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吵架后怎么处理(和孩子吵架后怎么处理初中生)

和孩子吵架后怎么处理(和孩子吵架后怎么处理初中生),第1张

1、父母首先原谅自己。当父母责骂孩子和与孩子争吵时,他们应该先冷静下来,先原谅自己的冲动,然后慢慢思考如何向孩子解释以及如何做好。如果父母不原谅自己,总是沉浸在责备孩子的遗憾中,他们很容易影响自己的情绪,不能和孩子正常交谈。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低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

2、学会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如果子女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可以提出来,然后循循善诱。父母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便的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不满带到家庭中,多关心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多地去陪伴孩子,遇到问题可以讲道理,而不是以粗暴野蛮的态度去指责教育孩子。

3、适当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不用大人的四维去衡量,和孩子做朋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叛逆期,再乖的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都多多少少会出现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着干,这时候做家长的不能一味的和孩子吵架,要学会引导。

4、向你的孩子坦白你的错误,或者问问你的孩子哪里出错了。当父母和孩子吵架,父母犯错时,他们应该对孩子诚实。不要认为父母可以不道歉就犯错,这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困惑;如果孩子错了,问孩子什么是错的,做什么,等等。让孩子尽可能地说出来,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从中学习。

5、及时告诉孩子你的感受。父母和孩子吵架后,父母应该及时告诉孩子他们的感受,让孩子明白父母不想这样做,因为孩子做的事情对父母来说太悲伤了。例如,孩子们经常逃学,不认真做作业,这让父母感到不舒服。你可以告诉你的孩子,当你是父母时,你会了解他们父母的感受。用这种方式和孩子交流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慢慢反思自己的错误。

6、让孩子监督自己,提醒自己。当爸爸妈妈下次再发脾气时,他们可以让他们的孩子及时监督和提醒自己,说:“别生气,好吗?你答应过我,你必须遵守诺言,否则你会失去你的信用。”控制爸爸妈妈的行为很有帮助。当父母与孩子交流时,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总是想让孩子们表现得更好,控制他们的情绪。然而,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7、学会关心,而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刨根问底,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小秘密不想告诉任何人的秘密,学会有的事情不掺和不过问,给对方留有空间,你们的关系会更好。

8、像朋友一样相处,父母与子女之间要学会互相建立信任对方的关系,有遇到开心或者伤心的事情,愿意与对方分享,然后慢慢的你会感觉到你们的关系轻松缓和很多。

1、向孩子坦诚你的错误。家长不妨蹲下来跟孩子解释刚才自己为什么发脾气了,请求他原谅自己的一时冲动,让他知道你的情绪已经平复了而且无论如何你都是爱他的。比如:“妈妈很抱歉,刚刚有没有吓到你?现在心情还好吗?”鼓励孩子将心里的感受说出来,以防憋在心里留下阴影。

2、让孩子知道你学到的经验。家长对孩子发脾气往往只是很笼统地骂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然后孩子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所以在求原谅的时候,不妨跟孩子解释你这次反思学到的经验:“妈妈再怎么生气、伤心,也不应该那样说话。如果妈妈下次说:我很生气,因为你跟我说你要上床去睡觉,却还在玩玩具,我有受骗的感觉。这样讲,你会不会了解呢?这样孩子下次便更容易懂得你的意思。

3、问问他,你想妈妈下次怎么办。孩子喜欢受到尊重的感觉。当孩子确实屡教不听,而你对此又很生气的话,你不妨主动出击,保证自己下次不再随便发脾气,但是相同的错误再次发生,孩子想妈妈怎么做。“当妈妈很生气时,如果以这件事来说,你希望妈妈怎么说,你才会了解呢?”“下次发生同样的事情,你不想妈妈发脾气,你要怎么做呢?”

父母家长留意对孩子不知不觉的羞辱教育

教育是点燃火苗,而不是灌满瓶子

不自觉的羞辱教育

过年带着孩子回家的父母,孩子总能成为话题的焦点。

“来,大大方方的,给大家表演个节目”

“就唱个歌吧!这孩子,怎么就是不上台面呢快下来吧”

“没事没事,孩子还小嘛”

旁边的亲戚打着圆场。但孩子妈还是气呼呼地。这样过年的场景,不仅年年会发生,也或许是我们小时候已经经历过的。殊不知,这已经形成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案例中的孩子回到妈妈身边之后,妈妈并不会就此结束,往往还有一通批评教育。大多数想要通过羞辱孩子的方式,来试图激励孩子的父母,会有以下言语:

你真蠢,你怎么连这个都想不到

我就知道你做不到,你一直都很笨。

又是你,对吧为什么出问题的那个人,总是你你能不能成熟点,守点规则,不要总是给别人添麻烦!

你怎么老哭个没完烦不烦!

为什么这些话,会对孩子的伤害性很强呢因为羞耻通常被解释为“我很坏,而且你也认为我很坏。

当孩子认为自己很坏,周边的人也这么认为时,他们会感到因为自己很坏所以才不被爱和不被需要,因此就会形成一种被拒绝的感觉。

这种感觉会引发恐惧,因为他们潜意识中,是依赖成年人来满足自己需求的。成年人的拒绝,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

羞耻意味着你就是一个错误。或许现在你能够明白,为什么有的孩子在逼急的时候,会哭着喊道:那你们为什么要把我生出来

其实羞耻感并不能让你的孩子发展出积极的情绪和结果,只会让体验过它的孩子创造出很多适得其反的、潜意识的且有害的应对方法。

羞耻意味着你就是一个错误

1、明明可以赞扬、鼓励,却一句话否定所有

孩子自己做作业,认真写了很久。

家长看到了,明明可以表扬努力,夸奖用心

却脱口而出:你字怎么写这么丑

孩子一听,愣了,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2、明明可以正着说,偏偏要用反问

孩子在找书包:“妈妈,我书包在哪儿”

明明可以说:“在沙发上。

出口却是:“不在沙发上,难道在我手上”

次数多了,孩子不是抵触不问了

就是开始反嘴顶人了

3、明明想表达关心,却把关心变成责备

天冷了,想要孩子暖和点

本来可以说:“多穿件衣服,别冻着了。

口却成了:“穿这么点衣服,不冻死你才怪。

孩子没有收到爱意,只会对抗:冻死也不要你管

4、明明想表达担心,把把担心变成了诅咒

孩子贪玩,回家晚了。

明明可以说:“天黑了危险,下次记得早些回来”出口却是:“你还知道回来,干脆死在外面算了!”

哪怕多年后,孩子都可能记得

你要他死在外面,原因不明

5、明明想表达需要,却把需要变成指责

孩子放学到家,自己在做家务

明明可以说:“还剩一点儿家务,快来帮帮妈妈。

出口却是:“你眼瞎啊,不把我累死不算事”

孩子一脸懵,外加莫名其妙:

我凭什么帮你做家务

6、明明是想表达心疼,却把心疼变成贬低

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

明明可以说:“那里很滑,下次注意看看路。

出口却是:“连走个路都不会,你还能干什么”

孩子身体疼,心更疼

没人关心就算了,还要挨训

好好说话才是一个家的好风水!

1、认可的话、激励的话,要多说

我们要看到孩子的努力,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多夸赞我们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慢和不足,学会正面激励。

2、批评的话、质疑的话,要温柔地说

时刻记得把批评换成努力,期待。孩子会更好!质疑的话,则要心平气和地说,让孩子充分信任父母

3、请求的话、反对的话,要给予尊重

用商量的语气跟孩子说请求,给孩子选择和拒绝的权利反对的时候,实事求是,阐明理由,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长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举足轻重,在如今的大环境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们追求的人生目标,该怎样教育好孩子呢?有些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一、李健与邻居王勇是好朋友,都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一天,他俩在小区里打卡玩耍,发生了争吵,还打起架来。

李健哭着跑回家,他父母见孩子被欺负了,找到王勇的父母开始理论,结果两家家长互相指责对方对方的孩子不好。

孩子受了别人的欺负,父母也会心疼、难受,但是在处理事情方面都要有个度,不能过度去溺爱孩子。

孩子还小都很顽皮、淘气,玩的时候避免不了发生争吵、打架,这也很正常。

孩子今天吵架,明天和好。而大人吵了一架,从此互不搭理,成了仇人一般,这是不可取的方法。

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有话好好说,谁不对家长带着孩子向对方道个歉,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就行了。

在孩子面前,家长说话注意语气,要有家长的样子,动不动就是母夜叉的样子出现,看谁强势,孩子学坏样最快。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解决问题,才是明智之举:

一、李健的父母应该问清楚孩子,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他们俩在一起的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李健被打的原因是什么。

二、判断是非不能只听信孩子一面之词,为了避免孩子说谎,李健父母把王勇叫过来,甚至把王勇的父母也一起请过来问清楚事情的经过,然后双方家长一起教育孩子。

三、双方家长站在同一层面上去分析问,避免各执一词,如果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受欺负了,要对方给一个说法,双方家长互不互不相让。大人之间的思想出现了问题,也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

二、面对孩子,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教育方法,做一个优秀家长。

1、实事求是的态度

孩子告状的时候,通常都会夸大别人的错误,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然后掩掩饰自己的缺点。

家长如果不去了解实情,一味地听信自己孩子的话,不引导孩子判断是非观念;不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长大以后,在性格上也会有缺陷。

2、不过度溺爱孩子。

俗话说:娇儿不孝,娇狗上灶。

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太宠爱孩子,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到别人地欺负,吃了亏,娇生惯养孩子,有错也不指出来。

有些人,把孩子当小皇帝养,要什么给什么。孩子长大之后,家长满足不了他的欲望,走向犯罪的道路。

3、反省自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作为父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面教育好孩子,实事求是的讲话,不撒谎、不骗人,诚实守信。

教育孩子每天反省有没有做错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古时候,一个江洋大盗要被砍头时,狱官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说最后想见母亲一面,想吃一口母亲的奶。

母亲解开衣服扣,他居然狠狠咬了母亲一口乳房说:我恨你,是母亲把我教坏的,当我有小偷小摸时等恶习时,你没有及时纠正我。纵容我,才让我到这个地步。

这个故事给我们警醒,过度依赖孩子、顺从孩子,对孩子偏心,最终反而会害了孩子。

有人说: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不修不行,越修越行。孩子身上有问题,家长身上找答案。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优秀的家长。

家庭教育,折射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优秀的家长教出优秀的孩子。过度宠爱孩子,孩子长大之后,思想会受到局限,不利于孩子成长,希望这类家长引以为戒。

      第二点,不能做真实的自己。当我明白做真实的自己才是给自己最大的自由,我就开始告诉孩子一点:人际关系中,欺骗是对自己和别人最大的背叛,为什么这么说呢?当你在朋友面前撒谎,首先你是欺骗自己,因为你没做真实的自己;其次你欺骗了朋友,你没对朋友说实话。这种双重背叛,不是最大的背叛吗?然而,做真实的自己需要勇气。

        我的女儿叫馨大宝,在我多次讲述这个道理后,开始慢慢学着做真实的自己,这也是这次矛盾的一个导火线。当馨大宝开始想要做真实的自己时,她发现跟随别人或者曲意逢迎不是真实的,是背叛自己和别人了。于是她开始寻求改变,然而这种改变是单向的,别人没改变,于是就出现了冲突:你怎么不听我的了?!你怎么开始跟我不一样了?!当这种质问没有效果后,就是愤怒,所以孩子之间有了冲突,这是成长的代价。

        当你的孩子愿意去做真实的自己时,我想任何一个父母都会去支持的。朋友在一起开心就一起玩,不开心就过段时间在一起玩。当这种改变发生后,让我看到另一个孩子的真相。

        馨大宝之前曾说过,在大约一年前,这个好朋友扇了她耳光,但女儿当时害怕失去这个朋友,极力说她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今发生了决裂的冲突,才跟我描述了当时的情形:馨大宝的闺蜜特别喜欢玩一个游戏,那就是她扮演一个受伤要死的人,让馨大宝去救她,并且对于这个游戏玩无数遍都乐此不疲。当馨大宝厌倦了这个游戏,不玩了,并且去找别的孩子玩的时候,她受伤了愤怒了,觉得馨大宝抛弃背叛了她,并且因此打了馨大宝耳光。

        如今当馨大宝开始决定不再继续这段友谊的时候,面临的情况如出一辙,小闺蜜的愤怒无以复加,不断地找馨大宝沟通,质问是不是不想做朋友了,当馨大宝不愿意纠缠的时候,对方开始了各种攻击,似乎想要告诉一切她认识的人,馨大宝不好。

        起初在这些剧情里,我对女儿的小朋友是有些看法的,但当我静下来,突然发现了一个真相:那是一个相当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极度害怕失去。当她开始拥有的时候,她就开始害怕失去,于是想要用示弱或者扮强来留住拥有的友谊。她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留住友谊,内在力量的缺乏,导致了外在种种错位的实相。后来我和她的母亲进行了沟通,赫然发现这个孩子的母亲完全不知道和孩子怎么沟通,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也都不和母亲交流,当孩子遇到困难多数是以责骂为主,并且父母会告诉孩子家里没钱没关系,只能靠她自己之类的话,无形中将大人的焦虑和压力传递给了孩子,让孩子在无意识之间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为了保护自己只有让自己外表看起来很强。最近这个小姑娘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责骂后,回到家里又被家长苛责,所以内心想必是根本没有安居之所的。想象一个孩子的心灵无处安放的时候,友谊几乎是她的救命稻草,然而这个稻草也在她极度的不安中即将失去,那是一种怎样的残酷。

        经过沟通,小姑娘的妈妈意识到要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我告诉她,可以跟女儿说,哪怕失去了馨大宝这个朋友,也还有爱等着她。诚然,小姑娘的父母并非不爱孩子,当他们自己就处在一种爱无力的状态里怎么给孩子爱呢?他们也并不爱自己啊!同时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现状。有一点必须要说的,不要因此去责怪你的父母,因为他们能做的已经是他们那时能给出的最大限度了,所以宽恕父母无觉知的“爱”吧,他们已然尽力。

          我把小姑娘的情况和馨大宝说了,大宝内心充满了理解,同情。没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是个受伤的小孩,虽然大宝依然表示暂时不做好朋友,但愿意做一个理解关心彼此的好同学。

        通过这件事情,我总结两点:

1全然放下对孩子的控制,把力量还给孩子,也给自己以自由。

2多给孩子爱和支持,每个嫉妒控制悲伤愤怒的外表下面,都隐藏着一个渴求爱的小孩。当他们失去了感知爱的能力,只能通过这些不是爱的行为表现出来,告诉所有人一个真相:我缺少爱!当你看到这一点,你不会对那些发生在你身边的人事物有那么多的评判,慈悲的力量从内心升起,谁还不是个渴求爱的宝宝呢!

镜头一

“哇―”随着哭声,我连忙过去,只见苗苗细皮嫩肉的小手上有一道被指甲划过的血印。我问是谁干的,旁边的小朋友七嘴八舌的告诉我是:“石浩南!”我生气地问:“浩南,你为什么要欺负苗苗?”浩南红着脸,很委屈的说:“我要走过去喝水,苗苗把路拦住了,不让我过去,我才挖她的。”

镜头二

晨间活动:搭积木

戴鑫挺和戴家濠,两个平时就爱一起玩的好朋友,你看现在各自都专心致志的搭着积木,玩得可真起劲。这时,戴鑫挺缺一块三角形的积木,就去抢戴家濠的,戴家濠不肯给,戴鑫挺就把戴家濠在玩的积木推倒了,接下来两个好朋友为了一块积木发生了争吵,互不相让。

分析:以上两个案例的发生,我想原因也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环境因素: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生活在一个绝对“爱心”的世界里,大人对孩子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孩子对大人对他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他怎么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呢?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自然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

二、孩子的年龄因素:

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他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很低,而且幼儿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但又由于生活经验很缺乏,所以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意识常常脱节,缺乏合作意识,易于与他人发生冲突。表现在活动中一旦与人发生纠纷时就动手打人,而且不愿意承认错误。

三、幼儿的个体差异因素:

幼儿由于遗传素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不同,幼儿的类型、气质和性格也会千差万别。如有的孩子脾气温顺文静;有的孩子脾气急躁好动;有的孩子胆小懦弱不善交往;也有的孩子豪爽大方热心过头等等。在集体生活中有的孩子就表现出很受认欢迎,而有的孩子则常受到别人的冷落。

综上述原因,我认为在处理幼儿间的冲突时老师要强调因人而异,而且新《纲要》中也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

反思:

老师要对孩子的冲突、采取正确的方法,要学会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了事。孩子发生冲突固然上破坏了教学秩序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但孩子间的冲突也是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交往,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

一、正确地看待幼儿的冲突

心理学家认为,冲突能促进个体变化、适应和发展,尤其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上。冲突不仅有助于认知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随着交往圈逐渐扩大,幼儿对外关系的焦点也由亲子关系逐渐向同伴关系转移。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活动中常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在孩子与同伴的冲突中,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不放心让幼儿独立地解决问题;而在幼儿园中,许多教师也在当幼儿出现冲突时,为了避免事态变大,而常常包办解决冲突。确实,假如幼儿在生活中真的一点冲突都没有,这对幼儿的发展未必是好事。但如果幼儿处于太多的冲突之中,又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对学前儿童的冲突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为了避免冲突而将幼儿置之温室之中,关键是要教会幼儿自己解决冲突。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或失败,并在其感官中成长。

二、幼儿冲突的解决策略

孩子间的冲突基本来自同伴。因此解决幼儿同伴冲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宽松的环境会让幼儿身心放松,可增加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融合关系的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宽松的环境主要包括活动材料充足,活动场地宽敞明亮,限制性要求少,鼓励性言语多,等等。

2、教给幼儿一些避免和解决冲突的基本技巧。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及如何展开话题进行交际,等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也能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冲突。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教育活动,模拟现实中幼儿经常发生的一些冲突情境,让幼儿观看并进行讨论,让幼儿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冲突,如何解决,等等。教师也可以利用现实中正在发生的冲突进行随机教育。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幼儿自我反思、自我判断,还可以促进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

4、增强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所有的冲突都让教师参与解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而且还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削弱或剥夺他们的独立性。事实上,由于幼儿间的冲突没有多少利害的关系,幼儿自己完全可以解决,为此教师要敢于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感。

5、家园配合,共同努力

新《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但是很多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冲突是一种消极行为,有破坏性因素而加以避免,有的更甚至要求孩子受到欺负了,就要“报复”回来。实际上,冲突是自我中心的关键要素,能帮助幼儿逐渐形成采纳同伴观点的能力,为幼儿人际关系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家长正确看待幼儿同伴间冲突的教育价值,让家长在家庭中也为幼儿提供解决同伴冲突的机会。同时,家庭的温馨氛围、家长的民主态度和家长的社交能力等潜在的环境因素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家长也应注重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幼儿能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并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揭发幼儿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幼儿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让我们记住大师的话,正确地看待冲突,并因人因事地处理好幼儿的冲突,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当前许多孩子因为和家长吵架而发生意外,这些意外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

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深仇大恨,就算相互起了争吵也是只要其中一方低头就会和好,但是时间长了,即使是再好的亲子关系也会被一点一滴的伤害给生生拉出一道隔阂。

一、理性看待问题

不管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我们都见过不少孩子离家出走的例子。而那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大多数都源于经常吵架的家庭。经常吵架的家庭,孩子感受不到温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只会让孩子感到窒息,所以孩子就容易离家出走,因为他要逃离,要回避这个让他痛苦和窒息的环境。所以我们在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一定要谨记保持理性,不要一言不发就开始打骂孩子。

二、弄清前因后果

当一个人在做事情之前得先明白事理,这样的话才能更加全面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把问题解决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孩子,更容易犯错误。作为父母,当孩子犯了错误时,首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立即批评。应问一问原因,可能孩子另有苦衷。在人格上,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孩子的自尊心也是极其敏感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孩子批评一通,很可能会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分清是非,先问清原委。

三、换位思考

换位思维不仅对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非常重要。而且对任何人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来说。换位思维除了感人之所感外,还要知人之所感,即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客观理解。换位思维可以使他人感受到你的爱心与关怀,同时,也许会给你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所以说,当家长和孩子们在沟通时有矛盾,我们一定要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避免悲剧的发生。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和家庭教育有关。

经了解,有好多孩子的爸爸妈妈经常不在家,都是由爷爷奶奶来照顾。老人的教育观念错误的认为打别人是好事,长大了不吃亏!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老人不但没有制止反而大大的鼓励与赞美,让孩子错误的认为打人是很快乐的事,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有的家长对待孩子打人事件,听之任之,不以为然,渐渐地让孩子养成爱打人的坏毛病。

二、和孩子的性格有关。

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内性,不爱言语,一人独处,而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好动,性格外性,大方且话多,一会弄这一会弄那,一刻也不停歇。所以在某些场合,自己就是静不下来,喜欢捉弄自己的同伴,视那为一种玩乐,从中得到快乐,殊不知,那是一种攻击行为,让别人疏远自己。有的孩子就是天生的专横,认为不管在哪里,所有的玩具就是我自己的,别人是无权玩的。所以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一有小伙伴玩时,就会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致使攻击行为的发生。

三、和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其实也不是多么有意识的去侵犯别人。而是年龄小,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自己的小脑袋里,还没有形成是非概念,而是处于一种初探的阶段,甚至于好奇占领上方,短暂的快乐为目的。有的时候,孩子打人自己也含糊不清,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只是觉得好奇、好玩而已。孩子年龄小,控制力差,有的时候自己把握不住,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无意识的就去攻击别人了。而有的孩子年龄小,但是模仿力特别的强,当看到大人或者哥哥姐姐发生矛盾时,用武力解决了问题。所以就学着他们的样子,学会了使用攻击性行为。

四、和教师的教育有关。

有的老师,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只有愤怒和呵斥,而没有从根本上教育孩子,只是采取很极端的方式,狠狠地骂一顿孩子,甚至于连打带骂,让孩子在痛哭的同时,心里充满了愤怒,但对于老师无可奈何,只能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把心中的怒火在同伴身上发泄。致使攻击性行为的第二次发生。这样恶性循环,不但没有制止打人事件的发生,而且使得打人行为愈演愈烈。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教给家长好的教育方法。

在家中要请家长注意对孩子的攻击行为作出正确及时的引导与矫正。首先,家长要作好表率,端正教育观念,尽量要幼儿感受到父母做事时会替他人着想。其次,在幼儿出现攻击行为时要及时制止,讲明道理,要幼儿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感受。最后,家长要对幼儿的改良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2、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还经常讲一些即兴编成的故事,常有人物纠纷的情节,有时干脆就把静仪攻击同伴情形换个名字再现在故事当中,然后我就让孩子们共同分析谁对谁错,提问:攻击他人对吗?如果你被别人欺负,会有什么感受呢?每次都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当然静仪也不例外。往往在故事的结尾我都要不失时机的加上几句,知道欺负别人不对,有错就改也是好孩子之类的鼓励话语。

3、家园共育共同改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很好的利用家长接送孩子和家长开放日的时机,与家长交流,共同探讨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做到家园共同努力教育好每一个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配合,宋柯龙变的不欺负别人,心中有他人了,尤其爱劳动,帮助他人。偶尔还会在班里担任小班长的角色。妈妈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653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6
下一篇2023-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