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国演义》中周瑜说过的一句名言,罗贯中用这6个字,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周瑜对诸葛亮既自叹弗如又嫉恨交加的复杂心态。其实真实历史中,诸葛亮与周瑜之间是合作关系,两人联手策划组织赤壁之战,一举奠定吴蜀联盟和三国鼎立局面,两人并无什么过节与争端。
如果这句话改一个字,改成“既生亮,何生懿”,用在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之间,倒是十分贴切。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数一数二的天下奇才,胆识才干,在三国时代众多人才中鹤立鸡群,又深得刘备和刘禅两代人信任重用,可谓风云际会,正该大展经纶、谈笑间平定天下,谁知斜刺里杀出个司马懿,几乎让诸葛亮一生心血付诸东流。
司马懿和诸葛亮不仅是同时代人,而且年龄也非常相近。司马懿生于179年,诸葛亮生于181年,只差两岁。不过司马懿的仕途比较坎坷,属于大器晚成类型。诸葛亮少年得志,他辅佐刘备纵横三国,名满天下之时,司马懿却默默无闻,一直在曹操手下担任丞相东曹属、主簿等普通文秘工作。直到曹操死后曹丕上台,司马懿凭借与曹丕的良好关系,才得以受到重用,由幕后走向台前,并很快大放异彩。
公元228年,诸葛亮终于迎来了与司马懿的第一次交手对决,双方围绕战略要地新城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斗智斗勇。早在公元219年,关羽发起襄樊之战,北伐曹魏,结果遭到曹操孙权的前后夹攻,陷入绝境。危急之时,关羽向邻近的上庸三郡守将刘封孟达求救,两人却不肯出兵,最终关羽大败而死。
事后,孟达生怕刘备怪罪,加之又与刘封闹矛盾,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起兵造反,把上庸三郡献给了曹魏。魏国曹丕兵不血刃得到上庸三郡,大喜过望,把三郡合并为新城,委派孟达为新城太守。曹丕在位期间,对孟达非常信任,加官进爵,委以重任。孟达一时春风得意。
曹丕死后,曹叡登基,开始冷落孟达。郁郁不得志的孟达很不自安,于是又起了三心二意,暗中派人联络诸葛亮,表达自己想倒戈归降。诸葛亮非常高兴,“阴欲诱达,数书招之,达与相报答”,两人之间书信来往密切。
但孟达虽有反正归降之心,却雷声大雨点小,光喊口号,却迟迟没有付诸行动,一直在徘徊观望,犹豫不决。诸葛亮生怕夜长梦多,于是使出一招反间计。他派遣蜀国人郭模佯装投降魏国,跑到魏国魏兴太守申仪那里,“因漏泄其谋”,故意有意无意泄露孟达蓄谋造反。诸葛亮的如意算盘是切断孟达后路,逼迫孟达尽早动手,堪称狠辣。
谁知司马懿的出现,让诸葛亮弄巧成拙。魏明帝曹睿得知孟达要谋反,委托太尉司马懿处理此事。司马懿盘算一番,他先使出一招缓兵之计,给孟达写了一封信。
司马懿信中劝慰孟达,“将军昔弃刘备,托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声明魏国皇帝仍然非常信任他。同时又告诫孟达,“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蜀国人都很痛恨他,“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诸葛亮处心积虑想挑拨将军您与魏国的关系,并且直言相告,孟达谋反之情报,正是诸葛亮派人泄露的。
孟达本来就不是果断之人,接到司马懿的信后,更加狐疑不定,继续按兵不动。这样一来,就为司马懿赢得了宝贵的缓冲时间。司马懿趁机厉兵秣马,调集重兵,星夜兼程,直扑新城。诸葛亮得知后大吃一惊,一方面派人给孟达去信,催促他尽快起兵,一方面派出一支人马,赶往新城接应孟达。谁知司马懿再度棋高一着,他另行派出一支部队,扼守蜀军必经之路上的要塞西城安桥,把蜀军死死堵住。
最终司马懿神兵天降一般,带领大军突然出现在新城,孟达手足无措,进退失据,只得仓促上阵,组织人马抵御司马懿,同时寄希望于诸葛亮派出的援兵来接应他。结果诸葛亮的援军被堵在西城安桥,根本过不来。孟达彻底陷入绝境,他的部下发动兵变,斩杀孟达投降了司马懿,新城仍然被魏国控制,诸葛亮竹篮打水一场空。
新城之战,是两大智圣诸葛亮与司马懿第一次正面碰撞,以诸葛亮完败告终,两人的智商立见高低,诸葛亮比起司马懿还是逊色许多。
释义:司马懿和诸葛亮两军对峙一百多天,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女人的服饰,司马懿大怒,上书请求交战。
出处: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原文: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白话释义:司马懿和诸葛亮两军对峙一百多天,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女人的服饰,司马懿大怒,上书请求交战,皇帝派卫尉辛毗手持使节担任军师来制约司马懿。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佐治持使节到了,敌人肯定不会出战了。”
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没有出战的意思,所以坚持请求出战,是为了向部下示威(激励士气)。将军在部队中,皇帝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如果他真能够战胜我,何必要不远千里去请示呢?”
扩展资料:
背景:
223年,蜀汉皇帝刘备在彝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打败,令国力大减。刘备逝世于白帝城后,丞相诸葛亮受托孤重任辅助后主刘禅,蜀汉国力慢慢恢复。同年诸葛亮派出陈震、邓芝出使东吴,晓以利害说服孙权。吴、汉两国重新缔结联盟。
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蜀汉南方战乱,收服南蛮各族之心,储备了北伐所需要的兵甲物资。226年诸葛亮率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操练三军,准备等待时机,北伐曹魏。
自从刘备亡故后,曹魏开始将主要精力用来对付孙吴。222—223年,曹丕出动三路大军伐吴,受阻撤退;224、225年曹丕又两次亲征至广陵,因无法渡江而撤军。而曹魏与蜀汉接壤的关中、陇西等地则明显防备松懈。
226年,曹丕病死,曹睿即位,当时魏国朝廷有议论,可乘诸葛亮在汉中,一举出兵讨伐他们,曹睿亦有意,但孙资认为汉中、南郑等地险峻,大举兴兵必天下骚动,耗费巨大,于是提出命大将分别据守险要之地,只待魏国国力强大,蜀、吴必定不战而降。
不久后,诸葛亮在汉中获得了曹魏朝廷上发生之事,明白汉、魏若长此以往,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况且此时曹魏的关中、陇西等地军备松懈,而汉军却在经历过南征和两年操练,军力已经大大的提高。以有心攻无意,诸葛亮认为的北伐良机已经到来。
228年春天,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阐述了北伐的重要性,表明了时机的成熟性。在接到刘禅同意出兵的诏书后,诸葛亮提兵汉中拉开了北伐的序幕。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故事〕公元200年春,袁绍派大将颜良作先锋,率兵东进,将曹操的东郡守刘延围困在白马.接着,袁绍又亲自率十万大军,向黄河岩边开拔,准备渡河东进.此时曹操正在许昌与刘备的大将关羽饮酒.那关羽在徐州战败后便留在曹营效力.曹操忽然接到刘延的告急文书:白马被围,危在旦夕.曹操急忙召集众将领商议计策.谋士荀攸说:”袁绍兵力强大,不妨采用佯攻,偷梁换柱,分散他的力量.”曹操点头赞许.曹操率领大军行进在通往延津的山道上.一路浩浩荡荡,十分张扬,并传出消息:要渡过黄河,袭击袁绍后方.袁绍探得曹军行动的情报,急忙调出一支军队西去延津,准备迎战曹军.谁知曹操却趁春夜月色朦胧,悄悄地率领五万精兵,突然掉转马头,往白马方向急驰而去.第二天天刚放亮,颜良出账一看,大惊失色.原来曹军已到达离白马十里的土山前,正揺旗呐喊.颜良忙率军摆阵迎战.曹操阵中冲出关羽,手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旋风似地刮到眼前.颜良措手不及,被杀死在马上.袁军不战而溃.袁军残兵败将在撤退途中遇到袁绍,向他哭诉曹操如何解了白马之围.袁绍愤恨不已,誓与曹操决一死战.再说曹军解了白马之围后,又赶到延津.这日,南山坡的了望哨向曹操报告:袁军以文丑为先锋,黑压压一大片,排山倒海般压了过来.曹操面不改色,命人将粮车马匹散在路上.不久,文丑的骑兵与袁绍的后继部队相继赶到,争先恐后的抢夺粮食马匹,乱成一团.曹操这才下令将士冲杀过去.袁军自相践踏,死伤大半,文丑也死于乱军之中.从此,曹袁两军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故事〕春秋末期的一年春天,齐景公用田穰苴为大将,抗击晋燕联军.穰苴说:”本人出身卑微,恐人心不服,望主公再派个有才能的人才好.”景公便派他的亲信大夫庄贾去做监军.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日中午入营就职.到时不见庄贾到来,穰苴只得派人去请,发现庄贾正在后花园牡丹亭宴请宾客.眼看太阳已经西沉,穰苴派了三批使者去请庄贾,庄贾还是不到.穰苴只得独自登上将台,向全军将士发布命令,整顿军纪.直到太阳落山,庄贾才坐着四套马车缓缓而来.穰苴问他为何迟到?他嘿嘿一笑道:”亲朋好友为我饯行.”穰苴严厉说:”当将帅的听到号令就该上战场,哪有功夫吃喝?”庄贾仍嬉皮笑脸,百般辩解.穰苴回头厉声问军法官:”按照军法,无故误时,该当何罪?”军法官大声答道:”当斩!”穰苴当即下令将庄贾拉出辕门斩首示众.全军将士见状,无不吓得发抖.庄贾手下的人忙奔进宫去向齐景公哭诉.齐景公大惊失色,即派使臣梁邱据前往营救.梁邱据快马加鞭跑进军营.穰苴见了,厉声制止,问明来历,说道:”军中驰车,本该斩首,但既有君命,且饶你一死.”言罢,命人毁车杀马,吓得梁邱据不敢多发一言.从此,齐军上下无人不服田穰苴.由于齐军纪律严明,士气旺盛,很快便击退了晋燕联军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故事〕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刘备死后,负起了”北定中原”的重任.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北上伐魏.他亲率三十万大军,一千只运粮木牛流马,经剑阁,直抵祁山大本营.魏国皇帝曹睿得知诸葛亮出兵的消息,焦急万分.他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军队,日夜兼程,赶到渭河,屯兵南岸,背水为营,阻挡蜀军.探子飞马来报:”诸葛亮亲自率领一支军队占领了五丈原.”司马懿大喜:”我早料到诸葛亮用兵谨慎,会以五丈原为依托,稳扎稳打.眼下我军只要坚守,疲劳蜀军,拖延时间,蜀军必败.”司马懿在渭南寨内坚守不出,任诸葛亮多次挑战,全不理会.一日,诸葛亮派使者送了一只装满女人衣物的大盒到司马懿账前,道:”将军甘心窟守士巢,和女人的行为又有什么两样?”司马懿大怒,正待发作.转念一想:这岂不是诸葛亮的激将法吗?立即压下怒气,欣然接受了东西,还笑问使者:”丞相起居如何?”使者答:”丞相日理万机,夜不能寝,饭量却不行.”魏军将领听说诸葛亮送来女人衣物以示侮辱,个个摩拳擦掌,十分愤怒,向司马懿请战.司马懿说:”天子命我坚守不出,如果诸位定要出兵,待我上奏.”众将领只好同意.使者回到蜀寨,将司马懿上奏朝廷请战一事禀报诸葛亮.诸葛亮正在病中,长叹一声道:”这是司马懿用的假痴不癫计.他是假装不能作主,其实是拖延时间,疲劳我军.”魏蜀两军相持百余日,仍难分胜负.这天,蜀军突然从五丈原撤退.司马懿觉得蹊跷,赶到五丈原蜀军营地察看,只见满地粮草战具,心想,莫非是诸葛亮死了.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病死军中的消息不久便得到证实.渭河两岸的百姓奔走相告:蜀军退入山谷,哭声震天,军中遍插白旗.司马懿这才率兵追赶.然而山道上满是蒺藜,人马行动迟缓.待魏军追到赤岸坡,蜀军早已走远.司马懿对众将领说:”蜀军不会再来,可以高枕无忧了.”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故事〕公元前204年,刘邦的大将韩信率一万精兵,东渡黄河,灭了魏国,又乘胜前进.十月,进入太行山,沿着偏僻山径,日夜兼程,赶往赵国.赵王歇得知汉军挺进赵国的消息,匆匆率领二十万大军,开到赵国西部的门户,太行山的重要关隘井陉,安营扎寨,准备御敌.赵王召集众将领商议退敌之计.李左车奏道:”韩信锐气正盛,我军只宜凭高守险,不可轻出.”赵王发怒说:”以我二十万之众,不敢和一万汉军交战,岂不令人耻笑?”众人不敢再多言.韩信正率军在山路上行进,探子飞马来报:”赵王出动二十万大军来和汉军交战.”韩信大喜,对众将领说:”不出三日,赵国必亡.”韩信的军队开到离井陉关三十里的山谷时,已是深夜.韩信调三千骑兵绕小路埋伏在赵军侧翼高地,然后对将士们说道:”大家先随便吃点干粮,等打败赵军,再饱餐一顿.”韩信军队悄悄地冒着秋雨行军,迅速逼近井径.忽然,前方波光闪闪,原来是滔滔绵蔓河挡住去路.汉军只好在河边停了下来.第二天一早,天气放晴.赵王率众将领登上关口城楼,只见阳光普照,旌旗招展,汉军背水列阵.赵王环顾众将领大笑道:”背水列阵,向为兵法所忌.听说韩信善于用兵,看来也不过如此!”李左车摇头说:”未必,我看其中恐怕有诈.”赵王不肯听李左车的话,亲自披挂上马,率领大军出了井陉关.两军交战,汉军假装退败.赵王拍马便追 ,还大叫”活捉韩信!”汉军撤到河边,韩信命令将士奋勇作战.众将士见已无退路,只得拼死抵抗.赵军招架不住,人慌马乱,死伤无数.埋伏在井陉侧翼的三千骑兵早已乘关内空虚,占领了关隘.赵王收兵回来,见城楼上汉军旗帜飘扬,顿时目瞪口呆.韩信乘势追杀,赵军全军覆没,赵王歇也被活捉.韩信设宴欢庆胜利.有人问道:”将军为何背水列阵?”韩信笑答:”这就叫作上屋抽梯.若不置你们于有进无退之地,哪会有决一死战的勇气?”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故事〕公元115年,羌人进犯武都郡.汉元帝急命虞诩率三千骑兵日夜兼程,赶往武都郡救援.行至离阵仓二十里处,忽听密林中一阵鼓响,五千羌兵拦住去路.虞诩下令掉转马头,到山脚安营扎寨.羌兵远远望见汉军卸下马鞍在山坡上休息,不知虚实,不敢贸然出击,急忙撤退.虞诩见羌兵退走,忙命将士上马赶路.这一带地势险恶,又是羌人聚居之地.虞诩率三千骑兵,冒着凛冽的寒风,日行二百余里.行军途中,虞诩命将士每日将驻地锅灶增加一倍.众人不解,问道:”从前孙膑与庞涓作战,曾增兵减灶,大人为何恰恰相反?”虞诩说:”敌众我寡,寡妇只能用树上开花计迷惑敌人.”羌人得知汉军西进,忙集中兵力追击.他们发现汉军营地的锅灶每日成倍增加,不禁大惊,以为是武都郡派部队接应,赶紧掉转马头,抄小路走了.这日,虞诩的骑兵进入武都郡内的赤亭城.突然,虞诩发现周围山头早已埋伏下无数羌兵,形成包围之势.他急命紧闭城门,准备作战.汉军在赤亭与羌兵相持十余天,仍难分胜负.虞诩下令将士用弱弓放箭,箭未射到羌人阵前就落了下来.羌人无不大笑,以为汉军不会使用弓箭.羌兵将领将骑兵排成密集的行列,向汉军发起攻势.只听汉军阵地鼓声大作,虞诩组织强弓手万箭齐发,羌兵纷纷栽于马下,伤亡惨重.虞诩又命他的三千骑兵穿上蓝衣从东门出来,又换上黄衣从西门进去,往返持续数日.羌兵远望去发为汉军兵力众多,便下令连夜撤退.谁知刚撤到第一座山口,便遭到汉军伏击.羌兵仓皇而逃.逃到第二座山口,汉军又冲杀过来,羌军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虞诩的三千骑兵威风凛凛地进入武都.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故事〕刘备为报杀弟之仇,在他称帝的第二年,亲自率领几十万大军出川,水陆并进,直逼吴国秝归.长江两岸,遍是蜀军兵马,白天旌旗蔽日,夜里火光映天.孙权见蜀军来势凶猛,十分惊慌.老臣阚泽献计说:”主上若能任用陆逊为将,必能击退蜀军.”吴国一班功臣老将不服,孙权力排众议,命陆逊为大都督.年轻的陆逊受命后,率五万精兵开赴前线.他选择一处险要山口安营扎寨.从山头望去,只见蜀兵漫山遍野而来,军中有顶黄萝盖伞,陆逊知道那便是刘备.众将领得知刘备就在军中,纷纷请战,陆逊不允.正在此时,传来夷道被围的消息,老将们立即要领兵出关解围.陆逊大喝一声:”站住!谁敢违抗命令,斩首!”众人才不敢乱动.刘备急于与吴军决战.他将大本营设在虢亭,天天派人到阵前叫骂,陆逊只是不理.这天,刘备又命几千老弱将士到吴军阵前的平地安设营寨,欲诱使吴军出阵.吴军众将领见此情景,摩拳擦掌,急欲杀敌.陆逊带 他们来到阵前,指着前面山谷上空的尘雾说:”那里必有重兵埋伏,千万不可轻易出击.”众人将信将疑.三天后,果然的一支蜀军从那条山谷中撤了出来.陆逊道:”我已料到伏兵粮草不足,定会撤退.如今反攻时机成熟,熟读是我军反客为主的时候了.”这时正值盛夏,长江两岸暑气蒸人,蜀兵个个叫苦连天.刘备下令把水军转移到陆地,在地势险要的密林深处,连线七百里,扎下四十多座营寨,进行休整,准备秋后进攻.蜀军老将黄权劝刘备说:”把军队驻扎在地形复杂的大片地段,恐很难退却,还请主公三思.”刘备大笑道”吴军已丧魂失魄,我军只有长驱直入,怎么会退却?”反攻之前,为侦察敌情,陆逊派小股骑兵于三更时分偷袭蜀军的几座营寨.不料蜀军早有准备.吴军死伤大半,领兵将领带箭逃回.吴军一班老将又口出怨言.陆逊道:”这次虽折了一些人马,却探到蜀军营寨是草木建成.我们只要用火攻,蜀军就会不战自乱.”众将领方才叹服.深夜,起了东风,江水波涛汹涌.突然,刘备大本营虢亭左右的营寨内,大火腾空而起,火势随风蔓延,顿成一片火海.四周吴军的鼓声,呐喊声震天动地.蜀军大乱,死伤无数.刘备率残兵败将落荒而逃,一口气跑到白帝城.回顾东南方向,叹道:”想不到我刘备竟败在无名小辈手中,有何脸面再回四川!”第二年,刘备便死在了白帝城.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白话文〕敌方若兵力强大,则首先去制服其将帅;若将帅足智多谋,就要设法去腐蚀他的思想意志.将帅斗志衰退,兵士厌战消沉,部队自然会失去战斗力.这就利于抵御敌人,并顺势保卫自己.
〔故事〕东汉末年,九岁的献帝即位,董卓自立为相国.此人凶残奸诈,在他统治下,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董卓有个义子名叫吕布,骁勇异常,帮助董卓干了不少坏事.一日,董卓宴会文武百官,吕布忽然进来与董卓耳语几句.董卓一声冷笑,吕布便将大臣张温拉出.片刻,侍从把盛着张温人头的红盘托上,董卓笑道:”张温要害我,我命吕布把他杀了.”众人吓得魂飞魄散.老臣王允当时也在座,眼看老友被害,悲愤万分.回到府中,长吁短叹,直到夜深人静仍在后花园徘徊.这时茶几架旁传出女子的叹息声,王允循声望去,原来是养女貂婵.王允问她为何悲伤?貂婵说:”见大人为国事烦闷,内心不安.”王允看了他半响说:”董卓吕布狼狈为奸,我想用美人计离间他们,除掉董卓,不知你可愿意?”貂婵垂泪道:”我万死不辞.”第二天,王允设美酒佳肴寓宴请吕布.吕布刚坐定,貂婵盛装走出.吕布大惊,不觉神魂颠倒.临别时王允答应将貂婵许配给吕布为妻,择个吉日,亲自送到府中.过了几天,王允又请董卓到家中赴宴.席上,各种珍贵菜肴罗列齐备;席上,貂婵领一队歌女,轻歌曼舞.董卓高兴得飘飘然,已不知身在何处.歌舞结束了,董卓命貂婵近前,仔细观看,真是美若天仙,便问王允:”此女何人?”王允说:”是我府中养女,大人如不嫌弃,就请带回府上侍奉您吧!”董卓大喜,便将貂婵带了回去.一连几天,吕布在家中等候貂婵,却一直不见送来.这一日,他进相国府找董卓,忽见貂婵在董卓卧室下梳头,不觉大惊.那貂婵故意紧锁双眉.用手帕擦泪.董卓进来,吕布只好溜出去了.吕布越想越气,直奔王允家中,一把揪住王允大叫:”为何把貂婵送给董卓?”王允故作惊讶道:”将军难道不知,董太师亲自接貂婵去与你成亲了呀!”吕布无话可说,骂着董卓走了.吕布一心想着貂婵,乘董卓不在,溜进董府花园与貂婵相会,谁知董卓恰好回来撞见,一怒之下,赶上去要杀吕布,吕布赶忙逃走.吕布回到家中,王允来访,吕布将见貂婵的事告诉了王允.王允故作大惊说:”董太师定会杀你!”吕布也惊慌起来.王允乘机道:”何不先下手为强?”吕布咬牙说:”不杀董卓,誓不为人!”王允见时机成熟,便召集旧大臣密谋.他们假传圣旨,说天子要让位于董卓.等董卓一进宫门,埋伏的武士便一拥而上,吕布举戟直刺董卓咽喉.董卓尸体在长安街头示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原文〕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白话文〕兵力本来空虚,又故意摆出不加防守的架势,敌人反而不摸虚实,不好断然进攻.在敌我强弱的比较和权衡中,必须不断地出奇制胜.
〔故事〕唐玄宗时,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河西瓜州城下,数万吐蕃骑兵突然从天而降.城楼上报警的钟声骤然响起,瓜州百姓从睡梦中惊醒.守将王若焕史召集到百余名将士.此时,吐蕃骑兵忆攻破城门,四下里火光冲天,喊声震地.王若焕和将士们左冲右杀,终因寡不敌众,全部阵亡.吐蕃人进了瓜州城,见人便砍,四面放火.居民房屋大半被毁,啼哭之声震天动地.三天后,吐蕃人在马后载了妇女和财宝,一溜烟地撤退了.新任瓜州刺史张守珪进入劫后的瓜州城,见么的是一片凄惨景象:火焰未熄,黑烟缭绕,废墟上的百姓哀哀啼哭,掩埋着死去的亲人.张守珪召集起劫后余生的军民,对他们说,要振作精神,防御敌人的再次袭击.他把一千余名士兵组织起来,修筑城墙,建造房屋,幼弱老病的百姓也都安顿在刚搭好的草棚中.城墙快修好了,房屋也修建起一大半.这一天,张守珪正和军民安装城墙上的木板,守城的军士慌忙跑来禀报:”吐蕃人来了!”张守珪急忙登上城楼,果见烟尘滚滚,吐蕃骑兵漫山遍野而来.瓜州城又陷入一片惊恐之中.军民纷纷跑来找张守珪问:”怎么办呢?”张守珪当机立断对大家说:”敌众我寡,不可硬拼,我们给他来个空城计.”说罢命大家如此这般,分头准备.此时,吐蕃骑兵已来到城下.抬眼望去,只见城楼上正置酒设乐.张守珪居中,文官武将依次而坐,举杯交盏,酒兴正浓.吐蕃将领大疑,下令停止攻城.吐蕃人在城下徘徊了一阵,又见四处城门大开,远远望见城中百姓正在从容地买卖物品.吐蕃将领互相商量,都觉得唐人多诈,城中定有重兵埋伏,不如赶快退却.吐蕃骑兵刚刚掉转马头,两旁高地突然冲下两队骑兵,宛如神兵天降.吐蕃兵顿时人慌马乱,死伤无数,剩下的残兵败将落荒而逃.瓜州城内欢声雷动,百姓奔走相告,无不钦佩张守珪的沉着机智.有人不定期写诗赞道:”能骑善射占龞头,带兵用将有智谋;吐蕃大军临城下,守珪拳保瓜州.”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原文〕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白话文〕在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的同时又布置新的”迷魂阵”,使敌方真伪莫辨.同时,利用敌阵内的间谍协助我方工作,使自己不致失误.
〔故事〕公元前284年,燕国以乐毅为大将,联合秦,魏,韩,赵等国,大举进攻齐国.一路势如破竹,夺取了齐国大部份领土.齐都临淄沦陷,安平成为一座孤城,危在旦夕.燕国大将乐毅亲自率兵攻城,安平军民奋勇抵抗三昼夜,守将全部战死,西,南,北三个城门已被攻破,满城火起,上下通红,危急中,众军士推举田单为将领.田单率安平军民撤退到即墨,一直坚守了三个月,眼看粮草将尽,众将领商量对策.这时探子来报:”燕昭王已死,惠王继位.”田单大喜,拍案道:”办法有了!”田单派间谍到燕都散布流言说:”乐毅与新王不和,想借伐齐自立为齐王.缓攻即墨便是为收买人心.”这话传到惠王耳中,他信以为真,下令免去了乐毅的大将职务.新任燕王大将骑劫北部下赶到即墨城外,得意洋洋地向乐毅传达惠王命令.乐毅无可奈何,只得将兵权交给骑劫,连夜投奔赵国.田单在城楼上望见燕军阵地上烟尘滚滚,正疑惑时,探子将燕军换将,军心不服的消息报来.田单大喜,知道离间燕国君臣的计划已实现,于是布置下一步反攻.田单又派间谍到燕军散布:”齐人最怕燕军挖他们祖坟.如果祖坟被挖,城中军民定会投降.”骑劫果然派军士挖齐人坟墓,并焚尸扬灰.城中军民悲愤万分,誓与燕军决战到底.田单见时机成熟,便集中了一千多头黄牛,牛身上画了五彩龙纹,角上绑了尖刀,尾巴上系着浸过油的柴草,还在城墙下挖了许多洞.准备停当,便让间谍散布:即墨人就要开城投降了.消息传来,燕军将士以为胜利在望,个个兴高彩烈.谁知刚入夜,城楼上鼓声大振,随即大群火牛从洞中冲出,直奔燕军阵地.一时间喊声四起,火光冲天.燕军哪里见过这等阵势,直吓得魂飞魄散,阵营顿时大乱.田单亲自率五千骑兵杀来,骑劫被砍于马下,燕军死伤无数.田单乘胜追击,把燕军赶出了国土.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原文〕人不自害,爱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异也.
〔白话文〕人一般都不会自我伤害,而一旦遭到伤害,则必然会认真对付.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习惯,以假作真,并真到使敌方深信不疑,这样,离间计便可以实现.利用敌人”糊涂幼稚”的心理活动,诱使他上当受骗.
〔故事〕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僚自立为王,即吴王.吴王僚之子庆忌逃亡国外,伺机报仇.吴王为此事忧心仲仲.伍子胥建议吴王请勇士刺杀庆忌,吴王大喜.伍子胥千寻万觅,经过慎重选择,最后选中了智勇双全的勇士要离.要离听说要帮助吴王杀死庆忌,慨然应允.阖闾接见要离,问他有何良策?要离奏道:”此事若想成功,大王必须断我臂,杀我妻,先取信于庆忌.”吴王心中不忍,默然无语.要离吼道:”请大王快下决心,不这样断难成功!”从宫中回来后,要离逢人便讲吴王无道,说他杀君篡位,还要追杀先王之子.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吴都便流言四起,众说纷纭.阖闾闻报,立即下令逮捕了要离.要离高声大骂不绝,阖闾装作怒不可遏,命武士断其右臂,投入监牢查主谋.伍子胥暗中安排要离越狱而逃.又将要离的妻子抓来当街处死,并焚尸扬灰,搞得此事无人不晓,轰动一时.再说要离逃出吴国,直接投奔庆忌,痛哭流涕地控诉阖闾对他的迫害,表示要跟随庆忌伐吴报仇.庆忌起先怀疑其中有诈,待派亲信探得确有其事,才相信了要离.从此,要离对庆忌俯首贴耳,言听计从,成为庆忌的心腹之人.加之他时时鼓动庆忌发兵攻吴,更被庆忌视为知已.数月后,庆忌认为时机成熟,于是整顿人马,出兵伐吴.他亲率战船从水路大举进攻,要离自然随船前往.这天,要离与庆忌昂然立于船头,高谈阔论.要离看看左右无人,迅速抽出短矛,猛刺庆忌.庆忌猝不及防,中矛身死.要离大功告成,也随即自杀而亡.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连环计
古兵法原文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去,如天宠也。
原文今译敌人兵多将广,不可与之硬拼,应设法让他们自相牵制,以削弱他们的实力。三军统帅如果用兵得法,就会像有天神佐佑一样,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
出处原文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法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一计攻破,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
出处今译 庞统怂恿曹操把战舰用铁链勾连起来,然后纵火焚烧,使之无法逃脱,这就是连环计。连环计就是让敌人自己牵制自己,然后再去谋取。用一条计谋使敌人自己牵制自己,再用一计进攻敌人,两条计谋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够摧毁势力强大的敌人。 走为上
以三国演义为背景,河北四庭柱分别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从名声与武艺上看,河北四庭柱的武艺算得上一流猛将,尤其是颜良、文丑二将,几乎可与吕布武艺相当,但是这四人都死得很是莫名其妙,颜良被关羽一个回合在万军之中斩杀,文丑被关羽三个回合斩杀,高览被赵云一个回合秒杀,张郃被诸葛亮用计射杀在木门道。
那么以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的武艺,怎么会死得如此不堪一击呢?
一、颜良
颜良一个回合杀死耿武,三个回合杀死宋宪,一个回合斩杀魏续,二十回合实打实击败徐晃,尤其是二十回合击败徐晃的战绩,要知道徐晃能跟许褚五十回合战平呢,而许褚也曾经跟吕布交手二十回合,可以推算出许褚也是二十回合败给吕布的,所以颜良的武艺与吕布不相上下。
徐晃的武艺与张辽、张郃等人相当,赵云曾经三十回合打败张郃,马超曾经二十回合打败张郃,所以颜良的武艺其实与马超、赵云也相差不远,以颜良的武艺,能在三国演义中排名第九,但是颜良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被关羽一个回合斩杀呢。
关羽斩颜良是单枪匹马冲入颜良军阵的,军阵主动给关羽让了一条路进去,关羽骑着赤兔马,拿碰上青龙刀直冲颜良,速度非常快,颜良作为主将,当然看到了关羽向他冲过来,颜良甚至还想问话,但是关羽根本不答话,直接冲过来,一刀就杀死了颜良,颜良几乎毫无招架之功,这看起来非常不正常。
颜良的死,其实不是死在武艺上,而是死在了骄傲上。颜良在关羽之前一直在获胜,宋宪与魏续相继死在颜良手中,徐晃也败在颜良手中,整个曹营没有人敢挑战颜良,所以颜良有理由骄傲,再加上关羽是单枪匹马冲入自己几万人的军阵,一般没有人有这么大的胆识,颜良根本不担心,反而是关羽孤身入敌阵才需要担心,这是常识。
当时的颜良成名已久,而关羽并不是太出名,虽然在虎牢关斩杀了华雄,小有名气,但与河北名将颜良比起来,相差甚远,颜良可是河北名将之首,袁绍手下头号大将,当时袁绍已经占据了河北四州,颜良就是河北四州名将之首,勇猛善战,所以就连曹操也怕,曹营也没有人敢挑战,连许褚也不敢上,所以才有颜良的骄傲。
当关羽冲杀过来的时候,颜良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一方面是骄傲,另一方面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可是关羽完全违背了常理,没有丝毫停顿,直接挥刀斩颜良,颜良作为身经百战的大将,他不可能没有发现颜良直冲过来,也不可能没有发现关羽想杀他,更不可能不做防备,当他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赤兔马虽快,但再快也是一匹马,也需要从远处跑到近前,这都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快到闪电一样,这不合情理,唯一的解释就是颜良自持武艺高强,认为就算关羽跑到跟前来,也认为自己有能力打败关羽,小看了关羽的武艺。
真的等关羽到了眼前时,颜良才发现自己错得太离谱,关羽不仅马快,而且出手也很快,超出了颜良的认知范围,一招就斩杀了颜良,看起来像颜良没有防备一样,实际上颜良的防备动作已经出来了,但是来不及了,被关羽一刀砍死,然后割了首级。
所以,颜良之死,不是死在武艺上,而是死在了骄傲自满上。
二、文丑
文丑是河北仅次于颜良的名将,文丑一个回合杀死关纯,十个回合打败公孙瓒,然后数个回合打败了公孙瓒手下四将,文丑还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回合战成平手,文丑在面对张辽与徐晃的联手攻击时,先用箭射中了张辽的马,导致张辽落马,被迫退出,而徐晃与文丑单挑,则因为内心胆怯,感觉自己不是对手,再加上徐晃看到文丑身后有援军赶到,于是徐晃主动撤退。
文丑能够凭借一人之力打败张辽与徐晃的联手,算得上一流高手了,但是,当文丑与关羽交战时,两人先是单挑了三个回合,然后文丑感到胆怯,于是调转马头逃走,关羽骑着赤兔马追上文丑,在背后一刀砍死了文丑。
如果文丑不逃走的话,关羽还没有这么容易杀死文丑,因为关羽是从背后砍死文丑的,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文丑胆怯,然后把自己背后的破绽和空门让给关羽,关羽才得手的,这说到底还是文丑的战场临战经验不足,或者临战心理素质太差,这主要是颜良被关羽所杀造成的胆怯,再加上自己亲手与关羽交战,已经摸出了关羽武艺的深浅,感觉自己不是对手才逃走的。
所以,文丑之死,也不是死在武艺上,而是死在了临战心理素质太差上。
三、高览
高览在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比较少,高览在官渡之战中,曾经与许褚单挑数个回合不分胜负,后来高览投靠了曹操,参与了穰山之战与汝南之战,高览三个回合就杀死了黄巾军将领刘辟,然后高览被赵云一个回合刺死,高览的武力为何抵不过赵云一个回合?
当时高览带着一支军队在攻打刘备,刘备正好走投无路,正在这个时候赵云从高览军的后方冲杀过来,注意是从高览的后方杀过来,赵云是一个人,而高览手下有一支军队,结果赵云一直冲杀到高览面前,高览根本顾不得追杀刘备,只能迎战赵云了,结果一个回合就被赵云所杀,其实就是高览武艺不如赵云,再加上赵云救主心切,一幅拼命三郎的样子。
高览能战平许褚,就算他武艺与许褚相当,而赵云也曾经三十回合战平许褚,然后又一个人大战许褚、于禁、李典三人联手,双方战平,可见赵云武艺是高于许褚的,只不过三十回合不能打败许褚,也许是五六十回合,也许是一百回合之内,赵云肯定打败许褚,但是由于赵云与高览交手时,赵云超常规发挥,再加上拼命,所以一个回合就斩杀了高览。
所以,高览之死,一是死在武艺不如赵云上,二是死在赵云拼命之上。
四、张郃
张郃这个人命活得很长,五子良将中就数张郃最能活,于禁、乐进、张辽、徐晃都去世后,张郃还活着,以张郃的武艺来说,也算得上一流武将,但是武艺只能在三国演义中排在前二十名左右,与张辽、徐晃等人武艺相当。
张郃曾经被赵云三十回合打败,被马超二十回合打败,张郃尤其怕赵云,赤壁之战,张郃与徐晃联手战平了赵云,汉水之战,张郃与徐晃联手也不敢战赵云,张郃的最好战绩大概是三次战平了张飞吧,第一次是二十回合,第二次是三五十回合,第三次是十个回合,回合数都不多,也可以说回合数太少,张飞不足以击败张郃。
但是,张郃最终是死在诸葛亮的计谋中,跟武艺无关,这是诸葛亮其中一次北伐,因为粮食而退兵,司马懿问谁敢追蜀军,张郃说他敢,司马懿要张郃小心蜀军埋伏,然后以张郃为前锋,率领五千兵马追击,魏平在中统领二万马步兵,司马懿自己在后率领三千兵马。
结果张郃还是中了计,诸葛亮让魏延、关平引诱张郃进入伏击圈,然后堵塞出口,用箭射杀了张郃整个军队,也包括张郃本人被射中,这与武艺无关。
所以,张郃之死,与武艺无关,而是死于他的轻敌大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