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寐”是假装睡觉吗

“假寐”是假装睡觉吗,第1张

“假寐”是假装睡觉吗

                    —— 教蒲松龄《狼》小札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最近期末复习,蒲松龄的《狼》中有一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课下注释“假寐”一词为“假装睡觉”,思来复去,窃以为解释不妥。于是查了资料,真是众说纷纭,觉得很有意思,写一个小札和大家分享探讨,也是一件乐事。

   “假寐”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里,宣公二年有“(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这篇文言文是我上古汉语课为喜欢的文章之一,赵盾是“赵氏孤儿”里的人物,读《左传》时,我也很同情赵盾的无奈,更佩服太史董狐的正直。王力的《古代汉语》解释为“不脱衣服睡觉。”根据语境我们也能判断出来,赵盾穿着朝服上朝,结果来早了,古人的衣服穿起来很麻烦,不能立即脱去,所以和衣而睡,打个盹还是可以的,再说,在朝廷的休息室里,你脱衣睡觉也是有失体统的。”

    在后世人的作品中,也能发现这一现象。如《大唐西域记》卷三乌仗那国十“迷不知路,假寐树阴……释种惊寤”再如《水浒传》九八回:"琼英一夕偶尔伏几假寐……猛然惊觉……似梦非梦。"这些"假寐"或与"梦"有关,或与"觉醒"类词语搭配。假寐就是打盹,一旦受到惊扰,就会猛然惊醒。

   “假寐”也有指睡着的,依然入睡。例如《红楼梦》里就有: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一日,供毕早饭,因此时天气尚长,贾珍等连日劳倦,不免在灵旁假寐。"(《红楼梦》六十四回)再如: 袭人果然伏侍他睡下,便预备下了茶水,关好了门,进里间去照应一回,各自假寐。宝玉若有动静再为出来。(《红楼梦》一百零九回)从文本语境看,人物是趁机睡一会,以解疲乏。“假”的单字意思是“借此,趁机”的意思。而不是假装。

   同样在《聊斋志异》里,也有几篇出现“假寐”一词,语境义又有所不同。“生不语,假寐以俟之。俄见少女以纸条拈细股……”(《聊斋·小谢》)“妪去,张倚壁假寐。忽有笼灯晃耀,见妪导一女郎出。”(《聊斋·张鸿渐》)这里的“假寐”一词,从语境上看,是闭目养神,以待来人。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但同样没有“假装”的意思。

     回到《狼》一文,其说到"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所谓"目似瞑"是指"眼睛像是合上"了,后文说到"屠暴起",是指"突然迅速地站起来",不管狼是否睡着,都是一个猝不及防的动作。"乃悟前狼假寐"之"假寐"是指"目似瞑,意暇甚"而言的,显然不是说狼真的睡着了,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显示不出"狼亦黠"了。因而将此处"假寐"理解为"暂时闭目休息",更符合文义。如果牵强解释为“假装”明显是曲解,有用现代意义解释古义之嫌疑,并显然是望文生义了。

    总起来说,"假寐"一词不仅可以用来指人,也可用来指动物(此时多有拟人化的意思)。指人时,是不脱衣服睡觉,指动物时,泛指小睡。"假"应当是借的意思,即借机、趁便的意思。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撰写而成,特此注明)

假寐的寐能组什么词 :

梦寐、 假寐、 入寐、 成寐、 讬寐、 寐魇、 潜寐、 熟寐、 无寐、 托寐、 寤寐、 宵寐、 寝寐、 失寐、 寐语、 遐寐、 长寐、 常寐、 寐寐、 盹寐、 安寐、 鉴寐、 魇寐、 寐息、 寐鱼、 监寐、 靖寐、 睡寐、 寐寤、 寐觉、 梦寐以求、 夙兴夜寐、 彻夜不寐、 寝寐求贤、 夜而忘寐、 梦寐魂求、 夕寐宵兴、 梦寐不忘、 寤寐求之、 凤兴夜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955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