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逛庙会作文

绥德逛庙会作文,第1张

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到城隍庙去逛庙会。那里可真热闹,有卖小吃的,有表演节目的,有唱大戏的,有捏面人、卖糖人的,今年是兔年,我就买了一个小兔子的卡通糖人,一边吃,一边逛。

有趣的秧歌进了大门,一堵人墙就挡住了视线,我一弯腰,像个小泥鳅似地从人缝里钻了进去,原来是“夕阳红文艺队”在为大家表演跑旱船、猪八戒背媳妇和有趣的推小车节目。 快看!三位老奶奶身穿粉红色的绸衣,随着“咚咚咚,锵锵锵”的锣鼓声,扭动起并不苗条的腰肢上场了。“新媳妇儿”头戴美丽的花环,盘着腿,坐在小车上,摇着一把大扇子,悠哉乐哉地欣赏着四周的风景。后面的“丈夫”头戴红色礼帽,吃力地推着车子。可爱的“大头娃娃”努力地拉着车子,一会儿抹一把头上的汗水,一会儿扭过身向“新媳妇儿”要压岁钱,“新媳妇儿”就打他两巴掌;向“新媳妇儿”要扇子,“新媳妇儿”就敲他两下,大头娃娃只好乖乖地拉自己的车子,他那淘气的样子逗得观众们呵呵直笑。 我最感兴趣的是“新媳妇儿”那双“三寸金莲”,穿着红色的绣花鞋,小巧玲珑的,真可爱。妈妈却说那一双小脚是用痛苦换来的。因为古代人把小脚当成美的标准,妇女都要忍受剧痛把脚缠起来,被缠过的脚根据大小的不同,分为铁莲、银莲和金莲。三寸金莲是最美的脚。

听了妈妈话,我不由自主地看了看自己脚,心里暗想:我真幸运,没有经受裹足的折磨,要不然,我还怎么来这里自由自在地逛庙会呀!

神奇的变脸 随着人流,来到大殿的门前,高高的戏楼上正演着豫剧《八珍汤》,演员们咿咿呀呀地唱着什么,我一句也听不懂,台下的变脸表演却深深地吸引着我。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随着京味儿十足的《说唱脸谱》在耳边响起,三位变脸演员闪亮登场,他们在场上不停地变换着位置,拉起戏服,打开扇子,在面前,轻轻一抖,一张新的花脸出现了:生、旦、净、末、丑,样样俱全,个个漂亮。真是太神奇了!我也想上台去学几招,学校开联欢会的时候我也好一展身手。

可是爸爸却告诉我,变脸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很保密的,不是谁想学就能学到的,况且它的技术很复杂,单是表演手法就有拭、抹、揉、吹、画、戴、憋、扯八种,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学会的。

漂亮的面人 看完了各种精彩的表演,我们来到大殿后面的民间艺术小广场,这里有剪纸的、烙画的、还有许多捏面人的。 我最喜欢拐角处那位大姐姐捏的面人,就停下脚步慢慢地欣赏。她的手可真巧,无论你想要漂亮的喜羊羊、憨态可掬的猪八戒、还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她都会胸有成竹地应一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彩色面团,扯下一些,揉一揉,搓一搓,捏一捏,然后再用小竹刀刻上美妙的花纹,一个栩栩如生的面人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好棒呀!

大姐姐的爷爷一边帮着收钱,一边夸自己的孙女能干。原来大姐姐今年上高一,课余时间跟着爷爷学会了捏面人,趁着寒假出来勤工俭学的。看看能干的她,再看看只知道游乐的我,真是有些羞愧,马上就要开学了,我也该收收心,好好学习了。

逛了一天,好累呀,我的肚子也唱起了空城计,只好恋恋不舍地走出城隍庙的大门,如果你想看到更多精彩的节目,就亲自到城隍庙去逛逛吧,绝对让你不虚此行!

康震没有结婚。

说到康震,首先浮现在眼前的几个字是“文化人”,现在活跃在大众面前的文化人其实很少。 更何况康震可以说是高八斗。 我在学富五车。

追忆自己人生的经验,最感谢康震的是追求和实践他的耕读文化的书香家风。

“我非常佩服祖父。

我祖父是陕北高原不识字的老农民,家庭条件特别差,但他培养了自己的七个孩子,孩子们通过读书,成为了教授、人民教师、部队干部等各行各业的人才。

’”

“祖父没有上学的机会,但从小就想学习。 》康震在《谢谢了,我的家》节目中,祖父在王家沟村王世昌家放羊,正好在王家学冬学,他想学习,但主家不允许。 所以,我偷偷站在门外的窗边,用手指把窗户纸刺穿了听课。

’”

康震是在这样一个求知欲很强的家庭长大的知识分子,他自己也历经艰辛终于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离开了绥德小县。

康震于2004年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工作大赛,10分钟内讲解李白的诗,获得文史小组第一名。

正是这次的经验,让中央电视台的编辑关注他,委托康震发表《百家讲坛》。

当时《百家讲坛》以讲述历史为主,康震首次开先河,谈论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等诗词名家,使很多观众认识到这本诗书、充满幽默的康教授。

几年来,他又出现在大热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中,说诗画画,圈粉无数。 特别是在《中国诗词大会》担任评委,至今为止四季被网民称为“诗词男神”。

康震的精彩解说和儒教气质,使讲究的诗词逐渐展开,让大家理解,引起共鸣,理解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在社会上读诗,掀起学习诗的热潮,不仅使中国古代诗词成功,自己也成为明星教授

康震老师说:

诗可以燃烧。 他不仅被诗“点燃了”,还被大家“点燃了”。

他的评价是节目专心致志的笔。 每次听康先生说话都上瘾了,真的感觉回到了古代。

我是。 除此之外,康震也关注着自己的古本行,经常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

从他的社交平台来看,不是揉热点,而是发表自己的感知,分享自己的书法作品。

  我是作曲家何少英,上世纪80年代我到陕北绥德地区采风,听民间艺人讲述了这个爱情悲剧,并到了四妹子和三哥哥分别居住的郝家洼和三十里铺村,见到了二位老人。有关民歌《三十里铺》的传说很多,我感觉这首民歌雏形最先由赶脚人唱出的,之后凤英加以完善,这个版本更可信。供参考。

  采 风 手 记

  陕北重镇绥德以东的三十里铺村,七月流火的天气。一位陕北老汉扛着镢头沿着田间小路低着头默默地走来,他穿着一件已退色的蓝布衫,那上面白花花的汗碱算是对这身装束的一些点缀了。我们擦肩而过,他抬起头用那浑浊的眼睛看了看我,汗水似乎要从他额头深深的皱纹里溢出来。我们没有说话,但乡亲们告诉我,他的名字叫邱双喜

  在距离三十里铺村二十里之遥的一个小山村——郝家洼,住着一位农村妇女,人们都亲切地叫她凤英,虽已年过花甲但身体仍显得很结实。

  这是上世80年代中期我在陕北采风时遇到的两个人,他们太平常了,平常得与人群、黄土地交融在一起。但是在当地人的心目中他们又是那样的特殊,他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着,歌颂他们的民歌《三十里铺》在当地乃至全国广为流传。

  双喜和凤英都出生在三十里铺村,他们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渐渐地他们相爱了。凤英家的一家之主是爷爷,一个守旧而朴实的农民。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对此极为不满。首先,他认为没有媒人为中介的婚姻是不体面的;其次是双喜的脑筋比较活,他经常利用农闲到外面做些小生意。爷爷认为,作为农民就应该面朝黄土背朝天好好种地,双喜的作为不是本份庄稼汉所为。在这种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下,双喜和凤英只能悄悄相爱。

  可能是命运的安排,双喜决定去当兵,在部队出发的那天,村里很多人都到村口的大路上送别。此时,凤英也夹杂在人群中,她多想上前与双喜说几句心里话!但碍于人多未能实现。《三十里铺》民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三哥哥当兵坡坡里下,四妹子碱畔上灰塌蹋,有心拉上那两句话,又怕人笑话”。这便是凤英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但凤英是一个有心计的姑娘,她趁人不注意,将早已准备好的一块手绢夹一封信塞到了双喜手中,(凤英能识字,这在当时的陕北农村实属罕见)。一对恋人就这样离别了。

  令人遗憾的是,双喜在行军休息小解时手绢从腰带里滑落,他急于赶部队而未能察觉。由于这一差错,从而引出了民歌《三十里铺》的诞生,同时也加速了这场爱情悲剧的进程。

  稍晚些时候,一位赶脚人路过捡起此物,他不识字,不解信中之意。晚上住店时,赶脚人将信拿给帐房先生看,帐房先生本不愿公开信的内容,只是说:你别管,这是年轻人的事。谁知这更加诱发了赶脚人的好奇心。在他的一再追问下,帐房先生不得不将信的内容合盘托出。一般来讲,赶脚人路过某地时,有时要受当地人的气,这个赶脚人心想,你三十里铺村出了这等丑事,今天我也要气气你们!第二天,当他路过三十里铺村时,就唱起了他自编的《三十里铺》这首民歌的雏形。三十里铺的村民们听到了歌声,知道是在说本村发生的事,但大家都觉得这首民歌很好听,所以很快就传唱开了。歌声传到凤英爷爷的耳朵里,他震怒了,认为家里出了天大的丑事。盛怒之下,他将凤英关进房中并锁上大门,不准她出来见人。据绥德县一位民间老艺人讲,《三十里铺》这首民歌的歌词是凤英被关在房中一边纺线线一边编唱出来的,共有七十多段歌词,真可谓是一篇民间长诗!这里寄托着凤英对双喜的思念之情,是一位村姑纯朴、善良心境的写真。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且现在的凤英也不愿再提及当年那段辛酸的往事,这些歌词没有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歌选》只收录了这首民歌的七段歌词。

  凤英在被关了一阵子“禁闭”之后,由爷爷找人说媒将她嫁到了郝家洼的一户农家,她像其他农妇一样,为丈夫生儿育女、繁衍着子孙后代。当双喜回到他土生土长的家乡时,于无奈中与另一位陕北女子结婚。

  在郝家洼我与一位村民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您会唱《三十里铺》这首民歌吗?”我问。“会,我们这的人都会。”答。“凤英也唱吗?”“她不(唱),我们也不当着她唱,她不高兴听。”“凤英不高兴,你们为什么还唱呢?”“歌是大家的,又不是她的,好听,我们就唱。我们绥德出好女子,凤英是最好的!”

  当我离开当地时,从远处山坡坡上又隐隐约约传来《三十里铺》的歌声,我突然从中领悟到,凤英这个名字已在乡亲们的心目中被理想化,升华为爱与美的活生生的形象了。

龙抬头当天结婚好不好?

农历时间:二月初二 辛丑年 牛 辛卯月 辛酉日

公历时间:2021年 3月14日

老黄历所宜

结婚、领证、修坟、破土、破屋、嫁娶、

立券、求医、招赘、纳婿

老黄历所忌

搬家、装修、开业、入宅、开工、动土、

安门、安床、出行、订婚、安葬、上梁、

开张、作灶、旅游、赴任、修造、祈福、

开市、纳畜、纳采、移徙、盖屋、冠笄、

吉神宜趋:玉宇,除神,玉堂,鸣吠,四废日,天成

凶煞宜忌:月破,大耗,灾煞,天火,地火,月厌,四废,五虚,五离,阴错,红沙,卧尸,荒芜,披麻杀,傍正废

由此可见,而二月二这天是可以结婚的黄历日子。

龙抬头有什么忌讳吗?

1、 二月二这天不吃面条

面条细长,像龙须,北京、河南等地在二月二忌讳吃面条,说是吃面条就是吃龙须,惹了龙王,当年会闹涝灾。不能喝粥、吃米饭,人们认为粥是龙血,米饭是龙子。不能纺花,因为二月二纺花,胭了龙毛龙抓。龙抓就是雷电击人的意思。有些地方忌洗衣,怕伤了龙皮。武城一带忌太阳没升起前出屋门,否则会踢囤尖,砸了一年丰收的希望。

2、 妇女不准动剪刀针线

怕戳了龙眼,穿到龙头;又忌刀切,怕砍了龙头。此外,山西、河北不少地方忌早晨担水,俗信早晨起来担水会把龙子担回家,而在陕西绥德,则俗信早晨担水会触到龙头。不吉利。

3、 忌当日磨面

怕压了龙头,山东东明一带在二月初一下午就要把磨房打扫干净,把磨的上下扇支起来,禁止使用。因为当地人认为石磨是龙头,因此龙头节就要把龙头抬起来。这一习俗一直到现在,尽管磨面不使用石磨了,但到这一天。所有的打面机坊都要停止工作,怕研烂了龙头。

龙抬头吃什么?

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 黄米 ,再把 黄米 磨成面,即成 黄米面 ,由 黄米面 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

春饼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 菠菜 、醋烹 绿豆 芽、素炒 粉丝 、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 香油 的面酱吃,鲜香爽口。

猪头 肉

古代 猪头 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北方人在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家家户户煮猪头,是因为初一、十五都过完啦,二月二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月23日过小年时杀猪宰羊,正月一过,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吃光了,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

上回,也就大概半个月前,回绥德的时候,我就想写点东西了。

当时开着车,从西安一路到绥德。一路上都还算顺利,机动车走机动车道,非机动的走非机动的道。然而,到了绥德,这一切都变了卦。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城市交通工具也是,最为突出的是有了很多电动摩托。这些电动摩托长得很以前的机动摩托几乎一样,速度也很快,关键好像不用上牌,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不,我一进绥德城就遇上了这么一辆。我们绥德县城的地理位置比较特别,特别像延安,县城是旁河而建,而河旁边就是山,所以,用我们高中班主任的话讲,绥德就是屁冲开的。话糙理不糙,其实还挺形象。绥德也不像延安那么有钱,可以把楼建在山上,所以绥德很挤。行车道,当然也就是两车道了。当然,虽然挤,该有的还得有,在车道旁边还有非机动车道。至于,人行道呢,有些地方——就比如引发我感慨的这个地方——就没有。其实,人也不是机动的,所以也算十分合理吧。我就在这么个地方遇上了一个骑电摩托的人。非机动车道上这会也空着,可是他就不走。不走就不走吧。非机动车道虽然看着有1米宽,但是总归没有机动车道25米宽,所以,走在机动车道上,总归会更舒坦些。绥德本身就很挤了,人们在这里生活很压抑,好不容易出来兜个风,舒坦一下也应该。我能理解。绥德男人,哦对,那个骑车的是个标准绥德男人,膀圆肩宽,特别是骑上电动车,两条腿架开,给人一种很棒的感觉,我想这就是驾驭吧。不像我,虽然我也是纯正的绥德男人,但是我身形比较瘦,坐在车里,倒像是车驾驭我。欣赏之余,我得赶路啊。一共两车道,说实话,看着人家骑得这么悠然自得,咱还不好意思滴人家。于是我就又慢慢跟进他,希望他能察觉后给我让个道。因为我坚信,虽然,我们绥德男人表面粗枝大叶,但是实际上内心还是很细腻的,从非常疼老婆就能看出。但是,跟了有几十米,前边的大哥依然不忘初心。这是为何?不应该啊。大概是太陶醉了吧,这会肯定是刚见完自己的恋人,还陶醉在甜蜜之中,要不也不会骑得这么悠然自得,这么幸福。不好意思了,我要滴了,我得赶路,得惊醒您的美梦。滴。。。。滴。。。滴。滴。没让。我滴得越快,人家骑得越稳。牛气!我感慨啊。这大概就是绥德品牌男人吧。我想想我自己,有时候不也是这样吗?美其名曰:能够不在乎所有世俗的眼光,悠然自得的坚持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滴吧!

上边是一件事。还有一件事。

西安、上海这会恐怕还在感受着秋老虎的热,而在陕北,这会你将感受到的是阳光的温暖,记住是温暖。早晨,穿着短袖,感觉还是有些冷,特别是有丝丝秋风吹来之时。但是,不用担心。如果你感觉冷的话,走到太阳下照照,立马让你感到温暖。太阳像小孩子的手,温暖又柔和。特别是你走在树林中时,一会太阳被树木遮挡,一会又露出来了。丝丝微凉使得温暖更暖和,暖暖的阳光使得微凉更凉爽。对比是如此鲜明。这和陕北人的性格有些许相似。对于他喜欢的人,他像火一样热情。但对于他讨厌的人,他会像寒风一样刺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想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你看,南方人处事总归让谁都觉得圆滑一些。他们大概没有这样冷热鲜明的感受吧。

在老家,还看到许多东西,特别是,路旁许多树,小时候枝繁叶茂,现在留下了黝黑的躯干,半腰上倒还长着些嫩叶,大概是死了吧。学校旁边刷着奔小康的标语,至今还依稀可见。打小起,我就奔小康着了。看着大家的日子一天天变好,等到真正小康的那天来临,这字大概会彻底褪色吧。现在还没褪尽。老东西旧是旧,但是有感情啊。当然更多的还是新东西,很多家的房子都翻新了,道路也硬化了,大家的生活条件比原来要好很多。但是这些,怎么也比不上我看到一个小孩子光着脚走有趣,我们小时候整个夏天都不怎么穿鞋呀。一群野小子,啥坏事都干一干,偷偷这家的瓜,下河学狗刨一刨,那家的西红柿怎么还不熟,一天要去看三十次。想想都有趣。现在的小孩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了,不过,我觉得他走在水泥地上,估计会有点烫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9482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