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频频难尽意
愿君高树成连理
费尽年年造化功
凯歌声动天颜喜
新年乘兴看春风
婚姻珠翠成群戏
快意雄风海上来
乐棚擢秀名何丽
祝公富贵荐公寿
愿君处处宜春酒
费公弦歌兴国俗
凯旋只在春风后
新晴天宇色正青
婚姻门首空舒手
快活快活真快活
乐事赏心千岁有
祝公眉寿长康强
愿君光明如太阳
费他一月春风了
凯慕玉关归献觞
新岁梅花正好看
婚姻传宝逾琳琅
快乐预报长庚梦
乐土长吟帝子章
祝公功名如郭令
愿回羲和借光景
费氏春草兰杜芳
凯奏归来铃阁静
新年春日相追逐
婚宦有涯真是幸
快活人间百十年
乐人数子如春梦
祝公澄淡春山远
愿学延平两龙剑
费尽心灵用尽功
凯然遂欲抛手板
新年乐事胜常年
婚姻见山长在眼
快哉天地一闲人
乐颂燕公符玉燕
祝寿筵开正小春
愿与主人同好心
费生铺锦宜春睡
凯然有志整乾坤
新年强起寻芳物
婚姻风雨不开门
快晴信是行人愿
乐回和气作春温
祝公眉寿三千年
愿随春风寄燕然
费生内史才多少
凯然西笑入长安
新丰树里行人度
婚姻顶祝神霄仙
快意长江都是酒
乐事良辰古所难
祝融海若让云烟
愿公福德厚如山
费氏自是江南士
凯想前贤古道边
新沔精神开白日
婚姻酣咏太平年
快意一时荷叶雨
乐游原上见长安
祝公吉祥荐公寿
愿将眉寿同长久
费子夕阳明古堞
凯然有志人知否
新诗一夜急春风
婚姻绕屋栽杨柳
快书礼乐三千言
乐府正声三百首
祝色先了公家事
愿将明哲保身智
费侯风光越水春
凯期吏责宽三尺
新春风物旧山川
婚嫁定期杉叶紫
快意生平有此观
乐齐先生了张子
祝愿果初心
愿得一心人
费子真仙子
凯乐助南薰
新春光景丽
婚姻父母君
快阁长流水
乐道任天真
祝人天一方
愿得一回光
费生才振古
凯入系名王
新晴好天气
婚宦别家乡
快作赏心事
乐道喜文章
祝谢圣明君
愿天神圣心
费侯费思量
凯风唳泪痕
新晴竹林茂
婚姻生贵人
快晴秋意好
乐和山水音
祝公扬军声
愿奉天地灵
费尽东君力
凯归长安亭
新诗雅兴长
婚姻春鸟鸣
快应龙头谶
乐风亦世情
祝人骋礼乐
愿为古琴瑟
费生立下风
凯然想云壑
新桂年年发
婚姻通木客
快乐安乐人
乐民之乐者
祝君藏名山
愿强健年年
费生隔芳草
凯字贡仁贤
新年立春日
婚姻有酒酣
快马迎新月
乐事信难全
祝寿庆生申
愿秉忠义心
费生德化长
凯然湖海襟
新声太平乐
婚姻冠儒林
快意洗天宇
乐易真可人
祝公千万寿
愿年年把酒
费郎负才名
凯乐归歌缶
新声明月天
婚姻堆锦绣
快分南北风
乐事家家有
祝公天一涯
愿逐飘风花
费人善学问
凯之半痴黠
新来春事好
婚姻伺天发
快嚼夸强健
乐安山水佳
祝人佳少年
愿力还精坚
费尽闲心力
凯叹临长川
新年人意乐
婚姻古则然
快上青云路
乐奏彻天关
江西赣州寻乌县晨光镇结婚风俗有
一、采茶戏
采茶戏是江西地方小戏的总称,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
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恢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解放以后,江西各路采茶戏经挖掘整理,推陈出新,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赣南采茶戏《怎么谈不拢》、《茶童戏主》,高安采茶戏《小保管上任》、《孙成打酒》,抚州采茶戏《秧》等,曾在全国性地方戏汇演中获奖并拍成**上映。
二、江西方言
汉语目前可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湘、赣、闽、粤方言和客家方言。江西大部分地区通行赣方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南昌话和抚州话。赣方言的语音特点是一般没有浊音,因而赣方言许多词语的读音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甚至会发生歧义。赣方言的词汇特点是保留了许多古代词汇,被汉语史专家称为古代汉语词汇的“活化石”。如南昌、抚州话称“白天”为“日上”,称“谈话”为“话事”,称“多少”为“几多”,称“脏”为“腌臜”等等。
三、赣剧
赣剧是江西传统的地方代表性剧种,源于元末明初我国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迄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弋阳腔发源于江西弋阳县,亦称“高腔”,曲调高亢激越,粗犷奔放,所演剧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连台戏为主,加之它善于“错用乡语”,即能入乡随俗,故在明代便风行全国,并由此产生出很多不同的流派如青阳腔、义乌腔、徽州腔、京腔等。清代以来,赣剧在弋阳腔的基础上,吸取了昆腔等诸腔,在艺术表演方面,注重程式化的同时,仍保持了接近生活、细腻逼真的特点,传统剧目,包括联本戏和折子戏,共有三百多种。新中国成立以后,赣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除赣东北各县专业剧团外,南昌还成立了由周恩来总理题名的“江西赣剧团”,该团的传统剧目《珍珠衫》、《还魂记》曾被拍成舞台艺术影片在全国上映。
四、波阳节节高
节节高”由学龄前儿童扮演群众喜爱的历史或小说人物,每8人为一节,组成三百多节,称“节节高”。表演时,庞大的队伍或川流不息,或排列阵式,或组成造型,令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五、金阁老龙灯
进贤李家渡一带百姓为纪念神话传说造福于此地的金阁老龙而扎制的巨形彩灯,用木、竹、藤、稻草、丝绸、金属等为原料。龙身长百余米,上置数百个花盆、花篮及农产品模型,龙头高数米,长数米、上挂宫灯、花篮灯、八宝灯、鲤鱼灯及包公、孔明、穆桂英等人物造型。须几十上百人扛在肩上游动,使整条“金阁老龙”上下起伏,左右蜿蜒,周身熠熠闪光,大有倒海翻江之势。
五、江西老表
“江西老表”的称谓源于朱元璋在赣遇难获救,报答恩情之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在平定江西时曾在康山负伤后被百姓救护,为感激江西百姓的搭救之恩,朱元璋许诺若得天下,江西人遇事可以“老表”名义直接找他。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有一年,江西大旱,便选出代表去南京以“老表”名义进见皇帝,要求减免赋税,朱元璋为笼络天下,果然下令减免了税收。从此,江西人乐于自称、亦被别人称作“江西老表”。
六、江西山歌
江西山歌以赣南客家歌为代表,尤以兴国山歌著名。据《赣州府志》记载:赣南客家山歌起源于伐木客,伐木工人边伐木边唱歌,山鸣谷应,引起樵夫、农民的唱和。
客家山歌的特点是,运用比兴、夸张、拟人、反衬、谐音、重叠等多种手法,触景生情,因事起兴、即兴而歌。内容根据需要,可长可短;音调因情而异,或慷慨激昂、或委婉低回;表现形式有对花、猜花、锁歌、盘歌、捡脚跟、丢观音、绣褡裢等。唱腔开头是一声独具韵味的“吱呀嘞“,接着是一句或两句歌头,定下一首山歌的内容和韵脚,结束句前有句呼应声“心肝哥”或“心肝妹”等衬词,它使山歌有亲切感,同时也预示了结束句的到来,形成赣南客家山歌独一无二的风格。 客家姑娘小伙子常常以歌代话,相互叙说衷肠,结交知己。每逢节日、山歌会、婚嫁等喜庆场合,客家男女老少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智慧和祝愿,直唱得山舞水笑如痴如醉,客家山歌无歌不传情,无情不成歌。
七、鄱阳鱼灯
鄱阳湖的渔民们将各种鱼类彩灯顺序排列,头灯为鳌鱼。其次为春鲢、夏鲤、秋鲑、冬鳊,象征四季太平,接着还有其他鱼类灯,最后是风稍尾鱼灯。各种鱼灯色彩缤纷,相互辉映,使水乡泽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八、节日食品
节日食品是丰富多彩的。它常常将丰富的营养成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典型的节日饮食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旧时代的宫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庆典等仪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代汉族的多数地区,这种现象早已结束,只在少数偏远地区或某些特定场合,还残存着一些象征性的活动。
(二)是供人们在节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制品。这是节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另外,汉族许多地区过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传承不衰。中秋节的月饼,寓含了对人间亲族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其他诸如开春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寒食节的冷食,农历二月二日吃猪头、咬蚕豆、尝新节吃新谷,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饮食中的信仰、禁忌
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节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三天只需回锅。以为熟则顺,生则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将一切准备齐备,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再如,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天忌食米饭,否则会导致谷子减产;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较多。如汉族不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食鲜姜,因为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多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后容易招致难产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