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个皇帝中,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和明世宗嘉靖两人都是以藩王的身份非正常即位。朱棣以“武”的形式起兵赶走建文帝当了皇帝,而嘉靖则以“兄终弟及”的“文”的形式登上了皇位。
虽然两者继位形式不同,但如何面对前朝留下的旧臣都成了他们当皇帝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对朱棣而言,这个问题相对还好解决,因为他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看不惯的大臣杀了便是。
但嘉靖皇帝不同,他是因为堂兄武宗朱厚照同志贪玩得没有留下子嗣(也有人说他生不出儿子),根据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规定,在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支持下才当上皇帝的。如果滥杀拥立之臣,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将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这也不能怪嘉靖皇帝是白眼狼,翻脸不认人,主要是当时内阁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完全超越了内阁成立时“不得专制诸司”,只是一个秘书机构的作用。
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在宣府游玩狩猎,命令回朝后,群臣要制作旗帜迎接,但杨廷和认为不妥,武宗一再传旨,杨廷和执意不从,这事只好不了了之。这样的事在明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对朱厚照这个老领导,杨廷和尚且不给面子,对于嘉靖皇帝这个由自己亲手扶持上去的十六岁的“儿”皇帝,自然更不放在眼里了。
继位之初,嘉靖非常了解这位内阁首辅的能量,“每如廷和从容赐茶慰论,欲有所更定,廷和率不可顺帝指”,每次会面都好言好语奉座沏茶,像巴结领导一样顺从杨廷和。
十六岁的嘉靖皇帝想当一个真皇帝,不想被人挟持,就得打倒杨廷和。思来想去,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关于他的亲生父亲兴献王的名份问题。
嘉靖皇帝即位以后,杨廷和等人引经据典,提出嘉靖皇帝宜称孝宗(朱厚照的父亲)为“皇考”,称兴献王、兴献王妃为“皇叔父”、“皇叔母”,就是说嘉靖以后你不能叫你爹兴献王叫爹了,要叫他叔叔,你以后的爹是孝宗皇帝。
按古代礼制,“大宗者,尊之统也,不可以绝”,遇大宗无嗣,也无同父兄弟,而需由小宗入继帝位时,小宗必须“入嗣大宗”,过继给大宗,然后才能继承帝统。
明朝时,孝宗-武宗这一宗系是帝统,是大宗,但因为武宗无后,才由嘉靖皇帝即位。为了保证他继位的合法性,他必须由小宗兴献王宗系改入大宗孝宗这一宗系。杨廷和这一提法是合理的,却是嘉靖皇帝所不能接受的。
因为按这种提法,则表明嘉靖皇帝不是自然继承的,是他们按照宗法制度迎立的,杨廷和这些大臣就有了“捧日之功”“定策之勋”,容易产生相权分割皇权、外廷干涉内廷的局面。
从私人感情上来说,嘉靖皇帝也无法接受。他们所持的入嗣主张,剥夺了嘉靖帝尊崇父母的权力,直接侵犯了嘉靖帝的尊严,削弱了他作为皇帝的权威。想想,当一个人连父母都不能认时,还谈什么独立人格呢?
嘉靖皇帝为了证明“我爹是我爹”,就从南京找来了张璁和桂萼这两个官场失意的人,他们从“孝”出发,提出,“继统”与“继嗣”不同,“子无自绝父母之义。故谓皇上为继统武宗而得尊崇其亲则可,谓嗣孝宗以自绝其亲则不可”,就是说,世宗只需要继武宗皇位,而不需要继孝宗宗嗣,而且还可以加尊父母封号。
从正德十六年(嘉靖继位那年),张璁和杨廷和为首的“保皇派”开始了一场长达4年的大辩论,两派由宗法理论之争上升到党派政治之争,杨廷和因此致仕,大学士蒋冕、毛纪,礼部尚书汪俊,吏部尚书乔宇等先后罢官,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嘉靖皇帝成功了,他战胜了杨廷和,他终于可以叫“恭穆献皇帝为皇考,章圣皇太后为圣母”,证明了“他爹是他爹”。此外,他最大的收获是,他找到了一条控制群臣的好办法,那就是通过议礼,来挑选服从他的人作为傀儡,进入内阁替他处理朝政。
张璁,以后的夏言、严嵩、徐阶都是因为议礼而受到他的宠信,步步高升,入阁拜相,内阁大学士完全成了为嘉靖皇帝议礼服务、供应青词、烧炼仙丹的奴仆,内阁由他一手掌握,皇权专制一度达到了高峰。
大礼议更恶劣的影响是开启了明朝士大夫大规模的党争。为了争夺内阁权力,张璁联合杨一清搞掉首辅杨廷和,杨一清为首辅。接着张璁又搞掉杨一清,自为首辅。然后是夏言搞掉张璁,严嵩搞掉夏言,徐阶搞掉严嵩。
延续到隆庆、万历年间,高拱搞掉徐阶,张居正搞掉高拱,张居正一死,也落得个问罪抄家的结局。到万历中期以后党争更盛,官员们各立门户,在朝廷上就是吵架,置国事不顾,以至天怒人怨。说明朝灭亡,始于嘉靖,不无道理。
明朝盛产谏臣是因为明朝朱元璋有规定,御史有闻风奏报的权利,不用负任何责任。这就是体制问题,或者说是官僚制度。明朝的官僚制度从理论上来说是1元制的,从中央到地方几乎都是科举出身的汉族士大夫担任。这是一个独立体系。明朝从宣宗起,因为感到举出身的汉族士大夫,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大家的认同感,使皇帝感到权威的威胁。于是创造了另1个单元,宦官集团。
宦官集团(狭义是内廷太监、广义是阉党),使明朝开始有了2元制。但是宦官集团,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就是宦官集团,必须在皇帝充分信任并且不太喜欢管理朝政的情况下才能得势。像嘉靖、万历这些强势君主下,都没有著名的宦官集团形成。
于是有了嘉靖后期徐阁老把嘉靖吃得死死地,万历在争国本问题上的失败。因为没有听话的宦官集团,士大夫集团成为了唯一能有效治理国家的体系,所以君主只好妥协(什么六科、内阁封还权,都没有用,比如换个人要是不使用封还权 ,这个封还权也就是摆设),因为士大夫共同的价值观,导致皇帝的指令无人执行,才妥协的。
但是皇帝重用宦官时就不一样了,如刘瑾、魏忠贤,因为他们发展出来了阉党,可以代替传统士大夫建立一套有效的行政体系。所以明朝的很多大臣都敢跟皇帝叫板,盛产谏臣了。
官员穿红色内裤上朝,竟然被皇帝看到,结果被直接拖出去斩了。原因就是红色是不吉祥的含义,同时也代表了与皇权的抗议!
红色不吉祥。
在很多电视剧或者**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景——那就是某些人穿着红色的衣服出现在一些鬼片之中,在这些影片之中,红色代表着冤枉,红色代表着气氛,红色代表着情绪,而如果在鬼片中出现穿着红色自杀的女子,通常会变成厉鬼!然后以厉鬼的形式杀人!
与君王的抗议。
红色还有第2种意思,红色代表着皇权,而皇权在当时至高无上,一旦你穿着红色的衣服或者红色的内裤,便代表着与皇帝的冲突,因此一旦有大臣穿着红色的内裤,或者穿着红色的外衣,便代表着有皇权的冲突和对立,因此君王看到之后必然大怒,大怒之后便是大臣被斩首!
一个借口。
还有第3种情形,那就是皇帝本就看这个大臣不顺眼!大臣一旦再穿着红色的内裤出席,很有可能会被皇帝无意间看到,而无意间看到,就代表着红色成为了皇帝斩杀大臣的一个借口,因为在古代,皇帝对大臣不顺眼之后,便会以各种理由找茬,而穿着红色的内裤和红色的外衣,正好给了皇帝斩杀不顺眼达成的一个理由!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训斥群臣腐败一场戏中的台词可谓经典,让人看后感觉震撼。“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有的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 虽时代不同,但是道理相同,大家不妨好好看看想想吧!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永恒的心声:正大光明!
康熙: 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
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
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有的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鏊拜,灭了鏊拜,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葛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
朕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老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正大光明’匾升起]这四个字,说说容易啊,身体力行又何其难?这四个字,朕是从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记着,从今日起,此殿改为正大光明殿!好好看看……哦,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朕看半个时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