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创作有什么要求?

文学作品的创作有什么要求?,第1张

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文学家自觉地体验生活,绘画作品的创作也需要画家自觉地体验生活。俄罗斯19世纪著名画家菲多托夫创作的《少校求婚》就是他体验生活的结晶。为了创作《少校求婚》,非多托夫曾多次以各种借口到商人家里观察摆设,到店铺和商场去观察他们的举止,画面上的那个枝形挂灯就是他在商人家里看到的。他谈到这幅画的创作时说:“画室里的劳动只占我的劳动的十分之一。主要的工作是在街上和别人家里。我在求教生活,我的劳动,就是睁大了两只眼来看。我的题材散布全城,而我就得分头去寻找他们。”画面上所看到的那个商人,就是他费了很大工夫从街上找到的模特,他曾叙述了当时找到这位模特的兴奋心情:“有一天终于在亚尼赤金桥畔实现了我的理想。这时任何一个幸运者跟自己的美人预定在涅瓦河上相见时的那种快乐情景也不能胜过我遇到这个棕**胡子和大腹便便的人的喜悦。我就跟踪我的这个寻得的对象,一直把他送到家。然后找机会认识他。同他整整周旋一年,研究他的性格,得到画这个可爱老伯伯的肖像的许可,于是我马上就把他放到这幅画上来。”乐坛巨匠贝多芬之所以取得世界性的成就,除了音乐的才能之外,归根结底还在于对生活的体验。例如《第三交响曲》《英雄》的创作,就是由于他在强烈要求摆脱德国封建势力桎梏的情况下,受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利启示和鼓舞。

  俄罗斯的绘画有悠久的历史,不过,只有在基督教传入以后,曲于拜占庭艺术的影响,俄国才开始有镶嵌画、壁画、圣象画、细密画等几种主要形式。安德列·鲁布廖夫(约1360一约1430)是俄罗斯最早的名画家。他在十四至十五世纪期间画的《三圣图》至今保存在莫斯科特烈恰柯夫画廊里。画的是宗教内容,但画家表现出的不是中世纪天使的体态,而是活生生的人。

  十七世纪,俄罗斯绘画开始摆脱中世纪艺术的束缚,不再囿于宗教圣象题材,而致力于表现现实世界,力图如实地反映生活。十八世纪由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肖像画备受重视,出现了忠实地描写人的个性特点的画家。德·格·列维茨基(1735一1822)是十八世纪下半叶的肖像名画家,他画的《杰米多夫肖像》能够在庄重的贵族生活场合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他的学生弗·卢·鲍罗维科夫斯基(1757一1825)则更进一步在日常生活的普通环境中描写人,捕捉人面部的自然表情,尤其善于以柔和的色调表现人闲逸的姿势、温雅的态度、安静而伤感的情绪。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绘画艺术中现实主义逐渐取得主导地位,圣经神话题材逐步为世俗生活题材所代替。奥·阿·吉普林斯基(1782一1836)和瓦·安·特罗比宁(1776一1857)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肖像画家。他们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描绘出同代人的形象。两人画的普希金肖像都很著名。这一时期出现了俄罗斯风俗画的奠基人阿·加·魏涅齐安诺夫(1780一1847)。他是卖饼商人的儿子,儿时对工匠和农民生活的留心观察使他日后得以成为描绘农民劳动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他常以乡村生活为背景表现体魄健壮的农民的精神美,其名画有《春耕》、《夏收》、《打谷场》、《睡梦中的牧童》等。上半世纪官方学院派绘画的代表人物卡·帕·勃留洛夫(1799一1852)。他的名画《庞贝城的末日》以令人惊叹的色彩表现了毁于维苏威火山熔岩和灰烬的古代城市的悲剧,给出了可怕的惨祸到来时人们表现的复杂心理和感情。

  由于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文学运动的影响,表现人民觉醒、揭露农奴制腐败成了十九世纪上半世纪绘画的重要主题。阿·安·伊凡诺夫(1806一1858)是借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民精神觉醒的画家。他的巨幅油画《基督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人们期待的基督形象,反映出俄罗斯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拯救的思想。画面上的基督和蔼可亲,浮雕感很强,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以讽刺性画笔揭露农奴制溃疡的代表画家是帕·安·费多托夫(1815一1852)。他以油画《少校求婚》成名,被称为造型艺术中的果戈理,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奠基人。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民主运动的高涨,对俄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1863年,一批有才华的美术学院高年级学生同只准画神话和圣经题材的学院传统相绝裂,退出美术学院,单独组织起来,研究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成立了彼得堡的“自由画家协会”,后来在1870年改组为“巡回展览派画家协会”。六十至八十年代俄国最著名的画家大多属于这一派。“巡回画派”画家提倡面对现实,主张艺术要有思想性,绘画艺术应该参加改造:现实生活的斗争。他们的绘画不但揭露和讽刺俄国统治阶级,表现城乡贫民的苦难生活,而且创造了一批为争取新生活而斗争的革命者形象。

  伊·尼·克拉姆斯科伊(1837-1887)是肖像画家和艺术理论家,“巡回画派”的思想领袖,他创作了一个俄国作家、画家和社会活动家画像的画廊:托尔斯泰、涅克拉索夫、谢德林、希施金等。他善于描绘人的内心情感和复杂心境。他的名画《在荒野中的基督》、《列夫·托尔斯泰》等都以深沉的目光和真切的面部表情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表现了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义务感

  瓦·格·彼罗夫(1833-1882)是“巡回画派”中的一个多产画家。他的名画《复活节的农村宗教行列》和《警察局长来进行审判》分别嘲笑了僧侣、神父和警察。他的名画《送葬》描绘一个失去抚养者的家庭的悲剧,暗淡的色调,忧伤的人物表情真实地表现了死者家属凄惨而无出路的境遇。他的风俗画《猎人的休息》和《捕鱼》含蓄、幽默,体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他的肖像画《陀思妥耶夫斯基像》画出了作家的内心世界——苦闷的心情、神经质的手、凝聚的目光,显得十分逼真。彼罗夫的画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涅克拉索夫的诗和屠格涅夫的散文互相呼应,有着内在的联系。

伊凡诺夫(1806年—1858年)是受勃留洛夫影响而成长起来的画家,他在历史画上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他的巨幅创作《基督出现在人民面前》(1837年—1857年)用了二十余年时间,这件作品的特点是把宗教、神话题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表达出来。

19世纪40年代以后,艺术家逐渐摒弃宗教神话的虚构形式,而去揭露他们所处社会中的时弊,产生了批判现实主义美术。

菲多托夫(1815年—1852年)是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的奠基人。他短促的一生中的一半时间是在军中服役,他接受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学院的夜校。他留下的作品不多,但非常有现实意义,如《少校求婚》、《贵族的早餐》、《年轻寡妇》等等。

转一篇论文给你个参考

艺术生产力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继承性与时代性、物质性与精神性、审美性与商品性相结合的基本特征。艺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艺术生产,说到底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必然要受到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艺术生产力有多种形式:文学,美术,音乐、雕塑,建筑、舞蹈,戏剧,曲艺等。19世纪俄国艺术和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理论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导言》中曾提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重要论断,后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理论。

  从哲学的角度抽象地考察关于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通常认为,物质生产力是精神生产力的基础,为精神生产力提供物质前提和物质手段,同时,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又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和大量新的材料,促进和推动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力受物质生产力制约或决定,同时对物质生产力又有巨大的反作用,推动和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形成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物质生产同艺术生产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中间需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二是经济基础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因素,决不是唯一的因素。这种不平衡也是两方面的:一是艺术发展的繁荣状况与一般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二是某种艺术形式与整个艺术的一般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随着物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即随着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可能用更多的剩余劳动时间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于是导致了以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以外更高级的生产活动,可以进行审美艺术活动。

  二、19世纪的俄国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

19世纪的俄国艺术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尽管艺术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但艺术生产力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在物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艺术生产力也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在物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时候,艺术生产力又反过来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物质生产力相对落后。19世纪上半叶,俄国实行的是农奴制,农奴世代在农奴主的土地上劳作,生产力低下。大商人、富农和工厂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在19世纪中期俄国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19世纪后期,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国家实力无法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相比。

  文学方面的成就。19世纪的俄罗斯,是其文学艺术的空前高峰期,虽然经济却相当落后,甚至还残存有农奴制,但出现了普希金、果戈理、涅克拉索夫、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等堪称一代作家楷模的大师。普希金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对世界文学最有影响的作家。《复活》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9世纪90年代中期,俄国解放运动进入无产阶级时期,普列汉诺夫的《艺术与社会生活》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的方法论、任务和发展道路,为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学奠下基础。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自发抗议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美术方面的成就。19世纪上半期,这是俄国民族艺术的奠定时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基普连斯基的作品《骠骑兵达维多夫》使他获得院士称号。40年代以后批判现实主义费多托夫的《少校求婚》、《贵族的早餐》、《年轻寡妇》等都是非常有社会意义的作品。19世纪下半叶民主主义美术的杰出代表是别洛夫,以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绘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后的社会面貌,其代表作有《复活节的宗教行列》、《送葬》、《三套车》等。克拉姆斯柯依认为,艺术应该体现思想性,其代表作有《月夜》、《无名女郎》、《悲痛》等。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他的代表作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音乐艺术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俄国民族乐派音乐中成就最大的是柴可夫斯基。他的创作想法表现在探索发展音乐艺术的道路。就像优秀的作家,他的同辈人,他用音乐展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精神与物质生活的画卷。柴可夫斯基是浪漫乐派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不仅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闻名全世界的音乐大师。他在自然中、日常生活中、在模仿和手势中,当然也在人们的言谈中寻找着灵感。他的作品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广大知识阶层的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罗科主题变奏曲》、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等。他将俄国钢琴音乐推向第一次高潮,如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协奏曲,是一部管弦乐作品,很受人们喜爱并已成为钢琴协奏曲体裁中的经典名作。《天鹅湖》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像一首首沁人心脾的浪漫抒情诗,被评价为“首次让舞蹈作品具有了音乐的灵魂”,久盛不衰。作品表现爱与人性的伟大力量终能将邪恶战胜。它又像一首关于人类高尚思想和追求幸福的哲学诗,表达着忠贞不渝的心和自我否定的爱。《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首幻想序曲,采用奏鸣曲形式写成,像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样深刻地赞颂了人的爱情的美和忠实,严峻地批判了作品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环境之残酷无情。

三、19世纪的俄国艺术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原因分析

19世纪的俄国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一历史现象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普遍的,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特殊性和发展规律。

  从政治经济状况和整个文化语境来看,19世纪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相对于英法德美等国家比较落后。当西欧主要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时,俄国仍是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使工业的发展缺乏劳动力,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沙皇用军队和警察等国家暴力机关镇压农奴暴动。沙皇政府实行书刊检查制度,限制人民的出版、言论自由,严厉控制人们的思想,广大农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愚昧无知,逆来顺受,虽然有一些农民暴动但未达到颠覆沙皇统治和割据一方的地步。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和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艺术则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但它是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根植于社会生活,反映着社会生活,它具有典型性和独创性的特点。文学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和人类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表现。面对现实,进步的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社会的某些真实状况,用客观的、批判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进行艺术创造,从而,艺术生产力的发展超过了物质生产力。

  从哲学角度来看,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形成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物质生产同艺术生产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中间需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比如,文艺反映经济基础,却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经济基础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决定因素,决不是唯一的因素;文艺的历史继承性也是文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法律、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艺思潮对文艺的发展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从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艺术发展有其内在要求。当然,对于形成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不平衡的原因,除生产关系、阶级斗争和社会意识的原因之外,还应充分估计到艺术内部特征和艺术家个人因素的作用。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虽然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但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纵观社会发展史,艺术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总是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中相互促进循环往复的发展着,从来不存在绝对的不平衡性,即艺术生产力的发展超过了物质生产力,这一历史现象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普遍的,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特殊性和发展规律。

  从政治经济状况和整个文化语境来看,19世纪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相对于英法德美等国家比较落后。当西欧主要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时,俄国仍是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使工业的发展缺乏在绝对的平衡与不平衡。

  综上所述,19世纪俄国的物质生产力与艺术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是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统一。就19世纪的俄国而言,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一种特殊规律。但从物质生产力与艺术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这一现象可能在社会历史上反复出现而言,又有普遍性,又是一个普遍规律。

  四、研究19世纪的俄国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实践意义

19世纪的俄国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即使物质生产力相对不够发达,艺术生产力也可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前,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物质生产力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却相对落后,道德滑坡,假恶丑现象相当严重。为此,正确认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务必大力发展艺术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文明虽然比欧美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我们毕竟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正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文化的需求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文学艺术是社会科学的精华部分,是社会精神生产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力,有人说,文学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生产力,是当今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么,文化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比什么任何一种力量都显的重要。特别是文学艺术的影响力和巨大的鼓舞推动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务必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新时期以来,我们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物质文明繁荣发展,同时,市场的消极因素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腐蚀了人们的关系和精神生活,长此以往,社会必将畸形发展。那种认为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而物质条件差,精神文明差,物质文明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不符合历史发展事实和现实客观情况。社会发展的规律常常是这样,有时物质文明发展的快一些,而精神文明落后一些,而有时在意识形态领域跑的快了点,忽视了物质文明建设。我们进行物质文明的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着的需要,而人民群众的需要既有物质方面又有精神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物质文明建设时要考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要求,使它和精神文明发展要求适应、协调起来。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好,也可以反过来促进物质文明更好的发展。

  当代艺术家要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艺术家不仅要表现现实的生活状态,更需要传达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才是身为艺术家最为根本的使命和责任。作品渗透的是黑暗、消极的,那么人们或许在接触后就会变得消极;但相反,人们会在其中得到鼓励,变得积极。艺术家只有深入生活实际,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暴露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扫除那些腐朽的丑陋的邪恶的现象,歌颂一切真善美,让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更好占领阵地,必定是能够长久流传。那些受物质利益的驱动而放弃了应有责任的人,不能算作真正的艺术家。

法国

法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各种表现也显得最活跃。法国的美术,在这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随着革命形势的起落和文艺思潮的变化, 也不断生发出新的倾向——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直至最后影响深广的后期印象主义(又称“印象主义后派”)。这些美术流派通过它们的理论,对欧洲其他国家的美术发生着影响。

法国古典主义美术

达维特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马拉之死》

格罗 《拿破仑在雅法鼠疫病院》

安格尔 《泉》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

席里柯 《梅杜萨之筏》

德拉克罗瓦 《希奥岛的屠杀》《自由女神引导人民》

法国现实主义美术

米勒 《晚钟》 《拾穗》 《小鸟的哺食》

柯罗 《阅读间歇的女人》

罗梭 《春》

库尔贝 《石工》 《画室》 《少女的梦》

罗丹 《思想者》(青铜雕塑)《吻》

19世纪的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

菲多托夫 《少校求婚》

普基寥夫 《不相称的婚姻》

列宾 《伏尔加河纤夫》 《伊凡雷帝杀子》

印象派绘画

爱德华·马奈 《威尼斯运河》 《在小帆船上》

《弗里—贝热尔酒吧间》

爱德加·德加 《贝列耶一家》(附:《青年女子肖像》)

《舞蹈排练课》(附:《舞蹈课》)

《咖啡厅音乐会》(附:《苦艾酒》)

克罗德·莫奈 《花园中的妇女》《日出·印象》

《睡莲》(局部)

雷诺阿 《包厢》 《夏班提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

毕沙罗 《卢夫西恩大街》 《蓬图瓦兹附近的采石场》

西斯莱 《马尔港的洪水》

新印象派绘画

乔治·修拉 《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 《马戏团》

西涅克 《圣马利亚号上的礼炮》

后期印象派

塞尚 《缢死者之屋》 《两个玩纸牌的人》

高更 《说教时的幻影——雅各与天使的搏斗》

《马利亚肩上的基督》 《塔希提少女》

凡高 《吃土豆的人》 《麦田》

《向日葵》《剖了耳朵的自画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637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