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碗饺子,我亲手葬送了26年的婚姻”为什么?

“因为一碗饺子,我亲手葬送了26年的婚姻”为什么?,第1张

都说惯子如杀子,婚姻里的夫妻即便是再疼爱孩子,也要有克制和冷静。但是很多人明明懂得这个道理,轮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却做不到。

夫妻之间发生矛盾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论,尤其是中老年夫妻在面对成年子女的问题上,如果存在分歧,可以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不能只靠一昧的宠溺。

其实,很多夫妻在子女成年后,还是学不会用大人的目光去审视他们,依旧停留在过去,反而忘记当孩子们学会独立后,自己最该做的就是好好维系婚姻,珍视身旁的伴侣。

有多少人,为了子女能够顺利考上大学,牺牲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去陪伴;有所少夫妻,为了子女能够有个幸福美满的开始,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折腾出一套婚房;又有多少白发苍苍的父母,愿意呕尽最后一滴血,也要抚育孙子辈健康长大。

但是,他们因为对孩子的太过重视,反而忽略了身边的爱人,忘记了婚姻也需要有人细心呵护。婚姻就像一段双人行,孩子只是你们的插曲,夫妻一直在前行路上不去携手,久而久之,你们会连拉手这个动作都变得生疏。

饺子是大家在家庭中联系感情的必不可少的道具。而因为这个寓意美好的饺子所产生的情感经历,或许在有的人记忆里,并不那么美好。

49岁的杨姐提及冬至,眼泪就忍不住滚滚的往下流。她最伤心的记忆就是和冬至有关。她对我说:“因为一碗饺子,我亲手葬送了26年的婚姻”。

杨姐结婚比较早,21岁那年就和丈夫成了家。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们夫妻俩只有一个儿子,因此对这个孩子宝贝得不得了,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尤其是丈夫,成天对儿子喜爱得不得了,生怕人家不知道他们是父子。

都说望子成龙,杨姐是位小学老师,丈夫是公司里的业务主管,两人可能是职业的不同,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看法。

杨姐希望儿子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思想品质高、自律有素质的人将来才会有价值。但是丈夫却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现如今什么都是钱说了算,掌握人生技能且冒尖的男人才是社会赢家,妻子的想法太不切实际。

由此,在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下,儿子当然不会听从于严厉的老妈的教诲,就算有也是阴奉阳违。从小儿子要是犯了错,丈夫总是一昧的袒护,甚至指责杨姐不够当妈的资格。有时候杨姐被儿子气的要揍他的时候,都被丈夫硬生生地拦了下来。

两人经常为了这种事而争吵,有时候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就争个高低。吵来吵去也没有结果,丈夫是个相当固执的人,他就是认为个人品德没有挣钱能力重要,怎样也无法扭转。杨姐为了家庭的安宁,无奈之下都会做出让步。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儿子逐渐长成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连爹妈都不例外的人。杨姐心里有着一点担忧,但是她还是希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能够慢慢改变。

那年冬至,杨姐本来希望儿子能带女朋友一起回家吃饭的,但是他最后却打电话说不回来了。杨姐的70岁的老母亲一直都在弟弟家里住着,她也对母亲和弟弟一家发出邀请,但是也都说来不了。于是,杨姐就没准备多少饺子,只包了够三个人吃的,其中留一碗等儿子回来吃。

但是,杨姐没有想到的是,她和丈夫刚放下饭碗,母亲就到了。母亲解释说本来要和弟弟一家过冬至,但是因为他们临时有事,自己就没跟着一起去,所以来了女儿这里。杨姐赶紧把那碗饺子热了一下,端给母亲,谁想到,母亲还没动筷子,儿子带着他女朋友就回来了。

儿子说改主意了,还是老妈包的饺子香,所以就带女友回家尝尝母亲的手艺。可是这时候就尴尬了,杨姐今天因为不知道大家都会来,所以馅料和饺子皮都没有准备太多,现在临时去买已经是不可能了。

因为儿子的女朋友是第一次登门,所以杨姐就笑着说,不知道你们会来,最后一碗饺子给你姥姥吃了,给你们炒几盘菜吧。

本来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儿子临时变卦已经让父母措手不及,杨姐为他们再下厨准备别的饭菜已经表现出了诚意。一般人可能就随和的顺着父母的心意了,但是这个儿子却不是个随和的孩子。

只见儿子很自然的伸手端走姥姥面前的那碗饺子,递到女朋友面前,自言自语道:我妈的饺子可好吃了,你尝尝。杨姐变了脸色,她觉得儿子这样目中无人,对老人太不尊重,就阻止道:姥姥年纪大了,给姥姥吃吧,妈给你们做别的。女孩也连声说自己不吃给老人,丈夫却在一边看着一声没吭。

谁想到,被千依百顺惯大的儿子,这时候认为母亲是在驳自己的面子,脖子一梗,硬是把饺子放到女友前面,这也就罢了,还说了一句:“姥姥老都老了,吃不吃无所谓”。母亲本来看出来女儿的生气,自己也在边上劝说给女孩吧,来家里就是客人,可是听到外孙说这话就愣住了。

大家也都愣住了,谁也没想到男孩会当着长辈的面说这句话。杨姐当场就给了儿子一巴掌,打了后还怒气未消,指着儿子的鼻子说:“我看你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敢这么说你姥姥!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白眼狼!”

儿子长这么大,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更何况正在交往的女朋友还在边上看着,这时候更是一腔怨气无处发,他拉起女孩就走出家门,还扬言再也不回来了。

儿子走了,杨姐和丈夫在客厅里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争吵,一个指责另一个不会说话,另一个埋怨对方教育方法有问题,丈夫甚至还把动手杨姐推搡到了墙角……总之,谁也没注意到旁边的母亲被一连串的事情刺激得心脏病发作了。

母亲住院后,杨姐感觉自己是罪魁祸首,衣不解带的在医院伺候,而丈夫,一次都没来。他说儿子已经连着几天都没回家了,要是儿子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也不会让杨姐好过。

杨姐觉得好笑,儿子已经是成年人了,都已经大学毕业好几年了,听丈夫的口气他还像没长大的孩子,倒是母亲因为这件事住进了医院,她很惭愧,同时她也为丈夫的言行感到心寒。

杨姐自己起草了一份离婚协议,在母亲平安出院后摆在了丈夫的面前。不可否认爱孩子是对的,但是为了孩子不惜枉顾夫妻之情,甚至把做人最基本的品德判断力全部丢弃,她醒悟到这样的婚姻并不值得自己留恋。

因为一碗饺子,她和丈夫维持了26年的婚姻就此走到了尽头,随之埋葬的还有很多她对于过去心软退让的悔恨。

杨姐一直教育儿子“以德为先”,但是他的丈夫却偏要反着来。教育失败的后果就是儿子长成了一颗“歪脖树”,他们的婚姻也随之恶化。一碗饺子,也许说明不了很多问题,却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人的个人素质和品格。这个婚姻中,丈夫的观点明显是有偏差的,“百善孝为先”,浅显的道理到了他这里,却被溺爱蒙蔽了双眼。

他不明白的还有一点:即便再是爱孩子,于一个做丈夫的而言,你的妻子其实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个人。

也许有人会说子女的成长和原生家庭关系不大,后期的教育是主要的。但其实家庭背景以及父母的因素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捧杀”就像一种慢性毒药,越是纵容,将来产生的危害就越大。婚姻家庭中,对于子女如何去养育,文中女人的经历就像是明镜,映射出着溺爱的后果和真相。

对于文中女人的做法,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饺子的寓意:

1、阖家团聚: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意之意,预示新的一年里有好运。

2、招财进宝: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

3、美好祝愿:饺子有馅,便于人们将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饺子的象征是团圆。

饺子的起源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

清代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邓州人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我们淮安地处中国的南北交界处,所以饮食习惯既有南方的特点,也有北方的特色。南方的饮食以米为主,所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北方的面食则花样比较多,要做好面食是有一定的技术的。

 周末的`时候,特别是阴雨天气,我们家比较喜欢包饺子。这是既经济又好吃的食品,但包起来还是挺费工夫的。冬天的时候,由于怕麻烦,饺子皮大多是买的现成的皮,但超市的面皮一般都添加了防止沾粘的物质,吃起来口感并不好。现在包饺子,面皮都是自己和面自己擀,吃起来很舒服也很放心。

 我们家包饺子是有严格的分工的。老婆负责买菜、择菜,我负责洗菜,洗好后再由她切,调制饺子馅的任务也是她的,馅儿调好后,余下的任务就都是我的了。

 首先是和面。和面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也是需要技术的。面和的硬了,擀起来费劲,包起来也不容易粘合,下到锅里饺子里会进水,味口就全变了;和软了更不行,软了擀的时候要费许多干面,面皮很容易粘在一起,包起来一下锅就会坏掉,最后成了一锅菜饭。此外,和面又是个力气活。所以,这么重要的事,我不干谁干?

 面和好后,擀面皮、包饺子也是由我负责的 。面皮要擀得一样大小,要擀得厚薄均匀,要擀得圆,要擀得不消不厚,同样是需要一定的功底的。所以,这么重要的事,舍我其谁?

 包饺子也是有学问的。馅不能太多,多了容易撑坏;也不能太少,少了吃了没味。捏的轻重也要掌握好,捏的轻了,容易不粘 ;捏的重了,饺子边太薄,也会开口。饺子的形状要包得俊俏好看,这样吃起来食欲大开。包饺子的过程就是创作美的过程。所以,对于能够创造美,我是当仁不让的。

 下饺子也是我的事。下饺子的关键在于火候,火候要掌握得好。火太大了,水开得快,饺子不容易熟,要加多次冷水;火太小了,长时间水不开,面皮就会被水泡坏。正常情况下,水开了以后,再加两次冷水,烧开后,饺子也就熟了。

 当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餐桌后,弄点蒜泥,加点醋和麻油作为调料,吃起来是不是口角生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92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