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五音六律是指什么

中国传统的五音六律是指什么,第1张

五音六律是古代汉族音律。后也泛指音乐。五音指宫、商、角、徵、羽,六律指十二律中六个阳律。

 五音又称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jué、徵zhǐ、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相传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

  相当于现在的12356,即:do、re、mi、sol、la。

  (2)声韵学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宫、商、角、徵、羽,分别与喉、齿、牙、舌、唇的不同发音部位相配。梁顾野王的《玉篇》卷末附图《沙门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以及宋陈彭年等的《广韵》卷末附《辨音五字法》都是这种分法。前者分为喉、舌、牙、齿、唇,所谓自内向外,后者分为唇、舌、齿、牙、喉,所谓自外向内。 戏曲演员准确地掌握了五音的部位,再配合“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的运用,即能做到吐字准确,称为五音齐全,而不能准确掌握五音的演员,被称为五音不全。

  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音级,有时借代 “五音”。

  宫

  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宫调(式)又为众调(式)之“主”、之“君”,即就其今所谓之“调高”而言。《隋书·音乐志》云:“每宫应立五调”“牛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五律’旋相为宫:‘雅乐’每宫但一调,惟‘迎气’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此所谓“宫”,与“均”通。有以宫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曰:“宫七调第一运正宫调,……第六运仙吕宫,第七运黄钟宫。”张炎《词源》亦曰:“十二律吕各有五音,演而为宫为调……黄钟宫(均):黄钟宫(调式)、黄钟商(调式)、黄钟角(调式)、黄钟变(变徵调式)、黄钟徵(调式)、黄钟羽(调式)、黄钟闰(闰宫调式)。”

  商

  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商”音为五音第二级,居“宫”之次。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入声商七调”。

  角

  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角”为五音之第三级,居“商”之次。古人以为,“角属木,民之象”。有以角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上声角七调”。在古代的调(式)中,有以角音为调之角调,或有以闰宫为角之角调。

  徵

  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徵”为五音之第四级,居“角”之次。古人以为,“徵属火,事之象”。有以徵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羽

  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羽”为五音之第五级,居“徵”之次。古人以为,“羽属水,物之象”。有以羽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平声羽七调”。

  变徵

  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角音与徵音之间的乐音。《史记·荆轲传》曰:“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宋人亦有称变为闰,曰闰徵。在十二律,通常指较徵音下一律之音(相当于#fa);也有较角音上一律之音(即清角,相当于fa),又《隋书·音乐志》引郑译与苏夔俱云“今……‘清乐’黄钟宫(均)以小吕(仲吕)为变徵”。有以变徵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隋书·音乐志》记载,苏夔曰:“每宫(均)应立五调(式),不闻更加变宫、变徵二调(式)为七调(式)。”郑译答之:“周有七音之律……今若不以‘二变’为调曲,则是冬夏声阙,四时不备。是故每宫(均)须立七调(式)。”众人从之。在宋张炎《词源·八十四调》十二宫(均)下,皆有七调(式),列“变徵”之“调式”。

  变宫

  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羽音与宫音之间的乐音。宋人有称其为“闰宫”者。在十二律,有指较宫音下一律之音(相当于si),如《后汉书·律历志》云:“黄钟为宫……应钟为变宫”;亦有较羽音上一律之音(相当于bsi),如《晋书·律历志》云“清角之调(音阶)以姑洗为宫,……太簇为变宫”。

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五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

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2、3、5、6 (宫、商、角、徵、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

相关介绍:

1宫:古人通常以“宫”音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音级,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宫”音为五音之主。

2商:五音的第二级音,为“商”音。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3角:“角”为五音之第三级,居“商”之次。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古人以为,“角属木,民之象”。有以角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4徵:“徵”为五音之第四级,居”角”之次。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古人以为,“徵属火,事之象”。有以徵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5羽:五音之第五级是“羽”音,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古人以为,“羽属水,物之象”。有以羽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扩展资料

相关特点:

五声音阶的特色在于,它没有半音阶音程,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

在五声音阶中,分别以不同的各音作为主音时,可构成不同的调式;调式名称是以阶名命名的。比如以第一级音“宫”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宫调式。以第二级音“商”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商调式,以第三级音“角”作为主音时,就称为角调式,余类推。

由于宫音和角音的大三度音程关系,所以在确认某段乐曲的宫音位置时,只要找出大三度的下方音,即此段乐曲的宫音。这种方法被称为“宫音定位”。

-五音

出自《灵枢·邪客》。指宫、商、角、徵、羽五音。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相当于现在的12356,即do、re、mi、sol、la

据《淮南子》中记载大禹治国,广开言路,采用广泛听取民意的理政方法,这就是五音听治,也有的文献称其为五音听政。五音指的是五种乐器,分别是钟 鼓 铎 石磬 鞀这五种乐器。

大禹在住地附近设置了五种乐器 让来访的老百姓使用传道的人击鼓,谕义的人敲钟,告事的人振铎,讲忧虑的人敲磬,有冤狱诉讼的人摇鞀,于是大禹就凭听这五种声音来处理事务。

《淮南子·汜论训》也记载了大禹五音听治时的勤政事迹说他“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馈”是食的意思,是指进食用饭,“捉发”是用手拧干头发,大禹吃一顿饭的时候,居然有十次停顿下来,接见来访的这些百姓。他沐浴的时候,洗一次澡呢,有三次把头发擦干竖起来,把它结起来,去接见来访的民众。不管什么民众只要你提建议,五音听政他都接受。

这样的一种治理方法,在我们后人看来可能是一个非常具有新意的,是一种非常独具匠心的治理模式。从这个治理模式中,可以看出古代人对于这个治理本身的重视,以及对于这个治理制度方面所做的这个良苦用心。

《艺文类聚》卷十一记载了大禹的一句话:“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而恐其留于吾门也。”大禹的这句话是说我不担心老百姓,停留在路上,反倒担心他们都停在我的门前,因为如果老百姓都停留在大禹的门前,说明他们的意见无法上达,他们的事务没能及时处理,我们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大禹建立五音听政的良苦用心,就是要广开言路,使民情上达,更加便捷顺畅和高效并且能使老百姓的事务和意见建议得到及时的处理。

五音听治应当是当时社会治理趋向制度化,文明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大禹死后百姓又拥戴他的儿子启担任国君,五音听治的制度得以继续实行,这位开创夏王朝的禹启盛世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和制度基础。

从五音听治这个故事里面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这种制度建设,这种政治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做法,当时已经开始了,而且虽然当时因为大禹时代还是中国文明刚起源不久的时代,还是比较简陋,但是它的核心精神,是不会过时的,它是超越时空的。

我们为什么要回顾历史呢?因为历史的经验,历史的一种文明的积淀,对我们今天,治国理政都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这种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

大禹为政,始终以民为贵,他真诚待民,谦恭虚心,非常勤政,与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有言“昔者禹见耕者五耦而式”,“抚式而小俛”。就是说,大禹每次遇见在田间耕作的人,他就站在车上手扶车前的横木,俯身向耕田的人表示致敬,大禹对德政非常推崇,对于有德之人更是尊敬有加。据《大戴礼记》记载:“大禹过十室之邑则下,为秉德之士存焉”。就是说他即便走过一个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只要听说有德高望重之人,他也要下车访问求教,表示慰问和敬意。

《墨子》引《夏书》曰:“禹七年水,此其离凶饿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禹一方面勤于治水,另一方面艰苦朴素,节衣缩食。把生产出来的财富积存起来,存到农民计存到群众家中,这样群众在生活上就不会忍饥挨饿,继续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大禹的节俭自律还体现在他对自己要求薄葬等方面。文献大多记载大禹陵就在浙江的会稽山,“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正是大禹精神的写照。在他死的时候,文献记载说棺椁是非常简单的,用很薄的一块桐木当棺材,用苇杆作为棺廓,挖几尺的一个小坑进行埋葬。

位于嵩山脚下的嵩阳书院,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四座书院之一。这里历来是读书人景仰的地方,也是历史上传播思想的重地。在先圣殿内依次安放着尧帝、大禹、周公的塑像。千百年来,这是当地人对曾经生活在这里,并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先人的敬仰和怀念。

大禹以他身先士卒,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和道德精髓,成为历朝历代的楷模,人们以不同的形式来纪念他,祭祀他,神州大地到处可见大禹的遗迹,他不再只是治水的大禹,而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千百年来,人们对大禹文化与精神的追求,寻觅和传承从来没有间断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48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