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著名的三大和亲公主分别是谁,讷讷感名流千古的是谁?

汉朝著名的三大和亲公主分别是谁,讷讷感名流千古的是谁?,第1张

纵观历史,汉人统治时期,大多军事战斗力弱,疆土缩小,大唐是个例外,大唐皇室有很大比例的鲜卑血统。例如宋朝纳贡,割地,赔款,却享国了300年,南明不纳贡,不赔款,不称臣仅存世38年。号称史上最强大的汉族王朝,汉朝却是一部和亲的历史,依靠女人和亲政策来处理战争与对外关系。这些美丽的公主为了缓解国家危机和民族发展做出了重大牺牲。那么汉朝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和亲公主呢?

和亲政策,在历史上公认的是始于大汉的刘邦时期。谁是第一个和亲的公主呢?已经无从考证了。当时刘邦决定把鲁元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吕后坚决不同意,只好找一个王室女孩冒充公主去和亲。此后大汉和亲的公主,基本都是从民间或者诸侯宗室中选择的,几乎没有真正的公主去和亲。

细君公主,发明琵琶,郁郁而终 汉武帝初年,在攻打匈奴的策略上,采取迂回战术,实施远交近攻,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西域的乌孙国成了汉匈两国争取的对象。汉武帝把细君公主下嫁给乌孙国王昆莫,以和亲方式,结为兄弟之盟,共同对付匈奴。昆莫国王见到细君气质高雅,容貌美丽,十分惊喜,封她为右夫人。乌孙国王迫于匈奴的压力,娶了匈奴公主为左夫人。匈奴公主很快地适应了草原生活,挽弓骑马无所不能,细君难以适应塞外生活,只能将满腔愁绪化为悲歌。这期间细君公主还发明了琵琶这种乐器。仅仅过了两年,年老力衰昆莫就病逝了,因其儿子已死,由其孙子岑陬继承了王位。

按照匈奴的习俗,细君必须嫁给岑陬,在汉人传统文化中,真是极大的侮辱。细君要求回国,汉武帝不准,让她入乡随俗,为了联合乌孙灭匈奴,只能委屈她了。后来,她为岑陬生下一女,由于产后身体多病,不幸郁郁而终。细君为了大汉,不仅献出了青春,也献出了生命。

解忧公主,历经四朝,三次嫁人,七十而归 岑陬在细君死后,再次向大汉求婚,解忧被汉武帝选为和亲公主。为了平衡汉匈两方,岑陬又娶了一名匈奴公主。几年后,解忧地位发生了变化,匈奴公主生下一子,名叫泥靡,而解忧公主无子女。岑陬去世后,儿子泥靡还小,由其弟翁归靡继承王位。归靡是个大胖子,被称为“肥王”。按照习俗,匈奴公主和解忧都嫁给了肥王。

一生嫁给父子三任乌孙王的公主

解忧公主(公元前120-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年仅二十的解忧,嫁给乌孙昆莫。

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中记载了一个解忧公主,她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她在出使乌孙和亲的细君公主去世后,为了维护汉朝和乌孙的和亲联盟,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乌孙国。

她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曾嫁予三任丈夫,皆为乌孙王。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她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贡献。年逾七十之时,上书给汉朝皇帝陈述思乡之苦,请求把自己的遗骨埋葬在故国 (《汉书·西域传》:“公主上书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天子闵而迎之,公主与乌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是岁,甘露三年也,时年且七十,赐以公主田宅奴婢,奉养甚厚,朝见仪比公主。后二年卒。”)。甘露三年回到汉朝,天子怜悯她的境遇,亲自出城迎接解忧公主的归来。每逢上朝,解忧公主的礼仪待遇和皇室公主一样。

家族背景

解忧公主的先祖是刘交,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小弟弟, 因其帮助刘邦打天下立下显赫功劳,被封为第一代楚王。刘交博学多才,他兢兢业业,长期恭谨为官;国民安享富足安康。著名的申培公是刘交的同窗学友,楚元王的诗经学著曾经风靡天下。刘交死后,只因太子刘僻非早死,因而就由刘交的次子刘郢客承继了楚王王位;吕后时期刘郢客迁职为宗正,掌管皇族的户籍族谱;汉文帝时期改封为夷王;夷王在位仅四年,也有美好的名望被人称道拥戴。只因望子成龙,期望子孙能够使汉朝的基业发扬光大,刘郢客聘请了天下堪称泰斗的名师,召募了许多杰出的人才群集在楚国都城彭城。传授学业的是两代楚王十分交好的申培公,他是鲁学诗经派的祖师爷;辅佐政事的是三代楚王的老师韦孟,他是举世闻名的儒学家。楚王府的书香氛围,可谓得天独厚;楚王的身边,大都是君子一类的栋梁之材。

可叹可悲呀!夷王刘郢客的寿命太短;可恼可气的刘戊,目无尊长;不学无术的刘戊,生活*荡性情骄狂;父亲去世以后,他把前辈的遗训抛到脑后。申培公受到刘戊的无端侮辱告老还乡;他在家乡授业的子弟,后来都成了国家的栋梁;韦孟为此十分寒心,就效仿申公辞去官职;还作诗婉转地规劝刘戊改邪归正,屡次向他倾吐肺腑之言。可叹刘戊,不知悔过自新,不信前车之鉴,国家大事荒废不管;行为放纵为所欲为,整天游山玩水;他所亲近的都不是君子人才,小人因此而得志猖狂。

刘戊超越国家礼制修建自己的陵墓,规模宏大的可比秦始皇的兵马俑。因为犯下所谓的私奸罪(皇帝皇后丧期里亲人不得寻欢作乐,此为急于削藩的晁错强加的莫须有的罪名),险些被晁错诛杀在京城,汉景帝感到这个罪名难以服人,就下了一道含糊其辞的诏书,削去了楚王直属的东海、下邳两个郡,刘戊因而心怀不满。七国之乱时刘戊伙同楚元王的少子刘艺等人起兵参与吴王造反;最后兵败如山倒,只有自杀了断,可他的罪过却连累到子孙后代的悲惨命运。反王的后代如同普通老百姓,寄人篱下的日子想要出人头地是很难的。史官的记载比较简略,不可能写那么详细,自从刘戊死后,他的家族从此败落,皇亲国戚的居住地没有他们的一寸地盘,皇族宗籍里找不到他们的名字,王侯将相都不敢和他们打交道,刘戊的后代如同黄鹄飞天,一去不返,杳无踪迹。

解忧出世

元狩二年(前121),上天降下吉兆,如同石破天惊。黄河以西传来战事捷报,汉朝的军队取得巨大胜利,匈奴的祭天金人被汉军缴获送到皇宫,匈奴王廷出现了内乱和自相残杀;浑邪王率领部属投降了汉朝,汉朝安置匈奴人的五个附属国在河西一带连成一片坦途,因而才有了后来的张骞的凿通西域,开辟了汉朝和乌孙联盟的新天地。

这一年,解忧出生了,虽说是女孩儿出生如同片瓦之喜,尚有用途,安贫乐道的人家也是欢喜异常,解忧虽然出生在楚王府的一个偏狭简陋的屋子里,却也能给卑贱的小户人家带来生活的希望之光。汉家盛行的“百天庆贺”之礼,王府里没有一个人过问;千年之后的今天,解忧公主的芳名依然载于青史,垂范后人。号称神算的东方朔也无法预卜,谁能料到这个小女子事后会名扬四海呢。

连嫁三任乌孙王

汉太初年间(应该是前101年),汉武帝封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岑陬。年轻的公主告别了长安,告别了亲友,像她所崇拜的那些威镇四海的大将军们出征那样,踏上了她自己的征程--和亲之路。山高水远路慢慢,等待她的"战场"将是茫茫草原戈壁,凛凛冰雪寒风,还有西域诸国那错综复杂,勾心斗角的历史舞台。解忧公主也许自己都没有想到,她在这个"战场"上的纵横驰骋会是怎样的可歌可泣,以至数千年后,仍然令人慨叹不已。

解忧公主到达乌孙,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岑陬。解忧心里清楚,谁更得宠影响着乌孙与汉和匈奴哪边的关系更亲近,两个女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更是一个国王,一个王国。然而在开始的较量中,汉家的公主还是落了下风。也许毕竟是风俗人情差的太远,解忧难以很快进入状态,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而匈奴公主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泥靡,成为王位继承人。

眼见乌孙日益亲匈奴而远汉。正当此时,转机出现了,国王岑陬病危了。岑陬自知将死,见儿子泥靡年纪实在太小,就立下遗嘱,让自己的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等到泥靡长大后,再将王位归还给他。岑陬不久去世,翁归靡继承了王位,这位国王身宽体胖,号为肥王。肥王从旧俗,依旧娶了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为左右夫人。

或许是渐渐进入了状态,或许是与肥王情投意合,解忧公主再嫁后终于站稳了脚跟,与肥王共生了三个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以及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此后的数十年间,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人员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西域小国莎车在国王去世无人即位的情况下,决定迎接解忧的次子万年为国王,看重的就是万年一半的汉家血统;龟兹国王降宾几经努力求得解忧长女弟史为妻,深以作了汉家的外孙女婿为荣。和亲政策终于在解忧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乌孙公主刘细君

刘细君是西汉时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汉武帝为了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封细君为公主并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以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同抗击匈奴。细君公主是第一位出嫁西域的中国公主。

猎骄靡死后,刘细君随从乌孙国风俗,嫁于猎骄靡之孙军须靡,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太初四年(前101年),刘细君去世。

2、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起兵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家族成为罪人。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

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罪臣之后的刘解忧封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之孙岑陬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二嫁又嫁给军须靡的弟弟翁归靡,生有5个子女。三嫁给匈奴公主之子泥靡,生了一个儿子。解忧公主的长女后来成为龟兹王绛宾的夫人,曾数次进中原学习先进科技文化。两位公主的联姻,使汉与乌孙的关系日趋亲密。

3、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贞观十四年(640年),嫁吐谷浑王诺曷钵。弘化公主入吐谷浑,是唐将公主嫁于外蕃的开端,是中华民族团结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使唐与吐谷浑的关系很快得到改善,而且也促进了唐与吐善的友好往来。

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被吐蕃击败,她与诺曷钵奔凉州(今甘肃武威),归附于唐。大周武则天时赐姓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大唐第一和亲公主,其后世子孙世居于姑臧。

4、文成公主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负责护送公主到吐蕃。文成公主从长安大明宫出发后,沿丝绸之路西行至西宁,折而向南,过黄河源,至拉萨,这是丝绸之路的一条新的支线。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谷物种子、书籍和能工巧匠,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了西藏高原,为西藏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王昭君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宫女,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觐汉天子,自请为婿。元帝遂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乌孙公主

--解忧公主

--弘化公主

--文成公主

--王昭君

很多都是无名氏,汉朝和亲匈奴的公主有数十人,多数为宗室女子,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时和亲的女子达九位,其中八位女子和亲的记载多是“翁主”或“宗室女公主”的记载。

而第九位的记载《汉书》中为:“(景帝五年)遣公主嫁匈奴单于”,《史记》记载为“自是之後,孝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但是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昭君和解忧公主了,王昭君原本是汉室宫女,一直没有机会在宫中崭露头角,汉匈和亲时,宫中女子多加避讳。

而王昭君想到在宫中一样终老,不如出使匈奴,于是主动请缨,正愁无人和亲的汉朝皇帝大喜过望,不仅封王昭君为公主,还陪赠了大量的金银珠宝,送亲队伍蜿蜒不绝,声势壮观。这就是古代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汉匈和亲的相关信息

汉匈和亲到了汉武帝时期便暂时中断了,汉武帝凭借武力,三次派兵深入沙漠进攻匈奴,匈奴三次皆败,被打退到了北方区域,根本没有实力南下入侵了,于是在中断了10年左右的汉匈和亲。

式微的匈奴面对周边西域少数民族的报复,汉朝的追击,匈奴内部的争斗,不得已主动向汉朝提议汉匈和亲,于是,汉匈和亲的双方地位和当初完全转换了,汉朝成了匈奴俯首称臣的对象,匈奴成为了被动,委屈求全的一方。

汉匈和亲政策,前期阶段是汉朝作为被动的一方,为西汉国内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后期阶段,通过汉匈和亲,汉朝扩展了在西域的影响力,传播了汉朝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促进了当时的中西交流。

细君和解忧两位公主先后嫁给公孙王,但她们是同人不同命。细君公主早逝,死在了异国他乡乌孙,而解忧公主最后不仅帮助西汉得到乌孙的支持,而且晚年解忧公主荣归故里,回到西汉王朝,寿终正寝。

细君公主

细君公主原本是汉武帝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可因为江都王企图谋反,被揭发后畏罪自杀,她也就从西汉宗室之女,变成了罪臣之后。也许她的一生可能要在掖庭中凄惨度过,但她比较幸运的是,赶上了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算联盟与匈奴有灭国之恨的大月氏。可不想张骞走到大月氏之后,大月氏早就没了复仇之心,等到张骞回到西汉,汉武帝打算联合其他西域诸国抵抗匈奴,乌孙就成为汉武帝有意联合的国家之一。按照西汉惯例,汉武帝想用公主和亲加强与乌孙的关系,于是细君公主便被汉武帝选中,成为西汉公主嫁到乌孙。

当时乌孙的国王是猎骄靡,而且猎骄靡已经娶了匈奴公主为左夫人,就是乌孙王的正妻,而细君公主就成为了右夫人,居于左夫人之下。这个乌孙王猎骄靡虽然也比较喜欢细君公主,但他年纪比较大,与细君公主的生活习惯相差巨大,又语言不通,所以生活习惯相似的匈奴公主左夫人更加得宠。细君公主远离家乡,又与丈夫有代沟,她就倍感失落。后来猎骄靡去世之后,按照乌孙习俗,细君公主得改嫁猎骄靡之孙军须靡。这让细君公主很难接受,在她嫁给军须靡后没几年,她就抑郁寡欢,病逝在乌孙。

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与细君公主差不多,也是西汉宗室之女,但她的祖父参与了七国之乱,最后她也成为罪臣之后。在细君公主去世后,汉武帝决定再和亲一位公主去乌孙,这次汉武帝多了个心眼,特意挑选宗室女中,比较机灵又果敢的女子。于是解忧公主被汉武帝选中,受封为西汉公主,接替细君公主和亲乌孙。

解忧也是嫁给乌孙王军须靡,虽然军须靡更加喜爱匈奴公主,但解忧公主并没有像细君公主那样感伤,而是等待机会,完成汉武帝交给她,巩固乌孙与西汉关系,联合乌孙对抗匈奴的任务。解忧公主来到乌孙后,学习乌孙的语言,而且还努力融入乌孙的风俗中,后来军须靡去世后,她与匈奴公主再次改嫁给军须靡的堂弟翁归靡。翁归靡非常喜欢解忧公主,解忧公主充分利用翁归靡的宠爱,不仅说服翁归靡倾汉,而且还走上乌孙的政治舞台。

解忧公主运用自己的智慧辅佐丈夫翁归靡,让乌孙日渐成为西域中实力强盛的大国。而且她还向西汉请求援兵,最终帮助翁归靡打破匈奴对乌孙的军事威胁,他们夫妻感情也越来越深厚。翁归靡死后,乌孙经过一段时间的内乱,最后在解忧公主与汉朝使者冯嫽夫人的努力下,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成为乌孙王。之后西汉接受了解忧公主回归故土的请求,于是解忧公主在暮年之时回到了曾经养育她的西汉,最后终老在此。

虽说细君和解忧俩姐妹,因为王室内乱,都曾为阶下之囚,她们是不幸的皇族斗争牺牲品。之后她们也曾和亲改变过命运,但细君公主由于性格柔弱,最终没有完成西汉的使命,客死在乌孙。而解忧公主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赢得了乌孙王的信任与宠爱,也完成了和亲的政治任务。

> 解忧公主是西汉时楚王刘戊的孙女,她在细君公主去世后,为了维护汉朝和乌孙的和亲联盟,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乌孙国。> >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西域最远的乌孙国客人来到长安,上书汉廷为乌孙王求娶汉家公主,以此延续乌汉联盟,垂怜大王失去细君公主的悲痛,爽快地答应了乌孙的请求。为了维护祖国统一,粉碎匈奴鲸吞中原的欲望,汉武帝决定派楚王刘戊的女儿解忧公主远嫁乌孙王。> > 诏书就是皇帝的命令,谁也不能违抗,解忧一家含着眼泪跪拜接旨谢恩;才女佳人的解忧即将奔赴西域,她并不畏惧和亲公主肩负的重任。此去九千里的漫漫征途何其遥远,此一去五十年的岁月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解忧公主如鹤翔蓝天一样奋力展翅,其中的悲欢离合又有多少人怜悯动情?> >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亲自为解忧公主送行,庞大的送亲队伍,车轮滚滚,鼓声阵阵,旌旗猎猎,彩衣飘扬。汉朝的随嫁人员多达数千人,既有宫娥才女、乐工裁缝,也有技艺工匠、护卫武士,陪嫁物饰之丰富更是炫人双目。> > 雍容华贵、风姿绰约的解忧公主在一辆华丽的马车里,她凝视着窗外巍峨的山峰,险峻的古道,雄浑壮美的戈壁滩,天空中盘旋长鸣的雄鹰,这一切引起了她无穷的伤感和遐想,她掏出手帕不停地擦拭着腮边的泪水。> > 翻过了一山又一山,走过了一水又一水,一路日夜兼程,跋山涉水,冲散了狼虫虎豹的侵袭,击溃了沿途流寇的抢劫,战胜了缺水断粮的威胁,从一座座群山环抱的深谷走出后,眼前的奇景令众人眼前豁然一亮。> > 迎接解忧公主的地方在乌孙的夏都特克斯草原,那里的风光秀丽迷人。雨过天晴的山色空明透亮,蓝天上祥和的白云相依相偎;丰盛的牧草此起彼伏扬波欢歌,叮咚作响的山泉悠然如琴。一道彩虹飞架在层峦叠翠的山峰上,河谷里的百鸟啾啾欢唱也来迎亲。> > 硕大华丽的蒙古包门外,乌孙的王公贵族们伸长了脖子翘足远眺;公主的专车被欢乐的人们前呼后拥,迎亲的队伍足有十里之长。当公主莲步迈出车厢的那一霎那,娇美的容貌好似鲜艳的桃花令晚霞羞惭的匆匆落下;乌孙王和她结臂并行的时刻,公主那温柔的举止如同和煦的春风,幽娴的神态胜似天鹅的姣姿。> > 喜筵达到 时,君臣和牧民在一堆堆篝火旁载歌载舞。乌孙人的风情歌舞热情奔放,汉家儿女的歌舞更是大放异彩。公主应邀向大家展示才艺,两支古朴典雅的《幽兰》、《白雪》名曲,美妙的引诱凤凰飞临;公主的贴身侍女也离席献艺助兴,精湛的剑舞恍如银蛇飞动,舞剑的人却身轻似燕。乌孙的文臣武将门都目不斜视,个个张大嘴巴发呆;四处的欢歌笑语不绝于耳,大王的新婚里牧民们通宵庆贺。> > 公主初到乌孙时嫁给军须靡,岑陬是他过去的官号,位居右夫人的解忧公主遇到两个大难题,一是多年没有怀孕遭到冷落,匈奴公主自然十分开心;汉朝与匈奴的战事多有失利,乌孙王军须靡又因病去世。解忧公主和匈奴公主都依照乌孙国的习俗改嫁给了号称肥王的翁归靡,二是解忧公主始终位居右夫人的不利地位,始终处在亲汉派和亲匈奴派的矛盾冲突,和宫廷王位争夺战的险象环生的逆境中,忍辱负重的解忧公主志向坚定,极力维护汉朝和乌孙的联盟,致力于乌孙国的兴国之路,一点一滴的苦心经营,站稳脚跟。> > 解忧到乌孙国后,积极参与政事,致力于兴国安邦的事业。她经常不辞辛劳的到各个部落中视察民情、访贫问苦;每逢国中发生了山洪、寒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她都毅然奔赴前线,与各族牧民并肩战斗抗洪救灾;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和发展农业的活动;她还积极支持贤臣的建议,说服乌孙王和乌孙长老们,开通了乌孙通往大宛、康居和塔里木城邦诸国的通商口岸。在她改嫁翁归靡以后,乌孙的经济发展很快,官办的商业和民间的自然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那真是财源滚滚,挡都挡不住,乌孙和四邻国家的和睦关系胜过以前。天山南北都留下了她友好往来的踪迹,各国民众翘起大拇指赞颂她:汉家公主的美貌赛过天鹅,爱民如子的美德天下传颂;乌孙国走出了一条济世安邦的兴国之路,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如同太阳升到正午一样。> > 就好像苍天有眼洪福降临,也是解忧公主和乌孙王翁归靡的爱情结晶,他们先后生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不仅共享天伦之乐,还为乌孙国和汉朝的结盟谱写了暂新而辉煌的历史篇章。解忧公主的子女多才多艺,都为乌孙国的兴旺发达和西域各国倾向汉朝、反抗匈奴贵族的奴役,谋求和平共同发展做出了无私的贡献。> > 解忧公主一生经历了三个丈夫,都是乌孙王,直到年过七十岁时,上书给汉朝皇帝陈述思乡之苦,请求把自己的遗骨埋葬在故国,看后很感动,下诏让她返回故国,并派人护送。于是解忧公主于甘露三年(公元50年)回到汉朝,此时跟她离开时已有五十年了,天子怜悯她的境遇,在她回到长安的时候,还亲自出城迎接解忧公主的归来。每逢上朝,解忧公主的礼仪待遇和正宗公主一样。她死后,有三个子孙留在汉朝为她看守陵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861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