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貔貅的传说,饰品上带他有什么祝福潜台词?

求关于貔貅的传说,饰品上带他有什么祝福潜台词?,第1张

  饰品上带貔貅除了招财、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

  貔貅(拼音:pí xiū)别称“辟邪、天禄”,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汉族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貔貅有嘴无肛,能吞万物而不泄,只进不出、神通特异,故有招财进宝、吸纳四方之财的寓意,同时也有赶走邪气、带来好运的作用,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此外是龙、凤、龟、麒麟),称为招财神兽。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极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貔貅除了招财、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中国传统有装饰“貔貅”的习俗,貔貅寓意丰富,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古时候人们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

  传说典故如下:

  周武王

  貔貅是三百多万年以前生活在西藏、四川康定一带的西域猛兽,具有极强的搏击能力。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带着它打仗屡战屡胜。周武王见貔貅如此骁勇神奇,就给他封了一个官,官号为“云”。当时姜子牙发现貔貅每天食量惊人,却从不大小便。而它唯一的排泄系统就是从其全身的毛皮里分泌出一点点奇香无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动物闻到这种奇香后无不争先恐后,不由自主跑来争食,结果反被貔貅吃掉。

  朱元璋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从地下挖出一对貔貅,而貔貅乃龙王的九太子,故命人在灵谷寺的旁边建立貔貅殿供奉这一对貔貅。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修中山门,但国库无钱财,丞相刘伯温(也是风水师)建议朱元璋用貔貅来纳财,朱元璋听从在国门放一对世间最大的貔貅,结果两江士绅纷纷捐款,大动土木,场面宏大让朱元璋感慨万分,称道:大明臣民如此忠心,江山必然万载。

 

  貔貅,又称辟邪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通灵神兽。《小尔雅·广言》中说:“辟,除也。”顾名思义,是人们希望借助它的法力,驱走邪秽,破除不祥。《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群凶。”唐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今所见最早之貔貅形象的艺术作品上可追溯到汉代,多为带翼的四足兽,其造形可能传自西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貔貅的形象变得更加概括抽象,装饰意趣更浓。从现存的石刻及玉雕貔貅可以看出其外形极富曲线美,气韵连贯,昂首挺胸,张嘴吐舌,气宇轩昂。

  貔貅的形象自唐代以后较少出现,及至清代乾隆年间,由于乾隆皇帝好古,对古玉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痴迷与喜爱,我们可在当时宫廷所藏的数件古玉貔貅身上看到乾隆皇帝亲自授意刻于其上的御制年款及御制诗词,足可见对其的重视和喜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汉代玉貔貅,其包浆莹润,曾经深沁熟盘,貔貅的胸前刻有御制诗。其下配有双层紫檀木座,上层刻有“乾隆御玩”字样,下层刻有与貔貅胸前相同的御制诗,可见其曾为乾隆皇帝的心爱收藏。另一件汉代玉貔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其上阴刻“乙巳年乾隆御题”诗。在欣赏与赞美古物的同时,乾隆皇帝也命工匠参照汉魏及南北朝时貔貅神兽的形象制作新的“仿古”器物。

黑米是黑稻的加工产品,黑米外观长椭圆形,呈灰褐色和黑色,是非糯性稻米。黑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着“黑珍珠”的美称。黑米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有滋补身体、强身健体的作用。除此之外,民间还把黑米称作为“补血米”、“长寿米”,而且民间还有“逢黑必补”的功效,即有黑发的作用。但是黑米不像白米那样经过精加工,多半都是脱壳之后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因此口感没有白米那么细腻,粗糙的口感适合煮粥。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黑米煮粥的方法。

首先需要的材料如下:黑米、糯米、莲子、红枣、桂圆

具体制作的步骤如下:

1 把黑米淘洗干净后,要用清水浸泡一晚上以上,使黑米充分吸收水封而膨胀。莲子和糯米洗干净后浸泡两个小时即可,红枣和桂圆不用浸泡,洗干净即可。

2 在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把浸泡黑米的水也一同倒进去,这样可以保持黑米的营养成分。调至大火,把水烧开之后把黑米、糯米、莲子、桂圆一同倒进去,用勺子轻轻搅拌几下,然后就可以盖上锅盖,调至小火,大约煮30分钟即可。

3 之后加入红枣和桂圆,用勺子再次轻轻搅拌几下,要朝一个方向搅拌,这样可以使煮出来的粥更加粘稠好吃。在粥内加上少许油,可以防止粥水溢出,也可以让粥更加的香。继续用小火煮,大约是30分钟即可。

众所周知,黑米是很难煮的,要想把黑米粥煮的又烂又香是需要技术的,那么黑米粥要煮多久?怎么煮才会很稠?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黑米粥要煮多久 怎么煮才会很稠

1、黑米很难煮,建议泡一天再煮,一般黑米和水的比例是1∶45;

2、煮的时候要大火煮,最好打开锅盖,让饭自由翻滚,要不然会溢得到处都是紫黑色的水哦;

3、等水不会溢出后就转最小火慢慢焖,焖二十至三十分钟左右,煮出来的黑米粥又烂又香哦!

注意事项

食用黑米时,要用清水将米稍加掏洗,加入5-7倍的温热水浸泡1-3个小时,再配以用量为1/3的白米,文火煮2小时或用高压锅煮30分钟以上。

如果黑米粥中再加入适量的冰糖、红枣、白果、银耳、核桃仁、花生米等,营养价值更高,是四季进补的佳品。

黑米粥的各种饮食做法 黑米粥的做法一

煮粥材料:

黑米100克、红糖适量。

粥的做法:

1先将黑米洗净,在冷水里浸泡一段时间 ,约1-3小时;

2放入锅内加清水煮粥,待粥煮至浓稠时,放入红糖,改用小火熬煮1小时。

粥的特点:

柔腻可口。

温馨提示:

1最好别用微波炉热,黑米粥很粘,不容易均匀受热,还容易糊了。

2做好后一次性食用,再次加热食用的话会变质。

黑米粥的做法二

煮粥材料:

黑米,莲米,苡仁,芡实,花仁,桃仁,百合,蜜樱桃,瓜元,红枣。

粥的做法:

1桃仁去皮切丁,瓜元切丁,红枣去核,莲米、苡仁、芡实、花仁、百合用水涨发待用;

2黑米用清水洗净,加少量紫糯米放入锅中,加清水烧沸,将其它料放入,移小火上煮约2小时,煮时注意不时用勺搅动,以免糊锅;

3待质浓糯软时放入压碎的冰糖,糖溶化后装碗即成。

风味特点:

八宝黑米粥色紫黑,质软糯,味甜香。

黑米粥的做法三

煮粥材料:

黑米,粳米,黄豆,银耳,红枣,芝麻。

粥的做法:

1黄豆用温水浸泡1小时、换水洗净,银耳泡软后摘去老蒂,红枣去核;

2先将黑米与粳米一起放入清水中淘洗干净,加清水适量,煮约1小时后,加入黄豆、红枣及洗净的芝麻,继续煮约30分钟即可。

黑米粥非常好喝 配上几颗红枣 枸杞 放点糖

淡淡的甜味 配上黑米天然的香气 熬的恰到火候 所以粥底浓郁且粘稠

以前小成妹不太爱喝甜味的粥 只喜欢喝皮蛋瘦肉粥啊 青菜粥这些

但是有一次喝到黑米粥之后 就疯狂爱上了

特别是吃早餐

甜甜的一碗粥 搭配包子

多重味觉 不会单一 不会觉得无聊

营养价值又高 黑米粥真的太棒了

好了好了 废话不多说了 下面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配的黑米粥的方子

大家跟着滑下来看看吧

功效: 黑米性平味甘,含15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能益肝补脾,养胃滋肾,为进补佳粮。此粥适用于 肝肾虚损,妇女产后体虚。

小成妹TIPS: 一定要提前泡哦 实不相瞒 小成妹第一次做的时候 没有提前泡 导致黑米怎么煮都 煮不糯软 黑米不比大米 一定要提前泡!重要的事 说四十遍!上班族忙碌的话 可以 提前晚上泡啊 早上直接丢进锅里煮了 很方便的

黑米和白米一样,是适合食用的大米类型。它外表黑亮,较白米而言,营养更为丰富。黑米中含蛋白质,脂肪,钙,镁,铁,锌,维E,B族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健脾养胃,补气益气,滋阴补血的功效。也因如此,黑字米还有“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

关于黑米怎么煮这个问题,嗯,看你是想煮饭,还是煮粥了。

黑米煮饭:

我自个煮黑米饭时,一般都会是黑米白米混在一起来煮,中和一下营养,也中和一下口感。毕竟,黑米虽好,但口感还是不及白米软嘛。

怎么煮呢?首先一个就不用说了,先用清水淘洗干净。在洗的这个过程中,洗米水会有点点变色,这个是正常现象,不用管,直接把米洗个两三次。米洗好后用煮饭需要的用量的清水,浸泡。泡的时间不一定,冬天时我会中午吃完就把晚上的米洗好泡上,晚上直接煮。夏天的话,基本我也会提前泡个半小时左右。

米泡好后,用泡米的水来蒸饭。蒸这个过程就不用说了,按自家电饭锅的习惯来做就好了。如果想让煮好的黑米饭更香点,摁下煮饭键前往米里滴几滴芝麻香油也很好。

然后,待电饭锅结束工作,一锅黑米饭就煮好了。

除了煮饭外,我还喜欢用黑米煮米粥或米糊。

还是老规矩,不只是用黑米,而是在黑米中再混点其它五谷杂粮甚至坚果。我常放的,有大米,糯米,红米,燕麦,小米,花生,核桃,芝麻等。不拘用哪几种,反正家里有啥就放啥,捸着啥就放啥。

煮黑米糊也是先泡再煮,一般米糊我是早上吃,所以提前一天晚上就洗好放冰箱泡上,等第二天早上起床煮,或者晚上放电饭锅里预约煮粥,很容易黑米粥就做好了。

如果想喝米糊,把煮好米糊用料理机打碎就好。或者,直接把黑米及其它杂粮泡好后放进有米糊功能的豆浆机,破壁机里煮熟更简单。

好了,以上,希望能抛砖引玉,给你灵感,祝吃的愉快!

黑米多半在脱壳之后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这种口感较粗的黑米适合用来煮粥。煮粥前先浸泡,充分吸收水分。泡米用的水要与米同煮,以保存其中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做成点心、汤圆、粽子、面包等。是很好的滋补粗粮,黑米又被喻为“贡米”“药米”之称。

黑米的表皮较厚,要煮之前一般都是要先吧黑米放置在水中浸泡8到10个小时,再煮就比较容易煮熟了。

推荐黑米和其他粗粮搭配煮粥有益身体,如糯米、红豆、花生、桂圆肉、红枣、连子、芡实、冰糖,加上黑米就可以制作成香喷喷的黑米八宝粥了!

为你介绍要怎样处理黑米,才会让做熟后的黑米吃起来很软又香

黑米是非常有营养的滋补食品,人们常用来自补元气。如产后虚弱、大病初愈,还有平常生活保养身体,人们都爱用黑米来加以调养。但是,由于黑米质地坚硬,其初皮又很厚,所以煮食黑米如果方法不得当,吃起来就很硬,一点也不柔软,口感相当不好。那么,要怎样处理黑米以后,我们做出来的黑米饭才会吃起来柔软可口,让老年人和孩子吃起来也香软爱吃呢?

首先,我们在做黑米饭之前,不管熬粥还是做黑米干饭,我们都要把黑米放在清水中浸泡一个晚上,然后再把它捞出来煮食。同时,在煮的过程中,要先大火把米烧开,然后再用中火煨制,最后再改成小火慢慢的煮。经过这样的煮法,黑米回软烂香酥,非常可口。如果是做黑米干饭,那掺的水就要比平常做饭的水稍稍多点,等米锅开了以后,千万不要揭锅盖,这很重要!然后关小火量,以不冒出锅为原则,再继续煮。做黑米饭最好用黑陶锅,这样营养成分不会丢失,而且更会美味。如果是用电饭煲和高压锅煮黑米饭,那煮的时间要长一些并且在饭好关火后,还要密闭焖十几二十分钟。这样,黑米饭也就软烂香酥好吃了。只要像这样做出来的黑米饭,那一定是柔软美味的。即使做八宝粥,只要里面加了黑米,那也要在煮制的过程中时间长一些,慢慢地熬制。只要时间和火候到了,美味有营养的黑米饭就有你任意品尝了。

请注意:泡黑米的水一定不要倒掉!里面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把面上清凉的泡米水用来煮黑米饭,这样你吃到的黑米饭会更有营养价值。

需要材料-

黑豆用清水洗净。

黑米、红枣洗净。

山药洗净切小块。

砂锅中放入适量水,放入山药、红枣、黑米、黑豆。

大火煮开

转小火煮1小时。

盛入碗中。

开吃了,好吃。

煲粥一定要小火

1选锅很重要。现在吃滋补食品的人越来越多,所以许多家庭现在都备有炖盅。我用的是苏泊尔电压力,炖盅并不适合熬黑米粥的。黑米属于糙米,表皮比普通米更粗厚,炖盅内部因为不能剧烈翻滚,所以始终很难熬烂,熬再久也是清汤寡水的。

2淘洗。天然黑米淘洗时,一遇水会呈紫红色,这是花青素的重要成分,我自已的米知道保证无染色无添加,所以我都没有淘洗,避免维生素B族流失。

天然黑米不是颗颗都漆黑,而是有部分是棕黑色,如果之前买的米全部统一黑色就该怀疑是染色米了。

3泡米很关键。由于黑米表层坚硬,如果是普通锅煮,建议用温水泡发10个小时以上,如果是夏天请先择放冰箱里泡发,泡米水请不要倒掉,营养都在里面的。还有种办法就是淘洗后放冰箱冷冻室速冻,熬煮时急速遇热,米粒会迅速裂开,从而快速煮烂。锅里水开才下黑米,米是凉的,倒进开水里遇热膨胀。

黑米是一种药食兼备的粗粮,据现代医学证明,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补胃,养肝明目,补血益气等功效。由此可见食用黑米对身体 健康 很有益处! 下面教大家如何快速熬制营养又好吃的黑米粥! 这道黑米粥有很好补血养颜的功效,特别适合气血不足,贫血等人食用!

材料:

黑米、红豆、花生,红枣3个、冰糖

做法:

1,黑米,红豆、花生洗干净,提前浸泡一夜。

2,红枣去核,与黑米,红豆、花生一起放入电饭煲中,加入清水,冰糖,按下煮粥健,煮制一个小时即可。

分享要点:

1,大家也可以加入适量大米一起做。

2,如果用高压锅来,煮40分钟即可。

3,不喜欢吃甜的,可以煮熟后,加少许盐。

答:黑米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好的食材,可以制作米糊、米饭、煮粥,下面具体说明。

一、黑米的营养价值:

黑米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另外还有钙、磷、钾、镁、铁、锌等多种营养元素,黑米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中医营养学角度讲黑米有非常好的滋补效果,美容养颜,补气血,健脾胃。

二、以下推荐几种非常简单又好的营养操作方法:

①快捷营养早餐:黑米红枣糊

黑米70g浸泡一夜,红枣3-5个去核切碎。放入破壁机中即可。

营养分析:女性因月经会增加身体气血的流失,黑米红枣米糊非常适合女性放在早餐作为日常的保健食用,味道香甜,而且简单方便。

②营养五谷粥

可以煮粥来进行食用,可以与红豆、黑豆、黄豆、绿豆共同浸泡后,放入

多放一些黑米口感更好。黑米120g,红豆80g,黄豆80g,绿豆80g ,黑豆80g

可以用电压力锅或者是电饭煲的煮粥键进行烹调。

③黑米白米饭

米饭中增加了食物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饱腹感更强,非常适合减重瘦身的人群食用。

黑米120g,大米240g可以黑米开水浸泡2-3小时,然后与大米共同放入电饭煲中,或者是黑米提前煮一会儿也可以,口感会更软,黑米提前煮15-20分钟即可。

温馨提示:合理膳食及 健康 的生活方式是 健康 的基石,但食物营养、生活方式干预,以及本文内容均不得取代药物及医院医生的诊断治疗,为了确保您的 健康 ,提醒所有的朋友在进行任何与疾病相关的治疗及干预,请到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祝您 健康 !

志·卷二十四

脱脱、阿鲁图等

◎律历四

道体为一,天地之元,万物之祖也。散而为气,则有阴有阳;动而为数,则有奇有偶;凝而为形,则有刚有柔;发而为声,则有清有浊,其著见而为器,则有律、有吕。凡礼乐、刑法、权衡、度量皆出于是。自周衰乐坏,而律吕候气之法不传。西汉刘歆、扬雄之徒,仅存其说。京房作准以代律,分六十声,始于南事,终于去灭。然声细而难分,世不能用。历晋及隋、唐,律法微隐。《宋史》止载律吕大数,不获其详。今掇仁宗论律及诸儒言钟律者记于篇,以补续旧学之阙。

仁宗著《景祐乐髓新经》,凡六篇,述七宗二变及管分阴阳、剖析清浊,归之于本律。次及间声,合古今之乐,参之以六壬遁甲。

其一、释十二均,曰:"黄钟之宫为子、为神后、为土、为鸡缓、为正宫调,太簇商为寅、为功曹、为金、为般颉、为大石调,姑洗角为辰、为天刚、为木、为嗢没斯、为小石角,林钟征为未、为小吉、为火、为云汉、为黄钟征,南吕羽为酉,为从魁、为水、为滴、为般涉调,应钟变宫为亥、为登明、为日、为密、为中管黄钟宫,蕤宾变征为午、为胜先、为月、为莫、为应钟征。大吕之宫为大吉、为高宫,夹钟商为大冲、为高大石,仲吕角为太一、为中管小石调,夷则征为传送、为大吕征,无射羽为河魁、为高般涉,黄钟变宫为正宫调,林钟变征为黄钟征。太簇之宫为中管高宫,姑洗商为高大石,蕤宾角为歇指角,南吕征为太簇征,应钟羽为中管高般涉,大吕变宫为高宫,夷则变征为大吕征。夹钟之宫为中吕宫,仲吕商为双调,林钟角在今乐亦为林钟角,无射征为夹钟征,黄钟羽为中吕调,太簇变宫为中管高宫,南吕变征为太簇征。姑洗之宫为中管中吕宫,蕤宾商为中管商调,夷则角为中管林钟角,应钟征为姑洗征,大吕羽为中管中吕调,夹钟变宫为中吕宫,无射变征为夹钟征。仲吕之宫为道调宫,林钟商为小石调,南吕角为越调,黄钟征为中吕征,太簇羽为平调,姑洗变宫为中管中吕宫,应钟变征为姑洗征。蕤宾之宫为中管道调宫,夷则商为中管小石调,无射角为中管越调,大吕征为蕤宾征,夹钟羽为中管平调,中吕变宫为道调宫,黄钟变征为仲吕征,林钟之宫为南吕宫,南吕商为歇指调,应钟角为大石调,太簇微为林钟征,姑洗羽为高平调,蕤宾变宫为中管道调宫,大吕变征为蕤宾征。夷则之宫为仙吕,无射商为林钟商,黄钟角为高大石调,夹钟征为夷则征,仲吕羽为仙吕调,林钟变宫为南吕宫,太簇变征为林钟征。南吕之宫为中管仙吕宫,应钟商为中管林钟商,大吕角为中管高大石角,姑洗征为南吕征,蕤宾羽为中管仙吕调,夷则变宫为仙吕宫,夹钟变征为夷则征。无射之宫为黄钟宫,黄钟商为越调,太簇角为变角,仲吕征为无射征,林钟羽为黄钟羽,南吕变宫为中管仙吕宫,姑洗变征为南吕征。应钟之宫为中管黄钟宫,大吕商为中管越调,夹钟角为中管双角,蕤宾征为应钟征,夷则羽为中管黄钟羽,无射变宫为黄钟宫,仲吕变征为无射征。"

二、明所主事,调五声为五行、五事、四时、五帝、五神、五岳、五味、五色,为生数一二三四五、成数六七八九十,为五藏、五官及五星。

三、辩音声,曰:"宫声沈厚粗大而下,为君,声调则国安,乱则荒而危。合口通音谓之宫,其声雄洪,属平声,西域言'婆陀力'。(一曰婆陀力。)商声劲凝明达,上而下归于中,为臣,声调则刑法不作,威令行,乱则其宫坏。开口吐声谓之商,音将将、仓仓然,西域言'稽识'。'稽识',犹长声也。角声长而通彻,中平而正,为民,声调则四民安,乱则人怨。声出齿间谓之角,喔喔、确确然,西域言'沙识',犹质直声也。征声抑扬流利,从下而上归于中,为事,声调则百事理,乱则事隳。齿合而唇启谓之征,倚倚、嚱嚱然,西域言'沙腊'。'沙腊',和也。羽声喓喓而远彻,细小而高,为物,声调则仓禀实、庶物备,乱则匮竭。齿开唇聚谓之羽,诩、雨、酗、芋然。西域言'般瞻'。变宫,西域言'侯利箑',犹言'斛律'声也。变征声,西域言'沙侯加滥',犹应声也。"

其四、明律吕相生,祭天地宗庙,配律阳之数,曰:"太空,育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也。分为七政,阳数七,所以齐律吕、均节度,不可加减也。以育六甲,六甲,天之使,行风雹,䇲鬼神。为岁日时有善恶,故为九宫。九者,阳数变化之道也。为四正卦、五行、十乾,阴阳错综,律吕相叶,命宫而商者应,修下而高者降,下生隔八,上生隔六,皆图于左。"

其五、著十二管短长。

其六、出度量衡,辩古今尺龠。律吕真声,本阴阳之气,可以感格天地,在于符合尺寸短长,宜因声以定之。因声定律,则庶几为得;以尺定声,则乖隔甚矣。

初,冯元等上《新修景祐广乐记》时,郑保信、阮逸、胡瑗等奏造钟律,诏翰林学士丁度、知制诰胥偃、右司谏高若讷、韩琦,取保信、逸、瑗等钟律详考得失。度等上议曰:"保信所制尺,用上党秬黍圆者一黍之长,累而成尺。律管一,据尺裁九十黍之长,空径三分,空围九分,容秬黍千二百。遂用黍长为分,再累成尺,校保信尺、律不同。其龠、合、升、斗深阔,推以算法,类皆差舛,不合周、汉量法。逸、瑗所制,亦上党秬黍中者累广求尺,制黄钟之律。今用再累成尺,比逸、瑗所制,又复不同。至于律管、龠、合升、斗、斛、豆、区、鬴亦率类是。盖黍有圆长、大小而保信所用者圆黍,又首尾相衔,逸等止用大者,故再考之即不同。尺既有差,故难以定钟、磬。谨详古今之制,自晋至隋,累黍之法,但求尺裁管,不以权量参校,故历代黄钟之管容黍之数不同。惟后周掘地得古玉斗,据斗造律,兼制权量,亦不同周、汉制度。故《汉志》有备数、和声、审度、嘉量、权衡之说,悉起于黄钟。今欲数器之制参互无失,则《班志》积分之法为近。逸等以大黍累尺、小黍实龠,自戾本法。保信黍尺以长为分,虽合后魏公孙崇所说,然当时已不施用,况保信今尺以圆黍累之,及首尾相衔,有与实龠之黍再累成尺不同。其量器,分寸既不合古,即权衡之法不可独用。"诏悉罢之。

又诏度等详定太府寺并保信、逸、瑗所制尺,度等言:

尺度之兴尚矣,《周官》璧羡以起度,(广径八寸,袤一尺。)《礼记》布手为尺,《淮南子》十二粟为一寸,《孙子》十厘为分,十分为寸,虽存异说,其可适从。《汉志》,元始中,召天下通知钟律者百余人,使刘歆典领之。是时,周灭二百余年,古之律度当有考者。以歆之博贯艺文,晓达历算,有所制作,宜不凡近。其审度之法云:"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先儒训解经籍多引以为义,历世祖袭,著之定法。然而岁有丰俭,地有硗肥,就令一岁之中,一境之内,取以校验,亦复不齐。是盖天物之生,理难均一,古之立法,存其大概尔。故前代制尺,非特累黍,必求古雅之器以杂校焉。晋泰始十年,荀勖等校定尺度,以调钟律,是为晋之前尺。勖等以古物七品勘之,一曰姑洗玉律,二曰小吕玉律,三曰西京铜望臬,四曰金错望臬,五曰铜斛,六曰古钱,七曰建武铜尺。当时以勖尺揆校古器,与本铭尺寸无差,前史称其用意精密。《隋志》所载诸代尺度,十有五等,然以晋之前尺为本,以其与姬周之尺、刘歆铜斛尺、建武铜尺相合。

窃惟周、汉二代,享年永久,圣贤制作,可取则焉。而隋氏销毁金石,典正之物,罕复存者。夫古物之有分寸,明著史籍,可以酬验者,惟有法钱而已。周之圜法,历载旷远,莫得而详。秦之半两,实重八铢;汉初四铢,其文亦曰半两。孝武之世始行五铢,下暨隋朝,多以五铢为号,既历代尺度屡改,故大小轻重鲜有同者,惟刘歆置铜斛。世之所铸错刀并大泉五十,王莽天凤元年改铸货布、货泉之类,不闻后世复有两者。臣等检详《汉志》、《通典》、《唐六典》云:"大泉五十,重十二铢,径一寸二分。错刀环如大泉,身形如刀,长二寸。货布重二十五铢,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广八分,足股长八分,间广二分,围好径二分半。货泉重五铢,径一寸。"今以大泉、错刀、货布、货泉四物相参校,分寸正同。或有大小轻重与本志微差者,盖当时盗铸既多,不必皆中法度,但当较其首足、肉好长广、分寸,皆合正史者用之,则铜斛之尺从可知矣。况经籍制度皆起周世,以刘歆术业之博,祖冲之算数之妙,荀勖揆较之详密,校之既合周尺,则最为可法。兼详隋牛弘等议,称后周太祖敕苏绰造铁尺,与宋尺同,以调中律,以均田度地。唐祖孝孙云,隋平陈之后,废周玉尺,用此铁尺律,然比晋前尺长六分四牦。今司天监影表尺,和岘所谓西京铜望臬者,盖以其洛都旧物也。(晋荀勖所用西京铜望臬者,盖西汉之物,和岘谓洛阳为西京,乃唐东都尔。)今以货布、错刀、货泉、大泉等校之,则景表尺长六分有奇,略合宋、周、隋之尺。由此论之,铜斛、货布等尺寸昭然可验。有唐享国三百年,其间制作法度,虽未逮周、汉,然亦可谓治安之世矣。

今朝廷必求尺之中,当依汉钱分寸。若以为太祖膺图受禅,创制垂法,尝诏和岘等用影表尺与典修金石,七十年间,荐之郊庙,稽合唐制,以示诒谋,则可且依影表旧尺,俟有妙达钟律之学者,俾考正之,以从周、汉之制。王朴律准尺比汉钱尺寸长二分有奇,比影表尺短四分,既前代未尝施用,复经太祖朝更易。其逸、瑗、保信及照所用太府寺等尺,其制弥长,出古远甚,又逸进《周礼度量法议》,欲且铸嘉量,然后取尺度权衡,其说疏舛,不可依用。谨考旧文,再造影表尺一、校汉钱尺二并大泉、错刀、货布、货泉总十七枚上进。

诏度等以钱尺、影表尺各造律管,比验逸、瑗并太常新旧钟磬,考定音之高下以闻。

度等言:"前承诏考太常等四尺,定可用者,止按典故及以《汉志》古钱分寸参校影表尺,略合宋、周、隋之尺,谓宜准影表尺施用。今被旨造律管验音高下,非素所习,乞别诏晓音者总领校定。"诏乃罢之。而若讷卒用汉货泉度尺寸,依《隋书》定尺十五种上之,藏于太常寺:一、周尺,与《汉志》刘歆铜斛尺、后汉建武中铜尺、晋前尺同;二、晋田父玉尺,与梁法尺同,比晋前尺为一尺七牦;三、梁表尺,比晋前尺为一尺二分二牦一毫有奇;四、汉官尺,比晋前尺为一尺三分七毫;五、魏尺,杜夔之所用也,比晋前尺为一尺四分七牦;六、晋后尺,晋江东用之,比晋前尺为一尺六分三厘;七、魏前尺,比晋前尺为一尺一寸七厘;八、中尺,比晋前尺为一尺二寸一分一厘;九、后尺,同隋开皇尺、周氏尺,比晋前尺为一尺二寸八分一厘;十、东魏后尺,比晋前尺为一尺三寸八毫;十一、蔡邕铜龠尺,同后周玉尺,比晋前尺为一尺一寸五分八厘;十二、宋氏尺,与钱乐之浑天仪尺、后周铁尺同。比晋前尺为一尺六分四厘;十三、太府寺铁尺,制大乐所裁造尺也;十四、杂尺,刘曜浑仪土圭尺也,比晋前尺为一尺五分;十五、梁朝俗尺,比晋前尺为一尺七分一厘。太常所掌,又有后周王朴律准尺,比晋前尺长二分一厘,比梁表尺短一厘;有司天监影表尺,比晋前尺长六分三厘,同晋后尺;有中黍尺,亦制乐所新造也。

其后宋祁、田况荐益州进士房庶晓音,祁上其《乐书补亡》三卷,召诣阙。庶自言赏得古本《汉志》,云:'度起于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起,积一千二百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今文脱'之起积一千二百黍'八字,故自前世以来,累黍为尺以制律,是律生于尺,尺非起于黄钟也。且《汉志》'一为一分'者,盖九十分之一,后儒误以一黍为分,其法非是。当以秬黍中者一千二百实管中,黍尽,得九十分,为黄钟之长,九寸加一以为尺,则律定矣。"直秘阁范镇是之,乃为言曰:"照以纵黍累尺,管空径三分,容黍千七百三十;瑗以横黍累尺,管容黍一千二百,而空径三分四厘六毫:是皆以尺生律,不合古法。今庶所言,实千二百黍于管。以为黄钟之长,就取三分以为空径,则无容受不合之差,校前二说为是。盖累黍为尺,始失之于《隋书》,当时议者以其容受不合,弃而不用。及隋平陈,得古乐器,高祖闻而叹曰:'华夏旧声也!'遂传用之。至唐祖孝孙、张文收,号称知音,亦不能更造尺律,止沿隋之古乐,制定声器。朝廷久以钟律未正,屡下诏书,博访群议,冀有所获。今庶所言,以律生尺,诚众论所不及,请如其法,试造尺律,更以古器参考,当得其真。"乃诏王洙与镇同于修制所如庶说造律、尺、龠:律径三分,围九分,长九十分;龠径九分,深一寸;尺起黄钟之长加十分,而律容千二百黍。初,庶言太常乐高古乐五律,比律成,才下三律,以为今所用黍,非古所谓一稃二米黍也。尺比横黍所累者,长一寸四分。

庶又言:"古有五音,而今无正征音。国家以火德王,征属火,不宜阙。今以五行镟相生法,得征音。"又言:"《尚书》'同律、度、量、衡',所以齐一风俗。今太常、教坊、钧容及天下州县,各自为律,非《书》同律之义。且古者帝王巡狩方岳,必考礼乐同异,以行诛赏。谓宜颁格律,自京师及州县,毋容辄异,有擅高下者论之。"帝召辅臣观庶所进律尺、龠,又令庶自陈其法,因问律吕镟相为宫事,令撰图以进。其说以五正、二变配五音,迭相为主,衍之成八十四调。旧以宫、征、商、羽、角五音,次第配七声,然后加变宫、变征二声,以足其数。推以镟相生之法谓五行相戾非是,当改变征为变羽,易变为闰,随音加之,则十二月各以其律为宫,而五行相生,终始无穷。诏以其图送详定所。庶又论吹律以听军声者,谓以五行逆顺,可以知吉凶,先儒之说略矣。

是时瑗、逸制乐有定议,乃补庶试秘书省校书郎,遣之。镇为论于执政曰:

今律之与尺所以不得其真,累黍为之也。累黍为之者,史之脱文也。古人岂以难晓不合之法,书之于史,以为后世惑乎?殆不然也。易晓而必合也,房庶之法是矣。今庶自言其法,依古以律而起尺,其长与空径、与容受、与一千二百黍之数,无不合之差。诚如庶言,此至真之法也。

且黄钟之实一千二百黍,积实分八百一十,于算法圆积之,则空径三分,围九分,长九十分,积实八百一十分,此古律也。律体本圆。圆积之是也。今律方积之,则空径三分四厘六毫,比古大矣。故围十分三厘八毫,而其长止七十六分二厘,积实亦八百一十分。律体本不方,方积之,非也。其空径三分,围九分,长九十分,积实八百一十分,非外来者也,皆起于律也。以一黍而起于尺,与一千二百黍之起于律,皆取于黍。今议者独于律则谓之索虚而求分,亦非也。其空径三分,围九分,长九十分之起于律,与空径三分四厘六毫,围十分三厘八毫,长七十六分二厘之起于尺,古今之法,疏密之课,其不同较然可见,何所疑哉?若以谓工作既久而复改为,则淹引岁月,计费益广,又非朝廷制作之意也。其淹久而计费广者,为之不敏也。今庶言太常乐无姑洗、夹钟、太簇等数律,就令其律与其说相应,钟磬每编才易数三,因旧而新,敏而为之,则旬月功可也,又向淹久而广费哉?

执政不听。

四年,镇又上书曰:

陛下制乐以事天地、宗庙,以扬祖宗之休,兹盛德之事也。然自下诏以来,及今三年,有司之论纷然未决,盖由不议其本而争其末也。窃惟乐者,和气也。发和气者,声音也。声音之生,生于无形,故古人以有形之物传其法,俾后人参考之,然后无形之声音得而和气可道也。有形者,秬黍也,律也,尺也,龠也,鬴也,斛也,算数也,权衡也,钟也,磬也,是十者必相合而不相戾,然后为得,今皆相戾而不相合,则为非是矣。有形之物非是,而欲求无形之声音和,安可得哉?谨条十者非是之验,惟裁择焉!

按《诗》"诞降嘉种,维秬维秠。"诞降者,天降之也。许慎云:"秬,一稃二米。"又云:"一秬二米。"后汉任城县产秬黍二斛八斗,实皆二米,史官载之,以为嘉瑞。又古人以秬黍为酒者,谓之秬鬯。宗庙降神,惟用一尊;诸侯有功,惟赐一卣,以明天降之物,世不常有而可贵也。今秬黍取之民间者,动至数百斛,秬皆一米,河东之人谓之黑米。设有真黍,以为取数至多,不敢送官,此秬黍为非是,一也。

又按先儒皆言律空径三分,围九分,长九十分,容千二百黍,积实八百一十分。今律空径三分四厘六毫,围十分二厘八毫,是为九分外大其一分三厘八毫,而后容千二百黍,除其围广,则其长止七十六分二厘矣。说者谓四厘六毫为方分,古者以竹为律,竹形本圆,今以方分置算,此律之为非是,二也。

又按《汉书》,分、寸、尺、丈、引本起黄钟之长,又云九十分黄钟之长者,据千二百黍而言也。千二百黍之施于量,则曰黄钟之龠;施于权衡,则曰黄钟之重;施于尺,则曰黄钟之长。今遗千二百之数,而以百黍为尺,又不起于黄钟,此尺之为非是,三也。

又按《汉书》言龠,其状似爵,爵谓爵琖,其体正圆。故龠当圆径九分,深十分,容千二百黍,积实八百一十分,与律分正同。今龠乃方一寸,深八分一厘,容千二百黍,是亦以方分置算者,此龠之非是,四也。

又按《周礼》鬴法:方尺,圆其外;深尺,容六斗四升。方尺者,八寸之尺也;深尺者,十寸之尺也。何以知尺有八寸、十寸之别?按《周礼》:"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璧羡之制,长十寸,广八寸,同谓之度尺。以为尺,则八寸、十寸俱为尺矣。又《王制》云:"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六尺四寸为步。"八尺者,八寸之尺也;六尺四寸者,十寸之尺也。同谓之周尺者,是周用八寸、十寸尺明矣。故知八寸尺为鬴之方,十寸尺为鬴之深,而容六斗四升,千二百八十龠也。积实一百三万六千八百分。今鬴方尺,积千寸,此鬴之非是,五也。

又按《汉书》斛法:方尺,圆其外,容十斗,旁有庣焉。当隋时,汉斛尚在,故《隋书》载其铭曰:"律嘉量斛,方尺圆其外,庣旁九厘五毫,幂百六十二寸,深尺,容一斛。"今斛方尺,深一尺六寸二分,此斛之非是,六也。

又按算法,圆分谓之径围,方分谓之方斜,所谓"径三、围九、方五、斜七"是也。今圆分而以方法算之,此算数非是,七也。

又按权衡者,起千二百黍而立法也。周之鬴,其重一钧,声中黄钟;汉之斛,其重二钧,声中黄钟。鬴、斛之制,有容受,有尺寸,又取其轻重者,欲见薄厚之法,以考其声也。今黍之轻重未真,此权衡为非是,八也。

又按:"凫氏为钟:大钟十分,其鼓间之,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钲间之,以其一为之厚。"今无大小薄厚,而一以黄钟为率,此钟之非是,九也。

又按:"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为一,股为二,鼓为三。"盖各以其律之长短为法也。今亦以黄钟为率,而无长短厚薄之别,此磬之非是,十也。

前此者,皆有形之物也,可见者也。使其一不合,则未可以为法,况十者之皆相戾乎?臣固知其无形之声音不可得而和也。请以臣章下有司,问黍之二米与一米孰是?律之空径三分与三分四厘六毫孰是?律之起尺与尺之起律孰是?龠之圆制与方制孰是?鬴之方尺圆其外,深尺与方尺孰是?斛之方尺圆其外,庣旁九厘五毫与方尺深尺六寸二分孰是?算数之以圆分与方分孰是?权衡之重以二米秬黍与一米孰是?钟磬依古法有大小、轻重、长短、薄厚而中律孰是?是不是定,然后制龠、合、升、斗、鬴、斛以校其容受;容受合,然后下诏以求真黍;真黍至,然后可以为量、为钟磬;量与钟磬合于律,然后可以为乐也。今尺律本末未定,而详定、修制二局工作之费无虑千万计矣,此议者所以云云也。然议者不言有司论议依违不决,而愿谓作乐为过举,又言当今宜先政令而礼乐非所急,此臣之所大惑也。傥使有司合礼乐之论,是其所是,非其所非,陛下亲临决之,顾于政令不已大乎。

昔汉儒议盐铁,后世传《盐铁论》。方今定雅乐以求废坠之法,而有司论议不著盛德之事,后世将何考焉?顾令有司,人人各以经史论议条上,合为一书,则孰敢不自竭尽,以副陛下之意?如以臣议为然,伏请权罢详定、修制二局,俟真黍至,然后为乐,则必得至当而无事于浮费也。

诏送详定所。镇说自谓得古法,后司马光数与之论难,以为弗合。世鲜钟律之学,卒莫辩其是非焉。

宋兴百余年,司天数改历,其说曰:"历者岁之积。岁者月之积,月者日之积,日者分之积,又推余分置闰,以定四时,非博学妙思弗能考也。夫天体之运,星辰之动,未始有穷,而度以一法,是以久则差,差则敝而不可用,历之所以数改造也。物铢铢而较之,至石必差,况于无形之数哉?"乾兴初,议改历,命司天役人张奎运算,其术以八千为日法,一千九百五十八为半分,四千二百九十九为朔,距乾兴元年壬戌,岁三千九百万六千六百五十八为积年。诏以奎补保章正。又推择学者楚衍与历官宋行古集天章阁,诏内侍金克隆监造历,至天圣元年八月成,率以一万五百九十为枢法,得九钜万数。既上奏,诏翰林学士晏殊制序而施行焉,命曰《崇天历》。历法曰演纪上元甲子,距天圣二年甲子,岁积九千七百五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上考往古,岁减一算;下验将来,岁加一算。)

步气朔

《崇天》枢法:一万五百九十。

岁周:三百八十六万七千九百四十。

岁余:五万五千五百四十。

气策:一十五、余五千三百一十四、秒六。

朔实:三十一万二千七百二十九。

岁闰:一十一万五千一百九十二。

朔策:二十九、余五千六百一十九。

望策:一十四、余八千一百四、秒一十八。

弦策:七、余四千五十二、秒九。

中盈分:四千六百二十八、秒一十二。

朔虚分:四千九百七十一。

闰限:三十万三千一百二十九、秒二十四。

秒法:三十六。

旬周:六十三万五千四百。

纪法:六十。

推天正冬至:置距所求积年,以岁周乘之,为气积分;满旬周去之,不尽,以枢法约之为大余,不满为小余。大余命甲子,算外,即所求年天正冬至日辰及余。(若以后合用约分,即以枢法退除为分秒,各以一百为母。)

求次气:置天正冬至大、小余,以气策秒累加之,秒盈秒法从小余,小余满枢法从大余,满纪法去之,不尽,命甲子,算外,即各得次气日辰及余秒。

推天正十一月经朔:置天正冬至气积分,朔实去之,不尽为闰余;以减天正冬至气积分,为天正十一月经朔加时积分;满旬周去之,不尽,以枢法约之为大余,不满为小余。大余命甲子,算外,即所求年天正十一月经朔日辰及余。

求弦望及次朔经日:置天正十一月经朔大、小余,以弦策累加之,去命如前,即各弦、望及次朔经日及余秒。

求没日:置有没之气小余,三百六十乘之,其秒进一位,从之,用减岁周,余满岁余为日,不满为余。命其气初日,算外,即其气没日日辰。(凡二十四气小余满八千二百六十五、秒三十以上为有没之气。)

求减日:置有减经朔小余,三十乘之,满朔虚分为日,不满为余。命经朔初日,算外,即为其朔减日日辰。(凡经朔小余不满朔虚分为有减之朔。)

步发敛

候策:五、余七百七十一、秒一十四。

卦策:六、余九百二十五、秒二十四。

土王策:三、余四百六十二、秒三十。

辰法:八百八十二半。

刻法:一千五十九。

秒法:三十六。

推七十二候:各因中节大、小余命之,为其气初候日也;以候策加之,为次候;又加之,为末候。

求六十四卦:各因中气大、小余命之,为公卦用事日;以卦策加之,得次卦用事日;以土王策加诸侯之卦,得十有二节之初外卦用事之日。

推五行用事日:各因四立日大、小余命之,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以土王策减四季中气大、小余,命甲子,算外,即其月土始用事日。

七十二候及卦日与《应天》同。

求发敛去经朔:置天正十一月闰余,以中盈及朔虚分累益之,即每月闰余;满枢法除之为闰日,不尽为小余,即各得其月中气去经朔日及余秒。(其余闰满闰限至闰,仍先见定朔大小。其月内无中气,乃为闰月。)

求卦候去经朔:各以卦、候策及余秒累加减之,(中气前以减,中气后以加。)即各得卦、候去经朔日及余秒。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黑米是我们常见的煲汤食材之一,在市场上卖的黑米,有真有假,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了。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鉴别市场上黑米真假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鉴别市场上黑米真假的方法

 1、看颜色

 真黑米颜色是自然生长的,它黑得有光泽,而且成把的黑米看上去颜色较一致,如果是染色的,有可能看上去是暗黑色,在光下不会有光泽,并且颜色可能深浅不一。

 2、观外貌

 要仔细看黑米的尾部是否有小白点,真正的黑米生长的尾部也就是蒂,会有一个小白点,而经过染色的,这“小白点”会被染颜色。

 3、刮黑米

 消费者也可以将米粒外面黑皮层全部刮掉;如果真是黑米,里面的米粒是白色的。或者把一粒黑米切开看米芯,正宗黑米米芯是白色的,而一般大米是透明的,正常情况下米芯里没有颜色。染色的黑米,染料的颜色会渗到米芯里去。还可以用手指刮刮米皮,正宗的黑米表皮应有片状的米皮,而不好的黑米则是粉状的或者没表皮。

 4、闻和尝

 真黑米仔细闻上去有种纯香味,染色的黑米因为经过化学处理,一般有刺激味;把少量的黑米放入口中细嚼,真黑米有点甜,染色黑米有腐蚀等异味。

 5、水洗

 正常黑米的泡米水是紫红色,稀释以后也是紫红色或偏近淡紫色。如果泡出的水像墨汁一样,经稀释后还是黑色,还有的说能染到容器和手上的,那估计就是假黑米如果淘洗了五六遍还是黑色的,就极有可能是染色的假黑米。

黑米的营养成分

 1 黑米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磷、钾、镁、铁、锌等营养元素,营养丰富;

 2 黑米具有清除自由基、改善缺铁性贫血、抗应激反应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

 3 黑米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维持血管正常渗透压,减轻血管脆性,防止血管破裂和止血;

 4 黑米有抗菌,降低血压、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效;

 5 黑米还具有改善心肌营养,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功效。

黑米的食用功效

 中医认为黑米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古农医书记载:黑米“滋阴补肾, 健身暖胃,明目活血”,“清肝润肠”,“滑湿益精,补肺缓筋”等功效;可入药入膳,对头昏目眩、贫血白发、腰膝酸软、夜盲耳鸣症、疗效尤佳。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因此,人们俗称 :“药米”、“长寿米”。由于它最适于孕妇、产妇等补血之用,又称“月米”、“补血米”等。历代帝王也把它作为宫廷养生珍品,称为“贡米”。

 现代医学证实,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补益脾胃,益气活血,养肝明目等疗效。经常食用黑米,有利于防治头昏、目眩、贫血、白发、眼疾、腰膝酸软、肺燥咳嗽、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肾虚水肿、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等症。由于黑米所含营养成分多聚集在黑色皮层,故不宜精加工,以食用糙米或标准三等米为宜。按照营养专家黎黍匀研究,黑米的生命力指数为77021,食物防病指数为3605,具有较强的保健功能。

 黑米所含锰、锌、铜等无机盐大都比大米高1~3倍;更含有大米所缺乏的维生素C、叶绿素、花青素、胡萝卜素及强心甙等特殊成分,因而黑米比普通大米更具营养。多食黑米具有开胃益中,健脾暖肝,明目活血,滑涩补精之功,对于少年白发、妇女产后虚弱,病后体虚以及贫血、肾虚均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0974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