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朋友的阅读理解能力?

怎样提高小朋友的阅读理解能力?,第1张

提高小朋友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耐心和持续努力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小朋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 给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从小开始就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包括故事书、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等。这些材料可以帮助他们开启阅读能力的大门,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逐步建立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强调孩子的理解阅读能力:阅读不仅仅是单纯的识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理解阅读。在孩子阅读时,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家长与孩子共读:与孩子共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在共读过程中,可以与孩子讨论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阅读内容。

5 鼓励孩子自主思考: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孩子自主思考和提出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多样化阅读方式:让孩子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阅读,比如朗读、听书、看动画片等,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提高小朋友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耐心和持续努力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建立阅读习惯、强调理解阅读、与孩子共读、鼓励孩子自主思考、多样化阅读方式等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到不少区县听了课,看到了中学语文课堂发生的变化,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和同仁对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这些问题主要是:

1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少讲成了不讲。教学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2新教材的灵活性大,给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很大的空间。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对教材使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些灵活的教学内容,如学生对教材的独特感受,就是增加几种名家的感受;阅读拓展题解答方法,就是课文理解加上几句设置好的套话;话题作文的写作,就是编一个与话题相关的故事,等等,又成为新的僵化的形式和教条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些都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的三维目标相违背的。

3在一些地方,教学方式依然陈旧,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由于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而母语学习主要是靠习得,又由于语文课程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而一些教师却违背母语学习的规律,淡化了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体验、探究过程,将本应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省掉,而直接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4对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度不够,或大而化之:只重视整体感知,架空分析;或文本阅读的目标设置空泛,对言语的感悟不够;或固守教师用书,缺乏个性化的理解;或讲解不精,抓不住要点,点拨不到位;或对文本阅读和中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够重视。

5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1)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2)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3)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象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4)批改方式单一,效益低;(5)部分教师自身写作素养差。

6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可有可无。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等同于过去的活动课。

7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一些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困难;一些教师只是片面地站在语文学科的角度和考试成绩的角度看课改,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形成及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的思考。

为保证新课程的健康进行,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首先,中学语文教师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明确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并践行新的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首先必须树立课程意识,这对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要在教学改革中用新的课程理念来统率自己的教学活动,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所谓课程理论的语言主要指课程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等),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视野,就能突破原来固有的教学体系。

光转变教学观念还不行,教师还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转变教学方式。这次课改的目标之一,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课标还倡导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要求重视潜移默化、熏陶渐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标的要求,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推行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语文教师应增强课标意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语文课标,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学中,一定要有强烈的课标意识,要改变过去那种一本教材搞教学的局面。

增强课标意识,首先应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把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统一到课程标准的观点上来,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

课程标准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与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完全一致的。片面地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片面地强调人文性,都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客观实际。语文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要明确:学习的基础是知识与能力,贯穿整个学习的是过程与方法,融会于其中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尽管课标规定了一些知识只学不考,但这些知识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难点,对形成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教好学好。教学中如果不教不学,就是应试教育,不是新课程。

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己解读教材文本的能力。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解读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因此,对教材的解读既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又要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仅仅依赖于《教师用书》,人云亦云,就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感受、拓展、写作都是学生和教师个性发展的空间,教师要身体力行,追求独特,追求创新。

语文教学要重实践、重过程、重体验。语文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语言实践,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语言实践就是学习,探究、体验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是新课程的特征之一。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阅读的关键和基础都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阅读教学强调整体感知是针对肢解文本来说的,但光有整体感知是不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要强调读,要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内容的领悟、写法的探究、语言的品味。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在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广泛的阅读目的不仅在于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在于培养自主阅读意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通过整体把握、重点赏读、精心揣摩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因而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的指导应将学生阅读喜好与学科阅读目标相结合,引导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味;同时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材料、积累语言与思想。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的文学层次,按必读与选读分层推荐自成体系的阅读内容并拟定目录,提供给学生;力求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校和家庭,形成多层面的阅读通道;举办专题性阅读讲座,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组建阅读小组,通过举办课外阅读竞赛、阅读专题讨论、书评等,搭建平台,展示他们课外阅读成果。

我们的教师应正确把握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新课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创造了条件。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语言四个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中去积累、筛选写作的材料。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想象和联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比较思维、整合思维、抽象思维等,提高学生的立意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的批改方式要多样化。如:学生互批互改、面批、朗读比赛等。评语要避免教师写得多,学生看得少,面面俱到,流于形式。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语文教师应重视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实施综合性学习应注意突出它的综合性(语文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和跨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和实践性(表现为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注重因地制宜。

(2)关注学科视角。既要把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开来,又要把它同通常意义上的语文学科学习区别开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综合性学习具有一定的附着性,它是语文课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通常意义的语文学科学习比较,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更强,它的学习目标具有综合性,它采用活动的方式,运用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3)综合性学习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是问题牵引,以问题引出与目标一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其次是过程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合作精神的养成;最后是成果物化。通过成果激发兴趣,增强成就感,引导深入探究。成果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并促进评价方式的转变。

语文教师应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要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提供充分的素材,还要积极发动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开发和利用有益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新课程的实践和建设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要适应这些要求,仅仅是观念新还不行,还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熟练的学科技能,特别是要有学习的能力,否则教师就不能将新的理念、好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有机地融入学科的教学之中。教师要做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要从课程、教材和教学的奴隶变为主人,从被动的课程的执行者、教材的使用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主动地去研究课程、研究学生、研究学法、研究教法。

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倡教师编写教学案例,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喜悦、困惑和问题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以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和教学水平,以保证新课程的健康进行。

篇一: 幼儿发展评估方案

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需要定期对幼儿进行发展水平测评,以调整教育内容、优化教育行为,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定期对幼儿进行整体性评估,为幼儿建立客观、丰富的个体发展档案,是幼儿园的一项基础性 工作 。我园把“幼儿发展进程”作为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定期地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交往及情绪情感等方面的现实发展水平进行测评。

具体实施的原则及要求:

一、明确评价目的,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我们应明确幼儿发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要重视全面、客观了解和评估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关注幼儿在解决 问题 时 观察、思考、假设、试误、选择、推理等动态过程;关注幼儿概括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展现以及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兴趣、注意力和能力程度。在幼儿阶段, 了解孩子如何获得答案或解决问题比判别孩子的答案或是行为结果是否正确更为重要,这样的评价可从一定程度上明确幼儿活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习惯、情绪情 感、创造能力等发

展状况。而这些恰恰是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方面。

二、观察、评价幼儿宜在自然的情境下进行。

教师 应 在幼儿生活的真实世界中去观察、发现,在游戏过程中评价正是评价回归孩子自然生活的反映。可以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随时进行形成性评价。在真实的游戏活动情景 中,熟悉的材料和玩伴有利于幼儿心情轻松、愉悦,将被测内容发挥到最高水平。在自然生活状态中评价,能够防止专门性评价引起幼儿的紧张心理,以保证评价的 信度和效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个人力量的单薄性和有限性,许多活动需要多名小组人员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小组合作活动形式应成为幼儿园教学活 动、游戏活动中正常部分;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情况以及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应该成为现代评价的权重之一。

三、发展评价应强调多元价值取向。

1、答案或问题解决方法的多元化。应允许幼儿有独特的、合理的回答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勿死扣所谓的“标准答案”。在评价过程中,应与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一样,鼓励幼儿寻找不同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表达形式的多元化。素质教育精神倡导现代教育要培养有创造意识、情感和相应能力的人。现代评价体系理应遵循这一核心精神,允许和提倡幼儿在把所学的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后,能自主选择一种适宜的方式展现或表达。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一般可运用日常观察(自然观察法、情境观察法)、游戏测评、访谈、家长问卷、作品分析、幼儿自评等多种方式。鼓励评价者有所创新。

四、幼儿发展的评价应结合描述性评价

教师可以以个案观察记录、事件观察记录、期末评定记录等多种形式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进行非统一标准的描述性评价。以便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反映幼儿的个性、特质。

幼儿发展评价要求在日常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每学年对幼儿进行一~两次的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日常搜集的评价信息进行汇总,并对日常难以观察到的项目进行专 门性的观察或测查,最后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形成价值判断。目的是使班内教师更全面、真切地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以便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目 标、策略,及时调整环境和材料的适宜性,更有效地引导幼儿发展。为实现这一目的,无需了解每个幼儿在总体中的位置。幼儿的发展受许多具体因素的影响,在某 一年龄阶段,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一个群体中的幼儿,往往呈现出多种发展特点,而在每一种发展的背后,都存在着独特的原因和不同的发展态势。评价的目 的正是诊断现状,寻找原因。因此,在幼儿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根据评价结果给幼儿排队,对于促进幼儿个体发展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对每一个处于生命早期的幼 儿,无论在“队伍”中处于何种位置,都不能决定他未来的可能发展。我们提供的评价标准是对某一年龄幼儿所应达到程度的要求,它提供给教师的信息是:哪些幼 儿在哪些方面还没有达到一般标准,需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

具体措施:

1、建立幼儿个体成长档案。

2、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各项活动中善于观察,及时捕捉幼儿的发展点,结合、活动资料等并对幼儿的发展进行描述性的评价,做好相关的观察记录。收集、整理幼儿的各项发展性资料,进一步完善、丰富幼儿的个体成长档案。

3、对新入园的幼儿先要进行发展情况调查,以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

4、每学年定期的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行为习惯、语言及艺术发展、情绪情感及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测评和统计分析,促进幼儿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5、各班每学期末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性测评,为每一位孩子撰写评语,填写素质 报告 书。

6、各班每学年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一次整体性评价,填好《幼儿在园实际水平分析表》。

7、为幼儿定期的开展专项活动,以考察幼儿的发展能力,进一步提  高幼儿的活动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篇二: 幼儿发展评估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评估活动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双向成长”为宗旨,以提升集团保教工作质量、完善教师教学行为为根本目的。 

二、评估目的

通过评估,了解幼儿能力发展的基本状况及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状态,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为下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布署提供支持。

三、评估内容:

本学期主要开展幼儿语言理解力能力、运动能力、自理能力三项能力评估。

四、评估标准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以已拟定的采三幼幼儿能力发展标准为主要参考依据。

五、评估对象

本园小班两个班的全体幼儿 。

六、评估方式

本次评估以园评估、年级组互评与班级教师自评三层次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其中,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由园抽调力量集中评估,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园把控、年级组评估,幼儿自理能力以园方把控、教师自查自评为主的方式开展。

七、评估具体安排

(一)评估组领导成员

组长:孔雅

副组长: 吴捷 阮苗莹 

(二)人员分工

1、幼儿运动能力发展评估

小一班:吴捷、阮苗莹、支丽虹

小二班:吴捷、阮苗莹、徐俊芳

2、幼儿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评估

以班级间教师互评,开展对平行班幼儿能力发展评估工作。具体如下:

小一班评估组:郑晓萍、支丽虹

小二班评估组:丁婷、徐俊芳

3、幼儿自理能力发展评估

以班级为单位,以具体 班主任 为主要评估人,开展班级幼儿能力发展评估工作。

负责人: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二)内容选择

1、幼儿语言理解力发展:

本学期幼儿园语言理解力评估以幼儿对儿歌意境及相关词语的理解力为主要内容,具体为:

小班:儿歌《小老鼠上灯台》达标标准:能较有表情、完整地念儿歌,并用简单的动作表达对儿歌的理解(可模仿教师教的动作)。

2、幼儿运动能力发展:

1)单手拍球(拍28公分直径的球),了解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手指运动的灵活性。

2)双脚并跳  了解幼儿能双脚并拢一起向上、向前跳跃,动作正确、协调。

3)手脚交替爬  了解幼儿手脚协调能力,身体爬行的灵活性。

3、幼儿自理能力发展:各班级教师在一日生活幼儿学习的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内容中选择三项作为本次评估内容,评估幼儿观察力的发展状况。主要范畴:生活自理能力

(三)评估开展

1、自我评估:由班主任确定班级幼儿自理能力发展评估的具体内容,组织本班教师对幼儿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做好评估 总结 与反思,形成班级幼儿发展评估小结。

2、相互评估:班级间教师互相对邻班级幼儿语言理解能力进行评估,由组长撰写评估报告交幼儿园保教处备案。

3、集中评估:由园方确定幼儿运动理解力评估内容,以园领导为主要负责人、中层、教师代表共同参与评估,集中安排下开展幼儿运动能力评估,由二个组组员负责汇总段总体评估情况并撰写评估报告,就评估进行总结与反馈。

篇三: 幼儿发展评估方案

在二期课改精神的引领下,为了更好的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和谐、快乐的发展,实现我园的健康教育理念。本学期想通过对大班阶段幼儿进行调研,能够比较真实、 有效的反映整体幼儿能力、思想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我园幼儿的特长以及存在的薄弱之处进行分析,帮助幼儿园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创设良好条件,提供改进依 据,以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和办园质量。

一、调研目的

1、通过调研,分析大班阶段幼儿在生活、运动、学习、游戏方面的发展能力情况。

2、按期完成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任务。

3、能体现幼儿园整体教育情况,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调研项目

生活方面:

1、自理能力:例如:能独立、迅速、有序地穿脱衣裤鞋袜,分清左右,会系鞋带,整理床铺;保护视力,坐、立、行、看书、绘画姿势正确等。

2、适应集体:例如:能和同伴友好交往,学用礼貌用语;能自觉的、主动的和幼儿园同伴及老师打招呼;能与同伴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等。

运动方面:

1、常规训练:例如:学习听信号立正、稍息、向前靠拢走等常规动作。

2、运动能力:例如:半分钟连续跳绳、幼儿做操时,精神饱满,动作整齐有力,动作协调等。

学习方面:

1、语言表达:例如:会朗诵儿歌、讲述故事。能看图编故事,并能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等。

2、数形时空:例如:认识左右、认识圆形的变化;能按物体两种以上特征分类、推理、排序、并表述分类结果等。

3、艺术表现:2——3任合作主题画,并进行绘画内容介绍。

游戏方面:

1、操作探索:例如:继续开展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区域中自由探索和发现,感受游戏的乐趣等。

2、交往合作: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尝试讨论游戏情节,使情节丰富等。

3、规则意识:例如:能物归原处等。

三、调研人员

组长:陶星

组员:张莉莉、张芳、姚雅芳

四、调研活动过程

时间:20XX年6月25日上午9点

地点:娃娃“餐厅”

1、每个班级随机抽取10名幼儿,男女均等,每个项目由3名幼儿参加。

2、调研分析:

调研结束后由调研人员根据所测试项目的相关数据及具体情况,分析大班3个班级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情况。对大班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总结反馈,由组长撰写书面 汇报 资料

篇四: 幼儿发展评估方案

一、评估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班级的教学状况;为了寻求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在集体中的发展,幼儿园特制定“幼儿发展评估方案”。通过测评,形成幼儿发展评价报告,为下学期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教学依据。  

    

二、评估对象:松滋市机关幼儿园全体幼儿  

    

三、测评方式:班级每位幼儿测评和幼儿园抽测相结合  

    

四、测评具体安排:  

    

1、班级测评由班级教师根据现场测评和平时观察相结合,对每位幼儿进行全面测评,形成班级幼儿发展评估小结。负责人:各班主班  

    

2、幼儿园抽测:由分片领导和年级组长组成测评小组,对每一年级组每个班随机抽取六位幼儿(优、良、中各两位)。根据幼儿园测评标准进行,最终形成年级组幼儿发展评估报告。 负责人:各年级组长

    

(1)、年级组长为测评小组组长,全面负责本组的幼儿发展测评工作。  

    

(2)、测评小组具体分工:  

    

大班年级测评人员:李园长  冯主任  张(李)主任  

    

小班年级组长和小班年级主班     

    

中班年级测评人员:刘园长  刘主任  罗主任

    

大班年级组长和大班年级主班

    

小班年级测评人员:周园长  龙主席  卢主任   李主任

    

中班年级组长和中班年级主班

    

(3)测评时间:20XX年元月26日——元月27日

    

3、测评说明:  

    

1、幼儿发展评估是每学期的常规工作,希望每位教师能够认真做好评估工作,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为下学期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2、测评小组要采用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测评,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全面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给班级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3、幼儿发展状况评价过程采用自然观察、情景观察、谈话、作品分析、问答测试、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考察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情况,以更好地为幼儿教育、幼儿发展服务。

    

4、各年级组形成幼儿发展评价报告。

    

5、幼儿发展水平测评资料归档。

篇五: 幼儿发展评估方案

目的:

1、通过幼儿发展评估标准的研讨交流,统一三个分园使用测评工具的标准,使发展评估更加科学规范。

2、通过抽测活动,加强分园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增进了解,进一步引发老师们对本班保教质量的关注。

 

分组评估时间安排:

分散评估    20XX年6月13——17日     人员:各班主任

集中抽测    20XX621        人员:副园长、各分园助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

 

评估形式:

1、统一幼儿园幼儿发展评估标准。

形式:副园长、各分园助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进行集体研讨,统一幼儿发展评估标准,统一检测游戏、学具,方法,形成统一文本,于6月9日下发至各分园。

2、分散评估。

形式:各班根据标准进行本班幼儿发展评估。

3、抽测评估。

形式:抽测人员分成三组进入各分园,根据每班评估结果进行相关项目的抽测,对教师的发展测评状况进行评价或建议。

抽测人员具体安排:

东海园区域班监测人员:★忻文奕、费明玉、王雯雯、王敏、

东海园蒙氏班监测人员:★徐侠、王巧萍、小英、徐海琼

曙光园监测人员:★程莺、阎红、林卫萍、陈夏

艺术园监测人员:★陈航萌、包松盛、大英、徐双妹

备注:打★者为组长,具体抽测内容会在下周一前下发。

鉴赏与评价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

知识点概述

1、对古典诗歌关键词语的理解(含义及表达作用)

2、鉴赏与评价古典诗歌的字词的艺术效果(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3、对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知识点提示

一、品味古典诗歌的字词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或小令,一首诗词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但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因此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是形象凝炼、富有表现力。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定要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字词,领略字词的多层含义。

对古典诗歌关键词语的理解(含义及表达作用)一般是跟意境表达密切的动词和形容词,在特殊情况下,虚词也有表现意境的作用,鉴赏时也一定不要疏忽。

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之一“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之“破”和“弄”字都是极富表现力的动词。红杏在枝头繁花竞放,把整个大好春光渲染得更加生机勃勃,繁盛热闹。一个“闹”字把事物无声的姿态,描写成好像人声鼎沸,表示人们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而当一阵轻风吹破浮云,月光照射在花枝上,摆动着的花枝弄得花影婆娑。此句“破”“来”“弄”都是动词,词人着力从动态方面来描写夜景,以衬托出气氛的幽寂和心情的索寞。

要强调说明的是,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才能真正理解诗歌字词的妙处。还是“闹”字,答题时须前瞻“绿杨烟外晓寒轻”,后顾“且向花间留晚照”,瞻前顾后,整体把握,方可鉴赏出“闹”字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妙处。

如:2005年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问: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此题是炼字型鉴赏题,题型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手法和诗歌内容等方面加以推敲来体会作者炼字技巧的巧妙。遥看庐山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险峻的山川之间。“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展现出倾泻的瀑布视觉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

答案是:化动为静,描绘出远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二、了解古典诗歌的总体语言风格

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诗人在创作中就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语言风格是作者在长期的创作中所形成的,应有具体的分类辨析,并用一定的词语来表达。如:深沉凝重,朴质优美,刚健豪壮,冲淡悠远,简洁含蓄、气势磅礴,细腻深婉,开阔宏大,雄奇壮丽,意蕴深沉,含蓄蕴藉,朦胧幽远,淳厚凝重,真挚直白,清新淡雅,深邃艰涩,景象宏阔,格调高远,境界雄浑,婉约恬淡……一般说来,通过一定的训练某个作者的语言风格,自然会集中在某些词语上。

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自然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但不同诗人在不同时段也可改变诗风写出清新诗风的诗作。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来表达深厚的情感。平淡质朴首推陶渊明,如《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平淡中见出作者自然平和的心境,显示出作者对归隐生活的怡然自得。

豪迈奔放,特点是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狂荡不羁,往往显示出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李白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

雄浑大气:其特点是浑厚磅礴,气度豁达。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

冲淡静穆: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砦》)作者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

简洁明快:其语言特点是直接明朗,语言简练利落,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含蓄隽永: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沉郁顿挫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表达了作者忧怀社稷、心系苍生的博大胸襟。

绮丽奇幻:其语言特色是用词生僻、硬冷,艳丽,想象奇特丰富,文采绚烂,代表诗人李商隐和李贺,如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些诗歌特点共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甚至是朦胧晦涩。

知识点辨析

1、鉴赏需要表述条理的清晰性

有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鉴赏只要内容完整了,行文条理对答题影响不大。这种观点使得鉴赏题的主观表述往往条理混乱,意思含糊。鉴赏文字应包含这样几方面内容:先提出观点(评价意见),再结合诗作(字词)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总括思想和艺术两方面的成就。

如2005年上海卷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期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谁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流恶诗”。

问: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鉴赏表述:

先提出观点(评价意见):苏轼的评论很有见地。

再结合诗作(字词)进行具体分析:此诗用绚丽的笔触渲染了庐山香炉峰的美丽景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次句的“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同时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写瀑布的喷涌而出,“直下”写出山之高峻陡峭,水流之急、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结句更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最后总括思想和艺术两方面的成就:这夸张而自然、新奇而真切的笔触使得诗作的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这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李白的热烈奔放、卓然傲岸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2、个性化赏鉴

近年来,高考题目中出现了开放式的鉴赏比较题。对于这种题型的解答,不是简单地指出孰优孰劣,而是要着眼全诗,联系上下诗句具体赏析其优劣,说出妙者妙在何处,才是答题的关键。同时鉴赏是极具个性的,它决定于鉴赏者的文化涵养、审美情趣等多种因素,所以,既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但都要说出理由言之成理。还以上题为例:比如李诗与徐诗比,想象更为奇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间天上联结一处,多么雄奇瑰丽,富有创造力;而“千古长如白练飞”就显得平实俗套,缺乏那种撼人的气势了。当然,徐诗能从视觉、听觉等多种角度去描写瀑布,绘声绘色,也还是难能可贵的。言其“恶诗”也未免太过。自圆其说即可。

3、在鉴赏诗歌语言时,还可适当掌握些诗话理论词句。这些理论性词句在写作鉴赏语段时稍作点缀,往往能起到画龙点晴或锦上添花的作用,也显示出学生不同一般的水平。但是一定要记住只能稍加应用,一两个即可,否则就是空洞无物,卖弄文采了。

附录1、有关语言品味的常见词语:

形象生动 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优美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 笔调婉约……

2、常见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爱情诗:缠绵宛转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3、常用赏鉴性评价术语

一语传神 含蓄隽永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 语不惊人誓不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味外之旨,景外之景,象外之象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一切景语皆情语

兵啊散文笑升值

雨渐渐的生活淡淡的纯光透过窗帘。

打开的窗口中看到它!冷云散,剩下的孩子,映着月刀片,如萤光千点,

闪烁和移动。 - 我不认为下雨,只

清美的照片!

水晶站了一会儿,感觉有点冷入侵。

耀眼别人的房子突然被隐藏在明亮的光线,安孟京辉

金喆壁画天使。 - 这白色的天使,手捧鲜花的年轻

我微笑着翅膀的孩子。

“的笑容,因为如果你看到他们,我

我不自觉地想到 - 静静地坐在窗下的思想。

>

严格封闭的大幕徐徐拉开五年前,浇注的印象。

- 新月挂长的线索。驴脚下的泥很滑田沟里,水,

/>潺潺的小溪村附近的树木笼罩在雾弓孩子们喜欢

</走在树梢,这似乎是一个路边的孩子,抱着一堆的白色东

西驴儿,偶尔回头 - 他花了花:“我还是想赤脚 / a>

我微笑。

孩子们的微笑,似乎有没有在那里! - 要保持沉默中心的重心BR p>

大幕徐徐拉开,头发

屋顶雨点般落下的印象 - 十年前,一滴一滴,边水泡子中心在土壤中的订单,潘,潘拥挤的麦岭,葡萄的前格栅的儿子卓<BR /明亮的**和绿色 -

玉清快落山儿童

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头,看到孩子们在一个月内从海突然想起忘记

>

停止小屋老女人 - 她的孩子在门口,

/>鲜花,面带微笑看着我。

微妙的像游丝一样,飘飘杨杨合作拢来

纽约

BR />面带微笑的心瞬间融化在前面

你和上帝的爱,无论是明确

该 />十年雨水必须在出发前的时间在家里洗,你说:“华丽的散文,冰心,辛女士优雅的文字吸纯粹的思想在中国是一个独特的作家”(导言),这种方法作为一个固定的评估,当她20岁的时候,“笑”秉息嗯散文形式的完美统一,是如此的完美和统一

审美意义的样板工程。分析

灵感笑。 “

现实场景:美丽的月光下,雨,清新,安静,黑暗,充满了美妙的诗歌,和美国”构成清晰的画面。 “清美”倾斜力风格的文章指出,在美国的作品的整体美感,画面清晰的设置背景的爱与美的天使公寓

BR /> 50几年前,回忆起现场直播现场 - 道路,农场沟,水,树木,湿烟,新月,十年前 - 屋檐下的毛泽东,麦岭,葡萄,海上明月照片,这似乎是一个保守的,画,细细品味形象,机灵的心情是非常丰富的。清美的风情画卷,但心的普通通信的背景下,心脏,爱情公寓,与美丽融合。

BR / / A>

降雨窗口,看到的“美丽”头脑清晰的画面,荡漾着良好的感觉,回去看房子的墙壁,天使手捧鲜花,来到地球上所有不同年龄,像一个淡淡的微笑,看着我,我爱的使者,人的灵魂和神的酝酿升华,这是一个很好的感觉,也是一种美丽的感觉。交往召回五年前,十年前,这两个印象的行为,雨水,小男孩拿着一朵花和老女人微微笑了笑,看着我,“这个世界是最纯洁和最友好的微笑,调和成一个美丽的,善良的,具有了相同的意思笑到了最后,他们相信的纯净的灵魂飞行羽毛几乎超越了不朽的“(苏轼的”红色“红色红色崖”),是一个奇妙的即“笑” ,“爱”与“美的”读“一个伟大的感觉。,享受的感觉。

1。 “率意精湛的吉他琴身 P>文章最后一段的第二个,第三个方案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1-3第一个场景的一部分,写4-7段,写的第二部分的主题,强调写情书。线索清晰而有序的层次结构。

雨孤独,寂寞,意大利已经失去了爱,我没有写入随机的心,轨道半缕休闲**事实上,他们认为,仔细阅读率意文本的精细结构,除了高贵的感觉,爱情和纯粹的美。

美国,一个天使出现,铺平了道路,两年后的天使生活的感觉,清晰的画面显示,三个场景,场景粘连旗面带微笑,默默的想着,但也粘连的迹象。

>

“全文的一系列线索,他们都笑了,笑了,在上帝面前,上帝笑了,开玩笑,甚至自然人的文章,也有类似的地方,来表达自己的爱。”三个阶段的进度本义的概念率意,“升华”天使笑意义,但早期好好反省笑还不清楚,他们会笑吗?天使,以确定其本身的含义,写的欢笑声,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

>

笑的天使,周到,情绪波动微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后两个笑的联想心脏疾病似乎明白了什么样的心情第三阶段,串起自然的发展。,突然意识到整个心脏爱笑三笑的情绪高潮“主题活动的基础上的想法?活动的三层结构,情感,情绪的驱动力,并逐步升华的另一个 BR />

暗线的自觉追求新鲜和精致的措辞

冰心散文的新的语言,只是发表了他的早期倡导的“白话”的文章,竞争性的选举,西方文化在学校教科书的解释。情绪所表达的整个句子,画的肖像物质的控制,显示出强劲的美丽的语言技能,我感觉很不错,优美的语言的语法学家的文章,业绩翻番的豪言,美国是一个重要的功能,写这篇文章,苏轼说:“诗应该是整齐的,令人耳目一新。 “自然,清新俊逸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最高境界的诗,画在别人的评价,有没有意向及工作。萨科齐和干净的”评价“笑”语言艺术的真诚,BR P->首先所有的景物描写微小细腻的口感。文字写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房子,一转身,忽然眼花缭乱的房子,隐藏在明亮的光线,只有一个安静的回族壁画天使湿了几句话,是一个荒凉而美丽的画面,天使的亮点朦胧的背景图像感非常强的动词是“隐藏的魅力”,“浸”的情况下,老村附近的路边,孩子般笼罩在雾弓新月挂在树木,绿树成荫,流水潺潺流。 “这样的组合图像,就像**11闪光灯,整齐的句子像诗一般的语言工作者,琅琅上口。玉清自己的方式第三个场景在沙滩上,看海?月儿,”果然是昙花一现!所有的歌词是古典诗词中海的月亮的影子。最常用的词,但它是简单的想象,美丽的图画描绘了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读者。

两个词的过去和现在,一条长长的白色文字。例如,文章开头的画像:“打开窗户,看到冷云散留在叶子下降,映着孩子,像萤光千点,瞬间移动。”正宗紧密结合起来,与传统的表达。另一个例子是书面的感受:一个精致的的游丝,合作拢来的在纽约还押飞行中的青年。跟踪中嵌入了一句“经典的条款没有即兴的,看起来像写作似乎看得见,摸得着经典的”休闲“抽象的感受,然后创建一个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写窗外场景:”我不认为因此,美国美国独自在雨中清晰的画面!在雨中孤独的感觉,似曾相识的古诗词传输,传输不谈论它,老模糊,遥远的情绪和远程读者的心灵,唤醒一个稍纵即逝的感觉。

一样的,没有很长的文章,叠词,但一打。分寸,“触摸”的小闪烁的“飘飘扬扬的”滑“,或感的表现或表现图像,或表达微妙的感情是一个很好的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

简更1299‖倪文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评什么

摘录于《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假评价”的现象,所谓假评价,有两类典型的表征。一类是“虚”——评价浮夸,言过其实。评价者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水分很多,空话连篇,报喜不报忧,而且故意拔高,夸大其词。另一类是“伪”——伪评价就是假评价。这类评价往往千篇一律,以不变应万变,缺乏针对性,可以“适用”于对任何一堂语文课的评价。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脱离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脱离语文课堂实践,脱离教学文本,不接课堂教学的地气,与实事求是的原则背道而驰。这两类评价的语言,相信多数教师都已非常熟悉,这里就不加赘述。“假评价”与“假语文”是评与被评的关系,看似不属同一系统,实际上两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一方面,“假语文”是“假评价”的基础,是“假语文”的繁衍不断催生了“假评价”;另一方面,“假评价”是“假语文”的推手,“假语文”的蔓延也离不开“假评价”的推波助澜,它们对语文教学绝对不是正能量。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究竟评什么?对语文教师上课的基本评价而言,我们要从语文课堂教学的事实出发,着重考察教师施教的三个方面: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

一、教了什么

教了什么——即通过观察教师在语文课上的所作所为,探讨其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这里的教学内容不等于课文内容,而是指教师所教的东西)。透过这些东西,考察教师施教的内容是否立足语言,对文本的解读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作者的原意;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教学实际(即所谓“吃透”学生和教材),所教的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指向,并帮助学生为实现该目标服务;拓展的内容能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等。

上语文课,教师在教什么,学生在学什么?通常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教(学)教材,教(学)课文,教(学)知识等。从现象上看,这样的回答并不错,上语文课当然离不开这些,但大家知道,教材也好,课文也好,都只是教学的凭借,它们无非是教学的例子。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虽然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本,但例子是可以变换的,因此语文课似乎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而在教学这些可变的课文内容背后,不同文本的作者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载道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因此,从根本上说,语文课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教材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从中获得认识的提高、思想的熏陶和情意的感染,同时学以致用,通过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不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因此,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什么”?答案十分简明:凭借言语作品学习语言。“语言教学”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评价教师“教了什么”的主要标准,语文课的其他功能都应该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发挥。这也符合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的初衷: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课就是关于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教与学。

语文课既然是语言教学,那么文本解读,即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把握就是关键。王富仁老师有一个观点:阅读教学要坚持文本作者、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性”的统一。所谓文本作者创作的主体性,是指文本作者有自主表达自己思想、观点、态度和感情的权利,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是有主体性的。这就规定了读者的主体性是有限度的,发挥的空间并不是无限的。正确的文本解读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不能脱离文本本身而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以及自己希望学生具有的思想和感情。反观当下,有些语文课却“跑偏”了。例如,巴金《灯》的结尾是:“想着,想着,我不觉朝着山的那一边笑了。”有的教师教学时望文生义,把“山的那一边”演绎成“解放区”和“延安”,这就是不尊重文本作者的主体性。因为这种解释在文本中并没有根据,作者在其他场合也没有做过类似的说明。有的教师教《背影》,认为《背影》的主旨反映的不是一个亲情故事,而是表达“生命脆弱,生命短暂”的人生哲学,这显然也不符合作者的原意。因为朱自清先生说得很清楚:“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答〈文艺知识〉编者关于散文写作的八问》)

当然,这里的文本解读对语文教师而言,实际上指的是文本的教学解读。什么是“教学解读”?钱梦龙老师说得很明白:目中有对象——学生;教师是文本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中介人”,教师的职责是把作者的思想情感力求准确地介绍给学生……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首先应过关。

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不当,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学目标的正与偏、虚与实、高与低,都与教师的教学解读有关。例如,《咕咚》是小学一年级的阅读课文,“咕咚”只是木瓜掉进水里发出的声音,但为什么会引发森林里的动物大逃亡呢?弄清其中的原因理应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有的教师却将目标确定为理解并扩展“拟声词”。教师讲完文题之后,一下子补充了八个与课文无关的拟声词,理由为“咕咚”是拟声词,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是以字词为主。这就“偏”了。《纪昌学射》也是小学课文,大多数教师把“认识纪昌学射成功的秘诀”确定为该文的教学目标,并把“秘诀”归结为两条:一是名师指点,二是勤学苦练。其实,这一目标的内涵已被这些教师明显缩小了,因为文本中有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等表现自满思想的语言,教师完全忽略了;而不断克服自满、战胜自我,恰恰是纪昌学射成功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教学《祝福》,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直接定位于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是直接从主题出发,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把握,目标显然“虚”了;有的教师则把教学目标确定为探究祥林嫂之死的根本原因,于是用一个问题总领教学: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这样的目标就非常“实”——不仅符合故事发展的实际(《祝福》讲述的就是关于祥林嫂的故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从具体到抽象),也能为教学提供切实的抓手(教学可避免凌空蹈虚)。

扩展阅读是当下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合理延伸,扩展阅读也是教师“教了什么”的有机组成部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解读不到位,扩展阅读走样、跑偏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许多扩展阅读已蜕变为学生在教师带领之下低层次的大批判。他们批判《坐井观天》中的青蛙多么愚蠢;批判武松打虎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批判《背影》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批判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是破坏绿化;批判愚公移山是愚不可及,破坏环境,破坏生态;也有教学《行道树》,师生共同批判农民工就像行道树,他们本该在广阔天地,从农村来到城市是为了贪图安逸,追求享受,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是一种“悲哀”……这种脱离对文本作者的基本理解而进行的不着边际的思想批判和艺术挑剔,这种离开文本本身许可范围进行纯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发挥,使学生不是把自己放在“倾听者”的地位,而是“评判者”的位置。阅读教学中这种脱离“语言教学”的大批判,已如此走火入魔,可许多教师还以为这是“创造性阅读”,是“教学创新”。

由此不难看出,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教师要上好语文课,语言教学是基点。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故事”、走进“语言”,切忌脱离文本进行灌输,架空文本大肆宣讲。

二、怎么教的

怎么教的——主要看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否重视语言运用,通过开展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其教学方法是否多元,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基本训练是否合宜,能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自主学习;能否体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熏陶等是否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

语言有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我们平日说的话、写的文章,就包含话语形式(怎么说、怎么写)和话语内容(说什么、写什么)两个方面。一定的话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话语形式,一定的话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话语内容,所以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就是话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没有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形式之前,其内容就不可能获得真正透彻的理解。正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所以好的语文课,教师必然会抓语言因素,并从语言形式入手,引导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这也为我们古人的经验早已证明了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语)对于阅读教学而言,一个人如果不能“披文”,即不能掌握语言形式,那就不可能真正“入情”,即理解其作为内核的思想情感。当然,这里的语言形式并非仅指语法修辞之类,它同时包括词语在上下文中的语境意义等。

例如,有的教师教《司马光砸缸》,大夸特夸司马光机智勇敢,但就是不抓司马光是怎样砸缸的(老师认为,这几个字学生都懂,也能识会写,不用教)。实际上司马光的勇敢精神正是体现在文本中的“使劲砸”上。司马光为什么要“使劲砸”?一是势单:别的孩子吓蒙了,哭的哭,找大人的找人,只有他一个人砸。二是力薄:一个小孩,个子还不及大水缸高,不使劲砸怎么砸得破?三是时间紧迫:如不立即砸破缸,及时放掉里面的水,砸缸的点子再好,落水的孩子还是会被淹死。不抓住关键词语“使劲砸”进行重锤敲击,进行语言品味,司马光的勇敢精神何以显示?由此可见,人文精神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必须落实于语言文字的教学和训练之中。

再如,有的教师教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认为这是歌颂母爱的文章,应该对学生进行母爱的教育,所以把教学目标放在宣讲母爱的伟大上,并且通过网络搜索了国际上许多名人关于母爱伟大的名言,配上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录音。在这位老师看来,母爱的伟大是讲出来的,学生无须探究文本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加以表达。这就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了。

其实,这位老师对课文并没有完全读懂,文本当然有写母爱,但不全是。首先,她没有读懂文题。秋天的怀念,这是谁的怀念?是儿女的怀念,是史铁生与妹妹对母亲的怀念。因此文本抒写的是母子情,这是双向的感情,而非单一的母爱。其次,为什么怀念是秋天的,而不是冬天的或其他季节的?因为文本所写的故事都发生在秋天,母亲也是在秋天去世的。最后,儿子是如何表达怀念之情的?从“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到“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再到“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这逐层深入的三个“没想到”,表达了儿子内心无限的追悔、愧疚之意和无比的悲痛之情,而且,作者的这种感情也经历了从开始的“没想到”到后来才“想到”,对母亲的话从“不懂”到“懂”的过程。这种情感的转变、发展过程,正是源于母亲心中只有儿女,而唯独没有自己的那种朴素、无私、执着、体贴入微的母爱。这样的母爱在文本中是具体的,体现于诸多细节之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活动,一起去发现,去思考,去体验,去品味:当脾气暴怒无常的儿子砸、摔东西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面对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的自暴自弃的儿子,母亲扑过来抓住儿子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当儿子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还有儿子答应赏菊后母亲喜出望外的神情,言语中不说关于“跑”和“踩”一类敏感的字眼儿,以及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抓住这些语言因素引导学生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母爱的教育才能落到实处,真正融进孩子的心灵,学生才能理解什么叫母爱,懂得什么是母爱。原来母爱就是那些看似不经意,不起眼,十分琐碎、细小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对生活重担的担当和对生活信心的坚守;就是对儿女无微不至的体贴和朴实无华的关爱;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和不言放弃的执着;就是心中只有儿女,唯独没有自己……如果由此拓展开去,让学生写一写“寻找生活中的母爱”,我们相信,学生所接受的“母爱”教育一定会更具体,更深刻;而灌输名人名言的结果,学生只能获得抽象的教条。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它们的思想性、人文性和知识性总是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也决定了好的语文课,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熏陶等必须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并通过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来完成。这是语文课区别于政治、历史等其他人文学科的最大特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正是语文教育最理想的境界。

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语言是需要训练的,语文能力是“练”出来的,这是常识。语言训练的重要,不仅因为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训练,更在于人的思维主要是依靠语言进行的,因此语言训练也即思维训练。这里的训练,就是语文课上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现在有些人把训练与感悟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阅读同样的语言材料,有的人能够感悟,有的人却不能感悟,或只能部分感悟,这与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关。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凭空去感悟,拍拍脑袋就会感悟;恰恰相反,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感悟,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仍是须臾不可缺少的。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人的语言发展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基础。只要把发展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置于中心的地位,语文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本分。

三、教得怎样

教得怎样——这是从教学结果的层面,主要通过考察学生的表现,分析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什么要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教师呢?因为学生不仅是语文教育的对象,更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一常识告诉我们,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语文教学的全部活动,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要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和发展学生。评课也不例外,要以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评价基准。换句话说,语文课能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都能获得发展,这样的语文教学是有效的,否则便是低效或无效的。

语文学习是学生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承认他们是“活”的思想者而非“死”的模仿者。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或配合者。比如阅读教学,无论是教学文本还是教师的讲解,如果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和探索,文本的文字就仍然是一堆死的文字,教师的教学语言仍都是外在于学生心灵的话语系统,它们都不会转化为学生的语言,也就不可能丰富他们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好的语文课,教师必然会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并调动他们的参与精神,使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感到自己是自主的、积极的;而教师为教而教的语文课就不是好课。

“学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按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特点设计、组织教学内容。这实际上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科学化要求。众所周知,教育的科学性不光指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也包括按照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和心理规律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等多种因素。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教学内容的组织更多地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的原理,按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因此,追求科学化是包括语文教学在内的一切教育的必然要求,否则现代教育的合理性就失去依据。

当然,语文教学评价还经常涉及一个教学创新的问题。其实,创新必须以有效为前提,好的语文课拒绝缺乏教学有效性的任何“创新”。这诚如钱梦龙老师在《创新与守正——语文课堂教学例谈》学术讲座中所指出的那样:“语文课堂必须创新,创新的语文课堂才有生命活力;但语文课堂的创新必须受课程性质、特点的制约,而不是凡是‘新的’必然都是‘好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认真处理好‘创新’和‘守正’的关系,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时守正。”

总之,从质性评价的视角看,“教了什么”重在考察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立足语言教学,引领学生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语言;“怎样教的”是看教师能否指导学生开展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活动,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带动知识教学、文学教学和思想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得怎样”是对教学有效性的检验,通过考察学生在语言积累、理解、鉴赏和运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评估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发现与鉴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50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