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 ,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2] 。或谓其为已成之佛,如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如来,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寿四百四十万岁而入涅盘,彼佛即今之文殊师利法王子。或谓其为实在人物,如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谓,此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后至释迦牟尼佛所出家学道。此外,亦有说文殊菩萨为诸佛菩萨之父母者。一般称文殊师利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佛之胁侍,分别表示佛智、佛慧之别德。所乘之狮子,象征其威猛
文殊菩萨是如来佛祖怙恃之一。
文殊菩萨感应
编辑
五台山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
佛祖释迦牟尼住世时足迹并未到过中国,但五台山却是在佛经中有明确记载的,由佛祖亲口说出是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诸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说:“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国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中国古称震那(China)国,五台山亦在印度的东北方,上述二经提到的“清凉山”、“五顶”山,恰好符合五台山五峦巍然、气候清凉的特征。
文殊菩萨
汉明帝时,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等入中土后,以天眼神通观之,即知此山乃文殊住处,兼有育王所置佛舍利塔。
唐时法藏着《华严经探玄记》卷15说:“清凉山则是代州五台山也。于中现有古清凉寺,以冬夏积雪,故以为名。此山及文殊灵应等,有传记三卷。”
唐华严宗四祖澄观在所撰《华严经疏》中亦说:“清凉山,即代州雁门郡五台山也,于中现有清凉寺,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表我大圣五智已圆,五眼已净,总五部之真秘,洞五阴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顶分五方之髻,运五乘之要,清五浊之灾矣。”
历代以来,有关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显灵应迹的传说及其它神异事件极多。
《感应录》中有一则贫女故事,说五台有灵鹫山,山下建灵鹫寺,每年春天,必设无遮大会(颂经忏拜法会)。凡参加者须随喜功德,令来者所求满愿。北魏时,法会日来了一贫女,携儿背子又牵了一条狗,剪一束头发交给主事者说:“我贫苦,无物可施,仅头发而已。”执事无奈收之。又说:“我时间紧迫,等不及开饭,先吃好吗?” 执事给三份,贫女言不够,狗也得吃。再送一份,拿了四份,贫女说还少一份,执事觉得奇怪,连狗都有了,为何还欠一份?贫女指着肚子说:“还有一个,尚未出生!”执事起了嗔心,斥其贪得无厌。
文殊菩萨
瞬间,贫女涌现虚空,说偈云:“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贫女变文殊,狗成金毛狮,二子为童男,侍立左右,又云:“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如憎爱何?”法会大众,惭愧有眼不识菩萨,顶礼忏悔,再求开示,又出偈曰:“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说毕隐而不现。
众将所施秀发建塔供养。明万历年初,塔颓,圆广法师发心重建,掘得大士圣发数根,呈金**,但如舍利子,随各人业障,所见不同。闻塔尚存,在大塔院侧。
楞严经云:菩萨示现,不欲人知,若泄露,则不知所终。文殊菩萨道场虽在五台,但无处不现,应化事迹不少。
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又名法顺,俗姓杜,人称杜顺。德重当时。其有弟子智冲,执意朝礼五台,屡劝不听,乃付一密函并云:“到五台,不见文殊再拆阅。” 智冲寻遍五台,渺无文殊踪迹,询问一老翁,答:“大士下山弘化,杜顺和尚是也!”转身之际老翁已不见,急拆函,上有一有偈云:“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更问弥陀!”
宋徽宗时期文殊菩萨像
文殊菩萨近在眼前,朝夕相处,竟整天妄想,奔波五台,礼拜山坡而已!急忙赶回长安城,杜顺和尚已圆寂了。正所谓有眼不识泰山!
五台山因了文殊道场的缘由,受到了僧俗信众的信仰、历代帝王的崇建以及王公武将文臣的护持,成为汉、藏、满、蒙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中国佛教各大宗派俱曾至此弘法布道,开创本宗基地,使五台山形成汉藏佛教两大体系汇合、各派寺院并存、显教密教竞传的独特格局。五台山佛山圣水也孕育了一代代名僧大德。
五台山佛教的兴起和佛寺的兴建始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孝文帝以后,诸帝也都崇佛。高齐时中相刘谦之,是一名太监,他笃信佛法,厌倦世俗,不喜尘劳,虽然身在朝廷宫闱,却经常持诵文殊菩萨圣号,每天念诵达七万遍之多,并以此为定课,不论事务多繁忙,他持诵菩萨名号从没有间断过。天宝年间,刘谦之随侍高齐三王子入五台山参访圣迹,见到诚笃坚志的王子为了供养大圣文殊菩萨,引火自焚其身,而使他深受感动,内心自念:“王子能为法舍身,我又何尝不能?”于是更生起了大悲心,自叹身遭宫刑,
文殊菩萨
非佛法器(佛经中记载,以男根不具,列为“非器”,不得出家),不如前往清凉山(五台山),专志修行。于是奏请当朝皇上准允在清凉山上专心修行,以期日后能有所成。皇上许之。刘谦之遂不再返朝,在五台山上住了下来,整日里持名阅经。后竟长出胡须,复得大丈夫相,让皇帝大为震惊。有一天,刘谦之忽然心眼开通,领悟法要,竟然造出了《华严论六十卷》留传后世(见《大唐内典录》)。皇帝重佛,朝野风从,一时皇亲国戚、王公贵族等,纷纷施财信佛,立寺建塔,至山瞻礼灵迹。
长安二年(702),武则天自称“神游五顶”,敕命重建五台山清凉寺,竣
普贤菩萨
工后,命名僧感法师为寺住持,并封感法师为“昌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主掌京国僧尼事”。清凉山住持感法师成为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最高僧官,这是五台山在全国佛教界取得举足轻重地位的发端。
由于有关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显灵应迹的事迹传说很多,五台山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文殊经上说:“若人闻此五台山名,入五台山,取五台山石,踏五台山地,此人便有福报,积累功德,超四果圣人。”在大显通寺的一座用金箔包裹的铜殿里供奉着一张文殊菩萨显灵的照片,非常的清晰,这是当年林彪为了在五台山建造私人宅邸,用炮炸掉了三座寺庙,一位记者想要拍下轰炸过程,结果照片洗出来后竟有张菩萨显灵的照片。据说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最近的一次显灵是在04年塔院寺方丈圆寂后不久。
琅琊溪描绘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琅琊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八零后少林方丈修改版是根据1980年代香港武侠小说《少林七十二绝艺》改编而成的。相比原版,修改版在故事情节、角色设定、动作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动。
首先,在故事情节方面,修改版加入了一些新的情节和人物,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例如,修改版中增加了一个女性角色——黑玉,她是少林寺的护法,与方丈一起对抗邪恶势力。此外,修改版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武术绝技和打斗场景,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刺激。
其次,在角色设定方面,修改版对原版的一些角色进行了改动和深化。例如,方丈的性格更加坚定果敢,他不仅是少林寺的方丈,还是一位正义的斗士,为民除害。此外,修改版中还加入了一些反派角色,他们的设定更加鲜明,使得故事更加有张力和冲突。
最后,在动作戏方面,修改版的打斗场景更加精彩,动作更加流畅,技术含量更高。修改版中的武术绝技和功夫动作都是经过专业指导和设计的,呈现出了更加真实、震撼的效果。
总之,八零后少林方丈修改版相比原版,在故事情节、角色设定和动作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动,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刺激,观感更加震撼、真实。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梗概:
仁宗嘉右三年,瘟疫盛行,洪太尉奉皇帝命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来朝禳疫洪太尉上山求见天师不成回至方丈,不顾众道士劝阻,打开“伏魔之殿”,放出妖魔,遂致大祸他吩咐从人,隐瞒走妖魔一节,假报天师除尽瘟疫,得到仁宗赏赐
感受:
就是因为这样,108位好汉诞生了,也许因为洪太尉的误打误撞,108位好汉诞生了,也许是因为天命如此,108位好汉诞生了总而言之,作者用心之巧妙,才使得下一回,更加的精彩,也许这就是起因吧!强盗的产生,不是偶然,是社会必然的产物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
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现在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我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一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
1 关于感情的梦境的诗句(关于梦境的方式抒写自己感情的诗句)
关于感情的梦境的诗句(关于梦境的方式抒写自己感情的诗句) 1关于梦境的方式抒写自己感情的诗句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 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古诗《春夕》
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杨万里
梦骑白凤上青空, 径度银河入月宫。
身在广寒香世界, 觉来帘外木樨风。
梦李白二首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蝶恋花
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2用写梦境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诗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诗《春夕》
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杨万里
梦骑白凤上青空, 径度银河入月宫。
身在广寒香世界, 觉来帘外木樨风。
3以梦境抒发感情的诗句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1) (一作《别东鲁诸公》) 作者:李白(唐) 海客谈瀛洲(2),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3)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4)。
天台(5)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6)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7)。 谢公(8)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9),身登青云梯。 半壁(10)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1) 熊咆龙吟殷岩泉(12),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13),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14),訇然中开。 青冥(15)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16)。
霓为衣兮风为马(17),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18),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19)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20)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21) 安能摧眉折腰(22)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微茫:隐约迷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信:实在。难求:难以寻访。
(3)越:指今浙江一带。明灭:时明时暗。
(4)拔:超越。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
(5)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
"四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此:指天姥山。
两句意为:巍然高耸的天台山同天姥山一比,好像矮了一截。 (6)之:天姥山及其传说。
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南。 (7)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县南,曹娥江上游。
(8)谢公:指谢灵运,南朝刘宋时期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永嘉太守,后移居会稽。他游览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过,所作《登临海峤》诗有"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句。
渌水:清水。 (9)谢公屐:指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特制木鞋,鞋底下安着活动的锯齿,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
青云梯:形容高耸入云的山路。 (10)半壁:半山腰。
天鸡:《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
(11)暝:黄昏。 (12)熊咆两句可解为:熊咆龙吟,震荡着山山水水,使深林和山峰都惊惧战栗。
也可解为:在这样熊咆龙吟的山林中,人的心灵被震惊了。殷:充满。
(13)列缺:闪电。 (14)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
石扉:即石门。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15)青冥:青天。金银台:神仙所居之处。
《史记•封禅书》载:据到过蓬莱仙境的人说,那?quot;黄金银为宫阙"。 (16)金银台: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17)霓为衣句: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
傅玄《吴楚歌》:"云为车兮风为马"。 (18)虎鼓瑟句:猛虎弹瑟,鸾鸟挽车。
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如麻:形容很多。
(19)忽魂悸两:从梦中惊醒,长叹不已。 (20)惟觉句:梦醒后只剩下眼前的枕席,刚才梦中的烟霞美景都已消失。
(21)君:指东鲁友人。且放句:我且把白鹿放养在青山上,欲远行时就骑它去访问名山。
(22)折腰:陶渊明曾叹“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校本]: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⑴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⑵。 越人语天姥⑶,云霓明灭或可睹⑷。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⑸。 天台四万八千丈⑹,对此欲倒东南倾⑺。
我欲因之梦吴越⑻,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⑼。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⑽。 脚着谢公屐⑾,身登青云梯⑿。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⒀,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⒁,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⒂,訇然中开⒃。
青冥浩荡不见底⒄,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⒅,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⒆。
虎鼓瑟兮鸾回车⒇,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21,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22,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23?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2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25不得开心颜26! 〔 校 〕 ⑴题,《英灵》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⑵“烟涛”句,《英灵》作“烟波微茫不易求”。王本“微茫”下注:“一作弥漫。”
⑶语,《古诗笺》作“道”。
4描写梦境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诗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其他的还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梦李白二首》,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详见相应的
5用写梦境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的诗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昼梦
唐杜甫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归梦
唐杜甫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梦李白二首
唐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6有关梦境的诗 并且要表达感情
(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此诗太长,显示一段)
此诗是李白的名作,是一首记梦诗 ,表达了作者蔑视权贵、对现实不满、不屈于世俗的叛逆,他渴望济苍生、安社稷、辅佐明君治理天下。
(2)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此诗表达作者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
(3)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崔涂《春夕》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全词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7描写梦境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诗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其他的还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梦李白二首》,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详见相应的。
8用梦境抒发自己感情的古诗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第四十三章 柔无之教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上一章,我们知道了“孤”、“寡”、“不谷”的妙用,本章老子又给我们送来了两件法宝——“柔”、“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往往却能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之中。又回到咱们以前所讲过的“水”。水可以说是天下至柔之物了吧,它偏偏却能把最坚硬的岩石给穿透了——水滴石穿。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的光武帝刘秀。夺取天下时,他单人独骑进入军心不稳的铜马军营,宽宥了杀害哥哥的仇人朱鲔……登基后,他又减田租、并机构、优待奴婢,重赏功臣,罢兵戈,对闹瘟疫的匈奴不趁火打劫,“柔远以德”、“柔道治国”,终于迎来光武中兴。再说一下战国时的纵横家张仪。张仪在楚被诬盗玉,暴打一顿。受尽委屈的张仪回家后,问妻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后来,张仪就是凭借这至柔的舌头,游说当时天下最强的秦国,被任为相,与苏秦东西呼应,一对弱书生,为天下迎来了二十多年的太平。这也是非常典型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有效例证。
再看看不到、摸不到的空气,不管你把门关得再严密,他都能进得去。也许有朋友说真空状态下不就没空气嘛,可是真空状态只是先把空气赶出去了而已。这就是“无有入无间”的道理。晋献公死后,里克作乱,欲迎重耳回国为君,同时强大的秦国也想帮重耳成为晋公。内有拥护,外有支援,多好的“有”的机会,可重耳却拒绝了。后来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重耳挨过饿(在卫农夫献土、介子推割股献肉)、受过辱(曹共公偷窥他洗澡),颠沛流离十九年。后来,晋国又发生叛乱,秦穆公就又把重耳请回来做了国君,这就是晋文公。当然,重耳不是一直没有称君的野心。可正是因为他一开始采取的“无”,使他在流亡的生涯中增长了阅历,不断地获得“有”,终成一世霸业。苏格拉底曾说过:“天上的月亮,你越是拼命地追,它越是让你赶不上;而当你一心一意地走路时,它却会紧紧跟着你”。人没有必要把自己疲惫的身影迷失在追逐虚妄的丛林里,悠然自得、随心所欲足以让许多忙碌的人们羡慕不已。
这便是“柔”“无”之教。
明白了“柔”“无”之道,我们就可以达到“不言之教”的效果。
阮籍见孙登,孙登虽然一言不发,但一声长啸,使阮籍心生顿悟,回家后,“裤裆里的虱子”将“图官图名图利”之徒讽刺的淋漓尽致;吴起并没有高唱“忠君子国、誓死杀敌”的誓歌,而是默默地给士兵吸毒疮,闻者无不称颂,其母却以血的事实证实了“这孩子回不来了”;当然,更不用提那个“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的王骀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和尚在墙根放好椅子,想乘夜黑风高**溜出去。方丈发现了,便把椅子拿掉,自己弯腰蹲在那儿。小和尚不知道,以为椅子还在那儿,就爬上了墙头。可是翻完后他觉得不对劲,椅子怎么这么软。回头一看,于是就傻在那儿了。方丈抬起头,什么也没说,只说了一句:“晚上冷,多加几件衣服”。小和尚从此再也没有偷偷溜出过去。
孙登、吴起、方丈的这些做法是不是“无言之教”呢?这些“无言之教”是不是达到了“无有入无间”的效果呢?
当然,我们受教的对象是要有境界的,必须要懂得“柔”“无”之道的。否则,让那些下士们来闻此道恐怕又得笑上一阵子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