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您好~
其实阿含经中处处引说大乘佛法的蛛丝马迹是很多的,但是由於二乘人、乃至阿罗汉结集的四阿含,因为他们对於大乘法还未实证,还没有成就念心所(亲证而心得决定并且忆念不失)。所以结集出来的四阿含,虽然有大乘法的蛛丝马迹,然而确无法细说,也无法将深细的实证次第与方法宣说。当然,
阿难与文殊等大菩萨才会在阿罗汉们结集后,才重新结集般若与方等系列经典,将大乘法义更详细的呈现。
今略举四阿含经文如下,证实在阿含经中,早已隐说大乘法,而非大小乘法有所矛盾:
杂阿含经卷十二296经:
「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因缘法及缘生法。云何为因缘法。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彼如来自所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生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此等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尔; 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如是随顺缘起,是名缘生法」
众所皆知,佛法乃真实法,而此处宣说的因缘法中, 佛说"此法常住",最后又呼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 后学给诸位个敲门砖:
因缘法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一直到无明为缘而有一世又一世的苦,这些其实都是无常法,怎麼能说是真实常住呢 再者,而且,阿含中 佛所开示的无余涅盘是必须灭尽五阴自我、不在出生三界,才是涅盘,可是五阴灭尽之后,怎麼会是常住,是什麼常住呢 诸位先看二段经文:
中阿含长寿王品、净不动道经:<世尊告曰: 阿难!多文圣弟子作如是观,若自己有者,是生、是老、是病、是死,阿难!若有此法,一切灭尽无余,不复有者,彼则无生,无老病死。圣如是观:若有者必是解脱法,若有无余涅盘者,是名甘露。>
增一阿含经卷十六:<世尊告曰:云何比丘…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如世尊教,我等族性子之所以出家学道者,以求无为道、灭五阴身,是以学道。>
其实这类似的经文在阿含中处处可见: 灭尽五阴、名色,才是真正实证无余涅盘,然而大家难到都没想过: 灭尽一切法,怎麼还能称为常住呢 到底是什麼常住 什麼真实 五阴身完全灭尽无余,他还能在三界中吗 当然不可能了,那麼灭尽一切法后,到底为什麼说为是真实常住呢 这点,所有学习南传佛法的修行者都应当注意才是,否则如此灭尽一切,与断灭外道差别何在呢
因此,在杂阿含经卷二十六:<有因故有生死,因永尽者则无生死无明大暗聚障碍,谁般涅盘>
佛不也这麼开示了,灭尽一切后,又是谁涅盘了 五阴自我都灭尽了,那诸位你们还能说有谁入涅盘了吗 如果说入涅盘的话,一定是有个我才能入,可是五阴自我都灭尽无余了,怎麼能说谁涅盘了呢
因此,后学在此提出呼吁,对於四阿含的修证,真的要密切注意,否则若是自以为懂了,往往误会大乘法与二乘法有所差别,乃至误会二乘解脱实证的标的。
接著,后学在举出阿含中隐说大乘法的部分:
《长阿含》卷十,第十三经《大缘方便经》佛云:「阿难,若使无眼、无色、无眼识者,宁有触不?」答曰:「无也。」「若无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触身识、意法意识者,宁有触不?」答曰:「无也。」
「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於此。」
「阿难,是故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大苦阴集。阿难,齐是为语,齐是为应,齐是为限,齐是为演说,齐是为智观,齐是为众生。阿难,诸比丘於此法中如实正观,无漏心解脱。阿难,此比丘当名为慧解脱。」
四阿含所说的名色,即是五阴: 名乃受想行识、色乃色阴、有时指受精卵(羯罗蓝)。因此, 佛於此经已经明确开演: 必须有个入胎识入住母胎,才能长养此世的五阴身,然而五阴中已有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试问: 此入胎识是什麼 南传佛法所开示的心识往往也只有六识心,可是在阿含却已经提到六识乃至五阴身的源头,还有个入胎识。这个识既然是出生六识的识,当然不可能摄属六识,那是哪个识呢
而在此经后段又有提到十因缘法,从生老病死、一直到名色,而名色的背后还有个识,有智慧的学人,当然不会把这个识当成意识了,因为六识或意识都是摄属於名色中,怎麼会有意识(其余五识亦同)出生意识自己的道理呢
接著在举十因缘法的经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这边已经很明显的提到了: 识有故名色有,而且"其识而还不能过彼",换句话说,这个出生名色的入胎识,已经是一切法的根源了,在过去就没有法可说了,也就是此入胎识已经是万法本源,若还有法,则 佛必然会开示入胎识由何出生、由何而有。
所已将阿含经贯串起来:
大乘法的宗旨: 万法唯识---此识又名入胎识、又名如来藏、又名真如佛心,乃万法、一切法之本源,一切法(五阴名色乃至世间一切法)皆由此心出。
试问: 大小乘有何矛盾之处
楼主乃至诸位学人若能细读,必然能知四阿含中确实已经隐说万法本源,而且也是俱足宣说常乐我净。后学在点一下:
前面所举不是提到了: 五阴名色灭尽不在出生才是无余涅盘,然而五阴灭尽后,为什麼说是常驻、为什麼说是真实、为什麼说是如,这边虽然没有明讲,但是站在大乘法来看,其实非常明白: 五阴名色灭尽后,入胎识(真如佛心)仍然常住不坏、仍然真实性如金刚、如如不动。这与常乐我净丝毫没有矛盾。 常者: 入胎识真如佛心常住不坏;乐者: 入胎识真如佛心本不与烦恼相应、止息一切苦恼;我者: 我乃自在、自主之意,入胎识真如佛心乃万法本源,当然才是真我,可是这真我却不是一般凡夫所认知的我;净者: 入胎识真如佛心本自清净。
说得更明白点,六祖开悟的时候,所悟的心就是入胎识,所以才说:
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与阿含所说的入胎识体性完全符合,也与大乘法所说的真如佛心无二无别。
最后劝勉大众,当依法不依人,当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大小乘本无矛盾,只差别於实证的深浅不同。
近年,国产片越来越争气,
今天,今天就要推荐,5部国产片,
在我看来,它们就是近五年最好看的5部宝藏**,
每一部都口碑炸裂,不容错过。
如有不同观点,欢迎跟帖交流~
01 我不是药神 (2018)
至少在我看来,《我不是药神》,就是近五年最好的国产片。中年失意又离婚的程勇,最近开始搞印度“代购”了,国内三万一瓶的白血病药,在印度有不合规但有效的平替款。
而程勇恰好认识几个病人和家属,书生意气却病成“骷髅”的吕受益,为给女儿治病做舞女赚钱的思慧,还有年纪轻轻就得病的“黄毛”很快,程勇和他们组成了完整的销售链,几个人合伙赚了大把钞票,印度药也造福了更多病友。诚然程勇一开始是为了赚钱,但看到吃不起药就没活路的病人,程勇也渐渐良知大过了欲望。而此时,警方、药物代理方、假药贩子都对他们虎视眈眈
这部**如手术刀般划开血淋淋的现实--“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这样一部全方位突击社会痛点的**,如何不让人肃然起敬。
02 流浪地球2 (2023)
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的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再次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
观影后感觉远超预期,比第一部强 。 格局打开,原来人死后还要继续干生前的活儿是真的。 境界打开,中国影史第一科幻系列作可期!我觉得全片这些动人看点中,片尾那句“致敬吴孟达先生”一定是最让人有感触的一个。
不知不觉达叔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时至今日还能以这样的方式再在大荧幕上看到他,实在是惊喜又感动。
非黑非粉,但是站在普通路人的角度上真的忍不住想夸一下《流浪地球2》的用心程度,以及那溢出荧幕的情怀感。
03 宇宙探索编辑部 (2021)
唐志军(杨皓宇 饰)是一家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科幻杂志——《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主编。现如今的杂志社日渐式微,唐志军也终成落魄潦倒,鳏寡孤独之人。但他却依然几十年如一日的痴迷于寻找地外文明。终于有一天,他接收到了一个疑似来自宇宙深处的异常信号,于是他召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伙伴们,带着那一个困惑他终生的问题,再一次踏上寻找外星人的旅途。
很有早年走近科学的感觉,伪纪录,手持,跳切,抽帧,拍摄上太有意思。故事本身也足够动人。宇宙与诗。宇宙的追问没有答案,只能回到人类的情感原点。
恰如其分的荒诞,一本正经的幽默,笑中带泪,哀而不伤。剪辑、素材太棒,细节信息量爆炸,处处有嘲讽,处处是神来之笔!“爱无法发电,但是牛粪可以发电” 三二一闭眼睁眼,当狮子身上真的落满麻雀,仿佛看到宇宙的轮廓。
04 少年的你 (2019)
陈念(周冬雨 饰)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同校女生胡晓蝶(张艺凡 饰)的跳楼自杀让她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之中。胡晓蝶死后,陈念遭到了以魏莱(周也 饰)为首的三人组的霸凌,魏莱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乖巧的优等生,实际上却心思毒辣,胡晓蝶的死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次偶然中,陈念邂逅了名为小北(易烊千玺 饰)的小混混,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心相惜的两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小北答应陈念在暗中保护她免受魏莱的欺凌,没想到这一决定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负责调查胡晓蝶死因的警官郑易(尹昉 饰)隐隐察觉到校园里的古怪气氛,可他的调查却屡屡遭到校方的阻挠。
看了**首映,两位主演演得很出彩,各种情绪和无助感体现很到位,让我很有共情。恶意就是这样的,无端的针对一个人,即使别人没有做错什么。
你知道孩子最可怕的地方在哪里吗,在于他们不懂得分寸。那是杨警官口中,把同学活活打死,却表示不知道这样会死人的分寸。是带着小白鼠跑到同学家门口,却没想过可能逼对方跳楼自杀的分寸。还好,**里还有一个叫小北的少年,最懂得分寸。
05 八佰 (2020)
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八佰》由管虎导演,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
《八佰》的难得之处在于,没有一味煽情,也没有一味让人物高大全。这部**中所呈现的,有一个个身经百战的斗士,在极端逆境中爆发的惊人意志力;也有一个个怕死、有私心的普通人,在退无可退中慢慢觉醒的可贵勇气。
比较感人的是,大喊自己名字然后跳楼自曝那段,我哭的稀里哗啦。
**结束,全场静默,仿佛所有的观众还沉浸在那种悲壮的氛围中没有回神。
tips:
关注中国**就像关注并怎么不出众的兄弟姐妹一样,愿意针对他的各种不争气而喋喋不休,恨铁不成钢,同时又爱又恨,有时他暖心的举动还是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心存希望不愿放弃。
演讲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品读经典的演讲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读经典的演讲稿 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何为经典?经典是人类文学长河中大浪淘沙筛选出来的珍贵典籍,它体现民族的最高智慧,承载着哲人的思想光辉,渗透着圣贤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品读经典,从经典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形成广博宽厚的思想和人格。
“读一部经典的好书,,就像和一个优秀的人对话”,读古人之书,好比与贤人对话;读今人之书,好比与智者交谈。阅读一部经典,犹如受一次精神的洗礼,智慧的滋养,心灵的润泽。
苏东坡的“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人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书卷气,那种书卷气雅雅的、淡淡的,总是于不经意间表现在举手投足中,又带着那么一点点的清高和超凡脱俗。我想苏东坡之所以那么潇洒,大约就是因为虽然身外一无所有,但内心却腹有诗书。诗书就是他的高深修养,就是他的浩然正气,就是他出污不染的操守,就是他不惊不怒的气度,就是他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
在黄州他穷的连一口酒都喝不上,但却有了堪称千古绝唱两赋一词;在海南他穷得连房子住都没有,但却有了震烁古今的伟大人格。最穷不过杜子美,千秋诗圣到如今。人生的“大有”,只属于那些“腹有诗书”的人。
腹有诗书,临茅厕而小酌,不失风雅;胸无点墨,居华堂而高歌,也是无赖。有学识,有见地,有胸襟,虽贫居闹市自然有人敬仰;无修养,无主见,无德行,虽再装腔作势也不过琐屑卑微。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不是妆点,而是发自内心的体悟,是积极向上的人格磨练,是古今贤达对我们心灵的一次润泽。
《论语》沉淀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堪称经典,它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方向标,在人生航行的旅途中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传达的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让我明白了学习要
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面对失败,也要昂起头勇敢的继续向前。它如老师教会我们道理,引领我们向上,润泽我们的心灵。
中国古诗词,传承文化的精神纽带,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一代枭雄曹操,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
乱世漂泊的李清照,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千百年后仍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取精神财富、润泽千秋万代。
当今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全方位发展自己,我们必须像海绵那样,不断地吸取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阅读经典能提升我们观察世界的高度,让我们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阅读经典,使我们在思接千载,祝通万里。可上九天揽月,亦可下五洋捉鳖,可朝拜秦皇汉武,暮访孔孟太白,夏可观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菊,北可驰骋于塞外草原,南可徘徊于江南雨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朋友们,徜徉书海,智慧人生,让我们品读经典,让书香浸润人生,聆听读的声音,享受读的快乐,让心灵,在书香中徐徐穿行。
谢谢大家!
品读经典的演讲稿 篇2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学校X年级的XXX,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经典诵读,放飞梦想”诵读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诗文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我们少年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我们学校在传诵古诗文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古诗诵读展示活动。老师鼓励我们利用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多年来,我们受到经典美文的熏陶,文化素养和人格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如今,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成为我们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XXXX年开始,在我们学校的课程表上就有了“快乐阅读”一课,我们学校的全体老师都希望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传递读书的快乐。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伴随着悠扬的乐曲,校园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之中。这是一段个性化的阅读,我们可以自由选择阅读的书目,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相互依偎在走廊里、校园里读书。这时,您要是进入我们学校,眼前呈现的是一种享受,一份感动,您能分享到我们读书的快乐,您会为我们读书时那股专注执着的神态所动容。为了促使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的好习惯,我们开展了在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 “捐一本书,读百本书”的活动。这样,每天的“快乐阅读”,成了我们学校教学活动的亮点。
在轻轻的诵读中,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悠然再现。我们在琅琅的诵读声中,了解历史,体味人生,丰富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我们深深地喜欢上了祖国的传统文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诗文,让经典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好的朋友!
谢谢大家!
品读经典的演讲稿 篇3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
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百家姓原来也出自于中华的传统文化。后来,在老师那里,我知道了诗词歌赋的对仗工整,词采艳丽;知道了古风古韵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论语的和谐自然、淡泊、清静。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我学习的路上让我们又诵读又实践。
这些言简意丰,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响着我:
小时候,当其他小朋友丢失橡皮时,我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橡皮递过去;当有的小伙伴摔倒时,我会鼓励他坚强的爬起来;当我的绘画作品得奖时,我会说出来和好友分享。因为我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因为从小喜欢诵读经典,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便有了几分不同,老师们都夸奖我是最懂礼貌、最善良的好孩子。当同学们在下课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会捧着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静静的读着;当他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会笑着去劝慰他们;当他们因为我游戏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责我时,我会一笑置之;当他们有了困难而需要帮助时,我会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因为我不会忘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点睛之笔。当村里的孩子们守在荧屏前时,我会神游于故事中的精彩世界,当天色已晚,月光朦胧时,我还不忘手捧一本《增广贤文》渐渐沉入梦乡。
因为喜欢读书,在无意中我的积累量多了起来。精彩纷层的语文课堂,总是我施展才华的好地方。当老师提问“花有重开日”的下一句时,我会脱口而出“人无再少年”。不得不令其他同学瞠目结舌。他们哪里知道,在课余时间,我早已把《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百家姓》等当成了我最好的`伙伴!~
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
谢谢大家!
品读经典的演讲稿 篇4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永恒,永恒就是永远都不会衰败。多年之后,人们一提及便会想到的事物,这便是经典。经典就像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给人指引,教人道理。
记得我们的小时候,最爱看的便是最具有玄幻色彩的一部电视剧——《西游记》。几个小伙伴一起无聊之时,便会装扮唐僧四人西天取经。我身材比较瘦,所以我一般是当孙悟空。那时,我手拿金箍棒(其实是一根木头,只是长度相似而已),上“天宫”,下“阎王殿”,闯白虎岭,救师傅,战妖怪……无事不做,不觉无趣,反而颇有几番风味。
这些经典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也对这些古董感到无比的珍惜,可看看如今的少年,又是怎样?
我有一个表弟,家里条件还不错,而他又是独生子,他父母便很宠爱他。上次他生日,我问他要什么礼物,他开口就说出几个连我都没听过的名字,不知道是我的见识短浅还是另有原因。于是我便接着问,他说是漫画,我回答说我送你几本名著怎么样,他说不要,要漫画。由此,我也不知道是如今的世界变了,变得要创新了,孩子们都用其他的书籍代替了经典,我并不是反对看这种课外书,而是用娱乐书刊来代替经典书籍,实在不可取!。我有很多的弟弟妹妹,当我看到他们的漫画书比课本都要干净时,心里不由得发出一种惋惜:如今,人们越来越不重视经典读物了。
这些经典是我们的祖先千万个日夜的血汗结晶啊!我们又怎么能让他们沉默在书架上抹上一层厚厚的灰呢?经典是用来阅读,是用来增长知识的,是前人给我们的经验,而在很多人心里它们不过是没有意义的摆设!我又不由得痛心起来。
让经典弘扬下去,我们不该让永恒的经典沉默,既为了你自己增长知识,也为了全人类的精神文化吧!
谢谢大家!
品读经典的演讲稿 篇5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而这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 《论语》中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与之类似,《论语》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当回过头在看到以前的学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为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中的仅两句话,我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国学经典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若我们一味读书而不勤于思辨,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学习的过程亦是味同嚼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张网捕风,一无所得。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不学礼,无以立。” 只有简单的六个字, 却含义深刻。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复礼;躬行仁义,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于道,建中建极。两千五百年的荏苒时光,没有让《论语》湮灭在汩汩的岁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时间的打磨而显出璀璨之华。
朋友们,用仁爱之心,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经典之书,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仁爱的和谐社会。
让经典的种子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出璀璨之花!
谢谢大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