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大学语文考什么

大一大学语文考什么,第1张

问题一:大学语文大一第一学期考什么啊 我知道重点 老师全画出来了。我给你摘要还是重点内容内容?摘要:

诗经 名词解释

论语 子路篇

曹操 蒿里行

曹丕 燕歌行

李白 关山月

杜甫 哀江头的思想内容

白居易 长恨歌的翻译

李白菩萨蛮

词和诗的区别

北宋词的特点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宋诗的特点

南宋词 前后期 的不同 原因

陆游 钗头凤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的翻译

顾贞观 金缕曲 的翻译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小翠人物形象

老舍 断魂枪内容 对比 应用

巴金 怀念萧珊 的赏析

内容: 考试重点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基本上宋诗、唐诗虽是各富风采,但因为宋人以诗馀(词)为先,诗反而成为配角了,因此唐诗不仅数量上胜过宋诗,在素材上也多于宋诗。宋诗有以下特色:

1从艺术旨趣和风格看,宋诗主要向理想、显露和精细方面发展,这是宋诗较精之处。

2宋诗倾向议论化、散文化。

3派别多。

4诗话多。

5消失了唐代悲壮的边塞派的作风,但是整规矩,无唐诗有时不工整之病。

6消失了唐代感伤的社会派的作风,但描写越发细致,无唐诗有时粗率之病。

7失去了唐代哀W的闺怨宫怨诗的作风,很多诗人描写时特别冲淡,无唐人豪迈意气的作风。

8不同於唐代缠绵活泼的情诗的作风,宋诗中有一种充满画意的诗(题画诗)。

9宋诗之弊:模拟、诗话、诗派杂。其中各诗派还成为相互竞逐甚至批判的情形,这与唐诗诗人各派之间相互共融的情形颇为不同。

10词本作为诗馀却反而越居诗的上位。

唐宋诗可作以下比较:

唐诗:主情、蕴蓄,表现上韵流言外,风格上多比兴,作法上婉而微,词评论方面诗论少。

宋诗:主理、发露,表现上意尽其中,风格上多赋,作法上径以直,词评论方面诗论精。 唐诗 宋诗 情感:热烈外扬 内敛温和 风格:色泽丰美 平淡瘦劲擅长:情韵 思理《断魂枪》的核心情节,是号称沙子龙大徒弟的王三胜卖艺场上受辱而沙子龙无动于衷。打败王三胜的孙老者随后登门向沙子龙讨教绝技,沙子龙却绝口不提武艺和枪法。从此昔日神枪沙子龙的威名一落千丈,连以他为荣耀的徒弟们也不再理睬他,但他无半点愠怒。其实他的内心如灼热岩浆。小说两次写到沙子龙在夜静人稀时面对天上的群星一气刺出六十四枪的场面,第一次是简要叙述,是铺垫性的,第二次则进行了有声有色的描写,且放置在结尾,把沙子龙的 无奈和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小说的结构产生了一种张力,可谓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怀念萧珊》是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一篇,是为悼念其妻子萧珊而作。这篇散文,写了他对妻子萧珊因为自己在“文革”时遭到迫害致死而难过,同时表达对亡妻的爱与思念,和对当时的恶势力的憎恨。 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也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本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少女,带有贵族**普遍的特点,温柔、驯顺、稳重。后为了追求爱情,敢于反抗,敢于斗争,表现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思想束缚的战斗精神。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聊斋志异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问题二:大学语文怎么考阿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命题是自学考试的核心,是实现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标准的关键。对考生而言,首先就要了解命题的原则与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等等相关考试信息。在些基础上把握考试重难点,确定考试对策,这样复习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行总复习前,最关键的就是明白《大学语文》考什么,围绕目标才能针对性制定复习策略。依据大纲,《大学语文(本、专)》题型共有五种类型:即单项选择(20分),多项选择(10分)、词语解释(10分)、简析题(30分)、作文(30分)。可见,复习的重点可放在作文和简析题上,这两项分数的高低,关系到考试的成败,但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其次,考生如有可能应取得历次考试试卷。这既可熟悉题型,了解试题难易度,又可作为自测、练习之用,找出差距,尽快补缺补漏。由于自学考试试题大都来源于试题库,试题一般都覆盖到考试大纲的各章,题量也比较大。根据考试经验,历次考试的试题,大都出自试题库或者与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考生了解试题库的题型,可以大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熟悉题型。寻找策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复习时了解考试题型,并辅之以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收到最好的效果。

1单项选择

这部分20分,共20个小题,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单项选择主要考文学史知识,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论点、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等,四选一,无论知不知道,都有25%的机率选到正确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9题:

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垫反托B、对比反托C、侧面烘托D、象征暗示(答案:C)

这道题考的是迁移能力。考生并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须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就可以做出正确答案。

2多项选择

这部分共5题10分,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考试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设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识是否全面,这是平时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证明。答题只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凭感觉来猜题、押题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为例:第21题“下列文章,总体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达主旨的有()”、22题“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有()”、第23题“下列诗篇属于用乐府旧题的有()”、第24题“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第25题“鲁迅《风波》的主要艺术特点有()”,这五道题都有一定的难度。21、22、23题考艺术手法,23题考文体知识,第25题考艺术特点。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把握重点课文。

3词语解释

这部分共5题10分,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专)第29题要求考生解释“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

问题三:大一大学语文考试怎么办 我知道重点 老师全画出来了。我给你摘要还是重点内容内容?摘要:

诗经 名词解释

论语 子路篇

曹操 蒿里行

曹丕 燕歌行

李白 关山月

杜甫 哀江头的思想内容

白居易 长恨歌的翻译

李白菩萨蛮

词和诗的区别

北宋词的特点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宋诗的特点

南宋词 前后期 的不同 原因

陆游 钗头凤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的翻译

顾贞观 金缕曲 的翻译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小翠人物形象

老舍 断魂枪内容 对比 应用

巴金 怀念萧珊 的赏析

内容: 考试重点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基本上宋诗、唐诗虽是各富风采,但因为宋人以诗馀(词)为先,诗反而成为配角了,因此唐诗不仅数量上胜过宋诗,在素材上也多于宋诗。宋诗有以下特色:

1从艺术旨趣和风格看,宋诗主要向理想、显露和精细方面发展,这是宋诗较精之处。

2宋诗倾向议论化、散文化。

3派别多。

4诗话多。

5消失了唐代悲壮的边塞派的作风,但是整规矩,无唐诗有时不工整之病。

6消失了唐代感伤的社会派的作风,但描写越发细致,无唐诗有时粗率之病。

7失去了唐代哀W的闺怨宫怨诗的作风,很多诗人描写时特别冲淡,无唐人豪迈意气的作风。

8不同於唐代缠绵活泼的情诗的作风,宋诗中有一种充满画意的诗(题画诗)。

9宋诗之弊:模拟、诗话、诗派杂。其中各诗派还成为相互竞逐甚至批判的情形,这与唐诗诗人各派之间相互共融的情形颇为不同。

10词本作为诗馀却反而越居诗的上位。

唐宋诗可作以下比较:

唐诗:主情、蕴蓄,表现上韵流言外,风格上多比兴,作法上婉而微,词评论方面诗论少。

宋诗:主理、发露,表现上意尽其中,风格上多赋,作法上径以直,词评论方面诗论精。 唐诗 宋诗 情感:热烈外扬 内敛温和 风格:色泽丰美 平淡瘦劲擅长:情韵 思理《断魂枪》的核心情节,是号称沙子龙大徒弟的王三胜卖艺场上受辱而沙子龙无动于衷。打败王三胜的孙老者随后登门向沙子龙讨教绝技,沙子龙却绝口不提武艺和枪法。从此昔日神枪沙子龙的威名一落千丈,连以他为荣耀的徒弟们也不再理睬他,但他无半点愠怒。其实他的内心如灼热岩浆。小说两次写到沙子龙在夜静人稀时面对天上的群星一气刺出六十四枪的场面,第一次是简要叙述,是铺垫性的,第二次则进行了有声有色的描写,且放置在结尾,把沙子龙的 无奈和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小说的结构产生了一种张力,可谓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怀念萧珊》是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一篇,是为悼念其妻子萧珊而作。这篇散文,写了他对妻子萧珊因为自己在“文革”时遭到迫害致死而难过,同时表达对亡妻的爱与思念,和对当时的恶势力的憎恨。 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也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本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少女,带有贵族**普遍的特点,温柔、驯顺、稳重。后为了追求爱情,敢于反抗,敢于斗争,表现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思想束缚的战斗精神。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聊斋志异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

问题四:自考大学语文考哪些 自考大学龚文考语言知识的内容。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

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问题五:大学语文考试考什么吗 大学老师如果让自己的学生挂科了,自己还丢脸呢考试很简单的哈,我那个同学连课都没去过,都得了70多分,放心吧不是高中了,别有压力,老师不会为难的,你想想。肯定会给你及格的起码

问题六:大学语文主要考什么? 大学语文考试础高考语文有点类似:一、语音部分知识 二、文学常识 三、判断(主要是对大学所学知识,如:四大名著中的部分相关内容) 四、古文。有选择和翻译 五、材料概括和写作

问题七:大学语文 怎么考 一般来说把老师上课讲的复习一下,主要在复习阶段老师画的重点要作为重点复习,其次要掌握一些常识性的语文知识。

问题八:大学语文考什么,有哪些题型 古诗文名句填写 古诗文名句赏析 考试不难 加油

  散文概述

  [编辑本段]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孟轲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

  《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多长篇。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文章富于形象性。

  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贾谊(公元前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过秦》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以 错和邹阳成就较高。 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司马迁的《史记》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汉初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司马相如(前179--前118)的《子虚》、《上林》,西汉末年杨雄(公元前53--18)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班固的《两都赋》,东汉张衡(78--139)的《二京赋》,都是汉赋的名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散文衰落。但在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衡之的《洛阳伽蓝记》等学术著作中仍有一些质朴的叙事、抒情、写景的优美文字。

  唐朝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文,提倡作古文,一时从者甚众,后又得柳宗元大力支持,古文创作业绩大增,影响更大,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以韩柳为首的古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中唐以后,古文运动一度衰落,到了宋代,欧阳修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此后的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等人都在古文革新运动的影响之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后人将他们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北宋的历史文学家司马光编有一部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它除具有史学价值外,还非常具有文学价值。

  南宋散文家在北宋诸位大家影响下,产生了一部分上书言事的政论文,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胡铨、陈亮、叶适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古文运动的成功,使散文更切合实用,南宋时大量出现的笔记杂文便是一个明证。洪迈的《容斋随笔》、王明清的《挥尘录》是笔记杂文中的佳作,此外,朱熹(1130--1200)的古文长于说理,造诣非浅。

  明初的宋濂(1310--1381)是“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一部分传记文很有现实意义,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明中叶以后,针对程朱理学、八股文的束缚,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发起“复古运动”,倡导文必秦汉。他们在对扫荡八股文风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走上了盲目摸拟古人的路子。后来的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复古运动,也再一次重复了他们的错误。

  归有光等“唐宋派”首先起来反对复古派,进而是万历年间的公安派也加入猛烈抨击拟古主义的队伍。

  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时称“三袁”,袁宏道(1568--1610)最为著名。他们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因此反对贵古贱今,模拟古人。袁宏道更出于作家的主观要求提出了“性灵说”。公安派的散文创作特点是:冲破传统古文的陈规旧律,自然流露个性,语言不事雕琢。

  与公安派存在的同时还有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也主张独抒性灵。

  公安派与竟陵派革新的直接产物是晚明大量出现的小品散文,这是传统散文的一个发展,张岱(1597--)是小品散文作者中比较有成就的一位。他的小品散文题材较广,山水名胜、风俗世情、戏曲技艺乃至古董玩具等等都可以入他的文。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明末清初,晚节不保的侯方域(1618--1654)的散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李姬传》、《马伶传》、《任源邃传》等。

  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槐斗、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因此而得名。方苞(1668--1749)继承归有光的传统,提出“义法”主张,并使之成为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桐城派古文作品选材用语只重阐明立意,而不期堆砌材料,因而文章一般简洁自然,但缺乏生气,代表作品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与桐城派对立存在的是提倡“骈文”的复社作家,汪中(1744--1794)是其中成就最大者。

  清初有不少成绩突出的散文家,如王猷定、魏禧。王猷定(1599--约1661)的传奇性散文以小说传奇体打破了传统古文写法,代表作有《李一足传》、《汤琵琶记》、《义虎记》等。魏禧(1624--1680)以人物传记最为突出,代表作是《大铁椎传》。

  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为清末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学术上改良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散文无视传统古文的程式,直抒己见,畅所欲言,是政治斗争的有效工具。梁启超的新体散文更是对一切传统古文的猛烈冲击,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他的《少年中国说》即是这样一篇典型作品。

  伴随着对封建主义文学和文言文的批判,最早的一批现代新文学作品诞生了,议论性散文便是其中之一,它是现代散文的源头。

  新文学诞生的初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议论散文影响最大的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他们的作品以随感录为主要形式,内容包罗广泛,重点在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上。鲁迅是写作议论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

  诞生期的议论性散文担任了反封建的先锋,它所议论的对象紧贴生活,具体而且细微;它的形式自由,可长可短;它的语言可刚烈悲壮,也可幽默讽喻。议论散文之后,记叙性散文、小品文也相继问世,现代散文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发展期的散文风格各异、样式不一,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就形式而言,有记叙、写景、抒怀、言志、评述;风格上形成了鲁迅的峻冷峭拔,周作人的平和冲淡,朱自清、冰心等的清新雅致,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的豪迈挥洒,叶圣陶、许地山的朴素平直,徐志摩的浓艳绚丽等。

  语丝社周作人是小品文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故乡的野菜》、《乌篷船》、《菱角》、《夏之梦》等多以小题材为描述对象,笔调从容、闲逸,于趣味性、知识性中潜移默化地培育着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议论性散文在当时也占有重要地位。与周作人艺术风格相近的是同为语丝社的林语堂。他的代表作《翦拂集》着力讽刺时弊,批判传统的中庸哲学,强调与旧世界的斗争。俞平伯的《杂拌儿》、《燕知草》等集子也带有与周作人类似的雅致,但同时又多了些晦涩的味道。

  郭沫若与郁达夫同属奔放潇洒一派。郭沫若的散文诗集《小品六章》文笔精美,语言雕饰,设景味道深长;郁达夫的游记散文中《屐痕处处》和《钓台的春昼》是代表他风格的作品,尤其是后一篇,写出了富春江秀丽的景色,于凭古怀悼之间,抒发了对现实的愤懑之情。

  何其芳的抒情散文在30年代别有风姿,被称为“诗人的散文”。做为现代派诗人,他将现代派的一些方法渗入散文创作,以达抒写情感之目的,代表作为《画梦录》。何其芳散文的语言同他的诗一样,精雕细琢,有很强的可感性。

  记叙性散文中,李广田(1906--1968)记人的篇章很有代表性。他笔下的人物描写没有故事情节,只截取一些生活片断,加以抒情的寥寥几笔,以达传神之效。

  抗战爆发,尤其是皖南事变之后,富有战斗性的杂文发出时代的最强音。郭沫若的《新缪司九神礼赞》、《斥反动文艺》等文成为国统区思想战线、文化战线的重要文献;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表现了一个坚强的民主战士面对手枪的英勇气概;冯雪峰的杂文侧重于人的心灵剖析,表现出较强的理论力量;聂绀弩(1900--1986)的杂文在艺术上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他善用令人兴趣盎然的古代故事巧妙抨击现实。此外,丰子恺(1898--1975)、林默涵(1909-- )等许多作家也都写了大量杂文。

  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散文在国统区成绩突出。茅盾的《白杨礼赞》、《风景谈》,巴金的《废园外》、《灯》、《龙》都是名篇,沈从文的《湘西散记》是记叙自然与人文状况的美文。

  建国初期,作家和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业余作者们,运用散文自觉地高唱反映新时代、新人物、新事物、新风貌的赞歌。因为作者队伍庞大,所以反映的生活面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广程度。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巴金的热烈凝重,冰心的细腻柔婉,靳以的热情澎湃,刘白羽的激越高亢,华山的幽默气派,风格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以真实纯朴的感情涂抹着新生活的绚丽色彩。

  这时期散文创作一大特色是,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两项内容交相辉映。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影响较大的是:刘白羽的《朝鲜在战斗中前进》、靳以的《祖国枣我的母亲》、菡子的《和平博物馆》、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等;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名篇有:柳青的《1955年在皇甫村》、秦兆阳的《王永淮》、沙汀的《卢家秀》、靳以的《到佛子岭去》、华山的《童话的时代》、李若冰的《在柴达木盆地》、臧克家的《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的《石油城》等。

  形式多样也是本时期散文创作的收获之一。游记、小品、随笔和杂文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它们在新时代的作用,不少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游记有贺敬之的《重回延安枣母亲的怀抱》,方纪的《歌声与笛声》,杨朔的《香山红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叶圣陶的《游了三个湖》,茅盾的《斯德哥尔摩杂记》,峻青的《欧行书简》等;随笔有菡子的《小牛秧子》,何为的《两姊妹》;杂文有茅盾的《剥落蒙面强盗们的嘴脸》,巴人的《况钟的笔》,任晦的《“废名论”存疑》以及马铁丁的《思想杂谈》等。

  虽然本时期散文创作收获丰厚,但从整个文学领域来看,散文相比其他文学体裁受重视不够,尤其杂文显得更为薄弱。另外,有时由于受到不正常政治生活的影响,整个文艺界普遍存在着不敢大胆揭露现实矛盾冲突的现象,散文创作也不例外。

  1957年以后,散文创作受到各界重视,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大超过了上一时期,名家俊作竞相涌现。老作家叶圣陶发表的《记金华的两个洞》是继《游了三个湖》之后又一篇耐看的游记作品;冰心的《樱花赞》和巴金的《从镰仓带回的照片》是两支国际主义友情的赞歌;吴伯箫的《歌声》、《记一辆纺车》,是对延安艰苦岁月的追忆;方纪的《挥手之间》记录了历史的紧要关头,伟人毛泽东从容不迫的风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咏物抒怀,意味深长;碧野的《雪路云程》、《武当山记》在葱山丽水雪路云程之间洋溢着浓情画意;陈残云的《珠江岸边》、《沙田水秀》描绘了珠江岸边人民的变化;于敏的《西湖即景》、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将人带入迷朦的画境,诗意盎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以历史学家丰厚的文化底蕴将游记散文写得充实而辞采飞扬;沈从文的《新湘行记》中一如往日的山水焕发出了新生活的新气象;韩少华的《序曲》和徐开垒的《雕塑家传奇》是描写人物散文中的优秀篇章。此外,菡子的《黄山小记》,严阵的《牡丹园记》、冯牧的《沿着澜沧江的激流》、宗璞的《西湖漫笔》、峻青的《秋色赋》、李若冰的《祁连雪纷纷》都是游记和抒情散文中的上乘之作。

  这一时期的散文园地进入成熟的收获期,冰心、巴金、叶圣陶等老作家以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更为可喜的是,以杨朔、刘白羽和秦牧为代表的中青年散文家日渐成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杨朔的散文似轻风抚柳般清新优美、婉转动人,刘白羽散文如同熔岩爆发般恣肆汪洋、炽热如火,秦牧的散文则将知识性、趣味性融合起来,如数家常、娓娓道来。其他的散文家也各具特色,个性鲜明,如碧野的明艳动人,陈残云的轻盈秀丽,邓拓的深刻犀利,吴伯箫的简炼真诚,曹靖华的平易朴素,峻青的高远深阔,李若冰的豪迈冷峻,陶铸的坦率峭拔,菡子的温婉细腻,宗璞的娟雅清秀……家家都亮出了写作散文的真功夫。

  文化革命中,文化遭到浩劫,没有了文化,也就没有了散文。

  文革后,天开云霁,人们被压抑了十年的情感喷涌而出,在散文创作领域,首先汇成的是一曲哀挽的悼歌。这支歌以高亢的旋律、悲壮的色彩、朴素的风格,开拓了一代文风。

  怀念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散文有何为的《临江楼记》、毛岸青、邵华的《我爱韶山的红杜鹃》,刘白羽的《巍巍太行》,袁鹰的《飞》,张长的《泼水节的怀念》,菡子的《长江横渡》,薛明的《向党和人民的报告》,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等;追忆缅怀被迫害致死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其它民族精英的优秀作品有:丁宁的悼念杨朔的《幽燕诗魂》,黄宗英悼念上官云珠的《星》,金山悼念戏剧家孙维世的《莫将血恨付秋风》,丁一岚的《忆邓拓》,荒煤的《忆何其芳》,巴金追念爱妻的《怀念萧珊》,楼适夷的《庸悼傅雪》和悼念柳青的《创业诗篇犹待续,千秋遗恨在人间》等。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是人们所熟悉和敬仰的,他们的事迹都是鲜为人知的,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不仅感人肺腑,而且催人警醒,促人奋进。

  新时期的散文,如同一只报春的燕子,灵巧、敏捷地最先带着时代的气息飞进人们的心里。改革开放后,全社会沸腾的生活首先在散文中得以体现。此外,反映生活各方面,如回顾个人经历和情怀、揭示生活哲理的散文亦重展笑颜,绽放光彩。这类作品中的优秀之作有丁玲的记叙与丈夫的牛棚生活的《牛棚小品》,严阵追忆女教授高风亮节的《水仙》,张抗抗的歌颂群众中蕴藉的无穷力量的《地下森林断想》,管桦和丁宁托物言志,寄托气节与向往的《竹》和《仙女开花》等。

  游记散文也日渐繁荣,它们大多继承古典散文中寄情于景的传统手法,于一山一水中寄托自己的情怀。这当中,国际题材的作品风采独具,丁玲的《我看到的美国》、萧乾的《美国之行》、王蒙的《德美两国纪行》、穆青的《在斜塔下》、刘白羽的《一曲清清塞纳河》、韦君宜的《故国情》等都是鼎力之作。

  秋天的况味(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

  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那样一个时代,男子书写河山挥洒青春,女子刻画世间万态人情冷暖;那个时代,军阀混战,兵荒马乱,乱世之中,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里,英雄才子绝代佳人辈出不绝;那个时代,思想进步,情感自由,豪杰志士为我们的民族河山挥洒热血和青春,它就是民国时代。

在那个混合着优雅和粗鄙,夹杂着豪情和自私,伴随着杀戮和奋进的时代,我们像是隔着一块积满灰尘的玻璃,遥望那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它可望而不可即,清晰而又朦胧,我们通过一部部民国时期的佳作,一个个民国时期的名人,一个个民国时期的故事,渐渐地揭开它朦胧的轻纱,让这个时代的风华绝代展现在我们眼前。

过往的岁月中,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人情和故事。我们渴望通过触摸历史细节来感知民国的历史风貌。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金的爱情故事,感受民国时代的情深似海。

一、巴金与萧珊:一对新时代的才子佳人

巴金,是我们众所周知的文学家,他的小说作品《灭亡》、《激流三部曲》、《寒夜》等等都是我们熟知的经典巨作,全世界范围里边作为80年代排名七大著名文化人其中之一,他的本名是李尧堂,而他的笔名则是写书的时候无意看到的翻译文稿中克鲁泡特金的“金”字。

并且,这时候,他收到一个朋友的自杀讯息,这个朋友是他在法国“他乡遇故知”认识的朋友姓“巴”,所以,就在“金”字前边加上了“巴”,自此文学巨坛出现了作者巴金。

巴金出生在20世纪初,经历了残旧社会的官僚封建,也接受了新时代的新潮思想,在这种时代更替,新旧交替的民国时期影响下,他的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内容朴实丰盈,包含了自省和忏悔,是二十世纪文学巨坛中良心写证。

他不同于鲁迅的忧民愤俗深广,也不同于茅盾的鞭辟入木三分,更不同于朱自清、徐志摩的绮丽词句,文采飞扬。

但是,他的激情强烈更加能够冲击青春年华,他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热血燃烧的情感,点亮了民国时期许多青年迷茫的灵魂之塔,他穿梭在现实世界,贯穿在文字和生命的忧患、热情、良知之中,是文学史上璀璨闪烁,永久不灭的光辉。

萧珊,原名陈蕴珍,出生在民国时期,接受民国时期的思想教育,早年在上海爱国女子中学上学,在这个思想新潮的时代,伴随着老一辈的陈旧思想和新一代的新潮思想冲击之下,这个少女也一样像所有五四爱国青年一样热爱自由,热爱国家,热爱新奇的一切,她一生与巴金相爱相知相守,也写过不少译作。

二、纸短情长:独特的相遇方式,却有着相知相爱相守的一生

萧珊在上中学的时候,喜欢学校里的戏剧演出,也因为饰演《雷雨》话剧认识了一些同样热爱新时代的一切的爱国进步人士,却也因为跟这些“进步人士”交往过密被学校开除,就像民国时期许多的热血青年一样,热血却又迷惘,向往自由追逐热血梦想,却又同样迷失在大海之中,没有方向。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巴金的小说作品《家》的出现,为萧珊的人生大海点亮了一盏导航灯,再次复燃了萧珊追求自由和爱情的信念之火,她不停地给自己心中的生命导航灯巴金写信,迫切地想要从这位未曾谋面的智者那里得到一些人生方向的启蒙指点。

萧珊总是用“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为笔名,与巴金相识,而巴金也是称这位小自己13岁的少女为“我的小友”。

在他们通信半年之后,一封带着女孩相片的书信来到了巴金的书桌之上,他的小友说:“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不能面谈呢?”就这样,萧珊与巴金相约了时间、地点,在交谈中,更是认识了这位小友的生活思想,并且成功劝阻了她要离家出走浪迹天涯的想法。

从此以后,他们的通信更加密切了,萧珊也经常去巴金的工作场所找他,寻求得到更多的人生指点,虽然开始巴金尽可能地避免把萧珊作为人生伴侣去设想,但是,萧珊的长时间关心和拜访也是让巴金这个跟女性接触不多的人,感受到了丰富多彩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的另一面,他们开始了长达8年之久的恋爱。

萧珊的挚爱相伴帮助巴金度过了他最艰难的人生日子,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对待感情和生活的认识都渐渐成熟,爱情逐渐得到升华,在1937年他们正式订婚,他们二人相互尊重,相爱相知,是朋友般和谐,更是爱人般甜蜜,萧珊料理杂事,巴金伏案工作。

在38年10月,他们经历了日本军队的轰炸,在转移的路上,一共9天,需要时时躲警报,处处防敌机,路途中换船等船,在这颠沛流离的九天,巴金写下了《从广州出来》等等一系列的作品,他说他们的生活就是那样的生活,爱情的经历就是这般,不曾有一点的虚假,文字不加修饰的一段事实爱情经历。

不久后,萧珊考取西南联大,巴金再次投入忘我的伏案写作里,之后每年巴金都会跟萧珊相聚,萧珊的光彩照人,活泼俏丽,风姿绰约都深深吸引着巴金,巴金的博学多才,激情热血,智慧成熟也让萧珊迷恋不已。41年巴金和萧珊相隔两地,萧珊对巴金思念不止,并且担心巴金沉醉于作品创作,不能照顾好自己,萧珊就一封接一封的书信,关心并且督促他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生活起居,巴金每每收到萧珊的书信,都感动不已,再给萧珊回信,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增进感情。

巴金也曾在抗战吃紧的时候,因为身边的同事分分离开而悲寂伤感,不知所措,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萧珊因此深深地惦记思念着他没等大学毕业便来到巴金的身边,并且深情不已意味深长的告诉巴金:“你不要难过,我是不会离开你的,永远都会陪在你身边。”此时的巴金因为要抚养一大家子人,经济上并不是很宽裕,他跟萧珊说:“萧珊,我不知道怎样去感激你,再等我一年好吗?”

萧珊清楚的知道,巴金此时的生活压力有多大,她没有提出任何的异议,在这之后,巴金就开始拼命的翻译书籍,编写小说,攒够了家人生活上学的费用,攒够了自己成家结婚的费用,终于,在1944年5月,巴金和萧珊的爱情修成了正果,步入婚姻殿堂。

当时,巴金已经到了不惑的年纪,而萧珊正值二十六岁青春年华,从相识相知到决定相守终生,他们的恋情历经了8年,他们在烽火连天的时代,天南地北,几经分离,几度相聚相守,两情依依。几度聚散,让他们更加珍惜对方,患难与共的时光,把他们的生命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他们的婚礼很简单,只简单的委托了弟弟以双方父母家长的名义,给亲朋好友发了一张要外出旅行蜜月结婚的“通知”。一个星期之后,他们二人就踏上了贵阳郊外美丽如画,风景优美的花溪地界,两人在一盏清油灯的微光下,依偎在长藤椅上,甜蜜的回首二人的过去和畅谈二人美好的未来,萧珊用自己明如秋水的大眼睛,温柔地凝视着自己的如意郎君,诉说着自己对巴金唯一的要求“从今天起,我便是你的妻子了,再也不许叫我小女孩了。”

后来,巴金在文学界的名气和地位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多,各种活动也越来越多,经常有几个月不回家的时候,在他们家里,夫人是顶梁柱,一切都是萧珊操办,还好以前他们有过聚少离多日子,两人习惯了用温馨的书信来关怀爱慕对方,这样的细水长流的甜蜜爱情让我们羡慕不已。

直到后来72年8月萧珊患肠癌进手术室前,二人泪水交融,肝胆欲碎,萧珊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在这之前,他们都不曾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萧珊故去以后,巴金把她的骨灰放在自己的卧室,巴金经常对着放在自己床头的萧珊的作品出神。

回首往事,他还写下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一双美丽的眼睛》等等文章,内容感人肺腑,情真意切,文字平静而又沉痛,后来,友人考虑巴金的写作和生活认为他应该需要再找一个伴侣,巴金简洁而又明了的拒绝了这个提议。

巴金先生的心里已经被萧珊占据了,再也没有其他人的位置了,巴金先生说他常年养成的习惯,当感情没有地方倾吐宣泄的时候,都会求助于纸和笔,巴金先生一生的爱情,只跟一个叫萧珊的女人有关,再无他人。

他对待萧珊的爱情是严肃而又真挚的,专一而又绵长的。对待萧珊最后的情深,是你的骨灰伴我余生。这便是我们民国岁月令人神往的爱情风华,轰轰烈烈是一种姿态,细水长流,情深意切也是一种常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3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