协作,是实现不同的个体群居在一起过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要实现不同个体间的主观愿望上的群居和主观行为上的协作,就必须首先要实现不同个体间的主观意志形态和主观意志状态上的沟通。要实现不同个体间主观意志形状上的沟通,就必须实现不同个体间在主观意志形态和意志状态上的相互告知和相互理解。也就是说,只有实现了不同个体间在主观意志上的相互告知和相互理解,才能够实现不同个体间在主观意志形状上的沟通,才能够最终实现不同个体在主观行为上的协作。只有实现了不同个体间在主观行为上的协作,才能够最终实现不同的生命个体在一起进行正常的群居性生活。

人的情感功能系统,是大自然为人的生命个体能够产生原始的群居意志,能够把自己群居的主观意志形状得以积极地向同类告知,能够把同类的主观意志形状得以及时的理解而“专门设置”的一种生命机能形态。就是说,人的情感功能系统,在功能上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一是不同个体间天生的“情感亲和”愿望,二是不同的个体间天生的“情感交流”愿望,三是自我的“情感表现”愿望。人的情感功能系统,在情感亲和、情感表现和情感交流的行为中,能够获得情感器官特有的快乐感觉。

人的情感亲和愿望,在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伙伴欲望和爱抚欲望。人的情感表现愿望,在生活中具体表现为悲欢欲望。人的情感交流愿望,在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倾诉欲望。

一、 伙伴欲望

人对伙伴的需求欲望,是人天生的本能欲望。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许多的伙伴。就是那些性格最孤僻的人,内心里也总是在盼望着属于自己的最亲密的伙伴。人的伙伴欲望,在表现形态上,就是希望他人亲近自己,不希望他人疏远自己的一种主观愿望。

婴儿天生就依恋母亲,天生就需要母亲亲近自己。母亲天生就需要亲近孩子,天生就不希望孩子离开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虽然经常因为利益上的冲突,使人们相互间的情感疏远。但是,在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们都会产生期盼和依恋伙伴的欲望。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人们需要伙伴在信心和力量上的支持。在恐惧中,人们需要伙伴来增加胆量。在寂寞时,人们需要伙伴来制造情趣。在娱乐中,人们需要伙伴来共同创造欢乐。尤其是人们的恋情行为需求处于饥渴状态时,最需要一个完美的恋情伙伴来共同创造身体和心灵的最大幸福和快乐。有人作伴,生活才不会寂寞;有人作伴,旅途才不会孤单;有人作伴,力量才更加强大;有人作伴,奋斗才更有信心;有人作伴,饮食才更加香甜;有人作伴,睡眠才更加安稳。

没有伙伴,人们最常遇到的痛苦感觉就是寂寞。小孩子最怕寂寞,最喜欢热闹,最希望有伙伴一起玩耍。大人通常都不耐烦小孩子们的“简单游戏”,所以,小孩子们通常都是喜欢找小伙伴们一起玩。每个小孩子都有自己相好的小伙伴,同小伙伴一起玩,才会玩得更加开心。尽管小伙伴间经常会因游戏发生争斗,致使相互都伤心不已,但仍改变不了小孩子对小伙伴的念性,伤心过后很快又是朋友。在小孩子的身上,最能够表现人的伙伴欲望的广泛和执着。

在危难恐惧之时,人的伙伴欲望表现得最为强烈。在孤立无援的险境中,呼唤伙伴通常是人们最常见的行为,此时一下子出现了伙伴的身影,任何人都会产生惊喜的快乐感觉。危难之中,人最需要伙伴来共同抗拒危难,渡过难关。就算是没有战胜危难,与伙伴一起共赴危难,在主观感觉上也会觉得有伙伴来分摊了危难而内心的痛苦会小些。人在得意之时,如果没有其他愿望的影响,人也能表现出很强烈的伙伴欲望。有亲密的朋友一起共享成功的欢娱,在精神上能成倍地增加成功带给情感器官的快乐感觉。

人们在主观愿望上需要伙伴,而伙伴并不是现成摆在那里随你要的。伙伴是要通过“结交”才有可能获得。人们结交伙伴的最原始的方式是乞求。当然,人们用阴谋,用权力,用暴力,用金钱,也能够结交到伙伴。但是,只有以相互的期望为前提,通常相互“放下面子”的诚心乞求所结成的伙伴,才最为亲密、牢固和持久。这样的伙伴,称为朋友。

以婚姻组成的家庭,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建立起的最稳固和最持久的伙伴关系。美好的婚姻和美满的家庭所结成的伙伴,能够共同抗拒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共同创造生活中的亲密情趣,共同享受家庭中的幸福美满,在相互关爱的欢乐中携手走完崎岖的人生旅程。如果婚姻的双方,或者是家庭的成员,在情感上不能够产生主观愿望上相互依恋,不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乞求,不能够建立起真诚的伙伴关系,这个婚姻或家庭,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成员就没有情感上的积极意义了。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都会产生党团观念。党团观念的本质,就是人们依靠党团(众多利益一致的伙伴)的力量来抗拒利益上的敌人,以维护自己的社会利益的观念。党团观念,是人的伙伴欲望在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中的表现形态。人的伙伴欲望,能够使政治或经济利益相同和相近的人,在社会各种利益的冲突中自然地结成一种政治集团或经济集团。国家观念、民族观念、宗教观念、老乡观念和宗族观念等等社会观念,都是人们的伙伴欲望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典型表现形态。

党团观念的产生,源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危机感。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利益的争夺而引起的各种形式的冲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要争夺利益,就必须战胜他人,不然就会被他人所战胜,就会造成利益的损失。争夺社会利益的许多失败经验,使人们的主观意志经常处于紧张和危机状态,人们经常会感到自己力单势薄,经常会怀疑自己能否取得胜利。此时,人们往往就会很自然地产生出强烈的伙伴欲望。

不同的人,由于对利益的追求欲望和追求信心不同,所表现出的党团观念也不相同。那些与世无争的人,通常党团观念就较淡,他们在社会交往中能够大度地容纳大多数人,但很少能够与人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那些与世有争的人,其中有的人自我感觉综合实力强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自信心很强,在争夺利益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因而,这种人通常党团观念就不强,他们常常是自高自大独来独往地进行社会活动,似乎不需要任何人帮助,不需要与任何人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而那些与世有争的大部分人,在应付社会局面的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到自信心的不足,他们面对复杂而危机四伏的社会生活,经常处在紧张和恐惧的意志状态。这些人,尤其是其中“野心”很大的人,党团观念通常都非常强,在社会利益的争夺中就很容易拉帮结派。在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人的“野心”越大、自卑感越强、危机感越强,人在欲望上就越想壮大自己的实力,就越期望得到团伙的帮助,就越会表现出强烈的党团观念,就越容易与他人结成紧密的利益团伙。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最容易结帮成伙。在政治上感受到相同压迫的人们,最容易结成同盟军。

二、爱抚欲望

人对伙伴有需求的欲望,还对伙伴有爱抚的欲望。伙伴间的相互关爱,相互抚慰,才能使伙伴关系更加紧密。每个正常人天生就有被他人爱抚的欲望,同时天生就有爱抚他人的欲望。人的爱抚欲望分为被爱欲望和施爱欲望。当他人的温暖爱抚满足了人的被爱欲望时,人的情感器官会产生强烈的快乐感觉。当自己喜爱的人接受了自己畅快的爱抚时,人的情感器官也会产生强烈的快乐感觉。爱情,能够使人们的被爱欲望和施爱欲望得到最充分和最美满的双重满足,所以,爱情通常最能够使情感器官产生出最甜蜜最强烈的快乐感觉。人们在实现爱抚欲望的过程中,乞求是人们表现出的主要意志形态,人们通常总是用乞求的方式让自己的伙伴爱抚自己,又总是用乞求的方式让自己的伙伴接受自己的爱抚。“求爱”这个词是对人的爱抚行为特点非常精准的描述。

只有伙伴之间才能够满足人的爱抚欲望,人只有与喜爱的人进行施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时才能够产生快乐感觉,与不喜爱或仇恨的人进行施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就会使人产生痛苦感觉。施爱者的主观愿望通常是让被爱者产生快乐感觉,所以,施爱者的施爱行为只有得到被爱者的被爱效果回应才能够产生快乐感觉,被爱者表现出的快乐感觉越明显,施爱者的快乐感觉就会越强烈。如果被爱者毫无反应,施爱者就不会产生快乐感觉。如果被爱者表现出痛苦感觉,施爱者也同样会表现出痛苦感觉。

施爱的方式有多种。对于不同的伙伴,人们会产生不同的施爱方式。人们的爱抚欲望是天生的,但对不同类型的伙伴采用何种的施爱方式却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很大。母亲对子女的施爱、人们对性伙伴的施爱、人们对朋友的施爱和人们对工具的施爱等等,虽然都是产生于人的本能的,但如何实施爱抚行为,通常只有在社会文化的具体引导下,人们施爱行为才能够具体实施。对伙伴的施爱行为,常常能够体现出人的“无私的思想境界”。人们的“无私”行为,最能表现在对伙伴的真诚爱抚过程中。爱心,是人的最美好的欲望,只有广大的爱心才能够最有效地减少利益冲突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痛苦。

女性对他人施予爱抚的欲望往往要大于男性。这也许是由于为了养育后代,大自然特意让女性有更多的施爱的欲望,以使人类的后代在女性的施爱过程中得到周全的养育。小女孩天生就表现出的对布娃娃的爱怜和呵护的举止,是女性的施爱欲望天生大于男性的最典型例证。女性施爱的欲望在社会生活的具体表现程度上通常要大于男性,这一是因为女性的施爱欲望天生就大于男性;二是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女性的综合经济能力普遍弱于男性,并且主要承担了养育后代的社会重担,这促使女性的施爱行为中的很大一部分很自然地包含了换取生活资料的目的,从而使其施爱的欲望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不断地强化。人们常说“女人多情”,毫无疑问这是有根据的。

施爱欲望虽然应该让人们对各种类型的伙伴都能够施予爱抚。但是,各种社会观念文化的影响使人们产生出的各种形态的私心和刻薄,往往掩盖和阻止了人们美好的施爱欲望的表现和实施。如果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不再有政治利益上和经济利益上的你争我夺,人们的施爱欲望就会非常自然而广泛地流淌出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就会广泛沉浸在施爱与被爱的幸福海洋中。

回答者: leonmama - 二级 2010-3-14 17:04

情感和意志是生物本能加社会环境的训练产生的

所以是可以控制的,而错误地执著、不加控制和引导,才会形成人生诸多苦恼

看到杀戮时是你本身一种生物的本能

看没来得及反应已经从神经中枢传输到了大脑

而过后你情绪稳定后你就可以控制

就像常说的一句话

人不会一直活在悲伤中

这就是人自己的控制

我也不是心理学哲学神经学进化学什么的

尽点绵薄之力罢了

有啥说的不好的见谅

回答者: q398939710 - 二级 2010-3-14 17:05

在人的自我意识中都有对错的概念 当你做错事或者撒谎时会有愧疚的感觉但你做了好事受人表扬时你就会心情舒畅 你说的人类杀戮会感觉残忍 这只是一部分人或一多部分人的感受 有时候人不是那么容易就把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的 如果你所说的杀戮是在违背了自己心愿的情况下发生的那你就会有难受的感觉 因为你不想做这件事 或者说你觉得这么做不对 相反如果杀戮能给你带来某些直接或间接的利益那你就不会有难受的感觉 因为这件事可能会对你有好处或者这就是你想做的事 还有不管是听到也好还是看到也好 如果说你在心里认同那你就会很欣然的接受 不管是什么事 杀戮也好放生也好 如果你不认同你就会加以排斥

从原始人开始就有一定的感情基础 有感情必然有感受 只是进化到现代人这种感情或者感受更加完善而已

回答者: 383096 - 四级 2010-3-14 18:34

很简单\

以为现在是个情感文化的时代\

回答者: binzuiaiping - 一级 2010-3-14 22:06

你的提问让我感兴趣,又有点“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的感觉,式着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既然人类是从原始——野蛮——到文明逐步发展起来的,那么人类的情感是否也会是从萌发——低级(简单)——到高级(丰富或者说复杂)的这样一个过程呢?我们都知道最初的原始人类,是以家族为小群体的形式存在的,人类的情感应该也是从家族血亲当中首先萌发的,最原始的情感也许就是“母性”,我们现在称之为“母爱”的本能行为。很多在哺乳期失去孩子的雌性,会本能的接受其它失去母亲的幼崽或婴儿,人类的爱心和同情心应该发源于此。

人类情感的产生还源自对死亡的恐惧,和生命中本能的孤独感。也许原始的人类并不知道什么是孤独感,只是死亡造成了群体成员的缺失,因对死亡的恐惧而使人类逐渐有了孤独和悲伤的感受。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食肉动物的袭击,人们本能的聚集在一起结成了更大的群体以躲避死亡的威胁。以血亲、家族、种族组成了具有社会化性质的部落,社会的出现使人具有了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社会属性。群婚制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共同捕猎劳动,共同分享猎物果实,相互依赖,相互扶持,平等朴素的集体意识,造就了简单的情感。此时人类的情感世界里,恐惧的体验最多,是因为面对死亡、面对大自然有太多的未知,间或有些许获得食物的喜悦。因为是群婚,除了本能的欲望,人们是不会有“爱情”这一情感的体验的。因为财产共有,没有差异、没有竞争缺乏比较,对快乐的体验也不会很多。至于幸福的感受,那时的人类恐怕就更不知为何物了。

劳动的剩余价值促进了私有制的出现,使人类的情感世界迅速的丰富起来,首先体验到的是私欲(占有欲)的满足。私有制的产生,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环境,阶级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公平分配,部落内有了等级的划分,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迅速曾多,为人类创造了各种情感体验的必要条件。家庭的血缘、邻里关系、对配偶的渴望、等级地位的尊卑、部落间敌我的争斗,完成了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自尊心和自卑感、仇恨和报复。。。等等情感体验。我想说的是: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逐步完善了人类的意识形态,进而初步完成了人类的情感体验。即使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今天,人类的意识形态及情感体验仍然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且个体间受环境的影响存在着很大差异。比如当下,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领略交响乐、芭蕾舞、人体艺术、抽象派艺术等,所蕴含的艺术魅力的,对人性美,自然美的感悟和体验亦是如此。

也许是先有了爱情和占有欲,进而促进了对偶婚姻和私有制的出现,或许是对偶婚姻和私有制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爱情和占有欲的情感体验,无论是那一种情况都应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民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而不同的民族意识和文化又有着不同的民族情感,即使到了今天各国各民族表达情感的方式依然有所不同。

除了外部环境对人类情感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外,人类自身的生理和化学反应也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是人的智力对情感形成的影响,只有相应的智力方能形成相应的意识,相应意识才能做出相应的情感反映。比如狼群、猴群都有部分的社会化属性,但在狼群和猴群中长大的人类的孩子,因为没有人类的智力和意识,就完全不能表达人类的情感。即使是生活在当今人类社会环境下的少数个体,由于智力的缺损或完全丧失,同样不能完全或部分表达人类的情感。另外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身体也会做出相应的化学反映。比如人在高度紧张或身体受到伤害感到痛苦时,肾上腺素分泌会急剧增加,两者的因果关系我不懂,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现象。再有哺乳期的妇女雌激素的水平相对较高,其爱心亦相对较浓。 人在悲伤、痛苦或者极度兴奋的情感体验时,泪腺会分泌泪水。据说在人类的情感体验中,“爱情”的体验过程中人体的化学反映最大,体内会分泌多种化学物质(什么名称说不上来),其中个别物质甚至会降低(一过性)人的智力。

回答者: 白痴谁不痴 - 四级 2010-3-15 18:18

太负责~

其实就两字-- 环境

人塑培养了这个环境

环境自然会塑造给人

回答者: 276725993 - 二级 2010-3-18 09:33

我明白了,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也简短地、有重点地说一说我的看法。你在最后的说法没错,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学科来分析。人为什么看到杀戮、暴力、血惺、凶狠的场面会觉得难受、愤恨,那是因为人被灌输了一种“储忆”(我慢慢地给你解释,如果你真的想深入地了解我的意思,请仔细地耐心地阅读并思考,包括标点符号),这种“储忆”是在我们生活、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被潜移默化地灌输的,例如,看电视**、阅读报刊杂志、听长辈们讲的历史与故事、自己经历的变故等。

这个“储忆”的构成可以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获得的信息,具体来说可以说是看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也可以是听到的声音的频率的高低、声音的音色、质地、方位等,也可以是用鼻子闻到的香、辣、臭、酸等,也可以是其他感觉的次感元(次感元这个词,是NLP里面的一个素语,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在这时详解了,请理解)。

上面的介绍是准备常识,接下来便是原理阐述,着重从心理学、神经链的角度来讲。参考书籍与知识点:心锚、神经语言学、《应用心理学》、潜意识。

在我们的“储忆”当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模式——那些曾经接触到的杀戮、暴力、血惺、凶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灾难,这些灾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的感觉,这些感觉便以“次感元”的形式储存起来,由感觉变成“知觉”,当我们下一次再接触到类似的场面、感受到类似的感觉时,以前那些因为这些类似的情形带来的“灾难情结”,便进入我们意识,进而左右我们判断——现在我看到的杀戮、暴力、血惺、凶狠是“残忍”。

如果你还没有完全明白,我再做一些形象的比拟和假设。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是因为在它的意识当中根本就没有“虎”、“虎是凶残的——老虎会吃掉它”的“知觉”、“储忆”;同样地,你对一个完全不懂事的小婴儿说,“你再哭,我就把你给杀了,然后宰成肉酱做成饺子,拿去喂狗”,你猜,这个小婴儿他会不会觉得你残忍啊,肯定不会,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根本就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他没有“灾难知觉”的储忆。

说到这里了,我就再做一些外延探讨。刚才我说“可以从多个学科来分析”,是因为我们认知的世界,也许也不是绝对的真实的世界,只是不同角度和方式的认知。我们只生活在我们能够关注到的世界里,我们的注意力和内心的储忆框视着我们的世界。在成功学上面,有这样的一种理论,那就是,改变我们的注意力和内心储忆,就可以改变我们世界,包括我们的心态、情绪、信念等。

我的想法大概就是这样的,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对细节地方展开和解释,希望你能够找到满意的答案。

继续之前的减压脑科学,我们来看看孩子的承受能力

  孩子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的过去式,他们无法压抑自己的情感,这里除了大脑前运动区没发育完全外,其他部分也没发育成熟

  这让我想到了成人对于孩子的管理,孩子哭的时候,通常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不要哭,如果还有后续或者孩子情绪越演越烈,那么大人采取更强硬的方法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小孩子的情绪到这时候奔溃或失控

以上是我见过的最多的孩子和大人的一个博弈片段,最终通常是一方妥协结束,这里也会有一些相互施压的行为

这里很多时候,双方都没能准确理解彼此的情感,而孩子也许继续会用这样的方式和他人相处

  但随着大脑的发育,开始慢慢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学会了怎么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时,大脑前运动区也随着成长

这里提到一个实验,同一张照片,给喜欢欺负人的孩子看,看到笑脸被解读为嘲笑,而面无表情被解读为生气

  这里如果通过表情读懂感情的能力低下,那么控制自己感情的能力也会低下

  其中一个缘由是大脑前运动区发育不足,这时加强这部分锻炼,也会慢慢成长起来,变得能准确理解情感

  这里说了小孩子,对于成年人来说,对于情感的理解或者失控的缘由又是怎样的呢?

  大多数大人是因为疲劳过度、酒精摄入过度等原因造成前运动区功能弱化

  这里有这样一个过程:只有理解了对方的情感,才会对对方有忍耐心

  也就是有意训练我们的同理心,我们能越来越准确感知到他人的情感的时候,譬如感知到对方的伤心,进一步产生同感,既然对方这么伤心,我应该……

这里同时存在一个理性抑制感情,驱动理性的,又是我们感性的感知

同感在这里属于人独有的,动物也有感情,但只有人类的大脑皮质部分能产生同感

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有“忍耐之心”和“同感

我们讨论压力的过程,大脑的前运动区是提的最多的,我们再仔细的来看,前运动区有三大功能,除了同感,还有工作和学习两大功能,和社会能力同等重要

[同感脑—位于前运动区的正中央,工作脑—位于同感脑的外侧上方,学习脑—位于同感脑的外侧、工作脑的下面。]

我们的大脑,通俗的理解,是属于一种神经束,我们的视听触嗅等一切感觉,都通过神经传到大脑,大脑神经网络细胞多达150亿之多,互相连接,互相影响,叫作“某某神经”,是根据神经在传达信息时使用的物质名而命名的有些称作神经递质,有些称为脑内物质

神经和神经之间传递信息是电流刺激下释放神经递质,使用多巴胺传达信息的神经叫作“多巴胺能神经

学习脑”,是多巴胺能神经。

“工作脑”,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同感脑”,是血清素能神经。

我们人心不定时,常出现焦虑和激动,这类情感,情绪的变化由脑活动引起的

目前的科学研究显示,动物不能像人类一样理解语言,但它们可以学会识别特定的语音和声音,并根据声音做出反应。此外,动物也可以通过声音、姿态和表情等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

以下是一些动物通人性的行为:

1猴子使用工具:某些猴子可以使用工具来达到特定的目的,例如使用石头敲开坚果壳。这表明猴子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象的悲伤:有证据表明,当一只大象失去亲人或同伴时,它们会表现出类似于悲伤和哀悼的行为,例如静静地站在死去的同伴旁边。

3海豚的社交行为:海豚是极其社交的动物,它们在群体中可以进行复杂的交流,并表现出类似于人类社交的行为,例如玩耍、互动和共同合作。

4狗的理解能力:狗是人类最亲密的动物伴侣之一,它们可以学会识别人类的表情和声音,并对此作出反应。此外,许多狗还可以通过观察人类的行为来学习和适应人类社会。

虽然动物不能像人类一样使用语言进行沟通,但它们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与我们交流和表达情感。

理智在我看来,应该理解为在任何场合或事件中,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并产生一种积极的效果,那么这种行为便可以称作理智。

理智不是让你不去笑,或者是过分严谨待人,理智也可以是很温柔,也可以是可爱的,动人的等等。只是,这些一系列的举动都符合我上面所说的对理智的定义。

你笑,开怀大笑,却明白为何而笑,这种笑在听了别人为你讲的一个笑话后做出来,便是理智的。它能让你的朋友开心。

你哭,在机场离别时,也许你没有难过到想哭,但是,如果你努力地挤出眼泪来,你的男友一定会很感动。

你开玩笑,在紧张的气氛下,这样可以缓和气氛,那么这么做便是理智的。

这些都是看似感性的行为,其实,都是理智的表现,是理性后的结果。有时,做出类似感性而发的举动,也可以是理性给予的。只是,它和感性的区别在于,它不再是你由于感性的本性而发的反应,而是经过思考后的二次加工。如哲学中说,感性是你对事物的初步认识,而理性则是升华。

那么感性到底可不可以用理智来解读呢?我认为是可以的。只是,感性有时做出的判断容易出错。所以,有人便认为感性是不理智的。比如,你的男友不喜欢你了,但你很爱他,感性会让你想要挽留,但是,经过分析后,你认为你们是不合适的,于是你也选择有尊严的离开。这便是,感性的不理智,与自己大脑的理智分析。再举一个感性判断正确的,比如,情人节那天,你的男友送你很大一束玫瑰花,你第一反应的感动让你流泪了。那么这时候的感性是正确的,也是理智的,因为你的感动也让你爱的人感到他为你做的事情有了意义。从理智的分析中,也看出感性做得很对。

总而言之,我认为只要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无论是由于感性出发,还是,理性思考后的结果,都可以被视作理智。

回答的很幸苦,给分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700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