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末名臣曾国藩的文章内容。相信大家都知道,他从小就不聪明,但是他进官后的表现却是令人瞩目的。太平天国时期,被朝廷重用,成为晚清重要大臣。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曾国藩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曾国藩严于律己,修身养性。他创立的一些制度后来被清朝甚至民国采用。但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做了一些傻事。
其中,有一件让现在的文人惭愧的傻事,那就是曾国藩的妃子。说三妻四妾在古代很正常也是有道理的,曾国藩的地位是省政府。在古代,这种级别的官员想当妃子是很正常的。
曾国藩纳妾为何为学者所不耻
曾国藩纳妾的时候,是咸丰帝去世的丧期,全国官员都在哀悼,纳妾抹黑曾国藩。
曾国藩初入官场就很努力,必定成就一番伟业。当时曾国藩崇拜王阳明,王阳明讲究修身养性。不要被酒色所迷惑。所以曾国藩年轻时就提倡禁欲。为此,曾国藩结婚后,就再也没有纳妾。当时他的同事经常三妻四妾。有同事曾劝曾国藩给几个纳妾,被曾国藩拒绝。
曾国藩为了更好的节欲,在40岁时与妻子分居。专心一个人看书,为升职做好充分准备。曾国藩在当时是灵感的代表,也是很多人学习的榜样。
太平天国运动大规模起义后,清八旗绿营无力镇压,给了汉人官员一个机会,曾国藩就在这一刻出现了。
太平天国初期来势凶猛,曾国藩无法抵挡。后来曾国藩改革了军队的管理体制,逐渐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就在曾国藩打压如火如荼的时候,咸丰帝突然驾崩。
皇帝去世是全国的大事,所有官员都要默哀。皇帝出丧期间,全国停止娱乐活动。这时候,曾国藩做出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在皇帝出丧期间,曾国藩想纳妾。
平时官员纳妾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此时皇帝刚刚去世,纳妾等于想当然的天下,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舆论。甚至有人认为曾国藩疯了,偏偏朝廷此时对曾国藩很失望。
有人认为曾国藩属于那种只顾享乐不顾大局的人。甚至弹劾曾国藩,罢免他。
曾国藩真是老糊涂吗
其实曾国藩此时纳妾是他的大智慧。当时朝廷重用满人而不是汉人。一方面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一方面是为了防备汉人。满族对汉人有很强的防备,认为汉人很容易造反。所以在任用官员的时候,很多汉人都是公务员,却没有军队。这样即使有逆反之心,也不会给统治造成太大的隐患。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为了镇压运动,不得不重用汉族官员,让汉族官员控制军队。当时的主力部队湘军是曾国藩创建的,淮军首领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两人都掌握了相当数量的兵力。
虽然每次朝廷打胜仗,都会有一定的奖励,但其实表面上是奖励,暗地里却很警惕。接连的胜利也意味着曾国藩军队的战斗力逐渐增强,给朝廷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隐患。
曾国藩的奋发图强的性格也是以前听过的。一个为成功而奋斗的人手中握有大量的军队。如果这样一个人突然造反,朝廷是无法支持的
曾国藩开创的自黑模式,给人的印象是沾染了酒色、富贵等恶习。当时恰好咸丰帝去世,曾国藩灵机一动,在国丧期间做出了这种纳妾自黑的行为。
虞姬这时也放出了几个信号:
曾国藩戒色,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坚持,终于得了一个妾。在外人看来,曾国藩是一个意志力不坚定,不变色的奸夫。曾国藩纳妾的时间是皇帝的丧期。只要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这期间绝对不可能纳妾,哪怕有什么娱乐活动。这种事情会毁了前途,会受到严惩。短期来看,曾国藩纳妾败坏了他的名声,阻碍了他的升迁,但从大局考虑,这是保护自己的好办法。
要知道,古代将军全副武装的时候,被皇帝怀疑,导致死亡。岳飞掌握了中国大部分军队,最后死在秦桧手里。
年羹尧全副武装,后为雍正亲家。但军中将士只听年羹尧将军号令,不听皇帝号令。最后年羹尧一次次被降职,直到被斩首。
与雍正如兄弟的年羹尧,落得如此下场,而曾国藩只是一个汉官。如果他不收敛,很可能落得比岳飞和年羹尧更惨的下场。
曾国藩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现在要做的不是升官,而是装傻自救。太平天国平定后,曾国藩主动废湘军。解除了法院的顾虑。
曾国藩晚年过着非常滋润的生活。与高真几个不知退的将领相比,曾国藩的一生堪称完美,也体现了曾国藩的大智慧。
贵为大臣的曾国藩,结婚当天新娘子却突然悔婚了是因为曾国藩原本就长得比较丑,新娘子看上他是因为曾国藩读书勤奋,新娘觉得曾国藩以后肯定能考取功名,却不曾想到曾国藩三番两次的落榜,姑娘不愿意跟曾国藩过苦日子于是在结婚当天跑了。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还没有成为清朝的大官,甚至是连科举都落榜了好几次。原本曾国藩长得就比较的丑,好不容易有一个王姑娘在老师欧阳先生的介绍下看中了曾国藩,觉得他是一支潜力股,没想到两人订婚后,曾国藩还是考不上功名,王姑娘见此在结婚的当天就逃跑了。
当时前去喝喜酒的欧阳先生特别的羞愧,人是他介绍的,却没想到这么的不靠谱。后来欧阳先生灵机一动,想要自己还有一个待嫁的闺女,于是为了安慰曾国藩受伤的心灵就说:“娶我的女儿吧”。曾国藩听后特别的开心,马上答应了下来,欧阳先生的女儿的亲事就这样被定了下来,欧阳姑娘还没来得及反抗就已经是曾国藩的妻子了。
这桩亲事就这样在匆忙之下给定了下来,曾国藩特别的开心,不仅自己的婚事解决了,还可以跟老师成为一家人,可以和老师有更多的机会一块学习。而且他还发现欧阳小姑娘长得很漂亮而且还有学识,曾国藩爱上了小师妹。婚后几年曾国藩就中榜了成为了清朝的官员,后来凭借曾国藩的才能,他的官职节节高升成为了清朝最有权势的大官之一。这样一段阴差阳错的婚姻让彼此双方更加的珍惜,特别是曾国藩特别宠爱欧阳氏,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始终不离不弃,而曾国藩当上高官以后也仍然像原先一样宠爱欧阳氏,欧阳氏就这样过上了幸福富贵的生活。
顺心如意
在攻打安庆的过程中,曾国藩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两江总督的任命。两江总督是清代光绪朝以前唯一统辖三省的总督:江苏、江西和安徽。
地处南北接合部,在军事上十分重要,在经济上更举足轻重,占全国漕粮总数的一半以上。因此牵动着全国的财政命脉。
如今,出任两江总督,又手握湘军军权,曾国藩毫无疑问地成了当时大清帝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咸丰死前安排了以肃顺为核心的八位顾命大臣辅佐载淳,但顾命八大臣中竟然没有咸丰帝的亲弟弟、手握外交大权的恭亲王奕䜣。而肃顺严苛独断,得罪了很多人,在朝中已经相当孤立。因此胡林翼死前预测中枢必将发生非常之变故。
就在咸丰去世后不过两个多月,太后慈禧和恭亲王奕䜣就联手发动了宫廷政变。奕䜣很清楚要消灭太平天国,就必须重用曾国藩。他虽与肃顺为敌,但对肃顺的政策、路线毫不存成见,善则留,恶则去。而慈禧掌权之始,也能对奕䜣的建议从善如流。曾国藩因此进入了在官场上境遇最顺的一个时期,他也开始从容布局两江加上浙江的人事。
四省人事
在收复安庆前,曾国藩已把江西和安徽巡抚换成了湘派人,江苏巡抚和浙江巡抚这两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还在何桂清的嫡系手中。
浙江巡抚王有龄是何桂清的死党。一提起他,曾国藩心中就涌起许多新仇旧恨。
浙江历来是膏腴之区,筹饷要地。在肃顺和胡林翼的活动下,咸丰以湘系的罗遵殿出任浙江巡抚。何桂清必欲去罗遵殿而后快,找机会就弹劾他。更在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发兵杭州时,指示张玉良,路过苏州时要听候江苏布政使王有龄的指示。王有龄请张玉良巡视苏州城垣,留二日,又密嘱他救湖州不必救杭。太平军顺利攻破杭州,罗遵殿城陷自杀。
咸丰十年4月2日,清政府以王有龄署理浙江巡抚。这还不算,王有龄唆使御史高延祜奏参罗遵殿守城无方,撤销了罗遵殿的恤典。曾国藩和胡林翼仇恨在心,两方结下了深仇大恨。
但王有龄哪里能料到,不久自己也遭到了同样的下场。浙江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因此在防务上不能自主。攻破江南大营后,太平军再度进军浙江,湘系袖手旁观,拒不帮助。
王有龄连连向朝廷告急求援,清政府命令曾国藩设法解围杭州。曾国藩安排左宗棠援浙。几天之后,他又密奏清廷,认为王有龄无法胜任浙抚。同时,他让左宗棠阻滞救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底,李秀成军攻破杭州。王有龄和罗遵殿一样,穷蹙自杀。清政府接受曾国藩的推荐,以左宗棠为浙江巡抚。
当初王有龄建议朝廷撤销了罗遵殿的恤典。现在曾国藩却宽容大度,建议朝廷对他照例“赐恤”。曾国藩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替罗遵殿昭雪冤抑,请求清政府对罗遵殿“从优赐恤”。议及王有龄的恤典时,曾国藩说王有龄污点很多,但坚守杭城,不敢以一眚掩其忠节。行文用笔一反平时拙正,可见他与何桂清集团积怨之深。
王有龄害得罗遵殿身死还要害他无恤,但也是有节气的人,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
接下来是江苏巡抚薛焕。
薛焕和王有龄一样,都是工巧之人。作者对薛王的用词,可见是对曾国藩这边有偏爱的,胡林翼内心忠直,却也擅工巧,但是作者从未如此形容他。工巧不是错,比如一把刀用来切菜还是用来杀人,目的是什么才最关键。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太平军突然进攻上海,曾国藩派李鸿章创建淮军前往上海。不久曾国藩上奏,指责薛焕不称江苏巡抚之职,要求以李鸿章替换。同治元年(1862)三月二十七日,清廷就正式任命李鸿章署理江苏巡抚。
接下来就是何桂清集团的中心人物何桂清了。
江南大营崩溃时,他本应在常州组织力守。一是清代律法规定,大员如果弃城走,是死罪。二是弃城先走,则军心民心动摇。但何桂清不顾一切,只想活命。薛焕等人故意禀请他退保苏州。何大喜,准备离城出走,且不许百姓和他同逃。
总督一走,全城人民都要遭殃。所以许多绅民顶香跪留,何桂清令开枪,射死十九人。何桂清走后,常州迅速沦陷,太平军屠城。消息传出,各地愤怒,不许其入城。何桂清逃到上海,还上奏为自己辩护:苏州尚无准备,故臣赴苏驻扎,以系民望。
咸丰对何桂清非常痛恨,命地方官逮送何氏进京。此时,薛焕、王有龄也还在位,两人联手营救何桂清,请准何桂清留营效力。不久英法联军内犯,咸丰出奔承德,没有再腾出工夫处理他。
李鸿章就任江苏巡抚后,立即拿着恭亲王奕䜣的命令,逮捕了藏在租界内的何桂清,解送北京。
何桂清早已上下打点,因此放胆而行,以为可以死灰复燃,重新出山。因为一是慈禧太后当时垂帘未几,对于前朝罪臣,不肯轻做裁决;二是反曾重臣祁寯藻已经重新出山,再掌大权,为营救何桂清大力活动。他的行辈甚高,影响力非同凡响。在他的率领下,“救何派”一下子纷起。
但是另一方面,要求杀掉何桂清的人势力也很强大。江南籍官员必欲杀之而后快,接连上疏,力争不让,称“不杀何桂清,何以谢江南百万战难生灵”。
朝廷非常为难。
何桂清拿出一份薛焕等人所具的公禀,说是薛焕等数名部下请他退到苏州,以保饷源重地。
这张公禀究竟真的出于当时,还是事后补具?当时的形势,是否有必要退至苏州?朝廷命两江总督曾国藩查核。曾国藩回奏很有特点。首先他说,这道公禀是出于当时的实情抑或事后伪造,调查起来很复杂,也根本没有必要查究,因为任何一个了解大清政治规则的人都知道,督抚权力巨大,可以主掌下属一生荣辱,因此既能使下属曲意逢迎在先,又可以使他们隐瞒粉饰于后。
接着说,他掌握有何桂清造假的前科。嘉兴联名帖请求挽留何桂清在江苏,此事是军中几个人为他造假联名贴。
最后他又说出一段非常关键的话:封疆大吏要死守城池,这不光是朝廷的要求,更是一个读书人的大节,本不容有丝毫含糊。高级大臣,为了逃亡忍心害理,枪杀百姓,就凭这一条就足以处死,不必追究有没有这个公禀。
这道复奏,高屋建瓴,理直气壮,无法反驳,何桂清不久弃市。
万事俱备
为了让湘军尽快建功,朝廷对曾国藩几乎是言听计从,全国范围内相关的封疆大吏进行调整也以是否能配合湘军作战或筹饷为转移。
两广总督换成和曾国藩关系很好的晏端书,曾国藩好友郭嵩焘署理广东巡抚。
骆秉章调任四川总督,布政使刘蓉则是曾国藩同乡密友,在长江上游为湘军协饷。
湖南巡抚毛鸿宾是曾国藩旧交,胡林翼去世后,湖北巡抚继任者严树森是胡林翼一手提拔起来的,也绝对可靠。
有了好的政治大环境,曾国藩制订了三路大进军的计划,大举开始了对太平天国的全面反攻。
中路,曾国荃部自安庆沿江直下南京。
东路,李鸿章创建淮军,以上海为根据地,进军苏州、常州,进而收复江苏全省。
南路,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率领楚军进军浙江,收复杭州。
看起来万事俱备,天时地利人和皆具。然而曾国藩说过一句话,“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大功克成之际,往往烦恼尤多。
孤军深入
拿下安庆之后,湘军的下一个首要目标自然就是太平天国的首都。这将是太平天国战争最后也最重要的一次攻坚战。
曾国藩布下了四路用兵之策。第一路是曾国荃部直插南京城下。其他三路:西路一支,由多隆阿先攻下庐州,再向南京方向合围;东路一支,鲍超先攻下宁国,再进兵金陵;北路一支是已任安徽巡抚的李续宜突破阻碍攻向南京。他想复制安庆之战,让曾国荃围城,让多隆阿、鲍超、李继宜等其他人打援。
通过安庆之战,曾国荃名满天下。他率领吉字营,循大江北岸一路摧城拔寨,斩将夺关,先后攻陷多地,一直攻到金陵城南门外雨花台,扎下营盘,准备夺取天下第一功。
然而,曾国荃用兵太锐,进军太速。其他三路援兵的速度都不如他快,或者被阻,或者出现意外情况,没有一路能跟得上来,一时之间形成了曾国荃一支孤军深入之势。
李续宜忽然父丧。鲍超被太平军重兵阻于宁国。多隆阿,因安庆之战功高赏薄,已经心凉了。
多隆阿是旗人,对汉人本来就看不惯,何况曾国荃仗着哥哥的权势,飞扬跋扈,颇难相处。他之所以能为胡林翼所用,是因为胡林翼用人手段特别高明。胡去世后,他再也不愿与曾国荃协同作战,因此攻下庐州之后,他按兵不动,迟迟不向南京进发。恰好不久西北军事紧急,他自请远走陕西,再也没有和曾国藩兄弟打过交道。西路也因此没有了。
四路人马,其余三路都不能按期抵达,驻扎雨花台的吉字营,实际上成为孤军。
无知者无畏
曾国藩大吃一惊。因为曾国荃所处态势和当年李续宾在三河镇的情形非常相似,很可能被全部吃掉。早在曾国荃一路杀向南京的时候,曾国藩就多次命令他先停一停,等等其他几支。但曾国荃却全不管这一套。
在湘军的各将领中,曾国藩最难指挥的就是自己的这个亲弟弟。两人性格大不相同。曾国藩久历风波,老成持重,往往事情一发端,他已经看到了结尾。曾国荃没办过大事,年纪轻见识窄,经验不足。曾国藩凡事从风险角度考虑比较多,曾国荃总是无知者无畏,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遇事做减法。
他根本不把曾国藩的命令当回事,急于复制安庆的辉煌,一路猛攻,在雨花台扎下大营。围绕营盘挖好壕沟修好长墙之后,他兴致勃勃地到南京城外巡视,这才发现大事不好。
南京城墙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当初明太祖修这座城池,前后花了二十一年。它周长九十六里,高度厚度都是全国其他城墙不能比的:城墙基础宽十四米,最宽处达三十米,高十四至二十一米。基础用巨大的条石砌起,墙体用巨砖筑成,规模极其宏大。
曾国荃他们几个人在城外走了一整天,也没能周览金陵城墙的全貌。这一下曾国荃傻了眼。南京九十六里,还不得修七百里的长壕和高墙?那岂不是要和秦始皇一样修起一道长城?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世界范围内暴发了第三次和第四次霍乱大流行,病菌传到了曾国荃的大营,减员严重。
太平军人数占绝对优势,且从上海获得了大量西式武器,装备水平比湘军先进很多。太平军援军联营数百里,以西洋开花炮昼息夜攻,曾国荃把那些患病的湘军留下来守帐篷,能战的全部上前线,顽强死守。到了这个时刻,曾国荃终于承认自己错了,不应该孤军深入。
曾国藩四处发出调兵令。然而各路均军情紧急,无兵可调,曾国藩只好把自己的亲兵护卫四百人派了过来,给小曾壮壮胆。
雨花台大战
雨花台大战一共持续了四十六天。这四十六天,不但是曾国荃一生中最凶险的日子,也是曾国藩生命中最焦灼的四十六天。
曾国藩知道这次围攻不可能持续数月。他从人数上推算李秀成的大军每天需要消耗六十吨米,然而,长江被湘军水师牢牢控制,这支大军将很快用光南京城里的存粮。
曾国藩早已经置生死于度外,但是他承受不起弟弟的死。既然无兵可调,曾国藩只好全力保障后勤供应,让曾国荃部得到充足的粮米和弹药。哪知此时江西巡抚沈葆桢突然宣布,停止每月供给曾国藩的四万两漕折。曾国荃部不但武器弹药的供应会出现问题,甚至可能连饭都吃不饱了。
这大出曾国藩的意料。沈葆桢,福建人,林则徐的女婿,曾入过曾国藩幕府,被曾国藩保举出任江西巡抚。按照传统,沈葆桢应该感激涕零并大力回报,不想沈氏却在此时做出了断饷之举。
曾国藩破格保举沈葆桢出任江西巡抚,主要是让他给湘军提供军饷。但是沈葆桢却不这样想。他自幼即自视极高,他想建立属于自己的而不是曾国藩的功业。他招兵买马,决心要建立起一支自己的军队,这就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曾国藩的需要发生了冲突。为出格的是,沈葆桢在做出这一决定之前,并没有和曾国藩商量过。
沈葆桢此举,实在是恩将仇报。曾国藩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愤怒。虽然曾国藩举荐他人,从不是为了让他们报答自己的私恩,但是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举荐之人会成为自己的敌人。
他内心愤怒纠缠,但他反思道,圣人也经常会遇到掣肘和拂逆,如果采取霸道手段,诛除异己。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不可一世的权臣,给自己带来祸患。如果动心忍性,正可以借这个不顺心的事来磨砺我的心性。
很多大人物都喜欢其他人伏在自己脚下,让自己的所有决定都得到“坚决贯彻”,“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曾国藩却不是这样。他最喜欢听别人的批评。越是位高权重,他越是主动听取逆耳之言,以克除自己身上的“意气”“客气”和“矜气”。
曾国藩的幕僚们纷纷大骂不已,要求曾国藩马上参奏。曾国藩却没有这样做。沈葆桢是他提拔起来的,现在又进行参奏,不光沈氏脸上不好看,他自己脸上也不好看。他念起忍字诀,选择悄悄吞下这颗苦果,没有向外界公开他和沈氏的矛盾。
好在李秀成部远没有陈玉成部凶悍耐战。这一次战役双方相持到十月四日,天气已寒,太平军既无冬衣,粮食补给也不能持续,只好撤退。曾国荃终于顶过来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整整持续了四十六天。湘军付出的代价也非常惨重,湘军伤亡五千,将士皮肉几尽,随曾国荃作战的曾国葆战后不久就因为操劳患病而死,令曾国藩又失掉了一个弟弟。
1 谕纪鸿 译文
译文:
勤俭自持,习惯劳苦,可以享受安乐。这就是君子。我为官二十年,从类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遵循简朴的家风,特别简朴也可以,稍微丰盛也可以,太过丰盛则我就不敢了。
凡是官宦人家,又简朴到奢侈容易,有奢侈到简朴难。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侈享受。不论大家庭还是小家庭,士农工商,只要勤苦节俭,没有不兴盛的,若骄奢倦怠,没有不衰败的。你读书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败坏我们从曾祖就传下来的家风。我的父亲叔叔,都是黎明就起,这点你很清楚。
出自《曾国藩家书》。
2 谕纪鸿翻译勤俭自持,习惯劳苦,可以凭借它处于快乐的境地,也可以处于俭朴的生活。
这就是君子。 凡是官宦人家,由简朴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简朴难。
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侈享受,千万不可养成懒惰的习惯。不论大家庭还是小家庭,士农工商,只要勤苦节俭,没有不兴盛的,若骄奢倦怠,没有不衰败的。
你读书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败坏我们从曾祖就传下来的家风。我的父亲叔叔,都是黎明就起,这点你很清楚。
原文: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也。
扩展资料: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谕纪鸿。
3 谕纪鸿翻译勤俭自持,习惯劳苦,可以凭借它处于快乐的境地,也可以处于俭朴的生活。这就是君子。
凡是官宦人家,由简朴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简朴难。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侈享受,千万不可养成懒惰的习惯。不论大家庭还是小家庭,士农工商,只要勤苦节俭,没有不兴盛的,若骄奢倦怠,没有不衰败的。
你读书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败坏我们从曾祖就传下来的家风。我的父亲叔叔,都是黎明就起,这点你很清楚。
原文: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也。
扩展资料:
谕纪鸿是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曾国藩写给自己儿子的家书,目的是劝解自己的儿子勤苦俭约,说明“勤俭自持”的益处,告诫其子“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谕纪鸿》作者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搜狗百科-谕纪鸿
4 安鸿渐文言文翻译水出高原原文安鸿渐有滑稽清才,而复惧内。
妇翁死,苦于路,其孺人性素严,呼入繐幕中诟之曰:“路哭何因无泪?”渐曰:“以帕拭干。”妻严戒曰:“来日早临棺,须见泪。”
渐曰:“唯。”计既窘,来日以宽巾纳湿纸置于额,大叩其颡而恸;恸罢,其妻又呼入窥之,妻惊,曰:“泪出于眼,何故额流?”渐对曰:“岂不闻自古云水出高原?”闻者大笑。
(《拊掌录》)——出自《古今笑话》第40则(选自元·元怀《拊掌录》,一说宋·邢居实《拊掌录》)译文安鸿渐有口辞爽利滑稽可笑的才能,而又怕老婆。(他的)岳父去世了,在路上(他们就开始)大哭,(他却哭而无泪),他的妻子生性一向严厉,就将他叫到灵帐内骂他说:“(来的时候)在路上哭,为何没有眼泪?”安鸿渐说:“(眼泪都让我)用手帕擦干了。”
(他的)妻子严厉地警告他说:“来日早上(入殓前)到棺材前(哭的时候),必须见到眼泪。”安鸿渐说:“是。”
(安鸿渐)实在没有办法了,第二天就拿宽大的头巾包上一块弄湿的纸放在额头上,哭的时候就用劲地叩头;哭完后,他的妻子又将他叫到灵帐内窥视他,(看到他的样子),他的妻子非常惊讶,说:“眼泪都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你为什么从额头上流出来呢?”安鸿渐回答说:“(夫人)难道没有听说自古就有水流都是出自高原的说法吗?”听到这话的人都大笑不止。注释1、安鸿渐:北宋初年洛阳(今属河南)人(见《庶斋老学丛谈》卷下)。
晚年为教坊判官(见《玉壶清话》卷八)。2、滑稽:谓能言善辩,言辞流利。
后指言语、动作或事态令人发笑。《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壻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司马贞索隐:“按:滑,乱也;稽,同也。
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中立性滑稽,尝与同列观南御园所畜狮子,主者云县官日破肉五筋以饲之。
同列戏曰:‘吾侪反不及此狮子耶?’中立曰:‘然。吾辈官皆员外郎(借声为‘园外狼’)也,敢望园中狮子乎!'众皆大笑。”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傻敦敦的,可眼神里又藏着敏捷;言谈举止来得滑稽可笑,却给人的感觉又像那样忠诚可靠。”3、清才:卓越的才能。
唐刘禹锡《裴相公大学士见示因命追作》诗:“不与王侯与词客,知轻富贵重清才。”明叶宪祖《鸾鎞记·闺咏》:“只有东邻鱼家惠兰义妹,清才掇露,藻思霞蒸,每有所作,不在奴家之下。”
欧阳予倩《孔雀东南飞》第四场:“你敦厚温柔多文采,诗书织锦显清才。”4、惧内:怕老婆。
旧称妻为内或内子。明沈德符《野获编·勋戚·惧内》:“士大夫自中古以后多惧内者,盖名宦已成,虑中冓有违言,损其誉望也。”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原来唐氏为人妬悍,贾涉平昔有个惧内的毛病;今日唐氏见丈夫娶了小老婆,不胜之怒,日逐在家淘气。”清李渔《奈何天·计左》:“老爷又是惧内的,未必肯依他讲话。”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四章:“(嵇科长)并且不惜把一面惧内的挡箭牌挂在口上,一点不怕人笑。”5、妇翁:妻父;岳父。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旧唐书·杨於陵传》:“於陵自江西府罢,以妇翁权幸方炽,不欲进取,乃卜筑于建昌,以读书山水为乐。”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知县对那女壻说道:‘你妇翁真是个聪明的人,若不是这遗书,家私险被你占了。’”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狂奔二十余里,至相国庄,已届亥初,识其妇翁门,急叩不已。”
6、苦于路:即“哭于路”。即下文安鸿渐妻子所说的“路哭”。
其义不详,疑即哭踊。哭踊:丧礼仪节。
边哭边顿足。《礼记·檀弓上》:“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
《汉书·礼乐志》:“哀有哭踊之节,乐有歌舞之容。”颜师古注:“踊,跳也。
哀甚则踊。”元谢应芳《辨惑论·治丧》:“广集浮屠大作佛事,甚者经旬逾月以极斋修布施之盛,顾其身之哀麻、哭踊,反茗虚文也。”
7、孺人:古代称大夫的妻子,唐代称王的妾,宋代用为通直郎等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明清则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亦通用为妇人的尊称。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旧唐书·后妃传下·睿宗肃明皇后刘氏》:“仪凤中,睿宗居藩,纳后为孺人,寻立为妃。”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载》:“棣王琰有二孺人,争宠。”胡三省注:“唐制,县王有孺人二人,视正五品。”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崔县尉事查得十有七八了,不久当使他夫妻团圆,但只是慧圆还是个削发尼僧,他日如何相见,好去做孺人?”清冯桂芬《陈君传》:“陈君讳瑒字子瑨,江宁人……母邹孺人,生母汪孺人。”8、素严:一向严厉。
9、繐(suì)幕:灵帐。元元怀《拊掌录》:“其孺人性素严,呼入繐幕中诟之曰:‘路哭何因无泪?’”明吾丘瑞《运甓记·卜居求安》:“盖棺已久,繐幕空悬。”
10、诟:辱骂;骂。《左。
第六篇 乐趣哲学
第五集我们讲了曾国藩教育子女的智慧,本集我们为大家讲述曾国藩的乐趣哲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生活压力巨大,各种家庭事务头绪纷乱,工作中有干不完的活,每天辛苦不说,犯一点小错误就被领导批评,还是总是得不到同事的支持。有木有感觉自己很苦逼?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遇到这些不如意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看看曾国藩的乐趣哲学,学习他是如何机智地和同事沟通,又是如何面对生活的逆境。
什么是乐趣?一般意义上我们会认为乐趣就是幽默,但是这里讲的乐趣哲学是从广义范围上讲的,不仅仅是包括幽默。我们总结曾国藩的乐趣哲学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幽默,二是智趣(这里的智是智慧的“智”),三是志趣(这里的志是志向的“志”)。
首先,我们讲曾国藩的幽默。
听过前面几集的讲述,大家对曾国藩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感觉他要求对自己各种高要求,平时肯定是一个不苟言笑、很严肃的人,然而,曾大帅其实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平时没事还喜欢讲讲段子呢。
你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啊?请听这个故事。
在第四集中我们讲到这样一个场景,在军营曾国藩早上要和大家一起到餐厅用餐,在饭桌上曾大帅谈笑风生,十分和气。
有一次,曾大帅在饭桌上和大家聊天,谈到自己家里的一则小趣儿事:那时候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刚刚结婚,可是新媳妇晚上不早睡觉,要在织布机前面叮叮咣咣地织布,这使得曾纪泽很受不了。为啥新媳妇不早睡觉?她不敢早睡啊,因为曾国藩律己律人,要求家中的女眷(包括夫人欧阳氏、四个女儿和新来的媳妇)也要有严格的作息,白天参加劳动,晚上纺织或者缝衣,所有女眷每人一辆纺车,而且要求每天每人要至少纺出四两线。
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每天织布到半夜,婆婆不睡媳妇哪敢睡觉,可这新媳妇天天晚上不早睡觉,愁坏了新郎曾纪泽,有天晚上他实在受不了,就大声喊道:“妈,求求你明天把你大儿媳的纺车砸掉吧,她天天晚上织布,吵死我了。”
寂静的深夜这个喊声显的尤其大,整个总督府院子里的人都听到了,曾国藩也没睡着呢,他于是也大喊:“老婆,要砸就先砸你那台纺车吧,我也吵着睡不着啊!”
曾国藩向来家教严格,更别提是对儿子了,所以曾国藩完全有可能起来训斥纪泽一顿,太不像话了,深更半夜这样喊,下人们都能听见,丢不丢人啊。可事实证明,这只是我们印象中的曾国藩,并不是那个鲜活的曾国藩,他没有训斥儿子,而是逗家人一乐。
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把家里发生的糗事编成段子,在单位食堂公开讲出来,让幕僚们笑到喷饭,给艰苦的军营的生活添加一点色彩。
幽默是一种生活重压下的润滑剂,不时地给自己、家人和同事带来一点欢乐,能让家庭气氛更加和谐,也拉近了自己与同事的距离,给一层不变的生活涂一些润滑剂,我们会有更多前进的动力!
接下来,我们讲曾国藩的智趣(智慧的智)。
曾国藩做两江总督的时候,有一个县里面的团练把总叫李元,给他写公文用了“移”这样一种文体。
我们知道公文文体主要分为三种: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上行文就是下级单位对上级单位的行文,例如请示、报告;下行文是上级单位对其所属的下级单位的行文,比如批复、通知等;平行文是同一级别单位之间的行文,例如“函”这种文体。
我们现代已经不使用“移”这种文体,但是在当时这算是一种平行文。一个县里的团练把总官阶也就是七品,曾国藩是两江总督官阶一品,按说这个公文肯定该用上行文的文体来写,但是李元却用了“移”这样一种平行文的文体。
曾国藩的办公室主任收到这个公文,吓坏了,李元这个同志太不懂事,怎么这样不尊敬领导。其实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李元肯定是没有系统学过公文,所以才会犯这样的错误,应该不是故意的,但是在当时,这样藐视领导是犯了“僭越”的大罪。
但不巧的是,曾国藩正好进来已经看到这个公文,大家都在担心,心想李元这下玩完了。
但是曾国藩并没有发作,他默默地批示完公文,把文件还装回信封,在封皮上批了一首小令:“团练李把总,行个平等礼,云何用移封敌体。”意思就是说,你这个李把总有意思啊,是想和我平起平坐吗,怎能用“移”这公文体呢,你是真不懂还是故意的?
你看,曾国藩并没有责罚李元,只是调侃了他一下。等这批示出来,办公文的同事们感觉这位曾领导真是太有意思了,大家都在传阅这首小令,整个办公室一团笑声,曾国藩自己假装听不见,心理却也在偷偷乐。
这是就是智趣,曾国藩用和谐包容的态度原谅了李元,机智地用一首小令挽回了尴尬的局面。李元一定会明白领导的用意,会感激曾大帅能够原谅他犯的错误,日后对曾大帅也会更加敬重;而办公室的同事们会看到曾领导的才能,更会佩服领导的胸怀。
记得有一次自己给领导做PPT,不小心把最后一页”谢谢大家”提到了前面,领导在会上打开PPT首先看到最后一页,他机智地说,我们的PPT用了倒金字塔的结构,想先感谢大家,然后开讲,同事们一笑而过。
虽然领导没有批评我,但是我知道这是领导给足了我面子,也是一种间接的提醒,自己暗暗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认真做好。自己犯的小错误导致的尴尬场面,领导适时开了个机智的玩笑缓和了一下气氛,对我来说却比哪些大而空的说教更加有效。
智趣也是团队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的这种智慧和胸怀。如果自己犯了错误要努力学习相关技能,弥补不足;如果队友犯了错误可以机智而不失尴尬地提醒他,这样我们的团队才能越来越优秀。曾国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幕僚们的建议才能制定合理的作战方案,最后打败太平军。
最后,我们讲曾国藩的志趣(志向的志)。
曾国藩在家训中讲一个人要“终身有忧处,终身有乐处。” 忧就是忧患意识,一个人有了忧患意识才会有志向;乐就是志趣,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志趣就是要求我们不管面对顺境还是逆境,总应该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其实就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在第一集中我们就讲过,曾国藩在他人生的第三阶段建湘军、平战乱,忍受着种种苦难。
在江西,湘军三次败给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的部队,曾国藩的水军基本全军覆灭,当时的江西总共十三府就有九府被太平军占领,曾国藩所在的南昌三面被围,加之他身边的两大将领塔齐布去世、罗泽南被调走,他当时的处境如同一个江中心的孤岛,稍微有点风浪,他便有被拍下水的危险。
我们讲过,湘军不是朝廷的正规军,朝廷不派拨粮饷,可那时候江西官场的同僚们也不支持曾国藩,他自己筹措粮饷又四处求告无门,湘军几乎到了末路。
加上曾国藩本人有牛皮癣的老毛病,心情不好的时候病情会更加严重,残酷的现实加上身体的疾病,我们可以想象曾国藩当时有多惨。
可是他自己并没有觉得很苦,在给弟弟的信中竟然调侃自己的病情,他说自己最近全身是疮,奇痒难耐,公事很多,事情多了病情就愈发厉害,有一次下棋,边挠边下,等下完棋以后,棋盘上画的格子都被皮屑覆盖了,问弟弟自己厉害不?!
听起来有点瘆人哈,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他的病情是有多严重,因为曾国藩这个病和心情有很大关系,心情好就好病情就好点,心情差病就更加严重,他自己都惨到这个程度了,还不忘记调侃病情,也是没谁了!
这其实就是身处逆境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虽然内心很苦闷,但是日子总要一天天过,高兴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何不为自己找点乐子?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大概也不会有曾国藩这样惨了,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充满生机的阳光心态。
毛主席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也始终保持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鼓舞了士兵,他最终带来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这种乐观精神不是让我们盲目快乐,而是在忧患中寻找一种宣泄口,在困难面前给自己鼓励、给队友打气,没有这种精神,或许我们国家不会取得这样大的成就。
正如苏东坡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在世如同一场旅行,难免回碰到各种问题,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应该有志向,也应该有趣味。
生活实苦,愿你在重压之下仍能够学会寻找乐趣,学会享受生活!
自此,六集曾国藩的故事就为大家讲完了,我们最后借用曾国藩弟子为他写的挽联来概括他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大家是不是意犹未尽啊,甚至反问难道曾国藩就没有缺点全是优点吗?欢迎各位听众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根据您的留言抛出论点,在第七集让大家热烈讨论。
关闭
书籍简介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目录
全部课程 >
同学们还在听这些课:
换一换
精选学习笔记 / 52
发表学习笔记
蓝色的记忆
04-27 23:58
乐趣的哲学是自信的浪漫主义精神,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能看得透看得开。这就要求多读书,多修德,能自律。人生是一场旅行,有苦有累有磨难,困境中要学会寻找乐趣,才能放松心情,调整好心态,继续前进。快乐开心是一天,郁闷伤心也是一天,何不选择前者。
118
分享
青紫
04-27 10:52
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可避免,但用机智豁达的心态巧妙处置,就可以像圣贤一样不被问题所扰,生活会有滋有味,工作效益会非常可观哦!
38
分享
深圳木林森幼教曾楚秦
04-21 00:13
人从一出生,就知道了最终的相同结果,无论贫富异或强弱。因此常有人问:人为什么而活?我这大半年里也因为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今天的课文里,我了解到伟人曾国藩如何在逆境中面用幽默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故事,很受启发。乐观之人无敌!
35
分享
开心果
04-13 23:46
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身处逆境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拥有充满生机的阳光心态。虽然内心很苦闷,但是日子总要一天天过,高兴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何不为自己找下乐子
51
分享
渔翁
03-24 00:21
乐观是一种心态,幽默是一种智慧。你能看透、看开就会乐观,你想幽默就得多读书,多留意生活,做一个有智趣的人。
60
分享
虹(La vonne)
03-23 23:48
曾公的乐趣哲学:幽默 智趣 志趣1)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 有了它才会有更多前进的动力2)智趣是团队建设中必不可少的3)志趣是不管面对顺境还是逆境 都应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 这样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人生如同一场旅行 我们都是匆匆过客 应有志向和趣味
54
分享
随缘
03-23 23:17
生活确实很苦,我们一定要在重压之下像曾国藩那样寻找乐趣,学会享受生活。要幽默,有智趣和志趣,这样才不会被困难所束缚。
37
分享
查理:B190胡13762110884
03-23 22:50
人生在逆境中更应该充满乐趣与幽默,更要鼓励同志们坚信必胜的正能量,最终会战胜困难取的成功!
32
分享
start all over again
03-23 22:02
曾国藩在家训中讲一个人要“终身有忧处,终身有乐处。” 忧就是忧患意识,一个人有了忧患意识才会有志向;乐就是志趣,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9
分享
start all over again
03-23 22:01
如果自己犯了错误要努力学习相关技能,弥补不足;如果队友犯了错误可以机智而不失尴尬地提醒他,这样我们的团队才能越来越优秀。
23
分享
球大哥15717510920
03-23 20:50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每人都需逆流而上。
为人处世,当内正外圆;内正很多人都能做到,而外圆则更显示做人处事的技巧与智慧。
生活有苦有甜,乐观每一天,更能体会生活的甜美,也能促进更好的生活!
25
分享
start all over again
03-23 20:18
幽默是一种生活重压下的润滑剂,不时地给自己、家人和同事带来一点欢乐,能让家庭气氛更加和谐,也拉近了自己与同事的距离,给一层不变的生活涂一些润滑剂,我们会有更多前进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