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到大走过的每分每秒经历每一件事情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自己的记忆,但是显然我们的大脑并不能让我们记住每一件事,所以我们常常忘了,这时候别人说会跟你说:那你好好想一想。
于是你就会想啊想,想啊想,怎么都想不起来,你就只要懊悔的说:抱歉, 我想不起来了,于是你就去吃饭了,路上踢到一颗石子,卧槽,真特么疼,就跟那一天一样疼,emmmmm,那一天,卧槽,我想起来了。
你看,并不是你的大脑的记忆深处删除了这件事情,这个数剧还深藏在记忆深处,怎么说呢,就像一本书,打开,有目录,我们可以根据目录迅速找到自己想要查阅的内容,就像我们知道关键词就可以去百度一下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一样,而上述这种情况,就是你的记忆还在,但是索引条目和关键词丢失了,当有一个特别小的事情随机关联到该隐藏目录时,你就又可以找到此事件的相关记忆。
就像失忆,大脑受到撞击失去一部分记忆,这些记忆就像丢失了相关条目的一本书,如果关于这部分记忆的记忆突体被刺激就会重新恢复记忆。
人的大脑中负责学习和记忆功能叫海马体,而这部分未删除但是丢失索引然后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重新激活该记忆的现象叫做海马效应,又叫即视感。
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人做梦的概率就频繁,潜意识活动的频繁会激发这些丢失索引的记忆,而当这些记忆在潜意识的的梦境中重现,其实这就是你自己的记忆,当你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类似的事情,由于记忆索引的消失,所以你无法记起这件事情,但是你的梦境由于是刚刚发生,哪怕只有微小的特征符合,你也会认为你正在经历的事情是你曾经梦到的。
我认为应该从意识的机制来解释。
在你熟悉的场景中,熟悉的人做了你熟悉的动作,说了你熟悉的话,你的意识能在不自主的情况下预测下一瞬间他会做什么。预测的结果还没有进入你的记忆时,预测到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并与预测的结果相吻合,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好像发生过。那种感觉像梦到过,可能是因为潜意识活动与梦都是不受支配的意识行为,所以感觉相似。
我也常有这样的经验,以上是我的看法,请大家指正。
真实的第六感不是常人没有的感官天生功能。每个人都与生驱来具有第六感!
所谓的第六感,就是人类除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的第六感“心觉”。此外所有地球上的人类应该都还具有第七感和第八感!
心觉:是指人类通过前五觉的刺激,反应给大脑某个未知细胞或器官所体现出来心理感觉,如:快乐、悲伤、恐惧、痛苦等等心理表现,可以说是意识的感觉或存在的感觉,如果一个人没有心觉就不会有存在感,如死亡后。我们以前所说预知的第六感,是更高层次的感觉:“第八感;空间感”或者是人类还有未知的第九感!
不同领域的第六感
(一)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第六感
现代心理学将研究重点放到了意识的深层,由此对于意识的活动,分析为意识和潜意识。在心理学上,潜意识与意识定义方法不同,意识有明确的内涵,而潜意识则是一个集合的笼统界定,不能意识到的意识统统称为潜意识。由此可知,第六感属于潜意识。
什么是第六感?
一般认为,“第六感”这个词与“直觉(intuition)”大致吻合。但描述直觉不只是“第六感(thesixthsense)”这个词,其他还有:预感(hunch)、灵感(inspiration)、洞察力(insight)、内在的声音(innervoice)或预兆(foreboding)。我个人认为,使用“直觉”和“第六感”更能代表现代心理学对这个问题的解释。直觉是指没有使用五官反射作用的感觉,而“第六感”和“潜意识”这个词在定义方法上是相同的,它们是一个集合的排除法的界定。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意识是通过五种感官: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来接收外在的刺激,然后整理分析,最后确实认识。而潜意识会接受到更多由意识层面所遗漏的东西,它们不是透过语言或逻辑推理而得。这些讯息经年累月的储存在脑里,是我们不曾察觉的。当它们浮现到意识层面、成为一种可辨认的感觉时,就是我们所说的“直觉”、“第六感”。
也就是说,第六感是潜意识的漂浮物,并且是可以能过意识辨认的漂浮物。
现代心理学所说的第六感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东西。站在佛教的观点也有许多看法。南怀谨先生认为它就是第六识而已:“现代心理学有一个很好的名称叫‘第六感’,实际上也不过是唯识学第六意识的一部分的作用,西方心理学将之抽出谓之‘第六感’。”(《宗镜录略讲》)。“在特别心理学的范围,有时提到‘灵感’、‘第六感’等的名词。严格说,那也都是‘意识’的一种特别功能而已。”南先生认为第六感是独影意识,即是第六意识的一个功能的显现。”“唯识学把‘第六意识’的这种潜在功能,命名为‘独影意识’,又叫做‘独头意识’。这种‘独影意识’的作用,可以脱离‘前五识’而单独活动。它活动的最显著的范围,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一)作梦时。(二)神经病、精神病,乃至因其他的病症而进入昏迷的情况时。(三)禅定中某种境界时。所以从唯识学的立场来看,现代心理学所了解的‘潜意识’,又名‘下意识’,以及‘第六感’等,仅是知道了‘独影意识’的作用。”(《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这里所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复杂。站在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讲,第六感肯定不是意识范畴内的事物,它属于潜意识里的。现在的问题是,潜意识是否就是佛教里的第六识,或者说,潜意识是否不仅与佛教的第六识有关,也有第八识描述的内容。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第六感。
(二)佛教所说心识
在佛教,把一切事物分为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法及无为法五种。心法就是“心识”;心所法就是心法的作用、动功;色法是指根尘;心不相应法,是指在法界中与心作用没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无为法就是指心的真理性。总的来说,佛法认为万法唯心,一切唯识。因此总的说来,第六识也说,第七识也好,乃至第八识,都是一体的心识。五位中心法是根本。
心识的基本作用过程是这样:根尘与第八识中的种子互动,第六识对于外境进行分别,第七识不仅分别,而且执持于它,在这个过程中取第八识中的材料,与第六识一同加工,使之成为人们眼中的“事物”。根本上讲,这三种识是一个心识的不同功用的显现。它本质就是法界。
第六识的功用是了别,因此显而易见,说第六感就是第六识,这比较牵强。而且,第六识的独头作用是依于自己的分别的习性而自作意的独立分别的过程,它是有审思性的,不过不依外在的根尘而已。因此,它显然也与第六感中讲的潜意识中漂浮出来的被意识所意识到的东西不同。因此,我们不能说第六感就是意识。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考虑到现在只想出了两个原因:
1、人一晚上做梦的数量是很多的,偶然与将来的现实重合是有可能的——何况关于梦的记忆本来就很模糊,只要大致上对得上就会认同了;
2、人的感觉都是由大脑上某个或某些特定区域兴奋产生的,所以如果由于环境中某些因素作用使感觉“现实符合梦境”的区域兴奋的话,也会让人觉得好像在梦里发生过。。简单地说就是脑抽。
你可以试试,当有这种感觉的时候,立刻让思维停下来,想想梦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然后与现实对比一下————不过我是一次都没想起来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