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名人故事

柏拉图名人故事,第1张

 上学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柏拉图名人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柏拉图名人故事1

 一次,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人很不错。”柏拉图问:“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他的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他的老师十分尊敬,从来没有对老师不恭的行为;他对朋友们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弱点,帮助改正;他对孩子很友善,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他对穷人富有同情和怜悯,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他搜出身上最后一个铜板,丢进了乞丐的帽子里……”

 “但是,他对你却不那么尊敬啊!”柏拉图说。

 “孩子,问题就在这里,”苏格拉底站起身来,慈爱地抚摸着柏拉图的肩头,说,“一个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待别人,常常会把人看错。所以,我看人,从来不看他对我如何,而看他对待别人如何。”

柏拉图名人故事2

 邂逅忘年交

 1883年1月6日,卡里·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虽然纪伯伦的父亲为人本分,对工作也恪尽职守,但因为无法面对生活的重压日益嗜酒逃避,以致一家人的生活日益窘迫。

 1891年,父亲因为被人诬陷入狱,他们的房子和财产也被没收,三年后,尽管父亲被无罪释放,但母亲还是决定远走美国。那年,纪伯伦12岁,他告别学堂,与母亲、哥哥还有两个妹妹前往美国波士顿谋生。

 在波士顿的头三年,生活非常艰苦,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苦苦操持着。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三年后,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黎巴嫩,在贝鲁特希克玛学堂学习阿拉伯语,其间,他苦读阿拉伯古典文学作品,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

 可生活的多灾多难袭击着这一家人,1899年初,纪伯伦的哥哥和小妹相继在美国病逝,在哥哥去世的同一年,母亲也去世了。

 纪伯伦只好又回到美国,十五个月里,他相继失去3位亲人,并欠下了15000美元的债务。为了还债,纪伯伦和大妹玛尔雅变卖家中的财物,靠写文章、卖画、做零工来赚钱,纪伯伦在波士顿的老师戴伊得知了这个情况,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也就在这时,纪伯伦有幸结识了长他10岁的女校校长玛丽

 1904年,31岁的玛丽在家中举办宴会,邀请各个学校的老师参加,受到邀请的老师戴伊想借此机会,带着纪伯伦开开眼界。在一群装扮精致的男女之间,纪伯伦显得尤其格格不入,他的出现让有些人窃窃私语。作为主人的玛丽也注意到了纪伯伦,但她没有以貌取人,而是热情接待了他,并把他郑重介绍给客人们。

 此后,相差10岁的两人结下了友谊,在玛丽的帮助下,纪伯伦的才华逐渐被发掘出来。看纪伯伦如此上进,但条件又十分清苦,玛丽终于忍不住对纪伯伦说:“如果你愿意去巴黎学习,钱的事不用担心,我来资助你。”纪伯伦兴奋之余又多了些忧郁,虽然玛丽家庭富有,但这一笔开支不小,自己又何时能报答得了呢?

 玛丽看出纪伯伦的心思:“相信你自己,你一定会成功的,等你宏图大展时,也许我还有事需要你帮助呢?”看着玛丽真诚的眼睛,纪伯伦不再坚持,不久就前往巴黎学习绘画。

 分隔异地,两人开始频繁通信,长期的交往,也让纪伯伦对玛丽产生了别样的情感,他对这个亦师亦友的女子越发依恋,于是萌生了共度一生的念头来。

 婉拒求婚

 1910年10月末,纪伯伦离开巴黎,怀着对玛丽的爱,第三次前往美国。一路上,他的眼前都是玛丽的影子,两人各个方面都能彼此理解,即便远隔重洋,他们依旧息息相通,这次回来,一定要向她表白爱意。

 10月31日,纪伯伦抵达纽约,接着马不停蹄赶到波士顿,把行李交给妹妹玛尔雅后,便匆忙地去见玛丽。

 11月1日,他们在波士顿会面并共进晚餐,诉说着离别日子里的一切,最后,纪伯伦谈到了婚姻,他正式向玛丽求婚了。

 然而,玛丽在激动之余,变得犹豫了起来。其实,玛丽不止一次地想过这样的场景,可一想到自己的年龄,又不愿让婚姻生活束缚纪伯伦的艺术天赋。

 这对于玛丽来说,是多么甜密而又痛苦的时刻啊!她度过了几个不眠的夜晚,最后终于决定拒绝纪伯伦的求婚。这在她1911年4月13日的日记中有生动感人而详细的记载:

 今天,他刚一来我这里,我就抢在他前面说:“我有话说。”我犹豫了一会,接着又说:“我的心背叛着我的嘴,我的心责备着我的脑,但真理是要占上风的。”

 他问:“你心里究竟在翻腾着什么?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我说:“千好万好属于你,千坏万坏归于我!如果我流干了热泪,请你别在意。昨晚我一直在流泪。”

 他焦急地大声嚷了三遍:“你哭了?”他把我的手拉过去,贴在他的胸口上。我说:“我决不考虑结婚,尽管我焦渴的心向往着。”他目瞪口呆,我继续说:“我不是属于你的,我喜欢你,但纯洁的爱阻止我去安排你的未来。”是的,我的岁数比他大,他面前有漫长的日月年华,命运正向他展开双臂。

 在玛丽拒绝纪伯伦的求婚之后,两人的关系非但没有就此破裂,相反,脱去了爱情羁绊的两人心灵更加接近了。

 1911年4月,纪伯伦求婚受阻后迁居纽约,因为他感到在波士顿没有太大进步,而纽约是美国文学家艺术家荟萃的地方,对他来说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纪伯伦首先搬到瓦渥雷区164号,虽然住着简陋的房间,但他很快与布鲁克林与曼哈顿的阿拉伯朋友们打成一片,他应邀给人画像,和朋友们交流阿拉伯世界的消息,去看画展,和艺术家、鉴赏家讨论出售画的价钱,上博物馆,做礼尚往来的应酬,读自己购得的和玛丽寄来的书,有时累病了又和疾病作斗争。

 让他迷恋、激动和疲惫的事有多少啊!他从前一段围绕婚姻的感情纠葛中解脱出来了,他更爱生活了。5月,玛丽来到纽约与纪伯伦见面。

 玛丽一直在生活上对纪伯伦慷慨相助,使他完全摆脱了日常生活的烦恼。在事业上,玛丽良好的文学鉴赏力和英语造诣,也使纪伯伦获益匪浅。在精神上,无论在通信中还是面晤时,她总能理解纪伯伦对生活、社会、艺术的灼见。纪伯伦甚至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只有上帝、玛丽知道我的内心。”在保留至今的两人英文书信中,纪伯伦共写了325封信,玛丽写了290封。

 在一则日记中,玛丽记录了自己婉拒纪伯伦求婚的原因:“对于纪伯伦,另有一份爱在等待他。这爱不同于他对我怀有的爱,这是神启之爱,并将结成他的婚姻。他最伟大的作品,将由这爱而产生;对于那场爱中的女子,我只是一个阶梯。我不想拥有纪伯伦,因为我知道:她正在某个地方为他成长,他也在为她而成长。”

 心有灵犀的玛丽所预言的这位女子,不久果然出现在纪伯伦的精神世界里。如果说纪伯伦与玛丽的恋情更近乎友情,两人的关系虽然密切却也不免平淡,那么他与这位女子的爱情故事,则更为奇特,凄婉。

柏拉图名人故事3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大哲学家和大教育家,他教学生的方法总是别出心裁。

 开学第一天,他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样东西,就是把胳膊尽量往前抬,然后再尽量往后甩。”他示范了一下,结果,所有学生都笑了。

 “老师,这还用学吗?”一个学生打趣道。

 “当然,”苏格拉底很严肃地回答道,“你不要觉得这是件很简单的事,其实它很困难的。”听到这话,学生们笑得更厉害了。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故事

 苏格拉底一点也不生气,他宣布说:“这堂课我就教大家好好学这个动作。学会以后,从今天开始,每天你们都要把它做100遍。

 10天之后,苏格拉底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80%的学生举起了手。

 20天之后,苏格拉底又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50%的学生举起了手。

 3个月之后,苏格拉底又问道:”那个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谁在坚持做?“这一次,只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柏拉图。

柏拉图名人故事4

 如果你拿一张欧洲地图看一下,你就会看到希腊是一只瘦骨嶙峋的手,它弯曲的手指伸进地中海。它的南面横躺着巨大的克里特岛。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那些贪婪的手就从这里取得了文明与文化的最初的种子。希腊是由无数犬牙交 错的海岸和崎岖不平的陆地组成的。雅典城就位于希腊的东面,它是希腊较大的城市之一。

 公元前427年,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就出生在雅典。他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传世之作。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据说他的名字源于他的宽额头,他的真实姓名却渐渐被人淡忘了。柏拉图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18岁时,柏拉图应征入伍,参加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而且战绩出色。他还参加了科林斯地峡运动会,并两次获奖。按理来说,哲学家是不容易从这样的青年中培养出来的。但柏拉图很早就接触到了毕达哥拉斯派与爱利亚派的哲学,并深受影响。20岁起,他在苏格拉底门下求学,成为苏格拉底的得意弟子,一学就是10年。

 苏格拉底是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他反对直接民主 政治,否认群众有政治能力,最后惹怒了雅典人们,被冠以教唆青年变坏和不尊重城邦的神的罪名处死。柏拉图曾积极营救自己的老师,这使他受到了雅典民主 派的敌视,最后不得不逃走,到雅典外各处游历。老师的死给柏拉图以沉重的打击,他同自己的老师一样,反对民主 政治,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农民只管种田,手工业者只管做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参与国家大事。苏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对平民政体的成见。他说,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请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竟交 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

 从28岁到40岁,柏拉图都在海外漫游,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地,他边考察,边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公元前388年,他到了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想说服统治者建立一个由哲学家管理的理想国,但目的没有达到。返回途中他不幸被卖为奴隶,他的朋友花了许多钱才把他赎回来。

 柏拉图到雅典后,开办了一所学园。一边教学,一边著作,他的学园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不懂几何学者免进”。这个学园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开设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学。柏拉图要求学生不能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而要生活在头脑所形成的观念世界里。他形象地说:“划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下来。”柏拉图深知学以致用的道理,在他的学园里按照他的政治哲学培养了各方面的从政人士。他的学园又被形象地称为“政治训练班”。在以后的日子里,柏拉图又两次前往西西里。一次是应邀去叙拉古担任新登基的狄奥尼修二世的教师。柏拉图到叙拉古之后,叙拉古宫廷的地板上都铺满了沙砾,人们热中于在那上面研究几何学。但不久柏拉图就扫兴而归了。后来狄奥尼修二世再次邀请他去叙拉古,结果仍是败兴而归。

 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我们可以以美为例来理解柏拉图所说的感觉世界、理念世界和人的思想认识三者的关系。柏拉图认为:世间有许多类的事物,当你判断它是否为美时,心中必然已有了一个美的原型,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来源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个绝对的美。任何美的事物都无法与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一种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万,而美的原型或理念的美却只有一个。其他事物也是如此,如有了桌子的理念才有各式各样的桌子,有了房子的理念才有了各式各样的房子,有了绿色的理念才有了世间的绿色……显然,他的理念论是客观唯心的,根本的错误在于抹煞了客观世界而把假想当成了真实。

 柏拉图认为人的知识(理念的知识)是先天固有的,并不需要从实践中获得。他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朽的,它可以不断投生。人在降生以前,他的灵魂在理念世界是自由 而有知的。一旦转世为人,灵魂进入了肉体,便同时失去了自由 ,把本来知道的东西也遗忘了。要想重新获得知识就得回忆。因此,认识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真知即是回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这就是柏拉图认识的公式。他还认为,这种回忆的本领并非所有的人都具备,只有少数有天赋的人即哲学家才具备。因此,他肯定地说:除非由哲学家当统治者,或者让统治者具有哲学家的智慧和精神,否则国家是难以治理好的。这种所谓“哲学王”的思想即是他理想国的支柱。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他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国家。人有三种品德:智慧、勇敢和节制。国家也应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三是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前两个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产,第三等级有私产但不可有权力。他认为这三个等级就如同人体 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义,就犹如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其实,柏拉图心中至善的城邦,不过是空想的乌托邦。他认为:理想的国家纵然还不能真实存在,但它却是唯一真实的国家,现存各类国家都应向它看齐,即使不能完全相同,也应争取相似。这就是柏拉图对他的理想国家所持的态度。柏拉图在文艺、美学等方面,也有成套的理论主张。他的“对话”妙趣横生、想象丰富,依此他完全有资格被列入古代文学大师之列。然而,他却起劲地贬低和非难文学家及诗人,他认为,一切文艺家的作品,归根结底是模仿别人的仿制品。

柏拉图名人故事5

 作为一个高地位的雅典公民,在他的工作中,他显示出对政治事件和当时的知识分子活动的专心,但是他提出的问题是这么影响深远,他使用的处理问题的策略,有丰富暗示性和振奋性,教育了差不多每一时期的读者,某种程度上都是受他的影响。几乎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哲学家认为他们在某些重要的方面是柏拉图主义者,他不是第一个应该使用“哲学家”这词思想家或作家,但是他对于哲学该如何构思,它的范围及正确的追求目标是那么自知。通过他全力抓住的,哲学的主题,一般认为的——对伦理、政治、形而上学、认识论议题的严格与系统的考察,通过一个有特色的被称为是他发明的方法装备起来,他是如此地改变了知识分子潮流。哲学史上只有少数的其他作家在深度和广度上接近于他:也许只有亚里士多德(和他一起学习的人),阿奎纳和康德会是普遍同意的拥有相同地位。

 柏拉图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比起来,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献。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著作的学派。在后世哲学家和基督教神学中,柏拉图的思想保持着巨大的辐射力,被称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有的哲学史家认为,直到近代,西方哲学才逐渐摆脱了柏拉图思想的控制。

 公元12世纪以前,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一直被教廷排斥,甚至欧洲已经不再流传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当时,柏拉图的学说占统治地位,因为圣奥古斯丁借用和改造了柏拉图的思想,以服务神学教义。直到13世纪,托马斯·阿奎那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解释宗教教义,建立了烦琐和庞大的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才重新被重视。

 柏拉图的理论,被1949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对西方哲学的启蒙作用被普遍认可,也因为他卓越的人格而备受尊重。

柏拉图名人故事6

 一位哲人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看他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有什么可高兴的?”

 哲人说:“朋友们住在一起,随时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这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内只剩下他一个人,但他每天仍非常快乐。

 又有人问他:“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他说:“我有很多书哇。每一本书都是一位老师,和这些老师在一起,随时请教怎不令人高兴?”

 几年后,这位哲人成了家,搬进大楼,住一层,仍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有人便问:“你住这样的房子还能快乐吗?”

 哲人说:“一楼有多好啊!进门就是家,搬东西很方便,朋友来访很方便……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花、种草。这些乐趣真好呀!”

 又过了一年,这位哲人把一层让给一位有偏瘫老人的朋友,自己搬到楼房的最高层,而这位哲人仍是快快乐乐的。朋友问他:“先生,住顶楼有哪些好处?”

 他说:“好处多着呢!每天上下楼几次,有利于身体健康;看书、写文章光线好;没有人在头顶上干扰,白天黑夜都安静。”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柏拉图名人故事7

 希腊首都雅典公园中的树木,因为经济危机很多树都被当地老百姓偷偷砍掉来取暖。其中有一颗橄榄树,据说当年柏拉图就在这棵树下念书,连它都难于幸免。

 柏拉图关于麦穗的故事

 最著名、最经典的是苏格拉底麦穗的故事,有一天柏拉图问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并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把他带到了一个麦地旁,让他在这片麦地里摘一个最大最黄的麦穗回来给他。但有一个要求,只准往前走,不准后退。但结果柏拉图两手空空的走出了麦地,苏格拉底问其原由,柏拉图老实的说:“因为不能回头,所以我一直不确定自己身边的是不是最好的,总认为最好的还在前面,但后来发现,后来的还不如之前的好,所以自己什么也没有摘到。”苏格拉底笑着说:“这就是所谓的爱情。”

 后来,柏拉图又问老师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同样的让他在一片树林里走一遍,同样的让他找到一个最大最粗的树回来。同样只准向前,不准回头。这次,柏拉图带着一个很普通的树回来了。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带回来这么平凡的树,柏拉图答道:“我一路上是错过了很多又大又粗的树,但我怕自己前面的树比现在的还小还差,所以就选了支较为平凡的。”苏格拉底说笑着:这就是婚姻。有关柏拉图的故事很多,其中很多的哲理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品味,咀嚼。

 柏拉图之树被砍

 自从年初以来,欧洲进入隆冬时节,气温普遍降低,付不起取暖费的希腊人只好伐木取暖,结果空气中的颗粒物迅速增加,如今首都雅典就被笼罩在一层厚厚的雾霾当中。导致这种情况的起因还是经济危机,政府实施的紧缩政策使得希腊人的收入普遍降低,而且在去年十月份,萨马拉斯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又推出了一项新的消费税,使得老百姓的能源支出大幅增加。据统计,希腊民用燃油的价格从每升08欧上升到了14欧,这个价格比起法国来还要贵出015欧。天然气、油、电全面涨价令越来越多的人付不起取暖费,于是低收入人群就开始寻求更廉价的取暖方式,他们到森林里,甚至是城市公园里偷偷砍伐树木,搬回家烧火,不仅如此,他们还把一切看起来能烧的东西一并扔到火里去。这样一来雅典的空气就遭了秧,大量的颗粒物被排放到空气中无法消除,使整个城市被雾霾笼罩。与此同时,国家也没有从中占到便宜,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燃油,希腊全国的能源消费量比2011年下降了75%,税率是提高了,但是财政收入却因此减少了。

 最让人震惊的是,希腊人为了取暖已经顾不上许多,连柏拉图之树都被砍了,24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在那棵树下给他的学生们讲课。后来有关部门澄清说,真正的柏拉图之树自从1975年被车撞过一次之后就转移到了雅典农业大学好好地保护起来,这次被砍的这棵树是后来补种的。但是希腊媒体认为,无论这棵树是不是那棵真正的千年老树,它依然是雅典厚重历史的象征,这样的树被砍掉生火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

  爱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着很多感人的爱情故事,尤其是那些名人的爱情故事很引人瞩目。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

1:一生寻觅完美爱情

在享誉好莱坞的大明星英格丽·褒曼眼里,父母的爱情是永远的理想样本。

1900年,褒曼的母亲阿德勒还是一位16岁的少女,来自德国的她在斯德哥尔摩度假时,邂逅了28岁的落魄画家。两人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父母看不上贫穷的画家,坚决反对他们来往。阿德勒只有默默坚持,她把心上人的一枚戒指挂在胸前,把一颗心封闭了起来。7年后,当心上人成功经营起一家摄影店时,父母才同意他们结婚。婚后,他们相亲相爱,可惜的是先后两个孩子夭折。1915年,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平安降临,就是英格丽·褒曼。

褒曼不到三岁,母亲就罹病去世,原本几乎对母亲没印象的她在父亲伤感的回忆里,总能感觉到母亲的存在。幼小的心灵充满无尽的想象,她用自己的方式拼凑出父母浪漫的爱情故事和点点滴滴。12岁那年,父亲也去世了,而在褒曼的心里,她渴望长大后的自己也能拥有如父母那样完美的爱情。

  1937年夏,已经在瑞典出演11部**的褒曼结婚了,丈夫林德斯特伦是一位比她年长9岁的牙医。第二年,他们的女儿皮娅出生了。

因为爱,事业发展很好的褒曼在生活中事事依著丈夫,比如穿着打扮,一切都以丈夫的意见为主。在外人眼里,她是有名的演员,可在家里,她只是个听话的小妻子。很快,因为出色的演技,美国著名制片人戴维·塞尔兹尼克向她发出邀请。褒曼喜欢演戏,于是就告别丈夫和女儿来到好莱坞。很快,她在好莱坞越来越受欢迎,丈夫去看她,每次都抱怨美国的生活,甚至当别人介绍他是“英格丽·褒曼的先生”时,他也无法忍受。他受不了这样的落差,对她也越来越挑剔,事事抱怨,再加上长期分离,浪漫的婚姻变成了枷锁,开始出现裂缝。为了监控褒曼,林德斯特伦和女儿也最终搬到美国,可虽然一家团圆,但婚姻实质上已名存实亡。

虽然婚姻不再美好,但褒曼对浪漫爱情的渴求从未停歇过。1945年6月,她在巴黎演出时结识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他的勇敢和风趣让她着迷,可他拒绝婚姻和约束。即便这样,褒曼依旧没有退却,他们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日子。后来,卡帕去了战场,因踩中地雷而殉职,这段感情也最终落幕。

生命的短暂激发了褒曼寻找伟大爱情的征程。1948年,她观义大利导演罗伯托·罗塞利尼执导的影片,被他的写实主义风格深深折服,于是主动写信要求合作。起初,他们只是合作伙伴,但日积月累,慢慢萌生爱意。

一年后,已有身孕的褒曼决绝地与前夫离婚,与孩子的父亲罗塞利尼结婚。这一次飞蛾扑火的爱情并没有赢得世人的理解,美国人心中所谓的“圣洁偶像”破碎了,面对媒体和公众对她的辱骂和唾弃,她被迫离开好莱坞。在与罗塞里尼生活的日子里,他们一共生了三个孩子,合作了数部影片,但这些影片都不成功。事业上的失败带来生活上的裂痕,褒曼渴望观众,但罗塞里尼却禁止她去拍其他导演的戏。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丈夫的风流本性开始逐渐显现,她期冀的浪漫爱情最终以丈夫情妇的怀孕而支离破碎,她又离婚了,为了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她付出了7年的黄金时光。

2:纪伯伦的柏拉图之恋

纪伯伦是20世纪杰出诗人、画家和作家,他建立了 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流派,在爱情方面,纪伯伦终身未娶,他与玛丽、梅娅两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是 文学史上一段最为动人的插曲:一个是惺惺相惜的知音,无私付出却无法修成正果;一个是素未谋面却鸿雁传书19载,维系著一段挚热情爱。

邂逅忘年交

1883年1月6日,卡里·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虽然纪伯伦的父亲为人本分,对工作也恪尽职守,但因为无法面对生活的重压日益嗜酒逃避,以致一家人的生活日益窘迫。

1891年,父亲因为被人诬陷入狱,他们的房子和财产也被没收,三年后,尽管父亲被无罪释放,但母亲还是决定远走美国。那年,纪伯伦12岁,他告别学堂,与母亲、哥哥还有两个妹妹前往美国波士顿谋生。

在波士顿的头三年,生活非常艰苦,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苦苦操持着。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三年后,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黎巴嫩,在贝鲁特希克玛学堂学习 语,其间,他苦读 古典文学作品,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

可生活的多灾多难袭击著这一家人,1899年初,纪伯伦的哥哥和小妹相继在美国病逝,在哥哥去世的同一年,母亲也去世了。

纪伯伦只好又回到美国,十五个月里,他相继失去3位亲人,并欠下了15000美元的债务。为了还债,纪伯伦和大妹玛尔雅变卖家中的财物,靠写文章、卖画、做零工来赚钱,纪伯伦在波士顿的老师戴伊得知了这个情况,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也就在这时,纪伯伦有幸结识了长他10岁的女校校长玛丽。

1904年,31岁的玛丽在家中举办宴会,邀请各个学校的老师参加,受到邀请的老师戴伊想借此机会,带着纪伯伦开开眼界。在一群装扮精致的男女之间,纪伯伦显得尤其格格不入,他的出现让有些人窃窃私语。作为主人的玛丽也注意到了纪伯伦,但她没有以貌取人,而是热情接待了他,并把他郑重介绍给客人们。

此后,相差10岁的两人结下了友谊,在玛丽的帮助下,纪伯伦的才华逐渐被发掘出来。看纪伯伦如此上进,但条件又十分清苦,玛丽终于忍不住对纪伯伦说:“如果你愿意去巴黎学习,钱的事不用担心,我来资助你。”纪伯伦兴奋之余又多了些忧郁,虽然玛丽家庭富有,但这一笔开支不小,自己又何时能报答得了呢

玛丽看出纪伯伦的心思:“相信你自己,你一定会成功的,等你巨集图大展时,也许我还有事需要你帮助呢”看着玛丽真诚的眼睛,纪伯伦不再坚持,不久就前往巴黎学习绘画。

分隔异地,两人开始频繁通讯,长期的交往,也让纪伯伦对玛丽产生了别样的情感,他对这个亦师亦友的女子越发依恋,于是萌生了共度一生的念头来。

婉拒求婚

1910年10月末,纪伯伦离开巴黎,怀着对玛丽的爱,第三次前往美国。一路上,他的眼前都是玛丽的影子,两人各个方面都能彼此理解,即便远隔重洋,他们依旧息息相通,这次回来,一定要向她表白爱意。

10月31日,纪伯伦抵达纽约,接着马不停蹄赶到波士顿,把行李交给妹妹玛尔雅后,便匆忙地去见玛丽。

11月1日,他们在波士顿会面并共进晚餐,诉说著离别日子里的一切,最后,纪伯伦谈到了婚姻,他正式向玛丽求婚了。

然而,玛丽在激动之余,变得犹豫了起来。其实,玛丽不止一次地想过这样的场景,可一想到自己的年龄,又不愿让婚姻生活束缚纪伯伦的艺术天赋。

这对于玛丽来说,是多么甜密而又痛苦的时刻啊!她度过了几个不眠的夜晚,最后终于决定拒绝纪伯伦的求婚。这在她1911年4月13日的日记中有生动感人而详细的记载:

今天,他刚一来我这里,我就抢在他前面说:“我有话说。”我犹豫了一会,接着又说:“我的心背叛着我的嘴,我的心责备着我的脑,但真理是要占上风的。”

他问:“你心里究竟在翻腾著什么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我说:“千好万好属于你,千坏万坏归于我!如果我流干了热泪,请你别在意。昨晚我一直在流泪。”

他焦急地大声嚷了三遍:“你哭了”他把我的手拉过去,贴在他的胸口上。我说:“我决不考虑结婚,尽管我焦渴的心向往著。”他目瞪口呆,我继续说:“我不是属于你的,我喜欢你,但纯洁的爱阻止我去安排你的未来。”是的,我的岁数比他大,他面前有漫长的日月年华,命运正向他展开双臂。

在玛丽拒绝纪伯伦的求婚之后,两人的关系非但没有就此破裂,相反,脱去了爱情羁绊的两人心灵更加接近了。

1911年4月,纪伯伦求婚受阻后迁居纽约,因为他感到在波士顿没有太大进步,而纽约是美国文学家艺术家荟萃的地方,对他来说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纪伯伦首先搬到瓦渥雷区164号,虽然住着简陋的房间,但他很快与布鲁克林与曼哈顿的 朋友们打成一片,他应邀给人画像,和朋友们交流 世界的讯息,去看画展,和艺术家、鉴赏家讨论出售画的价钱,上博物馆,做礼尚往来的应酬,读自己购得的和玛丽寄来的书,有时累病了又和疾病作斗争。

让他迷恋、激动和疲惫的事有多少啊!他从前一段围绕婚姻的感情纠葛中解脱出来了,他更爱生活了。5月,玛丽来到纽约与纪伯伦见面。

玛丽一直在生活上对纪伯伦慷慨相助,使他完全摆脱了日常生活的烦恼。在事业上,玛丽良好的文学鉴赏力和英语造诣,也使纪伯伦获益匪浅。在精神上,无论在通讯中还是面晤时,她总能理解纪伯伦对生活、社会、艺术的灼见。纪伯伦甚至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只有上帝、玛丽知道我的内心。”在保留至今的两人英文书信中,纪伯伦共写了325封信,玛丽写了290封。

在一则日记中,玛丽记录了自己婉拒纪伯伦求婚的原因:“对于纪伯伦,另有一份爱在等待他。这爱不同于他对我怀有的爱,这是神启之爱,并将结成他的婚姻。他最伟大的作品,将由这爱而产生;对于那场爱中的女子,我只是一个阶梯。我不想拥有纪伯伦,因为我知道:她正在某个地方为他成长,他也在为她而成长。”

心有灵犀的玛丽所预言的这位女子,不久果然出现在纪伯伦的精神世界里。如果说纪伯伦与玛丽的恋情更近乎友情,两人的关系虽然密切却也不免平淡,那么他与这位女子的爱情故事,则更为奇特,凄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886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