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描写诗人远涉边塞,恰好遇到回京的使者,托其带平安口信,来慰问家人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凄惨心情。
2、《逢入京使》的作者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3、全诗为: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背景是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诗人赴安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主要内容: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一、出处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
二、释义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三、重点
1、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3、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4、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5、凭:托,烦,请。
6、传语:捎口信。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此诗首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园东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有力的揭示。
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路漫漫”三字不仅指出这种事实,而且很容易勾起离别的愁思一类的感触来。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
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 思,全句说: 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这种写法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逢入京使》的主旨为通过描写诗人远涉边塞,恰好遇到回京的使者,托其带平安口信,来慰问家人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凄惨心情。
《逢入京使》的作者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为: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的前四句写母爱,是叙事;后两句写子女对母亲的深情,是抒情,两部分结合得紧密完美。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席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队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