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情感规划1500字论文

未来情感规划1500字论文,第1张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命题方式 3. 撰写 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作者

1.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  (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5 2.××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100011)翻译作者及其单位名称的注意 [事项 ①]翻译单位名称不要采取缩写,要由小到大写全,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 ②翻译单位名称要采用该单位统一的译法。  ③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例如: LI Hua(李华),ZHANG Xi-he(张锡和),ZHUGE Ying(诸葛颖)

关键词

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

正文

1.正文规范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1.参考文献的规范及其作用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致谢

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世界广袤自荒洪中产生,自人类出生便拥有情感,随之而产生的还有一种叫做理性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情感是最明显的存在,占据我们生活大部分的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情感的一部分。

  情感虚幻缥缈,但又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人类为之命名,就如当游子踏在陌生的土地上时,他的心像被揪着一样,脑海中闪现着爱人的眷恋、父母的关爱、朋友的相助,心中泛起钝钝的痛,那种钝钝的痛被叫做思念,李白倚在床沿,从一方小小的窗中仰望着明月,忽然听见一阵箫声,他心中钝钝的痛,无声叹息,吟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心中有着思念,思念那片有着过往的土地。李白的思乡只是空虚时心底溢出来的,李白更多的是俯瞰天地的豪气,无拘无束、放荡不拘的真性情。李白丰富的情感造就了许多的动人诗歌,也成就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情感,是贤士心中的颜料,绘画出了一片灿烂的星空。

  但是,情感有时也会是是把利刃。周幽王爱上了清冷的褒姒,褒姒自进入后宫从未展露过笑颜,即使儿子的诞生也未能使她开心,周幽王心中痛楚,他为爱痴狂,牵起褒姒的纤手,走上高耸的烽火台,他大手一挥,后排的士兵点起了烽火,袅袅徐烟中从四方奔来的诸侯与将士紧张慌忙的模样逗笑了褒姒,烟雾朦胧中的倾城微笑,成为了周幽王最美的回忆,但是这种回忆这种情感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她微微一笑倾了城,他为爱痴狂失了国,他对她那深入骨髓的情感却成了砍断他江山之主帝王人生的利,真是可笑又可悲。

  有人说,这情感是帝王要丢弃的,是帝王不能拥有的。但人类是不可能丢掉情感的,人如果失掉情感,便是死物。那么情感是成为染料还是成为剑,究竟要如何去控制?

  有的情感似是潺潺的流水,它奔流不息、清澈柔和,却在无声无息中四下溢出。有的情感似是飞奔的骏马,它暴躁狂野、横冲直撞,要冲出心室这一方小草原。无论是流水还是骏马,这样丰富的情感,我们都抑制不住,无法掌控,仿佛呼吸间情感就会突出重围,将我们引入遍体鳞伤的境地。

放眼自然,处处有着迷人的色彩,第一丝清风拂过,是万木吐翠的春,这是一个细腻的季节;第一屡阳光洒下,是鱼跃荷开的夏,这是一入清爽的季节;第一片金黄铺开,是五谷丰登的秋,这是一个寂寞的季节;第一瓣雪花飘下,是凛冽萧条的冬,这是一个温馨的季节。自然,将我的世界装扮得格外美丽。 _BXBF_DATA_ENTER春雨潇潇时,总会牵动着我的心弦,把我带入那如烟、如雾、如沙、如尘的世界。那丝丝细雨,像滴滴甘露,让我感受着生命的活力,让我摆脱人间约束,放逐心情,在虚空中狂奔,在寂寞中追逐。 _BXBF_DATA_ENTER夏天轻轻吹拂时,绿色向我扑面而来。山绿如碧,山清如镜,徜徉其中,你会感受到自然无穷的魅力。空闲时,我喜欢坐在窗前,打开窗户,让夕阳的余晖照在脸上,让夏日的凉风无私地吹来。不管心中有多少怨恨、多少惆怅都可以任它吹走,只留下心灵的蓝天,任思绪飞翔,此时,我总是禁不住在心里高呼:多么美好的人生啊! _BXBF_DATA_ENTER秋月掠过大地时,我总喜欢趴在床上,打开音乐,听一段欢快的乐曲。窗外虽然秋雨不断,夜空虽然风急云低,但我的内心却丝毫没有染上半点愁绪。 _BXBF_DATA_ENTER冬雪慢慢飘落时,屋内外的灯光交织着飘落的雪花,像一曲飘扬的乐章,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你浮想联翩。再过一阵,小孩们便会欢呼着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想想自己小时候的情景,一种欢乐莫名地涌上心头。要是遇上圣诞节,这雪花便成了自然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看着窗外的雪花,带着期待的幻想,美梦会伴你到天明。 _BXBF_DATA_ENTER自然,像一条无比绚烂的彩虹,生活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自然像一支悠扬委婉的乐曲,生活像一片蔚蓝浩瀚的大海。不管生活是酸、是甜、是苦、是咸,看一看美丽的大自然,我的生活便充满了情趣。 _BXBF_DATA_ENTER细细品味自然,我发现一切是如此色彩斑斓;细细感悟生活,我发现世界是如此美丽。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一、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11大学生情感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处在生理与心理的快速成长阶段,在情感需求上呈现出强烈性和复杂性。加之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潮冲击时,缺乏对新事物的辨别能力,所以他们常常受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不少的情感困惑,不少大学生对自身的情感问题感到无所适从,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从情感上给予帮助和引导。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诸多大学生自杀自残、违法犯罪、校园暴力等事件,这些事实告诫我们,在新形势下关注大学生特殊的情感需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成了当务之急。

 12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1)熏陶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能够为校园营造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情感教育也能够为大学情感教育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创新大学教育的模式提供研究思路和实践指导。

 2)共鸣作用。情感教育的运用,能够让老师与大学生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学生与老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激励作用。积极的情感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利用其对行为的积极影响,以此来推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情感教育的观念认识不到位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一方面,高校教育主体受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关心自己传播理论道德知识的水平,强制性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既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而缺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也缺乏对情感教育的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高校情感教育的运用忽视了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我国传统的学校情感教育更加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强调社会的价值而缺乏对大学生个体价值的关注,淡化甚至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们只关注学校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缺乏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缺乏对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反应和接受程度的关注,这也使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大学生的个人情感难以得到理解和重视。

 22情感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一些高校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入了情感的因素,但教育内容比较空泛、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在某些特定时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向学生灌输一些与情感有关的理论知识,或者利用课堂开展几次情感培训。而情感教育应该是连续性、长期性的,情感教育的内容要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中,才能起到情感教育应有的作用,偶尔的几次培训所讲授的情感内容并不能系统全面地解决大学生实际的情感问题。此外,目前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显得不够深入,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内容在组织和编排上显得空洞和乏味,没有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也很难对大学生构成吸引力,激发起他们对情感教育内容学习的兴趣。

 23情感教育的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

 长久以来,高校呈现情感教育内容的方式比较单一,普遍采取教条化的单向教育模式。教育者往往也只是通过以课堂为主要教育形式,以灌输为主要教育方法的形

 式,对道德进行说教和宣讲,将情感教育的内容灌输给大学生,这种情感教育的方法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真正实现情感的互动,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缺乏创新性的教育方法,阻碍了情感教育的深入开展,招来学生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反感和漠视,导致高校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几年来,有些高校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如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教育等,但由于欠缺科学安排和缺少有效监督,而使情感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了只做表面功夫的形式主义倾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最终脱离了情感教育的实质。

  三、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对策

 3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师的传统观念中,教育是以教师为本的一种单向的知识灌输与传递,缺少了情感投入、忽视了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这种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只有转变教师传统观念,以学生为本,倾注情感,才能保证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以学生为本,首先要求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有极强的自尊心,教师要懂得尊重他们,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其次,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感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最适合学生、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再次,在教育过程中,保持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学生反馈的信息,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32丰富情感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21加强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情感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与认识我国的历史与实际的国情,以厚重的历史感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其次,要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教育内容中,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最后,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教育阵地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地方去,通过实践活动,从中领悟到个人与国家的内在统一,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以切实的行动将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为实际行动。

 322加强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教育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与他人的来往与交流,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缺乏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在这一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观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亲情观教育。亲情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亲人作为大学生关系网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大学生必须首先学会与之相处的对象,只有先学会如何与自己的至亲相处,学会如何善待自己的亲人,才能更好地关爱身边的人、关爱整个社会。

 (2)友情观教育。友情是使人获得满足的一种基本情感,是生活中良好人际关系的体现。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友情是他们人际关系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处理起来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友情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爱情观教育。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但由于大学生对待爱情不够成熟和理性,因而会产生很多情感困惑与问题。爱情是关系着大学生人生和命运的大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任务。

 323加强培养个性品质的教育

 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意志顽强、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等,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要加强生命观教育。目前社会上大学生轻生、杀生等事例时有发生,这警示着高校生命观教育的缺乏与不足。加强生命观教育就是要强化生命意识,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心理素质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素质问题,如面对压力时的茫然无措,面对挫折时的自暴自弃,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等。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之以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33改进情感教育的方法

 331寓教于乐

 教育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必须通过快乐的手段才能得以实现,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愉快的情绪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实现学习目的。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不能只关注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数量,而忽视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质量。教育者只有着力于让学生在接受教育内容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证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教育的内容,从而真正接受教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关注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情感状态,最大限度地实施愉快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寓教于乐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为切入点,创设一切有利于情感发展的情境,融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对美的领悟和认识,调节学生的负面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快乐与兴奋的状态。

 332以情施教

 情感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情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感染到其他人,使之与自己产生共鸣。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情感参与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好好把握情感活动所特有的两大功能,学会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融洽的情感氛围中,将教育者的积极情感传递给受教育者。以情施教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在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自觉地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育效果。以情施教,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达到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融入对内容的理解与情感,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和活泼的形象去呈现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投入的真挚情感,以及渗透到教育内容中的真情实感,从而感染和打动学生,使情感因素的力量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333加强自我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实现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内化,使受教育者能自觉地将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转化为自身稳定的道德情感与品质。实现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促使大学生将内化的道德认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动。要实现自我教育,要求教育者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情感特点和需要,按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培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在课堂中,教育者采取情感互动与情感体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如选取大学生身边的道德案例、先进事迹等,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互换的形式,激发大学生产生真实情感,以此产生对道德感的自我认知。其次,在课堂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将学到的理论要求转化到实践活动中去。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参观社会考察、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教育者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利用环境这一隐性的教育因素,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情感意志,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情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中。但由于情感教育在理念、内容、方法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未能使情感教育的巨大功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正确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

浅析师幼间的情感交流的论文

 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幼儿而言,由于其行为的自制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更明显,在师幼互动中强调情感支持和交流的作用尤为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情感交流,让幼儿感受到被爱,被关注,从而产生信赖感、安全感,提高师幼互动的效果。那么,教师在与幼儿情感交流中应注意什么呢?

 一、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的影响一般而言,幼儿喜欢和善、耐心、公平、对幼儿有兴趣的教师,不喜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儿童、脾气坏的教师。所以,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情绪、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令人失望的是,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心理压力,心态失衡,造成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表现出对幼儿不尊重、不耐烦,有的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陈老师性格喜怒无常,情绪不稳,接待孩子时总是板着一副面孔,对孩子不理不睬,幼儿偶有坐不好或私下讲话就发怒地将钱鼓往孩子桌上“砰砰”地敲击并破口大骂,孩子受到这样地惊吓,一看见她就像见了老虎,一到她当班时怎么也不肯去班上上课。幼儿对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遭斥责、惩罚、讥讽的经历对他们的心理体验的影响是消极而有害。幼儿由于遭到老师的训斥、惩罚而不愿意上幼儿园,孩子都不爱上幼儿园了,师幼之间怎么互动得起来呢?教师与谁去互动呢?所以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得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来。

 二、教师要做到无条件地关爱孩子,努力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雨惠三周岁,是小三班刚入园的孩子,第一天,小朋友手拉手跟随李老师到操场上玩。突然,在她面前的兆东叫起来:“真脏,我不要和你拉手。”原来,雨惠两岁时被妈妈不小心烫了左手,左手上留下长约两寸的红红的凹凸不平的肉疙瘩,加上雨惠第一天来园,情绪不安定,脸上还哭丧着,更显得难看。被兆东这么一叫,雨惠更伤心了,站在一旁不知所措地哭叫:“妈妈、妈妈”。李老师赶紧走过去,轻轻拉起雨惠的手,招呼大家坐在草皮上,告诉孩子们,雨惠的手时因为不小心烫伤才变成这样的。

 老师问:“小朋友平时受伤时痛不痛啊?”“痛”“对,雨惠受伤时更痛,后来去医院包扎、消毒、打针、吃药、过了很久才好的,其实,雨惠又干净又听话,李老师多爱她呀”。打那以后,小朋友再也不嫌弃雨惠了,雨惠也慢慢地融入集体生活中,并且越来越喜欢与老师、小朋友交流。幼儿无论美与丑,无论聪明或愚钝,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与关注。其实爱孩子的表现有多种,如:每天早上热情地接待孩子,微笑地回答每个孩子地提问,同时还亲热地摸摸孩子的头或者拍拍孩子的肩,日常生活中,记得家长喂药的委托并及时给孩子喂药,多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现孩子生病及时与家长联系并处理,在活动中及时帮助幼儿添减衣服,为幼儿擦汗、帮助幼儿喝水、甚至不厌其烦帮助幼儿上厕、擦大便。教师只有爱孩子,才能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保持温暖、亲切、关爱的态度,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亲近感,这种安全感和亲近感使得孩子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从而提高互动的效果。

 三、教师要充分接纳和尊重幼儿今天是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午睡时,晓棋怎么也不肯脱鞋上床。他用小手按着鞋,大声哭叫着:“别拿我的鞋!别拿我的鞋!”王老师哄劝了一会儿,也无济于事。王老师不再要求他脱鞋,而是蹲下来,抱起他走向小床。“晓棋,你看,你的小鞋都累了,它想躺在床上睡觉。你跟小鞋一起睡,好吗?”王老师一边说一边帮它脱掉小鞋,并用口袋把小鞋包好,放在他的枕头旁边。晓棋这次没反抗,用手紧紧抱着小鞋躺下了。幼儿不仅是一个生命个体,更是一个积极的精神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每个孩子又都又自尊心,自尊心的'维护最重要的是受尊重、受重视。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宽容的态度,充分理解幼儿真心地爱他,耐心地期待他。积极地引导他,假以时日,他一定会健康地成长。四、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帮助幼儿鼓励基于对幼儿的尊重和接纳,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中逐渐树立自我意识,培育自主精神,增强自信心,从而积极有效地与教师交流而产生互动。鼓励的内容极为广泛,对幼儿优点的及时发现和赞赏是鼓励,对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挫折或造成的过失表示理解、支持和帮助也是鼓励。

 而日常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抚摸、拥抱、拍头等)都是必要的鼓励。它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早晨八点小三班吴老师站在班级门口接待孩子,开朗的依朵来了,一进门就大声说:“老师早上好!”“朵朵真乖”吴老师亲切地搂着依朵,简单地和他聊几句在家的情况,就让她进来了。伊静妈妈抱着她来到班上。伊静撅着嘴,不声不响。这孩子只要你一夸她,就特别愿意在人前表现自己。李老师说:“伊静,你看朵朵自己到班上放书包了,你也会,是不是?妈妈看看,伊静可能干呢!”伊静麻利地滑下来,抱着书包进去了。心瑶哼哼叽叽,一步三扭地拉着妈妈走来了。她是个腼碘的小女生,李老师迎上去说:“心瑶的手绢真好看,谁给的呀?快让老师看看。”李老师蹲下身,真诚地欣赏着:“呀!真漂亮,这是小猴吧?”“不对,是小熊。”“噢,进去让小朋友也看看吧,大家肯定特喜欢。”“行”心瑶举着手绢进去了……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懂得,师幼互动不仅仅是一次次熟练教法的展示,或者是一次次花样繁多的教具的展示,师幼互动是快乐的、放松的、自由的,是教育者在教育行为上给予儿童的点点滴滴的爱以及由此而发生的积极的情感交流,“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孩子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与教师互动,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

艺术创作过程的认识一、艺术创作的认识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 阶段。这三个阶段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 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 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艺术体 验包含三部分: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创 作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艺术创作是我们对客观生活的主观认识和能动创 造,是主客体的遇合和主客观的统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我们才能从 中生发出独特的感受激发出强烈的感情, 提炼出深刻的思想, 创造出鲜活的形象, 从而真实的放映生活的本质。 二、艺术创作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作品是由内容与形式两个要素构成的。在艺术理论中,长期以来把“内 容决定形式”看作是一个现实主义创作必须遵循的规律。这种说法似乎已经过时 间的检验,毋庸置疑。20 世纪初, 形式主义倾向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中崭露头 角,在造型艺术领域内,克莱夫·贝尔和洛杰·弗莱都是上世纪西欧具有代表性的 形式主义理论家。贝尔的《艺术》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①,全面肯定了绘画艺 术的精髓全在于形式结构之中,而内容、情节都无关紧要。内容与形式问题,在 我国 80 年代以来艺术理论界的争论有增无减。 自吴冠中先生的 《内容决定形式》 一文发表后,理论面临着实践的挑战。二十多年来,随着唯美艺术品和各种观念 艺术在艺术市场上的兴起,人们似乎进入了一个艺术创作过程的自觉状态,淡忘 了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一些艺术品以取悦部分富裕人的审美 情趣为能事,以华丽的形式与材料表现苍白的内容与情节。作为艺术创作过程的 两个构成要素,内容与形式在艺术品中哪一个更为重要。我们不妨作一下探讨。 三、艺术创作的源泉 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色彩等构成的。 从宏观的角度看,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社会生 活的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首先造就了属于特定时代的艺术家,而且,不管艺术 家自身怎样离群索居,他仍然是属于社会的人,是属于社会生活这个有机体上一 个活生生的细胞。因此,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产品,就不可能不反映这个特定 的社会、特定的时代,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也就不可能不为社会存在所 决定。 这里要弄清艺术与生活的这种关系,即生活对艺术的先决地位,并不是内容 与形式的关系。因为它们不是同一事物,不是统一体内的两个方面。我们肯定生 活与艺术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是因为它们之间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而不是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生活本身不等于艺术的内容。艺术内容不是客观存在 着的生活,而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反映,它仅仅是一种意识、一种审美意识,它 来自客观而不是客观自身。因此,在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能被误认为是 存在与意识的关系, 进而推演出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作为一种意识的艺术内容, 在没有形成艺术作品之前当然还是假定的、非现实的,当它需要回转到客观时, 那就必须借助于物质材料来加以体现。 而这种体现的方式, 就是所谓艺术的形式。 正如艺术的内容来自客观一样,艺术的形式也同样来自于客观,而非内容产生出 来,从中足见客观存在既是艺术内容的源泉,也是艺术形式的源泉。 绘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经常画生活速写的习惯是搞好创作的基 础,不少创作题材都是在速写中萌生的。因此,要经常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 素材,多画速写,以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以我国著名已故女 画家周思聪创作的 《人民和总理》 这幅作品为例, 作者在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就曾多次深入灾区,从生活中发掘大量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可以引 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品和刻苦、执著的奉献精神,使学生受到教育。 观察能力是与创造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没有观察也就难以更好地想象,观 察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矗如表现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 察,会观察到最能代表城市风光和最能表达自己心愿的那一面。自己所观察到的 东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加之在具体构图时的情绪和想象,就会产生有明显个性 差异的作品。这时要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充满自信,使得在观察、感受、 创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 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每个画家对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偏 爱,形成这种偏爱是有多种原因的。除了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画家的情感 和各种修养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好和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我开始 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从我们民族文化中吸收营养。油画引进后,要成为中国的 油画,这个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议题了。其实,我觉得争论的意义远不如实践 更实际些。 四、油画艺术创作的体会 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画种, 传入中国以后已发展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 统。 油画创作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及学术含量, 尤其具象写实绘画, 包括严格的形、 体积塑造、色彩调配、边缘线处理、质感透视、解剖、层次问题、韵律、节奏等 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再现大自然,而且要经过主观提炼、酿造、 让灰色具有浑厚、宁静、优雅、高贵的品相,有透明的色彩效果,把一切都融进 清沁而温馨的色调中,在绘制过程中力求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而让人体会到 一种潜在的诗意以及来自东方的艺术修养, 以呼之欲出的真实感过滤掉我们意识 里的杂质而成为一种纯粹的静观,追求整体风格呈现出“精神性”的审美意蕴。 作为绘画主体的作者本人要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 质而努力。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就是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 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的艺术作品。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提高自身修养:首先要有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 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格调与品味;科学的审美观使我们正确的 把握艺术审美的标准, 去追求更高更理想的艺术境界; 还要积累丰厚的文化素养, 学识素养能帮助艺术家从整体上提高创作的境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艺术表现 力;丰富的生活积累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材料和前提条件。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 力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能力是绘画创作中必须培养的。 不同的绘 画语言会体现不同的绘画格调和风格。 风格更多地体现在艺术家个人的生活感受 和艺术气质,在运用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时所形成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貌,而格 调则是这种个人的艺术风貌所具有的美学品格,是渗透在作品中的意蕴和情调。 评判一件作品“品味格调”的高低,主要是看该作品中有益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 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须具备独立的美学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在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平台上, 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与存在的实质价 值,在创作中不论你选择怎样的题材,使用怎样的技巧,透过平实的视觉抒发自 己真实的情怀、忠于自己的绘画理想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着概括和简化的因素,是否能做到得心应手的简化,是衡量一 个艺术家素质高低的标准色彩的表现最能体现艺术家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是通过 强化色彩和制造特定色调来实现的风格是创造的结果,模仿是形成风格的大忌 参考文摘: 章文熙 《美术创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3) 一、艺术创作的认识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 阶段。这三个阶段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 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 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艺术体 验包含三部分: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创 作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艺术创作是我们对客观生活的主观认识和能动创 造,是主客体的遇合和主客观的统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我们才能从 中生发出独特的感受激发出强烈的感情, 提炼出深刻的思想, 创造出鲜活的形象, 从而真实的放映生活的本质。 二、艺术创作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作品是由内容与形式两个要素构成的。在艺术理论中,长期以来把“内 容决定形式”看作是一个现实主义创作必须遵循的规律。这种说法似乎已经过时 间的检验,毋庸置疑。20 世纪初, 形式主义倾向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中崭露头 角,在造型艺术领域内,克莱夫·贝尔和洛杰·弗莱都是上世纪西欧具有代表性的 形式主义理论家。贝尔的《艺术》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①,全面肯定了绘画艺 术的精髓全在于形式结构之中,而内容、情节都无关紧要。内容与形式问题,在 我国 80 年代以来艺术理论界的争论有增无减。 自吴冠中先生的 《内容决定形式》 一文发表后,理论面临着实践的挑战。二十多年来,随着唯美艺术品和各种观念 艺术在艺术市场上的兴起,人们似乎进入了一个艺术创作过程的自觉状态,淡忘 了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一些艺术品以取悦部分富裕人的审美 情趣为能事,以华丽的形式与材料表现苍白的内容与情节。作为艺术创作过程的 两个构成要素,内容与形式在艺术品中哪一个更为重要。我们不妨作一下探讨。 三、艺术创作的源泉 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色彩等构成的。 从宏观的角度看,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社会生 活的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首先造就了属于特定时代的艺术家,而且,不管艺术 家自身怎样离群索居,他仍然是属于社会的人,是属于社会生活这个有机体上一 个活生生的细胞。因此,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产品,就不可能不反映这个特定 的社会、特定的时代,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也就不可能不为社会存在所 决定。 这里要弄清艺术与生活的这种关系,即生活对艺术的先决地位,并不是内容 与形式的关系。因为它们不是同一事物,不是统一体内的两个方面。我们肯定生 活与艺术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是因为它们之间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而不是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生活本身不等于艺术的内容。艺术内容不是客观存在 着的生活,而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反映,它仅仅是一种意识、一种审美意识,它 来自客观而不是客观自身。因此,在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能被误认为是 存在与意识的关系, 进而推演出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作为一种意识的艺术内容, 在没有形成艺术作品之前当然还是假定的、非现实的,当它需要回转到客观时, 那就必须借助于物质材料来加以体现。 而这种体现的方式, 就是所谓艺术的形式。 正如艺术的内容来自客观一样,艺术的形式也同样来自于客观,而非内容产生出 来,从中足见客观存在既是艺术内容的源泉,也是艺术形式的源泉。 绘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经常画生活速写的习惯是搞好创作的基 础,不少创作题材都是在速写中萌生的。因此,要经常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 素材,多画速写,以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以我国著名已故女 画家周思聪创作的 《人民和总理》 这幅作品为例, 作者在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就曾多次深入灾区,从生活中发掘大量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可以引 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品和刻苦、执著的奉献精神,使学生受到教育。 观察能力是与创造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没有观察也就难以更好地想象,观 察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矗如表现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 察,会观察到最能代表城市风光和最能表达自己心愿的那一面。自己所观察到的 东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加之在具体构图时的情绪和想象,就会产生有明显个性 差异的作品。这时要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充满自信,使得在观察、感受、 创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 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每个画家对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偏 爱,形成这种偏爱是有多种原因的。除了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画家的情感 和各种修养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好和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我开始 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从我们民族文化中吸收营养。油画引进后,要成为中国的 油画,这个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议题了。其实,我觉得争论的意义远不如实践 更实际些。 四、油画艺术创作的体会 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画种, 传入中国以后已发展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 统。 油画创作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及学术含量, 尤其具象写实绘画, 包括严格的形、 体积塑造、色彩调配、边缘线处理、质感透视、解剖、层次问题、韵律、节奏等 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再现大自然,而且要经过主观提炼、酿造、 让灰色具有浑厚、宁静、优雅、高贵的品相,有透明的色彩效果,把一切都融进 清沁而温馨的色调中,在绘制过程中力求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而让人体会到 一种潜在的诗意以及来自东方的艺术修养, 以呼之欲出的真实感过滤掉我们意识 里的杂质而成为一种纯粹的静观,追求整体风格呈现出“精神性”的审美意蕴。 作为绘画主体的作者本人要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 质而努力。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就是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 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的艺术作品。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提高自身修养:首先要有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 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格调与品味;科学的审美观使我们正确的 把握艺术审美的标准, 去追求更高更理想的艺术境界; 还要积累丰厚的文化素养, 学识素养能帮助艺术家从整体上提高创作的境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艺术表现 力;丰富的生活积累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材料和前提条件。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 力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能力是绘画创作中必须培养的。 不同的绘 画语言会体现不同的绘画格调和风格。 风格更多地体现在艺术家个人的生活感受 和艺术气质,在运用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时所形成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貌,而格 调则是这种个人的艺术风貌所具有的美学品格,是渗透在作品中的意蕴和情调。 评判一件作品“品味格调”的高低,主要是看该作品中有益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 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须具备独立的美学思想,只 有这样才能在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平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与存在的实质价 值,在创作中不论你选择怎样的题材,使用怎样的技巧,透过平实的视觉抒发自 己真实的情怀、忠于自己的绘画理想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着概括和简化的因素,是否能做到得心应手的简化,是衡量一 个艺术家素质高低的标准色彩的表现最能体现艺术家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是通过 强化色彩和制造特定色调来实现的风格是创造的结果,模仿是形成风格的大忌 参考文摘: 章文熙 《美术创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3)

恋爱心理学论文

  一、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择优心理

  择优心理是大学生恋爱中普遍具有的心理,一般来说,交际广的同学择优心理强一些,自认恋爱条件较差的同学择优心理弱一些。应该肯定,大学生恋爱中对异性进行一定的比较、选择是无可厚非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标准去择优。有的女子要求对方身高不低于一米八;有的男子把女方相貌俊俏、身材苗条作为必要条件;有的强调对方家庭条件、社会地位等,结果耽误了自己的青春。

  2嫉妒心理

  在恋爱中产生嫉妒心理是非常普遍的。当得知自己喜爱的人同其他异性关系密切时,一种难言的痛苦滋味涌上心头,这便是嫉妒。嫉妒心理在大学生恋爱中归纳起来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嫉妒,一种是自然性的嫉妒,一种是变态性的嫉妒。

  自然性的嫉妒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爱情。变态性的嫉妒一般表现为无端猜疑、充满敌意和怀恨报复。从表面上看,变态性的嫉妒出发点和归宿似乎也是爱情,但实际上它恰恰是同爱情背道而驰的。爱情必须相互信任,而变态性的嫉妒正是对信任的蚕食。所以,如果说自然性的嫉妒能通过无形的感情纽带促使双方互相追求、珍惜爱情,那么变态性的嫉妒只会破坏双方关系,导致感情的破裂。

  3掩盖心理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优点显示出来,而把缺陷和不足隐藏起来,这种心理过程就是掩盖心理。由于担心自己在某些方面不理想,会遭到恋人的不满,因而有意向对方隐瞒,这叫做有意掩盖。还有一种叫做无意掩盖,就是无意识地把美好的一面表现出来,而回避有缺陷的一面。事实上,大学生恋爱中的掩盖心理不是单方面的。感情炽热的恋人都希望各自的行为能赢得对方的欢心。

  4从众心理

  大学生恋爱中的从众心理是指恋爱活动受人评价和行为的影响,这种从众心理表现在恋爱过程的很多环节上。有的大学生本想进入大学后认真学习,多学知识,立志将来做一番事业,暂时不想考虑恋爱的事情。但当他看到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谈上了恋爱,自己就会产生疑惑,进而听到大家对恋爱的赞赏时,原先的信念就会动摇,很快会成为恋爱大军中的一员。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调适

  针对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努力的克制和解决这些问题,正确把握爱情,培养健康的恋爱观。对于恋爱中的挫折,我们要学会应对和调适,培养爱的能力。

  1正确把握爱情

  爱情是一所学校,它需要我们学习和思考。正确把握爱情,才能更好地面对爱情。爱情是给予而不是为了得到,恋人之间彼此分享快乐、幸福和悲伤等。爱是责任,所有的爱情都包含一份神圣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义务,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内心的自觉,即为自己所爱的人承担风险,而不是感官上的愉悦与寂寞时的陪伴。爱是尊重,真诚的爱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与理解基础上的。

  2正确对待恋爱

  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恋爱,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即恋爱与事业、爱情与友谊、恋爱与道德。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大部分恋爱心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恋爱与事业。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人生道路上,爱情固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不是最主要的,也不是生活的全部。正确的恋爱观要求人们把事业放在首位,事业高于爱情,爱情服从事业。对多数青少年,特别是就读的大学生朋友们来说,更应把学业放在首位。应当将爱情纳入人生事业中,使之服从于伟大的理想与人生抱负,才会超越狭隘的私人感情,获得健康幸福的爱情与充实的人生。

  (2)爱情与友谊。爱情与友谊是人类情感生活中的一对孪生姐妹,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有相同之处,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友谊是同事、同学或朋友之间在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亲密、平等和友好的情谊关系。它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上获得理解、肯定的情感需要,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间的友谊是爱情的基础,纯洁的友谊是恋爱发展的基石。恋爱的过程是一个友谊不断深化的过程,友谊伴随着爱情的始终,但友谊不一定发展成爱情。同情是友谊,好感是友谊,但都不是爱情。爱情比友谊具有更高的层次,两者有明显的不同。友谊的支柱是理解,爱情的支柱是感情。友谊具有广泛性,即友谊不受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朋友数量方面的限制。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是最高尚的纯洁感情。

  (3)恋爱与道德。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特殊的交往活动,同时也是人们的社会活动,受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因此,恋爱必然要以社会所认可的方式进行,服从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首先,追求爱情应当以尊重对方为前提。其次,爱情就其本性来说是一种自觉和自愿的感情,它只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产生。再次,不可充当爱情的第三者,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3恋爱挫折的调适

  对于爱情,人们都希望它是甜蜜的、美好的。然而,爱情生活中,也不乏苦涩的忧郁、坎坷与挫折。对恋爱中的各种挫折,要学会去应对和调适,培养自己爱的能力。

  (1)单恋。爱情是相互的,是两情相悦发出的共鸣,如果只是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另一方不知道或者另一方知道了却不理睬,就不能叫爱情。这种单方面的爱恋,心理学上称单恋。

  单恋是一种畸形的爱情,是一种爱情错觉。要从单恋中解脱出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力求冷静,用理性去对待。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对方表情,用心明辨;要视其反复性,某种信息的经常出现可能意义很深,而仅仅一两次就不足为凭了;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把某种信息和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②改变生活目标,转移感情注意力。一旦发现所追求的对象对自己根本没有爱的意思,就应该及时地改变生活目标,转移感情注意力。最好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和事业上,待心理恢复平稳后,再考虑择偶。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在个人恋爱方面的目标受挫时,以另一种可能成功的活动来代替,可以获得成功的心理快慰。

  (2)多恋。爱情是严肃的,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爱情也是神圣的,应具有责任心和道德感。如果一个人同时喜欢上两个以上的异性并保持恋爱关系,或者同时接受两个以上异性的追求,就是“三角恋爱”或“多角恋爱”。有的大学生把多角恋爱视为自己能力的展现、魅力的释放而引以为荣;也有极个别同学视爱情如游戏,以满足私欲或达到报复个人的目的。

  一是处理这种关系要保持高度的冷静和理智。傲慢和自卑、怀疑和妒忌、讽刺和狡诈,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爱情的纯洁和真诚,尊重自己,尊重对方,否则有可能酿成不良的后果,更不利于这种复杂关系的解决。二是要重新审视自己与对象之间的恋爱关系。当自己的恋人对他人产生了恋情,尽管很痛苦,但一定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再通过与自己所爱的人坦诚交谈,做出抉择。三要“急流勇退”。如果发现自己闯进了别人的情网,或者发现与所爱的人的关系不可能发展下去,就应该鼓起勇气,积极地退出来。这看似消极,实为解决多恋关系的一种积极策略。

  (3)失恋。恋爱是一对男女为寻求和建立爱情而相互了解和选择的过程,双方都有选择的权利。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一方不愿再保持与原先的恋爱关系,双方的恋爱关系就要中断。爱着的一方就会失去对方的爱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失恋。大学生如何做到理智地对待失恋呢

  ①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第一,学习对挫折的“问题定向性应付”。实事求是地分析失恋的原因,如果失恋是因为自己某方面不足或经验缺乏造成的,就把失恋看作是人生的一次体验和学习的过程,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完善和提高自己。第二,学习对挫折的“情绪定向性应付”。即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和转移,来减轻痛苦。例如,应用合理化效应、让情感升华等。

  ②摆脱失恋的常见方法。

  第一,合理的认知与评价。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强求另一方。失恋不等于失败,更不等于失德失态。因此,遭遇失恋应坦然面对,相信自己只要有优良的学业,良好的品德,较高的素质,自然会得到异性的青睐。第二,行为转移。失恋给人带来一个直接影响就是无所事事,因此有意识地安排自己喜欢平常却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小说、打篮球、旅游等。第三,宽容与重生。经过认知的调整和行为的转移后,多数人的伤口都可以治愈,但是要彻底从失恋中走出来,还必须有一颗宽容的心,以及重新面对爱的勇气。只有学会宽容、谅解、遗忘,并积极地重找真爱,才会使自己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

情感是组成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表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表现情感来引起人们共鸣,音乐是是艺术的情感表现,是展示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能够从活泼或庄严或凄凉的音乐中感受到情感冶炼,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一直讲究情感培养。在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在音乐教学中重视突出情感体验,要求音乐教师不断努力,强调培养薛恒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本文主要分析小学音乐教育情感培养措施。

  一、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现代教学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因素和和情感因素,人之因素包括感知以及思维等,情感因素则包括了动机、情趣等因素,在认知环节中,属于从感知到智慧的过程,情感活动则是从感受到性格形成的过程,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互交叉和作用,沟通构成完整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认知过程是对知识的转化、接受过程,情感过程则是起到了启动和定向作用,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观念比较狭隘,高度重视认识因素的发展,而情感因素则被忽视掉。

  二、小学音乐教学情感培养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情感培养有利于生化情感品质,在情感培养中,情感品质是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比较小,对很多事物的理解还处于构建阶段,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能够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与小学生的沟通中,采用动听的音符更加能够与学生开展沟通公国,教师通过向学生讲授不同音调、音色等不同情感内容,让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用,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在音乐情感培养中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精心选编音乐教学,把学生引入音乐殿堂,升华学生情感品质。

  小学音乐情感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的培养贯穿在学生的医生,小学阶段正式培养思想品德关键时期,也是后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长期基础音乐教学能够被音乐精华,有利于形成高尚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情感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和身体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天生好动,对所有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持久力普遍不强,若是强行采用得到修养教育,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教学效果不佳。而音乐情感教育则是在比较平和的状态下得到修养渗透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小学生更加喜欢这种音乐教育模式,因此小学音乐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情操。

  三、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教育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挺好,但是从客观教学分析,在小学整体教学体系中,音乐课的教学价值并没有得到体现和重视,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明显音乐技术化和专业化的特点,严重丧失审美性和艺术性,小学音乐教学陷入教学误区,音乐课的教学仅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内在意蕴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音乐是一种情感上的意识,通怒哦声音来表现情感,由于情感的复杂性,因此音乐艺术同样具有复杂性特点在,爱音乐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经音乐作品理解为一种理性认识对象,导致审美活动就是单一的认识活动,忽视了情感教学。

  四、小学音乐教育情感培养策略

  1、教师善于开启学生心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真挚情感才能在教学中波动学生的心弦,在初识音乐教学中,需要以教师指导为主,为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得到情感的升华。音乐的魅力在于能够描绘出心动的旋律,无论是歌曲还是音乐都需要从情感入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在开始教学前,把目光传达给学生,用眼睛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自己的情感来召唤每一个学生的目光。

  音乐教师需要更加了解学生,在班级中开展调查活动,向学生询问要求,联系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分析学生的需求,在音乐情感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音乐是情感的意识,表现方式比较特别,能够让无数学生经受美的感染,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走进新生的心灵,加深情感体验,陶冶学生情操。

  2、讲述创作背景,体验情感

  音乐都有自己特定的创作背景,都代表着创作者的希望,是情感的寄托,在教学中,为保证学生能够充满感情地学习,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搜集音乐相关创作背景,为学生讲解歌曲穿做背景和意义,保证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感情基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逐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有限,无法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所含有的请安,也就无法充分表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如在《卖报歌》的教学中,小学生普遍生活比较幸福,对报童的生活并不理解,在学习中只能看懂歌词表面的含义,在唱歌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777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