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植物的感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植物的感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张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植物的感情》原文

 有人说“草木无情”,但是仔细观察,植物似乎也是有感情的。

 含羞草像小姑娘一样怕羞,用手一碰,它就羞答答地闭起了叶片。向日葵特别爱太阳,脸儿总是跟着太阳转。西红柿很喜爱音乐,每天为它播放三个小时乐曲,能促进它迅速生长。

 更奇怪的是,有的植物碰到合不来的伙伴会委靡不振。所以,有经验的农民就给它们安排能够和睦相处的邻居。

 大豆和玉米是一对好邻居。大豆根瘤能共给玉米营养,而玉米根扎得较浅,绝不跟大豆争夺养料。棉花特别欢迎大蒜在它身边,因为棉花怕蚜虫,而蚜虫又特别怕大蒜分泌出的气味。

 黄瓜讨厌西红柿。这两位做邻居,黄瓜会越长越瘦。如果让菜豆角和黄瓜做伴,黄瓜会变得水灵灵的。娇嫩的花儿脾气就更大了。铃兰花和“势不两立”,铃兰发出的香气会使丁香窒息而死。如果换成勿忘我做铃兰的邻居,它们就竞赛似的,花儿开得又大又鲜艳。

 植物的果实也会互相闹别扭。一艘混装了谷子和水果的货轮,经过长途运输后,谷子烂了,水果干缩了。原来,谷子堆在一起容易散发热量,而水果受热就蒸发出水分,变干瘪了。反过来,谷子吸收了水果蒸发的水分就会霉烂。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植物的感情》教案

 知识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了解“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新陈代谢”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

 2、通过各种表达方式,如:朗读、表演、画图、介绍等,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激发学生认真观察、大胆质疑,及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生长方面的有关知识及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的事例。

 2、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如戴头饰表演、画插图、介绍等多种方式。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小游戏:猜猜看,他们怎么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把话题引到感情上面来)

 师:“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都是有感情的,那么植物有感情吗?(出示植物的)学生猜测有或无;师:(你知道他是高兴还是难过吗?)其实植物也是有感情的,只是它的表达方式与人类不同,那么它们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植物的“感情”》一课(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可能或说出自己想到的一些问题。相机评价。

 2、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共同走进课文,去感受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也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2、小组轮流读文,相互纠正字音。

 3、利用课件检查生字的识认。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4、检查读文情况: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并要求学生要认真听。

 三、自主合作,理解课文

 (一)分步出示中心话题:

 (1)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植物?指名回答。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认识,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出示中心话题: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感情呢?从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一会讲给大家听。(可以把你最感兴趣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准备)

 (二)全班交流。

 师:谁先来当我们的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你感兴趣的植物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讲)(学生说到哪儿,教师不能牵着学生走,而要顺着学生的思路,点上打井。)

 1、第二自然段: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三种植物是有“感情”的。

 (1)含羞草:(出示多媒体课件)

 预设1:(表演)人一碰,扮演含羞草的同学就羞答答地把叶子合起来。

 另一人介绍有关含羞草的知识:“含羞草的名字中有一个羞字,它真的很爱害羞呀,像个小姑娘似的,用手一碰,就羞答答地闭起了叶子。”

 预设2:(文字介绍)

 生1:我知道了含羞草是有感情的。

 生2:含羞草像小姑娘一样怕羞,用手一碰,它就羞答答地闭起了叶片。

 师:(谁能来表演一下呀?)含羞草真是像它的名字一样会害羞,感情可真细腻呀。

 (2)向日葵:(出示多媒体课件)

 预设1:(表演)两人合作,扮演向日葵的同学脸总是跟着太阳转。

 另一人介绍相关知识:向日葵真的像它的名字那样脸总是向着太阳,好像太阳就是向日葵的妈妈一样。

 预设2:(文字介绍)生:向日葵也是有感情的,它特别爱太阳,脸儿总是跟着太阳转。

 师:是啊,所以人们叫它向日葵!

 (3)西红柿:(出示多媒体课件)

 预设1:(表演)“西红柿”听着优美的音乐,舞动着,长高着,边表演边说:“哎呀,这曲子真美,我真高兴,我要快快成长啊!”

 预设2:(文字介绍)

 生1:西红柿像我一样喜爱音乐,每天为它播放三个小时乐曲,竟然能促使它迅速生长。真是神奇!

 生2:那农民伯伯天天为西红柿播放好听的音乐,那就会大丰收呀!

 师(小结):看来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三种植物真是有“感情”的,而且不同的植物表现的感情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那你还对文中哪些植物感兴趣?

 2、三至六自然段:有的植物碰到合不来的伙伴会萎靡不振。农民就给它们安排能够和睦相处的邻居。

 (1)大豆(出示多媒体课件)

 预设1、(表演)

 两生分饰“大豆”和“玉米”,两者在一起,玉米说:“谢谢大豆哥哥的根瘤供给我的营养。”大豆说:“不客气,我们是好朋友,你的根比较浅,你还不和我争夺营养呢!”两者在一起很幸福。

 预设2、(文字介绍)

 生:我知道了有的植物碰到合得来的伙伴会长得更好。

 生:大豆和玉米是一对好邻居。因为大豆根瘤能供给玉米营养,而玉米根扎得较浅,绝不跟大豆争夺营养。

 师:它们两个还真是情投意合,是对好邻居呢!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2)棉花(出示多媒体课件)

 (表演)

 两生分饰棉花和大蒜,“棉花”说:“我最害怕蚜虫了,谢谢大蒜为我赶走了蚜虫,我可以健康生长了。”大蒜说:“蚜虫讨厌我分泌的气味所以都跑了,这次你一定会大丰收的!”

 师:他们可真是互帮互助的一对好朋友呀,关系真不错呢!(理解和睦相处)

 (3)黄瓜(出示多媒体课件)

 三人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演:“黄瓜”和“西红柿”在一起时,“黄瓜”背着身子,皱着眉头,缩脖弯腰,“西红柿”苦恼地说:“你就这么讨厌我吗?我做你的邻居,你怎么越长越瘦呀!”而“黄瓜”和“菜豆角”在一起时,“黄瓜”很精神,挺胸抬头,“菜豆角”夸奖“黄瓜”:“你长得真漂亮,水灵灵的!”

 师:你瞧,黄瓜对不同的伙伴感情不一样,结果也相差悬殊。或用文字介绍。读课文,加表演。并理解萎靡不振。

 (4)铃兰花(出示多媒体课件)

 (表演)“铃兰花”和“”做邻居,两者像见了仇敌一样“势不两立”,最后“丁香”因为“铃兰”发出的香气“窒息而死”。“铃兰花”和“勿忘我”做邻居,两者比赛似的,你比我高,我比你还高,你开花大,我比你还大!或用文字介绍,读课文,加表演。理解(势不两立)。

 师:铃兰花和丁香看来真是水火不容,视为仇敌,可铃兰和勿忘我却是感情相投,相互促进,植物之间的感情真是奇特!

 (5)谷子(出示多媒体课件)表演:“谷子”和“水果”刚开始还能互相接受,但时间一长就开始“闹别扭”,“水果”叫道:“谷子,你们散发的热量,让我好难受,我一受热就会蒸发水分,我好渴呀,你看我都干瘪了,都怪你!”“谷子”也叫:“可你释放的水分,让我吸收后都变霉烂了,该怪你才是!”最后“谷子”霉烂了,而“水果”干瘪了。

 师小结:自然界真是充满了奥秘,植物的感情多么神奇而有趣。不同的植物感情不同,连表达方式也不相同。板书(植物不同感情不同)那么植物的感情和人的感情是一回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交流最后一自然段。朗读或用自己的话来说。

 归纳:这是由于植物有一种生长的本能:

 (1)汲取自己所需要的养料,排斥对自己生长不利的因素。

 (2)外界的能量对植物新陈代谢有影响。板书(出于本能)。

 3、师问:那现在你明白课题中的“感情”一词为什么加引号了吗?课件出示问题。交流看法。

 四、拓展阅读,扩展延伸

 引导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资料。

 师:你还知道植物有“感情”的其他事例吗?

 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驱逐相互的害虫。大豆喜欢与蓖麻相处,蓖麻散发的气味使危害大豆的金龟子望而生畏。玉米和豌豆间种,二者生长健壮,互相得益。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彼此能“友好共存”,结出的葡萄香味更浓。有些植物间则有“血海深仇”,彼此“水火不相容”。卷心菜和芥菜是一对仇敌,相处后两败俱伤。水仙和铃兰休想为邻,长在一起会“同归于尽”。白花草木樨与小麦、玉米、向日葵共同生活,会把小麦等作物打得一败涂地。甘蓝和芹菜、黄瓜和番茄、荞麦和玉米、高粱和芝麻等都是冤家对头。等等。

 五、小结: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植物的感情》教学反思

 《植物的感情》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事例介绍了植物神奇的“感情”,写出了植物之间的联系,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文章从表达上,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植物神奇的感情,这点也是学生在写作方面要学习的写作手法。

 这节课上的比较流畅,思路也比较清晰,能抓住主要的几大点来完成教学。

 一、字词方面,有了课下的预习,学生在朗读,识词方面熟练了很多,尤其是领读的学生,不仅能够准确的领读,还能给小组获得宝贵的一颗星,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团结的能力,词语解释方面学生掌握的也不错,回答问题较积极。

 二、找问题,通过让学生找哪些植物有感情,他们有什么样的感情,学生找的很详细,并能说明他们之间的感情,如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的植物感情,并能做出相应的比较,加以对比,这样使学生更好的记忆。

 三、不足:

 1、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未处理。

 2、读课文涉及的少,老师说的多。

 3、应多加强板书,课间一体化的应用。

《消息二则》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

1、胜利过后喜悦的心情。

2、胜利之后的感慨:胜利来之不易。

《消息二则》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是1949年4月22日和24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两篇新闻(消息)。

扩展资料:

《消息二则》原文摘选: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热心网友

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有:

1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

2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3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一、关于说课的起源、地位及作用

  说课这种创新的教研形式起于1987年河南省新沂市红旗区教研室,1994年江苏省在苏州中学举行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把说课纳入比赛内容,1996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专委会把说课纳入了首届初中优秀青年数学教师评比与观摩活动。

  由此,说课成为了进行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实验课、汇报课等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晋职、学校录用教师、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中,通过说课来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已成一种趋势。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均开设了“说课”栏目,说课是目前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为什么如此热门?说课能检测执教者是否熟悉教材;能否驾驭教材;是否明白重难点及教学目标;是否理会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通过说课能体现执教者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先进,学法指导是否得当。

  笔者就此参阅有关书籍,结合我市实际,就如何写说课案谈谈自己以下肤浅的观点,旨在抛砖引玉。

  二、关于说课的基本概念

  所谓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把自己上课的程序,运用的教学方法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说给其他教师或评委听。是说课教师结合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向听课教师或评委将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形式。

  具体地说,说课主体在备好课的基础上,面对受众,根据组织者规定的时间与要求,依据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运用教学的相关理论、教学的基本要素,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教学设想,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实情的分析,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把握,教学程序与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板书的设计与教学设备的准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引导、帮助、促进、合作角色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发挥,主动性的体现与展示,结合运用相关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对教学整个构思与设计过程,用口头(说)语言为主要表达工具,述说的一种形式。

  说课主体:授课教师

  说课受众:同行、教研员、专家

  三、关于说课案与教案、说课与上课的异同

  (一)说课案与教案

  1、相同处:

  (1)主要任务相同。

  (2)主要内容相同。

  (3)研究方法相同。

  2、不同处:

  四、关于说课的板块及内容

  (一)说教材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手段

  (六)说教学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

  (八)说练习设计

  五、关于各板块说课内容、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说教材

  1、要点:

  (1)授课内容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常见问题:

  (1)曲解编者意图;

  (2)对文本主旨理解牵强附会;

  (3)对授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

  3、应对策略:

  (1)说清楚教材内容与呈现方式的特点

  (2)说清楚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3)说清楚学情

  (4)说清楚所教内容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

  案例1:《观潮》

  教参简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教材中配了两幅紧扣课文内容的。第一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条白线正向我们移来;第二幅,则是另一番态势,我们看到的是“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景象。这两幅为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提供了凭借。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说课设计: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说学情16_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案例2:山雾

  说教材:《山雾》是西师版课标教教材二上课文第二课,是一篇文字清新,语言优美的儿童散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以充满童趣的语言把山雾在清晨由山下渐渐升腾,并在山林中弥漫以及太阳出来以后,变成露珠的整个过程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山雾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识字写字;二是学习朗读,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阅读习惯尚未养成,有一定的阅读困难,对大自然的美感悟能力差,需直观的、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阅读理解。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助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文内容与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和感受山雾顽皮、可爱、神奇的特点,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和感受山雾顽皮、可爱、神奇的特点,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说教材这一块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依“标”扣“本”,不要脱离教材。

  2、要正确理解文本主旨,不要牵强附会。

  让我们来再看一组学生对文本主人公的解读与评价:《狐狸和乌鸦》──“狐狸很聪明!你看,它为了得到肉,很会动脑子”;《秦兵马俑》──“我觉得应该感谢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为自己建造陵墓,就不会留下举世无双的兵马俑了”;《虎门销烟》──“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几百万斤烟渣冲入大海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污染!石灰冲入大海,对大海动植物的危害更大!”这些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语境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是对文本的误解,它不仅严重偏离、曲解了课文原意和科学本质,而且还出现了价值观的偏离,从根本上扭曲了教学的方向和实质。虽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决不会变成彼拉多。因此,教师既要激励学生进行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又要引导学生尊重人文主旨并追求共通见解,正确处理一元标准要求与多元解释、个性解读与文本原旨领会、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这才是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要求。

  3、要恰当制定教学目标,不要拔高降低。

  无论是一篇课文的还是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符合年段目标的,三个维度整合的,简而明的。

  (1)要把握住阅读教学目标的阶段性。

  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初步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

  (2)要体现目标的三个维度,更要突出语文能力。

  崔峦老师于今年暑期在贵阳举行的第五届阅读观摩研讨会上说:小学语文要唱好“八字经”:识(识字)、书(写字)、读(阅读)、记(积累)、说(口语交际)、写(习作)、法(学习方法)、习(学习习惯)。要强化语言学习,落实能力、方法、习惯的培养。

  (3)要提出“三维”整合的、简而明的教学目标。

  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如,中年级的《荷花》一课,可以提出如下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对荷花喜爱的感情。(3)从感悟作家笔下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的写法。

  案例3 《亡羊补牢》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安排在《揠苗助长》之后的一则寓言故事。

  安排本课教材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寓意包含的深刻道理,拘于本课教材的安排别巨匠心。根据中年级儿童的心理及素质的要求。我把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寓意作为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

  立足教材的特点及新大纲的精神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就及时改正。

  4、通过分小组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交际合作的能力,形成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荣誉感。

  案例4:《十里长街送总理》

  说教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真实,具体地叙述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第二课时要学的第二、三段是课文抒发感情的焦点。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方面:1、读中体会人民群众怀念、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并体会随着时间迁移这种感情的升级;2、通过读表现这种思想感情;3、抓“不约而同”、“慈祥”的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并为第三课时这两个词的造句作铺垫。

  (二)说教法

  1、要点:

  (1)采用什么教法

  (2)教法分析

  (3)确定某种教法的理由(由教学内容及学生客观现状分析)。

  2、常见问题:

  (1)生搬硬套,穿靴戴冒

  (2)滥用教法,不讲实效

  (3)堆砌术语,云里雾里

  3、应对策略:

  (1)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生年龄等特点选择较法;“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做到:因文而异,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说清楚教法的选择和为什么选择这种教法;

  (3)说清楚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教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或模式:

  1.以培养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学、导、练”教学模式;

  2.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训练朗读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教学模式;

  3.以方法指导为核心的“方法渗透、领悟、小结、运用”教学模式;

  4.以获取信息、积累语言为核心的略读课、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

  5.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三)说学法

  1、要点:

  (1)说明学法指导及理由

  (2)掌握何种学习方法

  (3)促进有效学习的措施

  2、常见问题:

  (1)忽视教学内容及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联系;

  (2)滥用学法,不求实效;

  (3)教法与学法割裂

  3、应对策略:

  (1)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说清楚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何种学习方法;

  (3)说清楚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和条件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案例1: 《春天的雨点》

  《春天的雨点》是义务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人记叙文

  教法:以读代讲法,读写结合,举一反三等方法。

  学法:指导学生学会在自学基础上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思考、讨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以及带题求解自学法(谈谈、划划、议议、读读)。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评:严格地讲,教学目标不能和教材理解、教学程序并列地单独作一块内容,教学目标是教材理解中的一部分。就像教学重点、难点隶属于教材理解一样,所以实际上本说课稿,只有教材理解和教学程序两块内容,这从总体上看,似过于简略了。

  其中体会悲痛心情,指导感情朗读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评:用“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这样一句话,将说课由说教材转入说教学过程,转得十分自然、简洁,这反映了说课者良好的说课功底和自如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我以充满激情的导语,借助画像,哀乐等手段努力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意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这样做,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而后安排揭题、审题,用“课题扩充法”说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掌握快捷准确。 

  评:先分析学情,再说根据这个学情打算怎样教,接着说这样教的好处,如此一步步,逻辑严密,是科学的说深思路之一。

  第二步,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紧接着,我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课文记叙了长安街上的哪几个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调,更好地把握了课文内容,也帮助理清了文章脉络。

  评:“紧接着”这个词用得好,把第一个教学环节与第二个教学环节紧紧联在一起了。但教学过程只交代了范读课文和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两个内容,后面的学生书面练习,练习后的反馈、交流,最后的分好段落(这些内容在教案中都有),都没说。这就使得教学过程残缺不全。试想,如果按说课中的第二步内容来评析这个教学环节,那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

  第三步,品析赏读,学习第一段。

  先安排自学,自学后的检查反馈分两步走:先检查字词,突出“槐”的声,“妻”的形,而词义较浅显,不做逐个讲解,力求省时高效。再是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分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加强发散求异的思维训练。

  第二环节在学生进入情境后,我紧扣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自由鉴赏、品析朗读,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体作用,而且在说、读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表达、朗读等各种能力。教学时,我始终牵握“爱戴、怀念”情感线,做到“拎一点,带全面”,第一层抓2、3两句体会人多,第4句体会人悲痛。第二层还通过练习题____的____,____地等待周总理灵车的到来,引导学生推敲“焦急和耐心”。重点扶学“老奶奶”一句,放手自学写“青年夫妇”和“少先队员”两句,最后抠挖“……”延伸为“万众一心”,这样的设计,能很好地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梯度和层次。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感情朗读,要在学生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地读,具体实施时我注意形式多变,或评或读,或指读或练读,或齐读或配乐读,在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寓教于情的感受中。

  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我在教学中,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作者、教者、学生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第三个环节是指导学生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此处还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议论解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一步,对照板书,课堂总结。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牵引学生回顾第一段的学习全过程,总结归纳学法,为下文的学习作迁移准备。

  总之,我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的有机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评:先分析学情,再说根据这个学情打算怎样教,接着说这样教的好处,如此一步步,逻辑严密,是科学的说课思路之一。

  这一段教学过程说的内容比一、二两个教学环节具体,在陈述“怎样教”的时候,还能结合说说为什么这样教的理由和好处,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使说课与课堂教学也统一了起来。但我们将说课和与教案对照起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2.漏掉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如学法的归纳、电教媒体的运用、生动的课堂讨论、相机的板书等等,这样也就使得说课中的课堂教学变得干巴巴的,无法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状态,同时也让人无法认识到某些教学过程,原本所具有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如教案中的概括第一段大意,是分三步走的,很有层次感和艺术性,而说课时仅只用了“指导学生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一句话。如果我们不看教案,光凭说课中的这一句话,就无法分辨出包含在这个训练过程中的设计者的独特匠心。

  车老师的课上得十分精彩,以上说课的总体思路也没有什么大不当的地方。《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车老师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处理教材,在说课中也注意突出和体现了这一特点,并且说课的语言平实、口齿清楚、功底扎实。如果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除了上面的说及的一些以外,主要是说课的内容还欠全面一些,说理也是这样。再还有,由于教学过程也是采用客观介绍的方式,所以,教学过程这部分也说得尚不够具体和清楚,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说课的整体效果。

  (六)说板书

  1、要点:板书是将所教学的内容系统地、有序地设计好、规范地、简明扼要地展示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对文本的感悟。

  2、常见问题:一空,二满,三乱,四散,五潦草,六差错

  3、应对策略:

  (1)说清楚板书设计的理由(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直观性、灵活性、艺术性原则);

  (2)说清楚板书与教学及学习的内在联系。

  案例1:登山 

  “不必走”  “仍旧走”  列宁

  为什么? 登  “往回走”   向前走   自觉

  怎么?  山  “不能走”  跟着走   锻炼

  结果?     “太危险”  “就走”   意志

  此板书设计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课题左边是学生质疑内容,也是抓课文主要内容的线索。中间部分抓住巴果茨基和列宁对话的四个关键点(语言文字训练点),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全文的角度,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右边部分高度概括了学生体会到的本文的中心思想。

  特别提出的是,要发挥板书的多功能作用,充分利用板书为教学服务。如可用左边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串问题答案的方法来抓主要内容。又如利用中间部分的板书,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自选一组内容,说说列宁是怎样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意志的。不仅体现了从整体着手的思路,而且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案例2:  28.惊弓之鸟

  慢慢飞来 受过箭伤还在作痛 一声弦响  嘣的一声

  拼命高飞  直往上飞

  一只大雁  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伤口裂开  拍两下翅膀

  边飞边鸣    掉了下来  直掉下来

  (观察)  (分析)      (推理)  (实情)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惊弓之鸟》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更羸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准确分析、严密推理到情况的落实,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说课各板块网络结构图:

  开场白→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结束语

  说目标教师准备说板书

  重点学生准备练习设计

  难点

  六、关于说课的语言

  说课着力点在“说”和“课”字上,说是表述形式,课是表述内容。说课的三种语言:

  1、陈述性语言

  适用范围: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程序

  操作部分、理论依据部分

  要求:言简意明、有条有理

  2、课堂语言

  适用范围:教学程序环节

  要求:说课与上课角色的切换,上课语言力求现场性,注意语调语速的调控,使受众身临其境。

  3、肢体语言:课堂语言是用来证明说课的理论根据的要适时而用。

  适用范围:整个说课过程

  要求:做好眼神交流、不溺不久倦、不媚不冷、在平等中交流。

  4、说好开场白,说好结束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35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