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歌》全文

《花之歌》全文,第1张

花之歌

作者:黎巴嫩·纪伯伦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更加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霞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扩展资料

《花之歌》赏析:

《花之歌》是《纪伯伦诗选》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如“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而“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就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都说纪伯伦的诗有着哲理寓意深邃,从这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花之歌》:

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组歌》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

作者:纪伯伦

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阿拉伯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博物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

参考资料:

-花之歌

内心的告诫

◆ 纪伯伦

我的心告诫我,教我要爱人们所憎,与他们仇视的人真诚相处;它告诉我,爱不是爱人者的优点,而是被爱者的长处。在我的心告诫我之前,爱是紧拴在两根相邻桩子上的一根细线。而现在,它已成为首尾相衔,烛照现有一切并且慢慢扩展以囊括未来一切的光环。

我的心告诫我,教会我注视那被模样、颜色和皮肤遮住的美,细细观察那被人们当做丑恶的东西,看出它的美好来。在我的心告诫我之前,我看到的美是烟柱间抖动的火苗;它消失了,我看到的只剩下灰烬。

我的心告诫我,教我倾听那些并非摇唇鼓舌、直着喉咙嚷叫所发出的声音。在我的心告诫我之前,我听力微弱,听觉迟钝,能感知的只是喧嚣和嘶喊。而现在,我会在寂静中侧耳倾听,听见那无声的乐队在歌唱岁月的颂歌,吟诵宇宙的赞美诗,透露冥冥之中的奥秘。

我的心告诫我,教我饮那不是榨出后斟在用手举起送至唇边的杯盏中的液汁。在我的心告诫我之前,我的干渴犹如灰堆中微弱的火苗,一口溪水或一口榨得的液汁即能将它浇灭。而现在,我把向往当美酒,把追求当饮料,把孤独当佳酿,我现在和将来都不须啜饮,但是,怀着这种不灭的热情,不啻是一种恒久的乐趣。

我的心告诫我,教我去接触那尚未成形、结晶的东西,教我懂得,可感知的只有一半是合理的,我们所掌握的只是我们期望的一部分。在我的心告诫我之前,冷静时遇到热情人,热情时碰到冷静者,萎靡时得遇热情人或者冷静者,我都会感到满足。而现在,我收紧的触觉已经松开,变成了薄雾,透过万物的表面,与万物的内在实质融合在一起。

我的内心告诫我,教我去闻不是芳草或香炉散逸出的气味。在我的心告诫我之前,我欲闻香,但求助于花圃、香水瓶或香炉。而现在,我闻到的是既非燃烧也非倾洒出来的香味。充塞我胸中的馨香,不来自这尘世的任何一家花园,不由空中的哪一阵清风所送至。

我的心告诫我,教我在未知的危险叫唤我时,回答说:“我来了!”在我的心告诫我之前,我听到,熟悉的召唤才起身,只走我经历过的平坦道路。而现在,已知成了乘骑,我跨上它奔向未来,坦途成了阶梯,我拾级而上直抵险境。

我的心告诫我,教我在衡量时间时别这样说:“昨天的已经过去,未来的明天再说。”在我的心告诫我之前,我曾以为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的永远也达不到。而现在,我懂得了,眼下的这一刻包含着时间的全部涵义,可以期望,可以成功,可以实践。

我的心告诫我,教我不要用“这里、那里”的概念去限制空间。在我的心告诫我之前,我到了某一地,但以为自己已经远离另一地。而现在,我明白了,我到达的某地即是各地,我占据的地点包含着全部空间。

我的心告诫我,教我在周围的人们酣睡时守夜,在他们醒着时入眠。在我的心告诫我之前,我睡着时看不到他们的梦境,他们熟睡时也无法观察我的梦想。而现在,我只在他们注视我时才遨游梦乡,我为他们入睡而感到欣喜时,他们已在梦境中自由翱翔。

我的心告诫我,教我不要因为赞扬而欣喜,由于受责而难受。在我的心告诫我之前,我总是怀疑我工作的价值和作用,直到岁月派来一位使者,加以褒奖或讽刺。而现在,我知道了,树木春天开花,夏天结果,它们并不奢望获得赞美;秋天叶子飘落,冬天枝丫光秃,它们也不怕遭受责备。

我的心告诫我,教育我并且向我断定,我不比流浪汉们高贵,也不比强权者们卑下。在我的心告诫我之前,我认为人分两种,一是弱者,我怜悯或鄙视他;一是强者,我追随或反对他。而现在,我懂得了,我是个人,人类是由个人组成的群体;我的因素、意愿、欲望和道路,就是人类的因素、意愿、欲望和道路;他们有过失,我也有错,他们有所成就,我即引以为荣;他们奋起,我随之奋起,他们停滞,我也会停滞。

我的心告诫我,教我懂得我提的灯不是为了我,我唱的歌也不是在我胸中谱成。我虽凭借光走路,但我不是光明;我即便是一把上了弦的琵琶,但却不是一个弹奏琵琶的乐师。

我的兄弟啊,我的心告诫我并教育我,你的心在告诫你也在教育你。你我既相似又不同,我们的差别在于我说出了我的心声,我的话有些刺耳,而你则毫不泄露你的心思,你的沉默中包含着一种美德。

他们的情况,看似是男方拿不出来钱的问题;但其实,他们之间远远不只是钱的问题,还涉及两个人的沟通模式问题、信任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问题以及两个家庭的是否相互认同的问题。

先说沟通模式的问题。双方在商量彩礼的时候,并没有本着寻找一个解决方案去交流,而是都在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试图说服对方,让对方满足自己,这就导致了他们没有看清楚两个家庭的本意,把客观存在的困难看成了对方刻意的为难,也就导致了两人的信任危机。

但其实,就算没有彩礼一事,可能两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也不够坚固度,因为在他们涉及到利益问题的时候,想到的是“你”和“我”,而不是我们,并没有把彼此当成自己的家人。可以说,他们的信任危机一直都潜在。

再说说两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分析了他们的情况后之后发现,虽然他们在一起五年了,但感情一直都过得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重大的挫折。但可能正是因为他们过得太顺了,所以彼此的沟通技巧、协调能力以及感情的经营能力都很缺乏,进而导致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彩礼一事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婚前的坎。

最后我再来谈谈两个家庭的问题。毫无疑问,两人的原生家庭差距很大,一个是农村的凤凰男,一个是城市的独生女,两人的家庭不仅差在了经济水平上,还差在了思想观念、家庭模式和处事方式上。分开来看,小静的父母想让女儿有个保障没什么错,男友的父母辛苦一生,拿不出钱来,也值得体谅,可这样的两个家庭想达到相互认同就会很困难了。

所幸,在柠檬的指导和建议之下,小静和男友的关系有了缓和,彼此都在试着认真沟通、协商,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做准备,相信他们的感情一定能够越来越好。

当然,现实中比小静和男友的情况更糟糕的情侣多的是,有的是在谈彩礼时发现另一半是个扶弟魔或是妈宝男,但又狠不下心来分手;有的是发现另一半人品有问题或是有不良习惯,预见了未来的婚姻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的是发现彼此没那么相爱,感情早在长久的相处中越来越淡了;有的则是发现对方的原生家庭很不堪,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感到无法接受……

这些问题和状况,都是他们在和另一半谈彩礼时发现的,所以说虽然谈钱伤感情,但如果不谈钱,可能你都无法真正地认识这个人和他背后的家庭,因为只有涉及到利益问题的时候,你才有可能真正看清一个人。

最后,柠檬想说,不要害怕和另一半谈钱,更不要觉得谈钱是势利和拜金,成年人现实一点没什么不好,毕竟过日子是要花钱的。而且,只要你用对了方式,谈钱非但不会伤害对方,还能检验你们的感情。

《爱情宝典》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jse5      

作品相关简介:

类型:电视剧作品

导演:张多福、朱德承

《爱情宝典》是由张多福、朱德承执导,范冰冰、乐珈彤、沈晓海、李解、赵亮、朱媛媛、任泉、张静初等联袂主演的古装言

与纪伯伦相遇大约是在两年前。那天在多伦多的一个书店中闲逛,一本**封皮的薄书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书名叫《先知(The Prophet)》。我翻了几页就喜欢上它的优美文字了。但我当时还不知道书的作者是何方神圣,而且我基本不买实体书,一般都是先从图书馆借。如果一本书值得多次翻阅,反复品赏,或者是工具书,我才会决定购买,并且一般只购电子书。

后来在图书馆借到书后,才发现书的作者是纪伯伦。因为当时还在看其他书的缘故,这本书粗粗看了一遍,借书期限到了后,就还了。

两个月前,当当读书网春节做促销,好像是买够100元以上有打折,当时其实是要买一本叫《夜航船》的书,为了凑够100元,我买了卡夫卡的文集和《纪伯伦全集》(译者李唯中先生)。《夜航船》看了几页就没看了,卡夫卡的书也只看了小部分觉得写得太絮絮叨叨,纪伯伦的书则让我爱不释手。

纪伯伦出生于黎巴嫩的一个基督徒家庭,多才多艺,是诗人、演说家,还是个天才的画家。

《被折断的翅膀》写的是一个十八岁青年的初恋故事,是个悲剧。故事发生在黎巴嫩贝鲁特,“我”去探望父亲的一个老朋友法里斯老人,与其女儿塞勒玛相遇,两人一见钟情。法里斯是个富翁,却不得不屈服于权势,把女儿嫁给大主教的侄儿,拉开了爱情悲剧的序幕。请恕我不把整个故事情节简述。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多次阅读的书,我不想影响你的读书体验。过多的情节透露在我看来是对一本好书和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在纪伯伦笔下,万物有了生命,各种情感有了灵魂。白昼可以叹息,夕阳可以留下吻痕。他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塞勒玛的美,这也勾画出了自己心中初恋情人的形象:

《被折断的翅膀》于1912年出版,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M E H”。出于好奇,我开始寻找谁是M E H,没费多大力气我就找到了。它是纪伯伦的终身好友及恋人玛丽(Mary Haskell)的名字的简称。

1904年纪伯伦在美国波士顿办画展时与玛丽相识。玛丽是一个女子学院的院长,比纪伯伦大10岁。玛丽为纪伯伦的才情所震憾,资助他到巴黎深造。纪伯伦也为玛丽的善良所打动,并爱上了她。1926年53岁的玛丽嫁给了一个公爵。纪伯伦终身未娶,并于1931年去世,在遗嘱中他把自己的所有画作与收藏都送给玛丽。

在《全集》中收集了纪伯伦与玛丽间的来往信件和玛丽的部分日记。在日记和书信中我寻找他们俩有情人未成眷属的原因。

在玛丽的日记中我找到了答案。1911年4月15日,纪伯伦到玛丽的住所向玛丽求婚,玛丽回复他道:

“我决不考虑结婚之事,哪怕我如饥似渴的心灵结婚。我不属于你。我爱你,但我的纯真之爱不允许我毁坏你的前程。”

在日记的最后,她写道:“我多么幸福我做出了牺牲,然而这牺牲使我更亲近了!”

她知道她不是纪伯伦心目中完美的爱人,但却也假设人世间会有纪伯伦所描绘的仙女般的恋人,而这个恋人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纪伯伦的身旁。现实是这个仙女并没有出现。

而纪伯伦也许也因为经济拮据,期盼玛丽能找到一个富有的如意郎君,没继续向玛丽发动求婚攻势。

在玛丽结婚后,纪伯伦写给玛丽的信件明显少了,信的语气也变成了对一个朋友的口吻。在1931年他在纽约带病工作,完成了《大地之神》一书,但在他给玛丽的信中一点不提自己的身体状况。

纪伯伦和玛丽的爱情正如《被折断的翅膀》,是个悲剧。但两人互相为对方做出了牺牲,这个爱情本身,却显得无比纯洁和高尚,人间罕见,就如纪伯伦的梦幻情人。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阿拉伯文:______________;英文:GibranKahlilGibran,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是黎巴嫩裔美国诗人、画家,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纪伯伦出生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1895年,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接受教育时展现出美术天赋。1898年,回国后对文学产生兴趣,1903年,开始以每周2美元的报酬在纽约阿拉伯文报纸《侨民报》上陆续发表短篇散文。1906年,相继发布《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1908年,再次前往美国。1911年冬,完成《折断的翅膀》。1920年4月,担任阿拉伯旅美作家团体“笔会”会长。1928年,完成《先知园》。1931年4月10日,病逝,葬于贝什里圣徒谢尔基斯修道院。

纪伯伦被视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有“黎巴嫩文坛骄子”的美誉。他的《先知》被认为是融合东西方文学传统的革新之作。他的英语文学创作同时也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一部分,是美国文学遗产的一部分。他的英语文学创作不仅直接造就了纪伯伦文学的世界性传播,而且奠定了百年阿拉伯裔美国文学的基础。

中文名: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

外文名:GibranKahlilGibran、______________

别名:卡里·纪伯伦

国籍:黎巴嫩

民族:阿拉伯人

出生地:黎巴嫩北部省临海圣谷贝什里

出生日期:1883年1月6日

逝世日期:1931年4月10日

职业:诗人,画家,作家

毕业院校:法国巴黎艺术学院

信仰:基督教马龙派

代表作品:《泪与笑》《先知》《沙与沫》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883年1月6日,纪伯伦生于黎巴嫩北部省贝什里村。1895年6月25日,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纪伯伦的母亲卡米莱带其前往美国,居住在波士顿唐人街爱丁博罗街。纪伯伦一家生活艰难,靠卡米莱沿街兜售物品维生;9月1日,纪伯伦就读于波土顿奥利弗·布里斯区公立侨民小学,纪伯伦在学校接触了西方文化,他的名字也被美国化为更简略的哈利勒·纪伯伦。

涉足美术

1896年12月9日,纪伯伦结识波士顿文艺界人士弗雷德·霍兰德·戴伊,在戴伊的激励下,开始给许多书籍画封面。

1898年3月8日,纪伯伦参加戴伊举办的画展,并为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绘封面;9月,纪伯伦只身回到黎巴嫩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同年,就读于贝鲁特希克玛学院。

1899年夏,回故乡贝什里看望父亲哈利勒,并创作了多幅古代阿拉伯诗人画像。

文学生涯

1901年,纪伯伦回美国后母亲、妹妹、兄长相继逝世。1903年,与约瑟芬爱情受挫,专心致志作画;同年,开始写构成散文诗集《泪与笑》的文字,并以每周2美元的报酬在纽约阿拉伯文报纸《侨民报》上陆续发表一系列短篇散文,这些文章不仅给生活困顿的纪伯伦带来了实际的物质帮助,而且使他开始在美国的阿拉伯移民读者中赢得声誉。截至1908年间纪伯伦在《侨民报》陆续发表50多篇散文诗,总标题为《泪与笑》。

1904年5月,在波士顿画廊举行首次个人画展,其中《灵魂皈依上帝》与《痛苦的喷泉》等画吸引了马尔莱布鲁街女子小学校长玛丽·伊莉莎白·哈斯凯尔,两人自此结为挚友。

190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艾敏·胡莱卜作序。进一步扩大了纪伯伦在美国阿拉伯移民读者中的影响。

1907年,发表短篇小说集《叛逆的灵魂》,该书发表后,土耳其政府宣布其是“危险的,叛逆的,毒害青年的”,在贝鲁特中心广场当众焚烧此书,纪伯伦被定下叛逆分子罪名;6月13日,进入法国巴黎艺术学院学习,受到奥古斯特·罗丹、奥金·卡莱尔在19世纪建立起来的象征主义画派的影响,与神秘派画家布伦诺交往甚密;10月4日,创作《我的生日》,并开始对尼采作品,耶稣传记,宇宙成因理论等发生兴趣;同年,纪伯伦开始在法国从事当时流行的商业性立体艺术,并为当时知名艺术家画像。

1909年7月,和朋友艾敏·雷哈尼去伦敦参展博物馆,继续学习绘画;7月开始从事政治活动,与阿尤布·萨比特,舒克里·哈尼姆等筹建政党。

1910年,参加巴黎春季传统画展,展画《秋》获银奖;年底移居波士顿。在祖国独立的政权形式问题上,与在巴黎和美国的朋友发生分歧,这阻止了他去巴黎参加那里举行的阿拉伯人的政治会议。

1911年,开始写《暴风雨》;4月末发表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以一个心灵遭到悲痛打击的阿拉伯薄命女子命运,作为受凌辱的东方民族的象征;此小说于当年末开始在阿拉伯世界造成很大影响,引起许多批评和疑问。外界压力更增加了他的反抗性;4月16日玛丽因年龄关系不能与纪伯伦成婚,自此纪伯伦为爱情描绘的目标即独身;5月2日参加土耳其大使召开的宴会,同月出于事业发展的考虑,迁居当时美国的新兴文化中心纽约,并居住在纽约的艺术家聚居区格林威治村。

1912年,画《三个女人》等画。从巴黎返美后,公开发表对抗土耳其统治、进行革命和解放斗争的言论。6月16日在纽约给叙利亚妇女俱乐部作演讲。

1913年(一说是1914年)4月16日,《艺术》杂志主编纳西布·阿里德汇集了《泪与笑》全集出版。

1914年2月,在蒙特鲁斯大厅举行个人画展,展出75幅作品。受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超人哲学影响,开始写《疯人》,并与玛丽一起把《疯人》译成英文。其间,《新月》《闪电》《西方明镜》等杂志均刊登了他的作品。针对当时只重物质的西方文明,他提出必须从物质主义中解放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积极性更为高涨。曾提出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见解。

1915年任叙利亚难民救济委员会会长。1916年,纪伯伦与文学家米哈依勒·努埃曼结交。1920年4月28日晚,《笔会》正式成立,纪伯伦当选为《笔会》主席,米哈依勒·努埃曼为顾问。纪伯伦亲自绘制社徽。5月20日前夕在科学技术学会发表演讲。8月中旬,出版《先驱者》。

1921年春天,纪伯伦患心脏病;同年,《笔会诗文选》在纽约出版,收集了纪伯伦、努埃曼等人的散文、诗歌共43篇。阿拉伯各国报刊纷纷转载,发表评价极高的评论,《笔会》很快蜚声阿拉伯世界。埃及新月出版社出版其散文诗集《暴风雨》。

1923年,在纽约发表英文散文诗集《先知》。许多俱乐部、家庭都公开朗诵之。4月6日《旅行家》杂志报道希沃尔转述法国驻美大使、《疯人》法译者贝业尔·杜兰克斯在《疯人》译成法文时的一句话:感谢上帝,在纪伯伦活着时认识了他。5月8日,尤素福·托玛·布斯塔尼在埃及为纪伯伦出版《珍趣篇》。6月16日重印《珍趣篇》。9月3日及17日中国《文学周刊》杂志分别发表茅盾从《先驱者》中选译的五篇散文诗:《批评家》、《张雪白的纸说》《价值》《别的海》《圣的愚者》。

1924年,穆罕默德·托基丁搜集其文章在埃及出版文论集《在文学世界》。陆续为各界名流画像,包括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等名人。其绘画作品相继在各地展出。

巅峰时期

1925年,《先知》法译本、德译本出版。1926年,正式发表《沙与沫》。开始写《人之子耶稣》,18个月后完成。参与印度人苏尤德·候赛因主持的《新东方学会》杂志,为其撰稿;同年,玛丽·哈斯凯尔与福卢兰斯结婚,迁往佐治亚州,但与纪伯伦一直保持友谊。

1928年,完成《先知园》,开始写《流浪者》、《大地诸神》;同年夏天,《人之子耶稣》完稿。秋季在波士顿出版,被称为纪伯伦福音。阿尤布·沙比特呼吁纪伯伦应该参加黎巴嫩政权。可他仍留在美国,称自己在纽约艺术家公寓中的画室为禅房。

人物逝世

1929年,纪伯伦健康状况恶化,并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绘画、著述、校订等方面。开始构思论威廉·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巴鲁赫·斯宾诺莎和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专著。

1931年4月10日,纪伯伦因肝硬化和肺结核而逝世于美国纽约格林威治村圣芳心医院,享年48岁;8月21日,灵柩运回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举行迎灵仪式。8月22日送葬行列把遗体送回故乡,葬于贝什里圣徒谢尔基斯修道院内。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父亲哈利勒·纪伯伦(1844年—1909年)最初职业是药剂师,后来成为负责征收牲畜税的乡官,对工作也恪尽职守,但因为无法面对生活的压力而以嗜酒作为逃避,以至于一家人生活日益窘迫。在纪伯伦的印象中,父亲经常喝醉回家,并且借着醉酒对家人十分粗暴。纪伯伦与父亲的关系也日益紧张。1891年哈利勒因为欺诈案被人诬陷而入狱,他们的房子和财产也被没收。卡米莱决定去跟随她的哥哥去美国。尽管1894年,哈利勒无罪获释,但是卡米莱依然下定决心要去美国。

母亲卡米莱·纪伯伦(1864年—1902年6月28日)以精力旺盛、聪明干练闻名乡里,与哈利勒结婚之前,曾嫁给堂兄哈纳·阿卜杜·萨拉姆。卡米莱曾随他去巴西,1877年生下儿子彼德·布特鲁斯,其1902年3月12日因肺结核病逝。第二次,她嫁给亲戚优素福·伊里亚斯·吉阿基阿。但此次婚姻一开始便不顺利,不到一个月时间,丈夫便撒手人寰。之后她嫁给了哈利勒·纪伯伦,1883年生下了纪伯伦,1885年生下了玛尔雅娜,其后在裁缝店工作,1887年生下苏尔丹娜,其1901年4月4日因肺结核病逝。卡米莱后因癌症病逝。

感情生活

纪伯伦早年结识约瑟芬,于1903年分手。

1904年5月,纪伯伦在波士顿画廊个人画展时结识马尔莱布鲁街女子小学校长玛丽·伊莉莎白·哈斯凯尔,两人结为挚友。1906年,纪伯伦与玛丽开始交往,但玛丽因年龄关系不能与纪伯伦成婚。玛丽和纪伯伦成为了一生的挚友。

主要作品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纪伯伦的作品鲜明地体现了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于纪伯伦文学创作的交互作用,他文学作品中的“先知”象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纪伯伦的文学创作从最初关注自己的祖国民族,关注东方世界,到最后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去进行思考,他的“先知”形象也经历了从民族的“先知”到普世的“先知”的转变。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采用诗歌这种具有极强的“对话”特点的体裁形式,还是对于“圣经文体”的推崇,都体现了纪伯伦建立自身文本神圣性的自觉努力。

纪伯伦的小说具有丰富的社会性和深刻的东方精神。他不以故事情节取胜,不描写复杂的人物纠葛,而着重表达人物的心理感受,抒发内心的丰富感情。大段的倾诉如歌剧中的咏叹调,又如法庭上的辩护词,极富感染力。他往往以“我”作为主人公之一出现,直接介入故事,使叙述显得真实。弥漫在小说中的悲剧意味和批判意识,把哀怨和愤怒结合起来,更能引出对社会丑恶现实的痛恨与深思。

艺术手法

在《疯人》《先行者》《沙与沫》和《流浪者》中,篇幅短小、哲理深刻的寓言、谚语、格言等智慧文学占了大部分篇幅。而《先知》《人之子耶稣》和《大地诸神》则属于不同形式的散文诗创作。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纪伯伦风格还见诸于他极有个性的语言。他是一个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而且每种语言都运用得清丽流畅,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像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纪伯伦的文学作品整体呈现出一种神圣的“天启体”形式,文本内容以充满博爱情怀与人生哲学的寓言故事、A言等智慧文学为主体,在体裁形式上多采用散文诗这一(散文诗属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以第一人称“我”直接进行叙述言说、抒发观点,如同一位博学富于智慧的“先知”对世人进行谆谆的教诲与悉心的抚慰,这就使得他文学作品的叙述者“我”与纪伯伦这一创作者几乎融为一体。

人物评价

纪伯伦是20世纪阿拉伯文学的一座高峰,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刘凤珍评[13]

纪伯伦是贫苦出身,他的作品更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讲为人处世的哲理,于平静中流露出淡淡的悲凉。——冰心评[14]

纪伯伦的文笔轻柔、凝练、隽秀,宛如行云流水;语词清新、奇异、俏丽,色彩斑斓夺目;哲理寓意深邃,比喻别致生动,想象力无比丰富;意境堪称恬淡高逸,超凡脱俗,非同凡响;加上那富有神秘格调的天启预言式语句,还有那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感、运动跳跃感,构成了世人公认的热烈、清秀、绚丽的独特风格。——李唯中评[15]

后世纪念

人物故居

纪伯伦故居位于黎巴嫩北部省临海圣谷贝什里,建于1931年6月,最初是一家修道院,1975年改建成博物馆,依雪山而建,傍天然而生,山间瀑布,雪松遍布。为窑洞式巨石垒成的建筑,有一道红褐色的小矮门,仅可一人通过。故居中陈列有440件珍贵的纪伯伦画作原稿以及中国不同年代出版的《先知》《沙与沫》《纪伯伦全集》《纪伯伦在中国》等汉语和英文版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中国专家、学者、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送给纪伯伦故居博物馆的礼物。

诗人墓地

纪伯伦墓地位于黎巴嫩北部省临海圣谷贝什里,纪伯伦棺木安放在山下石室里,墓前有一处馨香的玫瑰园,在那里可以眺望整个小镇。

纪伯伦的墓志铭为:我就站在你的身边,像你一样地活着。把眼睛闭上,目视你的内心,然后转过脸,我的身体与你同在。

社会纪念

1981年纪伯伦逝世五十周年之际,黎巴嫩和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决定该年为纪伯伦国际年,为此成立了国际委员会。决定在他故乡贝什里举办展览会,展出他的手稿和画稿,并在贝鲁特、巴黎和纽约举行纪念活动。

纪伯伦的短诗原文: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

作者:卡里·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确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著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卡里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9073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