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在家憋久了心情烦躁,家庭矛盾该如何正确处理呢?从疫情开始就待在家里,差不多呆了五个月了吧。久而久之就容易心情烦躁,这个烦躁也和好几个方面相关。习惯了忙碌的生活闲下来了会心慌。对于学生来说,上网课偶尔得不到父母的理解然后渴望开学开不了的烦躁。各种各样的压力,贷款压在心上,产生疲惫着急的心态。疫情期间不准出门,全家人都憋着一个地方,人多了就会产生矛盾。对于产生的这些矛盾,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觉得无论是什么矛盾,首先得学会沟通,学会谅解,大家都不容易,可以一起想想办法,而不是任由矛盾激化,影响感情”。
其次,对于在家里上课的学生来说,也不要一味的拿网课当借口,逃避干活。父母也很不容易,我们也应该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不上课的时候应该多帮帮忙,有问题有矛盾及时提出来。双方共同商量,这样既有利于维持感情,也能得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我有个朋友家庭矛盾就特严重,老公平时上班很忙,休息在家时候不多,这次疫情只能在家办公了,两口子长时间在一间屋子里相处,互相谁看谁也不顺眼了,你说我懒我嫌你事多,互相对个眼神都得吵一架,最严重的时候,俩人准备等疫情结束了去离婚了。
我认为这都是闲惹的祸。他们找到我让我给评理,我黑他们出主意让他们出去找点事做,或许就不会打架了。忽然有一天他们给我打电话,说你出的主意真好,我们现在在社区做志愿者,没功夫吵架了。原来是社区工作人员太少,需要志愿者,俩人就报名去了,一个负责社区出入登记,一个负责管理小区快递。工作忙了,吵架的时间没有了,生活也和谐了,平静的生活又恢复了以往。所以,我感觉如果实在太闲了就出门找些事做,即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又能解决家庭矛盾,何乐而不为呢。
疫情期间,人们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对患者的治疗及相关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医护人员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他们之中也有一些人由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缺乏了解而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生活环境的改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人感到惶恐不安,担心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是一种认知行为障碍。是一种内疚、自责、羞愧的情绪体验。内疚和自责可以理解;自我价值感低是比较常见的生理现象。如果我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上受到影响,受到歧视,从而影响到自己。也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行为。比如很多孩子会出现一些奇怪情况。比如经常和别人吵架,经常感觉心情不好。或者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表现。但是,我们要学会和家人朋友一起共同克服困难,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因为自己会受到情绪上的影响。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多花时间来观察自己有什么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了。
二、疾病因素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很多人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出现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失眠等精神心理问题。有的因害怕与外界接触而导致情,有的患者担心感染而出现害怕等心理反应,但又不敢告诉别人;担心自己得了新冠肺炎就害怕病毒传染;怕去发热门诊。甚至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这些心理问题都属于认知行为障碍。心理问题与社会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心理障碍可以分为躯体化障碍、躯体化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很多时候,躯体化症状并不容易被人们所察觉到,但是患者常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
三、认知因素
由于恐慌心理,个体会对疫情产生严重的认知偏差。过度的担忧和恐慌可能会使人在生活中难以处理各种问题。例如,当家人、朋友或同事出现感染新冠肺炎后,患者会出现消极情绪。对当下发生的事会感到非常不安。也会出现各种情绪反应。例如焦虑,在疾病控制中产生恐慌。害怕接触病毒;甚至担心自己感染上病毒等。因此,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大多会有情绪失控、情绪低落等表现。
四、心理创伤及个体发展因素
在疫情中,医务人员与普通群众一样,也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影。而在心理创伤中最常见者就是亲人去世、朋友突然离世以及无法确定自己能否顺利治愈癌症。个体发展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个人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负面情绪状态中时,他对外界事件更容易产生负面反应;也可能表现出更强烈的应激反应,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无法正常与人沟通、自我情绪管理也无法正常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五接纳自己的一些负性情绪。
要知道在疫情防控常态下出现一些恐慌、焦虑、心身反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要苛责自己,允许自己存在不完美和合理宣泄。
保持生活平衡,专注于某件事。或者学习一些减压放松技术、寻找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如运动、音乐等。
如果自己确实无法调节一些不好的感受和情绪、出现抑郁、消极念头或者严重失眠等,需要考虑求助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
疫情所困的夫妻,千万不要在这个时间段吵架
几十天的疫情所困,朝夕相处的夫妻爆发各种情感问题,甚至到了商定疫情结束就离婚的地步。
特别是毫无节制的吵架,纯粹为了发泄情绪,不分时间场合地吵闹,疫情面前,夫妻吵架的第一禁忌是:不要在晚上吵架。
一、生理影响
人的大脑,在白天和黑夜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一般白天的时候,大脑更加理性,晚上的时候,大脑更加感性。这在女性的身上尤其明显。
女人一到了晚上,就会变得更加多愁善感,很多女人喜欢跟男人在晚上吵架,起因往往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随着情绪的推动,小事化大,夫妻双方越吵越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深夜特别容易听到邻居家大吵大闹的原因之一。
正所谓:床头打架,床尾和。一夜过后,等夫妻双方在白天冷静下来,理性思维开始起作用的时候,就会发现昨晚吵架的都是小事,于是开始寻求和解。
然而,伤害已经造成,这很容易成为下一次深夜吵架的导火索。
生理学也表明,夜幕降临,人的大脑开始处于一个活跃状态,因此我们总是容易在深夜里胡思乱想。
尤其在晚上10点左右,也是睡觉前最好的记忆时期,一旦在这个时间段发生夫妻争吵,等同加深这段不开心的记忆,让婚姻伤害更加严重。
二、睡眠影响
夫妻晚上争吵会让我们的情绪处于亢奋状态,从而影响到睡眠,也就是说睡前争吵容易让我们失眠,失眠之后情绪会变得更加糟糕,大脑也会处于混沌状态。
这也是夫妻深夜吵架更容易恶言相对,甚至大打出手的原因之一,在伴侣不清醒的状态下争吵是错误的行为,他控制不住情绪和行为,很容易引发极端状况,从而破坏婚姻。
三、黑暗效应
夜幕降临,会给人营造出一种不同于白天的氛围,心理学家将此称为“黑暗效应”,这是由于光线不足,让人由于缺乏安全感而对身边的人更容易产生依赖感。
这也是很多西餐厅或酒吧会刻意调低光线的主要原因。
但这只是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就是,由于缺乏安全感,我们更容易产生戒备心理,一旦身边的伴侣对我们“发起进攻”,我们更容易将伴侣视为“敌人”,从而不受限制地“反击”。
因此,黑暗效应对于感情好的夫妻来说,是倾诉和沟通的好时机,对于感情不好的夫妻来说,则是破坏和伤害婚姻感情的时候。
疫情所困,如果想要修复婚姻的夫妻,不妨利用夜深人静时好好沟通,但千万不要攻击伴侣,不管有什么问题,还是等白天的时候再问伴侣。
经营婚姻从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很多细节只要我们能注意一下,就能有效改善婚姻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