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蓝玉为何惨遭凌迟,死前他为何又大骂朱元璋?

一代名将蓝玉为何惨遭凌迟,死前他为何又大骂朱元璋?,第1张

一代名将蓝玉之所以惨遭凌迟,是因为他功高震主,而且后来为人又太过高调了,不知道收敛,对朱元璋也不是很讲礼数,后来朱元璋处死他的时候也是非常的不服,他还大骂朱元璋王八蛋,说朱元璋不近人情。

蓝玉案是发生在明朝时期的一个重大案件,当时对明朝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而蓝玉是明朝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将军,只要是他在战场上,战争就会胜利,蓝玉履历战功,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甚至还有点权倾朝野的趋势,后来又抓住了蒙古首领,立下了大功,被封为太子太傅,他的权力也到达了一个顶峰。从那个时候起,蓝玉就开始有一些骄傲自满,甚至在朱元璋的面前也不是特别的遵从礼数,而他的种种行为,都为后期的蓝玉案,奠定了基础。

后来,蓝玉越来越不知道收敛,也越来越不尊重朱元璋,而朱元璋终于对蓝玉忍无可忍了,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朱元璋用谋反的罪名诛杀了蓝玉,包括所有和蓝玉有关联的大臣,当时牵连的人真的是非常多,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多个人,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案件了,而且又因为蓝玉是一个重要的大将,所以这个案件震惊了朝野。

蓝玉在被处死的时候,还非常的不服,大声骂朱元璋是王八蛋,说他不近人情,后来李善长训斥他,说他是一个悍将,如果自己是朱元璋,也会处死蓝玉,本身蓝玉就功高震主,而他自己又不知道收敛太过高调,所以才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朱元璋微服私访的时候,碰到一个瓜农,朱元璋想让瓜农去当他儿子的老师,但这个瓜农并不愿意,朱元璋觉得此人留着的话如果被坏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还不如杀了他。

朱元璋在他的早期的时候非常努力地执政。他经常熬夜批改奏折。可以说他是一个十分勤勉的皇帝

然而,后期的时候,朱元璋开始放松身心,沉迷于女色,山水。标题中所提到的瓜农就是朱元璋在江南游玩时碰到的。有一天,朱元璋他们来到江南的一个偏远村庄微服私访,当时正值夏天,酷暑难当,朱元璋觉得有一些口渴,但是他已经喝光了他们携带的水。放眼望去,路边正好有一个瓜田。朱元璋就派手下去买一些瓜来。

过了一会儿,手下都空着手回来了,并向朱元璋报告说,瓜田里的西瓜都是被有钱人承包的,农民不会卖给他们,因为他们是微服私访来的,不能暴露自己,所以他们没有使用武力。

得知此事后,朱元璋亲自去买西瓜。他告诉瓜农,他们是经过一段漫长的旅途才到这里的,他们真的是非常的口渴。他愿意为西瓜付出几倍的价钱。农夫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个买瓜的人。看到他们几个人的衣着和举止,看起来并不像是普通人。瓜农说,你要是告诉我你叫什么,和你的住所,我就卖你几个瓜吃。

朱元璋不能暴露身份,只能编了个假名字,说自己姓洪,人们都叫他洪爷。瓜农听完后果然卖了几个瓜给他们。

瓜农卖了一辈子瓜,很会挑西瓜,红肉纱瓤,一看就是好瓜,瓜农看到朱元璋先吃了瓜的四周,然后才吃瓜的中心,瓜农就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吃。

朱元璋装腔作势地说:“我从外面向中间吃西瓜,每吃一口都会更甜。如果我从中间向四周吃西瓜,就会越吃越没有味道。”

朱元璋以为他会受到瓜农的赞美,但是没想到瓜农却说:“从中间向外面吃,每吃一口剩下的都是最好的,我们在每吃一口时都会珍惜每一口;若从外面向中间吃,我们吃的每一口都是剩下中最糟糕的,就没有意义了。”听完以后朱元璋认为老人是一个智者,他想让他去当太子的老师,但老人拒绝了。

朱元璋他们便继续向前赶路了,但走到中途的时候,朱元璋突然对他周围的人说:“这个瓜农真是太有智慧了,如果他不能为我效力,那他将来与我成为敌人,可真是太可怕了。”

所以朱元璋命令手下回去杀死那个瓜农。当手下赶回瓜田时,瓜农早就走了,但留下了一个字条:“我只是一个成熟过头的瓜而已,闲云野鹤,吾皇万岁万万岁。”朱元璋见事已至此也只好作罢。

一个死囚在即将被问斩的时候,在临死之前告诉朱元璋说自己姓范,然后他就被免除了死罪。这个死囚是范从文,他是名臣范仲淹的直系后代,朱元璋很尊重范仲淹,所以就免除了范从文的死罪。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不是皇家贵族身上来的皇帝,而是乞丐出生的,他当乞丐的时候一直在底层摸爬滚打,受惊了各个地方各种人的欺凌,深知百姓身上的疾苦,所以他就十分的痛恨那些。贪钱贪财的贪官,所以他当上皇帝之后,一旦是查出来有这种人一定会让他们受到酷刑,然后斩首示众。

当时他的有一个大臣叫范从文,觉得只要贪了一点就被斩首示众了,觉得这些刑法有些太过残酷了。然后就多次写奏折给皇帝向皇帝谏言,然后朱元璋又是特别特别痛恨这种事情的,他不想别人阻止他,容不得别人对他说,叫如果别人为他们说好话,他就认为是他们的共犯也是贪官之类的,还说他抗旨不尊,然后朱元璋就把明明是出于正当理由上奏折的范从文下达了死罪。

在范从文问斩之前,朱元璋无意中翻看了他的个人的身份卷宗发现了,他竟然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第13代的孙子,然后他非常非常的激动,非常的惊喜,于是去问了他的身世,发现他确实是范仲淹的孙子,他当场就免除死罪,除了他的死罪同时还对天下说,他可以免死五次,就犯了五次死罪,都可以免除死刑。

因为朱元璋他出生没有读过什么书,所以他特别的尊敬范仲淹,自然而然的就尊重他的孙子,觉得他们都是有功德的忠诚。有着治理天下的,很声明的政治追求,觉得应该向他们学习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位都是由太子来继承,只要当上太子的皇子,几乎就已经离皇位就剩一步之遥,当然了,最关键的还得是看皇帝最终的决定,毕竟皇帝想要废太子也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而且这样的事情也发生了不少,像康熙立的太子胤礽,还有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等等,可是有这么一个太子,非但不害怕皇帝,反而经常会和皇帝唱反调,甚至时常吵架,皇帝都没有过废掉太子的想法。

这位太子就是朱标,皇帝自然是朱元璋了,明明都是太子,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呢?

首先朱标是非常有能力的,而且属于德行兼备的那种,每一次和朱元璋吵架的时候,朱元璋发现自己总是不占理,就比如说朱元璋想要杀大臣,而朱标就敢出面反对,甚至当面说朱元璋不是明君。

朱元璋肯定是气得不行,甚至曾经还提剑追着朱标跑,不过缓过劲来,朱元璋就会发现,朱标说的确实没有错,自己竟然连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毕竟朱元璋的出身,让他在某些方面也会有些局限性,所以过上一阵朱元璋就消气了。

其次,他们父子二人是在民间就一起打的天下,那个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当上皇帝,朱标是在他身边一点点长大的,朱元璋对他很了解,而且父子二人的亲情也非常深厚,远比那些从小就被其他人养大的皇子关系好得多。

还有就是朱标宅心仁厚,朱元璋是一路打打杀杀最终才当上的皇帝,而且脾气有时候也不是很好,在其他的皇子犯了错误之后,朱标每次都会第一个站出来为自己的弟弟求情,先让朱元璋冷静下来,这样的话,犯错的人受到的惩罚一般也不会太重。

毕竟还有朱标求情,甚至在《明史》中海油记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就算是有藩王被告谋反,朱标也会出面求情,要是换成其他皇帝,别说藩王了,恐怕就连太子都小命难保,还敢出面保人。

还有就是一些大臣惹怒了朱元璋,朱标同样是出面力保,所以有很多大臣也都站在朱标的这一方,朱元璋其实也非常了解朱标的做法,毕竟那些皇子当中也都是自己的儿子,他也不想看着儿子们因为皇位自相残杀,而有了朱标,他根本不需要担心,所以也很欣慰,可惜的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朱标败给了自己的身体,先朱元璋一步离开,这才给了朱棣机会。

中国古代皇权至高无上,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古代的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采用各种手段削弱宰相权力和地方权利,以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独尊。朝代更迭统治者变改,而一旦新的统治者上位,之前支持他的人大多都是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

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也不例外,他从一个穷苦百姓起兵成为一国之君,击溃了元朝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将中原地区重新收归统治于汉人手中,他的功劳不可忽视,但是登上皇位以后,他为了掌握绝对的权力,开始大肆屠杀功臣良将。

上位初期,大肆屠杀功臣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他培养自己的长子朱标当接班人,朱标为人十分宽厚,很有君主气魄,显然将会是一个明君,然而不幸的是他英年早逝,他的儿子朱允炆年龄太小不能降服那些功臣。

太子年纪轻轻去世,皇孙还很年幼,这种现状打乱了朱元璋的计划,为了加强皇权统治,他开始以谋反罪名,大肆屠杀功臣,将当初打算留给朱标的武将全部杀完,当时因为此事受牵连的多达一万五千多人。当时跟随朱元璋的那些人大多人人自危,低调行事生怕惹了皇帝注意牵连家人被赐死。

晚年变本加厉

到了晚年的朱元璋独坐皇位,看着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自己日益老去却没有好的接班人,此时他心里再次害怕了,“兔死狗烹”的悲剧很快再次上演,汤和是最早跟随朱元璋起事的将领之一。

他在皇帝身边自然明白用意,为了活下去他向皇帝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请求朱元璋准许他告官还乡,朱元璋听了之后龙颜大悦,特地命人在老家为汤和修建府邸让他颐养天年,主动放下兵权的汤和得以善终。

相比之下另外两位将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汤和离开之后,朱元璋就盯上了冯胜,冯胜在军中苦心经营了多年,威望极高,对皇权的威胁很大。

原本皇帝找不到他的错处不能处置他,后来他的一个亲戚向朝廷告发他有谋反嫌疑,皇帝终于找到了理由,直接就下令要处决他,在动手之前,朱元璋还特地设宴请冯胜参加,席间皇帝先是感叹他为国尽忠,听完冯胜也十分感动,甚至一直痛哭,结果没多久就被诛杀。

下一个就是傅友德,他被皇帝召回京城,那时朝廷百官们纷纷惶恐不安,他的好友王弼也曾经告诉他让他警惕,他听完之后十分惶恐但是又无能为力。

傅友德回到京城后,皇帝特地宴请百官点名要他参加,傅友德战战兢兢十分谨慎,但是他的儿子却没有按规定佩戴剑囊被皇帝发现,朱元璋看见之后十分不高兴,然而他怒而不发。

一直隐忍到了宴席开始的时候,他发现傅友德对面前的菜不是那么地感兴趣,再联想起他的儿子所做的事情,直接大发雷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骂傅友德父子两人不懂礼数欺君罔上。

皇帝主动对傅友德说:“你儿子的剑看起来很不错啊”,表面上看皇帝是在夸奖他儿子,实际上却是另有用意,皇帝的言下之意就是剑不错但是竟然没佩戴剑囊,是不是有谋反的意图啊?

傅友德一听十分害怕,连忙跪下谢罪,随后他又被命令传唤儿子来磕头谢罪,傅友德一听立马接旨出门找自己的儿子,结果他刚一出去皇帝马上就生气了,认为臣子这样做是无视圣上,是在对他不敬,这样的态度让他十分生气,他立马就让人传话给门外的父子说:“你们二人为何对朕不敬?”

傅友德一听十分愤怒,觉得自己一再忍让却仍然被这样对待,一怒之下他决定与皇帝摊牌,他直接杀了自己的儿子,随后回到了殿上把自己儿子的头颅扔到了皇帝面前,朱元璋一看十分震惊但是又觉得后怕冷笑一声大骂:“你为何如此残忍,竟然忍心杀害自己的儿子?”。

傅友德一听更加气愤了,大声说道:“皇上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二人的性命吗?这不正是陛下想看到的结果吗?”,说完之后就从袖中拿出宝剑当场自杀身亡,然而他的死并没有平息朱元璋的愤怒,之后皇帝下令将他的其余家人全部发配边疆,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而死。

古语有言:“伴君如伴虎”,为了名利权势跟随统治者征战四方的人最后大多都落得了兔死狗烹的下场,如果重来一次,他们还会选择建功立业吗?

朱元璋和朱棣虽然都杀功臣,但是朱元璋不仅杀尽功臣,还要灭其族人,有时甚至只是因为自己的一点疑心便痛下杀手,因此才会遭到后人的诟骂;而朱棣则只是因为功臣犯罪所以才下杀手,自然不会遭到后人的诟骂。

(一)、朱元璋杀尽功臣及其族人导致被诟骂

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共有三十四位有功的大臣,然而最终只有四位得到了善终的结局,其余三十位都是被朱元璋杀害并灭族的。例如朱元璋时期的“洪武四大案”,每一次的死亡人数都是动辄上万,朱元璋为了永绝后患,不仅杀了有罪的功臣,还有功臣们的族人,因此,残忍的朱元璋才会被后人诟病。

(二)、朱元璋因为自己疑心而诛杀功臣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朝也是朱元璋从农民时期一点一点打出来的天下,因此朱元璋一生中,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拿他的出身做文章,最忌惮的就是手握兵权的人。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凡是被朱元璋疑心过可能会造反,或是因为行为举止无意刺伤到朱元璋后,就会被朱元璋处死,其中就包括很多功臣,这也是朱元璋被诟骂的原因。

(三)、朱棣时期的功臣都是因罪被杀,因此无可异议

朱棣在夺取朱允炆的皇位期间,有很多的大臣明里暗里地帮助他,因此朱棣登基后十分感激这些有功之臣,对这些功臣也是十分尊敬的。然而有的功臣却恃宠而骄,或贪污腐败,或压榨百姓,因此才会被朱棣杀掉。

综上所述,朱棣诛杀的功臣几乎都是该杀之人,且很少灭族,因此少有异议。而朱元璋不仅大肆灭族,还会因为自己的疑心而诛杀功臣,自然会被后人诟病。

 一死囚即将被问斩,临死前说了12个字,朱元璋大喜:此人免死五次

朱元璋问一死囚:你姓啥死囚:我姓范!朱元璋大喜:你被赦免了

近代史朱元璋 囚犯临死前喊道:老子姓范,你敢杀我吗

历史上就有一位这样命运的宠儿,明朝一死囚即将被问斩时,说出了祖宗的名字,结果被皇帝免除死罪,并赐予五次免死的机会,这个人就是明朝朱元璋时期的大臣范从文。一死囚即将被问斩,临死前说了12个字,朱元璋大喜:此人免死五次!

范从文是儒学大师、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直系后代,自小饱读圣贤书,后来官至御史,为人正直,为官不改初心,经常进谏皇帝。朱元璋是乞丐出身的皇帝,在底层摸爬滚打那么多年,受尽了小地方贪婪官吏加在百姓身上的苦。所以他十分痛恨那些贪官污吏,一旦被他查出就一定要经过酷刑,斩首示众。

范从文觉得有些刑罚太过严酷,他认为有些人罪不至死,于是向皇帝谏言。朱元璋在此事上是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再加上有心人煽风点火的陷害,说范从文包庇罪犯,抗旨不尊,所以朱元璋一怒之下就下令处死范从文,可是在临刑前却发生了意外的事。

范从文被问斩前,朱元璋看了他的籍贯和卷宗,看过之后非常激动地询问了他的家世。范从文对朱元璋说:“罪臣是范仲淹的第十三代孙”,朱元璋听后大为惊喜,于是当即免除他死罪,同时还下旨“此人可免死五次”。朱元璋自己没读过书,所以他特别敬佩那些历史上有功德的忠臣,也非常爱惜他手下的贤臣。范仲淹的治国理论深入人心,为天下,为百姓,这是明君的最高政治追求。

朱元璋不仅赦免了范从文的死罪,而且还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对范仲淹的敬佩之情。他命令侍从搬出文房四宝,亲笔书写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治国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认为范仲淹是宋朝的大忠臣,是一位学识渊博,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臣。这种人的后代当然不能在他的手上被亏待,朱元璋还将写好的名言送给了范从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9999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6
下一篇2023-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