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活着》是一部讲述死亡的故事,而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活下去。
小说的主人公徐富贵由于年少放荡好赌而破败家业,气死父亲。随着社会的变革,子孙爱人相继离世,唯有一头老牛与自己相伴。作者余华以冰冷的笔调,书写震撼人心的生离死别;以平静舒缓的方式,把富贵以及读者的美好幻想打破。这是一部很“残酷”的作品,在结局时,告诉读者,活着的理由,只为活着。
阅历尚浅的时候读《活着》,觉得富贵的“活着”只不过是苟且偷生,像行尸走肉一般,碌碌无为,没有进取心,没有奋斗,只有绝望和等死。
现在再读《活着》,此时心境与之前大大不同,生活阅历也逐渐改变了我的想法。活着,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词。现实是残酷的,我们经历了梦想的破碎,经历了亲人的离去。曾有过绝望,让我不知所措,万念俱灰,但活着,却成为了我心中最坚定的信念。它意味着无论经受多大的痛苦,遭遇多大的挫折,我们都要面对现实,勇敢地活下去,而轻生的逃避,是真正的懦弱。如同富贵一样,父母、子孙、女婿、爱人的离世是对他巨大的打击,每次都如沉重的铁锤击打自己的胸口。尤其是年仅七岁的外孙苦根,是他最后的希望,但命运却不肯放过他,硬要夺去苦根的生命。本以为富贵心中最后的一缕希望也熄灭了,可富贵没有轻生,活了下去。他不畏现实,不畏痛苦,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活着,只是活着。
在那样的年代,一个最普通的家庭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根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他们,但他们也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对生活和未来依旧充满着美好的向往,那种精神真的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不管怎样,生活总要继续,不允许我们懦弱。
妹妹,是的,咱们小时候不是课文里鲁迅就说:“真的勇士直面渗淡的人生”吗?
是的,无论什么样的人生,从日光之下看人生确实都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但如果从日光之上看人生,就会豁然开通。人生的真意义其实还是在日光之上的。
找到生命意义,才能有真正的人生目标。
如果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人生中会常有这样无从躲避的虚空迷茫感和无助无聊感如幽灵般紧紧缠裹着我们。越是聪明敏感的人越是会感受到。
我们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低劣教育使多少有才华的青年迷失人生方向,十分为这一代人伤痛。
人最重要的是找到人生的意义,才不会有难熬、空虚之说。
人的灵魂实在是一样奇妙的东西,只有真正永恒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满足它。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
是的,如果没有终极真理,日光之下的所有的事都经不起细想,无论忙碌也好,清闲也好,浅薄的感官享受,精彩的游戏。**,男女欢娱。。。。。一声叹息而且。
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
救主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
推荐你看一本书“游子吟-永恒在召唤”,网上有的,其实人只有了真正的信仰,才会看到生命的荣耀和宝贵,也会有成熟的价值观,并由此找到生命的意义,过一个丰盛的、真正能带给我们满足的人生。并且是一个在爱与感恩中欣然尽责的人生。
人人都有一个灵魂,今世之后是永世,每个人都将站在永恒上帝面前对自己的一生做交待。
如果世人和世事使朋友你失望,我劝你仰望星空,寻找永恒真神。
愿你早日认识上帝永恒的爱,走出迷茫,走出消沉。
《活着》是余华所创作的一部深入人心的作品,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经历了家庭、财富、社会等种种变迁,最终独自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和悲欢离合。
对于中学生是否适合阅读《活着》,这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年龄、阅读能力和对这类题材的接受程度。一般来说,中学生已经开始接触较为复杂的文学作品,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沉重的主题,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阅读经验。
《活着》虽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它所描绘的生活艰辛和人生苦难可能会对某些中学生造成情感上的负担和压力。因此,如果中学生想要阅读《活着》,建议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可以逐步提高阅读难度和深度,以逐步积累阅读经验和提高阅读能力。
总的来说,如果中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心理准备,可以尝试阅读《活着》,但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部作品所传递的人性关怀和社会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