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的感情的基本技巧

朗诵的感情的基本技巧,第1张

朗读技巧: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

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5、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叫做重音。同样的一句话,如果重音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就不同。

你的问题设得太广了,诗的感情基调可以说是不如一是,千变万化每一首诗歌都有它独特的基调,

或热情奔放,

或忧郁感伤,

或慷慨激昂,

或悲痛,

或愤怒等等。

现在我就教教你如何解读一首诗的感情基调:

一、审视诗题

诗题对诗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领功效,因而许多诗的感情基调通过诗题即可略见一斑。诗题中的一些诸如“怨、哀、恨、喜、送、别、忆、赠、答、吟、怀”等字眼,就有明显的点睛作用。例陆游的《书愤》,这首诗从诗题上就可品味出作者抒发的是感慨与忧愤之情。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题运用了起兴手法,暗示恩爱夫妻离别悲哀之情。

二、熟识诗人

诗言情,又言志。诗人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处境与个人荣辱融于自己的诗文中。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含蓄、深邃的蕴藉,把握其情感基调提供了依据。如杜甫诗《蜀相》,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安史之乱年代,为国出力的远大政治抱负得不到如愿,创作此诗正处于他人生最困苦的晚年,借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感伤、叹忱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感。

三、捕捉形象

古诗塑造的人、景、物等物象,其所蕴含的“冷、热、哀、怨、悲、愁、忧、喜、伤”等人格化的情绪,往往就是诗人情感的“晴雨表”,即作者感情世界的窗口。而古诗意境含蓄,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画面,我们可借助直抒胸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的情与景的对应规律,借助联想、想象、涵咏意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分析推理出诗中的物象所折射出的感情色彩、观点态度。如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塑造了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远去的景象图画,透过这幅画面,我们可以品味出诗人对孟浩然依依不舍的惜别情怀。

四、抓关键词

(1)找准诗眼 诗眼就是集中体现该诗情感和特色的字词句,有了诗眼,诗的形象会更鲜明,韵味更浓郁。因此,找准了诗眼,也就找到了理解该诗的一把钥匙,即打开该诗思想情感和意境的一把钥匙。如孟郊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得意”二字即为该诗的诗眼,其情感基调为诗人科举考中之后的无比喜悦。

(2)找感情词 感情词是理解某一句或某一联诗的中心字词。根据古诗结构的起、承、转、合模式,阅读古诗时,只要抓住了诗句中情感色彩很浓的字词,读者就能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的思想内容。如杜甫诗《登高》,只要读者抓住首联中的“猿啸哀”,颔联中的“落木萧萧下”,颈联中的“悲秋”、“多病”,尾联中的“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那么就很容易品读出诗人所抒发的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情感。

(3)发掘典故 古诗往往借助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起到以少数字表达丰富内蕴,给读者具体鲜明形象的作用,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袁枚诗《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这首诗中用了两个典故,一个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故事;二是杜甫诗《石壕吏》中所反映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根据这两个典故,读者可品味出诗的主题是揭露战争给人民造成夫妻离散,团圆无期的痛苦,感悟出诗人那无限感伤与同情之心。

五、明辨手法

古诗情感的抒发是把生动、具体、鲜明的物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它以语言为媒介,又常常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并使用各种抒发情感的言语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来展示诗人的想象,表达含蓄丰富的内心情感。如李白诗《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国的胜利、欢乐、荣华、美丽、喜庆热闹的场面,诗人运用了铺陈、夸张、比喻手法渲染昔日的繁华,让人渐感乱花迷眼。然而结句笔锋突然一转,极写今日之荒凉衰败,使古今对照极为强烈。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即乐景哀写,强烈突出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咏叹和嘲讽。此外,诗的结句写了“鹧鸪”,这既是比兴手法又是借物抒情之笔法,“鹧鸪”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鸟,其声哀婉,诗人用此鸟而不用其他的鸟,足可断定诗人之用心在于哀叹感慨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59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