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残人性的印度童婚,女孩10岁就要嫁人,为何屡禁不止?

摧残人性的印度童婚,女孩10岁就要嫁人,为何屡禁不止?,第1张

想到印度,除去各类稀奇古怪的美食以外,让人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其婚姻的陋习。印度的童婚屡屡不止,哪怕政府出台的了相应政策,也毫无改变。其主要原因,无非就是长久以来的家庭观念和传统陋习的延续。

在印度,女性的地位极低,女婴通常直接被流产,哪怕生出来,也有不少难逃溺亡的命运。而女童在10岁就嫁人,对家庭来说是个经济上的解放。在印度,女生出嫁也是要随彩礼的,可是女方出嫁年龄越早,男方索要的聘礼也会想对减低。所以,对印度诸多家庭来说,越早的把女儿安排出去,不但家里可以少一张嘴吃饭,自己也可以减少不少彩礼的支出,可谓双赢。

而童婚屡禁不止的最大原因在于,童婚这件让大家觉得很荒谬的事情,早期是被宗教法典所认可的。不少印度教徒都认为,和年龄越小的女童结婚,越容易受到祝福。再加上诸多法典的肯定,信徒们反倒觉得现有的法律才是荒谬。再加上,印度女性独身女性很容易发生危险,一旦遭遇不测,就很难再将嫁出去了,因此对双方父母来说,早婚反而代表着安全。

综上所述,印度的童婚早已深入印度人的骨子里了,不是光靠法律改变就能禁止的。想要让其改变的话,首先就要从底层做起,将百姓更深底部的思念改变。然后增加其底层家庭的经济能力,使其不再觉得女性就是个贴钱的存在,也许这样才能缓解这一现象的存在。

主要因为印度人的思想比较封建老旧,他们认为太漂亮的女人或者是出生在不吉利时辰的女人,会给丈夫家里带来厄运,也就是会克夫,必须要先让这个女人结婚一次,才会破除这个诅咒。于是这些女子会被强迫嫁给一棵树,或者是某种动物,甚至是某个石头都行,跟树结过婚之后再跟丈夫结婚就安全了。

伤害女性自尊心

印度这种奇特的婚礼风俗,虽然不是每个女人都必须经历,但还是会对印度女性的心理上造成极大伤害。人作为万物之灵,怎么能被这样对待,因为一些人的封建思想就必须跟一棵树、甚至是一条狗结婚,难道印度女人只配嫁给一棵树吗,或者说印度男人连一棵树都不如,必须要让老婆跟树结婚之后才能跟自己结婚?这种习俗对我们东方人来说确实太过奇葩了,宝宝都表示看不懂。

印度女性地位低下

实际上印度人的这种老旧思想,跟印度社会的男权思想严重有很大关系。虽然印度是一个男多女少的社会,女人根本不够分,很多印度男人都娶不到老婆,但印度女性的地位仍然十分低下,得不到提升,无论在社会上工作还是出行,很多印度女人都要面临被男人欺负的风险。

印度嫁女儿太亏

印度千百年来形成的男权思想,对印度风俗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人们在嫁女儿的时候会吃很大的亏,甚至倾家荡产。因为在印度嫁女儿是要倒贴嫁妆的,男方家庭则不需要付任何彩礼,而且女孩想要嫁给更好的家庭、更高姓氏种族,必须要掏出成倍的嫁妆才能够如愿,很多家庭为了让女儿嫁个好一点的人家,最后都搞得倾家荡产,而有些本不富裕的男方家庭,很多时候会因为娶了一个老婆而致富。

依照传统,已婚的印度妇女将丈夫的名做为自己的第二个名[中间名字],然后将丈夫的姓做为自己的姓,以象征她搬出父亲的家,成为丈夫家庭的一部分

例: Lakshmi Ramesh Gandhi + 丈夫 Radha Krishna Murthy

结婚后: Lakshmi Radha Murthy 或 Lakshmi Ramesh Murthy

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习俗改名只属于非官方运用个人身分证不必显示这些更改

法律分析:印度男女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女孩18岁而男孩儿为21岁,印度政府虽然在法律中规定了结婚年龄,但却没有相应的执法措施,对违法者最多只是处以15天的拘役和1000卢比的罚款。印度是一个重男轻女十分严重的国家,尤其是印度的低种姓以及一些贫困地区的人的这一观念更为严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印度结婚的法定年龄女性是18岁,男性是21岁,但为什么童婚还能如此盛行是因为印度社会的贫富差距巨大,生活贫困的家庭占很大的比例,童婚出现在农村地区和城市贫民区比较多。

20世纪30年代初,印度70%以上的女性实际结婚年龄在15岁以下,也就是说,当时大多数印度女性结婚早。即使在1961年,印度独立后,情况也没有明显改善。农村妇女的平均结婚年龄仍在15岁左右。

童婚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针对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印度政府非常坚定地决心遏制童婚。一些州政府已经开始向政府部门起草婚姻登记法草案,并决心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童婚问题。

童婚的习俗还存在。当地人说:“印度童婚的习俗是印度教经典提倡的。政府制定的法律可以变来变去,但宗教经典却是永恒的。” 童婚这个习俗,有复杂的经济、宗教、历史及社会原因。要把童婚这个习俗打压下去,光靠我们法律是不够的,我们要唤醒民众,制造社会舆论,提高妇女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以及加快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落后的婚姻习俗。

在印度这么大的国家里,结婚登记是不存在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是男女青年婚嫁的主要准则。宪法中虽然规定了结婚的年龄,但没有行政手段进行法律认可也是必然。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偏远乡村举行的集体童婚,政府根本就无法及时获得信息。于是,根深蒂固的童婚陋习得以长期存在和蔓延。

印度有 牛的王国 之称,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 在路上驾车时,千万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制品进入庙宇,同时最好也尽量避免以牛为摄影对象 印度还有一项特别不同的习惯,回答对方问题时若将头歪一边或摇头,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万别会错了意,造成不应有的麻烦 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实行种姓制度,打听当地人的种姓 阶级也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

不要摸小孩的头印度等地的人们不希望别人摸自己头上的任何一部分,他们也不喜欢去摸别人 他们认为,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神圣无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头,被视为神明停留之处,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允许触摸

被邀去吃饭不必客气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吃东西时要大家一起分享,独食是小气而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印度人邀请人共餐,绝不是碍于情面假惺惺,而是诚心诚意的邀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回绝当然令人不高兴

不跟身份悬殊的人进餐印度 尼泊尔人很重视身份 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属阶级有异,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饭 尼泊尔人也同样有类似的阶级划分,在其国内,对 身份 的重视,超过了一切

买酒有时间限制在泰国有个规定,凌晨2时以后不准再买酒,否则会被警察处以罚款 在印度新德里,星期二 星期五 公休日以及每月第一天为禁酒日,在这些天就是神通广大的人也休想买到酒

不可骑在佛像上拍照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旅客如果对寺庙 佛像 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被视为 罪恶滔天 有些不明利害的游客,曾经由于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纪念照而被刑罚 对想带回去的佛像纪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因为在信奉佛教的国家购买的佛像虽然归自己所有,但必须对它有一份敬意,如当它是一玩物,随意放置或粗手粗脚地动它,这种行为,会引起该国人的不快

出生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而这对于贫穷人家而言,确实是一项庞大的负担。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儿时,会用拍手示意,代表两手空空来也。但如果生的是儿子时,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会立刻敲锣庆祝,表示儿子将来娶老婆时,可以带来响当当的嫁妆。

印度民族风俗谈

回城小马带大家去购物,在车上他就已经是“落足了嘴头”(广东话,意为卖力的游说)介绍印度的香水如何名贵,茶叶如何好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想什么,大家当然懂,看看嘛,适合的就买一点,其实,他带去的印度小店卖的香水很贵,一小瓶就要15美元,有玫瑰、茉莉、薰衣草和檀香型,买五送一,天晓得是不是小马介绍的自然材料提炼。

晚饭,是在德里的一间古色古香的饭店吃,饭店都把英国殖民主义时代的东西(算是古董吧)旧汽车,旧桌椅、照片、灯具什么的做装修。首先是到楼上看歌舞表演,投影机按顺序介绍印度各民族,每介绍一个就表演哪个民族的歌舞,演员就四女二男,虽然演员的形象差点,声色艺嘛!半小时的表演,音乐舞蹈都还算可以,乐得满场的老外高兴非凡。演出结束,大家到楼下吃印度餐,有烧鸡、咖哩食品,薄饼等,说实话不怎么好吃。至于许多人关心的,去印度是否不能喝印度的水,要喝了会拉肚子,据我全程的感觉,是没有的事。可能是没有真正喝到恒河的水吧。

在回酒店的路上,小马回答大家的提问,例如印度的学校,说是义务教育,但是还要按月收管理费,公办学校是10-100卢比,当然是不同的学校收费不一样。但是私立学校就贵了,每月要2-3000卢比。印度的学制是小学六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十三年,然后是上大学。谈到印度的婚嫁风俗,小马笑着说,印度还是父母包办的多,未结婚还不知道自己的新娘是谁,印度人是先结婚后恋爱。他说在印度教中是没有离婚这个词的,印度人一生只结婚一次,女子嫁了人,就一辈子跟定一个男人,没有离婚的。已结婚的女人很容易区分,就是眉间会有点上红点的化妆。据说凡是死了丈夫的女人,就要一生穿白衣,不能戴首饰。自由恋爱结婚的也有,但是就不如包办婚姻的,许多是离婚收场。谈到印度偏远的地区过去有女子嫁了丈夫,丈夫死了,在丈夫火葬时“殉情”的事。有婆家嫌新娘的嫁妆不够,烧死新娘的事。小马承认,过去是有过,至于究竟是被人抛进去的,还是自己跳到火里的,就不得而知。但是,小马一再的强调“80年代后没有了”。说到印度的人口,小马笑了,他说印度教和其他的许多教派,都是没有计划生育这条的,印度现在有人口近11亿,(据印度官方2002年公布的统计数字,印度人口约为1027亿。)很快就要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了。

印度人庆祝小孩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只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小孩未来的婚姻对象。

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传统上,将死者抬送到火葬场的任务,应该由家属担任,但是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给专人处理。在印度,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贱民。

一般送葬的仪式都非常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演奏,浩浩荡荡地游行。火葬前,死者的长子必须手持油灯绕行遗体3次,当火葬柴堆被点燃时,死者长子必须将头发剃光,只在后脑勺留一小撮,然后到河里沐浴净身。火葬结束后,死者骨灰会被扫到河里,代表灵魂已经脱离躯壳、得到解脱。

婚礼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区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仪式相当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女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婚礼前一天,新娘必须根据传统化妆方式,开始抹油、沐浴、更衣、梳头、画眼线、抹唇砂、并且在脚上涂以红色、在额头点红色蒂卡、在下巴点黑痣,接着还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脚上绘饰汉那图案,然后洒香水、配戴首饰和发饰,最后是把牙齿染黑、嚼槟榔、擦口红,才算大功告成。

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

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仪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只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只赐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几乎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

传统服饰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饰和装扮,看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种族、阶级、区域等。

男性包头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头巾,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法,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

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形状。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成规则状。锡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颜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Tunic),搭配窄脚的长裤(Dhoti),拉贾斯坦地区男性,裤子是以一条白色布块裹成的,头上的布巾,花样变化极多,色泽鲜明。

女性穿纱丽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著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拉贾斯坦妇女的纱丽较短,只有披覆在头上,但是彩色缤纷、镶有金银绣边。拉贾斯坦妇女的上衣,有点像似没有领子的中国凤仙装,下身是一条滚边的及地长裙。

纱丽穿著方式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用一块长达3公尺的布包裹出来的,这块布称为纱丽(Sari)。印度纱丽的穿著方式变化繁多,不同的种族、区域、信仰,会有许多不同的色彩、质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妇女穿著纱丽时,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脐的紧身衣(Choli),下身是一条及地的直筒衬裙(Ghagra)。

纱丽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拉住纱丽布左边一端,塞进右侧的衬裙裙头。

2 将纱丽布由右至左环绕下围,约三、四圈。

3 接着用纱丽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并且塞入裙头。

4 然后将剩余布块,由左后方绕过右边腋下,披向左边肩膀上。

5 最后直接将纱丽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头上。

近几年来,"彩礼"这一话题,频频被人提起,尤其在农村地区,面对高额的婚礼费用和彩礼,让很多男方家庭苦不堪言,与之对应的"嫁妆"却很少被人提起。在我国男多女少的局面下,"嫁妆"的作用弱化了不少,或者说相对于数额较高的彩礼,"嫁妆"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可在印度地区,男女双方结婚,即便女方倾家荡产,也要给女儿准备一份像样的嫁妆。相对我国,这的确像一种"迷惑行为"。

男方竟在家中坐享其成,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映射的是印度女性地位的低下,尤其面对种姓制度,为了提升家庭阶级,让女儿嫁入所谓的"高门第",很多家庭才出此下策,选择以高额的嫁妆,将女儿送入其中。

即便现在,这种现象还能看到,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种姓制度下,女性地位的低下

印度至今流行种姓制度,国民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达利特,等级从高到低。有了阶级的出现,在社会待遇上,各个种姓自然不尽相同。高种姓社会待遇普遍优良,无论是教育、生活水平都高于他姓。

而处于最底层的达利特,甚至被称为"贱民",连基本的生存资格都没有。走在路上,遇到高种姓的人们,必须让路,而这种环境,会一代一代的传给他们的孩子,让整个家族,生生世世处在低种姓的悲哀中,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则必须实现种姓跨越,形成由低到高的转变。

为了成为高种姓,许多印度人在自己死后,将骨灰撒入恒河水,以此象征心灵的圣洁,改变家族名声,可这样的过程实在艰难,还有另外一条"捷径"可走,那就是将女儿嫁给高种姓,这样一来,两家互通,身份地位也就一样了。

所以,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许多家庭不惜搭上巨额嫁妆,将女儿花钱"送给"高种姓。可这样的婚姻,从来不曾征求过女方的同意,她们,更像是一张进入高种姓的入场券。许多家庭掏不出这么多的钱,不惜向银行贷款,可见这样的种姓制度,在印度的深化程度。

另外,印度攀比之风十分盛行,家家户户比来比去,你嫁妆里面有一辆小汽车,那我女儿嫁出去,就必须有一辆更厉害的车。尤其邻里之间,闲话不断,多多少少也从侧面推动了"巨额嫁妆"的现象。

高种姓借机敛财,加剧了"巨额嫁妆"的程度

高种姓的人也不傻,他们心中清楚,这些家庭到底想要什么,为了利益最大化,男方开价都不低。尤其是出身越好、阶层越高的男性,越有"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房、车一应俱全,甚至婚礼的费用,也要由女方包揽。

除此外,有些奇葩的男方家庭,对于女方实在是折磨,前面说过,印度社会喜欢攀比,这种风气自然也感染了高种姓,在他们眼中,嫁妆不再是促进婚姻关系的良性因素,反而成为了突显身份地位的一个项目。

他们以嫁妆的数额,作为衡量自身综合魅力的尺码,最终,精英阶层将嫁妆数额越抬越高,普通民众为了实现阶级跨越,只能勒紧裤腰带,拼了命的追赶,形成了盛行的高嫁妆之风。

现实更加魔幻,前些年印度曝出一起多人死亡命案,就与"巨额嫁妆"有关,一个高种姓男子,觊觎迎娶女方的财产,迎娶一人便设法害死,接连杀害了好几位女性,最终敛财无数,直到案子被破,才现出真实面目。

这样畸形的婚嫁关系,早已违背了婚姻的初衷,从婆罗门到最低级,上行下效,社会终会迎来最严重的后果。

男尊女卑传统下,悲惨的女性人生

前些年大火了一部**,名叫《神秘巨星》,讲述了一位14岁的印度少女尹希娅,突破歧视与阻挠,坚持追寻音乐梦想的故事。

**中,印度男性对女性的恶劣态度随处可见,比如,尹希娅被检测出是女孩后,父亲就要求母亲打掉她;因为饭菜不可口,父亲对尹希娅的母亲大打出手;包办婚姻等等。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印度几千年男尊女卑思想的渗透。他们认为女性是卑贱的,在婚姻中,必须以财产来提高地位。

经统计,在2010年,因为嫁妆问题,导致女性受害的人数高达8000人,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男方嫌女方给的嫁妆不够或者不满意。

时至今日,在男女平等思想日益深化的当下,"巨额嫁妆"必然会成为时代前进中,被抛弃的产物,只是在印度,就不好说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0281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