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很喜欢杨绛,特别是她的那句话:你的问题在于读的太少而想得太多。
是啊,我们年轻人就是那么容易迷茫,可不就是读的书太少,想得倒挺多。
这两天,我在有书听了3遍《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被深深打动。
打动我的不仅仅是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我遇见她之前,从未想过结婚,结婚几十年,我从未后悔娶她。
杨绛拒绝了很多追求者,直到遇到钱钟书,书中有两句很唯美的话:当你爱上一个人,第一眼看见,就是他了。那气息就一直烙你的心。回头细碎想起他的样子时,早已忘掉周遭所有。只有他,唯有他而已。
他们的爱情绝对是灵魂伴侣,谈得了风花雪月,经得起财米油盐。即便他们在文革时期被刁难。两人的生活过得虽清贫,但有爱,他们的爱才不会让你想起那句“贫贱夫妻百事哀”。反而是那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打鼓来我唱歌”的生活。
这两人的爱情让我想起了《浮生六记》里的沈复和芸娘,别的不说,只说在遇到知己和患难与共这两点上,就让人感叹:不管是家境好的杨绛,还是家境不好的芸娘,他们都可以给自己的爱人最知心的陪伴。杨绛经常和钱钟书一起比赛谁看的书多,对于两个嗜书如命的人。能一起谈天说地,能一起写文章,比什么都重要吧。钱钟书写围城之前,杨绛就有些出名了。她鼓励钱钟书。钱钟书写完《围城》就收到很多赞誉。他说这本书是献给杨绛的。他说,她的才华远在我之上。
而芸娘虽然没有杨绛的家境与才华,但也有自己的可爱,她会作诗,会在拮据的生活环境下,把两个人的日子过成诗。她不仅爱读书,也常和沈复探讨书中的妙处。
她们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但我们不得不向往她们的爱情。杨绛可以为了钱钟书洗手作羹汤,芸娘也一样。沈复和朋友去郊外游玩,芸娘她雇了一个煮混沌的师父和她们一起。这样大家就能吃上热乎的食物。谈天说地也就更有兴致了。
我想,懂丈夫心的女子,果然是与众不同的,长得好看没什么了不起。但她们懂得自己男人的报复,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且自身也积极进取。这样的一对在一起。只会让人只羡鸳鸯不羡仙。
我明白了:杨绛这样的女子,她们本身就足够灿烂夺目。但她们还是那么的有智慧。有人说,红颜薄命,那只是一部分女子,有的是不幸,有的是不够超脱。
钱钟书和杨绛一起度过了很多幸福的时光。两人的女儿钱媛。给她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可能是上天嫉妒这样的家庭。女儿在她们年老之时离去。钱钟书不久也去世。走的时候就对杨绛说:你要好好活。
她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晚年,失去两位至亲。但她也很少对人说她的痛苦。她那种安之若素的性格,仿佛看穿了尘世种种痛苦。翻译的世界名著《堂吉柯德》,是目前被公认为翻译最好的。还写出了她们三人的温馨故事《我们仨》。这本书里有句话最打动我:我不后悔来过这个世界,因为我们仨。
且以优雅过一生,这句话对杨绛再合适不过了。就算经历生活的风风雨雨。我也依然美丽的走到最后。
我们现在的世界是浮躁的。动不动就会焦虑。会迷茫。如果不洒脱一点,如果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把自己的世界搞得不安宁。你也不会快乐。不如学学杨绛先生的这种处事哲学:我的世界,与他人无关。无论自己是快乐还是不幸,自己都可以让自己过得好。让自己不那么悲伤。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被那句“且以优雅过一生”给触动了:优雅是什么?不简单的是气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那些比花还美的民国女子,让人忍不住的想起这本《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的作者桑尼。她说:我愿意用比雨还轻的文字,写尽那些比花还美的女子。杨绛先生绝对是当之无愧的。
那些比花还美的女子,令人向往之,我们,在这花样的美好年华,也希望:且以优雅过一生。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讲述了杨绛先生的一生,她人生各阶段的经历,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本书作者桑妮,本名张广慧,是女性传记文学领域的知名作者。她热爱文字、摄影、**。代表作有《若无相欠,怎会相见》、《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下面我们分别从杨绛先生的 爱情、苦难、事业三 个方面,来看一下杨绛先生是如何优雅生活的。
1、爱情是不需要回报的付出
在说杨绛与钱钟书相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杨绛的家世。
杨绛的家族可谓是书香世家。曾祖父、祖父都是当时的书生,个个酷爱读书,又秉性耿直。
父亲杨荫杭也是刚正耿直的性情。后来做过律师,以刚正不阿扬名于世。父亲学识渊博,先后去过日本、美国留学,并翻译了诸多名著。父亲好读书,这种习惯一直影响了杨绛先生一生。
母亲唐须嫈有知识,长得美,品质内敛。结婚后只是安静地相夫教子、料理家务,从不抛头露面。将贤良淑德的中国传统美德发挥得淋漓尽致。
父母相濡以沫,无话不谈,从未吵过架。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夫妻典范。也许杨绛先生的爱情观、家庭观,从父母那里就已经定型了。
杨绛与钱钟书缘起于清华,二人相互仰慕已久,相遇便一见钟情。
他们当时在外都有一些传言,说杨绛与费孝通是恋人关系,说钱钟书与叶崇范早已定亲。他们对别人怎么说都毫不关心,但他们相遇时,便急忙向对方解释,各自澄清自己的清白。从此两人毫无顾虑,欣然在一起。
起初,二人不常见面,于是钱钟书写了许多情书,来表达对杨绛的思念之情。
1935年,钱钟书决定出国留学。杨绛听了非常支持,并决定与他一同前往。
钱钟书从小生活富足,处处有人照顾,因此对于日常生活一窍不通。杨绛对其了如指掌,不放心钱钟书自己出国,即使自费也要陪同。
刚到牛津时,他们的一日四餐均由房东提供。后来因为物价原因,伙食渐渐变差。就另寻了一处住所,自己做饭。
杨绛要亲自为丈夫做饭,这对从未接触烹饪的她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这阻挡不了对钱钟书的爱,她一次一次地尝试,不停地吸取教训。在钱钟书不断地鼓励下,她的厨艺越来越棒。每次做出来的菜,钱钟书都吃得意犹未尽。
在这美好的岁月里,他们迎来了女儿钱瑗。钱钟书对其爱意满满,杨绛视其为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
谈到还要不要第二个孩子的问题,钱钟书说,如果有了别的孩子,分担给钱瑗的爱就会少一些,会很对不起她。其实他是不想再让妻子经历产子之痛。
在钱钟书创作《围城》期间,杨绛为其做起了“灶下婢”,劈柴、生火、烧饭、洗衣都是她的工作,她是最急于想看到《围城》的人。
在创作《围城》时,钱钟书对杨绛的爱也融入了故事情节中,许多细节都是他俩的亲身经历。 他们的爱情,经得起风花雪月,也耐得住柴米油盐。
他们的爱从头至尾,都未曾动摇过。钱钟书晚年得病,杨绛坚持亲自照看,寸步不离。“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大概就是说的他们之间的爱吧。
2、苦难中坚守本心
1938年,正是日军侵略中国的第二年。远在法国巴黎的杨绛得知母亲在逃难时去世的消息,心中非常悲痛。与钱钟书几番思量后,决定带着刚满一岁的钱媛回国。
回国后便面临着与丈夫分离的局面。钱钟书应冯友兰的邀约,去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做教授。杨绛则带着女儿去上海,她非常担心失去母亲的父亲。
当时,因为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在上海有公共租界,所以上海未被日军完全占领,成了一座“孤岛”。许多人纷纷逃难来到这里,导致房源紧缺,只能忍着拥挤生活。
作为钱家的媳妇,又担心父亲的精神状态。杨绛不得不带着女儿两头辗转,时常在钱家住几天,再回父亲家住几天。如此,父亲的状态逐渐好转,不久还当起了老师。
在担任振华女校的校长期间,除了管理学校的经营,她还有一份家教的工作,来缓冲日常开销。不管多么劳累与辛苦,只要看到女儿的笑脸,以及钱钟书的来信,都感觉身心都已轻松大半。
文化运动开始后,杨绛与钱钟书都被卷入了思想改造的浪潮中。
起初,杨绛被控诉在讲课时不讲其他,专讲谈恋爱。对于他人的评判,杨绛并未太过关注,她以豁然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生活。
1958年,47岁的杨绛为了避免负面影响,防止被人借题发挥,主动提出下乡改造。在改造期间,她遇到的困难接踵而至。
从未干过农活的她被要求农业劳动;住的地方都是土屋茅舍,睡的都是冷炕竹榻;喝的都是稀粥,吃的都是玉米面窝头,量少还难以消化;厕所是在缸上搭个板子,方便非常不方便;水资源紧缺,卫生条件极差。
在此期间,唯一能够抚平她内心苦难的就是钱钟书的来信。这些信件她随身携带,但是多了就容易暴露,最后只能忍痛将它们烧掉。
1966年,两人均遭到监管,衣食住行都受到限制。两人还都被剃了头,剃了头表示被打上了标签,人人都不待见。
他们还被安排了体力工作,杨绛打扫厕所,钱钟书打扫大院。一天下来,除了劳动,就是写检查,中间还会被各种挑刺儿。
1969年,因年纪比较大,他俩被允许回到自己的地方住。然而,接二连三的不幸发生了,先是女婿王德一被扣上了“过左派”组织者的帽子,含冤自杀。接着,妹妹杨必因病去世,父母和三姑母的墓也被破坏掉,多名好友相继蒙冤去世。
诸多痛苦只能往肚子里咽,然后继续面对现实。她以创作记录一切,但她的文章却掩盖了许多残酷的事实,可见她乐观的态度。
1972年,受到周总理的特殊关照,也因身体和年龄的因素,获得了回京的批准。然而几年的动荡,令钱钟书的哮喘病更加严重,先后多次住进医院。
1994年,钱钟书被检查出了膀胱癌,不得不再次住进医院。令人绝望的是,没过多久,女儿钱媛因肺癌也住进了医院,不久便去世了。两位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有比这更残忍的吗?
就在女儿去世的第二年,钱钟书也撒手人寰,遗言是“好好活”。
逝去的都已逝去,活着的总得好好活着。她没有一直沉浸在悲痛中,而是作为留下来“打扫战场”的家中的最后一员,去记录三人的一切。
3、事业是一生的坚持
杨绛与钱钟书一样爱读书,且阅读量不输于丈夫。在伦敦留学期间,他们钟情的地方就是博德利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是全世界一流的图书馆,藏书远远超过清华大学的图书馆。
除了上课时间,他们大多都泡在图书馆,读各个领域的书。这段时间,不仅充实了知识涵养,也提高了外语水平。
抗日战争期间,杨绛夫妇带着女儿钱媛返回国内,要为国家付出自己的力量。
彼时,钱钟书应邀去西南联合大学做教授。杨绛则出任了振华女校的校长职位。干一行爱一行,她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学校的经营上。少了些时间陪伴女儿,她对此非常愧疚。
1942年,话剧盛行。在陈麟瑞的建议下,杨绛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戏剧《称心如意》。经过反复修正,这部戏剧于1943年春天正式公演。
戏剧上演后,好评如潮。于是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悲剧《风絮》等。
顿时,杨绛的名声大振。在钱钟书的《围城》问世之前,一提起钱钟书的名字,许多人都会说“哦,是杨绛的丈夫啊”。
70岁时,杨绛创作了18万字的《洗澡》,这是她唯一的长篇小说。著名学者施蛰存评价这部小说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堂吉诃德》被列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这部著作在西方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之前杨绛翻译过《吉尔·布拉斯》,编委会的领导林默涵认为杨绛可堪重任。便决定由她来翻译《堂吉诃德》。
杨绛从1959年开始学习西班牙文,就是为了翻译这部作品。
1961年,杨绛开始了正式翻译。因为经历文化运动,在翻译了四分之三的内容时,稿子被没收了。后来失而复得,但是自己又对之前的翻译不满意,于是推翻重新翻译。直到1976年才完成全部的翻译。
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随着这部著作的出版,中国获得了西班牙的友谊,杨绛也因此被西班牙国王授予“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同时被推举为中国翻译家学会的理事。
除了翻译《堂吉诃德》,杨绛还通过论文的形式,阐述了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1981年,她整理了自己的小说作品《倒影集》,收录了《璐璐,不用愁!》《大笑话》《玉人》《鬼》《事业》等。
2002年,在女儿和丈夫先后去世4年后,她将他们三人的往事整理成了《我们仨》,这也是女儿钱媛生前的遗愿。这本书出版后即成为畅销书,一年便销售了50多万册。
杨绛先生对文字的热爱从未间断,100岁时仍每天坚持读书写作,即使患有心衰也从未间断,直至生命的尽头。
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学习了杨绛先生的爱情观,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好在杨绛与钱钟书都是互相付出,相互扶持。在这一生的陪伴中没有留下任何瑕疵。
其次,我们了解了杨绛先生一生面临的苦难。磨难重重,但是她坚守本心,从未被苦难打倒,以乐观积极的态度笑对人生。
最后,杨绛先生的创作产出令人惊叹。她将阅读与创作当做一生的事业,她对文字的热爱不分语言与国界,即便是年龄也阻挡不了她对文化求索的脚步。
钱钟书夸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也只有钱钟书能够发出这样的赞美,也只有杨绛能够担得起这样的盛誉。
无意中发现17年写的一篇读后感,摘到里来。
很久没有读完一本书,很长时间沉浸在与博博的二人世界,连这些一个人能够做的小爱好,都觉得是对两个人在一起时间的一种剥夺,明知不会一直如此,但仍然喜欢缠着,幸福如此来之不易,不想有一丝丝的浪费。
怀孕这三个多月,终于度过了最开始的焦虑不适,两个人也开始适应新的陪伴方式,聊天必不可少,但也还是有了很多不腻在一起的时间,翻到这本书,就觉得深得我心。
杨绛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最近读书也好,听书也好,都印证于此。
如今读书跟曾经读起来感受完全不一样了,我感觉好像开启了新的吸收模式,懂了也就记住了,原来更多留在脑子里的是感觉。
很羡慕杨绛从小生活的家庭氛围,这应该是她和钱钟书结婚后能够幸福的很关键的原因。希望今后我们也能给孩子平静幸福的生活,培养孩子独立,热爱生活。
杨绛的父亲教导她要学会正面拒绝别人,而不是找借口,要对自己的事承担责任。
杨绛的母亲主要负责照顾一家人的生活,但又能让他的父亲什么话都与她讲。
好的夫妻关系对孩子是最好的榜样了。
后来杨绛说愿意为了钱钟书变成烧火俾,只因为她爱他,愿意成就他。
杨绛的父亲支持杨绛做校长,不愿她只做家务,说我尽心尽力养大的女儿怎能给钱家做了便宜保姆。
话语里满满都是对女儿才情的骄傲。
但杨绛更多是希望家庭幸福的,只要钱钟书需要就是最大的事情,不愿做官,不愿出风头,说是没有远大理想,实则内心丰满而富足。
杨绛在选大学专业的时候也被父亲鼓励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杨绛一生也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心甘情愿做的事情。
不抱怨恶劣的环境,不向打击妥协,只是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他们是幸福的,幸福的让世人羡慕。
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幸福,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尽力做好我能够做的,做杨绛那样优雅老去的女子。
认真的年轻,优雅的老去。
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
婚姻中的夫妻也逃不过这样的“宿命”,原本是两个陌生的人,相知相爱,携手走进婚姻殿堂。
面对婚后生活中的磕绊,争吵是在所难免的,偶尔的争吵可以为平淡的生活增添点“趣味”。
而无休止的争吵,只会消耗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让两个人精疲力尽,生活无法继续下去,就此一别两宽。
那么,夫妻经常吵架该怎么办呢?小编在这里分享3个小妙招,教你学会把吵架变成平淡婚姻生活中的小“趣味”。只要掌握好度,认真对待婚姻,就没有做不到的。
1、换一种方式说话,避免两个人发生冲突
夫妻之间的沟通需要有技巧的,避免硬碰硬的情况,要懂得换一种对方能接受的话语和语气。
比如,妻子对丈夫抱怨“我白天上班,晚上带娃,还要做家务,你就不能动手帮一下。”
这时丈夫记住首先要把语气软下来,态度放在“讨好”的状态。
“辛苦了老婆大人,我马上去收拾厨房,带孩子。”
倘若男人这样回复,会化解一场随即要爆发的家庭大战,。
倘若男人不管不顾,轻飘飘的一句“那是你应该的,娶你做什么?”,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千万不要这么做。
不管夫妻哪一方,看到对方生气时,另一方立马用“服软”的方式对待。
不过,夫妻之间发脾气之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也要冷静一下换一种语气,换一种表达方式。
夫妻之间试着“四两拨千斤”把吵架变成“小情调”。
2、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爆“粗口”,不要扩大吵架的内容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夫妻之间在情绪激动之下最容易说出伤人的话,不要学那些无用的狠话。
“不过拉倒,离婚”,“离婚就离婚”,“谁要是不离婚谁就是”
狠话越说越多,越说越伤人,彼此在气头上谁也不愿意服软。
甚至会翻旧账,彼此开始数落彼此以前的错误,把对方的伤疤一次次地拿出来拨开看。最终深深地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
吵架不要扩大内容,不要翻旧账,不要翻旧账,所有的吵架要点到为止,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学会就是论事。
3、读懂对方,学会“吵架”,提升夫妻情感。
吵架时,不要转头就走,给对方留下一个寂寞无奈的背影,要懂得止息吵架,并且换位思考,静下来,听听对方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而不是把声调提升八个度,试图用强势来压倒对方,这只会让对方心里憋屈,倘若长期积压会让他失去对婚姻的信心。
试着放低声调,给对方一个诉说的机会,两个人冷静下来好好沟通。
钱锺书曾说:“夫妻吵架是世界上最可爱的战争,就像一把剪子的两叶刀片,你看他们互相砍来杀去,但绝对不会伤到对方,大战三百回合后竟相安无事。”——杨绛《我们仨》
在婚姻生活中,夫妻之间吵架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聪明的夫妻会把吵架当做婚姻中的“情调”。
吵架要吵得理智,不要胡搅蛮缠,不要抓住别人的错处一直不放,试着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
把吵架变成沟通,变成夫妻之间的小“趣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