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和萧珊的完美婚姻是什么样子的?

巴金和萧珊的完美婚姻是什么样子的?,第1张

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有着成都小伙的真诚善良,他一生痴爱读书,与书打了一辈子交道。就跟妻子萧珊的认识也是以书结缘。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巴金夫妇的故事。

以书信为使,开启爱恋之路。

1936年,巴金的《家》出版后,迅速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热捧和喜爱,巴金也一度成为了青年学生心中的文学偶像。《家》的出版不仅带给巴金事业上的成功,更让他收获了一生的挚爱——萧珊。

那个时候有很多青年女生给巴金写信告白,巴金都会给他们回信委婉拒绝,并且告诉她们要好好学习,以学业为重。在他看来这些女学生也不过是"慕强心理"罢了,只是一时的狂热,等到狂热散去冷静下来就会明白那不是爱情。

他的妻子萧珊那个时候也经常给他写信,巴金起初被萧珊的一手娟秀字体吸引,后被她对自己作品的独特理解彻底打动,于是时常跟她讨论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一来二去两人慢慢的熟悉了起来,成为了文友。萧珊书信的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而巴金也亲切地称呼她也"小友"。

直到有一天,萧珊主动提出见面。通信半年,却从未见面,于是萧珊在信中写道"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萧珊觉得时机应该成熟了,可以约出来见面了,要不然自己真要跟他当一辈子朋友不成?于是在萧珊的热情主动邀请下,巴金准时赴约了。

两人约在咖啡馆见面,巴金看着这个梳着学生头,穿着校服的小女孩,觉得异常亲切。而萧珊也对戴着眼镜,说话轻声慢语的巴金更加喜欢。两个人仿佛像认识了很久的朋友,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并不觉得生疏,两个人相谈甚欢。见面结束后,两个人的书信来往也多了起来,内容也从刚开始的作品讨论转换成了生活中的细碎琐事。

以言语相激,情人终成眷属。

萧珊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想的女学生,所以她并不觉得女追男有什么难为情的,她觉得男欢女爱,情投意合都是非常正常的。1936年,巴金的朋友托其帮忙看家,萧珊便经常和巴金待在一起。巴金很小心,一直避免把萧珊放在自己的另一半的位置上。因为一方面他觉得两个人的年龄差距有点大,另一方面他觉得萧珊对自己的只是读者对作家的单纯喜欢而不是女人对男人的喜欢。

直到1938年的一天,萧珊穿了一件轻熟风的旗袍,打扮得很摩登时尚,富有女人味。她找到巴金并且对他说,她的父亲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要让她嫁人,但是她喜欢的人是巴金,她不愿意嫁给其他人。

可是巴金的态度浇灭了萧珊那颗满怀期待的心,巴金知道这件事只说了一句"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听到喜欢的人这样说,萧珊再也忍不住了,她委屈地跑了出去。刚跑出去,巴金就追了出来,解释说:"你现在的年纪还很小,应该去读书,如果你读完书,还是想跟我在一起的话,我愿意等你。"

就这样在萧珊的主动下俩人正式在一起了,萧珊也把自己的恋情告诉了母亲,并且言明非巴金不嫁。萧珊的母亲于是决定会一会这个让女儿非卿不嫁的人是一位怎样的翩翩公子?

于是萧母约巴金见面,初次见面觉得成熟稳重,为人可靠,便将这场饭局变成了二人的"订婚席"。有了亲人的支持与祝福的萧珊与巴金在1944年5月结束了八年的恋爱长跑,他们在贵阳一个小饭馆里,点上一桌酒菜,没有举行婚礼,没有宴请宾朋,就只是简单地跟双方家长及当事人吃了一顿便饭,就正式结婚了。

虽然他们的婚礼在外人看来不够气派,甚至有点略显寒酸,可是在两个新人心里觉得并不碍事,婚礼只是一个爱的形式,而他们的爱不需要用这种形式来给彼此安全感。

以温柔坚定,度过艰难时光。

婚后的生活很甜蜜,在这28年的婚姻生活中,两人从没有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相濡以沫相互扶持。抗战期间,战事吃紧,巴金的同事们都先后离开了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巴金顿感悲寂,不知所措。是萧珊一直鼓励他对他说自己永远会陪在他身边,她一直在,她从未食言。

新中国成立后,巴金的社会活动日渐增多,事业繁忙经常顾不上家庭,萧珊也从来没有抱怨过,她支持丈夫事业,默默操持家务,打理亲戚朋友间的人际关系,从没有让巴金因为这些事烦心过。

如果日子一直这样平静的话该有多好,平平淡淡,岁月安好。

特殊时期来了。巴金被下放到牛棚改造,萧珊也因为巴金受到牵连遭受着非人的待遇。每到巴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会说"日子难过啊。"萧珊就会重复他的话而后接着说一句"要坚持下去。"两个人苦中作乐,相互鼓励,慢慢地也适应了这种生活。

可是1972年,萧珊被查出肝癌晚期。巴金在干校劳动不被允许探望,虽然做了手术但是却在术后第五天与世长辞。去世前她生平第一次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

萧珊去世三年后,巴金才被允许拿回萧珊的骨灰,他将妻子的骨灰放在枕边,将妻子的翻译的作品放在床头柜,仿佛这样妻子就不曾离去,一直在他身边。晚年,巴金经常念叨着"长寿于我是一种折磨"。他无数次的翻读自己撰写的《回忆萧珊》、《再忆萧珊》等作品,一解相思之苦,并且临终留下遗言让家人在他去世后将自己与妻子的骨灰盒在一起撒入东海。

妻子去世后的30多年里,巴金觉得生活再也没有了鲜活的朝气,因为妻子不在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无人分享,索然无味。所以他才会留下那样的遗言,虽然生不能同穴,但死要同裘。2005年,101岁的巴金逝世,希望巴金先生和妻子萧珊在另一个世界能相遇,幸福的生活。

巴金

编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

李尧棠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

1904年11月25日

逝世日期

2005年10月17日

职 业

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

南京东南大学附中

代表作品

《家》、《寒夜》、《随想录》

芾甘

笔 名

鸣希、Bakin、马拉、吞风等

人物生平

编辑

人物经历

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巴金 不同时期(13张)

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

1923年,离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学。

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因病于上海休养。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本时期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一些著作。

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1]

1928年12月,回上海。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2]

1933年,任《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赴日本旅行。

1935年,8月,从日本回国。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务,主编《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生活小丛刊》等。[2]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任《救亡日报》编委,与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

1938年,2月,写完《春》。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1940年七月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1944年5月,与萧珊在贵阳花溪结婚。[3]

1945年,于重庆作《第四病室》。11月返回上海。

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1950年,7月,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11月,他参加了华沙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后又五次访问前苏联。

1957年7月,任《收获》主编。同年始编《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编定后出版。

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

1972年,妻子萧珊病逝。

巴金 不同时期(2)(6张)

1977年,任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4]

1983年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中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90年代后出版随笔集《再思录》,编辑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

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4]

爱情婚姻

巴金与家人(14张)

1936年,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陈当时是巴金作品的喜爱者,两人由通信讨论作品开始认识。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后追随巴金来到广州。直到1944年,已经40岁的巴金才在桂林花溪与萧珊结婚,两人的婚礼极其简朴,没有任何仪式也一桌宴席。1945年,抗战胜利,女儿李小林出生。

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受到残酷的迫害,萧珊也因为与巴金的关系受到非人的待遇。1972年7月萧珊因患癌症住院,而巴金在干校劳动不被允许探望,于是萧珊只得独自在医院接受治疗,半个月后含冤长辞人世。在萧珊去世的3年之后,巴金才获许把萧珊的骨灰捧回,巴金将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边,每夜与之共眠,一直到2005年,巴金去世。[5-6]

人物轶事

编辑

带病入书

幼年多病的巴金从来没有读过大学。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因此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就是如此。写《灭亡》时正是巴金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7]

因书得爱

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最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7]

嗜书如命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省吃俭用,他还是要买书。一天,一向依着他的萧珊实在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不知道家里到底有没有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的巴金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第二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7]

笔名趣谈

巴金虽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而且经常被人误解来源,猜测这两个字来自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其实不然。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8-10]

个人作品

编辑

中长篇小说

《灭亡》《小说月报》第20卷第1期,上海开明书店1929年10月初版

《家》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5月初版

《春》上海开明书店1938年8月版

《秋》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9月初版

《爱情三部曲》:《雾》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6年1月版

《雨》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3年1月初版

巴金作品 封面 一览(11张)

《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3月初版

《憩园》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初版

《第四病室》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6年版

《寒夜》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3月初版

《死去的太阳》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初版

《海底梦》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年8月初版

《春天里的秋天》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10月初版

《沙丁》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1月初版

《萌芽》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9月初版

《新生》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11月版

《利娜》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8月初版

《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12月一1945年7月版[11] [12] [13]

短篇小说集

《复仇集》上海新中国书局1931年8月初版、《光明集》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年12月版

《电椅集》上海新中国书局1933年2月初版、《抹布集》北京星云堂书店1933年4月初版

《将军集》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8月初版、《沉默集》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10月初版

《神·鬼·人》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12月版、《沦落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初版

《发的故事》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2月版、《长生塔》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3月初版

《小人小事》成都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6月初版、《还魂草》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5年12月版

《英雄的故事》上海平明出版社1953年9月初版、《明珠与玉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4月版

《李大海》作家出版社1961年12月初版[11] [12] [13]

散文合集

《海行》、《旅途随笔》、《巴金自传》、《点滴》

《生之忏悔》、《忆》、《短简》、《控诉》

《梦与醉》、《旅途通讯》、《感想》、《黑土》

《无题》、《龙·虎·狗》、《废园外》、《旅途杂记》

《怀念》、《静夜的悲剧》、《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

《华沙城的节日》、《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

《大欢乐的日子》、《谈契诃夫》、《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友谊集》

《赞歌集》、《倾吐不尽的感情》、《贤良桥畔》、《大寨行》

《爝火集》、《创作回忆录》《序跋集》、《怀念集》、《家书—— 巴金萧珊书信集》

《再思录》、《随想录》[11] [12] [13]

文学译著

《薇娜》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6月初月初版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上海新宇宙书店1929年10月初版

《骷髅的跳舞》上海开明书店1930年版

《丹东之死》上海开明书店1930年7月版、《草原故事》上海马来亚书店1931年4月初版

《秋天里的春天》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10月初版、《过客之花》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6月初版

《门槛》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5月初版、《叛逆者之歌》平社出版部初版本

《夜未央》(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3月初版)、《迟开的蔷薇》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1月初版

《父与子》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7月初版、《处女地》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初版

《快乐王子》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3月初版、《笑》(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6月初版)

《六人》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9月初版、《红花》上海出版公司1950年11月初版

《癞蛤蟆与玫瑰花》上海出版公司1952年1月初版、《木木》上海平民出版社1952年初版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6月初版[11] [12]

传记忆作

《蒲宁与巴布林》上海平民出版社1949年12月初版

《狱中与逃狱》广州革新书局1927年5月初版

《我的生活故事》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8月初版

《地底下的俄罗斯》上海启智书店1929年8月初版

《我的自传》上海启明书店1930年4月初版

《俄国虚无主义运动史话》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初版

《狱中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4月初版

《一个家庭的戏剧》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狱中十二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l2月初版

《回忆契诃夫》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1月初版

《回忆托尔斯泰》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4月初版

《回忆屠格涅夫》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8月初版

《回忆录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5月初版

《往事与随想》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10月初版[11] [12] [13]

理论作品

《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1921年4月《半月》17号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时事新报·学灯》1925年12fl 21日

《列宁论》《时事新报·学灯)1925年12月29日

《马克思主义卖*妇》《时事新报·学灯)1926年1月19日

《芝加哥的惨剧》旧金山平社1926年5月初版

《革命的先驱》上海自由书店1928年5月初版

《断头台上》上海自由书店1929年1月初版

《俄罗斯十女杰》上海太平洋书店1930年10月初版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上海自由书店1930年7月初版

《俄国社会运动史话》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9月初版[11] [12] [13]

理论译作

巴金 选集 封面一览(4张)

《面包略取》上海自由书店1927年1月初版

《面包与自由》上海平民书店1940年8月初版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海自由书店1928-1929年初版

《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6月初版

《蒲鲁东底人生哲学》上海自由书店1929年初版

《告青年》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6月初版

《万人的安乐》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5月初版

《西班牙的血》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7月初版

《西班牙的黎明》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7月初版

《西班牙的曙光》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3月初版

《西班牙的斗争》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4月初版、《战士杜鲁底》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8月初版

《西班牙》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4)1初版、《一个国际志愿兵的日记》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4月初版

《西班牙的日记》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4月初版、《巴塞罗那的五月事变》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4月初版[11] [12] [13]

主编刊物

《文化生活丛刊》(1935年一1952年)、《文学丛刊》(1935年一1949年)

《文季丛书》(1939年一1951年)、《文学小丛刊》(1939年一1948年1

《自由月刊》(1929年1月一4月)、《时代前》(1931年1月一7月)

《文学季刊》(1934年4期)、《文季月刊》(1936年6月一12月)

《文丛》(1937年一1939年)、《烽火》(1937年一1938年)

《文艺月报》(1953年一1956年)、《上海文学》(1960年一1963年)

《收获》(1957年一2005年)[11] [12] [13]

作品风格

编辑

创作题材

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 、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 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12] [14]

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样,但总体也可归结为六类,其一,书写外国人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集中在《复仇集》、《电椅集》中,《光明集》里也有一部分作品。这类作品描写了许多外国人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外国人形象。其二,反映农民 工人 知识分子 小公务员 革命者等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其三,是收在《长生塔》中的四篇童话,即《长生塔》、《塔的秘密》、《隐身珠》、《能言树》作者借助童话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其四,是收在《沉默集(二)》 中的三篇历史题材的小说,即《马拉的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底尔的秘密》。这三篇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总结了那段历史的教训。其五,描写 40 年代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收在《发的故事》、《小人小事》等集子中,其中的某些作品体现了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其六,反映志愿军生活,即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收集在《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等小说集中。这些作品是巴金小说创作的最后一批成果,是老作家对新中国文学事业的重要贡献。[12] [14]

另外,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总之,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4]

语言风格

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然而巴金也绝非只是一味任情纵笔、狂放无羁以至流于粗糙简滥。在具体驾驭这种平白率真、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如作品《春天里的秋天》中:“我抬起发热的脸,去看蔚蓝的天,去迎自由的风。我的眼里却装满一对大眼睛和两道长眉。那对大眼睛里充满着爱情,春天的爱情,南方的爱情。”这一句并没有使用整齐的韵脚,也不讲究声调的平仄搭配,咏玩味间却给人一种抑扬有致,明快优美的音乐享受。这种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是巴金语言抒情风格的重要特征。[15] [12]

从《憩园》开始,巴金则逐渐把感情“隐藏”起来,放在文字之外,情节以内,不再像前期的《激流》一般直接吐露内心的情感,而是转而开始大量运用冷性色彩词隐晦、冷静的表露自己的情感,做到动人而不致“引人注目”,以《寒夜》为例,整部小说所用的色彩词汇除了灰黑,就是昏黄、惨白,从心理上给我们以沉重的压抑感,加重了对作品的悲剧感受。而晦暗的语言色调作品语言的旋律迟缓,音调低沉,从而与作品的题材和抒情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使得作品的悲剧感顿生,调子也更加悲哀、忧郁。[15] [12]

文学思想

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绝对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想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处女作的《灭亡》则把他反专制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后期,《火》三部曲、《第四病室》、《憩园》、《寒夜》,都体现了对40年代中国社会黑暗的揭露与批判。《火》对抗战的直接描写,《第四病室》对社会底层黑暗的揭露,《憩园》对不平等社会的反思,《寒夜》对社会黑暗的控诉。到了晚期的巴金对于“善”的思考则更加带有更明确的社会内涵,这个内涵,主要是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来体现,即反对文化专制、反对长官意志、反对粉饰现实、忏悔自己精神上的软弱,认为整个民族都应该忏悔和反思。于是他也响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馆。[12] [17]

巴金的真实观则更为直白的体现于他的作品之中。因为巴金不同于茅盾等作家完成作品时所具有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故而他的作品唯求“真”,以“真”动人,以“真”取胜。在巴金前期的创作中,他致力于青年对家长的对抗情绪的感受,作家的真实就在于对这种感受的发掘和提炼,正如他在《激流·总序》中所说的,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二十几个寒署。”“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石碎山中间。”作家以其二十多岁的青年的眼睛所看到的生活的激流,所感觉到的爱恨痛苦,通过巴金式的真实的感受体现在里面,这就是青年的真实感受。在这里,违反这生活的激流的就是假的,适应这生活的激流的就是真的,就会被巴金体现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后期创作,这种真实观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在于其理性选择的加入,即对40年代中国社会的思索及对这种思索的感受。《寒夜》是其中的一个典范。《寒夜》的深刻性在于其真实性,这种真实可以说是残酷的真实,即以好人对好人的残忍来体现出生活的真实,制造了好人与好人之间的悲剧。[12] [17]

荣誉奖项

1984年10月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1982年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

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

1984年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

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1]

1990年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

1993年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1]

1998年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1]

2003年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1]

人物影响

编辑

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在“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和奴性人格的艺术典型以“立人”,从“说真话”到“写真实”以一贯之于他的全部人生经历和创作活动中,他多次强调“我说我写作如同在生活,又说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同时巴金还贡献了以“两个一致”的典型化方法和“比较象活人”的性格真实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追求真实,在《随想录》中一遍遍地虔诚而痛苦地忏悔,剖析自己的灵魂,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深挖国人灵魂中的奴性,以人格的魅力参与现代伦理文化的建设。他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 30 年代艺术画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12] [20]

“他最可佩之处,就是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冰心评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看过《家》与《寒夜》的人该知道他的名姓。他早年体弱多病,毕生却活到了101岁高寿。世人谁不想长命百岁?巴金却在晚年慨叹长寿是折磨。

这便不得不提及一个女人。她叫萧珊,是此生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人都说入土为安,萧珊病故后,巴金却拒绝将其下葬,而是将妻子的骨灰安放在自己的枕边30年,夜夜与之共眠。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说的也便是巴金对亡妻的思念了。

对她的成长我应当负很大的责任

巴金出生于1904年的四川成都。《家》是他的长篇小说,在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名列第8,这本书歌颂了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巴金也因为《家》成了很多青年人的偶像。

同时,巴金也是个伯乐,他慧眼识珠,读了《雷雨》之后,促使这个被尘封整整一年的剧本被发表,也将曹禺引入了文艺界。后来,《雷雨》大热,多次被搬到舞台上。

萧珊原名陈蕴珍,生于1917年,比巴金小13岁,彼时还是个学生。1936年她来到上海,进入爱国女子中学读书,热衷戏剧和表演的萧珊便曾在曹禺的《雷雨》话剧中扮演四凤。她有颗年轻热血的心,因着扮演四凤,与“进步人士”交往太多,她被开除了。

就在这个迷惘的关口,萧珊拜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就宛如一盏指路明灯一般,一下子照进了萧珊的心里。于是,萧珊也成了众多给巴金写信“追星”的一个书迷。

不过萧珊的特殊之处在于,她追逐偶像的心最赤诚,写给巴金的信最多。巴金也向这个小书迷回了信,称她为“我的小友”。

巴金自小便生活在一个封建的大家庭中,他只觉得家更是一种束缚,而且家国飘零,他不忍与旁人有更多牵扯,以至于连累旁人。因此,他虽与萧珊通信,却更多的是为她拨云见日,引导鼓励她走向文学创作之路。萧珊也有着很高的才学,她的《在伤兵医院》还发表在了矛盾主编的《烽火》杂志上。

不过在这一来二去的通信过程中,萧珊对于巴金的敬爱崇拜之情渐渐升华至爱慕,巴金对这个爱国小女生的印象也十分深刻。

她年轻而勇敢的心

大半年后,萧珊勇敢地发出了邀约,在信中中写道:“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这位大胆的姑娘在信中还附了一张照片,约了时间地点,想与巴金见面。

巴金怀着一丝好奇,或许还有一些连他都没有察觉到的情绪,如约前来,见见自己的小友。

萧珊还梳着学生头,穿着校服,眼睛忽闪忽闪的。她一见巴金就笑了:

“李先生,您比我猜想的可年轻多了。”

随后的时间里,这双美丽的眼睛逐渐占据了巴金的心底。

不过,巴金对恋爱是无比虔诚、严肃,且专一的,他是个绝对的君子,不想让小他13岁的萧珊因为过于年轻,冲动犯错。他尽管视萧珊为小友,为知己,却不忍随意跨越两人之间的界限。

萧珊则勇敢多了,在两人的相处过程中,她更为主动,明示暗示自己对巴金的心意。但是巴金年长她13岁,始终没有同意。

直到那天,萧珊找到巴金,明白地表示,家里为她定了亲。这一刻,小姑娘是想巴金冲动一把,牵起她的手的。然而巴金想想自己的年龄,还是沉默了。

萧珊就像电视里的那样,被气走了。

而巴金最终没法欺骗自己,他追上前,拉住了萧珊,看着她的眼睛,很是认真。

“将来你长大能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你生活在一起。”

年轻的萧珊只回答:

“那我就让你看看我成熟后的决定吧。”

这一刻,好似**中那般幸福,但是他们谁都没有能看到未来的眼睛。又或许,即使知道了结局,相爱的彼此,也仍然还会奋不顾身地在一起。

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

巴金和萧珊此后进行了8年的爱情长跑,这期间,即使被战火阻隔,即使世事变幻莫测,萧珊依然是那个勇敢坚定的姑娘。

1944年,成熟了的萧珊不改八年前的决定,毅然嫁给了巴金。这年巴金40岁,已是不惑之年。萧珊27岁,风华正茂。两人终于有了一个共同的家。

他们的婚房是借的朋友的一间木板房,没有任何新家具,也没有喜宴,只有一张发给亲友的旅行结婚的“通知”。但是即使是这样的裸婚,他们也甘之如饴。

次年,他们生下了女儿李小林。建国后一年,萧珊为巴金产下儿子李小棠。这一子一女,凑成了一个好字。他们的家,也相当和睦。婚后的28年间,夫妻俩没有红过一次脸,急过一次眼。他们也十分疼爱儿女,哪怕是儿子都长大了,萧珊还叫着“棠棠”。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巴金到底如他早年担忧的那般,连累了萧珊。

特殊时期,巴金被点名批判,劳动多年。萧珊作为巴金的妻子,被各种谩骂,指责,受到精神虐待和身体上的疼痛,可她还是为巴金各种奔走。她听到巴金的诉苦后,每每鼓励巴金“要坚持下去”。可萧珊一天天地憔悴下去,生命之火逐渐熄灭。

再后来,萧珊患了癌,因巴金的原因,求医无门,耽误了病情,以至于后来癌症很快到了晚期,并且扩散。一天,萧珊躺在床上,好似睡着了一样,却再也叫不醒了。巴金并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

他在《怀念萧珊》中写道:“眼睛很大,很美,很亮。”应该也想起了二人初见时,萧珊美丽明亮的大眼睛。

他也想,“我比她大十三岁,为什么不让我先死?……是我害了她。”

不知彼时,他有没有后悔,当初自己勇敢的那一回。但想来,萧珊是没有后悔过的,因为她面对生死未卜的手术时,还对巴金说:“你陪我就好。”

萧珊的遗体火化了之后,巴金拒绝安葬她的骨灰。在存放室寄存三年后,巴金将“小友”领回了家,将其安放在枕边30年,夜夜陪着她之入睡。

少年夫妻老来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说的应该就是他们了。即使萧珊已经不在了,能安睡于巴金枕侧的,也只能是她的骨灰。

巴金这一生,活了101岁。萧珊死去之时,他68岁。这一生,他只爱过萧珊,萧珊走后的三十多年里,他也并未再娶。

巴金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

2005年10月17日,慨叹长寿是种折磨的巴金去世。后人将他与萧珊的骨灰混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后撒向了大海。“李先生”和他的“小友”,自此再无痛苦与别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6956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