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部电视剧

关于一部电视剧,第1张

  影片信息

  片名:当家的女人

  集数:18集

  制片人:蒋宝英

  导 演:张晓春

  主 演:

  王茜华 饰 菊 香

  孙 涛 饰 二 柱

  蒋宝英 饰 李月春

  戈治均 饰 李月久

  《当家的女人》观看地址:

  http://ctckedooonet/LieBiaoaspid=882

  剧情介绍

  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当家的女人》,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十年为历史背景,全剧围绕着女主人公菊香的曲折人生经历,透过几个家庭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展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而揭示了中国农民在生存、生活、情感、观念上的变化,勾画了一幅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农村人物百态图。

  女主人公菊香是个很有追求的农村姑娘,但命运不佳,她高中毕业后被推荐上大学,却不知被何人顶替。她泼辣能干,在娘家里里外外是一把手,却受到未过门嫂子的排挤。为了不影响哥哥结婚,她当着乡亲们的面宣称,十五天内把自己嫁出去。人家让她相李大柱,可她觉得大柱太老实甚至近乎窝囊,一眼就看上了精明强干的李二柱。在后来的是是非非中,大柱越发显示出宽厚、诚恳、踏实的本性,而二柱的狭隘、浮躁证实了菊香当初相亲还是看走了眼。在菊香身上,既有农村妇女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又有对新生活的追求和渴盼。她结婚后,不满足于家庭贫穷的现状,拼命地干活,绞尽脑汁持家,想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但终究未果,由她“进门当家”引发了一系列家庭矛盾,使她受到种种磨难。二柱得大病,需要到大城市治疗,菊香求告无门,几近绝望。她到窑上背过砖,给医院拉过氧气瓶,她偷着养兔子想发家,被人发现差点丢了命。是党的政策给她注入了新的生命,她那“不安分”的天性在改革的春风中得以复苏。时代造就了她,使她迅速成长起来,走在致富的前列。她与丈夫——二柱性格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文化和观念上的差异,构成了俩人悲剧的结局,尽管菊香跳出了以往女性的束缚,想换个活法儿,但她最终能超越自我吗?能超越传统观念的桎梏吗?本剧给观众留下了思索。

  菊香与姑婆之间,从最初的家庭纠纷,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逐渐形成了新旧两种观念的矛盾。

  赵军平是菊香高中的同学,他曾暗恋过菊香,但菊香并不知道。赵军平在北京上大学期间,无意中碰到为给丈夫借住院费四处奔波的菊香,赵军平帮她筹集了钱,令菊香很感动。赵军平大学毕业分配到县外贸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姨夫口中得知,当年他能上大学,是顶替了菊香的指标。内疚和痛苦使赵军平无颜再和菊香见面。菊香靠养奶山羊成为县致富能手后,赵军平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他一心想为菊香做些什么,以使自己的良心得到安宁。在赵军平的帮助下,菊香办起了股份制养殖企业,而且搞得红红火火。赵军平和菊香的频繁接触,使自卑感很重的二柱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他一次次变着法和菊香闹事,还企图用女秘书秀秀来填补感情的空白,让菊香陷入了新的困惑。

  马秀芬——菊香婆家的邻居,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丈夫为了让怀孕的妻子增加营养,偷养一只奶山羊,不料被菊香的公爹李月久发现,为了得到十块钱的奖励,他报告了在村里当民兵连长的妹妹李月春。李月春带民兵来搜查,马秀芬的丈夫得知消息,背着奶山羊跑到了后山。李月春带持枪民兵追到后山,马秀芬的丈夫在慌乱中跑到了悬崖,李月春的丈夫怕出意外,赶来救马秀芬的丈夫,结果两人一起栽下了山崖。马秀芬的丈夫摔死了,李月春的丈夫摔成了瘫子,马秀芬在山路上摔倒,早产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夭折。为此两家结下死仇,为报复李月久,马秀芬采取了种种过激行动,甚至伤害过菊香。在马秀芬生命垂危的时候大柱救了她,菊香的宽容,大柱的厚道让马秀芬感动。三中全会以后,在菊香的撺掇下,马秀芬冲破了李月春等人的一次次阻挠,和大柱结成一对恩爱夫妻,冤家成了亲家。马秀芬和大柱生了一对龙凤胎。

  李月久——菊香的公爹,壮年丧妻,因家境贫穷和为儿子们操心,一直未能续弦。大柱和马秀芬结婚后,他了了一份心愿,可自己又开始“闹心”。经菊香穿针引线,他爱上了赵军平的三姨。此事引起二柱的反对,他认为这是菊香想达到和赵军平长期鬼混目的而设的圈套。在侯三的挑拨下,二柱借喝醉酒打了赵军平。菊香再也无法容忍,终于和二柱离婚了。

  赵军平的妻子——王淑娟,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外表却很温柔,她是赵军平、菊香高中时的同班同学。高中就要毕业了,赵军平喜欢菊香,最终未敢开口,而王淑娟暗暗爱上赵军平,并利用自己姨夫(县教育局局长)帮助赵军平上了大学。后来,赵毕业后想留在省城谋职,王淑娟千方百计说服赵回到县城,安排在县外贸工作。赵后又升为科长,王淑娟又利用关系运作赵竞争科技副县长。赵军平生性温和,又遇到王淑娟这样的女人,他感到生活在妻子的阴影下……由此激发了一系列的矛盾。

  侯三——菊香初中时的同班同学,他仗着他爹是公社书记,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菊香的嫂子想把菊香嫁出去后再过门,就鼓动着侯三到菊香家相亲,结果,菊香和侯三打了起来。从此,侯三和菊香结下了疙瘩。后来菊香嫁给二柱,侯三仍不甘心,二柱生大病后,菊香为了还债,去砖窑背砖,又遇上了承包砖窑的侯三……三中全会后,菊香成了养殖专业户。侯三不服气,也办起了养殖厂。后来,侯三又挑唆二柱赌博,侯三空手套白狼赢了二柱20万元,从此牵着二柱鼻子走。二柱为了还赌债,买了假疫苗,致使养殖厂1千多万元的资产毁于一旦。

  李月春——菊香的姑婆,贯穿全剧的特殊人物。她18岁入党,一直当村干部,无论对家庭还是对工作,都有极强的责任感。她对娘家侄子们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可自从菊香进了李家门,侄子们对她的感情渐渐错位,这让她难以忍受。她爱青梅竹马长大的石岩,可当初石岩家也很穷,为了给哥哥李月久换亲,她嫁给了后来的丈夫。她不爱自己的丈夫,却尽心尽意伺候了他十几年。丈夫去世后,她本来可以和等了她多年的石岩结婚,但改革开放的形势给她带来了很大压力,菊香才华的展现对她形成了威胁,她和菊香的一次次较量,都以自己的失败而告终。师范毕业回乡教书的女儿英子说她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她不认输,她的固执有点变态,她伤害了爱她等她的石岩,最终石岩和别人结了婚。她撕心裂肺的痛哭,让人为她惋惜,但很难让人同情,她是旧有观念的典型代表人物。

  三柱——菊香的小叔子,菊香进门时,他还在读小学,他是菊香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一个人物,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菊香仍坚持供他读书,这种人才的投资,得到的是丰厚的回报。三柱从小学生到博士的成长过程,给菊香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柱的聪明才智,为菊香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戏剧的结尾:

  菊香当选了村主任,李月春落选。

  菊香离婚不离家,二柱离家出走,全家都很担心。菊香也开始反思自己……。二柱和菊香到底还能不能复婚,全剧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

  分集介绍

  第一集

  泼辣能干的菊香多年与哥哥香泉相依为命,自然成了这个家的“领导”,也因此引起未过门的嫂子二丫的不满。二丫在定下婚期领结婚证的前夕有意失约,又唆使中学同学侯三追求菊香。侯三自以为是公社书记的儿子感觉良好,对菊香动手动脚,菊香不甘受辱打了侯三,引来全村人‘抓流氓’。此时菊香才得知是二丫为了让她先嫁出去才过门。于是她当着全村人立下军令状——哥哥的婚期不变,十五天之内将自己嫁出去。好心的水蜜桃大婶带她去邻村一个四个光棍的李家相亲,介绍了老实木讷的大柱,菊香却看上了聪明伶俐的二柱。相亲那天,菊香恰巧看到了李家邻居马寡妇站在房上和李家骂架的场面。

  第二集

  “大麦不黄二麦黄”在李家引起轩然大波,但最终都认为好不容易说个媳妇,只要赶快结婚就行。不想菊香却提出结了婚进门就要当家,全家人瞠目结舌,二柱姑姑李月春更是反感。菊香走后,二柱爹李月久看到与他家有宿怨的马寡妇幸灾乐祸,反而下了决心同意菊香的条件。香泉对妹妹心存内疚,对菊香嫁到四个光棍的家感到担心,兄妹同一天结婚自是一番伤感。没想到结婚那天,李月春却故意刁难侄媳妇,先是没带新媳妇踩的皮袄棉被,又是不给接亲的轿车挂红。菊香不卑不亢巧妙的应对,好不容易进了李家门,隔壁的马寡妇却在婚礼上捣乱。

  婚礼结束后,菊香就以当家人的身份自己收起礼钱。李月春为此向菊香发难,不想全家上下的人都顺着菊香。李月春有苦说不出,丈夫瘫在炕上,石岩又一直暗恋她,而她作为村干部、老党员,又不敢越雷池一步。如今娘家娶了个厉害的侄媳妇,取代了她以前的位置,她顿感失落。

  第三集

  菊香自从过了门,从生活到劳动全面整治,使这个四个光棍的家大变样儿。却因此招来非议,马寡妇唆使一群孩子满街喊着“马拉套、驴驾辕,大伯子公爹是太监……”。李月春指责菊香说话做事不注意,菊香却从一系列事情发现两家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菊香一心想弄清家里与马寡妇的矛盾,可是大家都小心翼翼的躲避着这个话题。菊香主动与马寡妇接近,却被人家赶出家门。李月久听到马寡妇恶言恶语与之争吵以至于动手,大柱赶来制止,替马寡妇挨了一扁担。李月春教训菊香不要和马秀芬来往。

  第四集

  三柱烧干了锅被烫伤,李月春抓住把柄教训菊香让她先尽自己本分,菊香只好暂且放下此事为三柱治病补课。不想路遇侯三,遭到侯三讥讽。队里分红,按照规矩谁当家谁领钱,菊香作为当家人领了钱,引起村里人的议论,并和李月春又起冲突。菊香怀上孩子全家兴奋不已,不想因劳累和营养不足,菊香差点流产。二柱心疼菊香,到县城偷偷卖血,为菊香买来了营养品,假说是姑姑李月春给的钱。菊香心存感激,让三柱给李月春送去了一包蛋糕,反让李月春怀疑她当家偷着给自己花钱。李月久和大柱听信了李月春的挑唆,提出分家。二柱和菊香还蒙在鼓里,当遭到家人的谴责后,二柱才将自己卖血的事和盘托出。

  第五集

  菊香将帐目一一公布,还把特意给大柱存的五十块钱存折给了大柱,令李月久和大柱感动的不愿再分家,可二柱却为此伤心执意要分,无奈分家已成定局。没想到菊香提出的分家方案全是对他人有利,自己却挑了最差的后院柴房。分家后菊香仍然关照着这个家,并且偷偷在后院养起兔子。不料被马寡妇发现,当着村里人的面,马寡妇逼着李月春去搜偷养的兔子,慌乱中菊香被众人挤倒在地,血流不止。菊香经抢救脱险,孩子却没保住。李月久一气之下砸开马寡妇的门,李月春和菊香赶来才阻止二人撕打。为此李月久对李月春不满,不让李月春进家门。

  第六集

  李月春痛苦中向石岩哭诉,二人相拥在一起,不料被长舌妇白面团发现。白面团在菊香家的混乱中偷走了两只兔子,如今抓住两位村干部的把柄,索性不杀了留下来养着下崽。 马寡妇对菊香的遭遇感到内疚,悄悄地将攒下的鸡蛋托大柱交给菊香。菊香得知真相隔墙向马寡妇道谢,不巧被二柱发现。二柱气急将鸡蛋甩过墙头大骂,菊香和大柱劝阻他不听反而动手打了菊香。过后二柱嬉皮笑脸赔罪,二人刚刚和好,却发现二柱得了骶骨瘤,必须去省城做手术。 菊香带着二柱去省城,不想又路遇侯三……

  第七集

  到省城住院,带的钱根本不够,无奈她只好找到李月春女儿英子的表姑家去借钱。不想钱没借到却遇到小偷。菊香拼死抓住小偷夺回钱,却意外的遇上在省城上大学的老同学赵军平。赵军平早年暗恋菊香却没敢表达,今见菊香有难,为她借了钱甚至卖了自己的大衣。 手术成功后二柱出院回到家还须继续吃药休养,少了劳力还要还帐,家里一下子陷入窘状。菊香去娘家借钱遭到嫂子拒绝,大柱悄悄去背石头挣钱却摔下山坡。菊香接到大哥被汗水浸湿的毛票和原先分家的那个存折,感动不已。然而菊香与大柱的接触却让二柱心生疑窦。 菊香为了早日还清欠款去砖窑背砖挣钱,没想到会计意外地同意先预支工钱500元。

  第八集

  原来,砖窑是侯三承包的,他得知二柱病了想趁机占菊香便宜下了这个圈套。菊香得知侯三用意拼死也不从,和侯三打了起来。一直在暗处偷偷保护着菊香的大柱,看到侯三欺辱菊香,狠狠地揍了他一顿,自己也受了伤。村里人言传,菊香每晚从窑上回家,总有个男人跟着菊香。李月春怕菊香闹出事来,想办法凑借了500元钱还给了侯三,让菊香离开了砖窑。 二柱病后一时失去性能力,看到菊香和大柱接近他的疑心越来越重。加上白面团从中挑拨,他听信所谓的偏方喝了药酒后就折磨菊香,令菊香有苦难言。由于二柱服了大量毒蚂蚁药酒,引起昏迷被送进医院。 二柱被抢救过来后,李月春和李月久虽说不信二柱对大柱的猜忌,可为了李家续香火,赶紧给大柱张罗媳妇。

  第九集

  大柱因送昏倒在路边的马寡妇去医院而错过了相亲的机会,引起李月春不满。刚刚出院的二柱听说大柱帮了马寡妇,与大柱大打出手。而马寡妇感念大柱救命之恩,送了一只鳖让菊香给二柱熬汤喝。二柱却认定这是骂他“王八”,大闹一场后竟然要上吊自杀,多亏菊香及时回家才幸免一难。为了照顾二柱的身体和情绪,李月春丈夫让二柱以过继为名,顶替他去了县城的五金厂工作。二柱病时菊香的哥哥曾偷偷送来一只奶山羊,菊香好意给马寡妇送羊奶,不想引起马寡妇伤心。菊香这才知道马寡妇的丈夫和一对儿女早亡以及李月春丈夫的截瘫,都是因为当年李月久告发马寡妇偷养奶山羊,三条人命使两家结下了死疙瘩。 菊香和马秀芬尽释前嫌,互相理解。为避人耳目,马秀芬让菊香把偷养的四只奶山羊放到自己的柴棚。

  第十集

  李月春得知两人来往密切,大闹一场,并声称把给二柱找好的工作退掉。全家人一再央劝,李月春才算平下一口气。菊香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仍然在撮合大柱和马秀芬。大柱对马秀芬早就有意,就是担心他爹和大姑那一关过不去。 赵军平大学毕业分配到县外贸工作,无意中得知当年顶替菊香上大学的人竟然是自己。菊香在广播里听到中央允许农村搞多种经营的政策,从家里一下子赶出了十几只山羊,令村里人瞠目结舌。菊香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李月春却告诫她以后不要跟马寡妇那种落后分子来往。 土地承包后马寡妇力不从心。菊香故意说让大柱帮忙试探马寡妇,看到她羞涩不语,菊香心里有了底。就在这时村里收缴教育附加费,马寡妇以她的孩子早被李月春害死为由拒不交纳,双方为此打了起来。李月春丈夫听到此讯病情加重住了院。

  第十一集

  马寡妇为此惭愧,悄悄把钱交给了书记石岩。 菊香与公爹一起进城看姑父,巧妙的安排大柱帮马寡妇修房。大柱和马寡妇一起干活吃饭,彼此心贴的更近,不想被多嘴的白面团看到,于是李月春向大柱和菊香兴师问罪,大闹一场。菊香没有因此吓倒,仍继续撮合。马寡妇却提出一旦结婚男方要到女家落户,生儿要随前夫刘姓,这可难住了菊香。 李月春丈夫临死前嘱咐石岩跟月春结婚,在城里上学的女儿英子回来奔丧也在做妈妈的工作,可李月春却考虑影响犹豫不定。 除了马寡妇提出的条件外,菊香还要面对李月久。万般无奈间菊香想出了个鬼主意,请来娘家的水蜜桃大婶充当“大师”,逐一算卦,唬的李月久和马寡妇信了命。李月久认可了大柱和马寡妇的婚事,去说服妹子李月春。李月春坚决不信装神弄鬼那一套,认定是菊香搞的鬼。为了阻拦大柱和马寡妇的婚事,李月春又一次给大柱介绍对象。没想到大柱以绝食抗争,闹的李家鸡犬不宁。

  第十二集

  大柱和马寡妇结婚,李月春死不认这门亲事。菊香养殖的羊群越来越大,李月久帮着菊香放羊,不慎摔伤。李月春为此又恨恨的斥责了菊香一顿。 三柱为帮菊香,自作主张放弃学业当了羊倌。菊香得知气愤不已甚至动手打了三柱,哭喊着劝他一定要回城读书,将来要做大事业。三柱流泪表示不辜负嫂子期望。 菊香雇工放羊引起人们议论和李月春批评。迷茫中菊香找到谷县长讨教,得到县长的支持。李月春却认为菊香没有组织观念告了乡、村两级领导的状,二人为此争吵了起来。在发展菊香入党的讨论会上,李月春坚决持反对意见。

  第十三集

  菊香被评为全县的致富能手。与此同时三柱考上了大学,马秀芬怀上的双胞胎已快生产,菊香也又一次怀孕,李家在村里好不风光。 几年以后,三个孩子已经满地跑了;菊香做了股份制养殖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二柱因不满貂皮出口通过技术顾问赵军平的外贸包销,经常喝酒打麻将;苦苦等着李月春的石岩提出和李月春结婚,可她以种种理由拒绝了石岩…… 侯三碰到来县上参加优秀企业家大会的菊香,他口出狂言要竞争超过菊香的养殖公司。后看到赵军平和菊香在一起,便夸大事实挑唆二柱闹事。

  第十四集

  菊香得知赵军平的三姨早年不幸,现在还是独身,有意介绍给公爹,于是邀请三姨去家里住一段。三姨来家后李月久整天高兴的合不拢嘴。二柱本来就对赵军平怀有戒心,得知菊香用意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常寻机闹事。侯三趁机引诱二柱赌钱,不想越赌越大以至于欠下十万元的赌债。李月春劝阻李月久不要和三姨结婚,却碰了一鼻子灰。为了竞争女副乡长,李月春又一次拒绝了石岩的求婚。 养殖场的水貂得了急病,正在发烧的赵军平听到此讯,拔下针头就走。等到救活了水貂,赵军平也累倒了。菊香与三姨在家里照顾赵军平一夜。赵军平的妻子王淑娟表面上通情达理,背后却对赵军平发泄不满。

  第十五集

  二柱怀疑菊香和赵军平,大叫着让三姨滚蛋,并动手打了菊香。三姨心知肚明,悄悄离去。李月久顿时失了魂似的茶不思饭不香,来到老伴的坟前……菊香为寻找李月久病倒了。二柱见状认错去找三姨,王淑娟从中作梗。几经周折,两位老人终于领了结婚证。 与此同时,白面团传来一些闲话。石岩受到触动向月春提出立刻结婚,李月春气头上说了难听话,石岩一气之下娶了临村一个老姑娘。李月春强忍悲伤,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乡里的提拔上,没想到女乡长又落选。她伤害了爱她等她的石岩,她撕心裂肺的痛哭…… 侯三催着二柱还赌债,二柱撒谎向菊香借钱,二人又吵了起来。 李月春一病不起,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无奈菊香去省城接回英子。英子一席话指出李月春和石岩关系的误区,然而李月春仍不肯认输。

  第十六集

  赵军平为马村养殖场向菊香借五十万周转金,菊香欣然允诺。二柱知道后逼着菊香也借给他十万,菊香拒绝并说明原因,为此二人又发生摩擦。在侯三别有用心的挑唆下,二柱向菊香提出离婚。 菊香出差时,二柱借着酒劲向秀秀发泄不快,并对秀秀动手动脚。菊香回来知道后强忍悲愤,不卑不亢而又聪明地面对。秀秀被菊香的人格力量所折服,毅然去进修学习。二柱听说给秀秀开欢送会,一时愣住。 菊香和二柱大吵一场后分居。二柱惟恐菊香离婚后去找赵军平,到赵军平家去找王淑娟摊牌,不想被王赶了出来。侯三听说菊香闹离婚,不失时机暗中派人去向菊香去要二柱欠的部分赌债。菊香见二柱不说实话耍赖皮,于是正式向二柱提出离婚。 正在二柱害怕离婚时,侯三却大谈离婚的好处,说是离了婚二柱就有了自己的股份,财权就握在自己手里了。在侯三的鼓动下,二柱对菊香耍酒疯叫嚷着要离婚,使本有回头之意的菊香伤透了心。

  第十七集

  俩人的离婚在家里也掀起轩然大波。 离婚后,菊香很诚恳地向二柱谈心,而二柱此时却一心想得到钱好还赌债,于是他一步步朝着侯三设计好的陷阱走去。 王淑娟神秘地告诉赵军平他可能被提拔为科技副县长,关键时刻得注意影响,少接近刚离婚的菊香。赵军平听后还真是犹豫着没去养殖厂。 二柱在侯三的介绍下买了假疫苗,造成养殖厂几万只水貂全部死亡。事发后二柱痛悔莫及,任菊香发泄怒火。赵军平为自己当初的行为而内疚,全力投入查找线索准备打官司。

  第十八集

  村里人听说找不着冤头,又见菊香嫂子二丫来撤股,顿时一片混乱。菊香赶来向股民作出了保证,不亏欠乡亲们。乡党委侯书记也来支持菊香。赵军平及时带来马村养殖厂来还五十万元借款,菊香得以顺利还清股金,自己却一无所有。 二柱自出事后幡然悔悟,给菊香端茶送饭殷勤备至,让病中的李月久看到希望,可二柱悄然离家出走。侯三在父亲侯书记的批评下找到菊香赔礼,讲出多年的心里话。赵军平意识到自己多年来生活在一个无形的阴影里,他想挣脱,可王淑娟死死不放…… 三柱带着媳妇回家,为菊香出谋划策。村里竞选村委会主任,李月春落选,菊香当选村主任。此时二柱又帮助公安局抓住了贩卖假疫苗的罪犯,全家悲喜交加。

  影视歌曲

  《当家的女人》片头曲 演唱:向丽

  爱的很累 我哭

  望着天爱的很深

  我哭 望着天

  忘不了堆积的情感每一天

  忘不了蹉跎坎坷每一年

  忘不了蒸空的情感那一瞬间

  忘不了人在心里的那一篇

  爱的很累 哭的很烦

  望着天我回忆从前爱的很累

  哭的很烦望着天我回忆从前 从前

  爱的现在 我笑

  望着天爱的过去 我笑 望着天

  忘不了当初的承诺与誓言

  忘不了每个夜晚每个白天

  忘不了命运的安排无法改变

  忘不了人生如梦重叠的虚幻

  爱的很远 笑的很烦

  望着天我告别昨天爱的很远

  笑的很烦望着天我告别昨天 昨天

  片尾曲:

  春风一吹就绽开花蕾

  却不曾那么娇那么脆

  心儿一给不知苦累

  也不管多少年多少岁

  爱的滋味,伤痛越深越能体会,

  情的可贵,怨恨再多也不后悔。

  挡得住风吹雨打,

  却挡不住那伤心的泪。

  往事成堆,磕磕绊绊头不回;

  好梦易碎,起起落落心气不退。

  你不要命运的安慰,

  却要真心相随

  往事成堆,磕磕绊绊头不回

  好梦易碎,起起落落心气不退

  你不要命运的安慰,

  却要真心相随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

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

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

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加米农和勇将阿溪里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

希腊联军围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将阿溪里愤恨统帅阿加米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战死,乃复出战。

特洛耶王子赫克托英勇地与阿溪里作战身死,特洛耶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的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描写的故事至此结束。

《奥德赛》叙述伊大卡国王奥德赛在攻陷特洛耶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

奥德赛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

当奥德赛流落异域时,伊大卡及邻国的贵族们欺其妻弱子幼。

向其妻皮涅罗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

最后奥德赛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

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古希腊上古时代的历史也都是以传说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记忆之中的,稍后又以史诗的形式在人们中间口耳相传。

这种传说和史诗虽然不是真正的史学著作,但是它们保留了许多古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可以说它们已经具备了史学的某些功能和性质。

它们直接孕育了古代希腊史学。

《荷马史诗》记载了古希腊先民在同异民族的战争中和同大自然的斗争中所创造的英雄业绩。

它分为两部分:一是《伊里亚特》(Iliad),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二是《奥德赛》(Odyssey),描写了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沿途所见所闻。

《荷马史诗》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体希腊人记忆中的历史。

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一些希腊城邦的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就将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胜利的经过编成歌词、在公众 的场合吟唱。

这些故事由民间歌手口耳相传,历经几个世纪、经过不断的增益和修改,到了荷马手里被删定为两大部分,成为定型作品。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当皮西特拉图(Pisistratus,约公元前605年~527年)在雅典执政时,它才被最后用文字固定了下来。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荷马史诗》,是公元前3至2世纪由亚力山大里亚的学者们编订过的作品。

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

《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s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

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中的内容描写都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

只不过英雄史诗中表现出来的英雄史观与后来西方社会中的英雄史观是不同质的。

英雄史诗用神奇的笔调描写英雄的形象、突出英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目的并不是贬低大众,而恰恰是为了抬高作为那些英雄的子孙们的希腊人,是为了抬高那些创作和传播英雄业绩的人们本身。

因为一个有着英雄祖先的民族是值得自豪的。

英雄史诗之所以能够长期而广泛地流传,并不仅仅在于它能娱人耳目,更重要的是它能启发人们的心智、鼓舞人们的斗志、引导人们缅怀祖先的英雄业绩、继承和发扬祖先的荣光、象英雄的祖先那样去进行生存斗争。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当时希腊的各个城邦都竞相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尊为自己的祖先,甚至连荷马本人也成了各城邦争夺和崇拜的对象。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荷马史诗》中,已经出现了古希腊人关于“历史”的最初概念,而且在一些篇章中还出现了表示“历史”概念的词语。

尽管这个词语在史诗中使用时的含义并不确定,但是它至少已经包括了这样的意思,即:通过对目击者提供的证词进行调查、从而获得事实真相。

后来希腊语中的“历史”一词,就是直接从这个含义上演变而来。

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古希腊上古时代的历史也都是以传说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记忆之中的,稍后又以史诗的形式在人们中间口耳相传。

这种传说和史诗虽然不是真正的史学著作,但是它们保留了许多古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可以说它们已经具备了史学的某些功能和性质。

它们直接孕育了古代希腊史学。

安德烈·纪德 百科名片

安德烈·纪德(1869-1951)法国著名作家。保护同性恋权益代表。主要作品有小说《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等,散文诗集《人间食粮》等。 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为了他广包性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

中文名: 安德烈·纪德

国籍: 法国

出生地: 巴黎

出生日期: 1869年11月22日

逝世日期: 1951年2月19日

毕业院校: 巴黎大学

主要成就: 保护同性恋权益代表

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 小说《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等,散文诗集《人间食粮》等

目录[隐藏]

个人简介

艺术人生

安德烈·纪德诗选别再等待

给娜塔那埃拉

喜悦,喜悦的泪水

个人简介

艺术人生

安德烈·纪德诗选 别再等待

给娜塔那埃拉

喜悦,喜悦的泪水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纪德1869年11月22日生于巴黎。他父亲是巴黎大学法学教授,死于1880年。他叔叔是政治经济学者查尔斯·纪德(CharlesGide)。纪德在诺曼底孤独地长大,在早期已成为多产作家。1895年他母亲死后,他与他的表亲结婚,但一直都只是名义上的夫妻。 1891年纪德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安德鲁华特手记”(法语LesCahiersd"AndréWalter)。在1893年及1894年,纪德在非洲北部旅行。他在阿尔及尔与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结识并在后来意识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1896年,他成为一个位于诺曼底的公社的市长。1908年,纪德参与创建了文学杂志NouvelleRevuefrançaise(新法国评论)。 在1920年代,纪德启发了像加缪、萨特等一批作家。1923年,他出版了一本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当他在“田园牧人”(Corydon)(1924年)公开发行版中为同性恋辩护时,遭到了广泛的非难,他后来将之看成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在1923年他与另一个女人生育了一女,取名为凯瑟琳。他的妻子Madeleine于1938年去世。后来他用自己名义婚姻的背景故事创作了小说。 1925年后,他开始为罪犯争取更人道的生存环境。1926年他发表了自传“如果它死去”(法语Silegrainnemeurt) 从1926年7月到1927年5月,他与侄子在法国近赤道的非洲殖民地履行。在回法国之前,他又游历了现在的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喀麦隆。他在刚果之行(法语:VoyageauCongo)及从乍得归来(法语RetourduTchad)中都涉及了他的漫游。在其中,他批评了法国商人在刚果利欲熏心的行为并希望改革。他特别强烈批评了“大特权政权”(法语régimedesGrandesConcessions),例如在此政权下殖民地的一

些部分归法国公司所有,那些公司可以任意剥削此地区的所有自然资源,特别是橡胶。他讲述了当地人被迫离开村庄许多星期去森林中采集橡胶,他甚至将这种剥削比作奴隶制度。 在1930年代,他迅速成为了共产主义者,但在访问了苏联后对共产主义的幻想破灭。他对于共产主义的批评使他失去了许多社会主义者朋友。这种情况在他1936年公开表示于共产主义断绝关系后尤为严重。 纪德于1942年离开法国前往非洲,直到二战结束为止一直居住安德烈·纪德在那。在1947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纪德死于1951年2月19日,天主教于1952年将他的作品列入禁书。 纪德的小说,包括“背德者”(L"Immoraliste)(1902年),“窄门”(LaPorteÉtroite)(1909年),探讨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上的进退两难的困境。

[编辑本段]艺术人生

 1880年他的父亲去世后,纪德随母亲离开巴黎,来到外祖父家。1889年通过学士学位考试之后,纪德向表姐玛德莱娜求婚,但遭到拒绝。直到二十多岁,他一直未与其他女于交往,并继续向比他稍稍年长的表姐求爱,却一直遭到拒绝。为了摆脱现实生活中的束缚,他叩响了文学创作的大门,于1891年写成了第一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安德烈·瓦尔德的记事本》。 1897年出版的散文诗集《人间食粮》是他的第一部重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安德烈·纪德品。 1895年5月其母死后,玛德莱娜应纪德母亲在病榻上的请求最终同意与纪德结婚。在几十年之后,纪德才确实意识到,自己与表姐的婚姻从来没有幸福过。 纪德自称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是孪生的,几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是同时构思而成。一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往往表达两个互相矛盾的真理,而用一个完善的艺术形式使之统一。他的三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蔑视道德的人》、《窄门》、《田园交响乐》就是根据这种观点创作的。《伪市制造者》是纪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1925—1926年纪德在刚果和乍得旅行时,卷人了支持共产主义的政治活动。由于他长期严重脱离人民,把自己封闭在内心世界的探寻中,所以他的政治立场具有很大的摇摆性。 1939年他出版了1889—1939年间的日记,以后他继续写作,并于1947年获诺贝尔奖。他除了小说、游记外,还发表了多卷文学评论集,如《借题发挥集》、《新借题集》、《偶惑集》等。纪德于1951年2月19目在巴黎辞世。

[编辑本段]安德烈·纪德诗选

别再等待

 安德烈·纪德著 别再等待,别再等待啦!哦,堵塞的道路,已经轮到我了,我要超安德烈·纪德著越你!阳光告诉我,欲望就是我最好的向导。今

天早晨,一切都那么惹我喜爱。无数闪烁的光线凝聚在我的心头。我以种种细微的“感触”来编织那奇妙的衣衫:神冲着我微笑,我也以微笑回答。谁说伟大的泮已经死去?我透过呼出的水汽见到了他。我的嘴唇也迎向他。今天早上,他不是悄悄说过:“您还等什么?”用思想和双手把一切帷幔都拉开,直到眼前呈现的只有一片光明,一片赤裸。 欲望!美丽的欲望欲望!美丽的欲望!我将给你们带回压碎的葡萄,我将再次斟满你们巨大的酒杯,让我回家吧——但愿你们陶醉而睡去时,我能戴上缠有红缎带的长春藤花冠,遮住我前额的忧伤!

 安德烈·纪德著 广袤的原野上。傍晚,沟壑中有薄雾冉冉升起;跑累了的马放慢了步子。每一个黄昏都使我陶醉,仿佛我是第一次闻到了大地的气息。这样的时刻,我爱独自坐在林边的陡坡上,四处铺满落叶。我谛听那远远传来的耕作的歌,凝视着夕阳在原野的尽头缓缓睡去。湿润的季节,诺曼底多雨的土地……漫步——荆棘丛生但并不崎岖的旷野——突出的峭壁——森林——冰冻的小河。树荫下的憩息,聊天——深褐色的蕨。唉,草原,为什么我们的旅途中见不着你?我们多么想骑马穿越你呵。我们没有这样想过安德烈·纪德著吗? 夜晚流泉······夜晚的流泉更加清冽,日中则显得醇厚,清晨河上凉爽,微风低低掠过浪涛,海湾樯桅林立,河岸上散发着阵阵热气……啊,要是有通往平原的路,那便是晌午的炎热,野外的冷饮,晚上,则是麦秸堆里的憩息。要是有通往东方的路,那便是去可爱的海上远航,是伊拉克莫索尔城的花园,撒哈拉的土库拉舞,瑞士山间的牧歌。要是有通往北方的路,那便是尼吉恩的集市,飞驰的雪橇,冰冻的湖泊。是的,娜塔那埃拉,我们的欲望可不安德烈·纪德著会厌倦。船舶驶进港湾,载来了发自陌生海岸的成熟的水果。卸货吧,让我们好好品尝它们。

给娜塔那埃拉

 娜塔那埃拉,你无法想象酣饮日光的后果!持久不断的热会带来何等的肉体陶醉!橄榄枝横在半空,山岗之上是沓远的蓝天。咖啡馆门外传来悠扬的笛声。阿尔及尔显得如此炎热,充满节日的欢乐,使我不得不想离开它三天。来到布丽塔,我发现那儿正值橙花怒放……拂晓,我便出门散步;虽没注视什么,却看清了一切。在我内心深处孕育和合成的那支交响乐并非来自我的听觉,而是来自我的感觉。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的激动缓和了。

喜悦,喜悦的泪水

 “喜悦,喜悦,喜悦的泪水呵……”你凌驾于人间那种种痛苦和喜悦之上,是的,我预感到这令人炫目的喜悦。我无法到

达那块岩石呵,那名叫幸福的岩石……但要不是最终将趋之于它,安德烈·纪德著那我明白我的一生便将流于虚幻……可是主啊,你对抛弃了欲念的纯洁的灵魂却说:“从此有福了,”那可是你神圣的话语:“死在主怀里的从此有福了。”那么说我必须等到死吗?我的信念在这儿动摇了。主啊,我竭尽全力向你呼喊。我是身处黑夜等待着黎明。我呼喊你一直呼喊到死。宽恕我的心吧。我突然渴望起幸福来了……要不,我该自信我已得到它了吗?犹如一只急切不安的小鸟,与其说报晓,还不如说是呼唤日出,在拂晓前啼啭,我该不等到夜色阑珊就歌唱吗?

先说剧情:

奥勃朗斯基伯爵出轨夫人陶丽,请妹妹安娜前来调停。

奥勃朗斯基发小列文(贵族,常在乡下)前来与其谈话,告诉伯爵自己倾慕陶丽妹妹吉娣。

列文鼓起勇气向吉娣求婚,遭拒。吉娣已爱上“花花公子”伏伦斯基。

安娜从彼得堡回莫斯科,在车厢与伏伦斯基母子相遇。惊鸿一瞥。

安娜成功调解哥哥和嫂子关系,受邀参加舞会。(安娜已婚)

舞会上,大家都以为吉娣与伏伦斯基能确立关系,但伏伦斯基向安娜示爱,安娜未回应。

吉娣在舞会之后又羞愧又气愤,生了一场大病,到国外去休养。

安娜回到彼得堡,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伏伦斯基,忍受不了与丈夫卡列宁的压抑生活。

安娜开始热衷舞会,频繁接触伏伦斯基,并接受伏伦斯基的爱意。

两人的风流事传出,卡列宁亦察觉。夫妻谈话,关系变得僵硬。

奥勃朗伯爵去列文那作客,带去吉娣未和伏伦斯基结合的好消息。列文重燃希望。

伏伦斯基参加军官赛马,本来稳操胜券却出现了失误,惜败。

安娜无法压抑感情,多次失态,和丈夫摊牌。

吉娣在国外认识了一个被贵族收养的养女,并被其劝说。身病心病治愈。

吉娣决定回到俄国去看望姐姐陶丽,而陶丽刚搬到离列文的庄园不远的乡下生活。

此时列文在自己的庄园想进行类似农奴制改革,与农民一起劳动。但改革困难。

列文心情好,决定去看望陶丽。在草垛上无意间看到来看望姐姐的吉娣,对其爱意不减。

卡列宁得知安娜出轨后表示不能接受在上流社会如此丢脸,于是提出保持三人现在的关系,只要伏伦斯基和安娜不要在自己家中幽会,他可以装作若无其事。

伏伦斯基的日子实际上并不是那么风光。一旦和安娜私奔,他们将成为整个贵族圈耻笑的对象,母亲将不再给予他经济上的帮助,他的军旅仕途也将就此葬送。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虑之后,他终于确定,安娜对他来说高于一切。不久之后,安娜和伏伦斯基在卡列宁家中幽会被卡列宁撞见,这使得怒不可遏的卡列宁下定决心和安娜离婚,并且夺走儿子的抚养权。伏伦斯基一心等待着卡列宁来找自己决斗,却没想到卡列宁根本不敢。

列文远赴欧洲游历,回国后到莫斯科向吉提求婚,这一次两人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不久后就决定结婚。

夹在两个男人中间的安娜觉得每天都生不如死。她怀上了伏伦斯基的孩子,随着产期的临近,总是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快要死了。长期抑郁导致难产,差点要了安娜的命,弥留之际她恳求卡列宁原谅自己。而卡列宁在见到安娜痛苦的模样,一番纠结后,宽恕了安娜和伏伦斯基,也解脱了自己。在这种高尚的宽恕中,卡列宁感到满足。而伏伦斯基因为长期以来内心一直鄙视卡列宁,突然被卡列宁宽恕使他感到自惭形秽。痛苦之下他选择自杀解脱,但是万幸的是子弹没有打中心脏,在生死之间徘徊了几天之后他渐渐康复。与此同时,难产的安娜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内心的愧疚让她一直觉得自己不该活着,最后她放弃了和丈夫离婚的权利,也放弃了儿子的抚养权,同伏伦斯基一起出国生活。

鸿篇巨制必然有作者特别用力之处。譬如说伏伦斯基与安娜的惊鸿一瞥。伏伦斯基一眼就看出安娜身上有一种“被压抑的生气”,关于这“生气”是什么,我想,是一种孩童的天性。毕竟安娜嫁给卡列宁时只有16岁,她身上残留着比较强烈的“孩子气”,导致她喜欢冲破规矩,只不过一直被卡列宁压抑,没有找到释放的地方。其实,中国的孩子应该对这种心理较好理解。小时候长期被家长拘束,长大后报复性娱乐等等。所以,安娜尽管婚后又生活了十来年,但她还是没有学会如何“生活”。我这里说的“生活”仅是一个中性词,意为能够适应社会的规则。如果更进一步,就是能够微微地凌驾于规则之上,征服规则。譬如书中的奥勃朗斯基:

他就是我所说会“生活”的人。即使自己出轨被发现也并没有良心发痛。(其实另一方面是俄国当时的上流社会并不痛斥婚外情,反而有时是一桩厉害的成就。就像伏伦斯基母亲一开始知道儿子能吸引已婚的安娜是很高心的)。而安娜是要破坏规矩的,只是需要一个契机,而伏伦斯基就是这个契机。对于被压抑的安娜,像狄金森的小诗所言:

安娜错把伏伦斯基当成了太阳,而他其实只是烟火一样的存在。(太阳也会升落明晦,只能是永恒的炬火)上课的时候大家一直在讨论伏伦斯基是不是渣男,又论讨什么是渣男,我觉得没必要。因为我们要明白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那么,主题呢,有人说是家庭,有人说是婚姻,有人说是爱情等等。我说,本书的主题是革命。

不要忘记本书写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值以英法为首的西欧国家猛烈变动之年。这些国家在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全民教育、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改革,既带动也反映着当时社会风俗的快速变迁。这些消息传到俄罗斯,迫使他们作出回应——别人已经不按老的一套办事了,他们已经走到了更新的地方。我们要怎么办?

但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这么多新发展,新动向,我们应该学哪些,不学哪些。托尔斯泰在书中形容俄罗斯“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一切都刚刚开始建立”,他深刻地意识到俄罗斯必须以崭新的方式走出农奴制时代,于是一次次地陷入有关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反思。

简单说,全社会都在酝酿着大革命前的暴风雨(即后面的农奴制改革),可以说,安娜的行为是一种爱情革命,或也可以影射到各方面的革命上去。

但我也说了,安娜之所以破坏规矩是因为她的孩童的天性。这区别于另一种破坏规矩的人——革命者,斗士。后者是看清了时代和环境的落后而勇敢地选择抗争。这便导致了安娜有革命性的行为却无革命性的思想,如同巴黎公社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安娜的故事所以动人,只是因为在爱情上,这种无视理性和规矩,是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最动人心弦的地方。安娜缺少信仰,她在难产濒死之际叫来卡列宁恳求他宽恕即可证明这一点,就像一个小孩子犯了错后自己难以弥补,只能害怕地寻求宽宥;而真正信仰坚定的人就不会这样。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伏伦斯基能够吸引到安娜。我们知道,安娜婚后也经常出没舞会。肯定遇到过帅的,有魅力的,但为什么偏偏伏伦斯基?我的答案是,他们之间有较大的相似性,就是说安娜之所以看上伏伦斯基是因为伏伦斯基可以看出安娜身上“被压抑的生气”,两个人都知道对方和自己一样,都富于激情。这点仿佛很奇怪、很玄,但确实有这种情况。《霍乱时期的爱情》的主人公阿里萨在疯狂地和女人发生关系后,能够一眼看出哪些女人是和他一样“搜寻着猎物”。但对此我们不需要太多解释。

咖啡馆和夜总会的派对中出入的社交名流。

《咖啡公社》的英文片名“Cafesociety”这个词,出自十九世纪的法国,指的是咖啡馆和夜总会的派对中出入的社交名流,后来在美国尤其风行。

那些穿金戴银的贵族,地位显赫的绅士,在奢华璀璨的社交场所中尽显风流,杯酒交错中总有轶事,正如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描述的歌舞升平的派对景象。

所以《咖啡公社》的故事,既跟咖啡并无联系,与公社更不沾边,香港的片名《情迷声色时光》似乎更加符合这部**本身虚幻迷人的气质。在歌舞片和爵士乐兴起的30年代,整个美国风华正盛,遍地都是黄金和梦想。年轻的Bobbi从纽约只身前往好莱坞,想跟随在那里声名显赫的舅舅Philip闯荡一番事业。

在那里他邂逅了一位貌美迷人的姑娘Vani,并与她坠入爱河。很快Bobbi提出求婚,他想带她去纽约,远离好莱坞声色犬马的日子,他说“我找一份工作,你负责被我宠溺”,他说“我们会拥有一所房子,过上简单舒心的生活。”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相传记述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的。

荷马双目失明,四处漂泊,像中国的卖唱艺人似的,背着希腊古代的乐器——七弦竖琴,把自己的诗吟唱给大家听。他的诗在七弦竖琴的伴奏下,美妙动听,情节精彩,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他的诗有关希腊的历史事迹、神话和传说。他自己没有用笔写下那些锦绣珠玑般的诗句。他辞世了,但他的伟大诗篇却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他活着时,穷困潦倒,乞讨为生。他死后,却有九座城市争着说他诞生在他们城里。正如诗中说的:“九城争夺盲荷马,生前乞讨长飘零。”由于荷马史诗的巨大影响,人们把荷马所在的时代称为荷马时代。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每部都长达万行以上:《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两部都分成24卷。荷马史诗的背景是发生在公元前1194~前1184年这十年间的特洛伊战争。两部史诗相隔年代约在50~100年。伊里亚特的意思是伊里昂之歌,伊里昂是古代小亚特洛伊城的另一名称。《伊利亚特》大约写于公元前9世纪,但是史诗的故事则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相当于我国的商朝)。当时希腊联军和特洛伊发动了持续十年的战争。《伊利亚特》主要叙述战争中传奇式的情节,着重描绘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伟大形象。《奥德赛》则以歌唱俄底修斯而得名。它讲的是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诸英雄纷纷回国,只有俄底修斯因触怒海神,在回国途中遇到海上风浪,漂泊十年,遇到许多奇迹,最后回到故乡,打死了向他妻子求婚的人,恢复了自己的王位,一家人重得团圆。

荷马史诗是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原始材料是许多世纪里积累起来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保存了远古文化的真实、自然的特色。荷马史诗同时也表明在远古地中海东部早期这个古代文化中心,它的文学曾达到相当高度的繁荣。史诗开始用文字流传下来之后,又经过许多世纪的加工润色,才成为现在的定本。这种特殊优越条件,是与古代爱琴海文明以及日后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时代几百年间奴隶制文化的繁荣分不开的。它既是古老的民间流传的史诗,又是达到高度艺术水平的文学作品。

荷马史诗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艺术技巧或者从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它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直享有最高的地位。从公元前7、8世纪起,就已经有许多希腊诗人模仿它,公认它是文学的楷模。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

《伊里亚特》是以特洛亚战争为背景的。公元前3000年,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处于新石器时代,到了公元前2000年中叶,已跨入青铜器的全盛阶段,克里特岛的诺萨斯等古城已出现了古希腊人称之为迷宫的宏大的米诺斯王宫以及精制的工艺品和线形文字。可见在公元前2000年所形成的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已经在小亚细亚沿岸显示了古文明的繁荣,特洛亚城就是小亚细亚沿岸一个大的商业中心。当时,希腊人还未开化,但在后几百年间,希腊人便向他们学习了农业和航海,使用铜铸的武器,并且很快发达了起来。公元前15至前13世纪300年间,希腊人征服了爱琴人的几乎所有城市。自公元前2000年下半期至公元前1000年初叶,特洛亚人曾遭受了至少9次战争的破坏,《伊利亚特》所记载的大约是第六次战争的情况。结果是特洛亚陷落,爱琴人的古文明从此也就被希腊人继承下来了。

《伊里亚特》全诗约15000余行,写的是希腊人和小亚细亚的特洛亚人之间一场长达10年的战争。史诗所反映的时代,是原始公社解体,奴隶社会开始萌芽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英雄时代的希腊社会制度中,古代的氏族组织还是很有活力的,不过我们也看到,它的瓦解已经开始。”

在社会组织方面,氏族虽仍然保持独立性,但为了共同的利益,又常常结成部落同盟。例如特洛亚战争就是这种部落联合的军事行动。

部落之间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土地,掠夺战利品。在社会经济方面,土地占有已开始出现,部落的大多数成员拥有小块土地,而氏族中的贵族则占有大片土地,但是完全的土地私有制还没有形成。

同时从史诗中瓜分战利品,以俘虏为奴隶的情形,也已看出古希腊奴隶社会的胚胎,以及社会逐渐分化,产生阶级的先兆,而这些战利品也就成了氏族首领当然的私有财产。

总之,《伊里亚特》是国家形成之前希腊社会的一幅全景图,是我们今天研究古希腊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历史文献。

《伊里亚特》的故事发生在特洛亚战争的第十年,史诗描写的是前后不过20天的最后决战,而主要篇幅则是4天内所发生的事件。

希腊和特洛亚双方9年激战,未分胜负。此时希腊军统帅阿伽门农和最勇猛的希腊将领阿喀琉斯之间发生了裂痕;阿伽门农夺去了阿喀琉斯在战争中掠到的女子,阿喀琉斯便愤然离开了战场,以后希腊人在战场上连连溃败,一直退到了海边,连船只也被特洛亚人烧着了。阿喀琉斯的部将、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眼看希腊人就要全面溃败,便恳求阿喀琉斯让他上阵,阿喀琉斯将自己的铠甲借给他去作战。

帕特洛克罗斯在战斗中被赫克托耳杀死,铠甲被剥走。阿喀琉斯这才感到痛悔,决心与阿伽门农言归于好,重上战场,与赫克托耳决一雌雄,为帕特洛克罗斯报仇。铸造之神赫淮斯托斯连夜替他赶做铠甲。

在决战中,阿喀琉斯终于将赫克托耳杀死。阿喀琉斯为好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特洛亚老王普里阿摩斯也为儿子下葬举哀。

在古代史诗中,神话的因素占据极大比重,可说是神话与历史的结合,或神话历史化与历史神话化的产物。荷马史诗也不例外。它所描写的世界也是人神不分、神人相交的世界。

其实,在人类社会的最初时期,历史与神话是不可分的,社会上一些杰出的英雄人物的活动,在人们的心目中,常被视为是一种超自然,也就是超人(神)的精神的体现。

荷马史诗中包含的大量希腊神话,对于保存和传播希腊人民最早的口头文学创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伊里亚特》中所描绘的特洛亚战争,实际上是一场人与人、神与神的混合交战。史诗中的众神宙斯、波塞冬、雅典娜等都是直接干预战争,各自以不同身份出现,在战争中发挥作用。他们同情一方,支持一方,甚至直接参战,左右战争的局势,决定双方的胜负。

英雄们在未知命运之前虽奋力抵抗,然而一旦得到了神的暗示和裁判,便采取积极而坦然的态度接受命运的判决。所以战争形势的变化不仅是双方实力的对比,而且是众神力量的较量。因此,史诗的情节具有一种规模广阔、波澜起伏、变幻奇特的神话色彩。

此外,史诗中人的神化和神的人化,处处显露出神话的胎记。史诗作者竭尽想象,赋予阿喀琉斯、埃阿斯、赫克托耳等英雄以无敌的力量,俄底修斯以无穷的智慧,这些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神化了。

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无所不能的神的意志和精神。比如阿喀琉斯在朋友帕特洛克罗斯被杀死后上阵与赫克托耳作战,替朋友报仇一节,写出了他如何以一当百,所向披靡,而特洛亚人在他脚下纷纷倒下,这位沙场英雄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便扭转了整个战局。

位居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也像人间的凡人一样,有其主宰者宙斯,他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起着扭转乾坤的作用;诸神之间相互嫉妒,他们贪慕虚荣,争强好胜,渴望复仇。

这些有关神的描写,其实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是以古希腊的社会为背景的。荷马史诗中所包含的神话素材的现实性和人民性的社会基础就在这里。

伊利亚特,奥德塞,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前,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中部的迈锡尼地区已完成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出现了土地私有制和奴隶制国家,这两个地区的文化一般称为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公元前十二世纪末,原来居住在北方的多利斯人入侵,摧毁了克里特和迈锡尼的奴隶制经济。多利斯人正处于以父系氏族为基础的部落社会,此后,直到公元前八世纪,史家称为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这个时代处于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的社会发展阶段,生产水平正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它已踏进文明的门槛。大片土地属于公社,但土地私有制已经出现,《伊利昂纪》中有一个描写搏斗的比喻说,“像两个人争夺田界,手中拿着量地的尺子,在公共的田野上争取自己的一份。”部落成员之间贫富不均,使部落分化为贵族和平民,部落首领占有大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拥有家奴。家奴的出现只是奴隶制关系的萌芽,在整个部落内部还没有建成奴隶制关系。当时没有国家,最基本的社会集团是部落,各部落内部实行“军事民主制”,设有族长会议和民众大会,议决部落的重大事件。部落首领是军事统帅、法官和最高祭司,不拥有行政权力。各部落在战时常常结成不大的军事联盟,但各自仍旧保持独立性,联盟在战后随即解体。公元前八到六世纪,奴隶制关系逐渐形成,爱琴海地区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奴隶制城邦,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典和斯巴达,雅典是全希腊的文化中心,斯巴达则以武功著称。各城邦展开了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在小亚细亚、黑海沿岸、意大利半岛南部、西西里岛和非洲北岸建立了百余个新城邦,每个城邦都以城市为中心,周围有乡镇,城邦的人口不多。

希腊人的语言在这个时期主要有埃俄利亚、伊俄尼亚、多利斯等方言。荷马史诗的语言就是前二者的混合体。其后在雅典全盛时期,雅典的阿提刻方言(属于伊俄尼亚一系)成为最重要的方言。希腊字母据说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到公元前五世纪末,伊俄尼亚的文字被普遍采用。

希腊早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有神话、史诗和抒情诗。

希腊神话,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各部落流传了几百年。它并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而是散见在荷马史诗、赫希俄德的《神谱》以及奴隶制古典时期的文学、历史和哲学等著作中。现在通常所见的希腊神话故事集都是后人根据古籍整理编写的。

古希腊人处于低级的社会发展阶段,知识不足,生产水平低下,生活艰难。有一则神话说,国王坦塔罗斯受到神的惩罚,浸在齐劲的深水中,身旁有果树。他低头喝水,水即退去,伸手取果,树即避开,他永远受着饥渴的煎熬。这则富于哲理的故事描绘了在自然和社会中受到折磨并感到迷惘的古希腊人的形象。在这种条件下,他们只能借助于想象来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

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神的故事主要是包括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天上的改朝换代、人类的起源和神的日常活动的故事。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山川林木,日月海陆,以至雨后的彩虹,河畔的水仙,都是神的身影;生死病死,祸福成败,都取决于神的意志,他们创造了庞大的神的家族。宙斯是众神之首,波塞冬是海神,哈得斯是幽冥神,阿波罗是太阳神,阿耳忒弥斯是猎神,阿瑞斯是战神,赫淮斯托斯是火神,赫尔墨斯是司商业的神,九个缪斯是文艺女神,三个摩伊拉是命运女神。众神居住在希腊最高的奥林匹斯山上。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比较发达的宗教中的神不同,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多数的神很像氏族中的贵族,他们很任性,爱享乐,虚荣心、嫉妒心和复仇心都很强,好争权夺利,还不时溜下山来和人间的美貌男女偷情。以宙斯为代表的大多数神都喜欢捉弄人类,甚至三番五次打算毁掉人类,古希腊人常在神话中潮笑神的邪恶,指责神的不公正。荷马史诗中曾说,“神给可怜的人以恐惧和痛苦,神自己则幸福而无忧地生活着。”但是,也有像普罗米修斯这样造福人类的伟大的神。普罗米修斯把天火盗到人间,使人类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宙斯把他钉在高加索山上,每天放出恶鹰,来啄食他的肝脏。

英雄传说是对于远古的历史、社会生活和人向自然作斗争等事件的回忆。英雄被当作神和人所生的后代,实际上是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代表。英雄传说以不同的家族为中心形成了许多系统,主要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忒修斯为民除害,伊阿宋取金羊毛和特洛伊战争等系统。赫拉克勒斯是有名的大力士,他在摇篮中就扼杀了一条水蛇。幼年时,恶德女神来引诱他走享乐的道路,但他听从了善德女神的劝告,决心不畏艰险,为众人造福。传说他在成人以后,杀死过有九个头的毒龙和长着蛇头发的女妖美杜萨,甚至还到下界打败了冥王哈得斯,把被囚的忒修斯救回人间,使他们夫妻生活美满。关于赫拉克勒斯的故事充满了英勇豪迈的气概,体现了古代人民热爱劳动、珍视集体的宝贵品质。

神话中还包括一部分关于生产知识的传说,例如普罗米修斯教人如何造屋、航海和治病的故事。也有一大部分神话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欢乐和愁苦。有一则神话说,司掌农耕的女神得墨忒耳的爱女被冥王抢到地府,她悲怆欲绝,以致大地上不再生长草木。由于宙斯的安排,她每年能和女儿相会一次。她们在一处时,大地温暖和煦,万物滋长繁茂,就有了春;女儿归去以后,大地复归于寒冷肃杀,就有了冬。这则解释时序的神话反映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从许多神话还可以看出希腊人好客的风俗和对于音乐、舞蹈及竞技等活动的爱好。

希腊神话是在长时间内形成的,神的性格和职责以及故事情节都有发展变化。在最早的神话中,神的自然属性很强,往往具有图腾崇拜的性质,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神的社会属性逐渐居于主位。荷马史诗中的神统反映了氏族社会的等级关系,例如宙斯,他在史诗中是滑稽可笑、性情乖张的氏族首领。在奴隶社会里,神是奴隶主阶级的象征,在某些悲剧中,宙斯成了一意孤行的暴君——民主制度的敌人。到了公元前五世纪,诡辩派哲人曾经以理性的观点来解释神话产生的原因,否认神的存在。但是,贵族集团则尽力扩大神的权威,柏拉图曾严厉指责古代诗人把神描写得可憎可笑的渎神行为。英雄传说的历史比较简单,它始终保持着野蛮时期和氏族社会的烙印。

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又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平现象的义愤,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思想,充满乐观精神。在后世作家的描述中,希腊神话具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

神话是古希腊文学的土壤,此后的诗歌、悲剧等都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题材,它对于后代作家也有重要的影响。

《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欧洲文学史中最早的重要作品,相传是公元前九至八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在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由于史诗形成的时间很长,诗中包括了不同时代的成分,在行吟诗人被迎入宫廷后,又有符合贵族利益的倾向。公元前六世纪,两部史诗正式写成文字,到公元前三至二世纪,又由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每部各分为二十四卷。

《伊利昂纪》描写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这次战争已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特洛伊位于小亚细亚西北海岸,商业繁荣,史诗称它为“富丽的伊利昂”,“有神话般的财富”。公元前十二世纪初期,希腊半岛上的一些部落联合进攻特洛伊,毁灭了这座城市。《伊利昂纪》的原意是“伊利昂之歌”,它本身是一部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果然争夺起这个萍果来。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各许帕里斯以最大的好处,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忒答应他娶一个最美丽的女子。帕里斯判定阿弗洛狄忒是最美的。他随后到斯巴达做客,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美丽的海伦,并劫走大批财富。希腊各部落公推阿伽门农为首领,联合攻打特洛伊。战争进行了十年,众神各助一方。最后,奥德修设计把一只内藏兵将的巨大木马遗弃城外,假装撤退。木马被特洛伊人拖进城中。入夜,希腊人里应外合,终于攻陷特洛伊。战后,希腊人各携财宝奴隶还乡。

史诗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联军统帅阿伽门农专横地夺取了阿喀琉斯的女俘,并使他当众受辱。阿喀琉斯是希腊军中武艺最高强的将领,他拒绝参战,并祈求宙斯降灾给希腊人,希腊人因此屡遭败绩,阿伽门农赔礼谢罪,也遭拒绝。在危急的情势下,阿喀琉斯的好友借他的甲胄上阵,被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杀死。阿喀琉斯悲痛欲狂,他宿怨顿消,上阵报仇,杀死了赫克托耳,把他的尸体拖在战车后面泄恨。随后,特洛伊老王跪求尸体,史诗写到赫克托耳的葬礼为止。全诗共15693行。

在荷马时代,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恩格斯在论及这个时代时指出:“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已经开始蜕变为在陆上和海上为攫夺家畜、奴隶和财宝而不断进行的抢劫,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伊利昂纪》所描写的战争就是一次在神话的动人外衣掩盖下的掠夺。当时,由于氏放部落内部发生了分化,贵族和平民对战争的态度已有所不同。以希腊方面为例,氏族贵族由于掠夺品瓜分不均而发生严重的内讧。他们把战争当作增加个人财富的重要手段。出于这种需要,他们把英勇作战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美德。他们热中于战争,几经挫折而坚持不懈。氏族平民已不像更原始的部落成员那样能从战争中得到一些好处;他们在惩罚的威胁下被迫作战,牺牲最大。阿伽门农试验希腊军队是否有归心的场面,证明广大希腊平民有厌战情绪。但史诗按照战争既得利益集团的观点,丑化了平民代表人物的形象。在这种条件下,史诗对战争和贵族的歌颂也是从贵族的利益出发的。在特洛伊方面,氏族平民由于城邦面临毁灭而同仇敌忾地支持贵族,但他们也只是作为陪衬英雄的背景而出现的。

《伊利昂纪》是一部英雄史诗,氏族的首领从各方面受到歌颂。首先是勇敢,例如,安德洛玛刻劝赫克托耳不要上战场,诗人这样写道:

赫克托耳回答说:“保卫特洛伊是我的职责,

有关战争的一切,都是我分内的事。

如果我赫克托耳像懦夫一样逃离战场,

岂不要被特洛伊的英勇的儿子们

和穿着长袍的特洛伊妇女所耻笑。

我从少年时候起就练习做勇敢的人,

在特洛伊人之中总是战斗在最前列,

替我父亲和我自己赢得光荣

又如,阿喀琉斯的母亲曾经预言,他可能有两种命运,或是过和平生活而长寿,或是在战争中早死。他为了得到荣誉,选择了第二种命运。当时战争的方式是很原始的,一个人能否成为英雄,取决于他的膂力,史诗中的英雄大都体魄矫健,武艺高超。阿喀琉斯健步如飞,除了脚踵以外,他浑身刀枪不入,他一出现,就使敌人丧胆。老一辈的英雄涅斯托耳,由于年迈体衰,在诗中就比较逊色。史诗中的英雄都是部落首领,具有不可冒犯的威严,往往表现得专横任性。此外,由于当时的社会分工不发达,英雄们都是一身而兼有多种本领,奥德修既能造船,又能打仗,又能言善辩,长于出谋划策。

但是,史诗中的英雄主要是为了掠夺和加强个人的权势而战斗的。史诗中的英雄观念也和氏族中的等级观念相适应。这些英雄已和英雄传说中的英雄不同,后者多是群众的理想和经验的化身,前者则是高踞于群众之上的骄横的贵族,仗势欺压本部落的平民。阿伽门农和阿喀琉斯等人就是这种英雄的代表。在氏族内部分化的情况下,他们是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英雄。平民的代表忒耳西忒斯则被丑化为懦夫而受呵责。事实上,他敢于面斥联军统帅和氏族首领,号召希腊士兵不再为首领卖命,并毅然返回家园,他应是平民中的英雄。

《伊利昂纪》描写的战争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全书以英雄的业绩为中心,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人物的情绪都很激烈,全诗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气息。史诗中的性格描写很出色。英雄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阿喀琉斯是一个小部落的首领,在战争开始前就垂涎特洛伊的财富。他在史诗里拒绝参战,就是因为他个人在物质利益和权势上受到了双重损害,以和最高统帅决裂作为反击。他暴躁如雷,凶猛可畏,是氏族首领中蛮勇的典型。

赫克托耳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首领。他预感到特洛伊注定要毁灭,对妻儿所面临的悲惨命运感到难过,心情沉重,但他控制住自己的悲哀,毅然负起保卫家国的责任。他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史诗中其他主要人物的形象也很丰满,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都写得活泼生动。他们的性格常通过戏剧方式在对话和行为中表现出来,但一般是固定静止的,缺少变化。

《伊利昂纪》还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宗教生活、生产贸易和体育竞技等活动。其中比较有名的一段,是描写铁匠神赫淮斯托斯为阿喀琉斯锻造甲胄,心里充满劳动的喜悦。他刻在盾牌上的图画,反映了日常生产劳动的情景。

《奥德修纪》描写希腊英雄奥德修在特洛伊战后还乡的故事。

奥德修在海上漂流了十年,没有到家。在这期间,有许多青年贵族觊觎他的财产,住在他家喧宾夺主,尽情消耗他的资财,向他的妻子求婚。第十年,奥德修漂流到斯刻里亚岛上,受到国王的款待,他向国王追述他离开特洛伊以后的遭遇。他先在海上遇到风暴,部分伙伴被一个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吞食;又到了食椰枣者的国土,这里的人们以椰枣为食粮,过路客人吃了就都不愿返回故土了。后来,风神送他一袋礼物,当故乡伊塔卡遥遥在望时,水手们以为袋中有财宝,把它打开,里面装着的各路大风飞了出来,又把他们吹走。他们到了把人变成猪的女巫的妖岛,游历了冥土,经过先以歌声迷人,再把人杀死的塞壬妖岛,遇到了六个头十二只脚的女妖斯库拉和藏在大漩涡下面的女妖卡利布狄斯。奥德修和水手们一一克服了这些危险,后来,在太阳神的岛上,水手们违反约束,宰食岛上的神牛,宙斯用雷霆击沉船只,只有奥德修一人幸免于死,在一个海岛上被仙女卡吕普索挽留了七年。此后,宙斯命仙女放他还乡,他才漂流到斯刻里亚岛。国王听完故事后送他还家。奥德修为装伪乞丐,杀死了求婚者,终于和妻子珀涅罗珀团圆。全诗共有12105行,故事的时间约有四十天。

史诗中荒诞不经的事物和故事,反映了经过幻想加工的自然现象和古代人类对自然的斗争。自然力的主要代表是大海。照史诗的说法,海洋有紫罗兰一般美丽的色泽,但随时准备毁灭人类,和它比较起来,人类的力量本来是渺小脆弱的,可是,由于人们机智勇敢、刚毅沉着地和它斗争,人终于征服了大海,人的气派显得比海还伟大。这部英雄史诗的诗意,首先就表现在这里。史诗中各段故事大都包含不少教益。例如,独眼巨人的身体比人大几十倍,几乎是不可战胜的,但奥德修毫不畏缩,设法用巨大的树干刺瞎他的眼睛,巧妙地摆脱巨人的报复,逃出了巨人的洞穴。这段故事歌颂了人的机智和勇敢。又如,水手们贪图私利,违反约束,打开风袋,食用了神牛,终于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这次失败含有深刻的教训。

《奥德修纪》还广泛地描写了荷马时代的社会斗争。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比《比伊利昂纪》稍晚,集体生活的场面很少,奴隶主家庭生活的描写很突出,奥德修便是一个早期的奴隶主。社会斗争集中反映在他和求婚者的斗争中。史诗一再提到,最使人痛恨的事是求婚者霸占奥德修的财产。这场斗争主要是一场维护私有权的斗争。作者认为,侵夺别人的财产是可耻的,求婚者受到的惩罚是罪有应得的,奥德修代表了正义的力量。

这部史诗对于正在形成的奴隶制关系采取了歌颂的态度。诗中把奥德修这样的奴隶主写得慷慨仁慈,赞扬忠心耿耿为他服务的奴隶,反对求婚者那样凶恶的奴隶主,痛恨背叛了奥德修的奴隶,使他们都受到严厉的惩罚。史诗强调对于奴隶主的忠诚,这一点甚至体现在奥德修的老狗的故事中,这只狗衰老已极,无人理睬,它第一个认出了归来的主人,挣扎着向他表示亲昵,随即在他脚下死去,使奥德修也黯然泪下,另一方面,史诗在某些地方也反映了奴隶的不幸命运。奥德修的养猪奴说,一个人沦为奴隶,就失去了人的一半尊严。史诗对于磨面女工等奴隶也寄以同情。

《奥德修纪》还生动地反映了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生活。当时,对于妇女来说,一夫一妻制显然已经确立。史诗着重歌颂珀涅罗珀忠诚贞节的品德。从诗中又可以看出,当时奴隶主还参加一部分劳动;手工业和商业已有相当发展;贵族武士轻视商人;社会上有殷勤好客和喜欢竞技的风气。史诗还描写了行吟诗人在筵席上讲述特洛伊战争故事的情景,反映了荷马时代文化生活的风貌。

史诗的中心人物是奥德修。他非常机警,善于克制,会使用计谋。作为一个早期奴隶主,他具有为了建立奴隶制而在奴隶主身上被理想化了的各种品德和才干。他是聪明的领导者、勇敢的战士、生产的能手、受人爱戴的奴隶主和好丈夫。他的性格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不怕困难,他在不可想象的困难中表现了英雄本色。他历尽千辛万苦,并不贪图安逸,他虽然回到自己家中,但他听从神的意志,打算再度离家。史诗的这个收场,留下了奋勇不息的余音。

《奥德修纪》是一部描写航海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史诗,它的艺术特点和《伊利昂纪》很不相同。《伊利昂纪》的格调比较悲壮,节奏比较急促。《奥德修纪》虽然也写了惊心动魄的斗争,但场景瑰丽,变化较多,总的格调是平静的。诗中描叙海上经历的部分富于浪漫的幻想,家庭生活的部分有写实特点和抒情气息,有些细节的描写很成功。例如,当老乳母替陌生人洗脚时,她从脚上的疤痕认出了化装为乞丐的奥德修,往事立即浮现出来,她悲喜交集,眼中充满泪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奥德修纪》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作品,成为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及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荷马时代所以能产生这样灿烂辉煌的文学,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上文已经提到,马克思认为古代希腊社会是发展得最完美的人类童年的社会,只有在生产落后、知识不足的人类童年,才能产生希腊人天真美丽的幻想,它具有永久的魅力。高尔基也说,荷马时代的文学经过世世代代人的千锤百炼,是古希腊人民集体的创造天才的结晶,后世的个人著作很难和它媲美。

在荷马史诗中,已经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古希腊人也有关于冥府和乐土的观念,但谈得极少,他们不大考虑来生问题,他们的希望在人间。阿喀琉斯的鬼魂说,他宁愿在人间为雇工,也不愿在冥府为王。史诗赞美人的美丽和智慧,嘲笑神的邪恶。作者热爱生活,歌颂劳动,面对自然中的凶险时,仍然相信人自己的力量。

史诗中已出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最基本的创作方法的因素,在《奥德修记》中,现实主义方法有所加强。

荷马时代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创造了完美的史诗形式。据亚理斯多德说,当年的史诗种类很多,有简单史诗、复杂史诗、苦难史诗和性格史诗。这两部荷马史诗包括了这些史诗的特点,通常称为英雄史诗。它以严肃重大的事件为题材,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风格崇高,富于戏剧性。它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方法,规模宏大,插曲很多,语言富于装饰,常以日常生活、劳动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来做比喻,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诗体,通常称为英雄格。

荷马史诗在后来的城邦时期是公民教育的重要材料,它有如百科全书,古希腊人从中吸取了关于天文、地理、历史、社会、哲学、艺术和神话等一切知识。荷马史诗是后代欧洲史诗的典范,欧洲有许多作家都从两部史诗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中取得素材。它至今还给读者以艺术享受,使人了解远古氏族社会各方面的情况。

荷马史诗以后,希腊出现了赫希俄德的教谕诗《农作与日子》。公元前八世纪,工商业和货币经济发达,土地集中在贵族手里,农民陷于贫困,起来反抗贵族。赫希俄德的弟弟珀耳塞斯企图凭借当地贵族的势力侵占他的财产,他写这首诗来规劝珀耳塞斯。全诗共828行。诗中叙述人类生活的艰苦,提到人类的金时代、银时代、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铁时代。作者认为各个时代每况愈下,铁时代讲强权,不讲公理,农民有如苍鹰爪下的夜莺。诗人劝他的弟弟做事要公正。诗中有一部分描写农民一年的操作,讲述如何经营农业,十分精彩。最后一节记载每月的吉日和凶日。全诗谴责贵族的骄横,歌颂辛勤劳动的农民,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在赫希俄德的名义下还传下《神谱》一诗,大概不是他的作品。这首诗描写宇宙的形成和诸神的世系与斗争,诗中关于宙斯和提坦神之间的斗争写得比较生动。

公元前八至六世纪期间,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制城邦逐渐形成。氏族社会解体之后,人们失去了氏族的庇护,不得不独自谋生,面临生存斗争的困难。这时候,集体的情感由于阶级的分化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而冲淡了,个人的遭遇引起了种种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抒发为诗歌,因此,抒情诗在这个时期特别繁荣。抒情诗来源于民歌,分为双管歌(或称哀歌)、琴歌和讽刺诗。双管歌的题材多样,有军事政治的、道德教诲的和爱情的,大都用双管伴唱。琴歌分为独唱琴歌和合唱歌,以竖琴伴唱。讽刺诗用短长格诗体写成,可以用双管或竖琴伴唱。双管歌体比较安静柔和,讽刺诗比较活泼、激昂、锋利。双管歌中最著名的是提耳泰俄斯(公元前7世纪末)为斯巴达人写的战歌,雅典立法家梭伦(公元前639-559)为自己的政策辩护而写的政治诗,以及西摩尼得斯(公元前556-468)为温泉关之役(公元前480)中殉国的三百名斯巴达健儿所写的墓志铭。讽刺诗用于讽刺或诅咒,最著名的作者是阿耳喀罗科斯(公元前714-676),他的讽刺尖锐有力。

独唱琴歌最著名的作者是萨福(公元前612-),她是列斯波斯岛的贵族,在那里组织了一所音乐学校,写情歌和婚歌,与女弟子唱和。她写过九卷诗,只传下两首完整的诗和一些残句。她用简洁自然的诗句写出了自己复杂的心理变化,反映希腊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情趣。萨福死后,她的名声传遍了全希腊,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她受到西欧历代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的推崇。琴歌的另一个著名的作者是阿那克瑞翁(公元前550-465),他写了五卷诗,歌颂醇酒和爱情,其中有独唱琴歌、双管歌和讽刺诗,只传下一些短诗和残句。古代和后世有许多人模仿他的诗体,称为“阿那克瑞翁体”。

独唱琴歌抒写个人的情感,只流行于狭隘的贵族圈子里。合唱琴歌和舞蹈配合,结构复杂而谨严,抒写多数人的情感,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合唱琴歌的最著名的作者是职业诗人品达(公元前522-442)。当时,希腊盛行体育竞技,竞技活动又和敬神的节日结合在一起,品达在诗中歌颂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他泛希腊运动会上的竞技胜利者和他们的城邦。他写过十七卷诗,只传下四卷。他的诗里有泛希腊爱国热情和道德教诲;他歌颂希腊人在萨拉米之役(公元前480)中获得胜利;他认为人死后的归宿取决于他们在世时的行为。他的诗风格庄重,词藻华丽,形式完美。品达的合唱歌对后世欧洲文学有很大影响,在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期被认为是“崇高的颂歌”的典范。

和抒情诗同时,在民间还广泛流传着一些散文故事。其中有许多是动物寓言,相传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伊索所作。传说中的伊索是一个相貌丑陋而绝顶聪明的奴隶,后来获得解放。公元一世纪,巴布里乌斯用格律诗改写了120余则伊索寓言,编纂成集。伊索寓言中可能也有一些来源于亚洲和非洲。

伊索寓言的内容和抒情诗很不相同。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情趣;伊索寓言则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许多故事表现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关系,例如《狼和小羊》。一只狼看见小羊在河边饮水,想找借口把他吃掉。狼指责小羊把水弄脏了,小羊说,我在下游,不可能弄脏上游的水。狼又说,小羊去年骂过他,小羊回答说,我那时还没有生下来。这只狼老羞成怒,便说:“即使你辩护得好,我也不放过你,”他就把小羊吞吃了。寓言的教训是,“暴君是不缺少借口的。”这个故事是对奴隶社会的深刻写照。伊索寓言把压迫者比作狮子、豺狼、毒蛇、鳄鱼和狐狸,谴责他们为非作歹、残害人民的暴行。寓言中有许多故事总结了古代人民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例如《农夫和蛇》教导人们不能对敌人仁慈;《猫和鸡》要人们对敌人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农夫的儿子们的争吵》说明团结就是力量;《龟兔赛跑》劝诫人不要骄傲;《乌鸦和狐狸》讽刺虚荣心;《狐狸和葡萄》讽刺无能者的自我安慰。寓言中也有一些反映了被压迫者安于现状的消极意识,例如《两只公鸡和鹰》宣传人必须谦卑,才能得到恩惠。伊索寓言的思想性很强,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来欧洲寓言作家影响很大,常被后人模仿和引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86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