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中隐晦告知,吕雉是在什么时候嫁给刘邦的?

史书中隐晦告知,吕雉是在什么时候嫁给刘邦的?,第1张

刘邦汉朝的缔造者,关于他的生平史书有明确的记载,吕雉刘邦的原配发妻,史书对她亦有明确的记载,不过令人疑惑的是如此在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俩人哪一年结婚,史书并没有明言,相反对于俩人为何成亲,吕雉的父亲吕太公做了一番完美的解释。

当时吕太公为了躲避仇家从砀郡单父县迁居沛县,因和沛县县令关系好,沛县的官员为巴结上司,纷纷前去祝贺吕家乔迁之喜。此时作为亭长的刘邦虽然没什么钱财,但为了面子故意在献礼的礼单上让人写上“贺钱一万”,其实他根本没带钱。对于如此重礼,吕太公亲自去门口迎接。因吕太公善于相面,在见到刘邦的那一刻,史书是这样记载的: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宴会结束后,吕太公不顾妻子反对,对刘邦说愿意把自己未出门的女儿吕雉嫁给刘邦为妻(臣有息女,原为季箕帚妾。)就这样在吕太公的操持下,刘邦娶吕雉为妻。至于这一年是哪一年史书没有提及,自然吕雉是在什么时候嫁给刘邦无从知晓。

虽然史书没有明言,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来大致确定范围。先看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在其35岁那年即公元前221年他与外妇曹氏有了第一个儿子刘肥,这时吕雉还未嫁给刘邦,因此俩人结婚的年纪不会早于公元前221年。

那么最晚会是在哪一年呢?我们可以通过刘邦与吕雉的子女来推断,刘邦与吕雉一共育有一子一女,鲁元公主何时出生史书没有记载,但汉惠帝刘盈的生卒年史书是有明确记载的,汉惠帝刘盈生于公元前210年,在其18岁那年即公元前192年,刘盈在吕后的逼迫下迎娶了自己年仅10岁的外甥女张嫣。而张嫣的生卒年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63年,也就是说鲁元公主是在公元前202年生下张嫣的。

再结合汉初的生育政策,汉初为了增加人口鼓励生育,为此甚至还颁布了人头税政策,即女子满15岁还不出嫁,就要增加五倍的算赋。鲁元公主作为皇室长女理应为天下臣民做表率,因此鲁元公主出嫁的年纪大概率在15岁左右,结合鲁元公主女儿张嫣的出生日期,大致可以推算出鲁元公主应该出生在公元前218年。

知道鲁元公主(公元前218年)和刘肥(公元前221年)的出生时间,刘邦和吕雉结婚的时间大致就可以确定了即公元前219年左右,这一年刘邦37岁,吕雉22岁。

37岁的年纪在当今的年代也许是中年帅大叔,但在刘邦那个普遍早婚的时代,37岁完全可以做爷爷了,再加之刘邦发迹前经常白吃白喝,欠了一屁股债,这也难怪刘邦会被自己的父亲看不起(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吕雉22岁结婚也许有人会说那个年代不是普遍早婚么?吕雉怎么结婚那么晚呢?这就涉及到了史书提及的一条重要的信息,吕太公一家是避仇逃难到沛县的(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潜台词就是这个仇家吕太公是惹不起的。吕太公一直在考虑避仇的事,自然吕雉的婚事就这样被耽搁了。等到吕太公迁居到沛县遇见刘邦,两个大龄男女的婚事成行。

吕雉嫁给刘邦后随着刘邦地位的提升,她也开始了由乖巧妇人到毒蛇妇人的转变。

吕公与沛县(今属江苏)县令关系很好,为躲避仇家纠缠,举家自单父迁居沛县。吕公有相人之术,他的长女名雉,字娥妁,他常对人说"此女有大富大贵之相"。沛县县令为其子求婚,遭到吕公婉言谢绝。

在一次沛令举行的酒宴上,吕公与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相遇。吕公见刘邦气度非凡,因而特别敬重他。吕公又见刘邦相貌稀奇,在客人都散去之后,对刘邦说:"我从年少的时候,就好给人相面。我相过的人太多了,但是没有一位像你的相貌这样高贵的,愿你多多自爱!

吕公又自作主张,将吕雉嫁与刘邦。吕公妻吕媪对吕公将女儿嫁与刘邦之事非常生气,怒冲冲地说:"你平素总是说我这个女儿不寻常,应该嫁与贵人。而今为何轻易把女儿打发了"吕公一笑:"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刘邦得天下后将吕公封为临泗侯,吕雉的哥哥吕泽和吕释之随刘邦参加楚汉战争,因功分别受封为周吕侯和建成侯。

吕公因为什么仇家,不惜举家搬迁?吕公有何能耐拒绝县令的提亲?

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未解之谜,第二个问题显而易见,吕公拒绝县令提

吕公究竟是何身份

这个问题看《史记》是找不到答案的。从姓氏变迁的角度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要知道先秦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贵族有姓有氏,普通人没有姓也没有氏。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姓和氏两个概念合二为一。从这时起中国人都有了姓氏,有些是从以前的姓演变成姓氏,有些是从氏演变成姓氏。

普通人既没有姓也没有氏,那该怎么办?这种情况多数都以故国名为姓氏,总之中国每个人都有了姓氏。这要比日本姓氏普及早了近2000年。日本直到明治维新时期才让每个人有了姓氏。家里有一颗松树,就以松下为姓氏,住在山口附近的就以山口为姓氏。

回归正题吕公,吕是姓氏,名是什么不知道。公是什么?公指德高望重身份显赫的老者。吕姓是怎么来的吕姓是由先秦时代姜姓吕氏这一支发展而来,后来以氏名吕为姓氏。姜姓吕氏在先秦时代是非常显赫的家族,要知道周武王的岳父和军师就是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的这位大人物。

周初武王分封诸侯,姜子牙第一个得到封赏,把齐国以公爵国封给姜子牙。直到公元前391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齐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吕氏齐国为姒姓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齐康公死后,田氏并其食邑,姜太公至此绝祀。

秦朝时期的吕姓是周朝春秋战国时代姜姓吕氏发展而来。姜子牙是吕公的远祖。

如果说吕公是姜姓吕氏,吕尚(姜子牙)的直系后遗,甚至是齐康公的直系后遗,隐藏身份就是原齐国王储。这个设定成立,那么很多事情就不难理解了。

吕公避难避的是什么难?

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秦难,秦国对六国前王族的追杀。第二种就是齐难,姒姓田氏的追杀。如果是秦难县令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包庇吕公。齐难的可能性非常大,也许有人会说田氏齐王直接把齐康王直系后遗吕氏族人全部杀掉就可以,田氏齐王有此想法。可他作为齐王要想统制国家就要把自己塑造成道德完人。他只能暗地里派人追杀吕氏族人。吕氏族人统制齐国数百年时间,肯定有受恩惠于吕氏家族的其他贵族,这些人甚至不惜性命来保护齐康王的后代。

吕公有何能耐拒绝县令的提亲?

县令和吕公是彼此信得过得知交好友。甚至县令对吕公的身份知晓。不然吕公也不敢轻易去投奔。县令对于吕公而言既是知交好友,又是收留自己恩人。就是这样深厚的交情和恩情,县令提亲的请求,还是遭到拒绝。说明当时社会等级意识根深蒂固。等级意识超越个人的私情。

为什么吕公愿意把女儿嫁给糟老头刘邦?

刘邦肯定有其过人之处,甚至刘邦早有夺取天下的意图。只是刘邦藏的深,别人没有察觉,而吕公察觉,并且认同刘邦得能力。所以吕公不仅把女儿嫁给刘邦,还给刘邦源源不断的提供资金支持。

吕公为什么要支持刘邦?

也许吕公和刘邦之间达成合作协议。当时秦国虽然通过武力统一天下,并且建立中央集权帝制社会。这一个政策严重损害了六国王族、贵族以及秦国贵族的利益。利益受损的这些贵族岂能善罢甘休?他们都在等时机。当时机到来他们就会反秦反中央集权,恢复以前分封制。吕公和刘邦也许达成的协议是,吕公支持刘邦反秦,条件就是除掉田氏家族,等将来有一天吕公家族再次接管齐国。这就是吕公嫁女儿给刘邦的原因!

单于冒顿向吕后提亲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以此羞辱汉朝,二是向汉朝讨亲,三是向汉朝敲诈钱粮。因此不能简单的看待蝉虞向吕后提亲的这件事,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冒顿单于是一个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即使看起来很荒唐,但背后也关系着匈奴部落的利益。

首先是羞辱汉朝。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曾经对北部匈奴部落进行过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也许是汉朝军队的战斗力有限,也许是不熟悉匈奴地区的地形,也许是冒顿单于的军事才华出众,总之,刘邦在那次战役中吃了大大的败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至此,刘邦至死都没有再动过征服匈奴的念头。对于冒顿单于而言,汉朝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论经济和生产能力,匈奴部落是无法与汉朝相比的,因此,暴顿单于通过写信向吕后求婚的这种方式,既是对汉朝统治者的挑衅,也是心理上的打压,意在提醒汉朝统治者不要忘记当初吃下的败,不要轻易动起出兵匈奴的念头。

其次是借机向汉朝讨亲。冒顿单于心里明白,吕后看到求亲信后答应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吕后作为汉朝的权利所有者,不会忽视匈奴首领的诉求,一定会向匈奴单于赠送貌美、年轻的女性,这样冒顿单于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最后就是为了向汉朝敲诈钱粮。自古以来,汉族王朝有着很多次向少数民族王朝赠送钱粮换取和平的举动,吕后在看到冒顿单于的信后采取了相似的做法,匈奴单于之所以敢用这样的手段,就是看透了汉朝目前没有能力出动兵力征服匈奴。因此,历史也在启发我们,国家要强大,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够不受外族的侵犯和骚扰。

冒顿本是匈奴头曼单于的太子,后来头曼单于娶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阏氏,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对这个儿子非常宠爱,便想废掉冒顿,另立太子,于是他就把冒顿送到月氏国当人质。

冒顿不知道父亲想害自己,就屁颠屁颠的到月氏国去了,哪知道冒顿刚到月氏国,头曼就发动了对月氏国的战争,月氏国当然不高兴了,便想杀掉冒顿,冒顿提前得到了消息,就偷了一匹月氏的好吗,一路狂奔侥幸逃回了匈奴。

头曼单于一看冒顿居然能虎口逃生,就知道他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于是对他刮目相看,就打消了废冒顿里幼子的念头,他要重用自己的这个儿子,就让他统领一万骑兵。

冒顿回来后得知父亲送自己去月氏国原来是个借刀杀人的大阴谋,是要害死自己,非常生气,发誓要报复父亲,于是他对自己的这一万骑兵精心训练,要他们绝对服从自己,凡有不从者一律斩杀,经过几次的测试,那些没有听从号令的人都被斩杀了,剩下的人都是冒顿的铁杆追随者。

一天,冒顿跟随父亲头曼外出打猎,刚到郊外,冒顿就下令向头曼射箭,手下的士兵不敢怠慢,头曼一齐射向头曼,顿时头曼被射成了刺猬,当初毙命,冒顿又率领手下人把要夺权的弟弟和他的母亲杀死,把不服从自己的大臣也全部杀掉,最后冒顿自立为单于。

冒顿自立单于后,消灭了最大的邻国东胡,赶走了月氏国,北方各族无不臣服于匈奴,匈奴在冒顿的统治下,迎来了其帝国史上最强大的时期。

冒顿稳固了北方之后,又将贪婪的眼光投向了物产富饶的汉王朝,经常南下滋扰,一度攻到太原,刘邦得知后,气不打一去来,亲率三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当时正值严寒,许多士兵都冻的受不了。

冒顿见状略施一计,假装战败逃跑,诱敌深入,刘邦不知有诈,就全力追赶,等刘邦追到平成的时候,后面还有许多士兵行走缓慢没有赶到,就在刘邦等待的工夫冒顿忽然率领精锐骑兵将刘邦团团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马辅山)。

刘邦被围了七天七夜,冒顿也是久攻不下,双方处于僵持阶段,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建议,贿赂冒顿的宠妾阏氏,才让刘邦死里逃生。

汉朝自此以后就落下了心病,开始惧怕匈奴了。于是便主动求和,以和亲的方式安抚匈奴。

刘邦去世后,刘盈继位,吕雉成为了太后,垂帘听政,独掌大权,她执政期间,也是采取的和亲政策,避免与匈奴发生冲突。

公元前192年,刚死去阏氏的冒顿单于派遣使者给吕后送来了一封极为不敬的国书,其内容是“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半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其意思是说你是寡妇,我是光棍,不如我们一起搭伙过日子吧,

冒顿单于大胆而热烈的求爱信非常具有侮辱性,吕后是母仪天下的皇太后,岂能受辱,这是对大汉赤裸裸的挑衅,吕后看了之后的勃然大怒,准备发兵攻打匈奴以消心头之恨,吕后的妹夫樊哙更是表示要亲率十万大军横扫匈奴,满朝文武也都纷纷附和,只有中郎将季布沉着冷静,他的一番话很快就打消了吕后攻打匈奴的念头。

正当众大臣们在吹捧樊哙勇猛无敌,必能横扫匈奴时,季布却说道“樊哙就该杀头,当初高祖亲率三十万大军都被匈奴围困,你樊哙凭什么能用十万大军横扫匈奴呢?”此话一出,众大臣皆哑口无言。

季布就是提醒吕后,以高祖之英武,倾全国之力出征匈奴尚且中了匈奴的埋伏,惨败而归,小小的樊哙何德何能,能让匈奴臣服。

吕后的表情也有愤怒贬为无奈,因为“白登之围”历历在目,再三斟酌之下,吕后给冒顿回了一封信其内容是“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脱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今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简单说来就是说自己是一个老妇人,你就不用这样糟蹋自己了。吕后除赠送冒顿单于车马作为礼物之外,继续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来和亲。

冒顿单于自然是笑纳了,并为他的冒犯向吕后致歉,这样汉匈之间就避免了一次无望的战争。

冒顿以后也曾多次骚扰汉朝,但也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公元前174年,冒顿去世,笑纳帝国由极盛逐渐转衰,最终被汉朝击垮,他们或归顺,或西迁,逐渐消失在东亚的版图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810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