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目标是什么

情感目标是什么,第1张

问题一:教学中情感目标是什么?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认知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3、继续增强学生将网络成为自己学习伙伴的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能力目标:

1、能自学或是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网上合作能力。

2、能利用网络资源,查看、收集、了解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什么?进行交流。

3、能用留言板进行网上交流与学习。

问题二:心理学中什么是情感目标 中学教学所要预期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注重知识的单方面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培养。在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很多一线教师在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实践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还不够重视,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中情感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探究, 旨在促进新课标的顺利实施。

一、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内涵

在新的中学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再是知识与能力的陪衬、附属,而是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既体现了中学教学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也凸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情感目标主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要素,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它们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情感学习与形成或改变态度、提高鉴赏能力、更新价值观念、培养高尚情操等密切相关。

新课标中的“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 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态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有乐观、积极进取、敢于求实创新的人生观, 热爱生活、学习、工作, 热爱自然、社会, 对社会有责任感、义务感,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等。态度教育对学生有终身的价值, 它有利于人的潜能释放、创造奇迹、实现自我, 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课程目标中的“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强调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共同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素质。

二、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 除了能处理在科技社会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文字、观念、数学等相关的知识能力外, 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勇于创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有对文学精粹的渴求心, 能愉快地聆听优美的音乐等。所以, 情感目标在教育中显示出了重要的地位。通过情感教育, 要调节和协调人的情绪,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达到塑造理想人格、培养社会所需合格人才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情感目标的实现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够在中学教学中正确体现其情感目标呢?以下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1、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传统教育中, 教师权威的绝对化、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冷漠化, 阻碍了情感的生成, 在教师的权威下, 学生不能自主、自由地表达。若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关系和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基础上, 学生就能成为自己思想、情感、意志的主宰, 就能感知自身对他人的意义, 结合自身经验体验智者、仁者的思想情感, 借助文本完成审美体验, 唤醒人性的真善美,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就会自然生成。

2、要合理设计教学的情感性。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情感目标的设计环节,教师在备课教案中要体现出情感目标的设计。但这种目标大多是知识目标的附带物,因此要求教师要认真领会教材内容,从中找到能体现情感目标的内容。

3、教师要具有关怀学生的意识。在以言语为主要中介的师生交往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 在很大程度>>

问题三:教学的情感目标怎么写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学科目(学科)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 课程是指各个教学科目与课外活动的综合。 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 如:信息技术学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普通高中14个学科的课程目标大都是指如下的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这绝不是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教案 教案是课堂教学思路的提纲性方案。 什么叫做有教案?什么叫做没有教案? 一个确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拿到一节课的题目时,在头脑中立即就形成了一个教学思路方案,即使当时没有能够写出来,那也是叫做有教案! 一个徒有虚名的教师,甚至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教师,即使利用很长的时间,拼凑出了一个五花八门的二、三十页的教案,或者是什么教学设计,但是心里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教学思路方案,这也叫做没有教案! 教案是常规教学中所设计使用的,是写出来的教学思路方案。不是上课时,老师自己看的,更不是给学生看的!也不是用来进行教学交流的。撰写出来的教案,主要是给教学领导检查看的。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一个更加详细的、加强版的教案而已。 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添加了“指导思想、学情分析”等栏目。其中,有的一些项目等的内容,在教案中是不用写出来的。 如:学情分析。自己的学生,自己应该很清楚。可以不用每个教案都写一遍。写出来就是一个词――嗦。 教学设计通常是在区级研究课、教学交流展示时用的。将任课教师平时在教案中,不用写出来的项目写出来。 如:“指导思想、学情分析”等。为的是给不了解您的思路的听课老师、专家、领导们看的。因为他们不会像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那样,钻到您的脑子里去,了解您的想法。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

问题四:心理学中什么是情感目标 心理学原理出发,并在我国大量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构建较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情况的三维度四层次的课堂教学情感 目标分类框架,以冀为进一步编制有关的课堂教学的情感。

问题五:学习数学的情感目标是什么?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数学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个子目标,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总目标,就作用而言,情感目标是其它目标的动力保障,它包括了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意志、态度、价值观、习惯在内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等重要作用。

问题六:认知目标 情感目标 动作技能目标 是什么意思 目标重要 速度比起来就排次要 虽然慢 只要有目标 有决心 迟早会实现!。

问题七:语法课情感目标怎么写 有点像五项管理中的生活目标。 就写上你要与某人在某时段进行某事,说到做到。 如果还没对象,那就写在多长时间内找到对象,怎么找? 然后将目标分解成细小的部分,通过朋友介绍~通过同事牵线~通过父母关系~等等。 之后往下继续分解,直到分解到你最近的情况。

 高中篮球队体能训练周计划应该怎么写,如何安排教学课程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篮球体能训练周计划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篮球体能训练周计划篇一

 星期一 1、运球 2、速度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胯下绕8字、膝盖绕环、腰部绕环、左右手拨球)

 3、运球(原地单手运球、换手运球、背后运球,行进间运球)

 4、速度训练(高抬腿跑、小步跑、摆臂训练、折返跑、加速跑)

 5、一般素质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起、两头起、纵跳)

 6、放松活动

 星期二 1、上篮 2、爆发力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胯下绕8字、膝盖绕环、腰部绕环、左右手拨球)

 3、三步上篮(运球三步上篮、接球直接三步上篮)

 4、爆发力训练(摸高训练、连续垂直跳训练、蛙跳训练、 单脚跳训练、跳阶训练、深蹲跳训练、收腹跳)

 5、一般素质训练(滑步、折返跑)

 6、放松活动

 星期三 1、传球 2、上篮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胯下绕8字、膝盖绕环、腰部绕环、左右手拨球)

 3、传球(原地传球、行进间传球)

 4、行进间传球上篮

 5、一般素质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起、两头起、纵跳)

 6、放松活动

 星期四 1、综合训练 2、力量训练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胯下绕8字、膝盖绕环、腰部绕环、左右手 拨球)

 3、综合训练(运球、传球、上篮)

 4、力量训练(俯卧撑、蹲跳、仰卧起坐、高抬腿、收腹 两头起、跳阶)

 5、放松活动

 星期五 1、考核

 1、准备活动

 2、球性练习(胯下绕8字、膝盖绕环、腰部绕环、左右手拨球)

 3、考核(背后运球、折返跑、运球折返跑、运球上篮、一分钟运球上篮、传球-接球直接三步上篮、摸高)

 4、放松活动

 星期六 1、综合训练2、耐力训练

 上午:运球、传球、上篮

 下午:耐力训练

 星期日 1、综合训练

 上午:运球、上篮

 下午:传球、上篮

 篮球体能训练周计划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知道一些简单的篮球规则。

 2、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发展跑。运。传。接。投等基本动作技能。

 3、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要点:

 熟悉篮球的基本动作技能。弘扬个性。

 三、教学要求:

 进一步熟悉球性和控球能力。

 四、教学顺序:

 课次、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重点。难点、教与学的主要策略

 教法学法:

 一了解起源。知道一些简单规则。学习基本站立。移动的方法。体育常识:篮球重点:知道篮球运动的起源。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难点: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现代教学技术法,情景教学法,裁判法,直观法。思考法,动作模仿法,观察法,分析。讨论。提高。

 二移动。持球的方法。发展协调性和控制球的能力。原地行进间运球。游戏:活动篮筐重点:臂带手腕。指按。难点:手和脚的协作配合。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比较。分析。练习。提点。

 三初步掌握原地传。接球的方法。单手肩上投篮基本动作技能。单手肩上投篮游戏:活动篮筐重点:手腕前屈。手法正确。难点:脚蹬。臂伸腕外翻。上。下肢协调。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投篮练习。体会投篮要领。徒手练习。以一球模仿投篮。体会用力顺序。

 四进一步掌握综合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快乐篮球-争当小姚明重点:熟悉篮球的基本技能。弘扬个性。难点:各种活动的科学创想。教师引领。师生互动。引导体验。创想练习。发表看法。互观。互帮。互学。评价。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学习领域水平发展目标为依据。本课教材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起源与发展。初步懂得篮球比赛的规则。并能看懂比赛。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多地关注篮球运动。自觉参与篮球运动。

 二、教与学的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流程:[烘托气氛。激发兴趣“--[直观学习。了解起源“--[学练结合。提高效益“--[复习巩固。培养兴趣“等四个步骤来反映教者为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三、组织方法的思考:

 教法:1、情景教学法,2、裁判手势法,3、现代教育技术法,4、发现法,5、直观法。

 学法:1、观察法,2、思考法,3、动作模仿法,4、分析。讨论提高,5、练习法。

 小学五年级篮球(水平三)第1次课教案

 教学内容:1、体育常识:篮球,2、基本站立和移动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知道一些简单的篮球规则。

 2、情感目标: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篮球运动的起源。了解一些简单的篮球规则。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教学程序:

 一、烘托气氛。激发兴趣。

 1、播放[NBA“精彩的比赛片段。雄壮的进行曲。精彩的比赛片段。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激烈的赛场。

 2、学习简单的规则。

 3、进行小组交流。汇总同学们对篮球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直观学习。了解起源。

 1、揭题。

 2、播放讲解课件。通过[篮球运动的起源“、[比赛场地“、[得分“、[简单规则“、[优秀“运动员--姚明、胡卫东等“等栏目。向学生系统介绍篮球知识。

 3、请学生观看我国[CBA“联赛片断。使学生刚学的知识马上联系实际。在使感观得到满足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兴趣。

 4、在观看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疑点提问。教师及时释疑。

 5、边指导学生看球赛。边运用裁判手势进行讲解和示范。

 6、遇到比赛中常见的手势。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学打裁判手势。如[走步“等。

 三、学练结合。提高效益。

 1、学生分小组讨论。

 问题:假如我们班组成一支球队。该如何分工。如何打比赛。应注意什么

 2、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3、师生共同探讨问题。

 ①正规篮球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我们学校有哪些正规的篮球场

 ②比赛时。用手推对方是否犯规

 ③比赛时。投进一球得几分(分三种情况)

 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及时引导小结。

 5、学习基本站立姿势。移动的方法。(听讲解。徒手练习)

 四、复习巩固。培养兴趣。

 1、说说你知道的国内外篮球名星的名字。

 2、NBA。CBA片段欣赏。

 3、复习巩固(略)

 篮球体能训练周计划篇三

 星期一

 1、熟悉球性。2、提高运球的能力3、提高传接球能力4、进一步熟练行进间投篮

 1、原地球性练习。2、左右手运球,原地练习体前变向运球3、一对一练体前变向。变向时球要低4、传球(原地胸前、单手接、移动中接)5、行进间高手投篮。

 星期二

 1、熟悉球性2、提高传接球能力3、熟练行进间投篮4、加强攻防练习

 1、原地球性练习。2、原地传球、二人行进间传球3、行进间高手投篮4、一对一攻防练习5、一对一篮下抢板练习6、蛙跳(510)

 星期三

 1、提高运球的能力2、提高传接球能力3、熟练行进间投篮4、加强攻防练习

 1、体前变向运球绕标志物(反复练)2、一对一练体前变向。变向时球要低3、三解形传球(单手接、双手传)4、体前变向绕障碍接上篮5、一对一篮下抢板练习

 星期四

 1、熟练行进间投篮2、学习防守脚步3、加强防守脚步的运用4、提高传接球的能力和意识5、素质

 1、体前变向绕障碍接上篮2、各种防守脚步的练习3、一对一攻防练习半场4、半场的四对四,进攻方只准传球不运球5、蛙跳10米5组

 星期五

 1提高传接球能力2提高行进间上篮能力3熟练脚步动作4学习传切配合

 1二人全场传接球练习,二打一结束2一对一体前变向接上篮3防守脚步练习4通过二打一领会传切配合的战术意识5运用传切配合三打二

 星期六

 1提高传接球能力2提高行进间上篮能力3熟练脚步动作4加强攻防练习

你有多久没能安然入睡?有多久没能吃一顿营养的早餐?有多久没能陪伴父母,妻子或者子女?有多久没能摘下自我的生活面具?又有多久因为没有人生的目标,而陷入空虚甚至焦虑?…………

如果你此时身心俱疲,焦头烂额;如果你此时备受领导、家人的责备和埋怨;如果你此时因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精彩而精神颓废;如果你失去了人生的航向而意志消沉。那我推荐你打开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的《精力管理》。

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致力于确保职业运动员在高强度压力下保持高水准的表现,并将运动员模式应用在职场人士和企业组织,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飞跃,为他们的人生注入不竭的动力和热情。

那什么是精力?如何管理精力才能做到全情投入?如何实现行为改变的持久有效性?

精力简单说就是一个人做事的能力。如果你精力充足就做事效率高,反之做事效率低。

精力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和意志精力。

它们之间遵循金字塔模型

进行精力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效率。要提高效率 ,则需要实现当下的全情投入。

全情投入依靠四个原则来保证我们精力的积极投入

任何一项活动都离不开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的参与。比如你参加足球赛,离不开体力的消耗,队友互相间的信任,球场上的乐观与专注以及队员间共有的价值观念,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一场球局的胜败。在职场中亦是如此,健康的身体、同事与朋友间的互动、专注的思维、自我的价值观念同样在影响着每一个职场人士。

我们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面临一项重要且紧急的项目时,我们会通宵达旦的工作,以至于精疲力竭,这就是精力的过度使用。一旦任务完成我们会给自己放几天假,每天睡到自然醒,但有时我们反而会更觉得累,这就是精力的使用不足造成的。

精力的恢复与使用是按照波动形式进行的,就如同人类的脑电波。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精力投入,但生活中我们的精力往往是单线化的,单线化是指压力过度、恢复不足和恢复过度、压力不足的情况。这些都是不合理的精力使用方式。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不是说要实现消耗与恢复之间的波动吗?怎么又要突破极限呢,那不就会打破了这种波动的平衡性?

我们说这里的突破极限就如同《刻意练习》中的学习区,我们如果一直呆在舒适区就不会实现自身技能的发展与进步,而在学习区则可以达到自我的不断精进,虽然在突破自我极限时会打破原有的精力消耗与再生的波动性,但在突破极限后,我们需有意识的提供必要的精力恢复时间。只有在不断的打破平衡与再平衡间的交替才能提高我们的能力。

我们要先明确什么是仪式习惯?

有研究机构的实验表明,人类行为只有5%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我们是习惯的造物,而我们的行为有95%都是自动反应或对于某种需求或紧急情况的应激反应。

毅力和自律是一种推力,推着你去前进,而仪式习惯则是一种吸力,会自动把人们拉向某条轨道。比如刷牙,你并不需要每天提醒自己去做,它已经变成因健康观念而自发产生的行为。

精力管理三步骤保证变革的持久性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此时我们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依照我们最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分配精力?”即从自我深层的价值观出发,听听自我内心的声音。

而现状却是许多人从不停下来思考。而是被一些紧急的任务推着往前走,迷失了自我的方向。

其次我们要面对现实,即认识自我的现状。观察自我目前精力是如何分配的?是否符合自我的价值观念?又存在哪些问题?

最后就是行动,只有通过行动才能缩短现实与目标间的差距,即“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的距离,促进变革的产生与持续。

以上是我对《精力管理》的总述,接下来我会分六期——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意志精力、精力管理三步骤,最后是综合运用。来带领大家进一步认识这本神奇的书。

欢迎大家和我一起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60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