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第1张

国外有灰姑娘的故事,都是平民女孩嫁给了王子,中国有天仙配,却是天上的仙女嫁给平民。中国仙女嫁平民的故事最有名的有织女配牛郎和仙女嫁董永,这里介绍仙女嫁董永的故事。

故事概要

七仙女嫁董永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得益于**《黄梅戏·天仙配》,这部**拍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还在放映,七十年代以前的人大约都看过,这个故事成为两代人的记忆。

《黄梅戏·天仙配》故事大概是:董永家境贫寒,父亲死了没有钱埋葬,于是就把自己卖了,拿卖身为奴的钱安葬了父亲。此事感动了天上的七仙女,下到凡间来嫁给了董永。七仙女快速织了好多的布,帮助董永赎了身,和董永住在破窑里,过着你挑水来,我织布穷寒而又快乐的生活,后来七仙女被上天召回,故事以凄惨结束。

故事由来

凡是故事总有来由的。汉朝刘向的《孝子传》就有孝子董永的记载。晋朝的干宝《搜神记》有则故事: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疋。”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而去,不知所在。《孝子传》与《搜神记》讲述的董永故事基本一致。

南北朝时沈约的《宋书》卷二十二志第十二乐四曹植的《灵芝篇》“……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从曹植的诗来看,董永的故事最晚在汉代就应该广为流传了。

不过也有古人不信这个传说。明代赵南星的《笑赞》:董水行孝,天使仙女嫁之。众仙女饯行,皆嘱付曰:“此去下方访有行孝者,寄个信来。”赞曰:董永之事定是妄传,老天必不如此错做。男女,人之大欲,行孝者自当保佑,若使仙女下嫁,则天人皆起邪心,访求孝子还是门面话也。

故事演变

从汉朝刘向的《孝子传》到曹植的诗,再到晋朝干宝的《搜神记》,关于董永故事基本一致:董永家里很穷,但是对父亲极孝,没有钱安葬父亲,便卖身(做人家佣人)葬父,他的孝行感动了老天,派神女(仙女)来帮他,但是仙女并没有嫁给董永,没有与董永长期生活。

在敦煌发现的一卷残文上有则关于董永的故事:……董永的儿子董仲长到七岁,受人羞辱,要找母亲,一个道士孙宾告诉他说:“阿耨池边澡浴来,先于树下隐潜藏。三个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边旁。脱却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时纵见小儿郎。”

故事流传最晚在唐朝,董永和仙女就结婚了,还生了个儿子。这里还有个类似现代版牛郎织女故事偷洗澡仙女衣服的情节,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仙女有了两个伴,成了三个仙女。

明代一部载录宋元旧话本的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书中保存着一篇完整的话本小说《董永遇仙传》。故事中,董永的儿子董仲为了寻母,道士严君平指点道:“难得这般孝心。我与你说,可到七月七日,你母亲同众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药,那第七位穿黄的便是。”明清以来的各种地方戏中,董永遇到的那个仙女就有了名字,叫七仙女。

七月七日,偷拿洗澡仙女的衣服,仙女为织女……仙女嫁董永的传说渐渐杂糅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元素。

故事辨析

在刘向的《孝子传》中董永后来被皇上召见,还做到御史大夫,符合汉代举孝廉的制度。汉朝刘向的《孝子传》与干宝《搜神记》记述基本一致,到了明代,张岱的《夜航船》二十四孝中还有一孝就是:“董永卖身”。

《汉书》有董永的记载,恰巧他的籍贯与孝子董永一样,但他的事发生在刘向死后几十年,这个董永应当不是刘向《孝子传》中的孝子董永。历史上是否有真实的孝子董永,还不能确定。

山西、江苏、河南、湖北等地都称董永是当地人,不仅有与董永相关的遗迹,而且地方志中也有记载。

其中,满清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七湖广三:“孝感县……。刘宋置孝昌县,以孝子董永名也。”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对诸多的县都介绍了名称的来历,但该书只有“宋于此置孝昌县,属江夏郡。”没有提及孝昌县名称的来源。

介绍孝感:南北朝时的宋国设置了孝昌县,是因为本地的孝子比较多,“孝子昌盛”故命名为“孝昌县”,后因避后唐皇帝祖父的名讳将“孝昌”改为“孝感”。孝感名字来源看来与董永无关。

刘向的《孝子传》,干宝的《搜神记》都说董永是千乘人,千乘是古县名,在现在的山东省。明代《清平山堂话本》,收录据称是宋元话本的《董永遇仙记》,说董永是江苏丹阳人。董永的真实性不能确定,他到底是哪里人自然没有必要深究。

仅从传说上来看,董永不过是个平常人,因为对父亲比较孝顺,被当成了典型,历代相传,添油加醋,加上了神话色彩。自古以来,各地都争做名人的家乡,牵强附会,甚至编造地方方志,这种风气现在依旧很炽烈。

备注:闲适之作,考据未免疏漏,发现错误请留言,以便改正。

参考文献:

《搜神记》,干宝,晋朝

《宋书》,沈约,南北朝

《笑赞》,赵南星,明朝

《夜航船》,张岱,明朝

《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满清

《清平山堂话本》,洪梗编,明朝

《敦煌卷残·董永变文》,唐朝

《元和郡县图志》,唐朝

2019年2月 南昌机场

签像和断语不符,乃制签者草率,应以签像为准。

签主男性:此签寓示极阴扶阳之像,所欲之事定得遂人愿,但损阳元,最近可能会有小病,须学会忙里偷闲,调理精气神韵,亦可选择多与异性接触以借气造势。

签主女性:损阴利阳之像,须调理补充阴气,防异性借气,尽量避开或尽可能少满足父亲、兄弟、丈夫或男友等近亲挚友提出的不适当要求,不做无谓的牺牲和奉献,少与异性接触,多接受同性的帮助和建议,避正午行事多夜间活动,闲时多做文化艺术方面的事。

此签结局各安其位,求功名学位应能得偿所愿。

董永与七仙女的四大问题

8月13日,阴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的七夕节。

由于牛郎织女相会和七仙女下凡两个爱情神话故事与此节有关,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因此被称为古代的情人节。但从古至今,七仙女与董永的传说一直存在争议,且迄今仍没争出结果,其中有四大问题。

董永是下层小人物还是有身份的人

汉书记载其为高昌侯董忠曾孙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一般读者印象中,董永应该是个穷小子,是古代最低层劳动者形象,靠给人家打工生存,其一度家贫如洗,故父亲病死后只能卖身葬父。

晋人干宝搜神记中称,董永早年死了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耕田种地,董永推着小车跟着干活。后来父亲死了,无钱埋葬,董永只好卖身为奴,换回钱来为父亲办丧事。此即千乘人董永事迹: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从干宝所述来看,董永是个汉代农民,确是社会下层的小人物。搜神记是笔记小说,史上是否真有董永原型查阅史书,汉代还真有一个千乘人董永。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载,董永的曾祖父董忠,是汉宣帝刘询的随从警卫。地节四年,长安男子张章找到董忠,揭发已故勋臣霍光之子霍禹谋反。董忠立即上报给上司杨恽。

霍禹被镇压后,张章、董忠、杨恽作为有功之人,均得到了朝廷的奖赏,升官加爵。董忠被封为高昌侯,赐千户,后因犯法被削户,只保留79户。但董家从此有了爵位,其子董宏、其孙董武先后继承位。

在汉哀帝刘欣元寿二年,董武因其父董宏佞邪,被剥免了封侯。一直到建武二年五月,在刘秀当了皇帝之后次年的拨乱反正中,董家才被恢复了爵位,董忠的曾孙、董武之子董永,承袭高昌侯。

如此说来,董永在当年绝对是有身份的人,是位官二代。至于其为何沦到卖身葬父的地步,有人分析或与其父亲爵位被剥夺、家庭突遭变故有关。

董永是个有身份的人,这也为古人所认同。如在山东临沂吴白庄画像石墓门楣上发现的一幅董永故事绘图中,董永便是戴进贤冠的形象。后汉书·舆服志下记载,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

但有身份的董永与穷小子董永是同一人吗并无直接的说法。

董永是浪漫青年还是道德楷模

汉代孝子传是其卖身葬父的最早版本

董永广为现代人熟悉,是因为其与七仙女之间的爱情传奇,董永因此在现代人眼里,是一个走了桃花运的浪漫青年。

从考古发现和古代传说来看,董永的故事在西汉即已流传。但董永的早期形象并非浪漫青年,而是一位十分难得的孝子,在当时已作为公民道德楷模,为提倡孝道的儒家文化所赞扬和推崇。

汉人刘向孝子传中说得更细节化: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

这就是董永卖身葬父一说的最早版本。刘向的孝子传已佚失,如今人们所见有关董永的文字,都是搜神记、太平御览等作品转引后保留下来的。有人怀疑孝子传是后人托名刘向的伪作。但这种观点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在汉代画像石上已出现孝子董永的形象。

清乾隆五十一年发现的山东嘉祥东汉晚期武梁祠画像石中,刻绘了17幅孝子传图,其中后壁便有董永事亲图:画面上有一辆独轮车,即所谓鹿车。老者手持鸠杖,坐在独轮车上,车上有盛食器皿,独轮车停放在大树荫凉之下。一年轻农民手持农具,扭头望着老者。

画面上有董永千乘人也、永父题记,明确无误地表明,这图中的年轻农民是孝子董永,老者为董永的父亲。

除了山东境内多处发现董永事亲图,四川等地也发现过,虽然细节和形态有所差别,但主题大同小异。如在四川乐山柿子湾I区1号崖墓中发现的董永事亲图,与武梁祠画像石中的画面很相似:画面左侧有一棵大树,董老父坐在大树下的独轮车上,树枝上悬挂盛器;右侧董永半转过身来,一手执锄,一手便面,为树下的父亲扇风取凉

董永能为古人所传颂,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是孝子。在父亲病逝后,卖身葬父则进一步强化了其道德楷模形象,这也是他日后收获与七仙女爱情的前提条件。

董永遇到的是织女还是七仙女

宋元时期董永遇仙传最早称七仙女七月七日下凡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正是在卖身葬父后发生的,可视为民俗学对其孝行的奖赏。

最早提及董永遇仙传说的,是汉末才子曹植。曹植在其悼念父亲曹操的灵芝篇中写道: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最早对董永遇仙作开放式描写的,是搜神记。原文这样: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大概意思是,董永依承诺前去债主家打工还债的路上,遇到一个漂亮姑娘,姑娘主动提出做他的妻子。董永推脱不过,遂答应姑娘结为夫妻。这样,夫妻俩一起来到了债主家打工。

债还完、夫妻双双把家还时,这妇人才说出了真实身份天之织女。原来天帝为董永卖身葬父行为而感动,遂派自己的小女下凡,帮董永一起还债。

织女什么时候变身为七仙女这是一个有趣的流变过程。

在早期传说中,董永与牛郎的妻子都是织女。织女是什么人司马迁所撰史记·天官书中有一种说法,织女,天女孙也。天帝的孙女咋能既是董永的妻子,又是牛郎的媳妇天帝之家也不能一女嫁二夫。在隋唐时期,这段人仙之恋被合伦理化,借用天上的织女星有三颗一说,将一织女换成了三织女。

这样,董永与牛郎所娶对象,就不是同一位仙女,男女婚姻关系就正常了。为了让三织女说深入人心,古人还借用史记·殷本纪中三人行浴的传说,捣鼓出三织女浴于池的故事。

在唐人所写敦煌残卷董永变文中,三位织女由此出世,而且让董永和其中一位织女生了一个儿子董仲。

但这样一改,董永与牛郎成了姐夫与妹婿的关系,仍扯在一起;而且到底与三位织女中哪位做夫妻也说不清。宋元间董永遇仙进一步发展,流变出了七仙女这一新形象。让与董永相恋的织女和与牛郎结合的织女完全分开,董永与牛郎的传说不再纠缠不清。

七仙女被明确为董永老婆,首现于宋元间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所生之子也由董仲变为汉代儒生董仲舒:董仲舒一心寻母,道士严君平指点迷津:难得这般孝心。我与你说,可到七月七日,你母亲同众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药,那第七位穿黄的便是。

这以后,有关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越发丰富,出现了董秀才、遇仙记、织锦记、槐荫别等各种版本的董永遇仙故事。

董永到底是山东人还是湖北人

明嘉靖唱本织锦记称其为润州丹阳县董槐村人

随着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深度流传,董永的籍贯却越来越复杂。在中国,目前至少有十几个县市的志书中都称是董永的故乡,当地都能找到董永祠、董永墓或仙女坟的遗迹与传说。

董永籍贯的变化,同样十分有趣。

隋唐以前,董永是山东人,即所谓千乘人。但由于千百年来行政区别的不断调整,千乘县现已不存,董永到底是山东哪里人,出现争议。与千乘有联系的青州、博兴、广饶等几个县互不相让,都说董永是俺这里人。

到了唐代,人们更多的认为董永是湖北人。此说的最早出处见于董永变文,里面有孝感先贤说董永一语。清康熙孝感县志亦有这样的说法,孝建元年以汉末孝子董永故,析安陆县东境置孝昌县,孝感与安陆因此都称当地是董永老家。

宋代以后,董永的籍贯更多,除山东人、湖北人外,还有江苏人、河南人、河北人、山西人等多种说法,其中以江苏人一说最有影响,家住丹阳,姓董名永嘛。但江苏人意见也不统一。明嘉靖唱本织锦记中称,董永字延年,润州丹阳县董槐村人;同省的东台市则坚持认为,董永是东台人。近几年有媒体又现新说,认为董永是个老南京,乃南京江宁人,南京云锦与织女附会到了一起。

而在现代,认为董永是安徽人的比例上升。这或与黄梅戏天仙配的成功传播有关。黄梅戏源于安庆,大家自然认为董永是安徽安庆人。但同省的马鞍山市认为,马鞍山境内的小丹阳才是董永籍贯地。

董永的籍贯众说纷纭,还能举出不少争议。争议的背后,至少说明董永与七仙女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不缺生存的土壤,这比证明董永是哪里人更有意义。

  [剧目]《董永与七仙女》 [主角]董永 七仙女 [舞台地点]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 [经典台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我与娘子把家还。

[剧情解读]我国广为流传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另三个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和许仙”“柳毅和洞庭龙女”),而董永也许是四大传说里唯一真实存在的人物。据史载,东汉怀县县令举荐卖身葬父的董永为孝廉,司徒蔡茂复议后禀报光武帝,董永遂成为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中的人物。而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正由此延伸开来:传说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七仙女下凡与之婚配;七仙女一夜织成十匹锦缎,将董永三年工期改为百日;天上玉帝查出七仙女私下凡尘,降旨七仙。而当年根据这段故事改编的黄梅戏**《天仙配》上映时,万人空巷,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自此天下皆知。

湖北孝感市

湖北孝感市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楚文化和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出土的秦代竹简饮誉世界,这里,诗仙李白曾“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这里,孝文化资源更是不同凡响。《二十四孝》中,孝感有三杰: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三大孝子故事和传说源自孝感。其中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地的传说,使这里获得了“孝感”之名,也孕育出“董永与七仙女”《天仙配》的美丽传说。关于董永的最著名的纪念点是孝感市董永公园。

董永公园位于孝感市城区,它占地约75亩,圆内的建筑风格以江南园林为主,可以说是一个展示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主题公园。

山西万荣县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皇甫乡的小淮村,位于稷山、夏县、运城、万荣四县交界处“稷王山”的西麓。根据当地村民的介绍:当年董永借钱,卖身葬父的财主“傅员外”家就在与小淮村相距70多华里的夏县“傅家庄”村,而董永回家路上与织女天仙相遇的“石门桥”“槐荫坡”和“土地庙”等遗迹,则位于同属稷王山区的运城市三路里乡郭家岔村。

在小淮村西路南小巷村民董本林的家中,有一块沙石质地刻有“董永故里”四字的门匾石碑。这块石匾宽105厘米,高35厘米,厚10厘米,据介绍这块石匾是镶镌在小淮村西堡门上的原物,后来为便利交通,拆毁了堡门,这块石匾就存放到村边董本林院中。在小淮村村西门外还曾经建有一座高大气派、雄伟壮观的“董氏祠堂”,但最后毁灭于战争。

距离小淮村北五六华里的下窑村,有一座高约5米、周长约70余米、巍巍高耸的“董永墓”。这一墓冢虽然在过去的岁月里遭受到人为的破坏,但墓旁路边仍然遗弃着一块巨大的墓碑底座。

江苏省东台市

董永传说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此介绍:董永传说历史上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东台市西溪古镇的流传历史最为悠久,地名遗存最多。东台市西溪古镇及附近地区与董永传说有关的地名多达50多处,至今仍有老槐树、缫丝井、辞郎河、董永墓等古迹保存完好。

东台市西溪古镇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隶属九州之一的古扬州,被称为淮夷地。东台镇的很多地名都与董永七仙女的爱情故事相关,西溪镇西北角有一小村庄,叫“董家舍”。传说东汉初年董永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西溪镇北有一水塘,叫“凤凰池”,昔日池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传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常来此沐浴。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天长日久,十八里河口旁边的村庄也成了“河口”村(今属东台台南镇)。董永和七仙女一月还清了债务后,夫妇来到西溪南面的“董家垛”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新生活,此地也由此得名“新生”,现为东台市广山镇新生村。

今天的台南镇以前就叫“董贤乡”,离西溪五六里处有座董永祠墓,据说是董永埋骨之地,故常有人来此凭吊。现在的董永祠是2002年由当地村民捐资修建的,墓碑则是清道光年间重修的,石碑上刻有“汉董孝子讳永墓”,记者辗转找到了董永祠墓,祠堂门楣上书写着“孝感动天”四个大字,内有对联“卖身葬父一贫如洗,忠心为奴孝思严亲”。殿内神龛内供奉董永泥塑金身像,偶尔还有村民前来烧香祭拜。

河南省武陟县

武陟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黄河北岸,与郑州隔河相望,属焦作市。而河南版的董永故里就发生在这个县的小董乡,该乡位于武陟县西北部。而在小董村往东三四里,也就是董永与七仙女成亲的槐荫寺旁,1957年**《天仙配》刚刚上映,武陟凡有董永、七仙女遗迹之处,烧香的人遍地都是,局面几乎失去控制,董永、七仙女的故事在武陟入心中扎根之深,是其它地方不能比拟的。

在历史上,武陟道观佛寺,唱经担的、踩高跷的,跑旱船的,开口便是“正月里来正月正,七仙女下凡配董永。王母娘娘生了气,玉皇大帝发雷霆”。船工号子、硪工号子,七仙女的故事更是协力提神的好材料,到元明时代,说书的民间艺人能说整本的“槐荫记”,产生了说唱小说“七世姻缘”,有了杂剧“黄绫记”,说付员外将七仙女织的黄绫献给皇上,想求一官半职,光武帝明察秋毫,封董永为进宝状元。武陟地方戏二夹弦唱的“织黄绫”与“黄绫记”大同小异。解放后,黄梅戏改编“天仙配”,最后由桑弧以七仙女与董永忠贞不二的爱情为核心,完成了戏剧和**的创作,取得了成功。而桑弧正是武陟人,少年时逃到江南。桑弧撰文说“天仙配”用的是武陟的传说,武陟的景物,正好说明天仙配的源头在武陟。

两千年来,小董村始终有两个庙会,一个是董永的生日(农历二月初三),一个是皇封日(农历十一月初十)。皇封日有两个说法,一是汉光武帝封董永为孝廉,一说是封董永为进宝状元。

责任编辑 赵向军

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天仙配》的神话故事古今传颂,家喻户晓,七仙女和董永成为神话故事中坚贞爱情的象征。据传,董永十二岁就到傅村傅员外家当了童工,董永长得眉清目秀,面如美玉,一表人才,忠厚老实。傅员外有一女儿,名叫傅金花,比董永小一岁,聪明调皮,泼辣大方,长得眉眼乱动,也很耐看。刚开始,傅金花一直找机会戏弄、欺侮董永,董永身在豪门屋檐下,岂敢不低头,也就不和傅金花计较。时间长了,傅金花对董永逐渐产生了感情。转眼间六年过去了,十八岁的董永长成了人见人爱的漂亮小伙子,憨厚实诚,礼貌勤快,谁见了谁夸。

谁料到董永卖身葬父,七仙女在大槐树下情深意浓,配了董永,而且现在也住到了傅金花家里。傅金花一见,气得脸色发青,想法设法要拆散他俩,故意把丝搞乱让七仙女织不成绫,想把七仙女逼走。又制造机会接近董永,表明自己心思。说张七姐是不明底细的外路人,留下她后患无穷。说董永若赶走她,和自己成亲,她爹会陪送很多金银财宝,叫董永一辈子不再受穷。傅金花死缠活缠,缠着董永不松手,董永却向傅金花断然表示:“张七姐是苦命人,我也是穷苦汉,苦命相连,已定婚约,不会改变。”董永对傅金花敬而远之,傅金花一缠落了空。

张七姐被逼回天宫后,单剩下董永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在寒窑中度日,整天以泪洗面。傅金花听到这个消息后,认为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瞒着爹娘主动跑到寒窑中去找董永,表示非董永不嫁,不嫌董永穷,也不嫌董永二婚,死缠着董永不走。但董永心不为所动,对张七姐的爱情忠贞不渝,暗地让邻居捎口信给傅员外。傅员外把女儿强行接走了,傅金花二缠也落了空。张七姐被抓上天庭后,被玉帝关进天牢里反省。张七姐整天泪水不干,日夜思念董永,后来生下了一个男孩,玉帝知道后大怒,扬言要将孩儿弄死。

张七姐痛不欲生,誓与孩儿共存亡。王母娘娘疼女心切,想方设法瞒着玉帝,一面说孩子已死,一面偷偷差神下凡把孩子放到大槐树下让董永领养。董永接到孩儿后,更加思念七姐,把对七姐的一片深情全放到养育孩子上,又当爹又当娘,白天怀抱娇儿,百家讨奶,夜晚抓屎刮尿,暖湿就干,日子过得甚是凄苦。当张七姐在天牢里听到董永对自己忠贞不渝的爱情事实后,决心以身殉情,从此不吃不喝、不言不语、只求速死。这下子可把王母娘娘吓坏了,她避开玉帝,暗地跑到天牢里对七女儿说:“娘为女儿好,把啥法子都使尽了,你就是执迷不悟,你放着逍遥的神仙不当,放着天宫的清福不享,放着英俊的神仙不嫁,非要下凡跟那个穷董永,眼睁睁非往穷坑里跳,你给娘说最后一句话,你到底要走哪条路?”

张七姐斩钉截铁地说:“不让我下凡和董永一块过日子,我宁愿去死。”王母娘娘疼爱亲生女儿的心油然而生,不由得哭着说:“我的乖女儿,你最小,娘也最疼你,你可千万别死,为娘一定会想个办法让你达到愿望。”王母娘娘自想自劝,认为七女儿和董永棒打不开,又生了孩子,跟他就跟他吧,总比死了好。于是就在玉帝枕边吹风,说眼不见,心不烦,只当没有这个闺女,一直关着她也不是个事,引得天庭里不少人经常议论,长久下去对玉帝的名誉也有影响。玉帝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他也听说有些神仙经常在背地嘲笑他教女无方,家教不严,是得赶紧了结此事了。于是就默许王母娘娘对张七姐剥夺仙籍,贬为凡人,打下人间受苦,总算了结了此事,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来了。

张七姐的顽强斗争终于获得了回到人间的胜利。夫妻俩久别重逢,喜极而泣,一家三口久久相拥,庆幸全家团圆,从此过上了夫妻恩爱、婚姻美满的幸福生活。董永和张七姐饮水思源,为了感谢大槐树这个媒人,于是就从大槐树下引栽了一棵小槐树到小董,千百年来,长成古槐,几枯几荣,至今仍存,历经沧桑,生机盎然,可供游人观赏。董永墓看护人又在此古槐下引栽了一棵小槐树到董永墓前,此槐树长出了浑然天成的连理枝,使人看了都会啧啧称奇,形象地印证了董永和七仙女“在水好似鸳鸯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忠贞爱情。祭祀董永的大殿里塑有董永和七仙女并肩端坐的塑像,后代人赞美颂扬他俩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民间到处流传着“董永像前拜两拜,白头到老不分开”的古话。许多热恋的情侣和恩爱的夫妻都会专程来参拜董永和七仙女,都希望得到象他俩那样的忠贞爱情和美满婚姻。综上所述,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结局还是喜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77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