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吕后年纪大了人也丑了,为何单于还会向吕后提亲?

刘邦死后吕后年纪大了人也丑了,为何单于还会向吕后提亲?,第1张

单于冒顿向吕后提亲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以此羞辱汉朝,二是向汉朝讨亲,三是向汉朝敲诈钱粮。因此不能简单的看待蝉虞向吕后提亲的这件事,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冒顿单于是一个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即使看起来很荒唐,但背后也关系着匈奴部落的利益。

首先是羞辱汉朝。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曾经对北部匈奴部落进行过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也许是汉朝军队的战斗力有限,也许是不熟悉匈奴地区的地形,也许是冒顿单于的军事才华出众,总之,刘邦在那次战役中吃了大大的败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至此,刘邦至死都没有再动过征服匈奴的念头。对于冒顿单于而言,汉朝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论经济和生产能力,匈奴部落是无法与汉朝相比的,因此,暴顿单于通过写信向吕后求婚的这种方式,既是对汉朝统治者的挑衅,也是心理上的打压,意在提醒汉朝统治者不要忘记当初吃下的败,不要轻易动起出兵匈奴的念头。

其次是借机向汉朝讨亲。冒顿单于心里明白,吕后看到求亲信后答应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吕后作为汉朝的权利所有者,不会忽视匈奴首领的诉求,一定会向匈奴单于赠送貌美、年轻的女性,这样冒顿单于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最后就是为了向汉朝敲诈钱粮。自古以来,汉族王朝有着很多次向少数民族王朝赠送钱粮换取和平的举动,吕后在看到冒顿单于的信后采取了相似的做法,匈奴单于之所以敢用这样的手段,就是看透了汉朝目前没有能力出动兵力征服匈奴。因此,历史也在启发我们,国家要强大,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够不受外族的侵犯和骚扰。

刘邦在大家的心目当中,或许是一个宵小之徒,但是冒顿单于比刘邦还要小人。

于是刘邦终于遇到了对手,而这个对手差点要了自己的命,那就是白登之围。

刘邦听信了某些传言,决定自己率领军队亲自讨伐冒顿单于,讨伐讨伐的,差点把自己的命也给讨没了。

要不是自己身边的谋臣拼了命给自己出建议,要不是当时的时机得当,恐怕最终回来的就已经是一堆尸骨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刘邦和冒顿单于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缓和过来,刘邦与冒顿单于已是不死不休的状态,即便如此,刘邦依旧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刘邦拿出了国内的部分财富,主动孝敬给冒顿单于,并且积极的和冒顿单于进行和亲,一个劲得拍冒顿单于的马屁。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刘邦糊涂了,事实上刘邦属于无奈当中的无奈之举,因为当时的状态刘邦根本打不过匈奴,想要打过匈奴,最起码再熬上几年。

既然打不过,那就得先妥协,这是刘邦的一贯路数。

但是刘邦终究是没有遇到在一次攻打冒顿单于的机会,因为自己去世了。

而在刘邦去世的时候,冒顿单于已经知道刘邦的孩子刘盈当上了皇帝,而这个人比较脆弱,比较老实。

所以这个时候冒顿单于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反正他们的老子已经不在了,新来的儿子还没有掌握政权,不妨捞一把,不过在捞一把之前还是要做好准备的。

这封信的内容

冒顿单于把这封信交给了吕后,而在这封信当中写了一些比较轻佻的东西。

比如其中有一段话是这个样子的,我的年龄也大了,你的年龄也大了,我的老婆虽然多,但是没有几个中意的,你现在已经没有老公了,不如咱俩一起居家过日子吧。

这是一副明显的挑衅话,而在这幅挑衅话的背后,是一系列的军事危机。

吕后已经明白,莫顿单于通过这段对话来看一下自己究竟有没有实力保住大汉天下稳固的根基,如果这封信的回答不恰当的话,就极有可能导致灭国之灾。

于是左思右想之后,吕后也同样用了几句话来及时的扭转颓势,来向冒顿单于表明:大汉帝国也不是容易欺负的,只不过她采用的方法非常巧妙。

吕后告诉冒顿单于,我的年龄非常的大,头发已经白了,牙齿也稀松了,做你的妻子实在是不合适。这里面有几个战马,一些稀罕玩意儿全都送给你了,当作赔礼道歉的礼物。

表面上来看,吕雉这样做实在是有点窝囊了,但仔细窥探的话就不难发现,吕雉这样做事其实是以弱示强。

这几匹战马如果冒顿单于收下那么两个国家,依旧是朋友,如果冒顿单于胆敢四处折腾,那么将会有无数匹战马和冒顿单于拼个你死我活。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一命归天,与他相濡以沫半生的皇后吕雉就此孑然一身。

然而不久之后,吕后却收到了一封来自千里之外的“求婚信”:

“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这封简短的书信赤裸裸地表达了匈奴王冒顿单于的热情,但是引起了高后吕雉的强烈不满。《史记·匈奴列传》的作者司马迁甚至深以为耻,在讲述事件经过的过程中对这封书信的内容只字未提。

后人都以窥见这封情书的全貌得益于《汉书·匈奴列传上》,班固在文中完全抄录了全文。《汉书》中的这一段可以说引起了轩然大波,历朝历代的史学家和文人都和汉武帝的观点一样,认为这是“极悖逆”的文辞。

吕后是何等人物,刘邦死后,说她是一个王朝之主也不为过。中国人对于操守尤为看重,丈夫刚死就受到这番侮辱,这怎么忍?于是就“召诸将议之”。

樊哙是一个暴脾气,再加上他可是吕后的妹夫,自然嚷嚷着要率军10万攻打匈奴,吕后也谓之“然”。

不过这一行动最终被中郎将季布打消了。季布认为当年高祖刘邦率领40万大军都被匈奴围困,如今樊哙竟然妄图用10万兵力打败匈奴?并且当年秦国就是将主力用作抵挡胡人而无法支援关内,导致国内的叛乱无法镇压而亡国。

吕后也不是一般的女子,被季布这么一说也是明白了利害,安奈心中的愤怒,委婉地拒绝了冒顿单于的要求,回信曰:“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声称自己年老色衰,配不上。

按照一般的剧情走向,匈奴王冒顿单于要么羞愤难当低头认错,要么就是恼羞成怒发兵攻汉,但历史就是这么超现实。冒顿单于实际上对于吕后的拒绝是一头雾水的。

因为历来站在汉朝立场批驳冒顿单于的文人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弟弟(非血亲儿子)娶嫂子(继母)在匈奴中是一种传统,并且这种传统在匈奴以及众多游牧民族中还具有特殊的正面意义。

因此,匈奴王冒顿单于对吕后求婚并非是侮辱,恰恰相反这是一种极度重情义的表现,是汉匈关系紧密的证据。

汉高祖刘邦在与匈奴作战失败之后,曾经与匈奴签订了两方面的内容:“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就是历代和亲的肇始,而第二项内容则是“约为昆弟”,意思就是刘邦和匈奴王结为兄弟。

这两项内容在《汉书》中被称为“和亲之约”,其中第二项“结为昆弟”是匈奴王向吕后求婚最重要的原因。游牧民族匈奴人的传统和汉地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匈奴人主动提出要娶嫂子实际上一种格外照顾的意思,冒顿单于的本意是相当正面的。

匈奴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史记》、《汉书》、《后汉书》中不仅有匈奴人娶嫂子的例子,还有更大尺度的“父死,妻其后母”,最有名的例子就要数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了,她经历了让汉朝人难以接受的婚嫁经历,她反反复复嫁给了单于的兄弟、儿子、侄子乃至是孙子,这在汉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在匈奴人看来是一种表示重视以及负责任的表现。

以游牧为主的匈奴男性必须要保护好家族的弱势一方,而婚嫁这种形式是保护她们最好的方式,这与农耕定居的我们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正是这种差异使得冒顿单于和吕后之间产生了非常大的误会,而冒顿单于与吕后这层叔嫂关系也使得那封求婚信写得轻佻戏谑,这也是后代人误会匈奴王的重要原因。汉朝虽然没有像宋朝理学产生以后的“男女之大防”,但传统的男女关系还是比较保守,叔嫂之间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

匈奴人和汉朝人在这一点上又有重要的差别,蒙古人之中的叔嫂关系是没有限制的,相反在哥哥去世之后嫂嫂或者小叔子还会故意挑逗对方,以试探再次婚配的可能性。在冒顿单于的价值观里,无论是给吕后写一封请婚书也好,还是用戏谑的语言挑逗吕后也好,在匈奴都是司空见惯的习俗。

但是到了汉朝这件事就显得离经叛道,尤其是两国之间的最高权力中心产生这样的交流,更是一种侮辱人格乃至国格的事件。

在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之下,吕后出现暂时的“怒不可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汉朝毕竟还有明白人,以季布为首的大臣向吕后说明攻打匈奴的坏处。

吕后给匈奴王的回信细心品味之下也是颇具戏谑效果的,她并没有的一本正经地叱责单于,而是首先称自己为“敝异之主”,而后又说自己不是看不上单于,为而是自己太老了,怕配不上单于这样的英雄,吕后还是相当宽容的。

不得不说,这段时间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还真是“亲密”。

而冒顿单于在收到了吕后的回信之后明白了汉匈之间的差异,他的复信就显得老实多了:“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

这或许是他发自内心的歉意,汉匈之前的关系并未因为这次闹剧而变僵,反而继续维持和平的局面。可惜的是,汉朝以后的帝王乃至史官,大都咬文嚼字死抠不放,硬生生地将这次事件描绘成丧权辱国的代表,在愤懑之余大书特书。

当然不是了,这更多的则是一种挑衅,因为我们要知道吕雉这时候可以说是年老色衰了,而恰逢这时候真是刘邦刚死没多久,因此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匈奴单于给吕雉写“情书”更多的则是试探,试探汉王朝是否有勇气要与自己开战,因为刘邦还活着的时候在与匈奴的几次对战中基本都是以失败收场,甚至有次自己还差点陷在战场中,因此匈奴单于的这封信更多的则是要勒索,因为之前汉王朝为了求和不得不赔款和亲,因此这封信的目的更多的则是想要钱财了。

汉王朝建立后并不代表着天下就和平了,这时候的边关还遭遇着匈奴的威胁,可以说匈奴时不时的就南下入侵,因为自身是马上民族,匈奴战士个个都骁勇善战,因此可以说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刘邦在建立汉王朝后与匈奴更是发动过几次战争,但因为没有马上战争的经验,所以几次下来都是以失败收场,后来为了求和,不得不赔款和亲,与匈奴做上亲戚才得以告一段落,所以在刘邦死后,匈奴送的这封信更多的则是表明你们若是想要和平的话那么就得送钱了。

可以说匈奴单于的这封情书当时在朝堂上引起一片震怒,但不得不说当时的汉王朝更多的则是需要稳定,因此也没有绝对的信心去打败匈奴的军队,因此不得已之下只能再次下嫁了一位公主,还有大量的钱财,也唯有这样匈奴才不会南下入侵,因此也是因为这样才会在最后保得了一时的稳定,百姓们也因此不会受到战争的影响。

匈奴可以说是汉王朝时期的一大威胁,但在汉武帝时期局面才会扭转,被汉武帝打得是丢盔弃甲,最后臣服。

匈奴冒顿单于曾经给吕后写过书信的事,在《汉书》里有记载,可并不是所谓的“求婚”,而是挖苦和侮辱,当然调戏吕雉的意思肯定也是有的。

冒顿浸骄,乃为书,使使遗高后曰:“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匈奴的冒顿单于可是个狠人,趁着狩猎的时机将他老爹头曼单于杀了,然后自立为匈奴单于,匈奴经过冒顿的经营,匈奴国力达到鼎盛期。

冒顿不仅是狠人,也是浑人,是流氓,在刘邦死后,冒顿见南边汉朝的小皇帝和吕后成了孤儿寡母,匈奴人好烈马。

于是冒顿忍不住起了痞性,笑呵呵地给吕雉写了封信:“唉,我很孤独啊,在这无边无际的草原里好无聊啊,真想去中国散散心啊!你家刘邦死了,难道你不曾感到寂寞感到空虚感到冷吗?我们这两个孤苦的灵魂呐,又如何获得快乐呢?不如我们可以用各自所拥有的东西换取彼此的所没有的吧。”

这又怎么算得上求婚?冒顿信里的关键应该是“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冒顿“所有”是什么,“所无”又是什么?

冒顿是匈奴单于,匈奴的版图是汉朝北方的沙漠和草原,匈奴觊觎中原并不是什么秘密,冒顿自然也希望能够入主中原。

冒顿说这话的意思极可能是你们汉朝高皇帝死了,小皇帝又年幼,你吕后行不行啊,不然你把中原给我吧。

吕雉会如何应对冒顿的侮辱和欺负?高后大怒,召丞相平及樊哙、季布等,议斩其使者,发兵而击之。

古人是很在乎名声的,女人尤为如此,如果冒顿的信仅仅只是为了调戏吕雉的话,吕雉作为寡妇为了自己的名节,她即使再生气也绝不会召集朝中重臣商量这件事的,最多也就是红着脸儿将信撕了,然后骂声登徒子。

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问季布,布曰:“哙可斩也!前陈豨反于代,汉兵三十二万,哙为上将军,时匈奴围高帝于平城,哙不能解围。天下歌之曰:‘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今歌吟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而哙欲摇动天下,妄言以十万众横行,是面谩也。且夷狄璧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高后曰:“善。”

樊哙在看过信后也怒了,这汉家江山可是我们这些人跟着高皇帝辛辛苦苦打下来,高皇帝才死了没多久,你冒顿只是区区匈奴单于竟敢写信来威胁我们?

于是樊哙对吕后说:“让我领兵去灭了他!”

吕后沉吟片刻又问季布,季布却说:“将樊哙杀了,当年匈奴兵围高皇帝,樊哙救不了。如今我汉家江山刚刚稳定下来,百姓还没忘记曾经的创伤,樊哙又想搞事了,这不是置汉家江山的安危于不顾嘛。再说了,匈奴只是没有开化的禽兽,不管他说什么你都当成屁话就行了,用不着生气的。”

吕后最后听取了季布的意见,有人调戏说明我有魅力,这事我忍了,于是给冒顿回信说:“冒顿老哥啊,我已经老了,头发和牙齿都掉光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老哥别听人乱说了,以免玷污了您的名声啊。我也折腾不动了,我让人给您送点礼物过去吧。”

因献马,遂和亲。

冒顿在收到吕雉的回信后,老脸倒是有点挂不住了,于是冒顿只好又回书向吕后认错说,我不懂中国礼仪,让老妹看笑话了,谢谢老妹能够原谅我的孟浪。

冒顿接受了吕雉的礼物后,又给她送了马,然后汉朝和匈奴便和亲了。

当年冒顿单于向吕雉求婚,在刘邦死后的三年,那些汉族的文人都觉得这是对汉朝皇后的不尊敬,感觉受到了侮辱。其实当我们对匈奴的文化以各方面进行了解的时候,我们发现,可能这并不是匈奴的统治者对我们的一个嘲讽,其实可能只是对于一个示好而已。

为什么她会这样去做呢?可能是由于他们匈奴的文化而言,因为匈奴他们是有牧民族,他们那里的话就是当父亲死了,他的妻子就是他的候补,都会给他的儿子,如果是兄弟死了,兄弟的妻子都会要过来。

因为在游牧民族那里他们生活的条件比较不好,为了繁衍他们的人口,所以就必须通过这种方式来繁衍人口。

但是这种思想在我们中原是行不通的,但是对于胸顿的同志来说,觉得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示好,可能是由于中原和匈奴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导致了这种情况。

当然,对我们来说,匈奴的收继婚,这种行为确实是一种陋习,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为了能更好地繁衍自己的一种方式吧。

因为如果对于他们来说没有这种方式的话,可能更难的去繁衍它们的种族,所以只有通过这种收继婚的方式来繁衍自己的种族,保持他们的强大。

至于什么伦理道德首先咱们得活下来才可以,对于胸顿的这种行为,我们可以不赞成,但没有必要如此的排斥,这是他们没有办法的办法。

刘邦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但是也有不少人迫害过他,这是创业的必然。按照孔子的说法“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即便是不对恩人感激涕零,那也不能痛下杀手。但是刘邦这个人是个奇行种,他做事情向来是天马行空,无所顾忌。

在他手下就有两个这样的人,一个救过他的性命,反而被处死;另一个满世界追杀刘邦,害得他抛妻弃子,却得到了极大的赏赐。粗粗一看,刘邦的行为有点诡异,但是细想一下,又不得不佩服他。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刘邦在夺取汉中之后,逼迫项羽自杀,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在刘邦对群臣论功行赏之时,有一个叫作丁公的人来到刘邦面前邀功。

“陛下,您还记得彭城一战吗?是老夫放走了您。”

刘邦一听便清楚了来者何人,他自然不会忘记彭城之战。那一场大战,他率领的50万兵马被项羽打得七零八落,自己也落荒而逃。项羽派出一个人去追杀他,这个人正是站立在殿前之人——丁公。

丁公在截获了刘邦之后,却没有将他捉拿回去,而是私自放走了他。丁公在放走了刘邦之后,他是如何向项羽交差的,刘邦不清楚。但是他至今还记得丁公放走他之后,他和好友夏侯婴的遭遇,他们遭到了另一个人的追杀,这个人就是季布。

季布作为当时的大将,投靠的是项羽麾下,奉命前来拦截刘邦。那一天刘邦真的是狼狈极了,他和夏侯婴坐在马车上一路狂奔,而季布率人马在其后一路狂追,上演了一出真实的速度与激情。

当然,刘邦最后侥幸逃过一死,但是他始终不能忘却当日的耻辱。在他坐上皇位之后,马上下令缉拿季布,并且许诺举报者赐千金。当然,刘邦当时的威望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加上季布这个人比较仗义,所以一直没有人知道季布的行踪。

不过东躲西藏始终不是办法,收留季布的这户人家就想如何能够永久的刘邦对季布的通缉。于是他们找到夏侯婴,希望他能够放季布一马。

夏侯婴为人豪爽正直,颇有几分侠客的气度,彭城逃难之时,正是他救了刘邦的两个孩子。他对季布的为人非常敬重,“一诺千金”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季布。因此他一口就答应了帮季布说话。

但是他也明白,刘邦那边不好糊弄,要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才能保全季布的性命。夏侯婴在思量了几日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转移话题。他巧妙地将过错转移到了丁公身上,季布反而成了不可杀之人,丁公却遭到了刘邦的厌恶而被处死。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夏侯婴是这么跟刘邦说的,“季布吃的是项羽的军饷,自然要为项羽卖命;而丁公作为项羽麾下的士兵,却出卖项羽放走了您。这两个人您觉得哪个更该死?”这句话一下子就把刘邦给噎住了,简直是毫无破绽。

在顺利转移了话题之后,夏侯婴又全方位地夸奖了季布,顺便提了一下刘邦的痛处。刘邦的痛处是什么呢?那就是匈奴。夏侯婴告诉刘邦,“季布这个人在民间的威望极高,如今他前来投靠您,是您对抗匈奴的利器啊,您要重用他。”

刘邦在听完夏侯婴的话后,思考了一下,马上就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处死丁公。而当年追着他不放的季布,反而被封为了自己的近侍,负责守卫皇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刘邦最大的聪明之处。

他看似天马行空的做法其实含有很深的智慧,杀了丁公就是为了告诉自己的手下:背叛的下场就是如此。而他释放季布并且给他官职,简直是为自己打了一个大广告:主公刘邦是多么宽宏大量,连季布这样当初如此追杀他的人都可以容忍。

刘邦这一招可谓是一石二鸟,既在群臣面前杀鸡儆猴,树立威信;又在群臣面前提高声誉,扩大影响。只不过是杀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重赏了一个人,却有这么大的好处,这笔买卖刘邦当然求之不得。

跟随了刘邦半辈子的夏侯婴早就对他了如指掌,他在朝堂之上的言论不过是糊弄一下群臣,他清楚地知道刘邦一定会答应这笔买卖。至于夏侯婴为什么要救下季布,这可能季布为人过于正直,夏侯婴这个曾经仗剑走天涯的少年不忍心看他身首异处吧?总而言之,这件看似荒唐的事件就真实地发生在刘邦身上,细思之下,刘邦能打败项羽还真的是有两把刷子。

而多年之后,季布也展现出了他的价值。

刘邦死后,匈奴冒顿单于写信向吕后求婚,这对于大汉王朝而言就是赤裸裸的羞辱。而吕后当时权势滔天,如何能够忍受这般侮辱?大臣们也都纷纷觐见称要给匈奴颜色瞧瞧,暴脾气的樊哙更是嚷嚷着可率领十万大军去攻打匈奴。

这个时候季布却站出来说道:

“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樊哙的言论真该斩了!当年高祖率军四十万出击匈奴都还被围困,如今樊哙竟然说只要十万就能横扫匈奴,这是欺骗!并且秦国就是因为将兵力多数用于匈奴,才给了陈胜起兵的机会,直到现在还未恢复,现在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吕后被季布的直言一语惊醒,确实如季布所言,倘若真的对匈奴出兵,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汉王朝,很容易再度乱起来。秦国就是前车之鉴。

说季布的这番话拯救了汉朝一点也不为过,不然何以延续大汉的400多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475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