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省教育局生物会考试卷及答案

2014年广东省教育局生物会考试卷及答案,第1张

014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 试卷类型:A

本试卷共8页,6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施莱登和

A施旺 B沃森 C达尔文 D克里克

2以下没有细胞壁的是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红细胞 D根尖细胞

3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碱基 B氨基酸 C甘油 D核苷酸

4分泌蛋白合成后加工、修饰及包装的场所是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5呼吸作用产生的主要能量物质是

AATP BCO2 CO2 D葡萄糖

6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仅发生在动物细胞 B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

C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导致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差异

7在田间发现的异常高杆植株,最可能是由下列哪种植物激素变化引起的

A赤霉素 B乙烯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8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但它却有一定的价值。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路边小草的价值不包括

A防止水土流失 B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

C可能有药用价值 D释放有毒物质,导致害虫灭绝

9蜘蛛根据蛛网的振动来判断猎物的大小和方位。蛛网振动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10某兴趣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NAA对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见下表。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应选用的NAA浓度(mg/L)范围是

NAA浓度(mg/L) 0 200 400 600 800

生根数(条) 1 6 9 9 4

A0~200 B200~400 C400~600 D600~800

11森林中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层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温度 B湿度 C土壤 D光照强度

12小王分别从以下四种土壤环境取样探究土壤动物丰富度。推测土壤动物丰富度最高的样品来自

A菜园地 B荒山黄土地 C建筑工地 D动运场的沙池

13图1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蝗虫是次级消费者 B鸟和田鼠具有相同的营养级

C该食物网共有2条食物莲 D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

14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如下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生物 草 兔 狐 狼

能量(×109kJ/km2﹒a) 1500 150 020 013

A狐属于初级消费者 B狼所占的营养级一定比狐高

C从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低于草所固定的太阳能

15人体的下列细胞中,存在2条X染色体的是

A初级卵母细胞 B卵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精细胞

16某双链DNA分子含1000个碱基对,已知腺嘌呤(A)的数目是300个,则胞嘧啶(C)的数目是

A400 B500 C600 D700

17比较DNA和RNA的分子组成,正确的是

A部分碱基相同,五碳糖不同 B碱基完全相同,五碳糖不同

C部分碱基不同,五碳糖相同 D碱基完全不同,五碳糖相同

18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A分离噬菌体和细菌,比较其差异 B降解DNA以研究其结构组成

C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D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是否具有遗传效应

19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中,信息的流向是

ADNA→RNA BRNA→DNA C蛋白质→RNA DRNA→蛋白质

20对某男性遗传病患者进行全基因组DNA测序,最合适的材料来源是

A精子 B红细胞 C外周血淋巴细胞 D神经细胞

21高龄孕妇生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风险较高,原因是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大,导致卵细胞形成过程中

A21号染色体丢失 B不能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

CX染色体丢失的可能性增加 D21号染色体发生不分离的可能性增加

22图2为神经突触的示意图。某种毒素通过破坏膜上的Na+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据图2判断该毒素作用的结构位于

A突触后膜 B突触前膜

C突触间隙 D突触小体

23聋哑学生要准确地理解老师的手语,依靠的神经中枢是

①语言中枢②听觉中枢③嗅觉中枢④视觉中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24医生给病人注射药物,不同的注射方式,药物到达靶细胞的途径不同。以下途径正确的是

A肌肉注射:淋巴→血液→组织液→血液→靶细胞

B 肌肉注射:组织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C静脉注射:组织液→淋巴→血液→靶细胞

D 静脉注射:淋巴→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25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中因出汗散失了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为维持内环境稳态,最好及时补充适量的

A糖水 B纯净水 C矿泉水 D含糖生理盐水

26下列最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是与艾滋病患者

A拥抱 B一起用餐 C共用注射针头 D握手

27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适宜的实验材料是

A菠菜叶片 B洋葱鳞茎 C马铃薯块茎 D番薯块根

28小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与线粒体,正确的是

A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红色 B无需染色,可直接观察叶绿体

C与线粒体相比,叶绿体体积较小 D观察线粒体时,需先加热固定细胞

29关于“观察DNA和RNA在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BRNA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C8%盐酸使细胞膜保持稳定 D甲基绿使细胞核染成绿色

30图3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加NaOH是为了清除空气中CO2

B②的葡萄糖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底物

C②中酵母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

D③中加Ca(OH)2用于检测②中是否有CO2产生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31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表明K+转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

A被动运输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自由扩散

32下列能正确反映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是

33图4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和Y分别表示

A淀粉、CO2

B蔗糖、O2

CCO2、H2O

DO2、CO2

34有关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仅发生在多细胞生物 B细胞衰老不影响其分裂能力

C人体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衰老 D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导致个体衰老

35滴加30%蔗糖溶液到紫色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中,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A液泡变大、紫色加深 B液泡变小、紫色加深

C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D液泡变小、紫色变浅

36下图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37有关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癌基因是细胞内多余的基因 B抑癌基因可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

C正常细胞中缺乏抑癌基因 D原癌基因仅存在于癌变的细胞中

38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氨基酸的培养液培养胰腺泡细胞,下列细胞器中最先检测到放射性信号的是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线粒体 D细胞核

39太平洋某小岛上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5所示,据图分析野兔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是

A1920年~1925年

B1925年~1930年

C1930年~1935年

D1935年~1940年

40推测在以下4个密闭的生态瓶中,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41摘除了垂体的小白鼠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现象,原因是

A食物中缺乏碘 B甲状腺体增大

C缺少促甲状腺激素 D缺少生长激素

42在人体内,能够特异性识别并裂解病毒侵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A吞噬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浆细胞

43野生型果蝇是长翅,突变型果蝇有残翅、缺刻翅和无脉翅等多种类型,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基因突变只能自发产生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都是有益的 D基因突变的频率很高

44有关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 B翻译时,核糖体沿着tRNA移动

CtRNA随机结合氨基酸,并将它转运到核糖体 D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

45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芦花和非芦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B、b基因决定。芦花雌鸡(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子代

A都为芦花鸡 B都为非芦花鸡

C雄鸡为芦花鸡,雌鸡为非芦花鸡 D雄鸡为非芦花鸡、雌鸡为芦花鸡

46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科学依据是

A近亲结婚者的后代必患遗传病 B人类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C近亲结婚者的后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 D近亲结婚者的后代发生基因突变的比例增高

47图6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8观赏鱼锦鲤有很多漂亮的品种,这些品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定向突变 D生存斗争

49甲型血友病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女性携带者和正常男性结婚,生育的儿子患甲型血友病的概率是

A1/16 B1/4 C3/8 D1/2

50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两个红花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红花和白花,其比例为3:1。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两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B两个亲本都是纯合体

C仅一个亲本是纯合体 D亲本的基因型不确定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2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3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错选得0分。

51下列物质中,属于多糖的是

A蔗糖 B淀粉 C葡萄糖 D纤维素

52柿子变软的过程包含细胞壁的降解。已知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推测参与细胞壁降解的酶有

A果胶酶 B纤维素酶 C脂肪酶 D蛋白酶

53为了使大棚种植的番茄生长得更好,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

A维持适宜的温度 B定时通风

C加装绿色灯管补光 D定期施用有机肥

54人体在不同状态下不同组织器产热量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结合体温调节的原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组织器官 产热量(%)

安静状态 剧烈运动

脑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 10 1

A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B剧烈运动和安静状态下人体的产热量相同

C安静时脑和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D安静时若体温保持恒定,单位时间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55一个不经常锻炼身体的同学在校运动会上,参加完5000米比赛后,第二天双腿肌肉酸痛,这是因为其腿部的肌肉细胞

A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B进行了无氧呼吸

C产生了乙醇 D产生了乳酸

56图7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BX代表大气中的O2库

CY代表分解者

D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57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芽中的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

B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

C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D生长系素的不均匀分布引起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58U型管底部中间用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如图8所示。一段时间后

A左侧液面升高 B右侧液面升高

C左侧渗透压下降 D右侧渗透压下降

59果蝇的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2对不同的常染色体

上,AaBB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有关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体占1/6 B有2种表现型

C有6种基因型 D不可能有aabb基因型的个体

60图9为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基因型一定为杂合体的是

AⅠ-2

BⅡ-5

CⅢ-10

DⅢ-11

2014年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答案(仅供参考)

1~10 ACBCA DADAC 11~20 DACCA DADAD 21~30 DADBD CABDC

31~40 BADDB CBACA 41~50 CBBDC CBADA

51BD 52 AB 53 ABD 54 AD 55 BD 56 AC 57 ACD 58 AC 59 CD 60 BC

高中生物知识列表

绪论

生物的基本特性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新陈代谢作用

应激性

生长、发育、生殖

遗传和变异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新陈代谢是活细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学发展 三阶段:

描述性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细胞学说》——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奠定了基础;

《物种起源》——推动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孟德尔;DNA双螺旋结构;

生物科学发展 生物工程、医药、农业、能源开发与环保 疫苗制造——核心:基因工程

抗虫棉;石油草;超级菌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 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 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水——自由水、结合水

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糖类——单糖、二糖、多糖。

脂质——脂肪、类脂、固醇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形态、功能。

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摩擦,缓冲外界压力。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蛋白质与核酸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质。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和肽链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功能:催化、运输、调节、免疫、识别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具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 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膜 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蛋白质。

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糖被的结构:蛋白质+多糖。

细胞壁:纤维素、果胶 功能: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苯)、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糖被功能:保护和润滑、识别

细胞质 基质——营养物质

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各种细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单位。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光面:脂类、糖类合成与运输

粗面: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液泡对细胞的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

细胞核 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

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染色质——DNA+蛋白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和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功能:

核孔——核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

原核细胞 主要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其细胞壁不含纤维素,而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

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体。

拟核 裸露DNA

细胞相对较小

细胞增殖 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细胞周期

动物与植物有丝分裂区别:前期、末期 不同种类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不同。

分裂间期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意义: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分化 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

细胞稳定性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全能性表现最强的细胞是已启动分裂的干细胞;

受精卵具有最高全能性。

细胞癌变 细胞畸形分化。

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

癌细胞由于原癌基因从抑制变成激活状态,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的。 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变化;细胞膜变化。

细胞衰老 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特征:水分减少,新陈代谢减弱;酶的活性降低;

色素积累,阻碍了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

呼吸速度减慢,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第三章 生物新陈代谢

在新陈代谢基础上,生物体才能表现(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酶 酶是活细胞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蛋白质、核酸) 特征:高效性、专一性。

需要的适宜条件:适宜温度和PH

ATP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形成途径:动物——呼吸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形成方式:ADP+Pi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十分迅速,总是处于动态平衡。

光合作用 意义:除了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贮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以及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外,还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地球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

水分代谢 渗透作用必备条件:

具有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

矿质代谢 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被根尖吸收。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矿质元素的利用形式:N、P、Mg

Ca、Fe

营养物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的基本来源是食物。

糖类: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

脂类:食物中的脂类绝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质:合成;氨基转换;脱氨基

关注:血糖调节、肥胖问题、饮食搭配。

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维持健康,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

动物性食物所含氨基酸种类比植物性食物齐全。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之间可以转化,但是有条件,而且转化程度有明显差异。

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相关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

包括: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等

稳态: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稳态意义:机体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呼吸作用 分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生物体生命活动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 意义: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生命活动供能;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陈代谢类型 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自养型:光能自养、化能自养

异养型

需氧型

厌氧型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激素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植物 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定向运动。

植物的向性运动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其他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等有关。

生长素的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应用:促扦插枝条生根;促果实发育;防落花果。

动物——体液 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激素调节是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而发挥作用。

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血糖调节。

动物——神经 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是由神经调节来完成。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结构基础——反射弧

兴奋传导形式——神经冲动。

兴奋传导:神经纤维上传导;细胞间传递

神经调节以反射方式实现;体液调节是激素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来调节。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神经中枢功能——分析和综合

神经纤维上传导——电位变化、双向

细胞间传递——突触、单向

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器官共同调节作用下形成的。

行为受激素、神经调节控制。

先天性行为:趋性、本能、非条件反射

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

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主要方式:条件反射

动物后天性行为最高级形式:判断、推理

高等动物的复杂行为主要通过学习形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处主导地位。

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直接联系。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动物性行为。

大多数本能行为比反射行为复杂。(迁徙、织网、哺乳)

生活体验和学习对行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判断、推理是通过学习获得。

学习主要是与大脑皮层有关。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使产生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单子叶:玉米、小麦、水稻

双子叶:豆类(花生、大豆)、黄瓜、荠菜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遗传和变异作用。

个体发育 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到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植物个体发育 花芽形成标志生殖生长的开始。 受精卵经过短暂休眠;受精极核不经休眠。

胚柄产生激素类物质,促进胚体发育。

动物个体发育 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含色素的动物极总是朝上,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

生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短暂而迅速的重演。 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胚胎发育早期具有羊膜结构,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的水环境,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增强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遗传和变异

遗传物质基础 DNA的探索:

转化因子的发现→转化因子是DNA→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 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 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DNA分子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不同排列构成了DNA的多样性,也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准确地进行,保持了遗传的连续性。

各种生物都公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中心法则的书写。

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

生物变异 不可遗传:不引起体内遗传物质变化

可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产生原因,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受外界影响,使纺锤体形成受破坏,从而染色体加倍。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原因之一。

多倍体育种营养物质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少。

单倍体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优生措施 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生物进化

进化基本单位­­­——种群

进化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生物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不同种群之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必要条件。

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光对动物的影响很明显。(繁殖活动)

温度:温度对生物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决定陆地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种群 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数量变化:“J”曲线、“S”曲线。

研究数量变化意义: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防治方面。 影响种群变化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生物群落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生态系统 结构

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成分间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据此实现对能量的多极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一个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低,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这里只是一部分 最好去“学林生物网”看看

很不错的 是一位生物老师办的

参考资料:

学林生物网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 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 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水——自由水、结合水

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糖类——单糖、二糖、多糖。

脂类——脂肪、类脂、固醇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形态、功能。

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摩擦,缓冲外界压力。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蛋白质与核酸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质。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和肽链的空间结构。

脊椎动物中一种含血红蛋白的血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运输和交换氧和二氧化碳。

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成熟的红细胞是无核的,这意味着它们失去了DNA。红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它们通过葡萄糖合成能量。

鸟类以下的动物的红细胞多数呈椭圆形,中心具核,中心部向两面突出。

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氨基酸这些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此外还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这两项功能都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如果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溶解于血浆中,即丧失上述功能。 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运送氧气,红细胞的90%由血红蛋白组成。血红蛋白是一种红细胞相关的化合物肌红蛋白,在肌肉细胞中存储氧气。血红蛋白(Hb)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结合而成。血液呈现红色就是因为其中含有亚铁血红素的缘故。它可以在肺部或腮部临时与氧气分子结合,该分子中的Fe2+在氧分压高时,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在氧分压低时,又与氧解离,身体的组织中释放出氧气,成为还原血红蛋白,由此实现运输氧的功能。血红蛋白也可以运送由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到氧气总量的2%,更多的二氧化碳由血浆解决)。血红蛋白中Fe2+如氧化成Fe3+,称高铁血红蛋白,则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比氧的大210倍,在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增高时,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因而丧失运输氧的能力,可危及生命,称为一氧化碳中毒(即煤气中毒)。

,红细胞还有吞噬细胞样的功能,在其细胞膜表面具有过氧化物酶,该酶是典型的溶酶体酶,它可起着巨噬细胞样的杀伤作用。

年轻未成熟的红细胞——网纤红质体(reticulocyte)中尚有一些线粒体,经由它们的分泌,网纤红质体中会形成了一种网状构造;如果利用特殊的染色,可以把这些网状结构染出来,所以这些细胞就叫做网状球(reticuocyte)。经过一连串的分化后,这些骨髓细胞就会开始制造血红素,使红细胞具备了血红素,但它们的细胞核及线粒体等结构却也会消失,分化成熟后,红细胞便离开骨髓并进入循环系统,以执行其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只有成熟的红细胞(已经完全失去核糖体)才会离开骨髓,进入血液循环内。但是如果红细胞不正常地大量制造,在血液中就能找到很多网状球。

 但是对于某些较低等的脊椎动物(比如青蛙),它们的红细胞是有细胞核的,所以可以进行无丝分裂,通过缢裂的方式一分为二,产生新的红细胞。

 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但它仍具有代谢功能。红细胞内充满着丰富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约占细胞重量的32%,水占64%,其余4%为脂肪、糖类和各种电解质

蛋白质功能:催化、运输、调节、免疫、识别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具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 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膜 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蛋白质。

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糖被的结构:蛋白质+多糖。

细胞壁:纤维素、果胶 功能: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苯)、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糖被功能:保护和润滑、识别

细胞质 基质——营养物质

各种细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单位。

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光面:脂类、糖类合成与运输

粗面: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液泡对细胞的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

细胞核 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

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染色质——DNA+蛋白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和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功能:

核孔——核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

原核细胞 主要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其细胞壁不含纤维素,而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

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体。

细胞增殖 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细胞周期

动物与植物有丝分裂区别:前期、末期 不同种类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不同。

分裂间期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意义: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分化 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

细胞稳定性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全能性表现最强的细胞是已启动分裂的干细胞;

受精卵具有最高全能性。

细胞癌变 细胞畸形分化。

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

癌细胞由于原癌基因从抑制变成激活状态,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的。 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变化;细胞膜变化。

细胞衰老 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特征:水分减少,新陈代谢减弱;酶的活性降低;

色素积累,阻碍了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

呼吸速度减慢,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第三章 生 物 新 陈 代 谢

在新陈代谢基础上,生物体才能表现(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酶 酶是活细胞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蛋白质、核酸) 特征:高效性、专一性。

需要的适宜条件:适宜温度和PH

ATP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形成途径:动物——呼吸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形成方式:ADP+Pi 或 ADP+C~P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十分迅速,总是处于动态平衡。

光合作用 意义:除了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贮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以及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外,还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地球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

水分代谢 渗透作用必备条件:

具有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

矿质代谢 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被根尖吸收。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营养物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的基本来源是食物。

糖类: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

脂类:食物中的脂类绝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质:合成;氨基转换;脱氨基

关注:血糖调节、肥胖问题、饮食搭配。

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维持健康,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

动物性食物所含氨基酸种类比植物性食物齐全。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之间可以转化,但是有条件,而且转化程度有明显差异。

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相关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

包括: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等

稳态: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稳态意义:机体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呼吸作用 分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生物体生命活动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 意义: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生命活动供能;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激素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植物 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定向运动。

植物的向性运动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其他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等有关。

生长素的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应用:促扦插枝条生根;促果实发育;防落花果。

动物——体液 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激素调节是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而发挥作用。

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血糖调节。

动物——神经 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是由神经调节来完成。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结构基础——反射弧

兴奋传导形式——神经冲动。

兴奋传导:神经纤维上传导;细胞间传递

神经调节以反射方式实现;体液调节是激素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来调节。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神经中枢功能——分析和综合

神经纤维上传导——电位变化、双向

细胞间传递——突触、单向

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器官共同调节作用下形成的。

行为受激素、神经调节控制。

先天性行为:趋性、本能、非条件反射

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

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主要方式:条件反射

动物后天性行为最高级形式:判断、推理

高等动物的复杂行为主要通过学习形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处主导地位。

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直接联系。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动物性行为。

大多数本能行为比反射行为复杂。(迁徙、织网、哺乳)

生活体验和学习对行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判断、推理是通过学习获得。

学习主要是与大脑皮层有关。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使产生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单子叶:玉米、小麦、水稻

双子叶:豆类(花生、大豆)、黄瓜、荠菜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遗传和变异作用。

个体发育 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到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植物个体发育 花芽形成标志生殖生长的开始。 受精卵经过短暂休眠;受精极核不经休眠。

胚柄产生激素类物质,促进胚体发育。

动物个体发育 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含色素的动物极总是朝上,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

生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短暂而迅速的重演。 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胚胎发育早期具有羊膜结构,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的水环境,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增强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遗传物质基础 DNA的探索:

转化因子的发现→转化因子是DNA→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① ①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② ② 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 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DNA分子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不同排列构成了DNA的多样性,也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准确地进行,保持了遗传的连续性。

各种生物都公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中心法则的书写。

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

生物变异 不可遗传:不引起体内遗传物质变化

可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产生原因,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受外界影响,使纺锤体形成受破坏,从而染色体加倍。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原因之一。

多倍体育种营养物质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少。

单倍体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优生措施 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第七章 生物进化

进化基本单位——种群

进化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生物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不同种群之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必要条件。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光对动物的影响很明显。(繁殖活动)

温度:温度对生物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决定陆地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种群 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数量变化:“J”曲线、“S”曲线。

研究数量变化意义: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防治方面。

影响种群变化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生物群落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生态系统 结构

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成分间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据此实现对能量的多极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一个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低,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第九章 生物与环境

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价值 直接、间接、潜在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药用、科研、美学价值,工业原料,

我国生物多样性 特点:

① ① 物种丰富

② ② 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

③ ③ 经济物种丰富

④ ④ 生态系统多样 面临的威胁:

全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都面临威胁。

原因:

① ①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② ② 掠夺式开发

③ ③ 环境污染

④ ④ 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绝少天敌的地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就地保护主要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为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环境污染危害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炭型污染(烟尘、SO2)

噪声污染危害: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疾病;影响心理;影响禽蓄产量。

生物净化 绿色植物净化、微生物净化

绿色食品 不是一定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质。 AA级食品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人体稳态 水盐平衡和调节

肾脏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径。

人体内水盐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完成。 在临床上把血钾含量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指标。

钠平衡:摄入=排出(汗液+粪便+尿液)

缺钠: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

缺钾:心肌舒张、兴奋性失常。

血糖调节机理

第二章 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生物固氮可以使粮食产量明显提高。

光合作用 所有色素具有吸收、传递光能作用。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还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主要反应式:

NADP+ + 2e + H+ 酶 NADPH

2H2O ——→4H+ + 4e- + O2

NADPH:强还原性 NADP+ :强氧化性

C3 、C4植物 C4植物先把CO2中的C首先转到C4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

C4植物能够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

C3植物:小麦、水稻、大麦、大豆、马铃薯、菜豆、菠菜。

C4植物:玉米、甘蔗、高粱、苋菜

光合作用效率 提高光能利用率:时间、面积、效率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光照强弱、二氧化碳供应、必需矿质供应 提高农田二氧化碳含量:

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施碳酸氢氨。

关注:N P K Mg

生物固氮 固氮微生物:共生、自生。

将圆褐固氮菌制成菌剂,施到土壤中从而提高产量。

农业生产:增加氮素措施两类。 根瘤菌(需氧异养)只有侵入到豆科植物才能固氮。某些根瘤菌可侵入多种豆科植物。

根瘤菌(消费者);圆褐固氮菌(分解者)。

圆褐固氮菌能分泌生长素。

第三章 遗传与基因工程

细胞质遗传 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特点:母系遗传;无一定分离比;同一植株可能表现多种性状。

最能说明细胞质遗传的实例:

紫茉莉质体遗传。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

能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

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结构 原核细胞:非编码区+编码区

真核细胞:非编码区+编码区(外显子+内含子)

人类基因组计划意义:

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推动生物高新技术发展。 在调控序列中,最重要的是

位于编码区上游的RNA聚

合酶结合位点。

在真核细胞中,每个能编码

蛋白质的基因都含有若干个

外显子核内含子。

基因工程 基础:各种生物都具有同一套遗传密码。

基本步骤:

提取→结合→导入→检测和表达。

提取目的基因:直接分离、人工合成。

当表现出目的基因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基因工程能为人类开辟食物来源。 基因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主要存在微生物)

基因针线——DNA连接酶

基因运输工具——运载体

(质粒、病毒)

最常用的质粒:大肠杆菌的质粒。

运载体条件:复制并稳定

保存;多个限制酶切点;

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应用 技术

生产药品 转基因 工程菌 胰岛素、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疫苗

基因治疗 转基因 健康基因 导入 缺陷细胞

农牧食品 转基因 优良品质、抗逆性、动物产物、食物 向日葵豆、抗虫棉、

乳腺细胞(蛋白)

环境保护 转基因 转基因生物净化 假单孢杆菌 → 超级细菌

基因诊断 DNA探针

环境检测 DNA探针 水质监测(快速、灵敏)

侦查罪犯 DNA探针 部分DNA片段在个体间有显著差异

蛋白质工程 在试验室里加快进化过程。

第四章 细胞与细胞工程

细胞生物膜系统 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

核糖体翻译→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

作用:

① ① 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

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② ② 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 ③ 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1、理论 阐明细胞生命规律

2、工业 选择透过性(海水淡化、污水处理)

3、农业 抗逆性(抗旱、抗寒、耐盐)

4、医学 人工膜(人工肾)

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 植物细胞工程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分化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

动物细胞培养可检测有毒物质的快速

动物细胞融合最重要用途:单克隆抗体。

技术 应用 其它生产 / 意义

植物组织培养 人工种子 药物、食品添加剂、香料、色素、

杀虫剂,染料、化妆品原料(紫草素)

植物体细胞杂交 白菜-甘蓝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扩大可杂交

的亲本组合范围;定向改变性状。

动物细胞培养 蛋白质制品:病毒疫苗、干扰素、

单克隆抗体。皮肤补偿。检测有毒物质。

动物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生物导弹(抗体)

区别 细胞工程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

扩大可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定向改变生物遗传性状

应用:克隆、新物种、医药 基因工程

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状

应用:医药、农牧业、食品业、

环境保护、邢侦

第五章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

代谢调节:酶合成调节、酶活性调节。

酶分类:组成酶、诱导酶。

代谢人工控制途径:

诱变处理;改变细胞膜透性。(记忆实例) 微生物代谢异常旺盛的原因:

表面积与体积比很大,能够迅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酶合成调节……保证代谢需要,避免胞内物质能量浪费,增强微生物适应能力。

酶活性调节……(改变构象)快速、精细调节方式。

四个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连续培养:缩短了培养周期,消除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素,提高设备利用率,便于自动化管理。(稳定期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PH、氧。 测定培养生长情况:将少量某细菌接种到定容的液体培养基中观察。测定方法:细胞数;测重。

生长曲线反映细菌菌体生长状况。

调整期——代谢活跃,体积增长快,大量合成酶、ATP等。时间取决于:菌种、培养条件。

1B 核糖体产生的蛋白很多都是前体蛋白,前提蛋白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才能够承担生命活动。

2C A项癌变细胞的细胞膜粘性下降,因此会造成癌细胞扩散。B项癌变细胞任然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存在中心法则的过程,仍受基因控制。D项,衰老死亡的细胞是被效应T细胞清除的。

3D 先天性疾病不都是遗传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2777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