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第1张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 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类基础学科,在学生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语文 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决定了它肩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它不仅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汉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 语文 教学长期存在着重知识,轻情感,重智育,轻美育和重视语言的逻辑性而忽视语言的情感性等倾向。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情感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且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一是 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提出了 语文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在上课是也注重了情感教育这一环节。但根据这两年的上课、听课感觉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过于形式化,往往是把这一环节放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简单谈几句就下课了,似乎在打发时间;二是脱离实际,学生说的很好,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

一、 语文 情感教育包含的层面

1关注社会生活。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它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作为文化载体,它使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使现代文化得以传播。因此,关注社会生活应该成为 语文 情感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2注重人文精神。

“人文关怀”一方面是指在 语文 教育中关注学生内在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是一种学生主体精神的教育。许多典型的事例告诉我们, 语文 学习不单单是一个纯语言学习的过程,而且也是一种生命行为。

因为我们总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成长我们的思想,铸炼我们的人格。另一方面, 语文 教学要用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感染和熏陶学生。”

3关心学生的情感生活。

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发动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着阻碍和抑制作用。所以, 语文 情感教育必须关心学生的情感世界,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情感教育在 语文 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师生心理交流的基础,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激发学生学习 语文 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培养感悟能力;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提高自身素质。 三、中学 语文 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首先,充分挖掘 语文 教学内容中的丰富情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和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其次,增强教学语言的情感色彩。语言是人类智慧的外化,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情感,使学生在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形成能力,陶冶情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朗读环节和自己的教学用语。

第三,创设情境 拉进情感距离。教师要创设有关情境,感染学生的情绪,拉进作者和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作品中的人、事、景、物,与作者情感发生共振。

第四,利用教材中的关键词语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分析玩味,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挖掘出作品的深层内涵,领悟作者的艺术匠心,而学生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第五,巧用习作 培养学生的情感。《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学生的习作也同样是其情感的产物。因此让学生习作既可以进行移情,情感的延伸,也可以为课文讲授积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 语文 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 语文 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语文 教师要在 语文 教学中不断探究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把教师、学生、作者、作品的感情融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使学生既能轻松的学习,又能“润物细无声”的提高其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 ;

一、家国的情怀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那些稚嫩的面孔、求知若渴的目光,教师一定要有大情怀,心里要装着民族和国家;要有敬畏感,心中装着理想和信念;要有价值感,心中装着孩子们的未来。

一个教师,拥有了崇高的爱国情怀,学生就会时时感受到教师心底播撒的阳光,在孩子们健康、幸福、和谐发展的同时,教师也一定能够享受到教育为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教育改革之路无论走到哪里,教师都要有一份家国情怀,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

二、博爱的情怀

一位班级管理失败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只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是爱的延伸。爱本身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会像春风一样潜入学生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地爱孩子乃是教育素养、思想和感情的顶峰。”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一千次一万次的说教。

三、包容的情怀

教师的工作犹如一杯清茶,平淡是他的本色,苦涩是他的历程,清香是他的回赠。教师要用淡定与包容去对待教学生涯中的种种困惑与无奈,用智慧去引领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感受到无穷的幸福和无尽的快乐。我们不妨想想自己与学生在同龄阶段时的不羁行为和不良影响。

四、思想的情怀

学生是活的,学生是变得,我们不能用老方法去教育新的学生,也不能仅仅凭经验去教育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充电,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最近,我读了好多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对许多教育思想很感兴趣。

比如,“让批评也‘温柔”“教育有点神奇但不是传说”“教育有时候也需要遗忘”“换个视角你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老师要俯下身子和孩子讲话”,等等,让我感触颇多。

情怀感悟

只能教书,不懂得教育管理,是不完善的教师;只有管理经验,而缺乏教育思想的教师,是不完美的教师。要做善于思考的教师,“教师的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学校是施展抱负的人生平台,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断修炼。

教师修炼在于确立教育思想,达成教育信念,陶冶教育情操,锤炼教育行动,提升教育能力,感悟教育人生。

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各种成绩和能力的培养,更应关注学生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教师要铭记自己的教育追求,当教师把智慧和汗水泼洒在学生身上,能让更多的学生在快乐、自由的教育土壤上健康成长的时候,自己也会从中享受到教育的快乐。

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观认识。它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问题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教师教育观念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它是一种微观的观念;

第二,教师教育观念具有稳定性,很难为他人的劝说而改变;

第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具有情感性和评价性;

第四,教师的教育观念具有情境性。

  老教师为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献,老教师职业情感的持续发展、完善,对于学校及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对于老教师职业情感的激发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学校要给老教师以归属感,培养老教师教育教学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推动老教师职业情感的发展、稳定;另一方面,创造相关条件,增加老教师的危机感,给老教师施以压力,促使老教师更进一步努力工作,发展、完善职业情感。

一、 归属感:促进老教师职业情感进一步发展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加入某个团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获得安全感。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教育教学改革快步发展的今天,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面临着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上的变化更加复杂,工作、学习、生活中种种压力袭来,独自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感到困惑、孤独,乃至寂寞。增强老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有利于促进老教师的职业情感的发展,进而影响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育的持续发展。

归属感是个人对团体的一种依赖、一份信任、一个心灵的居所。增强老教师的教育归属感,促进职业情感的完善,就是要加强老教师对教育的进一步依赖、信任,对学校的依赖、信任,进而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献。要使老教师更加依赖、信任教育,依赖、信任学校,除了教育教学制度的变革不能片面图快,要切合实际,有延续性外,关键在于各级各类学校对老教师的尊重、关怀,在于学校对老教师教育教学的认可与引导。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比如学校可以依靠学校工会组织,每年定期组织师生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事迹,宣传尊老助老理念;针对老教师身体状况欠佳的现状,给老教师在教育教学及学校日常工作中减压,同等条件下工作安排得少点; “老少结对”,依靠老教师来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对老教师的信任,可以有效地促进老教师职业情感的发展,还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学校工会可以借助老教师工作周年(比如20周年、30周年等)组织老教师聚会,畅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节假日学校可以向老教师发放学校特制的祝福卡,以示尊重;各种制度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老教师予以适当的倾斜;针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联系本校实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征求资深老教师的意见、建议……

二、 责任感:利于老教师职业情感的稳定完善

教师的教育教学关乎孩子的成长更关乎社会的发展,重要性可见一斑。教育本就是件良心事,用心和不用心差别很大。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冲击着人们的责任意识,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喧嚣中,有责任感的人淡泊的是名利。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时刻告诫我们,教师的责任心在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更加重要。

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在加大宣传教育教学模范的同时,要把责任感的树立内化为教师持续发展的一种动力。“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件做出反应。”责任感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是责任心,基于老师则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更是对国家、社会负责。学校要引导老教师具体研究当前学生变化情况,具体分析当前学生心理、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变化,以学生、社会、教育的变化而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善,以真正的履行责任,稳定、完善老教师的职业情感。

三、 成就感:老教师职业情感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大凡在教育事业中做出点成就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热爱自己的职业,善于从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新奇、新鲜、新意的无限乐趣,拥有那种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乃一种快乐之事业:……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乐为何如耶!”成就感是老教师职业情感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老教师积极工作、乐观生活的一种内在动力。成就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持续性,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教师乐业感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成就感在于发现,在于挖掘,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你将一个一时糊涂而做错事的学生说服,师生彼此之意见沟通的喜悦是多么甜美啊!又当你将一个聪明的学生,培育其更聪明,往更高的理想迈进,又是多么欣悦啊!我们都为着培养我们的美好世界而快乐无比地努力,更在享受这神圣职业的芳馨。”(叶谰语)所以,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要引导教师善于从职业生活中寻找乐趣,并在学校的工作中培养这种成就感,为老教师成就感的获得创造相关的条件,并很好地扩大这种成就感,以利于全体教师的健康成长、有效竞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及创造性工作、付出的真诚与爱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也扩展了自己的知识,提升了能力,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事实上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教学相长。学校要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积极的探索、创造,并为这种探索、创造提供便利,及时肯定,同时在教研组展开讨论、学习。老教师在教育教学、学校生活各个方面有着青年教师所没有的丰富的经验,学校要鼓励老教师把其中好的经验进行概括总结,形成学校的特色,丰富和完善学校内涵,对学校精神进行解读和传承。一方面树立了老教师的威信,成就了老教师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有利于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熟,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提高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并通过学生把这种学校精神传向社会,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在老教师成就感的培养中,学校要在肯定、鼓励、指导总结的同时引导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会享受教育教学生活、学会享受学生成长的乐趣。创造条件引导教育教研的发展,指导教师和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使教育教学的研究成为老教师职业情感持续发展的阶梯,解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使教育教学科研贴近教育教学生活,有感而发,鼓励老教师经常进行教育 教学反思 、小结,并通过备课组、教研组的讨论、探索、肯定和巩固,形成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有效指导方案;鼓励老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使教育教学研究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关注学生、关注学校、关注教研发展,实现自我发展需要。鼓励老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分享学生成长的快乐,进而乐于其中,乐于教育。实现“从事教育要有乐在其中的情绪,真正为改造社会而做教师的人应树立‘乐业’精神,惟乐在其中,才能在艰难困苦中‘友穷’而不称苦,‘迎难’而不退缩”。

四、 危机感:老教师职业情感持续发展的外在压力

老教师已经进入事业的成熟阶段,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已经非常丰富,能够较好地胜任教学工作,并且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也使他们更懂得如何去有效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再加上工作相对稳定,职称已经评定,压力相对较少,周而复始,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部分老教师把教育教学程式化,缺乏激情,得过且过,不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千篇一律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等等,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更加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此,在加强老教师归属感、责任感、成就感培养的同时,要适当地给老教师加压,防止职业倦怠的出现或者减轻职业倦怠,使老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绩效工资”、“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等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加大老教师的职业压力,增加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推动教师职业情感的发展。危机感是老教师职业情感持续发展的外在压力,同时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精神,促进教育教学全面发展。学校在重视老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献、宣传学习资深老教师的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展开教育教学比赛,发挥“鲇鱼效应”,促进全校教师职业情感的发展、完善。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老教师职业情感的发展、完善,老教师的自身的努力完善是内因,学校的支持引导、教育行政的评价促进等是外因,只有二者有效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老教师的职业情感的充分发展、完善和稳定。

(责任编辑刘永庆)

蒲大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人格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其实,教师人格很大程度上是指教师的专业情操。所谓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也是教师个性的重要构成因素。

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专业理智感、专业道德感和专业美感。专业理智感是指教师在教学、科研等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索、评价教育规律时产生的主观情感体验。专业道德感是教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举止、思想、意图进行感知、比较、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专业美感是教师根据自身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标准,对教师的专业活动和教育的基本要素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丰富的生活经验  

教师在个人活动和社会交往中积累的丰富生活经验,是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它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情感教育的水平。教师情感教育素养的培养总是在一定的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教师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他对生活的感受就越深刻,联想和想像的天地也就越广阔;教师在实际生活中接触的事物越多,他对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了解就越全面,情感反应也越强烈。

可见,相应的生活经验,丰富和深化了教师相应的内心感受,成为了教师开展情感教育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对教师来说,重视实际生活经验的形成和积累,在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情感教育素养,是自外而内地发展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善于教育实践  

教师的情感教育素养,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情感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发展,并得到不断提高的。而作为一名教师,要发展、提高自己的情感教育素养,必须善于参加情感教育的实践。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情感教育的实践中去。当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暂时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时,可以深入到实践中去反思。通过实践,教师将能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对情感教育理论的认识,而这些理论又可以用来指导教师进行新的实践研究。

这样,在教育教学中,如此循环推进,教师的情感教育素养水平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与日俱增了。教师要善于同学生交往,这点是发展教师情感教育素养的根本性途径。教师在情感教育过程中进行精神沟通、情感交流和发挥个体人格的影响力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育,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活动中去,都离不开与学生的对话和沟通。教师要经常通过有意识地与学生接触,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掌握学生的情感表现,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掌握和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艺术。

这不仅促进了教师情感教育素养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对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第三,教师要善于总结教育经验,在日常的情感教育实践中,我们也曾有过不少成功的做法,这些做法,如不及时加以总结,可能将被我们逐渐淡忘;如不及时积累下来,可能会稍纵即逝。而如果善于总结教育经验,教师的情感教育素养将在这种将我们的实践与学习的理论相结合、尔后上升为一定的教育经验的不断感悟中升华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阶段。  

虽然实施情感教育实践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但我们坚信,在现代教育中情感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坚持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理念,那将会探索出更多、更新的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在教育中,教师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导者。教育国家的未来,使得教师的职业选择尤其重要。

首先,教师是有情感的。无论是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反应,还是自己长期处于教育工作中,都很难避免受到情感的影响。这种情感可能来自教育家庭成长经历,也可能来自教学、管理和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因为情感是人性的一部分,很难完全将个人情绪独立于教师的职业。

但是,教师需要做到的是,把握自己的情绪,严格要求自己,确保个人情绪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情商,并不断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并及时向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其次,教师的情感也可能成为教育的一种资源。教师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投入可以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地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教育中的情感交流是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最后,个人情绪的表达需要有清晰的界限。教师需要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不仅是为了维护学生的权益,而且是为了避免任何与学生不相关的因素,例如仇视、偏见、歧视等,影响教育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过多的个人情绪,可能会损害教育的公正和学生的尊重。

综上所述,身为教师,虽然很难完全避免自己的情感对学生教育的影响,但教师需要意识到个人情感的存在,并在教育中掌握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在教育中的情感表达可以成为一种资源,但强烈的个人情绪表达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感变化,并切实控制自己的情感表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08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