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婚姻是囚笼为什么

有人说婚姻是囚笼为什么,第1张

许多婚姻并不关乎爱情。 于是可以说,不关于婚姻的爱情未必就是失败的故事。 现代社会里,爱情不必强求用婚姻来证明,因为,婚姻往往连它本身都维权不了,又如何用婚姻证明爱情?所以说,婚姻证明不了爱情,更维权不了爱情。 事实上,婚姻没有爱情之汁也会开花结果。婚姻是需要大半辈子的生命去营养的,是且只能是由两个人大半生的生命去营养的,一般的,容不得第三者帮忙的,恐怕越帮越忙。 在婚姻里,责任的作用往往大过感情。 因此,强求所有的爱情最后都抵达婚姻,那是不现实的。仅用婚姻来把握爱情,男人与女人之间就太悲苦了,爱情也就失之爱情了。 其实,人世间有许许多多的爱人,未必都憧憬那“婚姻”的殿堂,谁敢相信婚姻能解决并承担着男女情感里的一切?许多男女宁愿躲开婚姻的爱并快乐着,甚至,他们敢嘲笑“婚姻”的腐朽! 生活中总存在两种人,一种是被生活或现实逼迫急于寻找婚姻的人,一种是被空虚或寂寞困扰急于寻找爱情的人。 其实,女人可以比喻成一架上好的钢琴,男人如果用了心,总能弹出真正的二人世界来。然而,却不好把女人比喻成伯牙弹奏高山流水的那把古琴,因而,女人只能用来做妻子或情人,不宜用来做朋友。 没有嫁不出去的女,一个女人,如果其长相不是太让男人带不出去,其素质不是让男人感到太尴尬,又天生具有女性的温柔与善良,那么,男人不是心有所属或其他客观原因,他是没有理由不接受她的。 只有娶不到媳妇的郎,女人选择男人则要复杂的多,不同的女人对男人的选择有不同的标准。具体到一个具体的女人,她可能在其一生的不同年龄不同环境,对男人的要求也会有变化的。 时代是男人的镜子。如果有一天,世界上只有两类男人,即不存在失败的男人,只存在成功的或尚未成功的男人,而女人也仅用这个观点来点评男人、爱情男人、帮助男人,那么,这个世界才算真正成熟了。

1

周先生(周慕云)和陈太太(苏丽珍),租住在同一层楼内的两个单元。两对夫妻,都很忙碌。周太太经常出差加班,陈先生也是经常出差去日本不在家。两个房间的人,更多的时候只是独自在家。

房东孙太太、帮佣王妈、租户顾太太与顾先生,再加上周慕云和苏丽珍两家。和睦的邻居们经常围坐在一起麻将、闲聊,公共的厨房空间更成为太太们交流的场所,家长里短,熟络又缺少秘密。

2

两个人的第一次约会喝咖啡,是周慕云住主动电话邀约的。难道周慕云只是想问苏丽珍的皮包在哪里买的?其实他早已知道自己太太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皮包。苏丽珍也已察觉,自己先生有一条同周先生一模一样的领带。两人其实已经心知肚明,两人的另一半偷情走在了一起。

那么此时周慕云的邀约就显得特意和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了,他就是想要报复,报复出轨的妻子,报复和妻子在一起的苏丽珍的丈夫。用同样的方式让苏丽珍和自己在一起,是他想到最合适的方法。

晚上喝完咖啡,两人漫步在无人的小巷里,一起向家的方向走去。巷内灯光昏暗。墙上一扇扇窗户都被铁栅栏封的死死的,俨然一座座的牢笼,将屋内被婚姻困住的人囚禁,无法冲出。

时间已经很晚了,两人却都不着急回去。苏丽珍问周慕云“这么晚不回家,你老婆不说你吗?”苏丽珍“早习惯了,他不怪我的。”周慕云“你呢?你老公不说什么吗?”苏丽珍回应“我想他早睡了。”

一个想报复这婚姻,又出于道德的约束,内心不屑于做这样的事情,不想成为那样的人。另一个才刚正视这不堪的婚姻。

两个场景,是苏丽珍和周慕云内心所想,又是辗转、反复、犹豫不决的矛盾挣扎。

场景一:周慕云“今晚别回去了。”直接拉住了苏丽珍的手。

场景二:苏丽珍,低头浅笑,勾动着手伸向周慕云。又突然转过身去,背对着说“但是,我真的说不出口。”

“事到如今,谁先开口,有什么所谓?”

是啊,没什么所谓,出于对另一半的报复,身体的出轨不是真正的出轨。但是显然道德的高地还未被占领,最终都各怀心事的悻悻然归家。

3

两人第二次的约会,一起相约去吃牛排。这次是假扮对方另一半的游戏。这么无聊的游戏,发生在两个成年的已婚人士身上,他们是有多无聊?不是无聊,是无爱,是绝望!

“我想知道你老婆喜欢吃什么?”“那么你老公喜欢吃什么?”

此时的两个人只是在重温自己的婚姻。把对方假扮成自己现实婚姻中另一半。看起来是多么的可悲,依旧流连在已不存在的温情里。

在回去的出租车上,周慕云伸向苏丽珍的手,被苏丽珍躲开了。周慕云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明晃晃的,醒目且刺眼。

4

若说之前包包和领带是巧合与猜测,那么这次就是实证了。

王妈不识字,看到信上贴着日本邮票就拿给了苏丽珍,以为是陈先生寄来的。谁知。是周慕云的信。信中周太太说自己出差去日本了,而陈先生此时就在日本。

可见这是事实了!

“你猜他们现在在做什么?”

是各自的另一半,将他们彻底的推到了一起。是报复这婚姻,还是寻求婚姻外的慰籍?

不得不说,影片在触及两人情感的场景中,用的都是红色的基调。酒店的走廊中红色的地板、红色窗帘,房间内红色的壁纸,红色的灯罩,床上的红色床品,以及苏丽珍赴约时身上红色的旗袍。

热情、大胆、喜庆、与爱情有关的红色,在这里,反倒烘托出男女主人公此时深陷道德的煎熬,内心的激烈的燃烧着的火焰和表面情绪的漠然、压抑,形成剧烈的反差。

从酒店出来,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出租车上,关心的询问,更说明了心情的糟糕。是对自己另一半的报复,也使自己深陷道德的煎熬!

5

又是在屋外的巷子里,灯光昏暗,墙壁斑驳。同是孤独寂寞的两个人,一个独自回家,一个外出觅食。

她并不是因为加班,而是实在没事做,看了场**。可是**并不好看,只是为了排解烦闷。

他,也是一个人,连晚饭都没想起吃,直到饿的不行才下楼去觅食

已经变成惺惺相惜的两个人,对婚姻的现状都已经绝望。苏丽珍觉得,如果不结婚。一个人的时候有大把的时间,结了婚就不一样。有时候想想,如果不结婚,可能会比较开心,没有想到婚姻会如此的复杂。

周慕云,只是刻意的去逃避现实。又不是自己的错,没有必要因此沉沦下去。每天问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是浪费时间。

这是第二次在导演的镜头下,透过牢笼般的铁窗交谈。似乎两人已经开始享受用这种方式缓解对婚姻的失望,让这个牢笼不至于使自己窒息。

话题也从对婚姻的失望转移到共同的爱好武侠小说。周慕云这几天一直在翻看武侠小说,并且已经自己写了开头,他希望苏丽珍可以同他一起阅读讨论,一起创作。

难道周慕云觉得之前的报复还不够,要变本加厉?不仅是肉体的报复,更要让对方在情感上也出轨,这样才彻底。

两人分别在各自的房间,伏案奋笔。同一时间,做着同一件事。此后的每天苏丽珍都去周慕云家里,阅读交流写作,这成了除上班外最重要的事情。

直到一次,邻居顾先生喝醉,被提前送回家。终于把苏丽珍堵在了周慕云家中,无法出门。毕竟邻居看到会乱想,还需谨慎为好!

周先生家也被导演安排成红色的基调,红色的墙纸、红色的薄毯、红色的灯罩,这种热烈暧昧的氛围也揭示了两人内心的起伏波动,不仅苏丽珍,周慕云也开始动心了。

6

第三次的小巷交谈,镜头又是穿过铁栅栏望向两人。是一次约会过后闲谈,周慕云拿到了稿费,并且想再多写一家报纸。有了上次被堵在家中的教训,顺理成章的,周先生说出了自己想另找一个地方专门写作,苏丽珍太以后过去都会方便很多。虽然周先生嘴上说他们之间没什么,只是不想别人误会,但是内心和表情早已出卖了他,越是掩饰,越是明显。

接到朱生的电话,苏丽珍前去赴约。出租车上,苏丽珍轻抚嘴角,心中似有一丝犹豫。

又是红色,宾馆红色的旋转楼梯、红色的窗帘、红色的外衣。苏丽珍急切的脚步暴露了她赴约的心情,尽管如此,她依然挺住脚步,弯腰扶住栏杆,认真确认的了自己的心意,才又继续快速穿过旋转的楼梯、悠长的走廊。

虽然只是生病后的探望,但是心境早已不一样了。“我没想过你回来。”“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的。”是自欺欺人吗?是的,本以为只是简单的报复,实际已经逐渐爱上对方,周慕云挣扎着不想承认。

7

写作、交流,成了家常便饭,每日必不可少。

苏丽珍依然无法接受,假若自己先生干脆的承认外面有女人。她抑制不住痛哭,伏在了周慕云的肩头。被风吹动的红色窗帘,镜子的反光,将这事风一样地吹出了房间,果然是“没有不透风的墙”!

邻居孙太太在走廊适时的提醒,说明两人的感情,已经被旁人察觉。

几日短暂的别离,让两人都怅然所失。再次的相见在一个瓢泼大雨的夜晚,两人在巷子中避雨。

冷雨浇透了周慕云,此时的他更矛盾了,本来是怕苏丽珍退怯,想再次抓住并拉回她。

他告诉苏丽珍自己想买一张去新加坡的船票,去那边过一段时间。这是他准备好的欲擒故纵的计划。他承认自己以前也是觉得两人之间没有发生什么,所以不怕别人说闲话,相信自己不会像他们那样。但实际上,是会的!说着说着,周慕云自己也眼光闪烁狐疑,自己口中原本为了报复的谎言,怎么慢慢变为真实的爱恋。

两个人的感情在不觉不知不觉中就开始了,两人都没有想过对方会真的喜欢上自己。

雨天阴郁的气氛,巷子中惨白的灯光下,透过铁栅栏交谈的两人。

“分手吧”,周先生松开了紧拉着苏丽珍的手,扭头转身离开,留下她一个人落寞。

可能两个人都曾想象,或许这样才是分手的样子,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周慕云并没有松开手,而是拉的更紧了。苏丽珍拥进着对方怀中痛哭起来。镜头转向周慕云的脸,却是面无表情、阴郁、若有所思的样子。

出租车上,苏丽珍轻柔的说今晚不想回家。两个人的手握在了一起,周慕云无名指上的戒指,依然亮晃晃的,醒目且突兀。

8

收音机中传出点播歌曲的声音,在日本的陈先生点给自己的太太,祝她生日快乐!周璇的“花样的年华”缓缓流出。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不管是谁先说,都是两人的内心独白。

周慕云倚在墙边,背景一片红色,嘴角只淡淡挤出一丝作茧自缚的苦笑!

9

三年后,苏丽珍再次回到香港,还是之前的租屋。曾经的邻居都相继搬走,物是人非。苏丽珍站在窗前望向以前的房间,眼圈泛红,含着热泪。

周先生也一个人回到了曾经的租屋,可惜邻居都已搬走,只打听到曾经苏丽珍的房间现在是一个女人独自带着孩子居住。周先生驻足停留在房门前只是望了望,便移步走开了。

10

“你知不知道,从前的人,要是心里有了秘密,不想别人知道。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个洞,然后把秘密全说进去,再用泥巴封起来。那秘密就永远留在那棵树里,没人知道。”

周慕云一个人前往柬埔寨。对着树洞,说出了心中的秘密,用泥巴将树洞封住,将这个秘密永远的埋葬。

一场错爱就是从错误开始,便要在错过结束。明明就是那么不单纯的一段感情,从报复开始,到最后彻底的出轨。怎么可以让他们最后幸福呢?虽然很多人随着导演的镜头,慢慢的品味男女主人公的内心,开始希望他们能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这不符合道德伦理的标准。

影片最后,字幕出现“那个时代已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是啊,属于他俩的时代是真的过去了,让生活回归正轨才是婚姻应有的样子!

号外:

1、26套旗袍简直太美了!即使对剧情不感冒,也应该为了摇曳生姿的张曼玉看这部**!

2、千万不要招惹热爱写作的人,杀伤力太强,不是你我之辈可以抵挡的!

3、60年代的上海风情浸润到每一个毛孔里,缓慢的节奏、市井的气息、法式的浪漫、温柔摇曳的太太们的腰肢。

4、再次说下那浪漫的情调,精致的绿色咖啡杯碟和牛排盘,真的是细节取胜!

5、谁再说红配绿赛什么来着?绿色旗袍配红色家居背景,美得无话可说!

你爱你爸妈家人,那么他们惹你生气,做错了事,你顶多烦他们,摔门走人,回过头还是一家人。这时候就是爱和包容困住了这头野兽,让你不会做出伤害他们的事。

这只是最亲的比方,如果一个人,心里的宽容、原谅、理解和包容比自私、愤怒、索取等这些负面情绪多的话,即使陌生人也会原谅,而不会出现争吵打斗等伤害。

野兽会不会出笼,就看心里偏向哪边!!

生活就像一片森林,那茂密的树丛中,夹杂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牢笼。

人生的智慧在于,你是否能够在遮天蔽日、偶见光斑的密林中,在大小的笼子间,来去自如,或直飞高空,自上而下俯视森林及林间的众多牢笼;或重返某个笼中,一探究竟。在看清梦想与事实的之后真相,却仍然含泪微笑,寄情于这片森林。

原生家庭,是人生最大、最难以解脱的牢笼,心灵驻扎于此的时间最长久。

人生的开始都是一样白纸,上面画着什么、写着什么,全凭父母。

优秀的父母画出色彩斑斓的画幅作;拙劣的父母画出平淡庸俗的画作;有的父母弃之不理,白纸便任人代为作画,优劣全凭运气。

很多人对原生家庭有莫名的爱恨交加的情感。我的童年记忆里,有母亲的坚强、父亲的睿智,给我提供了温饱和对世界的好奇。

但与此同时,我所想得到的,母亲的心灵关怀,和父亲的宽容保护,永远可望不可及。我甚至没有感受到母亲停留在我身上的目光和父亲疼爱的呵护。

我见得最多的是,母亲苦着脸把与我年龄不符的烦恼,一个劲儿地向我倾诉,祈求我的可怜和帮助。而我却常常不知所措,或者,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尽可能地帮助她获得快乐,我想看到她脸上的笑容。

我见得最多的是,父亲莫名其妙地咆哮怒吼和摔物打人,稍有不慎就会引来“灭顶之灾”,牢笼里那一片小小的天空轰然倒塌。我常常被激怒得像只被困的恶魔,却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冲破牢笼,只能在内心撕扯抓狂,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而后自顾悲痛怜悯。

弟弟出生后,我开始偶尔看到母亲的笑容在他面前展露,她抱着他、亲吻他、注视他,带着微笑对他说“我的小宝贝”,我在一旁恨恨地说“宝贝个屁啊”。

弟弟出生后,父亲嘴上很疼爱他,用使唤我照顾弟弟的方式去疼爱,一直至今。父亲主宰一家人情绪不断向着愤怒和悲伤驱赶。

童年牢笼的天空,是由愤怒和悲伤构成的绝望,我没有一天不想离开这个牢笼。

毕业了,工作了,我终于迎来自由的生活。

那几年,我感觉自己获得了重生,就像一只被关已久的鸟儿,终于可以飞出笼子,展开稚嫩的翅膀飞翔。虽然飞得不高不远,可是,终于离开那绝望的地方,不用每天愤怒,不用每天悲伤。我觉得,哪怕是在外面饿死,也是快乐地死去。

工作试用期满,父母来给我送被褥。那一天,我满心期待,久别重逢让我不由得幻想着多年渴望的温馨。而现实却事与愿违,因不及时到车站接应,他们到单位,见到我,他就怒视我,大声吼骂,全单位的人都到走廊看稀奇,悲愤的眼泪从我眼眶奔涌而出……

从此,我更加坚定地离开那个牢笼,温暖、温馨、疼爱、呵护,这些美好的体会永远不去奢望。那些年,我常常忘记自己有个家。

至今,我在工作中,因为不知如何与人相处,也屡屡受挫。而每次挫折都能让我领悟和学习到一些方法和技巧。所幸的是,我遇到了一个“百毒不侵”的人,让我体会到安全和温暖,并获得快速成长和变得坚强。

工作的这些年,我以为自己离开了那个原生家庭的牢笼,自由自在地飞翔。可是,结了婚,有了孩子以后,我才发现,其实自己在原来的牢笼外安放着另外一个更大的牢笼,我看似在飞翔,却一直在小笼的外围、大笼的里面盲目地飞,我的心一直被紧紧地锁着,安放在一个隐蔽的一直未挪动过的地方。

所以我怒,不分青红皂白地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把最难受的情绪和脸色甩给最亲近的人,像父亲一样;所以我急躁,一次次把自己的不满、无奈、恐慌见人就说,却不知道静下心来接纳,并冷静思考对策,像母亲一样……

第一次带着孩子回父母家,一路上期待着他们见到外孙女的激动和疼爱,狠心地不顾孩子一路呕吐了8回10回,把带上的衣物几乎全吐脏。没想到进门后,第一句迎来的便是吼骂,骂没按照他说的日子回去,要不是心疼孩子,当时真想直接调转车头回自己家。

吃的、玩的,虽然回去都不愉快,但每年还是想带孩子回去陪他们过年和扫墓,有些年回三四次,我想让他们高兴。直到孩子5岁那年,逼得自己不敢去面对,想着快要春节回去做“奴隶”“乞讨”,头痛欲裂,哭着向几个人倾诉和求助,开始学会反抗自己“强迫”出来的“习惯”。

有一天,母亲在我家又在不停地数落父亲的种种令人气愤的行为,我应和、安慰并告诉她自己能想到的各种应对方法。

其实那些方法我一直都告诉,只说她不愿意去改变,她需要的是倾诉,不是解决的方法。而对于我来说,每次她的倾诉,都是把我捆绑回到那个小牢笼里,愤怒、反抗、绝望的情绪一次次向我袭来,每次给母亲出主意就是想要挣脱牢笼的过程。

最终,母亲多次重复述说,引发我的情绪不断重复升温,终于控制不住地爆发了出来。

我对母亲说,你好不容易离开他几天。过几天开心的日子,可你却非要把自己的心困在家里让他继续折磨,不仅如此,你还不断挑起我的情绪,让我和你一起困在其中。

后来我才发现,其实,我很多时候也犯这样的糊涂,身体离开那个牢笼,心却依旧被死死地囚禁其中。唯有平静地面对,才是心灵真正解脱,得以自由的境界。

去年,弟弟调到我在的地方工作,父母随之而来一起居住。我打起每年回去几天的“鸡血”状态全力对待,可这毕竟是持久站,终有油尽灯枯之时。

好友美人鱼说: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好友灵芝说:人在什么时候都总能找到让自己活下去的理由和办法。

事实确如她们所说的一样,面对原生家庭有史以来最难解之题,我却获得重生般的解脱和改变。

半年前的某天,为了调节母亲与弟弟之前的问题,弟弟和我大吵,面目狰狞地怒视着用手指着我的额头,我在自己家、自己孩子面前保护住了自己,用尽全力大喊“滚出我家”把他赶了出去。那是我多次劝导母亲在父亲面前应有的果敢,没想到自己在恰当的时候用上了。致此,我开始改变了自己“义务操心”的心态,开始学会拒绝父母让我当“家庭努力”照顾这个永远比我年纪小的他们的宝贝儿子。

我发现,我的父母在和他们儿子相处的时候很“能干”,很多平时指使我非帮不可的事情,他们都能够办得妥妥当当。

我发现,自己可以自由选择做或者不做,不必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和情绪都和他们捆绑在一起,当母亲再来跟着牢骚弟弟的家事时,我可以平静地看待,他们就是这样,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用不着着急、担心、愤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处事方式,又何必非要去强求改变成千篇一律的模样?

我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父母和弟弟受苦,适当的时候给父母做些提醒,不停劝阻也没关系,在受挫折需要我时,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即可,就像像经历那么多年所受的苦,才慢慢开悟一样。孩子需要长大,弟弟需要长大,父母也需要长大,放开他们,挫折和痛苦会让他们长大。

感谢丈夫和弟媳,借助他们旁观者的视角,我从外围俯视的角度看清了原生家庭的很多东西。

感谢这些年遇到的那么多苦,工作的、生活的,尤其是这次父母到来的痛苦建峰,让我因痛而探索、因痛而改变、因痛而放手,最终成全了自己的选择,接受了事实的真相。

现在回忆和写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已经没有太多心思去描述那些悲愤的事情,偶尔述说,也没有之前那种暴涨的情绪。就像前面有一块石头挡道,以前就会用各种丰富的语言和情绪诉说它是如何影响我前进的道路,而现在,会注意壁之前行,实在躲避不及就做好颠簸的准备,几秒钟之后依旧不停前行。

生活就是由森林和很多牢笼组成,有原生家庭、爱情和婚姻、爱好、工作、人际……只有勇敢选择,相信自己,才能时而在森林间自由穿梭或飞天翱翔,时而在各个牢笼间来回自如、探索求知,想飞就飞,想停就停,尝遍酸甜苦辣咸,依旧热爱和充满希望。

这也许就是我现在应有的生活姿态。

一提到《怨女》,人们往往就会把它与《金锁记》相比较。我认为可以不用比较,姑且把两者看作完全不同的故事。

《怨女》是张爱玲漂泊异乡的追忆之作。那时的张爱玲,已经是无根的浮萍了。在极度孤独中,她执著于1949年之前的上海印痕,那些衖堂、人物、发霉的味道、沉寂与喧哗、都变得无比的鲜活。张爱玲说,“我就喜欢那被经济与情欲扭曲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怨女的苍凉,我觉得在那里面,我说出了我最想说的话。”

《怨女》与其说是一个人的故事,还不如说是各色人、几代人的故事的高度浓缩。它反映一个底层女子与一个瘫子的婚姻,也及于一个家族、一座城市、一个国度的沉浮。小说有一种大历史的纵深,却不是宏大叙事,而始终不离个体的、世俗的、冷峻的、苍凉的视角。置于历史的视野,可供每个人自主选择的余地,其实都是很小的。《怨女》告诉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囚笼世界里,既难以走出,又一条路走到黑。

银娣在未嫁之前,那种泼辣劲,是很让人爽气的。那个贼心不死的死木匠,从窗口死死抓住她的手,她把油灯直接往他手上一搁,对方赶紧一缩,落荒而去。她开口大骂:“死人你张开眼睛看看!烂浮尸,路倒尸”;“猪猡,瘪三,自己不撒泡尿照照”;“半夜三更找上门来。下趟有脸再来,看我不拿门闩打他。今天便宜他了,瘪三,死人眼睛不生”。

她骂得高兴,从他的娘操到祖宗八代,几条街上都听得见。她是出了名的麻油西施,想占她便宜的男人不少,但一看她那冰冷相,都不敢再进一步。

可惜她再强悍,也只能和哥哥嫂嫂住在一起。寄人篱下,没啥底气。穷,社会地位低,说媒的人便也不多。眼看年纪越来越大。“漂亮有什么用处,像是身边带着珠宝逃命,更加危险,又是没有市价的东西,没法子变钱。”

她恋上对面药店的佣工小刘,“高高个子,长得漂亮,倒像女孩子一样一声不响,穿着件藏青长衫,白布袜子上一点灰尘都没有,也不知道他怎么收拾得这样干净”。

小刘也喜欢她,有一次她去给坐月子的嫂子开药,小刘悄悄放了一包白菊花放在她袋子里。“滚水泡白菊花是去暑的,她不怎么爱喝,一股子青草气。但是她每天泡着喝,看着一朵朵小白花在水底胖起来,缓缓飞升到碗面。一直也没机会谢他一声,不能让别人知道他拿店里东西送人。”

这是含蓄细腻的初恋。除了泼辣,她还有少女的温情与幸福的憧憬。

果然,小刘家托她老家外婆来提亲。老太婆夸小刘人真好、不声不响,脾气又好。然而,她在喜悦中却若有所失。想到结婚后,她要跟他母亲住在乡下种菜,而他一年只能回来住几天:“浇粪的黄泥地,刨松了像粪一样累累的,直伸展到天边。住在个黄泥墙的茅屋里,伺候一个老妇人,一年到头只看见季候变化,太阳影子移动,一天天时间过去,而时间这东西一心一意,就光想把她也变成个老妇人。”

小刘是个不会钻营的人,看来一辈子做人家伙计的命,难道她今后成为哥嫂的穷亲戚?“终身大事,一经决定再也无法挽回,尤其是女孩子,尤其是美丽的女孩子。越美丽,到了这时候越悲哀。”

她曾又哭又闹拒绝姚家的提亲,那是姚家二爷,瞎眼睛,软骨病,整天瘫在床上。但是现在,情况越来越紧迫了。“没有钱的苦处她受够了。”她同意了姚家的亲事。

说是嫁给富人家,可聘礼不过六金六银,不仅寒酸,还被羞辱。第三天的回门酒,婆婆差点不同意。回到哥嫂的娘家,她的心情好像从阴间回到活人世界来。

短短几天,如同隔世,这里“比她记得的人世间仿佛小得多,也破烂得多,但是仍旧是唯一的真实的世界。她认识的人都在这里——闹哄哄的都在她窗户底下,在日常下午的阳光里。她恨不得浇桶滚水下去,统统烫死他们。”

对了,调戏过她的木匠,追求过她的小刘,现在都挤在人群里,像是看热闹,或看笑话。他们微笑着,看着新娘子回门,看那个瘫软的白白的肉。

姚家三爷吃喝嫖赌,一屁股债。她和三爷对上了眼。第一次有那个意思,他的袍子下摆拂在她脚面上,那一瞬间,她感觉“太甜蜜了”。“单独相处的一刹那去得太快,太难得了,越危险,越使人陶醉。他也醉了,她可以觉得。”

第二次情更浓,而且居然在浴佛寺佛殿里。把婴孩放在一旁蒲团上任其嚎哭。“神案底下叙恩情”,对她而言,是挣扎,放肆,抓住自由的空气。他呢,则只想偷。问:不怕有人来?不怕遭报应?女的在这个时候往往更有勇气:“我不怕,反正就是一条命,要就拿去。”这话一下敲醒了他。让他悬崖勒马:“在他实在是犯不着,要女人还不容易?”只不过欲火中烧当口,放手很不好受。为了这一次的羞辱与害怕,她还上吊了一回。

第三次,十六年后,婆婆丈夫都死了。家也分了。来借过一回钱的三爷,大过年前夕,又到她家来躲债。二人喝着酒,说着往事与情分。三爷把她按在红木炕床上,这一次她拼命抵挡,“这些年来的积恨,使她宁可任何男人也不要他。”最终挣脱。讨债的过来纠缠三爷,她让他们别在自己家里闹。三爷转过脸来说,二嫂,她给了三爷一个嘴巴。两人从此翻脸。三爷后来的报复方式是拉她儿子玉熹下水,吃喝嫖赌。

她这一辈子,情感有些波澜,却不敢陷进去。她很清醒,她要当真,她就会被骗得很惨。她虽然熬着,吃亏着,耗费了美丽的青春,但好歹熬成了婆。

她曾带嫂子仔细看过丈夫的红色大木床。“宽坦的踏脚板上去,足有一间房大。新款的帐檐是一溜四只红木框子,配着玻璃,绣的四季花卉。里床装着十锦架子,搁花瓶、茶壶、时钟。床头一溜矮橱,一叠叠小抽屉嵌着螺钿人物,搬演全部水浒,里面装着二爷的零食。一抹平的云头式白铜环,使她想起药店的小刘的乌木小抽屉,尤其是有一屉装着甘草梅子,那香味她有点怕闻。床顶用金链条吊着两只小珐琅金丝花篮,装着茉莉花,褥子却是极平常的小花洋布。扫床的小麻秸扫帚,柄上拴着一只粗糙的红布条穗子。”这是她丈夫的雕花囚笼世界。

在她成为寡妇,守着空房的漫长日子:“她反正不是在烟铺上就是在窗口,看磨刀的,补碗的,邻居家的人出出进进,自己不给人看见,总是避立在一边。晚上对过打牌,金色的房间,整个展开在窗前,像古画里一样。赤膊的男人都像画在泥金笺上。看牌的走来走去,挡住灯光,白布裤子上露出狭窄的金色脊背。这都是笼中的鸟兽,她可以一看看个半天。”

她没事会跟儿子聊天,她聊过去的事;儿子聊各方亲戚的生死荣衰。“只要提起个名字就使人做会心的微笑,这些人一个个供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各自有他的一角,还不肯安静,就像死了闹鬼似的,无论出了什么新闻都是笑话奇谈。亲戚们自从各自分成小家庭,来往得不那么勤,但是在这一点上是互相依赖的,听到一个消息,马上眼睛一亮,脸上泛起了微笑,人也活动些,浑身血脉流通起来,这新闻网是他们唯一的血液循环。自己没事干,至少知道别处还有事情发生,又是别人担风险。外面永远是风雨方殷,深灰色的玻璃窗,灯前更觉得安逸。这一套人名与亲戚关系,大家背得熟极而流,他是从小跟她学会了的。点名从来点不到他父亲,也不提她娘家。他没有父母,她没有过去,但是从来都不觉得,他们这世界这样丰富而自给。”

那些算计过她的人,对她不公的人,她所仇恨的人,都有各自该有的遭遇或结局。大事小事,每天都在发生。她也越来越老,“现在不大听到新闻,但是日子过得快,反而觉得这些人一个个的报应来得快。时间永远站在她这边,证明她是对的。日子越过越快,时间压缩了,那股子劲更大,在耳边呜呜地吹过,可以觉得它过去,身上陡然一阵寒飕飕的,有点害怕,但是那种感觉并不坏。三爷死了,当然这使她想到自己,又多病。但是生病是年纪大些必有的累赘,也惯了。”

这是她一生的感悟。她自己被各种有形无形的力量所控制,她也在发挥着自己有形无形的力量,控制着她周围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她阴影下的儿子、媳妇。对于普通人来说,有很多微不足道的梦想,都会成为一种奢望或遗憾。这就是囚笼世界里的哀怨。

偶尔,她甚至会怀念那个被她用油灯烫过的木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06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